-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大题规范练(五)
大题规范练(五) 第40题 “哲学+文化+探究”主观题 (时间:40分钟 分值78分) 1.(26分)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省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一个系统工程。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各有关方面要按照职能分工,密切合作,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共同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下,雄安新区的“雄起”,将使得区域内河北一极有了一个全新的强支撑点、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窗口。 (1)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雄安新区规划的合理性。(12分) 材料二 纳入雄安新区规划的安新县作为白洋淀革命老区,始终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文化中探索前进。目前,安新县在全县广泛规划建设文化,叫响“文化安新·魅力”品牌。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搭建社区、农村文化舞台,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安新县还充分利用文化墙“说历史、讲故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义敬诚孝”中华传统文化,“向道德模范学习”安新好人榜……一幅幅充满正能量的图画绘到墙上,已然安新。 (2)依据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安新县是如何规划建设安新文化的。(10分) (3)如今,“到雄安去!”已成投资者最热的口号,请你为雄安新区的科学发展写两句宣传标语。(4分) 【解析】 第(1)问,本题为原因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注意材料中关键词“树立一盘棋思想”“各有关方面要按照职能分工,密切合作”“全新的强支撑点”,然后结合哲学原理分析。第(2)问, 本题为体现类试题:分别指出打造“文化安新·魅力”品牌、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依靠人民群众,搭建文化平台、通过文化墙建设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安新良好文化环境等体现的文化道理即可。第(3)问,本题要求为雄安新区的科学发展写两句宣传标语。此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体现雄安新区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均可得分。 【答案】 (1)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影响整体。在雄安新区规划的实际工作中既要统观全局,又要抓住关键部分。(3分)②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统一规划管控,正是实现优化整体功能目标的最佳方案。(3分)③整体由部分构成,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式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各有关方面按照职能分工,密切合作,有利于共同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3分)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雄安新区的“雄起”,正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的关键环节。(3分) (2)①重视文化对经济的作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安新·魅力”品牌,为安新人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3分)②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安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3分)③依靠人民群众,搭建文化平台,激发安新人民投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建设安新精神家园。(2分)④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通过文化墙建设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安新良好文化环境。(2分) (3)答案示例:①开发资源,不可急功近利;使用土地,不忘依法合理。(2分) ②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2分) 2.(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各方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国际盛会,也是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的重要合作平台。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在目标、理念、情感和文明方面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和相互认同;是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的生动体现。 做到“民心相通”并非易事,“一带一路”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有四种大型文明和上百种语言。不同国家、不同族群的社会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习俗千差万别。差别往往意味着矛盾和冲突,任何一项国际事务的开展都不可能畅通无阻,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海外媒体不断制造出“中国威胁论”“文明冲突论”“中国模式输出论”“经济帝国主义论”“朝贡体系复活论”等带有偏见性的论调,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人民的民心相通。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加以说明。(12分) (2)联系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该如何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人民的“民心相通”。(10分) (3)假如你是外交部发言人,请你举办一次发布会,就海外媒体的论调进行驳斥,列出两条发言提纲。(每条10-30个字)(4分) 【解析】 第(1)问,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设问指向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二者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第(2)问,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知识,设问指向我国应该如何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人民的“民心相通”,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可以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等角度思考回答。第(3)问,本题属于开放型题型。发言提纲有着广告设计宣传理念的属性,它宣传正面积极的理念,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 【答案】 (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国家、不同族群的社会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习俗千差万别,表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民心相通”,需要 “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6分)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可以促进“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融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6分) (2)①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沿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文化交流。(3分)②积极主动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3分)③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宣传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和丝路建设理念,打破海外媒体对我国的中伤。(4分) (3)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永远不称霸;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尊重他国主权。(4分) 3.(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各方在行动。法治日益成为全球文明社会的价值选择,我国传统文化里也有不少法治文化元素值得借鉴。教育部规定,从2016年起,初中和小学政治课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高中新课标卷把“政治与法制”视为必修课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继续不断打造精品;消费者协会每年3·15举办消费者保护法宣传活动;各地普法机构积极组织“法制文艺”巡回演出,打造“线上+线下”普法新常态,将法治元素融入每个角落。 材料二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1)结合材料一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法德并举的原因。(12分) (3)法安天下,德润民心。请你围绕该主题,设计两条宣传标语。(4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中“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法治日益成为全球文明社会的价值选择”“我国传统文化里也有不少法治文化元素值得借鉴”“教育部规定”“中央电视台”“消费者协会”“将法治元素融入每个角落”的表述进行针对性分析。第(2)问,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设问指向的是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法德并举的原因。考生首先要明确,德治和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关系。然后再说明德治和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两个方面,体现矛盾的斗争性。第三,考生可以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3)问,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 【答案】 (1)①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握法治文化建设规律,在法治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法治文化。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法治文化发展方向的引领作用,促进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体系的建立和完善。③注重文化融合,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要借鉴外来先进法治文化。④重视教育对人的法治文化的教化作用,发挥大众传媒对法治文化的传播作用。⑤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举办各种贴近群众生活的法治文化活动,提升群众的法治文化素养。(每小点2分,共10分) (2)①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德治和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关系。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德治和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两个方面,体现矛盾的斗争性。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和趋势。德治和法治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单纯的法治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文化精神衰退则国家治理相对颓废。因此,在国家治理中应当重视发挥中华传统美德的积极作用。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在德治与法治的对立中把握统一,共同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每小点3分,共12分) (3)示例:①弘扬法治,我有责任;公德在心,文明在行。②法治中国,群策群力;弘扬美德,与时俱进。(每条2分) 实践探究类主观题解答技巧 题型特点 实践探究类主观题,是以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背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有关理论或现实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等为一体,突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题指导 技巧1.要明确命题立意。命题立意有两个方面的指向,一是命题所指的考点,二是考查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 技巧2.理论联系实际。此类题一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因此回答时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自身实际。 技巧3.作答要全面。此类题一般具有开放性,作答时既要注意发散性思维,又要注意全面具体。 技巧4.紧扣所学知识。此类题一般具有建设性,但与所学知识紧密相连,在作答时要紧密联系所学内容,根据探究的内容组织答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