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9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通用版专题6民族_主权国家——我国的民族制度、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与外交政策课件(94张)
模块二 专题六 民族 • 主权国家 第 10 课时 我国的民族制度、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与外交政策 考点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考点二 国际社会与国际形势 栏目索引 热点聚焦 考点三 我国的外交政策 考点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党 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考点整合 思维线索 我国的民族关系 —— 民族原则 —— 民族政策 —— 宗教政策 1. 我国的民族关系、民族原则、民族政策 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 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② 地位:基本政治制度、基本民族政策 ③ 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 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⑤ 核心内容:自治权 ⑥ 原因: a.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 大杂居、小聚居 ” 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2.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内容 理解 知识联系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既保护信教群众的自由,又保护不信教群众的自由 ( 不支持、不反对、不鼓励 )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实行政教分离 ( 任何宗教不能干预行政、司法等国家职能的实施,宗教与教育相分离 ) 最真实的民主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御渗透 政府的职能;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宗教事务对外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预 国家主权的独立权与管辖权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引导宗教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宗教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对立的 1. 如何处理民族问题,维护新型民族关系 (1)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 政治基础 ) 。 (2)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 政治基础和物质保证 ) 。 (3)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当家作主的自治权 ( 基本制度 ) 。 (4) 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扎扎实实做好民族工作,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 ( 政策保证 ) 。 (5) 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跨点整合 2. 各主体对推动民族地区发展肩负的责任 主体 措施 中国共产党 提高执政能力,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政府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切实履行政府职能,统筹区域发展,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人大 通过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督促有关国家机关落实有利于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 政协 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为民族地区发展建言献策 公民 ① 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 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维护民族平等 ③ 贯彻和遵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以自身的行动推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实现 ④ 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自觉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1. 西藏自治区自治机关的立法,保障了少数民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 ) (2015· 广东高考, 29C) 提示 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各民族一律平等,少数民族并没有特殊地位。 × 1 2 3 4 5 答案 提示 误点诊断 6 2. 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是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 ( ) (2014· 全国 Ⅰ , 15 ① ) 提示 “ 主要手段 ” 说法错误,民族省区的发展主要还在内因。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3. 民族团结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 ) (2014· 安徽高考, 5 ② ) × 答案 1 2 3 4 5 6 提示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提示 4. 在西藏只有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才能行使自治权。 ( ) (2016· 海南高考, 13 ① ) 提示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自治地方的人大及政府。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5. 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 ) (2015· 江苏高考, 15 ④ ) 提示 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6.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要求对宗教教义作出与唯物主义一致的阐释。 ( ) (2015· 浙江高考, 33 ①② ) 提示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能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能要求其对宗教教义作出与唯物主义一致的阐释。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题型一 选择题对我国民族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考查 典例 1 (2018· 全国 Ⅱ ) 医疗人才 “ 组团式 ” 援藏 2015 年启动,近三年时间有 519 名内地医疗专家接力进藏救死扶伤、传道授业, 430 项区域内医疗技术领域空白得到填补, 285 种大病不再出自治区治疗, 533 名西藏本地医疗骨干获得培养 …… 守护高原生命与健康的接力棒正在世界屋脊传递。医疗人才 “ 组团式 ” 援藏是 ① 改善西藏民生、促进平衡发展的有力举措 ② 实现西藏经济社会与内地共同发展的基础 ③ 推动西藏医疗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 ④ 维护西藏各民族平等健康权利的根本保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题型预测 解析 ①③ 符合题意:材料中的一系列数据说明,医疗人才 “ 组团式 ” 援藏有利于改善西藏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水平,改善民生,促进西藏医疗事业发展。 ② 错误:西藏经济社会与内地共同发展的基础是西藏地区及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而不是医疗人才 “ 组团式 ” 援藏。 ④ 错误:维护西藏各民族平等健康权利的根本保障是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不是医疗人才 “ 组团式 ” 援藏。 预测 1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忠实践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专门出台了《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蒙医药中医药条例》《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等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由此可见 ① 自治权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②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③ 自治机关有权依照当地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相关法律 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自治权并不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① 不选;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才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相关法律,而不是所有自治机关, ③ 不选。 关键词、侧重点法区分三原则 方法点拨 原则 侧重点 关键词 民族平等 在各方面地位平等 “ 无优劣之分 ”“ 权利和义务平等 ”“ 尊重少数民族语言、风俗习惯 ” 等 民族团结 民族关系融洽 “ 和睦 ”“ 合作 ”“ 共同奋斗 ”“ 反对民族分裂 ”“ 相互离不开 ” 等 各民族共同繁荣 发展过程中补弱 “ 共同发展 ”“ 共同富裕 ”“ 共同繁荣 ”“ 加大财政对民族地区的支持 ”“ 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等 题型二 选择题对我国宗教政策的考查 典例 2 (2015· 全国 Ⅱ )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划拨专项经费,大力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截至 2014 年 9 月,全区 1 787 座寺庙实现了国旗、报纸、文化书屋和广播电视全覆盖, 1 735 座寺庙通了路, 1 730 座寺庙通了电, 1 662 座寺庙通了水, 1 736 座寺庙实现了通信覆盖。上述做法 ① 表明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② 保障了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③ 为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 有利于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与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无关,故 ① 排除; “ 保障了公民宗教信仰的权利 ” ,则夸大了材料中做法的影响, ② 不正确; 西藏自治区划拨专项经费,大力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有利于调动信教群众的积极性,为发挥宗教积极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③④ 符合题意。故选 D 。 解析 我国保护正常的而不是一切宗教活动, ② 说法错误; 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 ④ 错误。 预测 2 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于 2018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该条例规定: “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等违法活动 ” 。上述规定 ① 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提供了法律依据 ② 表明我国公民的一切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 ③ 有利于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 ④ 保护了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政治权利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 答案 解析 考点二 国际社会与国际形势 思维线索 国际社会成员 —— 国际关系 —— 国际形势 1. 国际社会的成员 考点整合 主权国家 构成 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权利 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 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国际组织 分类 政府间的和非政府的;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 国际组织 积极作用 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联 合 国 ①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② 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联合国也有其局限性 ③ 中国与联合国:中国一贯遵循 《 联合国宪章 》 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 《 联合国宪章 》 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国际关系 基本形式 竞争、合作与冲突 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 时代主题 ①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② 当今世界仍不安宁,南北发展不平衡,和平与发展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③ 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 世界多极化趋势 ①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 ②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国际竞争 ①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② 我国应抓住机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增强综合国力 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 主权国家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积极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 (2) 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跨点整合 (3) 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当今世界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国际组织,充分发挥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中的作用。 (4)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各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5)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 中国组建维和警队是国家行使自卫权的需要。 ( ) (2017· 北京高考, 32B) 提示 中国组建维和警队,体现了国家利益和国际责任的统一。 × 1 2 3 4 5 答案 提示 误点诊断 6 7 2. 国际关系是由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 ) (2016· 天津高考, 3 ③ ) 提示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7 3. 国家利益的不同使得中美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 ( ) (2015· 重庆高考, 9C) × 答案 1 2 3 4 5 6 提示 国家之间既有不同利益,也有利益交汇点,认为冲突不可避免是错误的。 提示 7 4. 在国际法上国家地位是由国家力量决定的。 ( ) (2015· 江苏高考, 16 ④ ) 提示 各主权国家在国际上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而不是由国家力量决定的。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7 5. 经济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 ) (2015· 江苏高考, 17C) 提示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经济利益只是国家利益的一部分。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7 6. 联合国的决议对全体成员国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 ) 提示 联合国的决议对全体成员国有一定的约束力,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7 7. 全球化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 ( ) (2018· 天津, 1B) 提示 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7 题型一 选择题对联合国知识的考查 典例 1 (2016· 全国甲卷 ) 在联合国成立 70 周年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成立 “ 南南合作援助基金 ” ,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 2015 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这些措施 ① 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奉献与担当 ② 坚持并弘扬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③ 维护了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的权利 ④ 奠定了南南合作的经济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题型预测 解析 中国开展南南合作与援助,这是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体现,彰显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答案为 A ; 主权国家地位平等, ③ 错在 “ 优先 ” ; 国家合作的基础是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④ 错误。 解析 该倡议有利于世界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但 “ 保障了 ” 一词夸大了该倡议的作用, ③ 项错误; 当今时代的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没有发生变化, ④ 项观点错误。 预测 1 近年来,中国通过联合国、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舞台,积极宣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以实际行动不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远景目标。目前,这一理念已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等文件,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由此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① 契合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② 符合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 保障了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④ 顺应了当今时代主题的变化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题型二 选择题对国际关系决定性因素的考查 典例 2 (2014· 全国 Ⅱ )2014 年 5 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指出,中方愿与非方合作建设非洲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和区域航空网络,促进非洲大陆互联互通,并愿提供金融、人才和技术支持。中国对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 ① 彰显中非是战略互信、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区域共同体 ② 符合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中非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 反映了中国是推动非洲经济发展、造福非洲人民的主导力量 ④ 表明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拓展中非共同利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① 错在 “ 区域共同体 ” 上,不符合实际,中国和非洲是逐步走向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③ 错在 “ 造福非洲人民的主导力量 ” ,夸大了中国的作用。故选 D 项。 预测 2 斯里兰卡地处印度洋中心,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枢纽,中斯建交 60 周年以来,政治互信持续加强,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人文交流持续升温。如今,中斯关系在 “ 一带一路 ” 建设框架下走得更深、更稳、更亲、更实。这表明 ① 中斯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② 区位优势是双方成为盟友的重要因素 ③ 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之一 ④ 发展双边关系,要顺应时代潮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我国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中斯双方不是盟友, ② 不选; 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之一,而不是基本内容之一, ③ 不选。 解析 题型三 选择题对当前国际形势的考查 典例 3 (2018· 全国 Ⅱ )2017 年 5 月, “ 一带一路 ”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 130 多个国家和 70 多个国际组织的 1 500 多名代表参会,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形成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5 大类 270 多项具体成果。中国成功举行高峰论坛 ① 强化了以和平发展为特征的结盟伙伴关系 ② 标志着以相互依存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③ 践行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④ 展示了多极化趋势下共同发展的新成就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③④ 入选: “ 一带一路 ”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形成 270 多项具体成果体现了多方的合作共赢,践行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展示了多极化趋势下共同发展的新成就。 ① 错误:我国不与任何国家结盟。 ② 错误:我国倡导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 预测 3 2018 年 1 月 9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习近平指出,中法两国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政治依据是 ①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潮流,合作共享才能走向共同繁荣 ② 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助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③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是形成世界新格局的主要途径 ④ 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符合时代主题,助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故 ①② 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③ 表述错误,夸大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作用; ④ 表述错误,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本国的国家利益是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故本题选 A 。 考点三 我国的外交政策 考点整合 思维线索 基本立场 —— 基本目标 —— 宗旨 —— 基本准则 —— 和平发展道路 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决定性因素 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基本内容 ①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 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 ②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④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 2. 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为什么 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①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②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顺应了时代主题和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 ③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奉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要求 怎么做 ①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 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③ 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④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⑤ 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意义 ①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② 有利于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正确理解外交政策 (1) 外交政策与国家利益 一个国家在对外活动中,无论表现出友好合作还是表现出冲突对抗,归根到底都是实现和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所以,一定的外交政策是由一定的国家利益决定的,是为实现和维护一定的国家利益服务的。 (2) 外交政策与国家性质 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国家性质不同,对外政策也不同。如我国的外交政策和美国的外交政策因国家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跨点整合 (3) 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 国家的外交政策体现国家性质,维护本国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国家力量的变化,会导致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从而引起国际关系的变化。 (4) 外交政策与国家职能 外交政策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 ) (2016· 江苏高考, 17 ④ ) 提示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 1 2 3 4 5 答案 提示 误点诊断 6 2. 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秩序的主导力量。 ( ) (2016· 天津高考, 3 ① ) 提示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主导力量。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3. 独立自主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 ) (2015· 江苏高考, 17A) × 答案 提示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不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提示 1 2 3 4 5 6 4. 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彰显中非是战略互信、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区域共同体。 ( ) (2014· 全国 Ⅱ , 18 ① ) 提示 “ 区域共同体 ” 不符合实际,中国和非洲是逐步走向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5. 中国的外交政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 ( ) (2017· 天津高考, 3 ① ) 提示 中国的外交政策并不一定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6. 国家性质和国家力量决定一国的外交政策。 ( ) 提示 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一国的外交政策,国家力量对国家制定外交政策有一定影响,但不决定一国的外交政策。 × 答案 提示 1 2 3 4 5 6 题型一 选择题对我国外交政策的考查 典例 1 (2018· 全国 Ⅲ )60 多年来,中国在致力于消除本国贫困的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与人权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向 16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 4 000 多亿元人民币援助,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人员 1 200 多万人次,派遣 60 多万名援助人员。中国参与国际减贫扶贫 ① 积极履行了应尽的国际责任 ② 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 ③ 意在展示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 ④ 体现了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答案 题型预测 解析 解析 ① 对:中国参与国际减贫扶贫体现了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履行了应尽的国际责任。 ④ 对:中国参与国际减贫扶贫体现了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 ② 排除:中国参与国际减贫扶贫体现的是中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与世界多极化发展无关。 ③ 排除:中国参与国际减贫扶贫的目的在于促进世界共同发展,而不是展示我国的综合国力。 解析 ① 不符合题意,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②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这一发展理念有利于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符合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也与我国外交政策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符合,故 ③④ 符合题意。 预测 1 “ 一带一路 ” 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之一,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践行 “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 的发展理念。这一发展理念符合 ①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② 国家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 和平与发展的当今时代主题 ④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题型二 选择题对我国和平发展道路的考查 典例 2 (2017· 全国 Ⅰ ) 近些年来,中国同有关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中国 — 东盟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对话机制,共同建设澜沧江 — 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积极支持 “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 ” 加强能力和机制建设,参与东盟主导的安全对话合作机制。中国的上述行动表明 ① 中国积极推动形成适应本地区特点和需要的安全架构 ②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开展睦邻友好合作 ③ 双边合作是中国推进地区安全机制建设的主要方式 ④ 中国已逐步成为协调亚太地区各国间安全事务的中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材料旨在强调中国针对安全问题与有关国家或国际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是多边而非双边合作,且推进地区安全机制建设的主要方式不是双边合作, ③ 错误; 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但 “ 中国已逐步成为协调亚太地区各国间安全事务的中心 ” 夸大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④ 错误; ①② 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为 A 。 预测 2 2017 年 11 月 30 日至 12 月 3 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党的十九大后,我国举办的首场主场多边外交活动,对话会通过了《北京倡议》,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本次对话会取得圆满成功的原因是 ① 世界各国对中国治国理政经验的尊重和认同 ② 坚持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主渠道作用 ③ 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④ 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展现了大国的智慧和担当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材料未涉及中国治国理政经验, ① 项与题意不符; 材料未体现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主渠道作用, ② 项与题意不符。 解析 题型三 主观题对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的综合考查 典例 3 (2016· 全国乙卷,节选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 年,习近平提出共建 “ 丝绸之路经济带 ” 和 “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 以下简称 “ 一带一路 ” ) 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材料一 共建 “ 一带一路 ” 致力于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 一带一路 ” 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截至 2015 年,已有 7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建设 “ 一带一路 ” 的意愿。 30 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 50 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材料二 国际产能合作是指两个经济体之间进行产能供求跨国或者跨地区配置的联合行动。 2015 年底,中国已与 “ 一带一路 ” 沿线 20 余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开展跨国产能合作的中国产业,既有以轻工、家电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钢铁、平板玻璃为主的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又有以通信设备、轨道交通为主的装备制造优势产业,同时还带动了通信等优势行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 “ 走出去 ” 。 埃及是 “ 一带一路 ” 沿线的重要国家,中埃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截至 2015 年底,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第一期吸引了 68 家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石油装备、高低压电器、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园区。合作区吸引投资近 10 亿美元,年销售额约 1.5 亿美元,年纳税约 2 亿埃镑,为当地创造了 2 000 多个工作岗位。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 “ 一带一路 ” 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 解题思路 ] 获取信息 设问信息 知识范围:当代国际社会知识 设问指向: “ 一带一路 ” 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原因类题目 材料信息 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 调用知识 经济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政治上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对中国来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从国际形势来看,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 整理答案 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积极探索;有利于沿线各国人民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能够促进沿线各国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能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中国自身发展 [ 答题模板 ] 我国在对外关系中为什么做某事和如何做好某事 原因 国际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主权国家的权利义务 国内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从根本上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要求。 意义 对我国 提升国际地位、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等 对世界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进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对策 国际社会成员 积极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自觉遵守 《 联合国宪章 》 的宗旨和原则 国际竞争的实质 抓住战略机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国际形势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对策 国家关系 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外交政策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预测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 “ 一带一路 ” 的构想与实践、亚投行的倡议与组建、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的设立,到北京 APEC 会议、杭州 G20 会议、厦门金砖会议的召开,处处体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担当。中国提出了 “ 世界命运共同体 ” 理念,倡导建立 “ 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 、秉承与坚持弘义融利的义利观,提出与实践 “ 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 ” 的安全观,这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新战略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榜样,为全球治理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当今世界,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全球化遭遇波折的情况下,尤其面对恐怖主义、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中国庄严承诺:将坚定不移地做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绝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也绝不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力所能及地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体系改革与全球治理,建设性参与政治解决重大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和应对全球性挑战。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 “ 我们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 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得到世界广泛认同和赞誉,已成为拉动全球增长的第一引擎,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力量,为人类社会应对 21 世纪的各种挑战作出自己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有关知识,概括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的特征,并分析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为什么能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普遍赞誉。 答案 (1) 特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性增长、负责任。 (2) ①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在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② 中国理念、中国方案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③ 顺应多极化发展趋势,倡导构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全球治理中赢得国际社会信赖,增强互信。 ④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为各国分享发展机遇,为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答案 热点聚焦 【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 “ 两个构建 ” 明确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联合国多项决议已纳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推动 “ 两个构建 ” 彰显大国担当 背景材料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要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其核心内涵,一是相互尊重,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不同制度、宗教、文明一视同仁。二是公平正义,强调反对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维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合法权益。三是合作共赢,呼吁超越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倡导共谋发展、互利互惠的新思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要拿出解决各种全球性难题的方案。不管什么国家、哪个民族,应当把这个世界建设成和睦的大家庭,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推动建设 “ 五个世界 ” ,即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既是我国 “ 五位一体 ” 总体布局在国际层面的延伸,也顺应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 【新时代大国担当】 面对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将坚定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当代国际体系,维护和拓展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将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将发挥好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始终坚定不移地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1.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中国主张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与持续发展。 (2)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目标和准则的体现,也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命题视角 2.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怎样才能开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未来。 (1) 尊重主权国家的权利,履行国际义务。 (2) 在维护本国国家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3) 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 推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3. 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应如何促进 “ 文化理解 ” 。 (1)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进程中,文化多样化必将深入发展。要在推动经济、政治发展与交流的同时,加强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2)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 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交流中传播。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充分吸收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4. 从唯物史观角度,阐述中国 “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 得到广泛认同的原因。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地推动作用。中国的主张基于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有利于弥合对抗、冲突,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中国的主张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1. 习近平主席相继提出了正确义利观、亲诚惠容、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亚洲安全观等外交理念,使中国外交战略架构日渐清晰和完善。这表明我国 ① 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② 引领世界多极化的快速发展 ③ 已经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导力量 ④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热点押题 解析 我国积极推动世界政治多极化,但并不能引领世界多极化的快速发展, ② 项说法错误; 中国已经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而不是主导力量, ③ 项夸大了中国的作用。 解析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的外交政策而不是美国的, ② 不选; ③ 中的 “ 主导 ” 表述不当,排除; ①④ 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2.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已超出双边范畴,中美之间能否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双边关系,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中美两国 ① 维护两国共同利益,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②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友好关系 ③ 承担大国责任,主导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 ④ 坚持求同存异思想,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3. 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发挥共同而有区别的作用,中国正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推动 “ 人类命运共同体 ” 建设。上述材料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 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 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性作用 ③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 用局部的发展推动事物整体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客观决定主观,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① 项说法错误;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② 项说法错误。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 回顾 2017 年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是一条贯穿全年的主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说: “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勇于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 ‘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 这一问题的中国答卷,这个答卷已经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原因,并指出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对我国新时期外交工作的要求。 答案 答案 (1) 原因: ① 理念符合时代主题,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 符合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处理好大国关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③ 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受到广大成员国的认可和支持。 (2) 要求: ①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 ② 坚持不懈推进 “ 一带一路 ” 建设,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加强国际合作。 ③ 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 ④ 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