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第3课时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 北师大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第3课时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 北师大版

第3课时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 ‎1.掌握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定义;(重点)‎ ‎2.能够准确地画出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并能够对其进行简单的应用.(难点)              ‎ 一、情境导入[来源:Z。xx。k.Com]‎ 这里有一块三角形的蛋糕,如果兄弟两个想要平分的话,你该怎么办呢?本节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三角形的中线 ‎【类型一】 应用三角形的中线求线段的长 ‎ 在△ABC中,AC=5cm,AD是△ABC的中线,若△ABD的周长比△ADC的周长大2cm,则BA=________.‎ 解析:如图,∵AD是△ABC的中线,∴BD=CD,∴△ABD的周长-△ADC的周长=(BA+BD+AD)-(AC+AD+CD)=BA-AC=BA-5cm=2cm,∴BA=7cm.故答案为7cm.‎ 方法总结:通过本题要理解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将△ABD与△ADC的周长之差转化为边长的差.[来源:学_科_网]‎ ‎【类型二】 利用中线解决三角形的面积问题 ‎ 如图,在△ABC中,E是BC上的一点,EC=2BE,点D是AC的中点,设△ABC,△ADF和△BEF的面积分别为S△ABC,S△ADF和S△BEF,且S△ABC=12,则S△ADF-S△BEF=________.[来源:学科网]‎ 解析:∵点D是AC的中点,∴AD=AC.∵S△ABC=12,∴S△ABD=S△ABC=×12=6.∵EC=2BE,S△ABC=12,∴S△ABE=S△ABC=×12=4.∵S△ABD-S△ABE=(S△ADF+S△ABF)-(S△ABF+S△BEF)=S△ADF-S△BEF,即S△ADF-S△BEF=S△ABD-S△ABE=6-4=2.故答案为2.‎ 方法总结: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高相等时,面积的比等于底边的比;底相等时,面积的比等于高的比.‎ 探究点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 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CE是△ABC的高,∠BAC=60°,∠BCE=40°,求∠ADB的度数.‎ 解析:根据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C=60°,得出∠BAD=30°.再利用CE是△ABC的高,∠BCE=40°,得出∠B的度数,进而得出∠ADB的度数.‎ 解:∵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C=60°,∴∠DAC=∠BAD=30°.∵CE是△ABC的高,∠BCE=40°,∴∠B=50°,∴∠ADB=180°-∠B-∠BAD=180°-30°-50°=100°.‎ 方法总结:通过本题要灵活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表示方法,同时此类问题往往和三角形的高综合考查.‎ 探究点三:三角形的高 ‎【类型一】 三角形高的画法 ‎ 作△ABC的边AB上的高,下列作法中,正确的是(  )‎ 解析: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它的对边引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过点C作边AB的垂线段,即作AB边上的高CD,所以作法正确的是D.故选D.‎ 方法总结:三角形任意一边上的高必须满足:(1)过该边所对的顶点;(2)垂足必须在该边或在该边的延长线上.[来源:学+科+网Z+X+X+K]‎ ‎【类型二】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高 ‎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5,BC=6,AD⊥BC于点D,且AD=4,若点P在边AC上移动,则BP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当BP⊥AC时,BP有最小值.由△ABC的面积公式可知 AD·BC=BP·AC,解得BP=.故答案为.‎ 方法总结:解答此题可利用面积相等作桥梁(但不求面积)求三角形的高,这种解题方法通常称为“面积法”.‎ ‎【类型三】 三角形的内角与角平分线、高的综合运用 ‎ 在△ABC中,∠A=∠B=∠ACB,CD是△ABC的高,CE是∠ACB的角平分线,求∠DCE的度数.‎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用∠A表示出∠B和∠ACB,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A,再求出∠ACB,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ACD,最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CE即可.‎ 解:∵∠A=∠B=∠ACB,设∠A=x,∴∠B=2x,∠ACB=3x.∵∠A+∠B+∠ACB=180°,∴x+2x+3x=180°,解得x=30°,∴∠A=30°,∠ACB=90°.∵CD是△ABC的高,∴∠ADC=90°,∴∠ACD=90°-30°=60°.∵CE是∠ACB的角平分线,∴∠ACE=×90°=45°,∴∠DCE=∠ACD-∠ACE=60°-45°=15°.‎ 方法总结:本题是常见的几何计算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性质,找出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图形解答.‎ 三、板书设计 ‎1.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2.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来源:学,科,网]‎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连接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 本节课由实际问题“平分三角形蛋糕”引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数学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进而学习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然后从画图入手,分三种情况,即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培养学生分类讨论思想.同时,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对这三种线段留下清晰的形象,然后结合这些具体形象叙述它们的定义以及表示方法,最后通过例题进一步巩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