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2.在古代文明兴起的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选项中,自然环境特征明显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美洲印第安文明 ‎3.“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它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法兰克王国 ‎4.“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 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5.《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 A.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B.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 C.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 D.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 ‎6.在雅典只有成年男性才享有公民权,而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大量平民获得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罗马后期的这种做法( )‎ A. 使罗马公民权利比希腊更广泛 ‎ B. 实现了罗马疆域内民众的平等 C. 利于古罗马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 D. 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 ‎7.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80%,起源于婆罗门教,至今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其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据此可知( )‎ A.印度的顶层大多来自普通劳动者 B.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 C.婆罗门是刹帝利的统治工具 D.印度教衍生出了种姓制度 ‎8.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中,虽然有一些持帝制立场的思想家认为“王在法上”,但是却很少有国王公开发表“王在法上”的言论。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其最主要原因是当时各国( )‎ A.存在强大的贵族势力和教会势力 ‎ B.形成了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 C.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 ‎ D.没有法律意识和成文法律指导 ‎9.“男人在田间劳动,女人操持家务;大家一起去教堂做弥撒,听牧师布道;享用一日三餐(三餐的内容不尽一样)或领主为酬劳农奴的收割而提供的丰盛晚宴……”。这段文字描述的当是( )‎ A.中世纪庄园 ‎ B.西周诸侯国 C.古希腊城邦 ‎ D.中世纪西欧城市 ‎10.据史实,下面表格中的①②应该是( )‎ A.封建等级;分裂割据 B.君主等级;民族国家 C.城市自治;君主专制 D.君主专制;封建割据 ‎11.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初期的课程设置看,它包括文、法、医、神等学科,而神学和神学院的“七艺”占有重要地位,可见( )‎ A.科学与神学和世俗需要与宗教信条在大学内充满矛盾 B.基督教会和宗教学说有广阔的包容性和博大的开放性 C.自由探索的学习精神和科学研究的实验精神成为主流 D.大学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12.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 A.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 B.教皇控制下的神权专制国家 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 D.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 ‎1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14.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 ) ‎ 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 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 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 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沿岸 ‎15.从17世纪初开始,荷、英、法等国家相继成辛“东印度公司”,全凭从美洲得来的白银换取欧洲所需的大量亚洲产品。这说明大量白银输入欧洲( )‎ A.促进了欧洲对亚洲的商品输出 B.促进了东西方经济联系 C.导致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至亚洲 D.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 ‎16.美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说,16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各种瘟疫和传染病带到美洲,在殖民者到达美洲后的一个世纪,当地人口减少了95%,仅在墨西哥人口就锐减了3500万。美洲人口的锐减( )‎ A.促使东方迅速从属于西方 B.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建立殖民统治 C.成为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必要手段 D.导致整个美洲落后世界潮流 ‎17.在近代西方“三角贸易”示意图中,序号③为黄金、烟草等,那么序号①可能包括( )‎ A.黑奴、茶叶 B.枪支、工艺品 C.黄金、黑奴 D.烟草、丝绸 ‎18.某学者指出: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欧洲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该学者意在强调( )‎ A.欧洲资本主义具有强烈的扩张性 B.亚洲的生产方式领先于欧洲 C.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 D.亚洲和欧洲实现了区域分工 ‎19.戈雷岛的命运是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中奴隶堡关押黑奴人口最多的时间段为如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0‎ ‎.赵林在《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文明分野》中指出:“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以一种暴戾的方式开辟了全球化进程,使西欧基督教社会从亚欧文明地带的僻陋边陲,一跃成为整个人类文明世界的中心。”这种“暴戾的方式”主要是指( )‎ A.商品贸易 B.投资办厂 C.集团垄断 D.殖民掠夺 ‎21.马克思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九卷里有这样的论述:“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一论述表明( )‎ A.马克思没有看清西方国家殖民主义的本质 B.马克思已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C.亚非拉国家应尽早进行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D.西方扩张推动世界近代化的作用不容忽视 ‎22.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621年,一位葡萄牙商人在一篇关于白银的论文中指出,它“在全世界到处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B.白银成为世界市场运转的媒介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葡萄牙人垄断了美洲白银航线 ‎23.有学者说:“毫无疑问,商人在树立英国国旗,而不是仅仅跟随国旗走,他们在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方前进,定居或建立殖民地。”该学者强调( )‎ A.商业力量在对外扩张中的作用 ‎ B.政府行为主导了海外殖民活动 C.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合法性 ‎ D.商业活动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24.“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25.据统计,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为西班牙占有。但到159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1亿金币,被世人讥讽为“黄金漏斗”。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B.金银未转变为原始资本积累 C.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D.日益崛起的荷兰商业资本的挑战 ‎26.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基督教世界。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发展使各国民族意识增强 B.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腐败 C.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 D.宗教改革冲击天主教的权威 ‎27.当学者们继续实现学术复兴而政治家也正在把基督教世界的秩序改变为一种新的国家体系的时候,平民百姓的头脑仍然沉浸在中世纪历史的宗教氛围中。这充分说明( )‎ A.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 B.资产阶级思想占据主流 C.宗教改革冲击了基督教信仰 D.理性主义时代业已到来 ‎28.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 A.宗教改革发生的必然性 B.灵魂自救途径的转变 C.信徒地位的重大变化 D.新教主张过世俗生活 ‎29.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 )‎ A.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 B.否定了罗马教廷神圣权威 C.促使不同于天主教的新教派产生 D.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 ‎30.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明显超越了文艺复兴运动。其“超越”主要表现在( )‎ A.批判教会的宗教专制 B.宣扬人文主义精神 C.提出民主政体的构想 D.倡导追求现世的成功 ‎31.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人类通过社会契约结合起来,共同协作,“每个结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的集体。”集体的意志即公意(公共的利益),公意不能违反,“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公意至上放弃个人自由具有专制主义倾向 B.个体服从公意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体现 C.卢梭的思想只能实现于小国寡民的国家 D.这是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说的鲜明体现 ‎32.如图是一幅有关欧洲宗教改革的漫画,画中教皇和基督(代表上帝)分坐在天平两侧的托盘中,天平发生倾斜,下方分别为牲畜和信徒。作者意在宣扬( )‎ A.教皇地位至高无上 B.信仰上帝方可得救 C.宗教信仰必须放弃 D.信徒应该公平交易 ‎33.1791 年,美国联邦宪法第五条修正案规定,不经合法的程序,不得剥夺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即使是为公共目的取用私人财产,也应给予公正的赔偿。这一规定( )‎ A.体现了宪法至上原则 B.践行了天赋人权思想 C.保证了联邦制的实施 D.贯彻了分权制衡原则 ‎34.日本在明治维新的发展后,它从一个封建的东方农业国转变为深受西方明影响的工业化国家,但并未完全实现“脱亚入欧”的目标。主要是因为( )‎ A.天皇体制中有较大的军国主义思想 B.殖产兴业国家对私人企业大力扶持 C.引进西方工业革命先进的发明成果 D.全盘西化尤其是学习西方生活方式 ‎35.列宁说:“如果总的看 1861 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A.由资产阶级主导并完成 B.是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彻底变革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36.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 A.激发了法国人的探索精神 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37.“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英国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可见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显著特点是( )‎ A.内容的继承与创新 B.方式的和平与渐进 C.君权的保留与限制 D.地位的首创与示范 ‎38.有学者认为,“在美国,有权作出决定的只是总统而不是内阁,美国的内阁仅是一个非正式的总统的咨询机构,即使参加内阁会议的大多数人的意见与总统相左,总统亦可不必采纳。”这一论点( )‎ A.反映内阁对总统权力的制衡有限 ‎ B.说明总统权力缺乏有效制衡 C.表明总统与内阁之间职责不明 ‎ D.符合宪法对总统职权的规定 ‎39.法国史学家瑟诺博斯称:“这个七拼八凑的宪法不符合任何政党的理想,但是它是唯一经久的宪法;法国有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这还是第一次。”这表明当时的法国( )‎ A.保王派力主赋予总统一定的权力 B.共和派无奈地接受了君主制 C.各派以对抗的方法开展制宪工作 D.制宪过程中出现制度性妥协 ‎40.“由温和开始,继而是一个不断激化的过程,过了一个临界点之后便开始退潮并进入反动时期,其间将发生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反复较量,最后回到起点,并实现最初的成果。”英国革命呈现出这一规律性现象的根源在于( )‎ A.专制王权同国会矛盾尖锐 ‎ B.革命派动员发动群众不力 C.克伦威尔与专制王权妥协 ‎ D.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 二、非选择题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光荣革命”的价值并不是它的形式(国王易人)所能衡量的……‎ ‎1689年,国会通过了两项重要的法案:《权利法案》和《宽容法》。根据前者,国王的特权完全被剥夺,英国结束了她的君主专制主义,而开始了一个民主的议会政治的新时代;这不只是英国政治史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世界史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根据后者,英国的部分国教分子经过了长期奋斗,终于获得了基本的信仰自由,这实是宗教革命的原则之更进一步的扩张。‎ ‎——《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材料二欧洲把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行的……歌德曾经若有所思的对美国称道说:“美利坚,你的那个大陆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是如何评价《权利法案》的意义的?(4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两个角度分析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和《宽容法》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合众国的成立践行了哪些启蒙思想。(6分)歌德为什么说美洲大陆胜过了旧大陆?(4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中国 世界总人口 ‎1650年 ‎18.3‎ ‎18.3‎ ‎2.4‎ ‎22.9‎ ‎5.45亿 ‎1750年 ‎19.2‎ ‎13.1‎ ‎1.6‎ ‎30.9‎ ‎7.28亿 ‎1850年 ‎22.7‎ ‎8.1‎ ‎5.1‎ ‎35.1‎ ‎11.71亿 ‎1900年 ‎24.9‎ ‎7.4‎ ‎9.0‎ ‎24.9‎ ‎16.08亿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美]珀金斯 ‎《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整理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及相互联系。(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为“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提供了那些条件?(4分)‎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和胡夫金字塔均是其文明成就,故选A;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制度,排除B;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的文明成就,排除C;《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的成就,排除D ‎2.【答案】D ‎3.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汉朝时期的中国同时存在的强有力的大国是罗马帝国,故选B项;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即公元前四世纪后期,中国处于战国时期,A项错误;西罗马帝国时期即395到476年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时期,C项错误;法兰克王国时期即5到9世纪,是中国古代的南北朝到唐朝末年,D项错误。‎ ‎4. 【答案】A ‎【解析】根据“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可知,材料强调自然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影响,故A正确;BCD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 ‎5.【答案】D ‎6.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罗马公民的权利。罗马是扩大了公民权的范围,而不是增加了公民的权利内容,故排除A项;罗马疆域内的公民之间是平等的,并不是民众平等,故排除B项;“大量平民获得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有利于加强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而不是削弱,故排除D项。“大量平民获得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有利于古罗马扩大统治基础,故选C。‎ ‎7. 【答案】D ‎【解析】印度的顶层是婆罗门,材料并未涉及其来源,且种姓制度中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排除A项;据“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可知婆罗门为了统治设计出印度教,B项表述错误;印度的顶层是婆罗门,第二种姓刹帝利就是婆罗门的统治工具,排除C项;据“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80%,起源于婆罗门教”可知D项正确 ‎8. 【答案】A ‎【解析】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世俗贵族、教会或教皇对王权都形成了有力的夯权和制约,故A项正确。在中世纪,没有形成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排除B项;“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与“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不符,排除C项;D项所述与实际不符,也不符合题意.排除。‎ ‎9. 【答案】A ‎ ‎10. 【答案】A ‎ ‎11. 【答案】A ‎12. 【答案】D ‎【解析】“新君主国”是指实行君主专制的民族国家,D正确;“新君主国”利用各种方式将权力集中在君主个人手中,统一国家,削弱贵族和教会的权力,AB不符合题意,排除;“新君主国”是指实行君主专制的民族国家,并非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排除C。‎ ‎13.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可以看出,市民阶层的意志对教会的影响,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成长壮大,故答案为A项。13世纪后半期,文艺复兴运动尚未开展,人文主义不可能得到广泛传播,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尊重市民意志不能反映教会权威的提高;新教理论的形成是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排除D项。‎ ‎14.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商品贸易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表明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沿岸,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 ‎15.【答案】B ‎ ‎16.【答案】B ‎ ‎17.【答案】B ‎ ‎18.【答案】A ‎ ‎19.【答案】A ‎ ‎20.【答案】D ‎ ‎21. 【答案】D ‎ ‎22. 【答案】B ‎23.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英国商人需要海外市场,推动了英国政府殖民扩张,强调的是商业力量在对外扩张中的作用,故A项正确。‎ ‎24.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象牙转移到欧洲人手中,为欧洲殖民者的掠夺,即经济的冲突;《圣经》转移到非洲人手中则反映了非洲人对欧洲文化的接纳,是一种文化融合的表现。故选A。‎ ‎25. 【答案】B ‎【解析】新航踣开辟后,西班牙获得了大量白银和黄金,但是由于自身工商业的落后、连年战争加之王室的挥霍而导致获得的白银和黄金大量外流,最终没有转化为工商业发展所需的资本,也没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D两项虽然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26. 【答案】A ‎27.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平民百姓的头脑仍然沉浸在中世纪历史的宗教氛围中”,可以得出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故A项正确。‎ ‎28. 【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可以看出,宗教改革之前是“因行称义”,宗教改革后是“因信称义”,宗教改革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是资产阶级利益的需求,是教会腐朽的结果,信徒可以直接和上帝对话,即灵魂自救途径发生转变,故B项正确。‎ ‎29.【答案】D ‎ ‎30. 【答案】C ‎31. 【答案】A ‎【解析】“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一说法有可能导致一种现象的发生,那就是不论公意正确与否,个人都要服从,事实上违背了启蒙运动的一个基本原则——民主自由,故A项正确。‎ ‎32. 【答案】B ‎ ‎33.【答案】B ‎ ‎34.【答案】A ‎ ‎ 35.【答案】C ‎36. 【答案】C ‎【解析】牛顿的理论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蕴含着理性的思想,所以材料内容实际上是反映了牛顿革命对确立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的意义,故选C项;牛顿革命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影响,并不仅仅是对法国的影响,排除A项;牛顿革命的出现是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排除BD项。故选C。‎ ‎37. 【答案】B ‎【解析】题干并没有强调对过去的继承,故A、C项错误;由题干“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和“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可知题干强调和平与渐进,故B项正确;因为题干重心在于强调方式的和平与渐进,首创与示范作用则不是其显著特点,故D项错误。‎ ‎38. 【答案】D ‎ ‎39.【答案】D ‎ ‎40.【答案】D 二、非选择题 ‎41. 【答案】(1)意义:王权受到限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是近代世界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每点2分,共4分)‎ 原因: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发展;政治上,英国通过“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每点3分,共6分)‎ ‎(2)思想: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说、人民主权论等。(任答3点,共6分)‎ 理由:美国建立并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787年宪法,践行了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而在旧大陆仍然是封建专制制度占统治地位。(每点2分,共4分)‎ ‎42.【答案】(1)趋势:欧洲占比不断扩大;非洲占比不断下降;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下降,之后则不断扩大。(6分)‎ 因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形成(任两点4分)‎ 联系:欧洲国家对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夺,加速了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人口增长。(2分)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减少。(2分)欧洲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造成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美洲人口下降;1750年后,非洲黑奴和欧洲移民的涌入,促进美洲人口增长。(2分)‎ ‎(2)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联系加强,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