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滕州一中2020-2021高二历史9月开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
滕州一中2019级高二年级9月入学检测 历史试题 2020.9.6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王国维在评述古代中国某朝代一制度时说:“古人非不知官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而民将无时或息也。”由此推论,这一朝代最终还是确定 A.嫡长子继承制 B.分封诸侯制 C.道家无为而治 D.科举取仕制 2.下列关于分封制和宗法制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②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③它们共同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④由于大宗和小宗的地位是相对的,所以小宗不必服从大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公元前482年黄池之会,吴王说吴国开国者在周室中辈份最高,所以“为长”,晋定公说从晋文公开始,晋国尊王攘夷,成为周王室认定的霸主,所以自己才是“长”。这反映出 A.宗法分封制蕴含着大一统的因子 B.诸侯争霸导致周天子的威信扫地 C.嫡长子继承制因诸侯争霸受到冲击 D.周王室与诸侯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4.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 A.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B.郡县制的推行 C.刺史制的建立 D.科举制的确立 第 11 页 共 13 页 5.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最大的不同是 A.郡县与封国的权力不同 B.军队指挥权的归属不同 C.地方对中央的义务不同 D.管辖地域的大小不同 6.“六王毕,四海一”。此句追记的历史是 A.秦朝一统 B.西汉初建 C.蒙古兴起 D.清军入关 7.下列关于清朝设置的军机处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8.下表为我国古代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节选)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实力是分等的重要依据 B.县域越大等级越高 C.疆域大小决定等级数量多少 D.人口越少等级越低 9.在中国古代封建政权下,宰相谋略失误,君主可通过顾问,根据秘书咨询官员的意见决策;秘书咨询官员谋略失误,宰相可通过议政、谏争,促使君主予以摈弃。这一做法有利于 A.形成稳固的制衡机制 B.降低错误决策的影响 C.让渎职官员无处遁形 D.提高决策的执行效率 10.元大德十年“陕民饥,省台议,请于朝然后赈之。(安西路总管)赵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之;朝廷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这表明该行省( ) 第 11 页 共 13 页 A.专管地方赈灾 B.隶属于安西路 C.有应急处置权 D.行集体负责制 11.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 A.施恩于诸侯子弟 B.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12.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须直立奏对。这表明 A.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 B.官僚政治体制基本确立 C.君主专制统治登峰造极 D.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13.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无论是在比雷埃夫斯港的造船场工作的员工,在偏远的乡下耕种狭小土地的农民,还是在雅具海军的战船上的划桨手,都有机会通过抽签拥有参政权,并能得到津贴。这说明。当时的雅典 A.注重激励公民参政 B.公民等级不复存在 C.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D.公民素养得以提高 14.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 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不会因为贫穷而 在政治上湮没无闻。”这反映出当时雅典 A.动摇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B.实现了人人参与政权的愿望 C.进一步扩大了民主的范围 D.彻底废除了财产资格的限制 15.罗马法学家将罗马法区分为公法和私法,但其最发达完备的是私法,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也是私法。这表明罗马法 A.忽视了对国家事务的管理 B.有利于尊重个人的权利 C.对罗马帝国统治产生阻碍 D.表达资产阶级利益诉求 16.俄国的伊凡四世向各地派遣许多出身低微的特使,他们拥有审判职能,监督职能以及为特别的开支进行征税的权力。这些“特使”的出现 第 11 页 共 13 页 A.破坏了“特辖领地制” B.加强了沙皇对地方的控制 C.使基辅罗斯陷入分裂 D.抵御了蒙古远征军的侵扰 17.俄国的伊凡四世向各地派遣许多出身低微的特使,他们拥有审判职能,监督职能以及为特别的开支进行征税的权力。这些“特使”的出现 A.破坏了“特辖领地制” B.加强了沙皇对地方的控制 C.使基辅罗斯陷入分裂 D.抵御了蒙古远征军的侵扰 18.俄国的伊凡四世向各地派遣许多出身低微的特使,他们拥有审判职能,监督职能以及为特别的开支进行征税的权力。这些“特使”的出现 A.破坏了“特辖领地制” B.加强了沙皇对地方的控制 C.使基辅罗斯陷入分裂 D.抵御了蒙古远征军的侵扰 19.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的不同在于 A.必须对议会负责 B.是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C.提名组成内阁政府 D.是国家元首并拥有行政权 20.据统计,1805年德国出版各种图书4181种,1843年达到14039种,到1913年,图书种类上涨到了34871种。图书种类的大幅度增加 A.推动了德国社会各阶层的融合 B.主要得益于政府开明的舆论环境 C.使民众整体理论水平得到提升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知识技术基础 21.下图漫画《拿手好菜》形象地反映了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竞争、对峙的格局。下列有关美国两党的正确表述是 第 11 页 共 13 页 ①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②实质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③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 ④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以下关于美国《 1787 年宪法》 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 是近代第一部成文宪法 ② 实行联邦制政体和三权分立原则 ③ 总统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④ 总统需要对选民和国会负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有文章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做到了“宁肯方案复杂一点,事情麻烦一点,办事效率低一点,也绝不让大权在握的人狼狈为奸,为非作歹”。这反映美国1787年宪法 A.治国理念落后 B.实现了权力制衡 C.完善了民主制度 D.反对中央集权 24.英国和美国的代议制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制度,下列对其表述和评价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美国的代议制优于英国代议制 C.美国的政府首脑是民选的,而英国的政府首脑是世袭的 第 11 页 共 13 页 D.美国贯彻“分权制衡”原则,而英国不是 25.下列示意图描述的是 A.陆路丝绸之路 B.佛教传播路线 C.海上丝绸之路 D.哥伦布航海路线 26.(本题2分)汉武帝在位期间,先后在各地组织新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如漕渠、六辅渠、白渠等。掀起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水利建设高潮。下列各项与这些工程的完成无关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B.《九章算术》等科技成果出现 C.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 D.“天人感应”等理论的流行 27.下图是唐朝初年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图,据此可知三省六部制( ) A.加强了相权削弱了皇权 B.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 C.扩大了中书省的封驳权 D.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 28.宋真宗景德年间,“上每得边奏,必先送中书,谓毕士安、寇准曰:‘军旅之事 ,虽属 ▲ , 第 11 页 共 13 页 然中书主文武大政, 号令所从出。’”材料中“ ▲ ”应该是 A.参知政事 B.三司使 C.枢密院 D.军机处 29.“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评价的是 A.商鞅变法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王安石变法 30.嘉靖、万历年间,内阁制度发展到了鼎盛阶段。此时,阁臣不仅朝位班次居六部之上,而且非才望出众的尚书、都御史,无资格推补入阁。其五大主要职掌为票拟章奏、书写诏旨、奏议朝政、封驳帝命、保荐人才。结合所学知识,下列选项中对明代内阁的认识正确的是 A.内阁大臣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B.内阁名义上可以节制六部 C.内阁职权变化取决于皇权的需要 D.明代的政治因此日益清明 31.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置宣政院 B.设立驻藏大臣 C.册封达赖 D.册封班禅 32.“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A.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33.符合“一起革命当中最温和又最成功的”这一评价的事件是 A.英国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南北战争 D.德意志统一 第 11 页 共 13 页 34.某论著的目录为:“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古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C.《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35.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既遵循了西方现代化的普世道路,又保留了俄罗斯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A.强化了农奴制 B.赋予农奴自由民身份 C.保留沙皇专制 D.允许农民从事工商业 36.19世纪末,某一同盟条约规定:“如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匈两国应全力援助,如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该同盟是 A.三国协约 B.轴心国集团 C.三国同盟 D.反法西斯同盟 3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逐渐形成了十多个党派。党派之间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意见不一致,因此很难形成多数意见,这使得法国政党经常面临分裂与重组。这种局面导致 A.政权更迭频繁 B.阶级矛盾尖锐 C.共和道路艰难 D.总统权力受制 38.1694年,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人才成为议会中席位较多的党派。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A.议会选举决定内阁组成 B.责任内阁制初步形成 C.首相由多数党领袖担任 D.国王仍拥有行政大权 39.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 A.导致欧洲出现了两极对峙格局 B.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C.有利于西欧经济一体化的出现 第 11 页 共 13 页 D.促成欧美平等伙伴关系的形成 40.仔细观察下图,从中可以直接推论出,中世纪西欧庄园 A.在采邑改革后才开始发展 B.主要实行农耕的生产方式 C.加速了农业产品的商品化 D.实行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两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41.(20分)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唐到元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 第 11 页 共 13 页 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5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3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4分)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6分)并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2分) 第 11 页 共 13 页 42.(20分)西方大国崛起离不开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发展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摘自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二 杰斐逊等美国思想家们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的民主制”,概括性的说,就是把联邦的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上中下,左中右的“分权网络”称之为“双重保障”。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权利法案》体现的宪政原则。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民主制”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评述“双重分权”机制?(12分) 第 11 页 共 13 页 2019级高二年级9月入学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A2.A3.A4.B5.A6.A7.B8.A9.A10.C11.B12.B13.A14.C15.B16.B17.B18.B19.A20.A21.A22.C23.B24.A25.26.B27.D28.C29.D30.C31.B32.D33.A34.C35.C36.C37.A38.D39.C40.B 二、非选择题 41.(20分)(1)演变:周朝实行分封制;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同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5分) (2)原因:地方出脱分权倾向;机构设置混乱(郡县过多)。 措施: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县。(3分) (3)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管理层次);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4分) (4)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但最终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中央集权。(2分 ) 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三冗”“两积”局面。(2分 ) 元朝:开创了行省制度,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2分 ) 规律: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1分 ) 趋势: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分 ) 42.(20分)(1)原则:议会主权(或议会至上,议会高于王权);限制王权;法律至上;君主立宪;议会自由。(4分) 第 2 页 共 13 页 英国成功:资本主义发展较充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较强大);英国固有的议会历史传统;民众对君主有着强烈的感情;渐进性的改革。(4分) (2)内容: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最高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只答三权分立);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但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只答联邦制)。以此实现“双重分权”的“复合民主制”。(6分) 评述:确保联邦政府享有国家主权及最高国家权力,有效地防止政治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各州保留了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协调了中央和地方间的关系;有效防止了专制,维护了政治稳定,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6) 第 2 页 共 13 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