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滁州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①占50%;必修②③占50%。‎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论文参考资料如下:《中国宰相制度变迁》、《宋代转运使补论》、《元代行省制度研究》、《朱元璋杀胡惟庸废承相考辨》,该论文的主题应是 A. 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演化 B.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C. 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消长 D.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君主专制制度,二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宰相制度变迁》、《朱元璋杀胡惟庸废承相考辨》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演变;《宋代转运使补论》、《元代行省制度研究》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综合这两个方面,此题应选择D项;A选项只符合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监察制度的演变,故B排除;C选项只符合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故C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中国宰相制度变迁》、《朱元璋杀胡惟庸废承相考辨》……《宋代转运使补论》、《元代行省制度研究》”,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方面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2.“唐世科举之柄,额(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故其取人也,畏于讥议,多公而审。亦有胁于权势,或挠于亲故,或累于子弟,皆常情所不能免者。”材料说明了唐代科举制 A. 选拔官员的方式多样 B. 受到了社会现实的冲击 C.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实行 D. 体现了社会公平和公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唐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通榜、照顾世家子弟等,体现了唐代科举制受到现实的冲击,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的不足,不是选拔官员的方式多样,故A排除;C项表述错误,科举制的实行打破了世家地主垄断仕途的局面,故C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社会公平和公正,而是说明科举制的现实弊端,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亦有胁于权势,或挠于亲故,或累于子弟”,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的现实弊端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天京事变前后,原先的天兄代言人萧朝贵在长沙牺牲,天父代言人杨秀清又在事变中被韦昌辉所杀。天父、天兄人格化本来就是个骗局,杨秀清被杀更是骗局的暴露。材料意在表明太平天国 A. 高层内斗统治力量削弱 B. 军事实力由盛转衰 C. 出现了空前的信仰危机 D. 朝中无将国中无人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天父、天兄人格化本来就是个骗局,杨秀清被杀更是骗局的暴露”可知,天父、天兄人格化的骗局以杨秀清的被杀而暴露,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出现了空前的信仰危机,C正确;A、B、D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4.毛泽东认为:“保卫武汉斗争的目的,在于消耗敌人和争取时间,而不是死守据点。”蒋介石当时在日记中也写道:“此时武汉地位已失重要性,如勉强支持,最后必失。不如决心自动放弃,保存若干力量,以为持久抗战与最后胜利之基础。”材料反映了 A. 国共两党在武汉会战上战略基本相同 B. 毛泽东主张在武汉保卫战中誓死坚守 C. 两党领袖都认为武汉不重要可以放弃 D. 武汉会战是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毛泽东认为:“保卫武汉斗争的目的,在于消耗敌人和争取时间,而不是死守据点。”及蒋介石当时在日记中也写道:“此时武汉地位已失重要性,如勉强支持,最后必失。不如决心自动放弃,保存若干力量,以为持久抗战与最后胜利之基础。”可知,毛泽东和蒋介石都认为“保卫武汉斗争的目的,不是死守据点。”而是争取时间或保存力量,故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B错误;认为武汉不重要可以放弃者是蒋介石的观点,C以偏概全;武汉会战结果是武汉失守,故D违背史实。‎ ‎5.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为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英国、葡萄牙两国政府与中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一国两制”具有 A. 维护合作的稳定性 B. 政治制度的兼容性 C. 促进繁荣的动力性 D. 军政分治的合理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关键作用”是指该制度保障了香港、澳门在一定时期内保留资本主义制度。由此可知该制度兼容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答案为B项;“一国两制”不是维护中外合作的稳定性,而是恢复主权,国家统一,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促进繁荣的动力,而是强调“一国两制”为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故C排除;“一国两制”并不是军政分治,故D排除。‎ ‎6.1972年9月,田中首相访华时说:“这次访问,我是由东京直飞北京的,我再一次深深感到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然而,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这一讲话 A. 表明日本对侵华战争反省深刻 B. 表明中日关系改善未受他国阻挠 C. 开启了中日官方交往的先河 D. 淡化了日本对侵略战争的责任 ‎【答案】D ‎【解析】‎ ‎【详解】田中用“添了很大的麻烦”来描述日本过去几十年对中国的侵略及其损害,表明日本对于侵略中国的历史,认识并不深刻,淡化了日本对侵略战争的责任。故答案为D项。这一讲话表明日本对侵华战争的反省不够深刻,排除A项;中日关系的改善过程受到了他国阻挠,排除B项;中日建交开启了中日官方交往的先河,而不是这一讲话,排除C项。‎ ‎7.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默许人民的要求,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材料表明 A. 权力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 B. 人民当家作主得以真正体现 C. 集体管理的新形式被肯定 D. 直接民主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的信息可以看出,题干强调的是雅典民主政治存在问题,是直接民主弊端的表现,故答案为D项。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权力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而是说明直接民主的弊端,故A排除;雅典民主是奴隶制民主,人民当家作主不可能得以真正体现,故B排除;材料并没有反映出集体管理的新形式被肯定,而是指出了直接民主的弊端,故C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8.近代著名史学家兰克说,17世纪英国新兴阶级中的两大派别,“一方维护有君主存在的议会制,一方拥护有议会存在的君主制”。双方的较量 A. 建立起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B. 导致暴力贯穿整个17世纪 C. 形成君主与议会两个权力中心 D. 使资产阶级不得不抛弃君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双方都主张保留君主和议会,只是一个以议会为中心,一个以君主为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果是英国发生光荣革命,随后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即实现了“有君主存在的议会制”,故A项正确;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革命,而不是暴力贯穿整个17世纪,故B排除;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为中心,故C排除;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而不是抛弃君主,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17世纪……一方维护有君主存在的议会制,一方拥护有议会存在的君主制”,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9.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个国家曾被称为“各种政体的试验场”、“从窗缝潜人的共和国”。这个国家 A. 最早进行并完成了工业革命 B. 明确了三权分立体制 C. 以“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 D. 最终确立了共和体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各种政体的试验场”、“从窗缝潜人的共和国”可知,这个国家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在共和制与君主制斗争七十多年后,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故答案为D项。英国最早进行并完成了工业革命,排除A项;美国1787年宪法明确了三权分立体制,排除B项;德意志帝国以“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排除C项。‎ ‎10.下面是于1918年11月问世的两张俄国邮票,下列对发行这两张邮票的目的解读正确的是 A. 纪念推翻沙皇统治一周年 B. 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東 C. 纪念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 D. 庆祝工农苏维埃在俄国成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中的“1918年11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故两张邮票的目的是纪念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故C项正确。推翻沙皇统治是二月革命,故A排除;一战的结束与图片中“斩断锁链”的信息无关,排除B项;工农苏维埃成立与邮票的内容明显不符,故D排除。‎ ‎11.为了争取共和党人对他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的支持,杜鲁门不得不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共产主义之间存在着意识形态对抗的角度,向美国人民阐述他的要求,并在国会进行了阐述。这就是 A. “铁幕”演说 B. “杜鲁门主义”‎ C. 马歇尔计划 D. 北大西洋公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杜鲁门所讲的是援助希腊和土耳其,遇制共产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杜鲁门主义”,故B项正确;“铁幕”演说是丘吉尔发表,故A排除;马歇尔计划由马歇尔提出,故C排除;北大西洋公约是冷战的具体表现,故D排除。‎ ‎1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是一种共同利益不断增多,相互依存不断深化,从而合作不断加强的新模式。它有利于抑制、减少或避免对抗和冲突。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和平与合作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 B. 维护和平的需要必然导致多极格局形成 C. 多极化的发展将最终消除战争威胁 D. 推动多极化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渠道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是一种共同利益不断增多,相互依存不断深化,从而合作不断加强的新模式。它有利于抑制、减少或避免对抗和冲突”可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有利于抑制、减少或避免对抗和冲突,故D符合题意;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A说法错误;多极格局形成源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B错误;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制约战争,但不能最终消除战争威胁,C说法错误。‎ ‎13.《宋代城市游民研究》一文中写道:“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变革与转型的时期,与前代相比,城市的经济功能更加凸显。”这主要是因为宋代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农业失去基础地位 C. 打破了坊市界限 D. 城市人口日渐增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变革与转型的时期,与前代相比,城市的经济功能更加凸显。”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城市的发展突破了坊市界限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城市的经济功能更加凸显,C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A选项排除;中国封建社会是以农业为基础,B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 ‎【点睛】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两个阶段:周至唐—严格限制,坊市分开;宋元明清---放松限制,商业活动突破坊市限制。‎ ‎14.日本人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曾说,“中国如无1935年之法币政策,则无1937年之抗战”。这从侧面反映出蒋介石的“法币政策”‎ A. 直接导致日本全面侵华 B. 对发展经济有一定作用 C. 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D. 沉重地打击了官僚资本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中国如无1935年之法币政策,则无1937年之抗战”可知,1935年之法币政策,为抗日战争积累了资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正确;直接导致日本全面侵华的是经济危机,A错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是全民族抗战,C错误;据所学可知,官僚资本是此时形成的,D错误。‎ ‎15.1960年初,毛泽东在比较中苏两国发展工业化的道路时说:“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是一切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共同规律。”这表明毛泽东 A. 希望工业和农业均衡发展 B. 不否认重工业发展快于轻工业 C. 否定了苏联经济发展模式 D. 主张有计划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是一切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共同规律。”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增长,是一切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共同规律。因此中苏两国发展工业化的道路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B符合题意;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政府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主,期间虽有调整,但是还是以重工业为主,A选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6.蒸汽机最早是法国物理学家巴本在1690年制成的实验品。后来英国技师萨费里在1698年制成蒸汽水泵,并由纽可内在1704年又加以改进制成矿井抽水机,最后瓦特在1769年加以改良制成单动式蒸汽机,材料反映出英国工业革命 A. 有较为雄厚的技术基础 B. 重视科学研究和工业的结合 C. 全面引进外来先进技术 D. 注重对新技术的吸收和创新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蒸汽机最早是法国物理学家巴本在1690年制成的实验品。后来英国技师萨费里在1698年制成蒸汽水泵,并由纽可内在1704年又加以改进制成矿井抽水机,最后瓦特在1769年加以改良制成单动式蒸汽机”可知,蒸汽机的发明经历了巴本在1690年制成的实验品——技师萨费里在1698年制成蒸汽水泵——纽可内在1704年又加以改进制成矿井抽水机-,最后瓦特在1769年加以改良制成单动式蒸汽机,材料反映出英国工业革命注重对新技术的吸收和创新,D正确;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技术是技师经验的总结,A说法错误;B选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瓦特改良蒸汽机时候在当时不属于新技术,D选项排除。‎ ‎【点睛】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含量不高,是工匠、技师生产经验的总结。‎ ‎17.罗斯福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BlueEa-gle),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几周后,有250万雇主与政府签署了法规,他们给自己的产品标上蓝鹰,以示守法。这一做法的作用在于 A. 进一步限制了企业的生产规模 B. 政府加强了对企业经营的监管 C. 大大增强了政府对银行的监管 D. 有效防止了假冒产品流通于市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几周后,有250万雇主与政府签署了法规,他们给自己的产品标上蓝鹰,以示守法。”并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在复兴工业中,为限制盲目竞争引发产品过剩,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目的是把企业各个环节的生产置于政府的监督执行下,B正确;据所学可知,“蓝鹰运动”,目的是把企业的生产各个环节置于政府的监督执行下,而不是限制企业的生产规模,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企业的监督,而不是银行,C错误;D与材料无关。‎ ‎18.王昕伟在《苏联改革的若干思考》中指出: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一定成效的前提下,知难而退,缺乏坚定的改革决心与毅力,转而仓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造成全民政治热情高涨,面反对派则群起攻击,最后致使社会混乱,改革逐渐失去控制。这说明该改革 A. 成为苏联解体的助推器 B. 实现了对斯大林模式突破 C. 演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苏联改革的若干思考》中指出: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一定成效的前提下,……转而仓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造成全民政治热情高涨,面反对派则群起攻击,最后致使社会混乱,改革逐渐失去控制。”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情况,最终导致苏联解体,A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经过,B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之一,B错误;C、D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19.亚太经合组织以公开对话为基础,各成员国可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开放程度对具体产业及部门贸易自行做出灵活有序的安排,这被称为“单边自主行动”计划。这表明亚太经合组织 A. 无力推进成员国的发展 B. 是一个松散的经济合作组织 C. 满足了各成员体要求 D. 基本上消除了贸易保护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各成员国可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开放程度对具体产业及部门贸易自行做出灵活有序的安排”可知,成员国可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开放程度自行做出灵活有序的安排,这说明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松散的经济合作组织,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成员国可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开放程度自行做出灵活有序的安排以促进经济发展, A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亚太经合组织的灵活性、开放性而没有强调其影响,C选项说法错误;亚太经合组织属于多边性质的论坛组织,会减少但并不会消除贸易保护主义,D错误。‎ ‎20.董仲舒认为天有独立的意志,它不仅能以“美详”来为帝王歌功颂德,还能以”妖孽”“灾害”“怪异”等来“谴告”“惊俱”人事。此思想 A. 强化了尊卑等级关系 B. 强调“天”为君主服务 C. 有利于遏制君主暴政 D. 旨在神化封建皇权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董仲舒认为天有独立的意志”、它不仅能以“美详”来为帝王歌功颂德,还能以”妖孽”“灾害”“怪异”等来“谴告”“惊俱”人事等信息可知,这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他要求统治者顺应天意,否则天就会降灾难于人间,有利于遏制君主暴政,C正确;A、B与材料无关;神化封建皇权专制是“君权神授”,与材料无关,D错误。‎ ‎2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以及农业、医学、地理和化学等领域的发现,基本上呈现的是重技术工艺、轻科学理论的特点,缺乏抽象思考及逻辑观念。这一看法实际揭示了 A. 古代中国科技成果丰硕 B. 中国传统科技未能转型的原因 C. 四大发明科技影响力低 D. 医学、地理、化学等人才缺乏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基本上呈现的是重技术工艺、轻科学理论的特点,缺乏抽象思考及逻辑观念。”可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以及农业、医学、地理和化学等领域的发现,都具有重技术工艺、轻科学理论的特点,这是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之一,B符合题意;A与材料无关;C违背史实;D与材料无关。‎ ‎22.康有为声称“凡西人所号长技,我中人千数百年皆已有之”;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产生和议事,实中国古制。据此推断,康、梁两人 A. 意在以复古为手段谋求政治变革 B. 仍未能突破“中体西用”的桎梏 C. 所秉持的主要思想存在本质不同 D. 借“西学中源”说宣扬民主共和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康有为声称……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产生和议事,实中国古制。”并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称孔子为托古改制的先师,实行变法,减少变革的阻力,A正确;康梁对西方的学习已经上升到制度层面了,B选项排除;C违背史实;康、梁宣传的是君主立宪,而不是民主共和,D错误。‎ ‎23.1979年,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1985年后,他又说“我们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这些论断在当时可谓是石破天惊,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上述论断反映出邓小平 A. 肯定了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关系 B. 认识到改革就是要解放生产力 C.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 不断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我们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来看,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应当是民主的、富强的,这些论断反映出邓小平在不断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的不是邓小平对政治与经济之间关系的认识,排除A项;材料没有表明邓小平是思考改革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的,排除C项。‎ ‎【点睛】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4.当意大利人摆脱了中世纪的文化枷锁以后,他们需要一个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他们在古典文化中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导师,这就是他们热爱古典文化的原因。这说明 A. 商品经济催生了人文思想的复兴 B. 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人文主义 C. 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核心内容 D. 古典文化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涵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巨匠们在古典文化中找到了一个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所以他们热爱古典文化,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人文主义,B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是文艺复兴发生的根本原因,但与材料不符,排除A;人文主义反对天主教神学对人的束缚,排除C;D项古典文化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涵,表述错误,排除。所以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原因 ‎【名师点睛】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1)“文艺复兴”一词的原意是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实际上指的是“人文主义”的兴起,艺术风格的更新;(2)“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标志着一个伟大的转折。它是新文化,是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和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25.民族乐派音乐家不愿像浪漫主义音乐家那样受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力,力图追求个性、个人化的艺术风尚,他们深切地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这说明民族乐派 A. 在政治上表现的比较激进 B.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 深受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 D. 追求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力图追求个性、个人化的艺术风尚,他们深切地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可知,民族乐派音乐家追求个性、个人化的艺术风尚,深切地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治上的表现,A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不愿像浪漫主义音乐家那样受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力”,C错误;据上分析可知,D片面。‎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官员对王阳明说:“此学甚好,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王阳明回答说:“我何尝教尔离了簿书讼狱悬空去讲学?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簿书讼狱之闲,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著空。有学生就程、朱《大学》注与王学的差异向王阳明提问,他回答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材料二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李贽)说:“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他还说:“大抵圣言切实有用,不是空头,若如说者,则安用圣言为耶”‎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张践《实心实学与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的基本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思想的积极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王阳明和李贽思想的相同之处。‎ ‎【答案】(1)反对脱离现实空谈学术,主张学术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冶学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能迷信权威。‎ ‎(2)李贽提出童心说,反对把孔子言论作为评价事物的唯一标准,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体现了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带有民主色彩。‎ ‎(3)相同点:都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都反对封建权威;都主张经世致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王阳明和李贽的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王阳明的基本观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著空”“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李贽思想的积极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李贽思想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体现了时代要求、带有民主色彩等方面来回答。‎ ‎(3)王阳明和李贽思想的相同之处,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反映的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反对封建权威、主张经世致用等方面来回答。‎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总统与议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总统任命政府组成人员须获参议院通过,任何行政机构的设置和废除,都要通过国会立法决定。(2)财政预算须获得议会通过,总统的所有国内发展项目、外交活动和国内外军事行动都依赖于国会的财政支持,而国会有效控制着税收和拨款。(3)议会有权弹劾总统。(4)国会通过的所有法案都要经总统批准之后才能生效,总统有权否决国会议案。‎ ‎——摘编自刘旭《法国与美国总统制比较分析》‎ 材料二 行政权: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他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职,批准条约,有特赦权。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立法权: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 ‎——摘编自《法国1875年宪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美、法两国总统制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法两国总统制产生差异的因素。‎ ‎【答案】(1)同:总统都是行政首脑,掌握行政大权,并受到议会(国会)制约。‎ 异:美国,总统有任期限制,对宪法负货,议会有弹劾总统的权力。总统有权否决国会议案;法国,总统可连选连任,有直接任命政府官员权、特赦权,对议会负责。‎ ‎(2)因索:不同的历史传统;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和程度不同;文化差异。‎ ‎【解析】‎ ‎【详解】(1)同:据材料一“总统任命政府组成人员须获参议院通过,任何行政机构的设置和废除,都要通过国会立法决定”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总统是行政首脑,任命政府组成人员须获参议院通过,要通过国会立法决定;据材料二“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他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职,批准条约,有特赦权。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可知,法国总统掌握行政大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对议会(国会)负责。即总统都是行政首脑,掌握行政大权,并受到议会(国会)制约。‎ 异:美国,据所学可知,总统有任期限制(连任两届),对宪法负责;据材料“议会有权弹劾总统。国会通过的所有法案都要经总统批准之后才能生效,总统有权否决国会议案。”可知,议会有弹劾总统的权力;总统有权否决国会议案;法国:据材料“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可知,法国总统可连选连任;据材料“他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职,批准条约,有特赦权。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可知,总统有直接任命政府官员权、特赦权,对议会负责。‎ ‎(2)因索:可从两国的历史传统、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和程度、文化差异等角度分析。‎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还兴致勃勃地拿起外交部填写的联大表决结果的表决情况,边看边说:‎ ‎“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都当了‘红卫兵’,造了美国的反,在联合国投我们的票。葡萄牙也当了‘红卫兵’。投赞成票的,亚洲国家19个,非洲国家26个,拉丁关洲是美国的‘后院’,只有古巴和智利同我们建交,这次居然有17个国家投我们的票,美国的‘后院’起火。”‎ 材料二 毛泽东说,1950年,我们还在“花果山时代”,你(指乔冠华)跟伍修权去了趟联合国。伍修权在安理会讲话,题目叫做“控诉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控诉就是告状,告“玉皇大帝”的状。那个时候“玉皇大帝”神气十足,不把我们放在眼里,现在不同了,“玉皇大帝”也要光临“花果山”了。这次你们去,不是去告状,是去伸张正义,长世界人民的志气,灭超级大国的威风。26届联大会议主席阿里课称: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席了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并为实现联合国的宗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宫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根据材料一,说明毛泽东为何将英国、法国等国比作“红卫兵”,并指出影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影响。‎ ‎【答案】(1)说明:当时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是造反派的代名词;在联大表决中美国的盟友不顾美国的反对,投了中国的票,“造了美国的反”。‎ 因素: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第三世界的崛起.亚非拉国家的支持;自身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升。‎ ‎(2)对中国:宣告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国际: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力量;使联合国的作用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是帝国主义控制下称霸的工具变为第三世界仲张正义的舞台。‎ ‎【解析】‎ ‎【详解】(1)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卫兵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据材料“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都当了‘红卫兵’,造了美国的反,在联合国投我们的票。”可知,在联大表决中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不顾美国的反对,投了中国的票,“造了美国的反”。‎ 因素:据材料“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都当了‘红卫兵’,造了美国的反,在联合国投我们的票。”可知,在联大表决中美国的盟友不顾美国的反对,投了中国的票,这表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据材料“投赞成票的,亚洲国家19个,非洲国家26个,拉丁关洲是美国的‘后院’,只有古巴和智利同我们建交,这次居然有17个国家投我们的票,……”可知,第三世界的崛起,亚非拉国家的支持;结合所学可知,我国自身实力增强;在外交实践中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 ‎(2)对中国:据材料一 “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都当了‘红卫兵’,造了美国的反,在联合国投我们的票。……”可知,在联大表决中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不顾美国的反对,投了中国的票,宣告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据材料“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席了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并为实现联合国的宗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知,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席了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国际:可从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使联合国的作用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是帝国主义控制下称霸的工具变为第三世界仲张正义的舞台等角度分析。‎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在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时,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经过这种办法才能做到既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又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同时,列宁深刻地阐明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必须而且可能利用资本主义的“迂回”道路来发展社会主义。‎ 材料二 我国的改革首先从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着手,与新经济政策首先解决农民问题并无二致,其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扫除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障碍。改革从农村开始,这是邓小平作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决策。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正是在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拙上,才拉开了以城市改革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摘编自曾长秋、王千慧《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并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分别产生的影响。‎ ‎【答案】(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经济、政治危机;改变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需要。‎ 共同特点:以农业为突破口;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2)影响:苏俄: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为实现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巩固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中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发展了乡镇企业;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奠定基础。‎ ‎【解析】‎ ‎【详解】(1)原因:据材料“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在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时,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并结合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经济、政治危机;据材料“列宁深刻地阐明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必须而且可能利用资本主义的‘迂回’道路来发展社会主义。”可知,改变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需要。‎ 共同特点:据所学可知,俄新经济政策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共同特点是都以农业为突破口,新经济政策是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注重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都注重从本国国情出发等。‎ ‎(2)影响:苏俄:据所学可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实现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发展了乡镇企业,改善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提供了借鉴。‎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