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5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复习方法与指导:解读全国卷高考政治试题课件(全国)(56张)
2018 北京高考政治讲座 解读全国卷高考试题 北京特级教师 闫长珍 2017 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评析 2017-06-08 教育部考试中心 中国考试 2017 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落实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国家建设发展成就,立足增强 “ 四个自信 ” ,体现出鲜明的思想教育、价值引领的学科特色。 试题体现高考内容改革精神,通过适当的试题立意、素材选择、情景建构和问题设置, 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关键能力考查,发挥 引导中学教学 的积极作用。 试题科学合理,公平规范,难度适当,具备 选拔功能 。 一、 2017 年高考 思想政治 试题的特色 (一)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高考命题的价值导向和育人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工作全过程。高考在教育工作中居于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枢纽地位, 一方面承担为高等学校 选拔新生 的职能,另一方面又发挥着引导基础教育的 “ 指挥棒 ” 作用 。 因此, 高考命题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才能把立德树人教育方针落到实处 。 第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017 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背景材料,把文化具象化 ,让考生在阅读试题、回答试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文化,引导考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认识时代价值,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一致性,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全国 I 卷第 40 题,以 2017 年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 “ 中国诗词大会 ” 为背景材料, 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 全国 III 卷第 19 题呈现 革命文化 既是民族 的又是世界的,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 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 ) 全国 II 卷第 40 题展示了 创新意识 对科技创新的作用,让考生感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引领作用。 ( 科技领航者 的 创新 成果) 【 全国 I 卷第 40 题 】 以 2017 年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 “ 中国诗词大会 ” 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 4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2017 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 国诗词大会》 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 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 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 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首饰观众超过 11 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 1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 成功的原因 。( 10 分) 40 、 ( 1 ) 《中国诗词大会》 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 成功 的原因。( 10 分) 正确 的处理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 。 立足 社会实践,进行了文化创新,突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主体作用; 利用 现代科技和传媒手段,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 坚持 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优秀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了正能量。 ① 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国诗词的魅力,挖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民向美向善; ② 运用现代传媒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里,感染力; ③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 2 )结合材料,运用 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 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 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12 分) ① 人民群众是 社会 实践的主体 和历史创造者 , 树立人民群众是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主体 的意识; ②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 ③ 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和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 ( 3 )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4 分) ① 开设中华优秀文化教育 课程; ② 开展优秀 传统 文化 主题 的 实践 活动, ③ 开设 优秀传统 文化 的微信公众号 等 活动 。 【 全国 III 卷第 19 题 】 呈现革命文化既是民族 的又是世界的,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19. 80 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埃德加 • 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 • 索尔兹伯里写《长征 —— 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 全国 II 卷第 40 题 】 展示 了创新意识对科技创新的作用,让考生感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引领作用 。 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 分 ) 有 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 “ 保冷 ” 这一被称为 “ 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 ” ;鲁先平历经 14 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 中国首个 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 “ 西达本胺 ” ,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 …… 他们的 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时代精神 的生动诠释 。 鲁先 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 “ 走钢丝 ” 。 潘建伟 说: “ 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 ” 。 王晓东 将 “ 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 ” 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 赖远明 用 “ 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 ” 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 ( 1 )运用 “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 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 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 的 主体原因 。( 12 分) 辩证法对现存在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 共性 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奋力创新的勇气; --- 王晓东 鲁先平 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毅力; --- 潘建伟 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 --- 赖远明 ( 2 )运用 文化作用的知识 并结合材料,说明 弘扬创新精神 对于 推动创新发展 的作用。( 10 分) 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观点) 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 新理念 ,增强创新 自信 , 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 ,推动创新发展。 【 解析 】 考查文化的作用和解读信息运用知识阐释事物的能力。 调动知识:文化的作用:对国家、民族、个人的影响。 创新精神是先进文化( 时代精神 )的内容,具体分析其反作用 。 ( 3 )班级举行主题班会探究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关系 ,请 围绕主题 提出两个观点 。( 4 分)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精神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精神要求在批判旧事物、旧观念的同时,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 解析 】 开放型试题。“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关系 ”是书本知识,考查的是论证问题的能力。 第二,体现新发展理念,展示发展成就,增强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 “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 的发展理念,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2017 年思想政治试题注重反映发展理念,反映发展建设成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提高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和自信,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 全国 I 卷第 38 题 】 考查中国消费品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相关问题,引导考生理解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意义 。 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 ) 我 国是一个消费品制造大国,也是消费大国。 目前 ,我国生产的消费品中,家电、塑料、五金、食品、陶瓷等行业 100 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家电、制鞋、棉纺、服装等产能占全球的 50 %以上。 据 统计, 2005 ~ 2014 年我国境外消费年均增长 25.2 %,是同期国内社会消费总额增速的 2 倍。 2016 年我国出境人次达 1.35 亿,境外消费达 2600 多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购买服装、化妆品、箱包、奶粉、手表等商品。 2016 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超过 1100 亿美元,其中 76 %的消费发生在境 外。 上述 材料反映出 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 ?我国生产 企业应如何应对 ?( 14 分) 上述 材料反映出 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 ?我国生产 企业应如何应对 ?( 14 分) 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的 突出问题 : 我国的消费品 供需存在 结构性 矛盾 生产不能有效 满足 消费者 的 需求; 生产企业如何应对 : ① 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质量标准,提高消费品的质量; ② 加大高端消费品的研发和投入,优化消费品供给结构; ③ 加强 品牌 培育和推广 , 提升自主品牌的价值 , 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 全国 III 卷第 38 题 】 考查以高铁 为代表的中国铁路 “ 走出去 ” ,引导学生理解开放发展的理念。 3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 分)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一 :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 2.2 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 2017 年 4 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 材料二 : 中国 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 1.5 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 7 年内将有超过 3000 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 1 )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中国高铁 “走出去”对中国相关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并就 如何 加快高铁更好地 “走出去”提出两条政策建议 。( 14 分) ( 2 )运用 文化传播的知识 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 “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10 分) ( 1 )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中国高铁“ 走出去 ”对中国相关产业发展的 积极作用 ,并就如何加快高铁更好地“走出去”提出 两条政策建议 。( 14 分) 积极 作用 : 有利于 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带动相关产业“走出去” ; 提高 产业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 打造 “中国品牌”,提高国际影响力 ; 促进 国内产业升级,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策 建议 完善 对外经贸政策环境 ; 加强 财税金融支持力度。 3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8 分)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017 年 1 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17 年 2 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 中 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 30% 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 70% 。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 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 68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 ( 1 )结合材料,运用 国际社会知识 ,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2 分) 【 全国 III 卷第 39 题 】 要求考生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导考生理解国际治理的中国方案,理解中国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积极贡献。 ( 1 )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2 分) 经济 全球化的发展,使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 ; 有利于 促进我国及世界各国在共同发展中实现合作共赢 ; 能够 更好地协调政策与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 有利于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 新秩序 ,实现世界的普遍安全与持久和平。 (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10 分) 整体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人类发展方向,契合了世界各国对于发展的共同诉求 。 部 分 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中国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加强双边、多边合作,实现共赢共享。 ( 3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请列举两个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 6 分) 协和万邦;和而不同; 世界大同;同舟共济。 第三,凸显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引导树立宪法意识、国家意识。 全面依法治国 对于公民的学法守法提出了明确要求 。培养青年学生的 宪法意识和国家意识 ,既是中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全国 I 卷第 39 题 ,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 104 条 “ 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 ” 作法律解释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 104 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对遏制 “ 港独 ” 维护香港法制的重要意义。 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香港特别行政区 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有关公职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2016 年 10 约 12 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界立法会新当选议员的宣誓仪式上,个别候任议员在宣誓时擅自篡改誓词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应该重新安排宣誓的争议,并由此影响立法会的正常运作。 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 2016 年 11 月 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就相关 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作如下解释:宣誓是该条所列公职人员的法定条件和必经程序;宣誓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宣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监誓 人面前进行。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 12 分)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 ( 12 分) ( 1 ) 解释的原因: 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大常委会 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 ② 根据我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解释法律的权力。 ( 2 )重要意义 : ① 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根本利益,遏制“港独”; ② 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的权威,维护一国两制的方针,维护香港的法治秩序。 【 解析 】 教材知识的延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国家立法权,立法权包括解释法律的权利。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心国家大事。 (二) 加强 关键能力考查,反映基础性、综合性要求 在试题中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结合学科特点加强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查是 2017 年高考思想政治命题的显著特点 。 第一,以学科内容的灵活组合,重点反映对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考查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对于这些问题的全面阐释和评价,既不能局限于单一知识,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进行分 析。 通过这种对知识的综合考查,在提示考生充实和扩展知识体系的同时,培养考生养成多角度、多侧面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如全国 I 卷第 40 题、全国 II 卷第 40 题、全国 III 卷第 39 题是哲学知识与文化知识的综合;全国 IV 卷第 3 题、第 4 题、第 23 题是哲学知识与经济知识的综合 。 第二,以问题为导向设计试题,强化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面对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调动和选用恰当的学科知识与技能,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考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 2017 年高考思想政治试 题加强了这方面能力的考查 。 如 全国 I 卷第 38 题,以近年来我国消费品市场总量过剩结构不佳的现状为素材,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素材,发现并概括出我国消费品供 给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思考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 。 试题 呼应当前经济领域改革重点,突出考查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三,以辨析题等为载体,突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 批判性思维能力 是思想政治学科一项重要的学科能力。批判性思维强调面对问题时的 “ 慎思明辨 ” ,要求采取辩证思维方法来反思和探究问题,以求达到对事物本 质的深刻认识。树立批判性思维习惯,对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如全国 Ⅲ 卷第 23 题 要求考生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对 “ 维护公共安全不能牺牲公民 的隐私权 ” 的观点加以 辨析 。 第四,以设问的多角度和开放性,加强对思维过程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探究 能力 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情境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提出解题思路和方法,得出创见性的结论,并用恰当的学科术语予以准确清楚的表达 。 为达到 这个考核目标, 2017 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通过多角度和开放性的设问,引导考生多维度思考问题,运用学科方法深入探究问题,从而为其展现解决问题的思维 过程、思维品质和思维成果提供必要空间。如全国 II 卷第 38 题,以我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为背景,要求考生深入理解改革的起因及其作用,思考玉米价格下降对 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玉米种植户收入下降问题的具体措施。 (三) 体现考试大纲修订精神,发挥引导教学积极 作用 2017 年高考思想政治科考试大纲坚持 “ 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 ” 的基本立场 ,突出学科能力考查要求的具体化和精细化, 调整材料分析题题量和学科搭配 ,对深化能力考查提出了新要求。 2017 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命题,体现 2017 年考试大纲的规定和要求 。 全国 I 卷、全国 II 卷的材料分析题由往年的 2 题调整为 3 题 , 同时 采取控制背景材料的文字量和设问数量,使试题的总体阅读量、难度和答题书写量并未增加 。 全国 III 卷的材料分析题继续保持 2 题 ,但学科搭配调整为政治 与哲学 ,以及经济与文化。 2017 年高考思想政治科的材料分析题打破原有的固化模式,将逐步成为一种 “ 新常态 ” 。 全国卷试题分析 全国新课标 Ⅰ 卷(乙卷) 解析:题干信息是坐标系外的因素变化,导致需求变化,所以是曲线移动,据此排除 A 、 B 项,因为是互补品,价格与需求正相关。送一曲线右平移 。 12 .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乙的需求变动图示 是 C C ( 3 )如何区分沿着一条曲线的变动与曲线的移动 若该商品价格变动(下降或上涨),则该沿着曲线变动。 若一个未用任何坐标轴表示的变量发生变动(即除价格以外的相关因素发生变化,例如:税收、劳动生产率、政府的相关政策等)时,曲线就会移动。 2017 年高考讲座一轮复习实录 ( 4 )价格不变、其他因素(税收、补贴、收入相关商品)导致需求变化 --- 曲线运动 如果价格不变:税收减少、补贴增加、收入增加、互补商品价格下降需求扩大 --- 需求扩大,曲线向右平移; 如果价格不变:税收增加、补贴减少、收入下降、互补品价格上涨,需求下降 --- 需求减少,曲线向左平移 价格 需求 需求 价格 解析:解读题干信息“ 这一做法 ” 是关键。 公益类项目 、 非运营类 项目是国有经济投资的领域, 这一做法 就是 放宽市场准入的做法。 13 .某地政府逐步将市政道路、地下管网、污水和垃圾处理、土壤和水土修复等 公益类项目 和 非运营类项目 向社会开放, 允许企业参股投资和经营 。 这一做法 的 目的 在于 ①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 ------ 允许 ②提高公益类项目的运营效率 ------ 打破垄断了 ③让市场决定 公共 资源的配置 ------ 错 , 政府配置为主 ④逐步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 ------ 不是退出,是共同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解析:考查 GDP 概念。国境划界。 14 .国内生产总值( GDP )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 生产的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 价格总和 。下列计入中国 GDP 的产品或劳务是 A .北京厨师为 家人 做了一顿丰盛晚餐 ----- 不计价格 B .上海商人 购买的 一件精美的清代瓷器 ------ 不是生产 C .中国某企业在纽约工厂生产的汽车玻璃 ------ GNP D . 外国某企业在武汉工厂生产的空调和冰箱 ------ 正确 D 党 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到 2020 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对“十三五”脱贫攻坚作出了全面部署。根据材料回答 15~16 题 。 15 .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开展精准扶贫 ①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 --- 全面小康 ②发挥了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 国家的规划 ③优先维护了贫困人口的 政治 经济权利 --- 经济 ④是完善农村基层群众性组织的重要举措 --- 无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A 【 解析 】 考查时事政策知识。 【 解析 】 发行政府债券的主要用途是弥补财政赤字的, 考查描述事物的能力。题干的主要信息是“发行政府债卷,用于扶贫, 社会资本认购高达 35 亿元 ”; 发行债券是企业和政府筹措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 16 . 2016 年 9 月,某省探索发行易地扶贫搬迁债券,用于弥补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资金缺口。该债券首期额度 5 亿元,社会资本认购高达 35 亿元。以发行债券方式支持扶贫,可以 A .扩大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 --- 不合题意,题意资金筹措渠道 B .减少政府扶贫资金的 支出 --- 没减少,债要还的 C . 拓宽扶贫资金的筹措渠道 --- 回应题干信息“ 社会 资本认购高达 35 亿元 ” D .促进扶贫资金的精准 运用 --- 不合题意 C 【 解析 】 考查政府如何便民利民的知识。解读 “ 此举 ” 有两个主要信息。 【 全国乙卷 2017/17】 2015 年 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户口登记政策, 禁止设立不符合户口登记规定的任何前置条件 :加强户口登记管理, 切实保障每个公民依法登记一个常住户口 。 此举 的主要目的在于 ① 推进法治建设,保障公民基本 权利 --- 正确(切实保障 …… ) ② 转变政府职能 , 提高 服务效率 --- 不合题意 ③ 完善户籍制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 正确 ④ 缩小城乡差别,提高人口 素质 --- 无关 A .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 ③④ B 【 解析 】 考查我国外交政策和时事政策知识。解读“上述行动”,描述事物。 18 . 近些年来,中国同有关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中国—东盟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对话机制,共同建设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积极支持“压制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加强能力和机制建设,参与东盟主导的安全对话合作机制。中国的 上述行动 表明 ①中国积极推动形成适应本地区特点和需要的安全 架构 --- 对 ②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开展睦邻友好 合作 --- 正确 ③双边合作是中国推动地区安全机制建设的主要 方式 --- 错,多边 ④中国已逐步成为协调亚太地区各国间安全事务的 中心 --- 夸大 A. ①② B . ①③ . C . ②④ D . ③④ A 【 解析 】 审题:题干通过列举科技创新的实例,引出考查的问题, 科技创新 的文化意义 。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 5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 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 文化意义 在于 ① 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 错,思想道德 ② 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 物质技术 手段 --- 正确 ③ 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 错 ④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自信 --- 正确 A . ①② B . ①③ . C. ②④ D. ③④ C 【 解析 】 解读这一原则: 发达 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 。 (事情有变化了) 20.2015 年 12 月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要求,各国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继续带头减排,并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和 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协定坚持了 发达 国家 与 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 这一原则 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 性质 --- 不合题意 ②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 作用 --- 不合题意 ③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 统一 --- 有共同点,所以达成协定 ④ 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才能认识事物的 本质 --- A . ①② B . ①③ . C. ②④ D. ③④ D 【 解析 】 读懂 “零工社区” 的信息。考查的方向是这样做能够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 原因 是什么。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 21 . 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 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 。“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① 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 直接回应题干的信息 ② 创业者用 直接经验 检验专家的 间接经验 --- 错,主观不能检验主观 ③ 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 题干没有信息 ④ 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 成果 --- 正确 A . ①② B.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B 【解析】 考查调动运用知识禅师事物的能力。 考查联系的 客观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 。本质上是考查主客观的关系。 22. 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利用佐证了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 联系 ---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 制约 --- 错,不能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 多样性 --- 错, 颠倒了二者的 关系 ④ 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 实现 --- 正确,把握 了 事物的客观属性,发挥 人 的 主观能动性 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 A. ①② B. ①④ C . ②③ D. ③④ B 【 解析 】 解读信息,试题的指向性是考察方法论。读懂“上述论断”有几个信息,在选项中选择适合题意且是正确的哲学方法论的选项。 23.2016 年 12 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 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遵循 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 上述论断 包含的哲学 方法论 是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正确 ,回应第一句话的信息。 ② 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 出发点 --- 从“ 创新意识 ” 出发。错,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 错,应该特 — 普 — 特 ④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 起来 --- 正确,回应第二句话 A. ①② B . ①④ C. ②③ D. ③ ④ 【 解析 】 考查重大方针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与书本知识(企业如何发展)的结合。 3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 我 国是一个消费品制造大国,也是消费大国。 目前 ,我国生产的消费品中,家电、塑料、五金、食品、陶瓷等行业 100 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家电、制鞋、棉纺、服装等产能占全球的 50 %以上。 据 统计, 2005 ~ 2014 年我国境外消费年均增长 25.2 %,是同期国内社会消费总额增速的 2 倍。 2016 年我国出境人次达 1.35 亿,境外消费达 2600 多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购买服装、化妆品、箱包、奶粉、手表等商品。 2016 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超过 1100 亿美元,其中 76 %的消费发生在境 外。 上述 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 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 ?我国 生产企业 应如何应对?( 14 分) 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 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 ?我国 生产企业 应如何应对?( 14 分) 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 的 突出问题 : 我国的消费品 供需存在 结构性 矛盾 生产不能有效 满足 消费者 的 需求; 生产 企业如何应对 : ① 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质量标准,提高消费品的质量; ② 加大高端消费品的研发和投入,优化消费品供给结构; ③ 加强 品牌 培育和推广 , 提升自主品牌的价值 , 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 解析 】 面对市场生产适销对路产品 ,依靠科技和管理,创新研发自主品牌,提高产品质量知名度, 附加值。 2017 年 3 月的热点讲座摘录 现状 :中国的供给与需求不 匹配 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同时存在着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 今天的中国不是没有需求,涌向海外市场万亿元的购买力就是现实存在的购买力,但是 目前中国所提供的产品,无论从产品品种还是产品质量上,均与消费者所需要的不匹配 。 “今天中国的问题未必是总体消费不足,而是供应与新型的消费需求不匹配。” 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存问题导致的结果 改革的对策和措施 总体上是一种外向型体系,产能消化和产品销售依赖国际市场 现在外需减少,有些产能过剩了,转向内需很痛苦,有些甚至可能无法转向内需,“ 僵尸企业 ”数量增加 ① 清理无效供给;调整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 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但医疗、教育、金融、交通等产业还存在一定的“供给短缺” 能适应排浪式从众消费,但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比较差。产品的花色、品种、规格、安全性等满足不了消费需求。有些消费流向了国外 ② 提高供给品质;挖掘潜在供给。产业优化重组;企业优化重组;加强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有些生产经营成本,高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甚至高收入国家,未富先贵 一方面产能过剩,产品不好卖,另一方面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两头受压,削弱了盈利能力 ③ 创造新供给;加大创新投入,开展产品创新;调整产品结构;降低税费;降低制度性成本。 2017 年 3 月的热点讲座摘录 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香港特别行政区 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有关公职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2016 年 10 约 12 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界立法会新当选议员的宣誓仪式上,个别候任议员在宣誓时擅自篡改誓词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应该重新安排宣誓的争议,并由此影响立法会的正常运作。 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 2016 年 11 月 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就相关 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作如下解释:宣誓是该条所列公职人员的法定条件和必经程序;宣誓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宣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监誓 人面前进行。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 ( 12 分)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 ( 12 分) ( 1 ) 解释的原因: 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大常委会 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 ② 根据我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解释法律的权力。 ( 2 )重要意义 : ① 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根本利益,遏制“港独”; ② 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的权威,维护一国两制的方针,维护香港的法治秩序。 【 解析 】 教材知识的延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国家立法权,立法权包括解释法律的权利。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心国家大事。 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2017 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 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 。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 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 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 。 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 生 。 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 。 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 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 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 总 收视 观众 超过 11 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 ( 1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10 分) ( 1 ) 《中国诗词大会》 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10 分) 【 解析 】 解读“成功”?收视率高,参与度高,好评如潮。 成功原因: 《中 国诗词大会》节目组 选择的诗词: 优秀 经典诗词;紧紧 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 :现代传播手段,互动和趣味性强,参与度高。 热点话题(从材料中读出来) + 书本知识 ① 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国诗词的魅力,挖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民向美向善; ② 运用现代传媒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③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 2 )结合材料,运用 社会历史主体 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 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12 分) ① 人民群众 是 社会 实践 的 主体 和历史创造者 , 树立人民群众是 传承 发展中华优秀 文化的主体 的意识; ②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 ③ 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和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 解析 】 解读材料信息, 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 --- 人民群众是文化传承的主体 。 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 这些都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设计的。 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 收视 观众超过 11 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 说明群众喜欢,有获得感。 ( 3 )请就 学校 如何开展 中华优秀文化教育 提两条建议 。( 4 分) ① 开设中华 优秀 传统 文化课; ② 开展弘扬优秀传统 文化 主题实践活动 , ③ 开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开设微信公众号 【 解析 】 所提建议要紧扣主题,可操作。知识点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途径之一,结合生活实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