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西周的统治者把统治的权力、权威和责任委任给属国,属国反过来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支持。”这描述的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礼乐制 【答案】B 【解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受分封的诸侯属于天子的属国,为天子提供军赋等,故B正确;A属于原始社会后期首领承让制度;C是维系分封制基础;D属于与分封制相配套的礼仪制度。 2.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 财产 B. 血缘 C. 信仰 D. 地域 【答案】B 【解析】材料“宗,尊祖庙也”,可以看出宗法制的特点是按照血缘亲疏确定财产继承和权力分配,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B符合题意;宗法制下,血缘关系是财产分配的标准,故A不符合题意;信仰和地域与“宗庙”无关,故CD不符合题意。 3. 秦统一六国后,“朕”成为皇帝自称的专用语唐宋以后,龙袍与黄色成为皇帝的专用服色,其他人绝不能僭用,否则将被视为“大逆不道”。这反映了 A. 三纲五常 B. 皇帝独尊 C. 君权神授 D. 皇位世袭 【答案】B 【解析】材料“‘朕’成为皇帝自称的专用语”“龙袍与黄色成为皇帝的专用服色,其他人绝不能僭用”反映出皇权至高无上,皇帝独尊,故B项正确;AC项是汉代儒学的内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皇位的继承制,故D项排除。 4. 观察下图,图中人物在秦代曾“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他曾担任 李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奉常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丞相帮助天子处理天下万机事务,符合题意,故A正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B排除;太尉掌军事,故C排除;奉常为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故D排除。 5. 朝议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朝议有廷议和集议之分。有争议当朝议论,皇帝从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意见,是为廷议;皇帝不在场,而是“下其议”于百官,最后汇总于皇帝,是为集议。朝议制度 A. 便于皇帝集思广益 B. 易造成权臣的专政 C. 是君权衰微的产物 D. 标志着君主制确立 【答案】A 【解析】“有争议当朝议论,皇帝从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意见,是为廷议;皇帝不在场,而是‘下其议’于百官,最后汇总于皇帝,是为集议”,这说明朝议制度有利于皇帝集思广益,故A项正确;这一过程加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最后皇帝总决策,有利于加强君权,不易造成权臣的专政,故BC项错误;朝议制度是皇权专制的一种体现,和君主制确立无关,故D项错误。 6. 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 A.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 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 C. 内阁制代替丞相制 D. 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 【答案】A 【解析】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故A选项正确;九品中正制替代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故排除B选项;内阁制代替丞相制是中国古代官制的变化,排除C选项;土地私有制替代井田制是土地制度的变革,排除D选项。 7. 西汉时期,皇帝不断地用左右近臣削夺外朝大臣的权力,待新的机构权势日重而有震主之威时,再用新的心腹近臣组成另一机构。其实质是 A. 宰相权力一分为三的做法 B. 增加了决策者的数量 C. 中枢机构权力的平稳转移 D. 强化中央机构的权力 【答案】C 【解析】皇帝用近臣来牵制宰相等外朝官员的做法,其实质是和平转移中枢机构的权力,故C项正确;将相权一分为三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体制,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决策者一直是以皇帝为核心的近臣集团,并未增加,排除B项;内外朝制度的实施与强化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 8. 《唐六典》对唐代某机构的主要运作程序作了如下记载,“给事中掌侍奉左右,分判省事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该机构应为 A. 门下省 B. 中书省 C. 尚书省 D. 内阁 【答案】A 【解析】根据“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可知该机构掌管审核政令,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个机构应该是门下省,故选A项;唐代的中书省掌管起草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排除BC项;内阁出现于明代,唐代不存在内阁,排除D项。故选A。 9. 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A. 西汉 B. 隋朝 C. 宋朝 D. 清朝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派文官做知州,削弱地方行政权。故选C。 10. 十九大以来,出现了一个广受关注的新词:回头看。这是中央巡视制度的重大创新,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六部 ④通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秦代设立三公九卿,三公中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刺史是汉代设立的官职,最初是负责监察监察地方,后来演化成地方一级行政机构的长官,六部是三省六部制中负责执行政令的部门,不具有监察职责,通判是宋代设立的监察地方长官的官职。所以①②④具有监察职权,③不具有监察职权,故排除A、C、D项,故选B。 11. 我国现行的省级管理体制开端于 A. 秦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清朝 【答案】C 【解析】秦朝地方上是郡县制;唐朝地方实行道州县制度;元朝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清朝不是最早设行省的朝代,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排除。 12.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 内阁制度 B. 宰相制度 C. 宦官制度 D. 宗法制度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君主专制而采取的措施是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因此“那个庞然大物”是指宰相制度,B正确;内阁正式形成是在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A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13. 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A. 内阁 B. 三司 C. 枢密院 D. 军机处 【答案】A 【解析】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设立内阁作为中枢机构,帮助皇帝处理政事,故A正确;B是宋朝设立,负责财政大权;C是负责军事;D是清朝时期设立。 14.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趋至巅峰的标志是 A. 废丞相权归六部 B. 设立内阁 C. 设置军机处 D. 大兴文字狱 【答案】C 【解析】AB是在明朝,D是在清朝初年,都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但没有达到顶峰,排除;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选C。 15.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 适应军事需要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加强皇权 D.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答案】A 【解析】 “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指的是出于用兵西北的需要设立了军需房,所以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A。 16.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该不平等条约是 A. 《辛丑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南京条约》 D. 《胶澳租界条约》 【答案】C 【解析】清政府于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于1842年与英国签定《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上海、宁波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同时中国割让香港岛予英国,故答案为C。《辛丑条约》没有开放通商口岸,排除A;《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排除B;《胶澳租借条约》,将青岛“租借”德国99年,排除D。 17. 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此语意在说明鸦片战争 A. 暴露君主专制统治弊端 B. 改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 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 D. 客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说到了鸦片战争的积极作用,就是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因此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史进程,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与材料无关;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C选项不是最主要的含义。 18. 在《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 A. 割台湾给日本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C.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D.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答案】B 【解析】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 发展,同时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了资本输出为主,故B项符合题意。 19. 有学者对某史实是这样描述的:“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他描述的史实应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长歌涌入金陵”“人间小天堂”“天京陷落”等信息可以判断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故选B;《南京条约》的签订与“建造人间小天堂”无关,排除A;义和团运动活动范围在京津、山东、河北一带,不符合“长歌涌入金陵”,排除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与“建造人间小天堂”无关,排除D。 20.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负责外交事宜的机构经历了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再到“外务部”的演变。这些变化 A. 说明原有的整个官僚体系遭到否定 B. 严重阻碍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C. 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 D. 反映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 【答案】D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的需要,设置专门对外机构,处理对外事务,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绝对,材料反映的只是处理对外事务方面的变化,排除;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排除B项;这一变化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表现,不是半封建化,排除C项。 21. 2014年11月29日,长春人李海东以6.2万元拍下《琉球国全图》。该图是1785年日本著名政治学者林子平所著的《三国通览图说》(日本东京出版)一书中的附图。图中琉球三省和附属的36个岛屿都是黄色的标识,而当时的钓鱼台、黄尾山、赤尾屿等和广东、福建、浙江、南京,一律都是使用粉色标识的。这 A. 说明日本已承认钓鱼岛为中国领土 B. 可以作为钓鱼岛归属问题的历史实证 C. 说明该学者的制图技术与现代无异 D. 证实了中国历代政府对钓鱼岛的管理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历史研究的办法。根据材料“《琉球国全图》是1785年日本著名政治学者林子平所著的《三国通览图说》(日本东京出版)一书中的附图”可知,《琉球国全图》可以作为钓鱼岛归属问题的历史实证。所以答案选B。 22. 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取得了很多特权和利益,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下列对应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 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C.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D. 军舰“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答案】B 【解析】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贸易主权,故A项正确,与题意不符;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而非贸易主权,故B项错误,与题意相符;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故C项正确,与题意不符;军舰“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故D项正确,与题意不符;所以正确答案为B。 23.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随后一系列的战败,使得中国日益背上了天文数字的赔款”。在近代的不平等条约中,从中国获得的赔款数额最多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日本 D. 俄国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1895年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赔偿日本白银二亿两,这一条款使日本从中国获得了数额最多的赔款,并且为了赎回辽东半岛,中国还支付了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因此C选项正确。而英国、法国、俄国从与中国签订的条约中获得赔款均不及日本,因此A、B、D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24. 各路义军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一壮举出现在 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马关条约》签订后 C. 八国联军侵华时 D.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时 【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失台”“让台”,其中的“台”是指“台湾”,根据所学知识,《南京条约》是割香港岛给英国,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1894年的《马关条约》中有一条: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时签订了《辛丑条约》,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美国是在19世界末20世纪初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提出“门户开放”,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25. 19世纪末,有人题联于京师:“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指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从“19世纪末”“割地求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故B项正确;AC项是19世纪中期,排除;D项没有割地,排除。 二、非选择题 26.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材料二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三 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材料四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中国古籍中出现的人名,这些人名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这一观念的产生与商周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有关? (2)据材料二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 (4)据材料四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答案】(1)宗法观念。宗法制度。 (2)做法:全面推行郡县制。 影响: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混合体:郡国并行制。 (3)特点:疆域辽阔。制度:行省制度。 (4)理解:始终维护中央集权。 认识: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关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主要调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制度随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化。 【解析】(1)观念及制度:材料“刘敬先、殷孝祖”体现的是对血缘关系的重视,这主要和宗法制有关。 (2)制度及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郡县制,其影响主要是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为后世所沿用。混合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郡国并行制,体现的是“混合体”。 (3)特征:材料“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体现的是地域辽阔。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行省制。 (4)变动:从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的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认识: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关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主要调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制度随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化。 2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编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图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 (3)根据材料二为解决“官僚选拔问题”隋朝统治者有何创新?分析该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 (4)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的“客观的历史合理性”的体现。 【答案】(1)变化:由秦朝三公九卿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 影响: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2)先秦时期实行世官制,汉朝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 (3)创新: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创立科举制)。 不同:官吏选拔权集中到中央;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按才学标准选拔官员。 (4)人才持续流动,而且制度化;公正公平,机会均等原则;激励个人奋斗精神。 【解析】(1)变化:图一是三公九卿制,图二是三省六部制,因此变化是由秦朝三公九卿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影响:三省六部制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实现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目的;其中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2)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实行世官制,汉朝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 (3)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创新是确立科举制。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科举制的特征可从官员的选拔权、选拔方式和选官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4)影响:根据材料“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可归纳出人才持续流动,而且制度化;根据材料“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可归纳出公正公平,机会均等原则;根据材料“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可归纳出激励个人奋斗精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