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诗两首雨巷课堂导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诗两首雨巷课堂导学案

第2课 诗两首 雨 巷 ‎ ‎ 学习《雨巷》要重点学习“意象”“意境”的有关知识及“象征手法”,而这些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首诗,必须在课前让学生自学相关知识,有了自学的基础,上课才会事半功倍。所以导学案在设计时,就要求学生在坚持诵读鉴赏的方法的同时,还要进行相关诗歌专业术语的了解,学生可以借助网络、书籍、词典等资源先独立解决本课涉及的重点。‎ ‎1.反复诵读《雨巷》,把握诵读的感情基调,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2.了解诗歌意象、意境的有关知识;找出《雨巷》中出现的典型意象,体会《雨巷》的意境美。‎ ‎3.了解戴望舒及写作《雨巷》的背景,体会《雨巷》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1课时 课前活动区 ‎1.字音积累。‎ 彷( )徨( ) 寂寥( ) 彳( )亍( )‎ 颓圮( ) 篱( )墙 雨巷( )‎ ‎2.字形积累。‎ yōu( )长 凄wǎn( )‎ chóu chàng( ) 生死yōu( )关 Qǐ( )人忧天 芳草qīqī(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人类的生存,有赖于外部的生态环境。环境对于人类及整个世界来讲,是生死攸关、不可亵渎的。‎ B.某市教委删除了中学生守则中“节俭”和“谦虚”的内容,对此人们街谈巷议,褒贬不一。‎ C.中央对维护农民工这些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对殴打讨薪民工的恶性事件更是高度重视,但一些基层部门对此却是熟视无睹,漠然置之。‎ D.近年来中国GDP增长的相当大的部分来自于外国资本的投资和外贸出口,这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依赖程度正日渐加深,可见人们担心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的顾虑也并非杞人忧天。‎ ‎4.文学常识填空。‎ 新诗,指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歌,也叫 ,是与 相对而言的。用白话写,格律不像旧体诗那样严格,但诗行有一定的 ,双数行最后一个字一般 。新诗中的自由体新诗更自由,有的甚至不押韵,不用标点。‎ ‎5.你喜欢戴望舒的诗歌吗?找几首来读一读,鉴赏一下。‎ ‎ ‎ ‎ ‎ 课堂活动区 一、学生自由诵读《雨巷》,把握基调。‎ ‎1.这首诗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用简洁的词语概括。‎ ‎ ‎ ‎2.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 ‎ ‎ ‎3.同学们,试着找一首背景音乐来朗诵《雨巷》。‎ ‎ ‎ 二、品读《雨巷》。‎ ‎(一)赏析《雨巷》的音韵美。‎ 再读《雨巷》,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 ‎ ‎(二)探究《雨巷》的意境美。‎ ‎1.什么叫做“意象”“意境”?‎ ‎ ‎ ‎2.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找出本诗的意象。‎ ‎ ‎ ‎3.诗中“我”撑着的为什么是“油纸伞”?‎ ‎ ‎ ‎4.“雨巷”“篱墙”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 ‎ ‎5.“丁香姑娘”“我”两个意象有什么共同点?共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 ‎ ‎(三)探究《雨巷》情感的含蓄美。‎ ‎1.诗歌中多次出现了“丁香”这一意象,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改成“梅花”“兰花”“菊花”行不行?‎ ‎ ‎ ‎2.诗人刻画“我”及“丁香姑娘”,寄托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 ‎ ‎ ‎ 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 我的疑惑: ‎ 布置作业 ‎1.下面是一些关于“露水”的文字,结合这些材料,你能说说“露水”的象征意义吗?‎ ‎①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③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2.完成“本课测评方案”(全解学案版本课“知能提升训练”)。‎ 再别康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刚进入高一的学生,阅读的现代诗歌并不多,加上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含蓄性,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对课文不感兴趣,读不下去,或者虽能读下去,却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美学价 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这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本课教学要力求将学生带入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举一反三。‎ ‎1.品味诗歌中的意象,领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真情,体会诗歌的“三美”。‎ ‎2.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反复诵读法、问题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3.感受作者对母校的绵绵深情,引发共鸣,培养审美能力。‎ ‎1课时 课前活动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荡漾( ) 青荇( ) 揉碎( )‎ 浮藻( ) 沉淀( ) 笙( )箫 泥( )古不化 三年五载( ) 满载( )‎ 悄( )寂 长篙( ) 漫溯( )‎ 朔( )风 揶( )揄( )‎ 破绽( )‎ ‎2.根据拼音组词。‎ róu( )lìn( ) xiá( )不掩yú( )‎ 斑lán( ) 无耻lán( )言 diàn( )蓝 灯火lán( )shān(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项是( )‎ A.这部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 ‎ B.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C.这些遗老遗少,抱残守缺,泥古不化,仇恨一切变革,甘做封建社会的殉葬品。‎ D.巴金在晚年以“说真话”的勇气和平易近人的文字,倾心创作《随想录》,反思自我,拷问灵魂,其作品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高峰。‎ ‎4.文学常识填空。‎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等,他们提倡“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 、 、 。‎ ‎5.阅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 ‎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 ‎ 课堂活动区 一、指导学生朗诵课文。‎ ‎(一)听诵读录音。‎ ‎(二)学生自由朗诵,配乐范读。‎ 二、分组探究《再别康桥》的美。‎ ‎《再别康桥》这首诗,让人感到很美,你觉得美在哪里?‎ ‎1.探究诗歌的建筑美。‎ 同学们,当你朗诵的时候,你看出这首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 ‎ ‎2.探究诗歌的音乐美。‎ ‎(1)这首诗押什么韵?如何用韵?‎ ‎ ‎ ‎(2)这首诗使用了很多叠词,把它们找出来,感受一下叠词的作用。‎ ‎ ‎ ‎3.探究诗歌的绘画美。‎ ‎(1)复习意象、意境的有关知识。‎ ‎ ‎ ‎(2)诗歌里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 ‎ ‎(3)与传统的送别诗歌相比,《再别康桥》在告别的对象上、感情氛围上有何不同?‎ 材料1‎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兵车行 材料2:‎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 ‎ ‎4.探究诗歌的语言的修辞美。‎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使用了哪些修辞?把它们找出来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 ‎ 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 我的疑惑: ‎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测评方案”(全解学案版本课“知能提升训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