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一模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一模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衡水中学 2020 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礼制文明受到挑战的时代,诸子学说揭示出中国古代礼制文明发展的 各种可能选择,提出了礼制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据 此可知“百家争鸣”的意义在于 A. 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礼乐制度 B. 确立了儒学的主流学说地位 C. 推动了古代社会的制度创新 D. 开启了思想自由的全新时代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提出了礼制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并结合所 学知识百家争鸣的意义可以得出,百家争鸣推动了古代中国的社会的制度创新与发展,故 C 正确;A“彻底否定”说法不正确,排除;儒学主流学说地位的确立是在汉代,故 B 不正确; 思想自由在中国古代不适用,中国古代统治者一般都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故 D 不正确。 2.《后汉书》记载,东汉安帝永初年间,曾两次调动江苏、浙江一带的粮食,赈济河南等地。 这反映出 A. 江南农业得到一定发展 B. 北方的农业产量持续下滑 C. 长途贸易取得长足发展 D. 南北经济呈现互补的趋势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东汉从江南一带调粮食赈济河南地区,说明江南地区农业获得了发展,因此才能 支援河南地区。A 正确;赈济河南等地不代表北方的农业产量持续下滑,B 错误;材料体现 的是政府调用,不是长途商业贸易,C 错误;材料只提到南方赈济北方,没有涉及经济的互 补,D 错误。故选 A。 3.宋代城市中,除固定商铺外,还存在大量流动性摊点,主要经营市民生活所需的食物、果 蔬、鲜花等。这反映出 A. 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 B. 城市功能转为以经济活动为主 C. 市场交易品种逐渐增多 D. 草市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 【答案】A 【解析】 结合古代商业发展可知,此前贸易只能在固定的场所进行,而现在却出现了流动摊点,说明 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的限制。A 正确;材料体现了城市商业的发展,但没有与政治功能的比 较,无法体现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B 错误;材料信息未反映之前的交易品种,不能体现交 易种类增多,C 错误;材料介绍的是城市中的市场,而非草市,D 错误。故选 A。 4.明代法律规定:监察官员索要收受他人财物,罪加二等;“于各衙门嘱托公事”,比常人 罪加三等。这些规定 A. 降低了监察官员的政治地位 B. 有效遏制了各级官员的腐败 C. 有利于监察体系的正常运转 D. 标志着古代监察机制的成熟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明代法律对监察官员的违法行为加重处罚,体现了监察体系内部的权力约束,目的 是防止监察官员腐败,以有利于监察体系的正常运转。C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监察官员的 约束,降低了监察官员的政治地位不符合材料主旨,A 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在实际效果上是 否有效遏制腐败,且材料只提到监察官员,而非各级官员,B 错误;材料中的个别规定无法 证明古代监察体制成熟,D 错误。故选 C。 5.1890 年,江南制造总局总办刘麒祥指出,军需工业所需钢材“必须购自外洋,其价值运 费已不合算,且平时购运往来虽尚称便,诚恐一旦海上有事,海程梗阻,则轮船不能抵埠, 而内地又无处采买,势必停工待料,贻误军需”。这反映出 A. 民族资本主义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 B. 甲午战争后,中国海权进一步丧失 C. 中国建设独立的工业体系的必要性 D. 外国资本垄断了中国的钢铁生产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军需工业所需钢材“必须购自外洋,其价值运费已不合算,且平时购运往来虽尚称便, 诚恐一旦海上有事,海程梗阻,则轮船不能抵埠,而内地又无处采买,势必停工待料,贻误 军需”可知,洋务运动所需钢材必须购自外洋,但一旦海上有事,海程梗阻,内地又无处采 买,势必停工待料,贻误军需,这说明了中国建设独立的工业体系的必要性,C 正确;材料 强调的是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对外国钢材的依赖,而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A 错误; 甲午战争爆发于 1894 年,与材料不符,B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外国钢材的依赖,没有涉 及“外国资本垄断了中国的钢铁生产”,D 错误。 6.辛亥革命后,传统权威随着清王朝的垮台而崩塌,但新权威并没有因共和政府的产生而树 立,在呼唤秩序与权威的社会潮流的影响下,袁世凯当上了临时大总统。这反映出 A. 民众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向往 B. 近代中国探索直接民主的成功尝试 C. 北洋军阀混战导致社会动荡 D. 袁世凯就职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答案】D 【解析】 材料反映 是辛亥革命后共和政府无法建立新的权威,而民众需要新权威、新秩序下的社会 稳定,所以袁世凯才在各方拥护下就职临时大总统。D 正确;此时民众向往的是建立民主政 治,民众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向往与时代不符,A 错误;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是临时参议院 选举,而非民众直接选举,B 错误;袁世凯去世后才出现北洋军阀混战局面,C 错误。故选 D。 7.八路军在根据地的宣传工作力求通俗化和大众化,使用话剧、歌曲等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 讲述战争中的英雄事迹,有些八路军部队还邀请地方群众代表到部队参观。这些宣传工作 A. 为巩固根据地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B. 加速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C. 增强了群众对反蒋抗日方针的认同 D. 推动了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答案】A 【解析】 “通俗化和大众化”“邀请地方群众代表到部队参观”都是为了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八路军, 扩大群众基础,因此 A 项符合题意;材料与抗战进入哪个阶段没有直接联系,排除 B;材料 并没有说要反蒋,排除 C;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排除 D。 8.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真诚地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实际行动践行 和平外交路线,取信于亚非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和平共 处”“求同存异”成为万隆精神的集中代表。据此可知,这次会议 A. 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B. 解决了亚非各国的政治分歧 C. 事实上结束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 实现了印度支那地区的和平 【答案】A 【解析】 的 万隆会议上,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取信于亚非国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等, 都体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不断扩大话语权,发挥积极作用。A 正确;万隆会议上亚非国家虽 达成一些共识,但无法解决亚非各国的政治分歧,B 错误;1955 年发展与亚非国家关系,与 “一边倒”原则不冲突,C 错误;协商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是日内瓦会议,D 错误。故选 A。 9.公元前 400 年前后,雅典的城市中分布着普尼克斯会场、狄奥尼索斯剧场、阿果拉广场等 大量的公共设施。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雅典人口的增长 B. 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 C. 民主政治 需要 D. 商业交易场所严重不足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了雅典城中大量的公共设施存在,说明城邦的公民政治和城邦娱乐活动频繁,是雅 典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C 正确;雅典人口的增长与公共设施的兴建没有必然联系,A 错误; 雅典属于城邦政治,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材料不能体现规模扩大,B 错误;公共设施并非 主要用作商业交易场所,D 错误。故选 C。 10.15 世纪的意大利,很多城市的宗教活动都有政府介入或主持,政府还承担了原本由教会 负责的引导和整肃公共道德的职责,帕奇家族、美第奇家族等望族还修建了自己的私属教堂。 这些现象反映出 A. 意大利是欧洲的宗教中心 B. 宗教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 C. 文艺复兴瓦解了教会势力 D. 意大利地区宗教改革的兴起 【答案】B 【解析】 材料提到意大利的部分宗教活动不再受到教会的控制,而是由政府和私人主导,这体现出教 会神权的影响在减弱,宗教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明显。B 正确;意大利是欧洲的宗教中心 与材料无关,A 错误;文艺复兴宣传了人文主义,但没有瓦解教会势力,C 错误;宗教改革 运动开始于 16 世纪,时间不符,D 错误。故选 B。 11.罗斯福智囊团的骨干之一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说,“为什么凯恩斯理论和富兰克林政策 之间在学者们看起来是一种因果关系,这是因为:罗斯福生活于一种不仅是凯恩斯也是考虑 同样问题的许多人创造出来的知识气候之中”。这说明 A. 国家干预经济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B. 罗斯福新政践行了凯恩斯主义 C. 英美的经济学理论始终保持同步 D. 凯恩斯改变了美国的经济政策 的 【答案】A 【解析】 材料体现凯恩斯理论与罗斯福政策存在相似,是因为两人和其他更多人都对当时的时代进行 了深入研究和思考,得出了相似的认识。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 新模式。A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二者有相似之处,罗斯福新政践行了凯恩斯主义与材料主旨 不符,B 错误;材料无法证明英美经济学始终同步,C 错误;美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是经济 危机导致的,这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并不是凯恩斯主义的影响,D 错误。故选 A。 12.下表为国际贸易中部分商品比重变化的情况 时间 机器设备 化工产品 初级原料 食品 1958 年 19.9% 5.5% 14.8% 19.9% 1979 年 27% 7.9% 7.2% 10.4% 据此可知 A. 世界各国优先发展工业造成农业的减产 B. 世界工业化的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C. 发展中国家逐渐被排斥在国际分工之外 D. 无序的国际竞争造成了贸易结构失衡 【答案】B 【解析】 材料显示国际贸易中初级原料和食品比重降低,机器设备和化工产品等工业品比重上升,体 现出世界工业化的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B 正确;初级原料和食品比重下降,而不是产量, 不能说明农业产量减少,A 错误;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参与了国际分工,C 错误;二 战后世界贸易体系逐渐走向制度化和体系化,无序的竞争不符合史实,D 错误。故选 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族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祖先崇拜是家族宗教的核心,家长死后 成为祖先,因此对祖先的敬畏也就转化为对父权的敬畏,强化了家长的权威。君权则是父权 在社会中的延伸,父权则为国内政治生活中的个人专制提供了基础。在家族中,家族利益高 于个人利益,每个个体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家族整体利益,因此自古就有“一人得道,鸡犬 升天”“一人犯法,夷灭三族”的认识。大多数家族都置有大量的族田,清代广东一些县的 族田占到了耕地面积的 50%以上,主要用于宗族祭祀、赈济贫困的族人,以及资助族人入学 接受正统教育。族田、父权和祭祀一起成为维系家族的重要手段。 ——摘编自杨知勇《家族主义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孙中山号召“合各宗族之力来成一个国族,以抵抗外国”,就是“用宗族的小 基础,来扩充国族”。具体做法是:先让一个一个姓去联合,次让已经联合的若干姓氏联合 起来,结成大的团体,在此基础上再行大联合,“便可以成一个极大中华民国的国族团体”。 毛泽东在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将家族主义视为统治人民的一个绳索——“族 权”,要加以消除。祠堂族长压迫族下子孙,对农民实行“打屁股”“沉潭”“活理”的肉 刑和死刑等,所以毛泽东教育农民觉醒,起来造族长的反,以此促进农村阶级分化,破坏、 战胜家族主义,推翻祠堂族长的族权和封建政权。 ——摘编自冯尔康《18 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族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和毛泽东对古代家族认识的不同之处,并对 两人的观点进行简要评价。 【答案】(1)特点:祖先崇拜;父权(族权)专制;家国一体;家族利益至上;有强大的经 济保障。 影响: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专制统治的巩固;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 护偶家传统伦理道德;忽视和压制了个人的基本权利,不利于近代民主法制社会的建设。 (2)不同:孙中山主张对古代家族进行改造,联合成国族团体,抵御外来侵略。 毛泽东认为旧的家族具有封建性和专制色彩,应该发动农民彻底推翻旧式家族。 评价:孙中山—反映了近代中国人团结一致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但忽略了旧式 家族的封建属性,无法达到反帝反封建的目的。 毛泽东—是农村中彻底反封建的重要内容;推动工农联盟巩固和农村民主革命的发展。 【解析】 (1)特点:依据材料“祖先崇拜是家族宗教的核心”来看,具有祖先崇拜的特点;依据材 料“君权则是父权在社会中的延伸,父权则为国内政治生活中的个人专制提供了基础”来看, 父权专制,具有家国一体的特点;依据材料“家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每个个体都有责任和 义务维护家族整体利益”来看,家族利益至高无上;依据材料“大多数家族都置有大量的族 田”来看,古代家族具有强大的经济保障。影响:古代家族的家国一体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 定,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维护儒家传统伦理道德;但是其长期忽视和压 制了个人的基本权利,不利于近代民主法制社会的建设。 (2)不同:依据材料“合各宗族之力来成一个国族,以抵抗外国”来看,孙中山主张对古 代家族进行改造,联合成国族团体,抵御外来侵略;依据材料“教育农民觉醒,起来造族长 的反”来看,毛泽东认为旧的家族具有封建性和专制色彩,应该发动农民彻底推翻旧式家族。 评价:依据孙中山、毛泽东两人的主张并结合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孙中山的思想反映 了近代中国人团结一致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但忽略了旧式家族的封建属性,无 法达到反帝反封建的目的;毛泽东的思想是农村中彻底反封建的重要内容;推动工农联盟巩 固和农村民主革命的发展。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世界市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及其特点。 阶段 特点 萌芽时期(15 世纪到 18 世纪 60 年代) 欧亚各国贸易联系的加强,美洲大陆的发现,殖民贸 易的兴起 初步形成(18 世纪 60 年 代到 19 世纪 60 年代) 世界性生产,世界性消费,世界性分工 快速成长(19 世纪 60 年 代到 20 世纪上半叶) 世界经济出现激烈动荡,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变化,世 界市场争夺激烈 稳定成熟(1945 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 各国经济制度逐渐健全,国际经济组织日益成熟,国 际贸易增长迅速,跨国公司的国际地位日益突出 ——摘编自雷兴长、杨志龙主编《世界经济》 从表格中任选一个发展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进行说明。(要求:史论 结合,逻辑清楚) 【答案】示例: 阶段:15 世纪到 18 世纪 60 年代是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 说明:1516 世纪,由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日益迫切,在技 术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欧洲人开辟了通往亚洲的新航路,发现了美洲大陆,加深了与非洲的 。 联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开始在世界范围 内进行殖民扩张,通过殖民掠夺、不平等贸易、奴隶贸易等方式,使亚非拉一些地区日益成 为欧洲经济的附庸,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和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解析】 表格反映了世界市场形成的四个阶段和每个阶段的特点,从表格中任选一个阶段结合世界市 场形成过程的史实对该阶段的特点加以说明、即可。例如:阶段:15 世纪到 18 世纪 60 年 代是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说明:15、16 世纪,由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资本原 始积累的需求日益迫切,在技术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欧洲人开辟了通往亚洲的新航路,发现 了美洲大陆,加深了与非洲的联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伴随着新航路的开 辟,欧洲国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通过殖民掠夺、不平等贸易、奴隶贸易等方 式,使亚非拉一些地区日益成为欧洲经济的附庸,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和社会的转型 与发展 15.材料 1901 年起,清政府决定由袁世凯负责,开始编练常备军。袁世凯除装备训练 方面效仿西方外,在后勤保障方面也进行了改进。设置粮饷局总理粮饷事务,军械局承办军 械管理、维修等,军医局负责人员、马匹的卫生医疗事务。所属各营都设有军需长、军械长、 军医长等专职后勤负责人员。袁世凯为加强后勤工作,还制定了各军械官长办事章程、经理 修械章程、经理检查章程、正军需官职守章程、副军需官职守章程等各项章程,明确后勤官 员职责范围和检查办法。为筹集常备军所需军饷费用,清政府向全国各省分派款项,三令五 申要求各省为练兵筹饷。此外,袁世凯还创办了军医学堂、马医学堂、经理学堂、军饷学堂, 学员毕业后到各级后勤机构任职,这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摘编自陈崇桥、张玉田主编《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常备军后勤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常备军后勤改革的影响。 【答案】(1)特点:借鉴西方经验;建立一整套专门的后勤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后勤规章 制度;集全国之力保障军费供应;重视后勤人才的培养。 (2)影响:提高了军队后勤 管理效率;推动了军事后勤体系的近代化;培养了一批专门 的后勤保障人才;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解析】 (1)依据材料“除装备训练方面效仿西方外,在后勤保障方面也进行了改进”来看,借鉴 了西方的经验;依据材料“设置粮饷局总理粮饷事务,军械局承办军械管理、维修等,…… 的 明确后勤官员职责范围和检查办法”来看,建立一整套专门的后勤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后勤规 章制度;依据材料“筹集常备军所需军饷费用,清政府向全国各省分派款项,三令五申要求 各省为练兵筹饷”来看,集全国之力保障军费供应;依据材料“还创办了军医学堂、马医学 堂、经理学堂、军饷学堂,学员毕业后到各级后勤机构任职”来看,注重后勤人才的培养。 (2)后勤保障体系的建立推动了军事后勤体系的近代化;后勤规章制度的完善,提高了军 队后勤的管理效率;注重人才的培养,为后勤提供了人才保障;但一系列的机构和官职的设 立,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16.材料 1932 年 2 月,筹备七年之久的世界裁军会议在日内瓦召开。与会各国在裁军 问题上分歧严重,会议谈判陷入停滞。6 月 22 日,美国总统胡佛提出了“胡佛计划”,内容 包括:各国陆军人数裁减三分之一;完全废除专门的进攻武器坦克、重炮、轰炸机以及一切 化学武器;战斗舰的总吨位和数目各削减三分之一,航空母舰、巡洋舰和驱逐舰削减四分之 一等。美国以战争债务相威胁,表示不愿意考虑对协约国内部战债的任何减少或延期,其原 因之一就是为了防止欧洲各国把大量金钱用于增加军备。德国表示支持“胡佛计划”,认为 这将有助于解决德国的“法律平等”问题,甚至还希望大会达成的裁军限度比“胡佛计划” 走得更远些。英国对此计划反应冷淡,法国则表示反对“胡佛计划”。7 月 22 日,裁军大会 通过决议,在法国坚持下,只是笼统地说“会议一致决定要达成实质的军备裁减,主要目标 应是裁减进攻性武器,大炮和坦克超过某种限制要加以禁止”。但是这些限制的程度一直没 有公布。7 月 23 日,会议宣布暂时休会 ——摘编自鲁静《美国与 1932 年的世界裁军会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围绕“胡佛计划”美、英、法、德各国的主要意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日内瓦世界裁军会议进行简要评价。 【答案】(1)美国:以战争债务为武器,通过裁军加强对欧洲各国的控制。 英国:反对海军限制,维护海上霸权 法国:保持对德国的军事优势,维护法国国家安全。 德国:通过裁军缩小与英法的军备差距,突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 (2)评价:各国都企图通过裁军削弱对方实力,并非真正维护世界和平;未能遏制世界大 战的爆发;但为二战后建立有序的国际秩序提供了借鉴。 【解析】 (1)美国:依据材料“美国以战争债务相威胁……为了防止欧洲各国把大量金钱用于增加 。 军备”来看,以战争债务为武器,通过裁军加强对欧洲各国的控制。英国:依据材料“对此 计划反应冷淡”并结合所学可知,反对海军限制,企图维护海上霸权。法国:依据材料“反 对‘胡佛计划’”来看,法国是为了保持对德国的军事优势,维护法国国家安全。德国:依 据德国支持的态度并结合所学可知,德国企图通过裁军缩小与英法的军备差距,突破凡尔赛 体系的束缚。 (2)依据各国对裁军的态度和目的来看,各国都企图通过裁军削弱对方实力,并非真正维 护世界和平,因此未能遏制世界大战的爆发;但为二战后建立有序的国际秩序提供了借鉴。 17.材料 扬雄,西汉末年人,他对先秦道、法、名家非毁儒家非常不满,又认为当今 主流的今文经学家以“诡辞”遮蔽圣人之道,迷惑大众。扬雄模仿《周易》的形式作《太 玄》,参以道家思想,从阴阳消长等层面,对天地人共通的关系进行深度探究。在对“玄” 的解读中,他放弃了“道”“自然”的概念,重视“气”的原始性。在《法言》中,与当时 流行的以孔子为“圣王”不同,扬雄认为孟子与孔子无异,并想以孟子为榜样,恢复圣人之 道的真面目。他还针对流行的诚纬之说动辄以符瑞来解释人世,提出人自身具备了认知之心, 诚纬的存在是没有必要的。扬雄还提出“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 恶人”,通过后天的“学”对人性进行修正,达到除恶成善的“修性”目的 ——摘编自汤一介、李中华主编《中国儒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扬雄思想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扬雄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答案】(1)特点:融合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提高孟子的地位; 理性看待流行的谶纬之学;主张善恶相混的人性论;重视学习与教化。 (2)背景: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社会上今文经和谶纬之说盛行;融 合各家思想完善儒家的趋势;西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突出。 【解析】 (1)依据材料“模仿《周易》的形式作《太玄》,参以道家思想,从阴阳消长等层面”来看, 融合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依据材料“放弃了“道”“自然”的概念,重视“气”的原 始性”来看,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依据材料“扬雄认为孟子与孔子无异”来看,他主张提 高孟子的地位;依据材料“针对流行的诚纬之说动辄以符瑞来解释人世,提出人自身具备了 认知之心,诚纬的存在是没有必要的”来看,他理性看待流行的谶纬之学;依据材料“人之 性也,善恶混”来看,他主张善恶相混的人性论;依据材料“通过后天的‘学’对人性进行 修正,达到除恶成善的‘修性’目的”来看,他重视学习与教化。 (2)依据材料中杨雄所生活的时代可知,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融合 各家的思想完善儒家的趋势明显;依据材料“流行的谶纬之说”来看,社会上今文经和谶纬 之说盛行;依据杨雄的善恶相混的人性论来看,西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突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