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2020届高三2月理综能力测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成都市双流中学 2020 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 下列过程中,涉及肽键数量变化的是 A. 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复制 B. 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 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D. 蛋清中加入NaCl使蛋白质析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 涉及肽键数量变化的过程只能是肽链的水解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根据这一原理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即根尖细胞染色体复制过程出现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存在肽键增多的情况,所以A正确;纤维素酶作用的仅是纤维素(多糖),所以没有涉及肽键数量的变化,B错误;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是主动运输的过程,也没有涉及肽键数量变化,C错误;蛋清中加入NaCl使蛋白质析出也没有涉及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所以也没有涉及肽键数量变化,D错误。 2.下列有关生物膜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 mRNA 和 DNA 进入细胞质 B.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 C. 能分泌固醇类激素的细胞内质网比较发达 D. 细胞完成分化以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 (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 (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A错误; - 13 - B、细胞间信息交流不一定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如植物通过胞间连丝的联系,B错误; C、内质网是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所以能分泌固醇类激素的细胞内质网比较发达,C正确; D、细胞分化以后,形态功能发生改变,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也随之会改变,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 含有 3 个高能磷酸键 B. 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 ATP 可以被 DNA 分子复制所利用 C. 把酵母菌的培养条件从有氧改为无氧时,细胞中 ATP 与 ADP 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D. ATP 中的“A”与构成 RNA 中的碱基“A”表示的不是同一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ATP⇌ADP+Pi+能量(1molATP水解释放30.54KJ能量),方程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方程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而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详解】A、ATP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 B、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可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B错误; C、把酵母菌的培养条件从有氧改为无氧时,细胞的呼吸强度减弱,产生的ATP减少,但ATP与ADP的含量仍处于动态平衡,只不过转化的速率减慢,C错误; D、ATP中的“A”指腺苷,RNA中的碱基“A”指腺嘌呤,二者表示的不是同一物质,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ATP的化学组成;识记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掌握ATP的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13 - A. 叶绿体内膜上含有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和色素 B. 菠菜根尖分生区内的高尔基体受破坏后会影响细胞分裂,可能会形成多核细胞 C. 二倍体生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 分子数=1∶2∶2 D. 在光学显微镜下,经染色后仍无法观察到细胞核的细胞肯定是原核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叶绿体和高尔基体功能、细胞的有丝分裂,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分布着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和色素,A错误; B、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再生有关,如破坏会影响细胞一分为二,多个细胞核共存在一个细胞中,形成多核细胞,B正确; C、二倍体生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0:1,C错误; D、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消失,直至末期才重建,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下,经染色后仍无法观察到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D错误。 故选B。 5.2012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医学教授山中伸弥夺得,他们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目前,山中伸弥和其研究小组已把多种组织(包括肝、胃和大脑)的细胞,转变成了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并让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分化成了皮肤、肌肉、软骨、神经细胞以及可以同步搏动的心脏细胞。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成熟细胞被重新编程的过程中,细胞的分化程度逐渐降低 B.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体现了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全能性 C.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与成熟细胞相比,细胞核内DNA的含量不变 D.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分化的过程不仅与基因有关,也与细胞的生活环境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裂形成 - 13 - 早期子细胞的分化能力低于成熟的子细胞。细胞分化的细胞核内的基因不改变,细胞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会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过程不仅与基因有关,也会受细胞的微环境影响。 【详解】成熟细胞被重新编程后成为多功能干细胞,多功能干细胞的分化程度比成熟细胞低,A正确;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没有体现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体细胞都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细胞核内DNA相同,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核内DNA的含量不变,C正确;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过程不仅与基因有关,也会受细胞的微环境影响,D正确。故选B。 6.某男性基因型为TtRr,他有两个精原细胞,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为C1和C2。那么,在无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形态相同并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1和A2;C1和C2 B. 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A2;C1和C2 C. 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 D. 染色体组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题意可知,C1和C2是由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而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就已经分开,A错误; B、A1和A2是由一个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得到的, C1和C2是由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得到的,二者中染色体是经过复制得到的,且无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所以遗传信息完全相同,(注:“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是指就TtRr而言,并非指C1和C2是等位基因),B正确; CD、A1和A2是由一个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得到的,核DNA数和染色体组数均等于正常体细胞;B1和B2是由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的,其核DNA分子数等于正常体细胞,而染色体组数等于正常体细胞一半;C1和C2是由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得到的,核DNA数和染色体组数均为正常体细胞一半,所以核DNA分子数关系式:A1=A2=B1=B2=C1+C2,染色体组数关系式:A1=A2=B1+B2=C1+C2,C和D错误。 故选B。 - 13 - 7.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如图(一)所示,细胞呼吸如图(二)所示,请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二),当氧气浓度为 0%时,请写出细胞内发生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图(一)中 a 曲线 P 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如果 P 点是在氧气充足条件下测得的, 则氧气浓度应大于_____%。 (3)若此植物为阴生植物,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为生长状况相同的阳生植物,则图(一)a 曲线的 L点向_____方向移动。 (4)图(二)中细胞呼吸的有关曲线需在什么条件下测得?_____。 【答案】 (1). +少量能量 (2). 温度 (3). 15% (4). 右上 (5). 黑暗,不同氧气浓度(之前答案加“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也可)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图1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图中P点时,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也可代表植物呼吸速率;光照强度为1klx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当光照强度3klx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 分析图2:图2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其中实线代表有氧呼吸强度与氧浓度的关系,虚线代表总的呼吸速率与氧浓度的关系,当氧气浓度为10%时,有氧呼吸速率与总呼吸速率相等。 【详解】(1)当氧气浓度为 0%时,图(二)植物细胞只进行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具体反应式为+少量能量。 - 13 - (2)图一中P点时,无光照,此时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影响呼吸作用进行的因素主要是温度;P点是在氧气充足条件下测得的,呼吸作用达到最大,氧气浓度应大于15%。 (3)图中曲线表示的是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换成阳生植物以后,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植物的光合作用较阴生植物强,曲线中的L点向右上方移动。 (4)图二表示的是呼吸作用的曲线,为了避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需要在无光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并在不同的氧气浓度条件下进行测量,其余条件均保持相同且适宜。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综合应用,首先要求考生认真分析曲线图,明确甲图中的P点的含义,能根据图中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8.甲图表示果蝇某正常基因片段控制合成多肽的过程。a~d 表示 4 种基因突变。a 丢 失 T/A,b 由 T/A 变为 C/G,c 由 T/A 变为 G/C,d 由 G/C 变为 A/T。假设 4 种突变都单独发生。乙图表示基因组成为 AaBb 的个体细胞分裂某时期图像。丙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 mRNA 的含量(虚线)和每条染色 体所含 DNA 分子 数的变化(实线)。请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天冬氨酸(GAC),甘氨酸(GGU、GGG),甲硫氨酸(AUG),终止密码子(UAG)〕 (1)甲图中 a 突变后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是_____,在 a 突变点附近再丢 失_____个碱基对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最小。 - 13 - (2)图甲中_____(填英文字母)位置突变对性状无影响。 (3)导致乙图中染色体上 B、b 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变异种类 )。 (4)诱发基因突变一般处于丙图中的_____阶段,而基因重组发生于_____阶段。(填图中字母) 【答案】 (1). 天冬氨酸—酪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 (2). 2 (3). b (4). 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5). b (6). d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①是转录过程,②是翻译过程。 分析乙图:乙图表示基因组成为AaBb的个体细胞分裂某时期图象,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丙图:丙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mRNA的含量(虚线)和每条染色体所含DNA分子数的变化(实线),abc表示细胞分裂间期,其中a表示G1期,b表示S期,c表示G2期,d表示细胞分裂的前、中、后期,e表示细胞分裂末期。 【详解】(1)a丢失碱基对T/A,突变后转录的mRNA的碱基序列为GAUCUAGGUAUG,决定的氨基酸序列为天冬氨酸-酪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密码子是由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的,因此为了不破坏其他密码子的完整性,所以再减少2个碱基对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是最小的。 (2)b由T/A变为C/G,则密码子由GAU变为GAC,由密码子的简并性可知b突变后的密码子仍与天冬氨酸相对应,所以b突变对性状无影响。 (3)导致乙图中染色体上B、b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交叉互换)。 (4)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分裂间期(S期),因此诱发基因突变一般处于图丙中的b阶段;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即丙图中的d阶段。 【点睛】本题考查了遗传信息的表达、基因突变的概念及影响、细胞分裂等相关知识。本题综合性强,图文结合,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符合当前的教育目的,并且围绕图形将易混的知识内容整合在一起,是不可多得的好题。 9.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 1 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 2 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 核 DNA 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 13 - (1)图 1 中细胞属于图 2 中类型_____的细胞。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 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 (3)珍珠贝卵母细胞分裂一般停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待精子入卵后完成后续过程。细胞松弛素 B 能阻 滞细胞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加倍,可用于诱导三倍体。现有 3 组实验:用细胞松弛素 B 分别阻滞卵母细胞的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和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请预测三倍体出现率最低的是_____,理由 是_____。 (4)在图 2 的 5 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 【答案】 (1). a (2). 次级精母细胞 (3). 阻滞第一次卵裂; (4). 受精卵含二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加倍后形成的是四倍体而不是三倍体 (5). a、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图2:a是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 【详解】(1)图1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的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属于图2中的类型a的细胞。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说明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应该为次级精母细胞。 (3)受精卵含二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用细胞松弛素B阻滞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形成的是四倍体而不是三倍体,所以三倍体出现率最低的是阻滞第一次卵裂。 - 13 - (4)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果蝇的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b)决定(如表 1),现用 6 只果蝇进行三组杂交实验(结果 如表 2)。分析表格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表1 基因型 饲喂条件 BB Bb bb 正常饲喂 褐色 褐色 黄色 加入银盐饲喂 黄色 黄色 黄色 表2 组别 亲本 饲喂条件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雌性 雄性 Ⅰ 甲:黄色 乙:黄色 加入银盐饲喂 全黄 Ⅱ 丙:褐色 丁:黄色 正常饲喂 褐色78黄色75 Ⅲ 戊:黄色 己:褐色 正常饲喂 褐色113黄色36 注:亲代雄果蝇均是正常饲喂得到 (1)果蝇甲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下表为确定其基因型的实验设计思路,请补充完整: - 13 - 步骤 思路一 思路二 ① 用果蝇甲与_____杂交 将实验组的子代进行自由交配 ② _____ 同思路一的步骤② ③ 观察并统计子代体色表现型及比例 同思路一的步骤③ 思路二中,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则果蝇甲基因型为 Bb。 (2)已知基因 T 能够增强基因 B 的表达,使褐色果蝇表现为深揭色。在正常饲喂条件下进行如下实验: ①通过基因工程将一个基因 T 导入基因型为 Bb 受精卵中某条染色体上(非 B、b 基因所在染色体),培育成 一只转基因雌果蝇 A;将果蝇 A 与黄色雄果蝇杂交得到F1。 ②为确定基因 T 所在染色体,选出F1中的深褐色果蝇进行自由交配。若基因 T 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代出现 深褐色果蝇的概率为_____;若基因 T 位于 X 染色体上,则子代雌果蝇和雄果蝇的体色种类数分别 是_____。 【答案】 (1). BB、Bb、bb (2). 正常饲喂的黄色雄果蝇 (3). 子代用不含银盐的食物饲养 (4). 褐色∶黄色=7∶9 (5). 9/16 (6). 2 种和 3 种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1:果蝇的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b)决定,由表1可知,在正常饲喂条件下,基因型为B_的果蝇均表现为褐色,而加入银盐饲喂时,果蝇的体色均表现为黄色,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调控的。 分析表格2:杂交Ⅱ后代褐色:黄色=1:1,属于测交类型,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Bb和bb;杂交组合Ⅲ中,在正常饲喂的情况下,子代果蝇出现褐色:黄色=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 分析表格3:验证某一个个体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法和自交法。 - 13 - 【详解】(1)果蝇甲表现为黄色,若甲在正常饲喂时生长,则其基因型为bb,若其在饲喂时添加了银盐,则的基因型可能是BB、Bb或bb,因此甲的基因型可能为BB、Bb或bb。要验证甲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法和“自交法”(让同种基因型雌雄果蝇交配)。 思路一:采用测交法,即让果蝇甲与正常饲喂的黄色雄果蝇杂交,且子代用不含银盐的食物饲养,最后观察并统计子代体色表现型及比例。 思路二:采用“自交法”,即将实验组Ⅰ的子代进行自由交配,且子代用不含银盐的食物饲养,最后观察并统计子代体色表现型及比例。由于“亲代雄果蝇均是正常饲喂得到”,因此乙的基因型为bb,若甲的基因型为Bb,则B基因频率为1/4,b基因频率为3/4,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后代中bb占3/4×3/4 =9/16,则B_占1−9/16=7/16,因此褐色:黄色=7:9。 (2)导入基因T的个体可以看作是杂合子,若基因T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其基因型为Tt,因此果蝇A的基因型为BbTt,其与黄色雄果蝇(bbtt)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Tt(深褐色):Bbtt(褐色):bbTt(黄色):bbtt(黄色),因此F1中黄色:褐色:深褐色比例为2:1:1。若基因T在X染色体上,则果蝇A的基因型为BbXTXt,其与黄色雄果蝇(bbXtY)杂交,F1中黄色:褐色:深褐色比例也为2:1:1。为确定基因T所在染色体,选出F1中的深褐色果蝇进行自由交配。若基因T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中的深褐色果蝇的基因型为BbTt,其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出现深褐色果蝇(B_T_)的概率为3/4×3/4=9/16;若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则F1中的深褐色果蝇的基因型为BbXTXt、BbXTY,因此子代雌果蝇的体色有2种(深褐色和黄色),雄果蝇的体色有3种(深褐色、黄色和褐色)。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表2中信息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运用逐对分析进行相关计算。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1.金桔果实金黄、清香,富含维生素 C、金桔甙等成分,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桔皮色素对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 抑制作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用金桔自然发酵产生果酒,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发酵过程中温度需要保持在_____℃范 围内。 (2)金桔皮易焦糊,宜采用_____法提取桔皮精油,该过程中得到的糊状液体可通过_____除去其 中的固体杂质。 (3)喝剩的金桔酒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的原因是_____,醋酸发酵的温度要保持在__________℃。 - 13 - 【答案】 (1). 酵母菌 (2). 18~25 (3). 压榨 (4). 过滤 (5). 有氧条件下,空气中的醋酸菌混入酒中,发酵产生了醋酸 (6). 30-35 【解析】 【分析】 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详解】(1)果酒发酵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发酵过程中温度需要保持在18~25℃范围内。 (2)金桔皮易焦糊,宜采用压榨法提取桔皮精油,该过程中得到的糊状液体可通过过滤除去其中的固体杂质。 (3)将制作的果酒放置一段时间后,有时会出现酸味,其原因是容器密闭不严,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将果酒转变成醋酸(果酸)。醋酸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30~35℃范围内。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区分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考生要识记制作果酒对应的微生物;掌握其制作原理和过程等有关知识,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 - 13 - - 1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