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等“荆荆襄宜四地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联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等“荆荆襄宜四地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联考语文试题

‎2019年秋“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 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祠堂祭祀以血脉为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祭祀先贤,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古代的“宗族”,是有宗子、行宗法、由同一父系成员聚合而成的“血缘—政治”团体。北宋程颐在士大夫阶层里倡导宗族祭祀,到了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一个家族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叫敬宗;祭祀共同的先祖以聚合族人,即收族。敬宗收族,使宗族不仅成为族人与族人相交流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相沟通的人神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宗子的“族”。这样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称之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就成了一种“血缘—社会”团体。‎ 祠堂的功能之一就是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祠堂祭祀有多种,如季祭、节祭等。不管豪门或是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行为,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祠堂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这是一种惩戒不良行为的方式。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条精神联系的纽带。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就受到孝悌之礼等的熏陶。祭祀活动对族中成员起到了效法榜样或约束行为的作用,从而巩固了宗族的血缘关系,并强化了家族的向心力。‎ 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体现着祠堂的功能,祠堂的静文化(建筑装饰)也渗透或暗示着祠堂的功能。装饰文化作为祠堂文化的载体,涵盖了浓厚的道德观念、地域民俗,无论是家居陈设还是建筑中的雕饰彩绘,连同牌楼照壁等建筑本身,都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洛阳新安县吕氏祠堂,照壁上刻画的动植物图案,象征着吕氏族人要勤勤恳恳才能福临;墀头上各式各样的“耕读”字样,引导着后人辛勤耕作以立身立命,刻苦读书以立德立行。‎ 在儒家伦理中,家族观念尤为深刻。祠堂作为整个家族的聚集活动之所,承担的是弘扬祖先美德、传承“孝礼”文化、维系亲情意义等诸多功能。礼仪和道德结合在一起,进而延伸到更大的范围乃至整个社会,以期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祠堂祭礼,不仅是“情感—道德”性的,而且是“伦理—政治”性的。‎ 祠堂作为礼制性建筑,并非是一种文化虚构。相反,在对亲生父母的爱与敬的仪式中,在对祖父、曾祖、太祖甚至整个宗族伦常尊亲的追溯活动里,以及在对天地诸神的祭拜仪式上,祠堂都关系着古人对于人伦关系、社会结构与政治组织的理解。‎ ‎(摘编自李玲《祠堂之礼:有秩序的爱》)‎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我国古代乡村没有祠堂,“敬宗收族、亲亲友爱”的礼之精神就没法彰显。‎ B. 祠堂的功能就是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祠堂祭祀有季祭、节祭等多种方式。‎ C. 祠堂祭祀是中国古代宗族成员之间精神联系的纽带,不管是豪门还是寒族,都十分重视。‎ D. 祠堂将礼仪和道德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文章第二段阐述可知,宗族可以是“血缘—政治”团体,也可以是“血缘—社会”团体。‎ B. 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了祠堂的功能,体现出祠堂对于古代中国人的重要性。‎ C. 文章第四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表明祠堂的静文化也渗透或暗示着祠堂的功能。‎ D. 文章第五段采用因果论证的方法强调了祠堂祭礼的“情感—道德”功能。‎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祠堂不是文化虚构,古人对于人伦关系、社会结构与政治组织的理解,都在那里有所呈现。‎ B. 祠堂祭祀,仪式庄严,礼节隆重,犯错的族人不得参与,以此惩戒不良行为。‎ C. 祠堂祭祀可以对族中成员起到效法榜样或约束行为的作用,从而强化家族的向心力。‎ D. 涵盖浓厚道德观念与地域民俗的祠堂建筑及其装饰,都可以看作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要求选“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逻辑关系错误,由原文第一段可知,祠堂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友爱”的礼之精神,但并不能表明这种精神一定要祠堂才能彰显。B项以偏概全,从第三段第一句话可知,“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只是祠堂的功能“之一”。D项混淆时态,将未然说成已然,原文第五段中相关内容是“以期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而不是“实现了”。‎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正确的一项。本题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D项“强调了祠堂祭礼的‘情感—道德‘功能”说法有误,从原文第五段“因此,祠堂祭礼,不仅是‘情感—道德’性的,而且是‘伦理—政治’性的”的句式可知,前后句是递进关系,所以并非强调其“情感—道德”性,应该是强调“伦理—政治”性。‎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项曲解文意,从原文第三段“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这是一种惩戒不良行为的方式”可知,并非是不让犯错的人参与祭祀。‎ 故选B。‎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媒体从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获悉,“星援”App利用粉丝给偶像刷流量的需求疯狂牟利,帮助歌坛“小鲜肉”流量艺人蔡徐坤制造1亿微博转发量,半年内吸金800余万元的案件事实成立。此案件一经公布就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这表明,法治的利剑终于落在了“流量造假”的头上。‎ 在这起“星援”App的刑事犯罪案件中,涉案者高二学生陈芳(化名)称,她每天都会登录“星援”App并完成粉丝组长布置的转发任务。转发,点赞,打榜,做完一系列活动后,她凭借“超话社区”参加抽奖活动,获得更加接近“爱豆”(偶像)的机会,每个月花费约1000元。针对粉丝购买相关服务,通过平台、商家等自动转发评论明星微博的行为,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韩骁就曾对媒体表示,虽然这是一种粉丝自愿行为,但属于数据造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中关于实名制注册,不得以虚假身份办理入网手续、实施扰乱网络传播秩序的法律规定,应予以禁止。‎ ‎(摘编自曾庆瑞《以法治利剑剜掉“流量造假”的毒瘤》,《光明日报》2019年6月18日)‎ 材料二:‎ 应该承认,数据的确可以成为一个指标,毕竟也不是哪一个明星都能吸引那么多粉丝……问题不在于数据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数据的态度:我们该如何看待数据?‎ 现在的粉丝圈将数据视为唯一。这种不自觉的“唯数据论”,会带来深远的恶果。‎ 一个是疯狂的数据造假。央视曾专题列举了8个艺人的相关数据,记录了他们相关数据脱水前和脱水后的具体对比,造假比例最高的居然达到了80%。‎ 另一个糟糕的影响是,造假会给粉丝圈的年轻人带来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哪怕造假了也没有关系,只要最后赢了就行。我不管你什么是非曲直,数据才是硬通货,只要偶像通过数据赢得利益即可。当有人批评她们的偶像时,她们就扔出一堆数据:偶像这么红,你批评就是在黑他!‎ ‎(摘编自陈子非《周杰伦赢蔡徐坤超话登顶,能浇灭流量时代的数据狂热吗?》,《南方周末》2019年7月22日)‎ 材料三:‎ 在资本的影响下,流量创造的粉丝经济,不断抬高流量明星的身价和地位,也让粉丝心甘情愿地掏钱,以致于“刷量”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在无数的刷量、打榜、买热搜的虚假繁荣中,作为评判明星的热度、地位的微博数据也一度“失真”,陷入用户“信任危机”的阴霾。‎ 事实上,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平台自身,对虚假数据流量的抵制一直都在循序渐进:从2018年下半年陆续颁布明星片酬限令,遏制流量价值的衍生;到爱奇艺、优酷等视频平台纷纷关闭前台播放量,减少影视作品逐利刷量;再到微博调整转发、评论计数显示方式,其上限均为100万,超过则显示为100万+。然而,由于缺少健全统一的有效流量度量标准和具有较高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很多流量“李鬼”还广泛存在。‎ 长期看,粉丝经济仍是极具市场活力的类型之一。作为粉丝经济的获益方,社交平台应理性承担起监管的社会责任,守好流量真实的底线,构建公平、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生态系统。须知,越吹越大的流量泡沫和击鼓传花般的虚假繁荣,不仅耗费各家粉丝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也透支了平台本身的用户体验和生命周期。‎ ‎(摘编自王法治《社交平台应守好流量真实的底线》,《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7月31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星援”App利用粉丝给偶像刷流量的需求疯狂牟利事实成立,此案件因牵涉到超高流量艺人蔡徐坤而备受社会关注。‎ B. 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明星自身实力的反映,我们不是要否定数据本身,而是要反思自己对于数据的态度,杜绝数据造假。‎ C. 央视曾记录下8个艺人相关数据脱水前和脱水后的具体对比情况,结果显示有的艺人数据造假比例竟达八成。‎ D. 微博调整转发、评论计数显示方式,表明网络平台已经在努力抵制虚假流量,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量造假问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呈现了流量造假的法律后果,警示各方:无论牟利与否,扰乱网络传播秩序就会受到法律的禁止。‎ B. 材料二分析了“唯数据论”可能导致的两个恶果,指出数据造假会给年轻一代带来错误的价值导向。‎ C. 粉丝为了抬高偶像身价地位,疯狂刷量买热搜,反而会让偶像名誉受损,使其陷入“信任危机”的阴霾。‎ D. 流量造假带来的社交媒体虚假繁荣,并不会真正有利于行业发展,反而可能会打击到真正优秀的内容原创者和输出者。‎ ‎6. 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分析概括遏制明星“流量造假”的办法。‎ ‎【答案】4. A 5. C ‎ ‎6. ①破除“数据迷信”,摆脱“唯数据论”。②社交平台和监管部门应承担起监管的社会责任,守好流量真实的底线,努力抵制虚假流量。③行政部门(国家)应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打击流量造假行为。④建立健全统一的流量度量标准和具有较高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估机构。‎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项中“此案件因牵涉到超高流量艺人蔡徐坤而备受社会关注”说法有误,材料一第一自然段中说“此案件一经公布就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引起关注的是案件本身,并不是因案件牵涉到蔡徐坤。属强加因果。‎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涉及的内容,并进行比对。本题C项说法有误。材料三中说“作为评判明星的热度、地位的微博数据也一度‘失真’,陷入用户‘信任危机’的阴霾”,所以陷入用户“信任危机”的阴霾的是“微博数据”,选项将对象理解成“偶像”。‎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重要信息,探究解决某一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并理解文章内容;然后结合题干要求,回归原文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最后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本题要求“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分析概括遏制明星‘流量造假’的办法”。阅读原文,可从大众的态度、粉丝经济的获益方、监管部门三个方面进行思考。结合语句“现在的粉丝圈将数据视为唯一。这种不自觉的‘唯数据论’,会带来深远的恶果”,第一方面可概括为:摆脱“唯数据论”。结合语句“作为粉丝经济的获益方,社交平台应理性承担起监管的社会责任,守好流量真实的底线,构建公平、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生态系统”,可整理第二种方法。结合语句“由于缺少健全统一的有效流量度量标准和具有较高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很多流量“李鬼”还广泛存在”,可整理第三种方法,注意缺少的即是需要建立的,整理时注意变换表述方式。结合材料一中语句“虽然这是一种粉丝自愿行为,但属于数据造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中关于实名制注册,不得以虚假身份办理入网手续、实施扰乱网络传播秩序的法律规定,应予以禁止”,可知政府还需从法律法规上加大打击力度。‎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打米糖 三 石 费干部跟老槐说:“老槐,过年给我打两锅米糖吧。”‎ 老槐莫名其妙地盯着费干部看,切了一声说:“满大街都有得卖,谁还自己打?”‎ 费干部说:“老槐,你还不知道啊,手工打的,那是甜而不腻、脆而不坚,比起店里机器生产的,口感好了去了,更何况是你老槐打的米糖。”‎ 费干部这么一说,老槐的脸就笑成了一堆褶子。‎ 乡下的年总是来得更早些,过了腊八,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年货,杀猪、打大米果、做扣肉滑肉,好不热闹。自然,还得打米糖。老槐就是打米糖的,早些年十里八村的,米糖打得很有些名气,一直到年边,那是没得一天的歇息。东家打了西家打,倒也能够多少赚些过年的用度。当然,这说的都是以前。如今,厂里什么都能生产,店里什么都有的卖,就说米糖,县里有好几家食品加工厂都加工米糖,这产量不是手工所能比得了的,至于口感嘛,老槐不做评价,只哼哼一声。‎ 但不管服不服气,反正老槐多年的手艺便歇了空。少了这一块儿的收入,虽然他是一人吃饱全家饿不着,但每逢过年,老槐还是有些紧巴。‎ 答应了费干部,老槐就要做些准备了。还好,打米糖用的工具手工栏搭还在,只是布满灰尘,翻出来清洗一番,就可以用了。糯米家里没有,但隔壁邻居今年种了一些,掏些晚稻去邻居家兑换,再去弄了些麦芽、芝麻、白糖、豆末,万事俱备了。‎ 老槐先将糯米过水淘洗,满水浸泡三四个钟,然后磨浆、上锅,用柴火蒸熟,搁麦芽发酵后滤渣,熬制成饴糖,饴糖在逐渐冷却时缓慢成形,就可以上手工栏搭拉糖。这手工栏搭,只是一根去皮的树木,一般为四五十公分粗细,底座为青石,树木镶嵌于青石凹槽,上端再嵌两根臂粗木棍,样式与咏春拳练功的木桩有几分相似。老槐将糖坯缠绕于木棍,双臂裸露,将饴糖拉直再反向缠回木棍,动作极快,倒也像极了咏春练功手法。米糖打的好坏,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如此反复,遂成白色,搁案板搓捏制成圆袋状,灌上配制好的芝麻、豆末、白糖,从一个口上以抽丝的方式做成条形,剪成一寸左右的糖段,一锅米糖大功告成。‎ 老槐打米糖时特意放在室外空地,引来不少人驻足观赏,啧啧称奇。还有一中年男子求购。老槐说:“不卖,给朋友专门打的。”中年男子仍不死心,说:“平生就好这一口,听人介绍才专程赶来的,你卖给我便是,朋友那儿你可再打。”老槐想想也是,离过年还早,再说费干部也不见得近日会来。心中细算一下,说了个价钱。中年男子倒也爽快,掏出钱来给了老槐。老槐算了下账,除去糯米、芝麻、白糖成本,小赚几十,心里倒也畅快。‎ 至于费干部那儿,糯米等物品还有,继续打便是,保证不耽误。‎ 接着又是蒸米熬糖打糖,这对老槐算不得什么,虽然费些体力,老槐也不似当年那般有劲,但还是能顶得住。说来也怪,一连十数天,每天打两锅米糖,最后都卖了。老槐家地处河埠老街,常有城里人过来游玩,见老槐打米糖觉得新鲜,顺带就买个几斤,甚至还有人慕名上门订货的。白花花的银子,老槐要不挣也是情不由衷。先前准备的糯米、芝麻等早就用尽,老槐已到处采购几次。倒是费干部的米糖一直没有着落,让老槐多少有些不安。两年多来,费干部是老槐的帮扶干部,人不错,经常上门嘘寒问暖,送米送油,还帮着干些体力活计。‎ 眼看就要过年,老槐算着日子,心想最后再打两锅给了费干部,谁买也不答应。正在蒸糯米时,费干部来了,一脸笑嘻嘻地说:“老槐,听说你最近打了几十锅米糖,生意好得很啊。”费干部没提自己米糖的事,但老槐心里有数,便有些尴尬,嘿嘿一笑说:“这最后两锅就是给你打的。”‎ 就这会儿,一辆小车开到边上,车上下来两个人,其中一个说:“喏,就是这儿买的。”另一个便对老槐说:“师傅,给我打两锅米糖。”老槐将脑袋摇得如拨浪鼓,“不行不行,这两锅得给费干部,人家早订了。”这人仍说:“师傅,我可是从县里专门跑来买的,就卖给我吧。”可老槐仍摇头,“不行不行。”‎ 费干部说:“老槐,你看人家大老远慕名而来,这不扫了人家的兴致吗?你就先给他吧。”‎ 老槐说:“不行,给了他,你的米糖咋办,过两天就是年了。”‎ 费干部微微一笑,附在老槐耳边说:“老槐,告诉你个秘密,我有糖尿病,吃不得糖,一点儿都吃不得。”‎ 说完,费干部拍了拍老槐的肩膀,哈哈大笑而去。‎ 老槐一时没反应过来,摸了摸后脑勺,一脸的呆愣样子……‎ ‎(选自《小说选刊》2019年第7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小说展现了老槐手工制作米糖的全过程,重点描述了他用手工栏搭拉糖的娴熟技艺,彰显出传统手工艺在信息化工业生产时代重新拥有的生命力。‎ B. 本文以“打米糖”为题,用平实晓畅的语言概述了老槐重启老手艺挣钱过年的故事。如果将标题改为“扶贫”,开宗明义地亮出“精准扶持扶贫对象”的主旨,就显得不够含蓄。‎ C. 该篇采用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手法,实现情节陡转,颠覆了读者的心理期待,显得意味无穷。老槐摸脑发愣,说明他并未体会到费干部帮他脱贫致富的良苦用心。‎ D. 文章主要采用顺叙的方式来展现作者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领悟,但也有两处使用了插叙。两种叙事方式的有机结合,凸显了作者对小说叙事的熟稔与掌控能力。‎ ‎8. 小说在刻画老槐这一人物形象时,突出了他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9. 该文采用了哪两条明暗线来展开故事情节?请一一列出并简析双线结构作用。‎ ‎【答案】7. C 8. ①手艺精湛:淘洗、浸泡、磨浆、滤渣、蒸熬、拉糖、镶嵌、缠绕、拉直、搓捏、灌料、抽丝,动作娴熟麻利,一气呵成做好一锅米糖。②忠厚守信:因费干部的米糖没有着落而惴惴不安,面见费干部因不能按时交货而倍感尴尬,怕失信于费干部执意不肯将两锅米糖卖给慕名而来的顾客。③善抓商机:本想给费干部打两锅米糖,可因需求客户多,离过年又还早,每天还能小赚几十元,于是主动展示手艺,吸引顾客纷至沓来,每天两锅米糖销售一空,十多天就卖了几十锅,生意日渐兴隆。 ‎ ‎9. ①明线(老槐):答应制作米糖——备齐工具食材——精心制作米糖——米糖供应不求。②暗线(费干部):煞费苦心指点生财门路——亲切得体鼓励重操旧业——暗中推介帮助销售——道出实情消解老槐愧疚。③作用:明暗线交织使情节更紧凑,内容更集中,主题更深刻。老槐的打米糖手艺重放异彩,费干部的暗中帮扶,二者巧妙安排,自然融合,更好地表达了帮扶干部热情帮助老槐重拾老手艺、走上致富路的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C项中“老槐摸脑发愣,说明他并未体会到费干部帮他脱贫致富的良苦用心”理解有误。从原文语句“倒是费干部的米糖一直没有着落,让老槐多少有些不安。两年多来,费干部是老槐的帮扶干部,人不错,经常上门嘘寒问暖,送米送油,还帮着干些体力活计”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老槐不是没有体会到费干部帮他脱贫致富的良苦用心,“老槐摸脑发愣”只是没想到费干部会用这种方法帮他脱贫。‎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时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出文章情节。然后在具体情节中分析形象特点。分析时从文中对人物的正面描写,环境描写,以及作者倾向和他人评价入手,准确全面的赏析人物。作答时注意用词要准确,要结合内容作简洁的分析。文中围绕老槐主要写了承诺打米糖,打米糖,卖米糖三件事。文中写老槐打米糖时,运用一系列直接的动作描写,和“引来不少人驻足观赏,啧啧称奇”以及求购的火热的侧面衬托,可以看出老槐技艺精湛。老槐答应给费干部打的米糖都被卖给别人,无法兑现承诺,文中通过对其的心理和语言描写,可以看出老槐淳朴守信的特点。在给费干部打米糖时,特意放到室外空地,引来不少购买者,老槐也因此收入颇丰,可以看出他善于抓住商机。分三点整理作答。‎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本文采用的是复线式结构,指作品的情节,虽然以“线”来贯穿全局,但却不仅仅有一条线,而是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称之为“复线式”。小说采用双线结构的作用:(1)使情节发展更为明晰,情节结构更为集中紧凑;(2)明暗线呼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使小说主题得到更深挖掘;(表现主旨暗示主旨深化主旨)(4)拓展了作品的广度深度,更好地表现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丰富小说的内容) (5)设置悬念引人入胜;(6)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找出文中主、次要人物,及文章所写事件;然后分析人物关系,理清文章层次;再确定线索并梳理思路;最后分析其作用。本文主要涉及两个人物:老槐和费干部。文章明写老槐,故事从老槐答应给费干部打米糖开始,围绕打米糖,写了制作米糖的过程及米糖供不应求的情况。文章暗写费干部,围绕费干部默默暗中帮助老槐生财到最后道出实情的一系列事件。文章一明一暗,从情节上看,自然融合,巧妙推进;从主旨上看,一个热心帮扶,一个利用自己的手艺自然致富,人物形象突出,主题鲜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蔡确字持正泉州晋江人父徙陈确有智数尚气不谨细行第进士调邠州司理参军以贿闻。转运使薛向行部,欲按治,见其仪观秀伟,召与语,奇之,更加延誉。韩绛宣抚陕西,见所制乐语①,以为材,荐于弟开封尹维,辟管干右厢公事,维去而确至。旧制当庭参,确不肯,后尹刘庠责之,确曰:“唐藩镇自置掾属,故有是礼。今辇毂下比肩事主,虽故事不可用。”遂乞解职。‎ 太学生虞蕃讼学官,确深探其狱,连引朝士,自翰林学士许将以下皆逮捕械系,令狱卒与同寝处,饮食旋溷共为一室,设大盆于前,凡羹饭饼胾举投其中,以杓混搅,分饲之如犬豕。久系不问,幸而得问,无一事不承。遂劾参知政事元绛有所属请,绛出知亳州;确代其位。确自知制诰为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皆以起狱夺人位而居之,士大夫交口咄骂,而确自以为得计也。‎ 元丰五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时富弼在西京,上言蔡确小人,不宜大用。确既相,屡兴罗织之狱,缙绅士大夫重足而立矣。初议官制,盖仿《唐六典》,事无大小,并中书取旨,门下审覆,尚书受而行之,三省分班奏事,柄归中书。确说王珪曰:“公久在相位,必得中书令。”珪信不疑。确乃言于帝曰:“三省长官位高,不须置令,但令左右仆射分兼两省侍郎足矣。”帝以为然。故确名为次相,实颛大政,珪以左仆射兼门下,拱手而已。帝虽以次叙相珪、确,然不加礼重,屡因微失罚金,每罚辄门谢。宰相罚金门谢,前此未有,人皆耻之。‎ 确在安陆,尝游车盖亭,赋诗十章,知汉阳军吴处厚上之,以为皆涉讥讪,其用郝处俊上元间谏高宗欲传位天后事,以斥东朝,语尤切害。于是左谏议大夫梁焘、右谏议大夫范祖禹、左司谏吴安诗、右司谏王岩叟、右正言刘安世,进上章乞正确罪。诏确具析,确自辩甚悉。安世等又言确罪状著明,何待具析。遂贬光禄卿、分司南京,再责英州别驾、新州安置。确后卒于贬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奸臣一》,有删改)‎ ‎【注】①乐语:文体名。宋宫廷演剧,命词臣作乐语,使伶人歌唱。先为对偶韵文,后附以诗,也有不附诗的。后遂成为文体,各作家常有所作。‎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蔡确/字持正/泉州晋江人/父徙陈/确有智数/尚气/不谨细行/第进士/调邠州司理/参军以贿闻 B. 蔡确/字持正/泉州晋江人/父徙陈/确有智数/尚气/不谨细行/第进士/调邠州司理参军/以贿闻 C. 蔡确/字持正/泉州晋江人/父徙陈/确有智数/尚气不谨/细行/第进士/调邠州司理/参军以贿闻 D. 蔡确/字持正/泉州晋江人/父徙陈/确有智数/尚气不谨/细行/第进士/调邠州司理参军/以贿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根据成绩高低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其次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B. 太学生,即在最高学府太学就读的生员。不同朝代对学校称谓不同,夏称“校”,殷称“序”,周称“庠”。‎ C.‎ ‎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 D. 古代对死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在某些记载中,皇后或皇太后去世也可称“崩”。‎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蔡确仪表出众,颇具才华。上级官员被他的仪表和才华所打动,不仅没有处罚他的罪责,反而对他赞赏有加。‎ B. 蔡确手段低劣,为人不齿。他在处置翰林学士许将等朝臣时,每天让他们像猪狗一样进食,侮辱他们的人格,但是最终也没有达到目的。‎ C. 蔡确贪恋权力,权倾一时。他为了能够独揽大权而向皇帝进谗言,让皇帝放弃设令,使自己成为了朝廷的实际掌权者。‎ D. 蔡确因诗被劾,申辩无果。面对吴处厚等人的弹劾,蔡确申辩完备;但刘安世等大臣坚持认为他犯罪事实清楚,不需要再详细解释。蔡确最终被贬,客死他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绛宣抚陕西,见所制乐语,以为材,荐于弟开封尹维,辟管干右厢公事,维去而确至。‎ ‎(2)帝虽以次叙相珪、确,然不加礼重,屡因微失罚金,每罚辄门谢 ‎【答案】10. B 11. D 12. B ‎ ‎13. (1)韩绛任陕西宣抚使,看到他写的乐语,认为他是人才,就推荐给弟弟开封府尹韩维,征召蔡确担任管干右厢公事。韩维离任后蔡确才到任。‎ ‎(2)皇上虽然按次序让王珪、蔡确担任宰相,但对他们不太尊重,多次因为小的过失对他们处以罚金,每次受罚就去宫门谢罪。‎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话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司,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作答时可先忽略选项停顿一致的地方,分析停顿不一致的地方,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句意为:蔡确,字持正,泉州晋江人,他的父亲时搬到陈州。蔡确有智慧,崇尚气节,不拘小节。他考中进士,调为州司理参军,因受贿被告到上级。句中“尚气不谨细行”是在描述蔡确的形象特点,“尚”是动词,宾语是“气”,“谨”是动词,宾语是“细行”,所以应在“气”后停顿。排除C、D两项。“邠州司理参军”是官职名,作动词“调”的宾语,“邠州司理参军”之后停顿。排除A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D项中“大夫曰不禄,士曰卒”说法有误,应该是“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 故选D。‎ ‎【12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力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择“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中“但是最终也没有达到目的”说法有误。原文中说“久系不问,幸而得问,无一事不承”,可知最终没有一件事不被迫承认的,应该达到了目的。‎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有:‎ ‎(1)宣抚,动词,指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宣抚陕西,译为任陕西宣抚使;制,是动词,写;以为,认为;材,通“才”,才能,这里作动词,译为有才能;辟,征召来授予官职;去,离开。‎ ‎(2)以,介词,按照;次叙,次第、顺序;相,动词,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礼重,礼敬尊重;屡,多次;罚,被动,受罚、被罚;谢,谢罪。‎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蔡确,字持正,泉州晋江人,他的父亲时搬到陈州。蔡确有智慧,崇尚气节,不拘小节。他考中进士,调为州司理参军,因受贿被告到上级。转运使薛向巡视部属,考察刑政时,想治他的罪,见他仪表秀伟,召他谈话,认为他不寻常,更宣扬他的名誉。韩绛为陕西宣抚使,看到他写的乐语,认为他是人才,就推荐给他的弟弟开封尹韩维,让蔡确任管干右厢公事,韩维离开后蔡确才到任。按规定属吏应在公庭谒见长官,蔡确不肯,接任的开封尹刘庠责问他,蔡确说:“唐代藩镇自设僚属,才有这个礼节;现在我们都侍奉皇上,是同僚,即使是旧的规定也可不用。”就请求解除官职。‎ ‎  太学生虞蕃诉讼学官,蔡确十分明白这个案子,他牵连进许多朝官,从翰林学士许将以下都被逮捕,让狱卒使他们睡在一起,吃饭和上厕所都在一个屋,在前面放一个大盆,把粥饭饼肉扔在里面,用勺搅拌,就像分给狗和猪似的分给他们吃。逮捕很久也不审问,有幸受审,又没有一件事不被迫承认的。他于是就弹劾参知政事元绛受囚犯的请托,元绛被贬出朝任亳州知州,蔡确取代了他的位置。蔡确由知制诰为御史中丞、参知政事,都是靠兴起狱讼夺别人的位置而当上的,士大夫交口唾骂,而蔡确还自鸣得意。‎ ‎  元丰五年(1082),蔡确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当时富弼在西京,对皇上说蔡确奸邪不应重用。蔡确任宰相后,多次兴起罗织别人罪名的案件,官僚士大夫十分害怕不敢稍有举动。起初议论官制,大致仿照《唐六典》,不论事情大小,都由中书省取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分班奏事,权归中书省。蔡确对王珪说:“您任宰相时间这么长,一定能得到中书令的官职。”王珪深信不疑。蔡确又对皇上说“:三省长官位置太高,不用设令,只让尚书左右仆射分别兼任中书、门下两省侍郎就可以了。”皇上应允。所以蔡确名义上是副相,实际专权,王珪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只能拱手听命而已。皇上虽按次序以王珪、蔡确为宰相,但对他们不太尊重,多次因为小过失对他们罚金,每次受罚就去宫门谢罪。宰相受罚金去宫门谢罪,是前所未有的,人们都认为这事可耻。‎ 蔡确在安陆,曾游览车盖亭,并赋诗十章,汉阳知军吴处厚上奏,认为这些诗都涉及到对朝政的毁谤,认为蔡确用郝处俊在上元年间劝谏唐高宗想传位给武则天的事,来指斥太皇太后,吴处厚的话十分切中要害。于是左谏议大夫梁焘、右谏议大夫范祖禹、左司谏吴安诗、右司谏王岩叟、右正言刘安世,接连上奏请求治蔡确的罪。皇上下诏让蔡确自己解释,蔡确替自己申辩的十分完备。刘安世等又说蔡确的罪状显明,不用申辩,这是大臣在包庇他。于是就贬蔡确为光禄卿,分管南京,再贬为英州别驾,新州安置。宰相范纯仁、左丞王存因在太皇太后面前替蔡确讲情,御史李常、盛陶、翟恩、赵挺之、王彭年因不弹劾蔡确,中书舍人彭汝砺因封驳对蔡确处理的诏旨,他们都获罪被罢官。蔡确后来在贬所去世。‎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庭芳①‎ 苏轼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②,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①元丰七年四月,苏轼调离黄州任汝州(今河南汝州)团练副使,邻友相送,苏轼作此词以告别。②苏轼谪居黄州五年,阴历三年一闰,故称“再闰”。‎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一字不易地搬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思归故里的强烈愿望。只是陶渊明可以率性归去,可作者家在万里之外,欲归不得。‎ B. 上片的后半部分抒写了作者对黄州的风俗、人物的深厚情谊:楚语吴歌,铿然在耳;鸡豚社酒,宛然在目。‎ C. “渔蓑”是作者在雪堂钓鱼时所穿,“江南父老”指作者邻里,最后三句作者恳请邻里父老时时为自己晒渔蓑,富有言外之意。‎ D. 本词运用了散文式的句子和俚俗的语言,采用拟人、借喻等手法,真切地表达内心情感,不假雕饰,情致温厚。‎ ‎15. 试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本词下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14. D 15. ①因人生无定而痛苦。“云何,当此去”诉说自己不得不接受任命,“人生底事,来往如梭”,运用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人事变迁、失意坎坷的感慨。②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想象自己可以闲看秋风洛水,表达了对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愁苦之情也有所排解。③‎ ‎ 对黄州的惜别与留恋。“好在”二字情感开朗达观,写细柳应该会念着自己,请父老时时为自己晒渔蓑,表达了对黄州的惜别与留恋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手法、主旨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中“采用拟人、借喻等手法”说法有误,“人生底事,来往如梭”采用的是明喻。‎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这是针对词的下阕设题;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句等来分析;最后组织语言作答。作答时注意不要只写几个表现情感的词语,要结合内容答情感,指出情感生发的原因,如有手法要一并写出。本题题干要求回答“下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下片大意是:要走了,我说什么?人生就像那织布梭。等到闲暇时候,再去琉赏秋天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我从不剪你柔柯。请传话左右邻里,时不时为我晒晒渔获。诗人将宦途失意之怀与留恋黄州之意对写,突出了作者达观豪放的性格。过片三句,向父老申说自已不得不去汝州,并叹息人生无定,来往如梭,表明自已失意坎坷,无法掌握命运的痛苦之情。“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二句,却一笔荡开,瞻望自已即将到达之地,随缘自适的思想顿然取代了愁苦之情。一个“闲”字,将哀思愁怀化开,抒情气氛从此变得开朗明澈。从“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是此词的最后一个抒情层次,以对黄州雪堂的留恋再次表达了对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为晒渔蓑,言外之意显然是:自已有朝一日还要重返故地,再温习一下这段难忘的生活。措辞非常含蓄,不明说留恋黄州,而留恋之情早已充溢字里行间。分三点作答。‎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写夕阳在山,阳光黯淡,诗人抚孤松不忍离去的是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写放眼远望,山岭、平原充满着人们视野,河流、湖泽萦回曲折,让人看了吃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作者诉说了家门衰微、内外少亲的苦况,感觉自己_____,______。‎ ‎【答案】 (1). 景翳翳以将入 (2). 抚孤松而盘桓 (3). 山原旷其盈视 (4). 川泽纡其骇瞩 (5). 茕茕孑立 (6). 形影相吊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是情境默写,作答时注意认真审题,选准所填语句,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翳、抚、桓、盈、纡、瞩、茕、孑”等字。‎ ‎【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棋不仅对个人 ,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 、高度智慧的结晶,( ),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 ,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 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跟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有关,而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修身养性 瑰宝 势利 煊赫一时 B. 颐养天年 宝藏 趋利 盛极一时 C. 颐养天年 宝藏 势利 煊赫一时 D. 修身养性 瑰宝 趋利 盛极一时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不是任何人赐予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 B. 这种文化内涵不是任何人赐予的,却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 C. 这种文化内涵不是任何人赐予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 D. 它不是任何人赐予的,却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跟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有关,而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B. 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C. 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D. 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跟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有关, 而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答案】17. D 18. C 19. B ‎【解析】‎ ‎ ‎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本题第一处,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不合句意。修身养性:意思是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符合句意。‎ 本题第二处,宝藏:储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不合句意。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多指非物质,符合句意。‎ 本题第三处,势利:形容看地位财产分别对待人的表现(含贬义),不合句意。趋利:泛指求利、逐利,符合句意。‎ 本题第四处,煊赫一时:在一段时期内名声大,声势很盛,不合句意。盛极一时:在一段时间内极其盛传、流行,文意表达的是博累棋在一段时间内很盛行,很流行,符合句意。‎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根据括号后的“而是……是……”,推知括号内的“不是……也不是……”刚好与之构成并列关系,故排除B、D。根据括号前的一句话,推知A项中“它”指代不明,既可以指“围棋”也可以指围棋的文化内涵,故排除A。‎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A项句式杂糅,应删去“跟……有关”;C项“围棋具有……”缺少宾语中心语,应为“围棋具有……等功能”;D项句式杂糅,应删去“跟……有关”;“围棋具有……”缺少宾语中心语,应为“围棋具有……等功能”。‎ 故选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这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古战场。这里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古城墙、宾阳楼、章华寺、荆州博物馆、楚王车马阵……;①__:孙叔敖、张居正、岑参、公安三袁,还有袁泉、谌龙、李现……。9月12日,湖北省首座大型高科技文化主题乐园——荆州方特东方神画正式开园。在这之前,一些业内专家很是担忧:方特选择荆州这座古城开设现代科技主题乐园,能有生意吗?然而,②__,荆州方特开业四天就迎来了6.74万游客,且好评如潮,高居“中秋出游华中热门景区排行榜”第二位。虽说是现代主题乐园,但是满眼的古风建筑让人有穿越之感。《屈原》《楚乐》《女娲补天》《火烧赤壁》《九州神韵》等,这些游乐项目将炫酷的高科技与文化创意巧妙融合,相得益彰。在这里,游客不仅能获得独特的沉浸式游玩体验,③__。事实告诉我们,方特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开放的荆州,正在热情迎接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答案】 (1). ①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2). ②他们的担忧很快便烟消云散 (3). ③还能收获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解答本题先整体阅读。根据①前的分号,可知所填内容与前边“这里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是并列关系,可确定所填句子的结构形式。根据后文语境可知,所填内容应该是从古至今这里出了很多名人。确定答案为: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根据“然而”一词可知,第二处所填语句与前文内容之间是转折关系,结合后文语境可知专家的担忧并未成为现实。确定答案为:他们的担忧很快便烟消云散。根据句子“游客不仅能获得独特的沉浸式游玩体验”,可知所填语句与之形成递进关系,句式与之相对应。根据句子“这些游乐项目将炫酷的高科技与文化创意巧妙融合,相得益彰”可知,所填内容应该从“文化”角度写收获。确定答案为:还能收获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以前中国就像是一个“世界塑料垃圾桶”,包括法国在内的很多西方国家将大量塑料垃圾运到中国,交给中国人处理。然而,自2018年1月中国实施“洋垃圾”禁令后,法国企业开始强迫自身创新,研发垃圾回收的新方法。法国对苏打水瓶、饮用水瓶等“硬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做得很好,但对包装塑料、塑料膜等“软塑料”垃圾的再利用却基本毫无对策。中国举起环保大旗让法国企业行动起来,法国马恩省一家名为“金凤蝶”的垃圾回收企业就开发出一种可将软塑料转化为塑料颗粒的技术。“金凤蝶”负责人勒比高表示,目前英国、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均不掌握软塑料回收技术。“我们要感谢中国!”法国RTL电台24日以“中国如何逼法国革新垃圾回收”为题,对中国拒绝洋垃圾的环保政策表达了谢意。到2021年,法国会对20%包装使用再生塑料的企业提供财政奖励,这会极大促进塑料颗粒的循环利用。该台表示,法国能在这条渐进但是光明的环保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我们当然要感谢中国”。‎ ‎【答案】中国实施“洋垃圾”禁令,法国企业自主创新研发出新技术,法国对中国拒绝洋垃圾环保政策表达谢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第一步,通读材料。即通读语段或材料,抓住主要信息,找表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语句。第二步,概括归纳。在通读的基础上,将其准确划分层次,概括归纳信息内容。第三步,提炼筛选。将概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删除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即“去粗取精”。第四步,整合表达。即根据题目要求,将提炼筛选出来的主要信息用简洁凝练、准确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要保证语句通顺(无语病),结构合理。解答本题先整体阅读文段,“然而”一词将内容分成前后两部分。第一句话交代以前中国就是“世界塑料垃圾桶”,“然而”之后是重点。重点部分可分三层来理解,“自2018年1月中国实施‘洋垃圾’禁令后”一句是事件起因;“法国企业开始强迫自身创新,研发垃圾回收的新方法”是主体事件;“对中国拒绝洋垃圾的环保政策表达了谢意”是结果或意义。据此删除次要信息,分三层意思表述,即中、法两国的举措和最终的意义、结果。注意字数限制。‎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其卸任董事局主席的演讲中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希望成功,不能只为自己着想,还要为别人着想,为世界着想,为未来着想。”‎ 马云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心怀天下,志存高远 在我看来,渴望成功的新时代青年,首修的是家国情怀与远大志向。‎ 志存高远,心胸才会开阔,心中才装得下天下。心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怀天下,任重道远,才会激发强大的精神动力,才会奋斗。才不会太计较个人的得失成败,才会看他人,看国家,看世界多一点。志存高远,才能不断地前进,持续地迈向成功。‎ 家国情怀——即使流浪天涯,也忘不了我们热恋的那方土地、我们的根扎下的那一方热土。家国情怀,引导着无数成功者追逐梦的远方。古人有云,“位卑未敢忘忧国”;周恩来总理呐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感叹“与故乡间的那根风筝线不曾断过”……小到家,大至国,从家族姓氏到华夏祖先,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拥有家国情怀,心怀天下会让我们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那一线的牵系,不让我们丢了本、忘了根。‎ 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为了祖国的发展毅然出国留学,在祖国需要他的时候即使回到祖国的怀抱,义无反顾赴国搞科研,放弃功名利禄,专心致志研发导弹卫星,他的伟大归功于他想自己太少,想祖国太多,心中装着天下,血液中流淌着爱国的热流!‎ 远大志向——漫漫人生路的引路灯、坎坷前进时不懈的动力。“志当存高远”,树立坚定的目标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列夫·托尔斯泰曾写道,“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追求成功的动力,也就与成功擦肩而过,泯为众人矣。如果没有了远大志向,杰出学者不再杰出,伟大科学家也就无迹可寻了——放眼望去都是放羊娃,再活一辈子也还是放羊娃的放羊娃!远大志向决定你我的人生,它是奋斗者身上最宝贵的财富。‎ 中国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正是怀有远大志向,稳扎稳打,创造出中国建筑史的辉煌。他曾立志保护古代建筑,并实现古今建筑相融合。他曾力争保留北京古代建筑群,他写过,“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他的远大志向,是为世界文明的伟大结晶做贡献。‎ 因此,作为新时代学生,我们应该抱有远大志向,心怀天下,热爱家国,寻索人生的意义。只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需要联系在一起,只有将他人、世界、未来纳入胸怀,才能获得无限的动力,同时见证一个人的成功与伟大。‎ 一个拥有远大志向、家国情怀的人,对于人们眼中的荣辱得失,他轻视如鸿毛,但对于国家与未来,却重视如泰山。作为新时代学生,我们应该牢记使命,心怀天下,志存高远!‎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必须结合材料准确理解题意,按要求作文。而且学生要清楚审读材料不仅仅是看材料,而应该对材料有分析理解的思维过程。本题中涉及的材料是马云在卸任董事局主席的演讲中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指出希望成功所应具备的条件是:要为别人着想,为世界着想,为未来着想。深入思考,其实这三点背后所体现的是一个成功者的品质修养和胸怀眼界。即成功者当志存高远,胸中有格局,用眼看世界,借势赢未来。本文适合写成议论文。‎ 参考立意:‎ 这个题目可写的角度很多:(1)为世界、未来着想是一种责任:资源开采、环境保护;(2)为世界、未来着想是一种战略:长期发展、政策制定、强国富民;(3)为世界、未来着想是爱的传承:种族繁衍、子孙万代;(4)为世界、未来着想是无私的牺牲:为了明天的计划,我们就要从现在做起。‎ ‎1、胸怀世界,放眼未来 ‎2、青年应志存高远,心怀天下 ‎3、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4、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影响未来 可用素材:‎ ‎1、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那么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心也就有多宽!放大你的格局,你的人生将会变的不可思议!‎ 做人的格局,大抵是指一个人的眼界、胸襟、胆识、心态、思维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只会盯着树皮里的虫子不放的鸟儿,是不可能飞到白云之上的;只有眼里和心中装满了山河天地的雄鹰,才能自由的在天地间翱翔。‎ ‎2、博览烟波浩渺的人类画卷,创伟业者无不志存高远。孔子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周恩来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理想,马丁· 路德金更是“I have a dream”!何来愚公移山之感动?没有高远志向,何来星火燎原之壮举,中国开篇之震撼!‎ 诗人流沙河曾这样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3、习总书记说过“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我们需要有兼容并包不卑不亢的心态去通晓中西文化,才能最终正确的找回自己的文化自信。我们不需要刻意贬低西方,也不需要刻意抬高自己。文化是一代代的承传,自信是一点点的积累。而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不断努力,不断向前,“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在属于年轻一代的历史上画上浓妆重彩的一笔。‎ ‎4、在和平年代成长的我们,会做到胸怀祖国吗?胸怀祖国,意味着你不仅从国籍上属于中国,在思想、血肉、骨髓里你都彻彻底底的是一个中国人。这并不意味着你对外国文化的排斥,相反,你会欣赏、接纳、并吸取其中的精华,为我所用。无论在哪一个大洲的哪一个角落,每到月圆之夜,光华倾泻,你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这一天,月光也会照耀在千里或万里之外你思念的人身上,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灵魂是根,深扎在故土,饱蘸了故国的芬芳,哪怕离去,这芬芳不仅不会淡褪,反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像千朵万朵桂花拢在一起愈发醇厚浓烈,让你忘也忘不掉。‎ ‎5、再说“放眼世界”。清华大学的校歌里唱到“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西东”分别指代的是西方和东方,意思就是做学问更要做人,不管是西学为体还是中学为体,希望清华学子能够在德行和学术上都有所建树,不要囿于偏见,要有包容大气的襟怀。这代表的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骨和胸襟,这也正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体现。‎ ‎6、最近央视热播综艺节目《信·中国》,以书信重读的形式,让人感受到一个个真挚的生命最鲜活的瞬间。其中有一期让我印象深刻,青年演员陈晓诵读“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武器众帅之帅”朱光亚的信件——《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这封信中,满是朱光亚对祖国公派他留学的感恩之心,激情洋溢的文字和对祖国的殷切希望,更让中国迎来了第一次归国潮,百废待兴的祖国由此重新焕发活力。‎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 一字一句念进了无数国人的心中。他放眼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又心系祖国,能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放弃优厚的待遇,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的怀抱,同人民站立在一起,同人民奋斗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而奋斗。他是时代的楷模,是中国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7、“我们必须胸怀世界。”坐在宽敞的会议室里,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即刻搜索总裁邓亚萍说。‎ 虽然即刻搜索(2011年6月底,人民搜索改名为即刻搜索)只不过是个成立仅仅16个月的国有企业,员工人数只有170人,国内市场占有率排不上号,总裁邓亚萍却坚持认为,即刻搜索应该替全世界人民着想。“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也被邓亚萍用来解释乔布斯为什么会成功:“乔布斯是个英雄。我相信,他希望自己能改变世界,或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他的心很大,所以他设计的产品,就能风行全球。”‎ 邓亚萍随后将自己总结的“乔布斯经验”责之中国:“中国人老是盯着中国人自己这点地儿。我们不能光盯着中国,现在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能够给人类,或者给互联网行业做出什么贡献?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应用上,还是在运作上推广上,Whatever,我们应该做一些这样的思考。今天的中国已经不能只想13亿中国人,不能仅仅局限于中国。”‎ 参考结构:‎ 心怀天下,志存高远 第一部分,开篇点题,提出问题。首先提出观点:渴望成功的新时代青年,首修的是家国情怀与远大志向。然后阐释二者关系及其意义。‎ 第二部分,分层展开,分析问题。‎ 第一层,先解释家国情怀的内涵;然后引用名言指出拥有家国情怀的重大意义;最后引钱学森的事例,并得出结论:他的伟大归功于他想自己太少,想祖国太多,心中装着天下,血液中流淌着爱国的热流!‎ 第二层,先解释远大志向的意蕴;然后引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阐释拥有远大志向的重大意义;最后引梁思成的事例,并得出结论:他的远大志向,是为世界文明的伟大结晶做贡献。‎ 第三部分,指明做法,解决问题。先回扣中心并指出:只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需要联系在一起,只有将他人、世界、未来纳入胸怀,才能获得无限的动力,同时见证一个人的成功与伟大。然后发出号召:我们应该牢记使命,心怀天下,志存高远!‎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