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第I卷单项选择题 ‎1.诗的首篇《关雌》属于“周南之歌”,是描述男女爱情的民歌。后世儒家认为,雎鸠是一种“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的水鸟,孔子之所以列其为首篇,是为了表明夫妻关系应专一和严肃。这种解读 A. 维护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反映出周代宗族规则的内涵 C. 体现了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 D. 具有浪漫主义文学的符号性 ‎【答案】C ‎【解析】‎ ‎《关雎》本是男女情歌,而儒家对雎鸠的意象作出了符合儒家道德观念的解读,丰富了这首诗的教化色彩,故选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从汉代开始,A项没有体现,排除;周代的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逐步崩溃,后世儒家维护的是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而不是周代的宗族规则,排除B;儒家讲究入世观念,儒家对诗经的解读符合现实社会状况,不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排除D。‎ ‎2.习近平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回答巴西记者提问时说:“(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态度,丝毫不懈怠,不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烹一条小鱼,既不能马虎大意,也不能乱折腾,应掌握好分寸,治理国家也一样。你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思想是源自 A. 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 B.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 C. 墨家创始人墨子的思想 D.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思想 ‎【答案】A ‎【解析】‎ ‎“治大国如烹小鲜”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墨家希望统治者“兼爱”“尚贤”,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法家强调依法治国,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 ‎3.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己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 A. 国富民贫 B. 勤俭节约 C. 忠孝为本 D. 藏富于民 ‎【答案】D ‎【解析】‎ 孟子强调“明君制民之产”,荀子认为国富民贫会导致国家灭亡。综合二者可知,民富利国。故答案为D项;材料强调国富民贫的危害,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B项说法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强调忠孝的条件是民富,不符合主旨,排除C项。‎ ‎4.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 法家思想的衰微 B. 黄老之学被推崇 C.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 程朱理学的盛行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汉代政府崇尚文治,重视儒学的道德教化功用,很多士人凭借儒学入仕,飞黄腾达,形成“士人政府”,故C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黄老之学,排除B;宋代程朱理学的盛行,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 ‎5.“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A. 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 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 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儒学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可知,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因为适应了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D正确;“天人感应”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这是董仲舒新儒学的一部分,A片面;据所学可知,西周的礼乐制度是奴隶制度,与材料不符,B错误;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是宋明理学的内容,与材料无关,C错误。‎ ‎6.《舌尖上的中国》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其中孙媳妇一手搀着90岁的奶奶,一手领着3岁的儿子来到饭桌前坐定,四世同堂一起吃饭,画面展现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家的味道和对团聚的向往。剧中,类似画面反映了电视艺术具有 A. 经济商业功能 B. 新闻传播功能 C. 社会教化功能 D. 社会娱乐功能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的孙媳妇敬老爱小,“四世同堂……家的味道和对团聚的向往”可以看出,《舌尖上的中国》具有宣扬传统伦理道德的功能,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电视的经济、新闻和娱乐功能,故ABD项排除。‎ ‎7.吴晗《历史的镜子》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材料中的“他”‎ A. 认为探究“理”,只需内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 B. 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 C. 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 D. 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山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可以看出这个人是一个学者,主张经世致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人是顾炎武,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这是理学家的思想;B选项错误,这是黄宗羲的主张;D选项与其不符。‎ 点睛:本题难度较大,很难从材料中判断出这个人物是谁。如果了解吴晗《历史的镜子》这本书的话可知这本书记载的是明代的历史,所以可以确定时代是明朝。再根据材料的描述可以基本确定这是明朝的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是明末清初的大儒之一,进而根据主张来判断出这个人是顾炎武,选项也就明确了。‎ ‎8.某同学读到一篇论文,文中的关键词有三大发明、“存天理,灭人欲”、词、关汉卿等,这篇论文的题目最有可能是 A. 《三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B. 《论宋元文化的高度繁荣》‎ C. 《关汉卿与元曲》‎ D. 《商品经济与词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三大发明、“存天理,灭人欲”、词、关汉卿等都属于宋代文化发展的表现,故B正确;《三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片面强调三大发明的影响,未涉及思想、文学等方面,故A错误;《关汉卿与元曲》片面突出文学的方面,故C错误;《商品经济与词的发展》片面强调经济与文学的方面,也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B。‎ ‎9.中国山水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不重形似,有着突出的内在精神美,呈现出一种静穆、玄淡、中庸柔和之美。以下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有误的是 A. 注重个人主观性情抒发 B. 深受儒学、道家思想影响 C. 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D. 重在表达个人的政治理念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山水画深受儒学、道家思想影响,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故AB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山水画注重表达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而不是“政治理念”,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0.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范宽等人在绘画创作时重视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同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仔细观察分析,这表明宋代 A. 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步 B. 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 C. 艺术形式的平民化趋势 D. 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 ‎【答案】B ‎【解析】‎ 儒家思想到宋代发展为理学,理学倡导格物致知的求理方式,就对事物进行精细的研究,材料中“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仔细观察分析”,说明这种绘画精神与理学求理方式比较类似,受其影响,故B正确。材料表述的是绘画艺术,不是自然科学发展,排除A项;宋代山水画并不是平民化的艺术形式,其侧重的是文人画,需要较高文化素养,排除C项;材料中绘画表现受理学思想影响,与商品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 ‎11.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的风情。下列作品能体现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 A.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盛唐时期王昌龄的诗,与题干经历时代变迁的要求不符;B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李白处于盛唐时期,与题干时代变迁的要求不符,不正确;C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杜甫经历了由盛转衰,其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色彩,符合题意;D是王维的作品,意思是: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没有体现出忧患意识,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唐诗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一个基本原理,即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以此作答即可。‎ ‎12.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A. 注重创新和逻辑 B. 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C.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 与农业息息相关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中的“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对经验的总结。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注重创新和逻辑,排除A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说法绝对,材料信息涉及农业,但并非都是农业领域的成就,排除。‎ ‎13.一方面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 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 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 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 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楷书规矩之森严”、“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中可以看出,唐代书法既有法度又狂放不羁,故C项正确;A项比较片面;B项 “完全”不符合史实;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而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4.据史料记载,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这说明,明清时期 A. 王朝权力渐趋衰落 B. 传统科技停滞不前 C. 近代化倾向已出现 D.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可知明清时期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夜,近代化的倾向已经出现,C选项符合题意。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A选项排除。材料与科技停滞无关,B选项排除。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选项排除。‎ ‎1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A. 郡举贤良,擢为百官 B.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C. 不再重用三省长官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A ‎【解析】‎ 解决本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秦汉”。A项表述反映了郡县制和举贤良对策,符合题意,正确;“分王子弟,以为屏藩”反映的是分封制,秦国商鞅变法时已废除,B项排除;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不再重用三省长官”是宋朝及以后的朝代,C项排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朝的思想方面的措施而不是政治制度,D项排除。故选A。‎ ‎16.有学者指出:东汉士大夫风习为后世所推美。然分析其常见的美德高行,不外乎是让爵(父有高爵兄让弟袭)推财(兄弟分财推多取少)借交报仇(友有仇怨许身代报)清节(一介不取推财与人)等。与上述士人作为联系最为密切的社会现象是 A. 佛道盛行 B. 察举选官 C. 儒学正统 D. 刺史监察 ‎【答案】B ‎【解析】‎ 根据“‎ 东汉士大夫风习为后世所推美”可知,时间限制为“东汉”,内容是博取好名声,以取得考察推荐,这和东汉的选官制度----察举制相关,故B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时间不符合东汉,排除A;西汉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时间不符合东汉,排除C;西汉时期设立刺史,负责监察地方,时间不符合东汉,排除D。‎ ‎17.五四运动爆发时,孙中山马上作出反应,对运动给予极大声援和支持,具体表现有:发挥上海《民国日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竭力营救被捕的爱国师生和工人;推动和指导五四运动在上海的展开;支持学生的爱国斗争,对五四运动给予肯定和赞许。这反映了孙中山 A. 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B. 对人民群众的认识变化 C. 主张学习马克思主义 D.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决心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对运动给予极大声援和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五四运动之前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基本上是脱离人民群众,而俄国十月革命后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对人民群众力量的认识发生了转变,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没有领导五四运动,故A选项与史实不符;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孙中山对人民群众的认识发生变化,没有体现主张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孙中山对人民群众的认识发生变化,没有体现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决心,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 ‎18.下图为时任中原野战军司令员的刘伯承致中央军委电文,该电文可直接用于研究 A. 国民党政府全力组织徐州会战 B. 百团大战对铁路线的攻击 C. 平津战役中国共军队出现拉锯战 D. 中共将领对淮海战役的谋划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中“中原野战军司令员的刘伯承”为围攻徐州,歼击蒋军向中央军委致电可知,这直接与淮海战役相关,所以正确答案是D项;材料中刘伯承“任中原野战军司令员”与抗日战争时其为八路军129师师长职务不符,不能用以研究国民党政府组织的徐州会战,A项不符合题意;百团大战是在华北,而不是华东的徐州一带,B项错误;平津战役参战的是东北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无关,C项错误。‎ ‎19.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共同纲领》‎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政治协商制度 ‎④民主集中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毛泽东主要论述了中共与党外人士及民主党派的合作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由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及社会贤达人士共同制定;有政治协商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①③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没有体现政党制度的特点。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与材料强调的“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的主旨不符。综上所述,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项;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 ‎20. 20世纪五十年代一位政治家在一次会议后说:“会议的结果是对印度支那、东南亚和全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贡献,这些结果令人信服她证实了国际上的一切分歧是可以通过和平协商得到解决的。”这次会议 A. 中国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指导 B. 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重大转交 C. 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 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20世纪五十年代……会议的结果是对印度支那、东南亚和全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贡献,这些结果令人信服她证实了国际上的一切分歧是可以通过和平协商得到解决的。”应该是指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答案选C,A项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口号, B项与题意无关, D项发生在万隆会议时期。‎ 考点:现代中国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21.西方有人认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中国学者对此基本持反对意见,其理由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 A. 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 奠定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C.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D. 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一带一路”规划是为了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而马歇尔计划则是美国运用经济手段来控制西欧,最终导致了欧洲的分裂和对峙,故选C。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排除A;雅尔塔会议奠定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排除B;北约和华约的先后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排除D。‎ ‎【点睛】抓住中国“一带一路”规划和马歇尔计划两者不同的性质即可作出判断。‎ ‎22.1950年9月,美国通过的《国内安全法》规定:所有“共产党组织”都要在司法部进行登记,还授权总统,在其认为国家处于“非常状态”时期,可通过司法部把“共产主义组织”的成员无限期地关押。该法案的颁布 A. 意在扭转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劣势 B. 标志着美国外交政策实现了转折 C. 主要针对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D. 严重践踏了美国公民的权利 ‎【答案】D ‎【解析】‎ ‎“无限期地关押”等字眼体现了对美国公民的权利的践踏,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意在扭转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劣势是尼克松访华而非美国通过的《国内安全法》,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的内政而非外交,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主要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3.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引用宋人庄绰《鸡肋编》中的“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的史料,得出宋代出现“燃料革命”的结论,并以此为据,认为宋代处于资本主义的起点。这一研究 A. 为中国学者研究宋史提供新的史料 B. 可以说明宋代若干进步的经济现象 C. 引用了确切的史料但结论有待考证 D. 构建了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理论框架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宫崎市定是引用的宋史得出的一定的经济现象,故选择B选项,排除C选项;宫崎市定得出的是一种结论,并没有提供新的史料,故排除A选项;宫崎市定的研究只是证明了宋代有进步的经济现象,并不能构建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理论框架,故排除D选项。‎ ‎24.《新唐书·地理志》详细记载散见于全国各地农田水利工程,尤以江南道和江南东道为最多。近人统计隋唐时期长江下游各地水利措施次数见下表。这反映了 省份(今)‎ 隋朝(次)‎ 唐朝(次)‎ 浙江省 ‎2‎ ‎44‎ 江苏省 ‎1‎ ‎18‎ 安徽省 ‎1‎ ‎12‎ A. 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唐朝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 C. 经济重心南移进程明显加速 D. 长江下游地区成为农业中心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全国各地农田水利工程,尤以江南道和江南东道为最多”结合近人统计隋唐时期长江下游各地水利措施的次数可知,主要体现了唐朝时期南方水利建设增多,实质问题是南方经济发展较快,即经济重心的南移进程加速,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封建历朝都实行的经济政策,隋朝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数据可知题干主要体现了唐朝时期南方水利建设增多,说明南方经济发展较快,而不是强调唐朝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题干反映了唐朝时长江下游地区水利措施的次数增多,但是题干没有其他地区水利工程的信息或农业发展的信息,无从得出长江下游地区成为农业中心的结论,故D选项错误。‎ ‎25.下表1949~196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恢复和增长期 ‎1949~1952年 ‎1953~1957年 ‎1963~1965年 工业 ‎36%‎ ‎19.2%‎ ‎7.9%‎ 农业 ‎14%‎ ‎4.5%‎ ‎11.1%‎ 出现表所述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 利用市场调节手段 B. 改变了所有制结构 C. 改善经济结构比例 D.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1949-1952年是中国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调整工商业;1953-1957年为中国的“一五”计划,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发展国民经济;1962年政府制定了八字方针,1965年,调整工作基本完成,1949-1965年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的共同原因都有政府的主导,故选项D选项;1949-1965年中国都处于计划经济的控制下,没有市场调节,故排除A选项;1949-1965年中国都是公有制,故排除B选项;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等,而材料只提到了产业结构,故排除C选项。‎ ‎【点睛】本题只要考查新中国成立之后各阶段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 ‎26.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年份(年)‎ ‎1684‎ ‎1689‎ ‎1701‎ 售价(荷盾)‎ ‎80‎ ‎7.75‎ ‎2.32‎ A.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B. 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C.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 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答案】D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在下降,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导致茶叶在荷兰市场上数量增加,表明商业革命不断发展,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B选项错误,价格革命的影响是物价上涨,与材料中茶叶价格下降不符;C选项错误,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工业革命之后。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7.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到:文明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应战又反过来引发新的挑战。……大多数文明之所以未能持续成长,是因为这些文明在许多重大关头未能连续应战,这种应战不仅要有效回应所应对的调整,还要能够激发出大量需要做出不同应对的新挑战。以下史实不能论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 A. 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推动工业革命开展 B. 工业革命推动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C. 甲午战争激发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 D. 西葡新航路开辟加速国内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文明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应战又反过来引发新的挑战……这种应战不仅要有效回应所应对的调整,还要能够激发出大量需要做出不同应对的新挑战”可知汤因比强调的是文明与外来挑战之间的关系,并且这种挑战促进文明的发展。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但并没有促使本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最后衰落下去,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应对挑战获得发展,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A选项正确,排除。英国因为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地位,为此英国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适应了挑战,B选项正确,排除。甲午战争以后,面对民族危机加深中国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C选项正确,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来分析材料。‎ ‎28.工人进厂、出厂、饮食甚至大小便都有具体的规定;聊天、吹口哨、唱歌也是禁止的。工人必须紧跟机器的运转速度进行操作,脑、眼、手、脚都要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不可有片刻松懈。工厂的制度规定 A. 体现人力与科技的密切结合 B. 有利于提高社会就业水平 C. 符合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要求 D. 加快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答案】C ‎【解析】‎ 材料体现了工厂管理制度的严格、苛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厂使用机器进行生产,效率高、节奏快,不容工人们在工作中马虎、大意,否则会带来一些安全问题,这符合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要求,故C选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厂管理制度的严格,不是人工与科技的密切结合,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厂对工人进行严格的规定,与提高社会就业水平无关,故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工厂管理制度的严格,与英国城市化进程无关,故D选项错误。‎ ‎29. 二战后,欧洲出现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和欧洲共同体。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二者都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表现 B. 二者内部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C. 二者的出现都强化了两极格局 D. 二者都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而消亡 ‎【答案】A ‎【解析】‎ 该题中涉及两个经济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为了反击美国的经济冷战措施而组建的,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内的统一组织;而欧洲共同体正是为了摆脱美苏争霸而进行的欧洲经济联合,都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表现,故A项正确。经济互助委员会内部实行计划经济,排除B项,CD项不符合欧洲共同体,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共同体 ‎30.2017年《公民报》报道,某国际组织再次对坦桑尼亚提供了1.3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以加快坦噶港、阿鲁沙等七个重要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最终实现工业化目标。该国际组织是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用于城市化进程的资金属于国家的基础性建设,此类资金的申请机构是世界银行,故B选项正确;提供国家基础性建设资金的是世界银行而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故A选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错误;C选项是联合国,不是提供贷款的经济组织,故C选项错误;D选项是世界贸易组织,也不是提供贷款的组织,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第Ⅱ卷非选择题 ‎31.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自身不断修正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原始儒学在孔子之后就有性善性恶之争。董仲舒向往的是一个完善和谐的大一统儒学体系,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争端的继续存在……他舍弃孟子和荀子的说法,他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董仲舒对于荀子所赞同的只有荀子的教化思想,而与孟子一致的是把圣人看成善的标本的思想。‎ ‎——屠承先、陈增岳《论董仲舒对原始儒学的改造和发展》‎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的“人性论”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能体现其“人性观”的政治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核心内涵,并从中分析出儒学思想体系在发展中体现出的特征。‎ ‎(3)据材料三,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有何新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 ‎【答案】(1)观点:人性有善恶之分。主张:天人感应,劝诫统治者仁政;强调三纲五常,推行教化,稳定统治秩序。意义: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2)内涵:理是万物的本源。特征:兼收并蓄。‎ ‎(3)问题:儒学成为专制王权的工具(思想专制)。发展:批判君主专制;发展工商业;经世致用。‎ ‎(4)演变历程——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 认识:思想文化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先进的积极推动和进步的思想文化,有利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起着作用;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解析】‎ ‎(1) 观点,根据材料“他舍弃孟子和荀子的说法,他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可知,董仲舒的“人性论”观点是人性有善恶之分。主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认为天意与人事交感相应,劝诫统治者仁政;强调三纲五常,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这些都能体现其“人性观”的政治主张。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劝诫统治者仁政,强调三纲五常,主张推行教化,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国家政治统一,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2) 内涵,根据材料“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可知,意为理学的内涵是理是万物之源;特征,根据材料“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佛学、道家等思想的精髓,体现出兼收并蓄的特征。‎ ‎(3) ‎ 问题,根据材料“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儒学成为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在明清时期成为专制王权的工具,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王权工具。发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政治方面提出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经济方面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都是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4) 演变历程,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在春秋时期通过孔子的创造而产生,在战国时期通过孟子、荀子进一步发展,在秦朝时期遭到打击,在汉朝时期经董仲舒的改造而确立其正统地位,在宋明时期发展为理学,在明清时期通过黄宗羲、顾炎武等人批判继承,但仍然是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认识,人类思想文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思想文化,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人类思想文化也不断发展;积极正面的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有推动作用,并且中外不同思想文化通过相互碰撞、借鉴而共同推动人类思想文化。‎ ‎32.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材料三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四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明理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的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答案】(1)特点:理学压制人性(思想被束缚);中国理学服务于官僚体制;哲学化(思辨性);伦理道德为核心;佛道化。(答出3条即可)‎ 影响: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2)特点:具有娱乐艺术性;形式自由活泼;趋于平民化。‎ 原因:更能表达个人情感(更适合市民的需要);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文人对文学艺术的创新)。‎ ‎(3)现象: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市民文化兴起;科学技术高度发展。‎ 原因:高度发达的农耕经济,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各民族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解析】‎ ‎(1)特点:由“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可以分析概括出理学压制人性(思想被束缚);由“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中国理学服务于官僚体制;由“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可以分析出哲学化(思辨性)和佛道化;由“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可以分析出伦理道德为核心。影响: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只需结合所学知识从稳定秩序和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两个角度回答即可。‎ ‎(2)特点:由“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可以分析出具有娱乐艺术性和形式活泼自由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是词,词的出现主要是适应了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体现出趋于平民化的特点。原因:由“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可以分析出:更能表达个人情感;“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可以分析出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 ‎(3)现象:由“《清明上河图》局部:“说书老者一声拍案,令四座惊奇”可以分析出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市民文化兴起;由罗盘针和活字印刷术可以分析出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结合所学可以从政治、经济以及中外、民族交流角度归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