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岳麓版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岳麓版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

选考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2)主要原因:欧洲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对峙。‎ ‎(3)催化因素: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4)思想根源: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5)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 ‎2.过程 阶段 时间 主要战况 评价 爆发 ‎1914年 ‎7月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法、德、英等相继投入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第一阶段 ‎1914年 英、法与德进行马恩河战役 ‎8月俄军进攻奥军并取胜 德国速战速决梦想破灭 德军重创俄军 第二阶段 ‎1915~‎ ‎1916年 ‎1915年,战争中心转移至东线,俄军节节败退,德军也无力继续 进攻 战争处于僵持状态,各国出现反战浪潮 ‎1916年德法凡尔登战役 ‎1916年7月索姆河战役(英法—德)‎ 第三阶段 ‎1917~‎ ‎1918年 ‎1917年4月,美国参战,胜利的天平倒向协约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中国、巴西等国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 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战争 德军节节败退,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投降 ‎1918年11月,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推翻德皇,签署停战协定 ‎3.性质、后果 ‎(1)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都是非正义的。‎ ‎(2)后果 ‎①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②西欧相对衰落,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 ‎③引发了独立和革命浪潮,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高潮。‎ ‎【思维导图】‎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凡尔赛体系 ‎(1)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等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条约与《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盟约结为一体,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和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2)实质: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3)影响 ‎①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矛盾。‎ ‎②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欧洲出现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③体系充满了掠夺性和分赃性,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使这一体系不能稳定、持久。‎ ‎【归纳概括】 凡尔赛体系内隐含的矛盾 对战败国的掠夺,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的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深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华盛顿体系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日三国在亚太地区相互争夺,为缓和它们之间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而召开华盛顿会议。‎ ‎(2)内容 ‎①《四国条约》:美、英、法、日四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英日同盟解散。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对日本来说,一方面其扩张野心受到遏制,另一方面其在太平洋上的权益得到了大国的承认。‎ ‎②《五国海军条约》:美、英、日、法、意分别规定五国海军主力舰吨位的比例。其签订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的丧失,日本主力舰吨位劣于英、美,是美国外交的又一胜利。‎ ‎③《九国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完整,实质上又使中国陷入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是美国外交的重要胜利。‎ ‎(3)影响 ‎①暂时缓和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②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确立了美英同为海上第一强国的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重新确认了对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③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埋下了日本侵华战争和日美战争的祸根。‎ ‎【名师指津】 凡尔赛体系是在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则是在美国占主导地位、宰割中国、抑制日本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3.国际联盟 ‎(1)成立 ‎①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纲领”中提出建立国联问题的建议。‎ ‎②巴黎和会上起草了国联盟约。‎ ‎③‎1920年1月20日在日内瓦正式成立。‎ ‎(2)宗旨: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和平与安全,各会员国应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3)实质:英法等少数大国控制下维持霸权的工具。‎ ‎(4)地位:是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性的政治组织,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5)作用 ‎①积极:战后初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有利于恢复战后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定等。‎ ‎②消极:被英法操纵,成为它们维护霸权的工具;纵容法西斯侵略,放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4.《非战公约》‎ ‎(1)背景 ‎①法国在欧洲地位削弱、寄希望于美国来保障自身安全。‎ ‎②美国倡议签署多边非战公约。‎ ‎(2)内容 ‎①缔约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②主张用和平方法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3)评价 积极意义 ‎①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②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 ‎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提供了法律武器 局限性 对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不能起到实际作用 ‎ 《非战公约》是对凡尔赛体系的重大调整,德国在欧洲的地位迅速提高,美国对欧洲的影响力增强,相对而言,法国的地位有所降低,总的来看,《非战公约》的签署有利于维护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主要原因:经济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3)历史原因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潜伏的各种矛盾。‎ ‎②德国、日本、意大利的军国主义传统。‎ ‎(4)外部原因 ‎①英法采取绥靖政策,美国制定“中立法案”,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②苏联采取避战自保政策,1939年8月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③20世纪30年代欧、亚、非一些国家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没能阻止世界局势朝着新的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 ‎2.过程 全面爆发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扩大 ‎(1)1940年6月,进攻法国,法国投降 ‎(2)德国对英国发动“不列颠战役”遭到英国反抗 ‎(3)苏德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莫斯科战役标志着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4)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成为全球性的战争 世界反法 西斯联盟 形成 过程 ‎(1)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实际上与英国结盟 ‎(2)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苏联表示支持 ‎(3)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 影响 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扭转了国际力量对比的不利局面,为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转折 ‎(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是苏德战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美军重创日军,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3)阿拉曼战役(1942年10月):英军重创德意军队,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开辟欧洲 第二战场 ‎1944年6月,美、英盟军取得了诺曼底登陆的胜利,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8月整个法国被解放 重要会议 ‎(1)开罗会议: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2)德黑兰会议:决定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 ‎(3)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召开商谈对德处理政策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宜 ‎(4)波茨坦会议: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胜利 ‎(1)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2)德国投降:1945年5月,苏军攻占柏林,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3)日本投降: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订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3.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4.影响 ‎(1)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2)战后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张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 人心。‎ ‎(3)改变了世界格局。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极格局。‎ ‎(4)欧亚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 ‎(5)世界重心逐步向太平洋地区转移。‎ ‎(6)客观上推动新科技革命兴起。‎ ‎5.教训与启示 ‎(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绝不能重演。‎ ‎(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相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4)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 ‎(5)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启示 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德、意、日轴心国的重要保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任何形式的侵略扩张是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要求;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只有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才能持久。‎ 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 ‎(1)原因 ‎①雅尔塔体制为冷战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②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苏渐成均势格局。‎ ‎③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 ‎(2)表现 ‎①资本主义阵营: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约的 建立。‎ ‎②社会主义阵营:建立经互会,建立华约,与之对抗。‎ ‎2.美苏争霸 ‎(1)争霸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开始“冷战”,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想与美国取得平等的地位,从而主宰世界,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 ‎(2)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以苏联被迫同意从古巴撤出导弹的方式得以解决,美国占了上风。‎ ‎(3)美苏关系缓和:1969年尼克松提出“尼克松主义”,对苏联推行“缓和”政策;苏联开始由守势转为攻势,美苏关系出现缓和。‎ ‎(4)对抗再现: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致使美苏关系重新紧张;1980年美国提出“卡特主义”,1981年里根提出“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1983年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 ‎(5)“第二次缓和”:1985年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全面缓和战略和“新思维”得到了美国的响应;1987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签署《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美苏关系进入“第二次缓和”。‎ ‎3.两极格局的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4.影响 ‎(1)美苏冷战,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2)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的爆发。‎ ‎【深化拓展】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 雅尔塔体系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从实力对比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从体系内涵看:美苏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五、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 ‎(1)原因:朝鲜半岛出现两个对立政权;美国推行霸权政策。‎ ‎(2)爆发: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7月美军侵入,并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威胁中国安全。‎ ‎(3)抗美援朝:1950年10月彭德怀率军入朝作战,1953年7月签订停战协定。‎ ‎(4)影响 ‎①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冷战”对峙为背景的一次大规模局部 战争。‎ ‎②造成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③中国捍卫了国家安全,支援了朝鲜人民的正义事业,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 ‎⑤美国对中国实行封锁,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2.越南战争 ‎(1)背景 ‎①法国侵略越南;南北分裂。‎ ‎②为遏制共产主义,美国在越南南方扶植越南共和国,阻挠越南的 统一。‎ ‎(2)过程:1961年的“特种战争”→1964年“局部战争”→转折→1973年停战协定。‎ ‎(3)影响 ‎①是美国战后代价最大、以失败而告终的战争。迫使美国改变对外 战略。‎ ‎②1975年越南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 ‎ 认识“热战”的原因 ‎(1)根本原因:在亚洲,美国控制能力较低,苏联的势力也不能直接控制,于是为了确保在该地区的利益,在冷战中出现了“热战”。‎ ‎(2)直接原因:①美国希望能有机会铲除朝鲜的社会主义力量。②在越南,美国担心越南革命会在东南亚引起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力量的普遍增长,所以当法国一撤出越南,美国立即开始向越南渗透。‎ ‎3.中东战争 原因 ‎(1)历史原因:中东地区宗教信仰和民族关系错综复杂 ‎(2)大国插手: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大国纷纷插手该 地区 内容 ‎1948年到1982年间总共发生了五次中东战争 影响 严重阻碍了中东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灾难 中东 和平 进程 背景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际大环境趋向缓和 进程 ‎(1)1977年,萨达特正式访问耶路撒冷,1978年签署《戴维营协议》‎ ‎(2)1993年,巴、以签署《关于临时自治安排原则 宣言》‎ 问题 巴勒斯坦地区的归属问题;双方相互仇视,暴力冲突不断 ‎4.两伊战争 ‎(1)原因 ‎①领土争端是两伊战争的最主要原因,争夺石油资源是领土争夺的 根源。‎ ‎②两国在民族、宗教上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③争夺地区霸权是两伊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 ‎(2)经过:1980~1988年进行了三个阶段的战争。‎ ‎(3)结果:双方势均力敌,两国国力受到严重削弱,1988年,两国停战。‎ ‎5.海湾战争 ‎(1)原因: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拒绝执行联合国决议。‎ ‎(2)过程 ‎①1991年1月以美国为主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起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 ‎②分为空中打击和地面作战两个阶段。‎ ‎(3)特点:一场现代高科技战争,信息战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海湾战争与以往局部战争的不同 ‎(1)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而以往局部战争仍属传统意义上的战争。海湾战争中空中力量的强弱具有决定作用,空袭和反空袭既是主要的作战方式,也是战争最重要的阶段。‎ ‎(2)信息战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争夺信息优势成为双方作战行动的先导。‎ ‎(3)战场向大纵深、立体化方向发展,前方与后方的区别趋于消失。战争对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巨大,需要有更雄厚的经济力量支持。‎ ‎(4)海湾战争改变了人们的战争观念,它向传统的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在各国军事界引起了震动。‎ 六、和平与发展 ‎1.联合国 ‎(1)成立 ‎①成立:1945年6月,在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 ‎②宗旨: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进行国际合作;构成一个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 ‎③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安理会采取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原则。‎ ‎(2)作用 ‎①在中东战争、两伊战争、裁军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②维护人权和推动非殖民化进程。‎ ‎③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种族歧视。‎ ‎④人道主义援助。‎ ‎⑤维持和平行动(维和行动)。‎ ‎【名师指津】 联合国的国际地位和性质 ‎(1)国际地位: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权威性、广泛性、代表性)。‎ ‎(2)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治性的国际组织。‎ ‎2.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1)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49年,第一届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举行;1950年,召开第二届大会,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 ‎(2)《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55年,针对核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而发表。‎ ‎(3)美国反战运动:主要反对侵越战争。‎ ‎(4)国际和平年:1982年,第3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1985年,联合国成员国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依据 ‎①世界人民厌恶战争、要求和平,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 ‎②广大亚、非、拉国家走上了现代化发展道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把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放在首要地位。‎ ‎(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①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只有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才能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 ‎②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a.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能够促进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更为有效地制止战争。‎ b.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也有利于制止战争爆发。‎ c.只有发展才能解决难民流动等世界性问题。‎ ‎(3)对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 ‎ ‎①少数国家在世界各地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恐怖主义活动猖獗。‎ ‎③狭隘民族主义的泛滥。‎ ‎④地区霸权主义横行。‎ ‎⑤宗教领土矛盾的激化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