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6第13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6第13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学案

浙江学考+选考考纲展示 考点 加试内容 考试要求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①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b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b ‎③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c ‎(2)旷日持久的战争 ‎①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 ‎ b b c ‎②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原因 ‎(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①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 b b c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 c d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 ‎(1)巴黎和会 ‎(2)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①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国的图谋②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 b c ‎③《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客观作用和局限性 ① 凡尔赛体系及其实质 ‎②国际联盟的建立、主要机构及其盟约 c c b ‎2.凡尔赛—‎ ‎(3)华盛顿会议 ‎①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b b c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②中国山东问题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4)维护和平的尝试 ‎①国际联盟的主要活动及其作用 b ‎②《洛迦诺公约》《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影响 c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 b ‎②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 b ‎③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c ‎(2)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①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军民抗意斗争、西班牙内战 b ‎②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b ‎(3)走向世界大战 ‎①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 c ‎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后果 c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过程 d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与标志 b b b ‎②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 ‎③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 ‎(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 ‎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其意义 c c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①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意义 c ‎(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①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 c ‎②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 c ‎③德国、日本的投降 b ‎(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①德、日法西斯犯下的主要暴行 b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 b ‎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c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c 第13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考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加试)‎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①原因: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促进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②过程:1879年,德、奥缔结“同盟条约”;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1904年和1907年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签订,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 (3)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①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会影响到它们控制下的小国、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③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2.旷日持久的战争 ‎(1)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 ‎①西线——英、法―→德。‎ ‎②东线——俄―→德、奥匈。‎ ‎③南线——塞尔维亚―→奥匈。‎ ‎(2)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名称 时间 主要参战国 战役结局 特征或影响 马恩河战役 ‎1914年 英、法―→德 德军撤退 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凡尔登战役 ‎1916年 法―→德 法军站稳脚跟,德军兵 力、士气开始衰落 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索姆河战役 ‎1916年 英、法―→德 未分胜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3)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原因。‎ ‎①交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 ‎②大杀伤力的武器更有利于防守,当时机枪、重炮等新武器大量使用,有利于大量杀伤进攻人员。‎ ‎③军队机动性不强,后勤保障能力不高。‎ ‎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1)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1918年11月11日,德国被迫接受了协约国提出的苛刻条件,停战协定在巴黎签署。‎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①经济实力上,德奥集团处于劣势。‎ ‎②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③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 ‎④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1)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世界各国都卷入了世界政治的漩涡,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 ‎①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②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促成一个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1.【加试题】(2015·浙江学考)下图所示的信息,可以反映出(  )‎ 五大主要工业经济体的规模(1820~1913年)‎ ‎①英国“世界工厂”地位被赶超 ②工业革命的推动力日益增强 ③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英国“世界工厂”地位被美国赶超,故①正确;五大主要工业经济体的规模整体都在扩大,反映出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力日益增强,故②正确;世界市场孕育于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③错误;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一战爆发的原因,故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2.【加试题】(2014·浙江学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爆发世界大战的危机日趋严重。下列各项,按当时历史演变的逻辑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②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③‎ 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C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形成,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形成。]‎ ‎3.【加试题】(2013·浙江学考)1892年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德国或意大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法国,俄国应使用它的所有的军队进攻德国。如果德国或奥地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使用它的所有的军队和德国作战。”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  )‎ A.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B.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C.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D.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B [1892年,法俄两国签订了军事条约草案,矛头指向三国同盟,法俄协定标志着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故B项正确。]‎ 一、正确认识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1)政治体制发展不平衡:‎ ‎①英、美、法等国历经革命后,建立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逐步趋向成熟和完善。‎ ‎②德、俄、日等国经过改革后,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未形成健全的民主制度。‎ ‎(2)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德工业产值的位次发生了变化,由英、法、美、德变为美、德、英、法。特别是德国经济发展迅速,赶上和超过了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二。同时,俄日的经济发展也较为迅速。‎ ‎(3)所占殖民地的多少不平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其所占有的殖民地面积形成“倒挂”现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特别是德国。由此在争夺殖民地问题上矛盾日益加剧。‎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瓜分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 ‎①从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目的看,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集团中的主要帝国主义列强,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奴役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权利而参加战争。‎ ‎②从战争期间帝国主义的行为看,他们签订了一系列的秘密协定,用来划分势力范围、决定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归属。‎ ‎(2)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大战中,塞尔维亚和比利时从事的战争是出于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但是它处于从属地位,从全局看,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质。‎ ‎(2017·台州高二检测)1871年俾斯麦对当时欧洲关系作过比喻,说欧洲大陆像挤乘在同一辆马车里的旅客,面面相觑又满怀狐疑地相互戒备着,如有人将手摸向口袋里的手枪,其邻座则已做好先扣扳机的准备。造成这一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法德地位的变化改变了欧洲格局 B.英国放弃均衡政策插手欧陆事务 C.美国积极向欧洲扩展自己的势力 D.欧洲国家担心俾斯麦挑起世界大战 A [注意1871年的时间限定,普法战争后德国完成了统一,法国受到削弱,欧洲格局发生变化,各国关系逐渐紧张。]‎ ‎1.(2017·湖州高二检测)有一块纪念碑的碑文写道:“‎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文中提到的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 A.三国同盟的建立 B.三国协约的建立 C.引发各国军备竞赛 D.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D [从“普林西普”可知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它促使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A、B、C三项发生在这一事件之前。]‎ ‎2.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  )‎ A.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 B.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 C.远离战火,借与双方贸易之机获取最大的利益 D.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破坏 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美国实行“中立”政策,是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其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扩展贸易,大发战争横财,故选C项。]‎ ‎3.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C [“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并不是材料中主要评价的信息,故A项错误;中国参加一战是形势的需要,并不是政府的错误决断,故B项错误;材料中“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的信息说明希拉克对中国参战给予了高度评价,显然是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当时的国际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说明中国参战对一战进程的影响,故D项错误。]‎ ‎4.(2015·嘉兴期末)“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 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材料中的“开端”应该是指(  )‎ A.社会主义运动 B.和平主义思潮 C.民族解放运动 D.殖民主义扩张 C [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独立”“自治”“非洲人的……非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取得国家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作用的描述,C项正确。社会主义运动与印度、埃及、非洲无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和平主义思潮不可能让这些国家或大洲摆脱殖民地的命运,故B项错误;殖民主义扩张只能让这些国家深受其害,故D项错误。]‎ 考点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加试)‎ ‎1.巴黎和会 ‎(1)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国的图谋。‎ ‎①巴黎和会的召开:‎1919年1月18日,和会在巴黎的凡尔赛宫正式开幕。‎ ‎②美、英、法、日等国的图谋:‎ 国家 图谋 美国 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 英国 吞并已经到手的德国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一些领地,扩大和巩固“大英帝国”版图 法国 削弱乃至肢解自己的宿敌德国,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同时扩大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 日本 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 ‎(2)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美、英、法同意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五四运动随即爆发。‎ ‎(3)《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客观作用和局限性。‎ ‎①内容:‎ 疆界 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15年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德国承认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 兰独立,将波兹南等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在东普鲁士同德国的本部之间划出一条“波兰走廊”;但泽由波兰管理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等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加以瓜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 军事 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不得拥有军用飞机和潜水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为非军事区,德国不得设防 赔款 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由赔偿委员会确定赔偿总额和赔偿方式 ‎②客观作用:原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通过战争与和约暂时得到了解决,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开始建立。‎ ‎③局限性:它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和约,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滋生罪恶的种子。‎ ‎2.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1)凡尔赛体系及其实质。‎ ‎①凡尔赛体系:继《凡尔赛和约》之后,协约国先后同奥、保、匈、土签订《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特里亚农条约》《色佛尔条约》,确认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体系。‎ ‎②实质:建立在掠夺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 ‎(2)国际联盟的建立、主要机构及其盟约。‎ ‎①建立:1919年4月,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 ‎②主要机构:国联的主要机构是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 ‎③盟约:维护和平的原则;实行“集体安全”;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 ‎3.华盛顿会议 ‎(1)华盛顿会议的召开:‎1921年11月12日,美、英、日、法、意、葡、荷、比、中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 ‎(2)中国山东问题。‎ ‎①1922年2月,中日两国签订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 日本将山东的主权和一部分权利归还中国,同时它仍在山东保留一些特权。‎ ‎②1922年2月与会九国签订了《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①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战胜国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它有暂时缓和帝国主义列强矛盾的作用,但事实证明,由此建立的和平并不长久。‎ ‎4.维护和平的尝试 ‎(1)国际联盟的主要活动及其作用。‎ ‎①成立初期: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②20世纪30年代:由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日本、意大利、德国的侵略扩张持姑息、纵容的态度,最终没有制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洛迦诺公约》《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影响。‎ ‎①《洛迦诺公约》:1925年10月,德、法、比、英、意和波、捷等国,在洛迦诺缔结了德、法、比、英、意《相互保证公约》。德国还分别同法国、比利时签订了《仲裁条约》,规定它们之间的争端,如不能通过外交方式协商解决,应提交仲裁法庭或国际常设法庭裁决。这些条约被统称为《洛迦诺公约》。《洛迦诺公约》改善了德、法等国的关系,有利于稳定欧洲局势,也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了道路。‎ ‎②《非战公约》:1928年8月,美、德、法、比、英、意、日、波、捷等15国在巴黎作为创始国签订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并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但是,《非战公约》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 一、 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比较 类别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不 同 点 背景 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 美、日为争夺在亚太地区的霸权,矛盾尖锐;美、日、英三国开展海军军备竞赛 目的 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矛盾 调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操纵者 英、法、美 美国 内容 签订《凡尔赛和约》‎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和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 结果 形成凡尔赛体系 形成华盛顿体系 相同点 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均由少数大国操纵;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统治的新秩序 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下列不属于这两次会议相似点的是(  )‎ A.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 B.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利益 C.建立了战后的世界统治新秩序 D.促进了世界的长久和平 D [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由英、法、美三国操纵,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损害了中国的利益;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会议于1921年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条约,使中国又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损害了中国的利益;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统治的秩序。A、B、C三项是相似点,不符合题意。在这两次会议基础上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战胜国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它有暂时缓和帝国主义列强矛盾的作用,但事实证明,由此建立的和平并不长久,D项错误,符合题意。]‎ 二、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全面认识 ‎(1)特点 ‎①它是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现有实力基础上通过相互妥协而建立的。‎ ‎②该体系体现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具有反动性。‎ ‎③该体系具有不牢固性、脆弱性,内部存在着很多矛盾,因而不可能持久存在。‎ ‎④该体系具有不全面性,如出于社会制度的区别把苏俄排斥在外;出于分赃的目的排斥了德国等。‎ ‎(2)评价 ‎①性质:它是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②积极: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西方的矛盾,为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和平和繁荣局面创造了条件。‎ ‎③消极:它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基础上,隐含了许多矛盾,这些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各国实力对比变化而日益尖锐,新的争夺不可避免,这就决定了这个体系不可能持久。‎ ‎④启示 a.国际关系格局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呈现出动态的、渐进的运动过程和周期变化规律。‎ b.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既是战争的根源,也是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力量。‎ c.经济利益的争夺是战略格局演变的内在因素,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参与国际政治的首要条件。‎ d.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为各国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注入了活力。‎ e.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结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  )‎ 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 C.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 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 A [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考查学生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国际关系变化的决定因素是综合国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列强实力的反映,之所以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是因为这一时期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故A项正确。巴黎和会并没有解决列强之间的各种矛盾,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矛盾早已激化,故C项错误;此时帝国主义国家主要致力于争夺世界霸权,故D项错误。]‎ ‎1.【加试题】(2016·湖州高二期末)‎1919年4月22日,威尔逊对顾维钧说:“中国代表团可以看到现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这里的“困难局面”应该是指(  )‎ A.美与英法在分赃问题上矛盾尖锐 B.德国强烈抗议英法美的制裁措施 C.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给英法美施压 D.意大利懊恼之余退出了巴黎和会 C [根据材料“1919年4月”“顾维钧”“中国”“困难局面”“日本”等信息可知,在巴黎和会上,英法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导致了中国的五四运动,故C项正确。]‎ ‎2.【加试题】(2016·嘉兴高三测试)一战后某国际会议签订的条约中有如下条款:“缔约国相互尊重他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力”、“英日同盟应予终止”等。该条约是(  )‎ A.《凡尔赛和约》 B.《非战公约》‎ C.《四国条约》 D.《九国公约》‎ C [由材料信息“英日同盟应予终止”可知,该条约瓦解了英日同盟,根据所学知识可其为《四国条约》。]‎ ‎3.【加试题】(2016·湖州高三期末)学者茨威格在《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一文中指出:“在凡尔赛达成的和平曾被威尔逊梦想为是整体的和平与持久的和平,其实不然,它是不完全的和平。”以下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列强继续争夺世界霸权 B.各国矛盾没有根本上解决 C.国际联盟维护和平作用有限 D.美国国会不批准《凡尔赛和约》‎ D [美国总统威尔逊希望构建凡尔赛体系,而国会不批准,反映的是美国国内的矛盾,与材料中“它是不完全的和平”不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4.【加试题】(2016·湖州高二期末)国际联盟的建立问题是巴黎和会的重要议题,主要战胜国在这一问题上各怀鬼胎。下列最能体现当时法国意图的是(  )‎ A.国联盟约应作为和约的组成部分 B.要把种族平等原则写入国联盟约 C.和会必须首先讨论建立国联问题 D.建立一支由国联调遣的国际部队 D [国联盟约不是主要议题,法国支持建立国际联盟,要求极力削弱德国,因此它主张建立国际军队,从而抑制德国,故D项正确。]‎ ‎5.【加试题】(2016·湖州高二期末)‎1921年8月21日,美国总统哈定正式邀请英、法、日、意、中五国参加华盛顿会议。下列对美国积极筹备召开此次国际会议的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打破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 B.处置德国及维护世界和平 C.谋求拆散英日同盟的途径 D.力图削弱英日的海上力量 B [一战中列强忙于欧战,无暇顾及中国,此时侵略中国的主要是美国和日本,一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扩张感到不安,想要排挤日本。对德国的处置是巴黎和会的内容,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