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陕西省渭南韩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渭南韩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变化 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D.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变化,故A正确; B.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有能量变化,但不一定只表现为热量变化,故B错误; C. 放热反应是指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正确; D. 吸热反应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D正确; 答案选B。 2. S(单斜)和S(正交)是硫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 S(单斜,s)+O2(g) =SO2(g) △H1=-297.16 kJ·mol-1 ② S(正交,s)+O2(g) = SO2(g) △H2=-296.83 kJ·mol-1 ③ S(单斜,s) = S(正交,s) △H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3=+0.33 kJ·mol-1 B. 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 S(单斜,s) =S(正交,s) △H3<0,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D. S(单斜,s) = S(正交,s) △H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②整理可得S(单斜,s)= S(正交,s),△H3=-0.33 kJ/mol,A错误; B.根据选项A分析可知△H3=-0.33 kJ/mol<0,表明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反应是放热反应,B错误; C.物质含有的能量越低,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强,根据选项A可知正交硫的能量比单斜硫的能量低,所以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C正确; D.根据A可知S(单斜,s)═S(正交,s) △H3=-0.33 kJ/mol<0,故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3.下列能说明锌比铜活泼的装置是( )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 锌铜原电池中锌做负极,说明锌比铜活泼,故①正确; ②. 锌能够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说明锌比铜活泼,故②正确; ③. 电解过程中,铜离子首先得电子生成铜,说明铜离子的氧化锌比锌离子的强,即锌比铜还原性强,间接说明锌比铜活泼,故③正确; ④. 电解池中,阳极上金属发生氧化反应,与金属活泼性无关,故④错误; 故选:D。 4.如图所示,在一U型管中装入含有紫色石蕊的Na2SO4试液,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U型管内会形成一个倒立的三色 “彩虹”,从左到右颜色的次序是( ) A. 蓝、紫、红 B. 红、蓝、紫 C. 红、紫、蓝 D. 紫、红、蓝 【答案】C 【解析】 【详解】电解Na2SO4溶液时,左侧为阳极,溶液中的水失电子生成氧气和氢离子,氢离子与石蕊显红色;右侧为阴极,溶液中的水得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遇到石蕊显蓝色,则溶液的中间显石蕊的本色,即紫色,答案为C。 5.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B. 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C. 已知2C(s)+2O2(g)=2CO2(g) ΔH=a 2C(s)+O2(g)=2CO(g) ΔH=b,则a>b D. 已知P4(白磷,s)=4P(红磷,s) Δ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A.燃烧热是指燃烧1mol物质生成最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注意生成的水必须为液态,不能为气态,故A错误; B.40gN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醋酸完全反应,生成水是1mol,但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1molNaOH与稀醋酸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B正确; C.2C(s)+2O2(g)═2CO2(g)△H=a.① 2C(s)+O2(g)=2CO(g)△H=b,② 两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H均小于0,反应①是碳的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故a值越小;反应②碳的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少,故b值越大,故a<b,故C错误; D.P(白磷,s)═P(红磷,s)△H<0,反应放热,可知白磷的能量高于红磷,而能量越高物质越不稳定,故白磷不如红磷稳定,故D错误; 故选:B。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能自发进行的反应,而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 B. 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加的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的反应 C. 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 D. 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 △H<0,△S<0高温下,△H−T⋅△S>0,凡是放热反应不都是能自发进行的反应,△H>0,△S>0,高温下,△H−T△S<0,吸热反应不都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故A错误; B. 熵减小△S<0,△H<0高温下,△H−T⋅△S<0,反应自发进行,自发反应不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非自发反应不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的反应,故B错误; C. △H−△T△S<0反应自发进行,△H−T⋅△S>0反应非自发进行,改变条件非自发进行的反应可以变化为自发进行,故C错误; D. 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S>0,△H<0,△H−T⋅△S<0一定是自发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7.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 A. v(H2)=0.3 mol·L-1·min-1 B. v(N2)=0.2 mol·L-1·min-1 C. v(N2)=0.05 mol·L-1·s-1 D. v(NH3)=0.3 mol·L-1·min-1 【答案】C 【解析】 【详解】反应为N2(g)+3H2(g)⇌2NH3(g),以氢气的反应速率为标准进行判断, A.v(H2)=0.3mol/(L•min); B.v(N2)=0.2mol/(L•min),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v(H2)=0.6mol/(L•min); C. v(N2)=0.05mol/(L•s)=3mol/(L•min),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v(H2)=9mol/(L•min); D.v(NH3)=0.3mol/(L•min),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v(H2)=0.45mol/(L•min); 所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C。 故选:C。 8.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⑦ B. ②③⑤⑦ C. ①③④⑤ D. 全部 【答案】A 【解析】 【分析】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浓度不变、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①中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①正确; ②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②错误; ③中无论达到平衡与否,用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③错误; ④有色气体的颜色不变,则表示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④正确; ⑤气体体积固定、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密度始终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⑤错误; ⑥反应前后ΔV(g)≠0,压强不变,意味着各物质的含量不再变化,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故⑥正确; ⑦由于气体的质量不变,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气体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⑦正确; ①④⑥⑦正确,答案选A。 9.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高温及加入催化剂都能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加快 B. 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C. 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 H2、I2、HI平衡时的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导致反应速率加快,但合成氨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高温及加入催化剂都能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加快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错误; B. 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对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错误; C. 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因为食盐水中含有氯离子,降低氯气的溶解度,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正确; D. 碘和氢气生成HI的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H2、I2、HI平衡时的混合气体加压后碘浓度增大导致颜色变深,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D错误; 故选:C。 10.利用反应2NO(g)+2CO(g) 2CO2(g)+N2(g) ΔH=-746.8 kJ·mol-1 ,可净化汽车尾气,如果要同时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措施是( ) A. 降低温度 B. 增大压强同时加催化剂 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 及时将CO2和N2从反应体系中移走 【答案】B 【解析】 【详解】A、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且平衡左移,NO转化率降低,A错; B、由平衡移动原理知,增大压强平衡右移,NO转化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加催化剂反应速率也加快,B选项正确; C、升高温度平衡右移,但是同时充入N2平衡左移,无法确定最终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错误 D、及时将CO2和N2从反应体系中移走,平衡右移,NO的转化率增大,但是反应的速率减小。 答案选B。 11.现有下列两个图象: 下列反应中符合上述图象的是( ) A. N2(g)+3H2(g)2NH3(g)△H<0 B. 4NH3(g)+5O2(g)4NO(g)+6H2O(g)△H<0 C. 2SO3(g)2SO2(g)+O2(g)△H>0 D. H2(g)+CO(g)C(s)+H2O(g)△H>0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左边的图象可知,温度越高生成物的浓度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由右边图象可知,相交点左边未达平衡,相交点为平衡点,相交点右边压强增大,平衡被破坏,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移动,说明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可逆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且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据此结合选项解答. 【详解】A.N2(g)+3H2(g)⇌2NH3(g)△H<0,为放热反应反应,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故A错误; B. 4NH3(g)+5O2(g)⇌4NO(g)+6H2O(g)△H<0,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但为放热反应反应,故B错误; C. 2SO3(g)⇌2SO2(g)+O2(g)△H>0,为吸热反应反应,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故C正确; D.H2(g)+CO(g)⇌C(s)+H2O(g)△H>0,为吸热反应反应,但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2.一定条件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一定量的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进行到4min时,测得n(SO2)=0.4mol,若反应进行到前2min末时,容器中n(SO2)为( ) A. 1.6mol B. 1.2mol C. 大于1.6mol D. 小于1.2mol 【答案】D 【解析】 【分析】依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进行分析计算,并注意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来解答。 【详解】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可知,进行到4min时,测得n(SO2)=0.4mol,此时反应的速率为V(SO2)==0.2mol/L•min;反应进行到前2min末时设二氧化硫物质的量为x,依据速率定义可得V′(SO2)=;进行到2min时的物质浓度大于4min时的物质的浓度,所以反应时4min的反应速率小于2min的反应速率,即V′(SO2)=>0.2mol/L•min;整理得,x<1.2mol;D项正确, 答案选D。 13.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B. 装置②的总反应是:Cu+2Fe3+=Cu2++2Fe2+ C. 装置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D. 装置④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答案】B 【解析】 【详解】A、装置①中a电极和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b是阴极。粗铜精炼时,粗铜是阳极,纯铜是阴极,所以选项A正确; B、装置②是原电池,铁的金属性强于铜的,所以铁是负极,失去电子。铜是正极,溶液中的铁离子得到电子,选项B不正确; C、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被保护,所以选项C正确; D、装置④中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因此耐腐蚀,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95℃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B. pH=3的醋酸溶液,稀释10倍后pH=4 C. 0.2 mol·L-1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 D. 25℃与60℃时,水的pH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加热促进电离,氢离子浓度增大,但水是中性的液体,不可能呈酸性,故A错误; B.醋酸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促进电离,pH=3的醋酸溶液,稀释10倍后pH<4,故B错误; C.0.2 mol•L-1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氢离子浓度变化为0.1mol/L,溶液pH=1,故C正确; D.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加热促进电离,氢离子浓度增大,水的pH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15.在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和1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 mol·L-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x=1 B. B的转化率为40% C. 2 min内A的反应速率为0.2 mol·L-1·min-1 D. 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A.2min内生成n(C)=0.2mol/L×2L=0.4mol,同一个方程式中同一段时间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则C、D计量数之比=x:2=0.4mol:0.8mol=1:2,x=1,故A正确; B. 2min内生成0.8molD同时消耗n(B)=1÷2n(D)=1÷2×0.8mol=0.4mol,则B的转化率=0.4mol÷1mol×100%=40%,故B正确; C. 2min内D的平均反应速率=0.8mol÷2L÷2min=0.2mol/(L.min),同一个方程式中同一段时间内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则v(A)=3÷2v(D)=3÷2×0.2mol/(L.min)=0.3mol/(L.min),故C错误; D.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物质量与其压强成正比,根据A知,x=1,该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减小,则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减小,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C。 16.用CO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 CH3OH(g) ΔH<0,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T1>T2>T3 B. 正反应速率:v(a)>v(c)、v(b)>v(d) C. 平衡常数:K(a)>K(c)、K(b)>K(d) D. 平均摩尔质量:M(a)>M(c)、M(b)>M(d)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低,CO的转化率越大,则T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