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天门市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ww.ks5u.com 天门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考试试题高一地理 注意事项: 1、考生在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关于天体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河外星系是最高级的天体系统 B. 太阳系是比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 C. 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 D. 银河系包含地月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天体系统知识。需要学生熟悉教材知识。 【详解】总星系才是最高级的天体系统,总星系分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分为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分为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选A。 2.2018年7月27日夜晚至28日凌晨天空上演两大天象:某行星冲日和月全食。冲日现象,是指太阳、地球和行星连成一线,而地球位于太阳和行星中间。该时段发生冲日现象的行星可能是( ) A. 水星 B. 金星 C. 火星 D. 月球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距离太阳远近的行星顺序。 【详解】距日由近及远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及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根据“而地球位于太阳和行星中间”,可知该行星是地球的“邻居”、且在地球的外侧,只能是火星。其它水星、金星均不对,月球是卫星排除。所以选C。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它成为世界首颗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下列关于“月球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论述正确有的是 A. 距离太阳太远,没有适宜的温度 B. 体积质量太小,没有大气层的保护 C. 太阳光照不稳定 D. 绕地球公转周期约为 1 个月 4. 可能威胁嫦娥四号探测器安全到达预定地点的太阳活动是 ①耀斑 ②日珥 ③太阳黑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3. B 4. A 【解析】 【3题详解】 A.月球与太阳的距离与日地距离相差不大,但由于月球缺少大气层,昼夜温度非常大,A错误; B.月球体积和质量过小,其引力不足以聚集大气,故缺少大气层保护,B正确; C.太阳正处于壮年期,光照稳定,C错误; D.月球是否存在生命与绕地公转无关,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色球层上发生的耀斑和日珥均能向外抛出大量的高能粒子,干扰航天器正常工作,①②正确;而黑子是光球层上温度较低的区域,多影响地球气候、降水等,不会干扰航天器的正常工作,③错误。故选A。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海拔 B. 电网供电 C 阴晴状况 D. 交通流量 6. 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A. 乌鲁木齐 B. 重庆 C. 大庆 D. 海口 【答案】5. C 6. A 【解析】 【5题详解】 从材料中可以知道,这是一种以太阳能为电源的交通信号灯,故排除B;同一地点,其海拔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变化,排除A;与交通流量更是无关,排除D;而能在一周内有较大变化,且能影响太阳辐射的只有阴晴状况,C正确。故选C。 【6题详解】 以太阳能为电源的交通信号灯应在天气晴朗干燥的太阳能丰富区使用效果最好。选项中的乌鲁木齐气候干燥、多晴天,地势较高,太阳能最为丰富,最适合使用这种交通信号灯,A正确;而位于盆地地形的重庆、位于海南岛的海口多云雨,纬度较高的大庆,其太阳能资源匮乏,不适宜使用这种交通信号灯,B、C、D错误。故选A。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有关太阳辐射及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B. 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 C.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D.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8. 下列能反映太阳辐射作用的是( ) ①石油、煤炭等矿物能源的形成 ②大气运动 ③生物演化 ④地热资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7. C 8. C 【解析】 试题分析: 【7题详解】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大气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错。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无关,与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B错。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C对。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的没有影响,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的是太阳活动,D错。 【8题详解】 石油、煤炭等矿物能源的形成是转化的太阳能,①对。是大气运动的动力,②对。太阳辐射能是生物演化的能量来源,③对。地热资源是地球内部能量,④错。C对。 考点: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对地球的影响。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水平地层 A. 下新上老 B. 下老上新 C. 同时形成 D. 陆地缺少 10. 地层不能够反映的是 A. 生成顺序 B. 新老关系 C. 发展阶段 D. 时间长短 11. 下列能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的是 A. 化石种类和数量 B. 组成物质成分和性质 C. 岩石的绝对年龄 D. 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 【答案】9. B 10. D 11. C 【解析】 【9题详解】 水平地层越深,形成时间越早,呈现下老上新,B正确,A、C错误;常海洋中缺失,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水平地层越深,其形成的时间越早,岩层也就越老,A、B不符合题意;根据水平地层的岩石组成的不同,可判断不同岩层的发展阶段,C不符合题意;地层能判断形成的相对时间,不能精确判断,D符合题意。故选D。 【11题详解】 A.化石种类和数量不能判断地层的形成时间,A错误; B.不同的地层可能存在相同的组成物质和性质,B错误; C.通过同位素方法测得的岩石绝对年龄可用于判断地层的形成时间,C正确; D.地层的深度不能反映地层的形成时间,故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不能确定地层的形成时间,D错误。故选C。 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该地质时期是指 A. 古生代 B. 中生代 C. 新生代 D. 第四纪 13. 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A. 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B. 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C. 爬行动物时代 D. 灵长哺乳动物时代 14. 该地质时期 A. 联合古陆形成 B. 现代海陆位置形成 C. 重要的成煤期 D. 海洋脊椎动物灭绝 【答案】12. B 13. C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依据地质时期的景观复原图,图中有数量众多的恐龙和高大植物,判断景观所示的地质时期是中生代。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恐龙数量众多,而在中生代,爬行动物极度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中生代由于板块剧烈运动,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发生漂移,该时期裸子植物繁盛,因此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ABD错误,故选:C。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④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只能通过液体传播 B. ③和④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 C. 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 D. ①②之间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16. 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A. 地幔和地壳 B. 岩石圈和地壳 C. 地幔和地核 D. 地壳和地幔 17. 从地壳到地心 A. 压力越来越大 B. 温度越来越低 C. 密度越来越小 D. 波速越来越快 【答案】15. D 16. D 17. A 【解析】 【15题详解】 A.④的波速比③快,故④为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③为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A错误; B.③传到②时,突然消失,④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B错误; C.③和④传到①时,波速明显加快,C错误; D.①②之间是地幔,为固体,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为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其上侧为地壳,下侧为地幔。故选D。 【17题详解】 A.压力越来越大,A正确; B.温度越来越高,B错误; C.密度越来越大,C错误; D. 波传到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波速都增大,传到古登堡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波速突然增大,D错误。故选A。 读“地球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图中表示水圈的是 A. A B. B C. C D. D 19. 图中A圈层 A. 是一个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B. 是一个规则但不连续的圈层 C.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D.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20.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 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②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③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④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1. 大气中尘埃物质的作用和影响不包括 A. 影响太空中的航天器 B.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 C. 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D. 促进云雨的形成 【答案】18. B 19. D 20. C 21. A 【解析】 【18题详解】 A.A为岩石圈,A错误; B.B为水圈,B正确; C.C为生物圈,C错误; D.D为大气圈,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根据上题判断,A为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正确;地球上无连续且规则的圈层,A错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是水圈,B 错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是大气圈,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①正确;空气中含有充足的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②错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重要的温室气体,给地球起到保温作用,③正确;二氧化碳是分子,不是元素,④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A.大气中尘埃物质不能影响太空中运行的航天器,A符合题意; B.大气中的尘埃物质能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地面温度降低,B不符合题意; C.大气中尘埃进入人体后会危害呼吸道和肺部健康,C不符合题意; D.大气中尘埃作为凝结核,可促进云雨的形成,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二氧化碳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人们呼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如果大气中缺少二氧化碳,地球表面温度将下降至零下10摄氏度以下,而地球将不在具有适合的温度来保障生命的发生、发展。因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不可缺少的。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图中适宜飞机飞行的是 A. A层 B. B层 C. C 层 D. AB层 23. 下列关于A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气上部热、下部冷 B. 高度与纬度位置无关 C. 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该层 D. 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1/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24. 下列关于B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B. 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 C. 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D. 能反射无线电波 【答案】22. B 23. C 24. D 【解析】 【22题详解】 A为对流层,B为对流层,C为高层大气。飞机适宜在天气晴朗,对流弱的平流层中飞行,B项正确。故选B。 【23题详解】 A层为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A错误;高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B错误;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该层,C正确;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B层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A不符合题意;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以平流运动为主,B不符合题意;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使大气增温,C不符合题意;大气层中能反射无线电波的是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D符合题意。故选D。 图甲为小明同学拍摄的扬州市郊某蔬菜大棚的照片。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辐射。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5. 关于图中各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表示大气辐射 B. ②表示大气逆辐射 C. ③是地面辐射 D. ④表示太阳辐射 26. 该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目的是 A. 增强① B. 削弱② C. 增强③ D. 削弱④ 【答案】25. C 26. B 【解析】 【25题详解】 A.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A错误; B.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错误; C.③表示地面辐射,C正确; D.④表示大气逆辐射,D错误。故选C。 【26题详解】 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是用于遮光,对太阳辐射起到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结合上题分析,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故②被削弱,B正确;而该做法不能影响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也不能影响大气逆辐射④,A、D错误;由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热量减少,地面发出的地面辐射间接被削弱,C错误。故选B。 【点睛】温室是利用了大气逆辐射这一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注意与农业生产中的遮光区别。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7.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 减弱了地面辐射 B.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 增强了太阳辐射总量 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8. 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答案】27. B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地膜覆盖,则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越薄膜,使地面增温,而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能穿越薄膜,就相当于阻止了热对流,起到保温作用,故结合题干即为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不会减弱了地面辐射,太阳辐射的总量没有变化,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不会增加。故选B。 【28题详解】 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C对。减弱地面辐射,降低地温不是主要目的,A、B错。不能增加地温,D错。故选C。 【点睛】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下图为“美国盐湖城热岛效应空照图”,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相关知识和原理探究问题。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9. 据图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市区的空气温度白天小于夜晚 B. 市区的表面温度(地面温度)和空气温度的差值夜晚大于白天 C. 市区和郊区之间的空气温度差夜晚大于白天 D. 郊区的表面温度(地面温度)白天小于夜晚 30. 导致地面温度大于空气温度的主要原因是 A. 削弱作用导致空气温度低 B.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 C. 保温作用导致地面温度高 D. 地面依靠吸收大气辐射而升温 【答案】29. C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考查学生读图能力,读图可知,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表面温度、空气温度,白天空气温度波动较小,夜晚空气温度波动较大,市区和郊区之间的空气温度差夜晚大于白天,C正确;市区的空气温度白天略高于夜晚,A错;市区的表面温度(地面温度)和空气温度的差值夜晚小于白天,B错;郊区的表面温度(地面温度)白天大于夜晚,D错。故选C。 【30题详解】 从对流层空气的热源分析,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地面温度大于空气温度,B 正确。大气削弱作用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使地面温度低,气温也随之降低,A错;C、D都是地面温度升高的原因,空气温度也随之升高,并非是地面温度高于空气温度的主要原因,CD都错。故选B。 【点睛】两条曲线之间的距离可以很形象的反映温差大小;熟悉大气受热过程,掌握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 31.读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气温比B、C两处______,ABC中属于低压区的是 ,D、E、F中属高压区的是 ,A、B之间的风向为 。 (2)用“→”画出上图中高、低空大气水平运动方向,以正确表示热力环流。 (3)若上图表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那么ABC中表示城市的是 ;若上图表示海陆之间的热力环流,若A表示海洋,则此图表示的时间是 (白天/夜晚),此时吹 (陆风/海风)。 【答案】(1)高;A;E西南风 (2)如下图: 上空箭头分别是从E指向D和从E指向F,近地面分别时从B指向A和C指向A。 (3)A;夜晚;陆风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及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详解】(1)图热力环流示意图,故近地面A处气流受热膨胀上升,为低压;近地面B、C 两处气流冷却收缩下沉,为高压。因此,A处气温比B、C两处高,A、B间的气流由气压较高的B流向气压较低的A,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B指向低压A,即由南指向北;且由于地处北半球,气流的水平运动向右偏转,故A、B之间的风向为西南风。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故E为高压,D、F为低压。 (2)无论近地面还是高空,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都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结合上题分析,高空中E为高压,D、F为低压,故高空气流由E流向D、F;近地面A为低压,B、C为高压,故近地面气流由B、C流向A。 (3)由第一小题可知,A的气温较高,为低压。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故A为城市。若A为海洋,那此时海洋为热源;夜晚,海洋降温慢,为热源,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故此时吹陆风。 【点睛】1、近地面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区;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压区。 2、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 3、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3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安全的运行轨道;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温度适宜;质量、体积适中,使地球周围能够形成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日变化、季节变化小;存在液态水。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从地球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两方面分析即可。 【详解】从地球的外部条件分析,地球处于太阳系,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正处于壮年期,太阳光照稳定;而太阳系内的行星与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得地球有安全的运行轨道。从地球自身的条件来看,首先,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使地球表面能较为均匀的吸收太阳辐射,地表温度日变化、季节变化较小,最终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处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液态水的形成的存在和生命过程的发生、发展;第二,由于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33.根据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某设计院对一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1、图2(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 图1中小区①的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比小区②的高,图2中小区③的风速比小区④的风速大。 (1)结合材料,分析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对小区气温上升的影响及原因。 (2)结合该设计院测算结果,请对小区建筑规划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影响: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度上升幅度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原因:吸收率小的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 (2)①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装全部地面;②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③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热岛效应”。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热岛效应的影响因素、成因及解决措施,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详解】(1)由材料可知,小区①的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比小区②的高。由左图可知,小区①白天(晴天)的温度变化幅度比小区②大。上述说明了,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小的小区白天的温度变化幅度比吸收率大的小。故,材料吸收率小的小区温度上升幅度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因为大气的增温主要是来自地面辐射,而吸收率小的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在相同的条件下,其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少,通过地面辐射转换给近地面大气的能量也较少,故近地面大气增温幅度小。 (2)根据上题分析,在选用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时,应选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小的材料,避免选用吸收率高的材料,以达到降低白天气温上升幅度的目的。从下垫面的热容量考虑,可通过增加小区的绿地和水域,增大小区的热容量,以降低地面辐射强度。根据右图分析判断,风速大的小区,其白天(晴天)增温幅度比风速小的小区小。由于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小区楼房等建筑物密集分布,降低了小区的通风效果。故在小区建设过程中应合理布局,控制好小区的建筑密度,保证小区的自然通风,进而降低小区白天(晴天)的增温幅度。 【点睛】1.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2.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