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作业

专题限时集训(十四)      ‎专题十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 一、选择题 ‎1.1954年宪法确认的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了工农劳动群众,还包括了“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也不是整个资产阶级,而只是官僚资产阶级。由此可见当时 (  )‎ A.新中国民主具有广泛性 B.民族资产阶级仍有革命性 C.新宪法强化了阶级矛盾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稳定性 ‎2.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在一份报告中说: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据此可知,周恩来 (  )‎ A.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 B.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反对照搬照抄苏联“斯大林模式”‎ D.首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3.下表是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据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新在 (  )‎ ‎1954年宪法目录 ‎1982年宪法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A.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 B.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 C.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D.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4.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 (  )‎ A.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C.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 D.仅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 ‎5.国家站在未来发展的高度上,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战略布局。它将成为“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概念,其最为独特的优势是 (  )‎ A.跨制度合作、丰富“一国两制”内容 B.解决港澳青年成长就业问题 C.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的功能 D.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 ‎6.以下为内地与香港贸易额和港商投资额比重表。据下表可知 (  )‎ 年份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内地与香港贸易 额占中国对外贸 易总额比重 ‎26.9%‎ ‎30.9%‎ ‎35.4%‎ ‎36.6%‎ ‎35.1%‎ 港商投资额占中 国实际利用外 资总额比重 ‎30.4%‎ ‎29.0%‎ ‎23.6%‎ ‎24.5%‎ ‎43.8%‎ A.香港的回归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B.内地与香港的外贸联系日益紧密 C.“一国两制”有助于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 D.统一是香港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 ‎7.《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中方就中国长春铁路协定的有效期作了让步,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这主要说明当时新中国外交 (  )‎ A.实行“一边倒”的政策 B.力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奉行“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8.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贸易额由1950年的3.6亿美元提高到1957年的7.67亿美元。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 A.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封锁放松 B.中国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C.中国优先发展与亚非国家关系 D.万隆会议拓展了中国国际空间 ‎9.1972年,中美以发表公报的形式向世界宣布: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同意将共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这反映了当时 (  )‎ A.中美面临共同的外部威胁 B.美国暂时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中美关系完全实现了正常化 D.中美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10.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援助显得更为“低调”,在此期间,援助补贴下降,对外经济联络部被降级,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对外援助相对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也相当克制,相对突出受援的特征。这种变化反映出 (  )‎ A.“左”倾思想严重干扰中国外交的发展 B.中国物质匮乏无法提供更多的对外援助 C.对外援助由政治导向为主转向多元需求 D.不结盟外交政策导致中国援助对象减少 ‎11.这一年,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忙碌而充实的一年。这一年,产生了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为传统国际秩序带来一阵新风。也从这一年开始,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合唱”再也无法离开中国声音。“这一年”是指 (  )‎ A.1992年 B.2001年 C.2008年 D.2010年 ‎12.2017年“两会”上,外交部部长王毅首次提出了“金砖+”的概念,“通过金砖国家同其他发展中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组织进行对话……扩大金砖的‘朋友圈’,将把金砖合作打造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南南合作平台”。其主要目的是 (  )‎ A.扩大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B.克服内部不利因素的制约 C.建立更广泛的伙伴关系 D.领导国际经济和地缘政治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中叶,西藏发生了三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社会变革。第一次是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第二次是1959年,西藏开始实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以前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开创了西藏人民掌握自己命运的新时代;第三次是西藏自治区成立。经中央批准,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301人,其中藏族226人,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纳西族、怒族等16人。‎ ‎——摘编自陈连开等《中国近现代民族史》‎ 材料二 根据《基本法》第12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该法中关于香港自治权的规定极其丰富。《基本法》的条文还有至少12项限制性规定,对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设限。‎ ‎——摘编自王立民等《“西法东渐”与近代中国 寻求法制自主性研究》‎ 材料三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来的,由于香港问题的提前到来,这一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付诸实现,并获得成功。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伟大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自卢培琪《从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看“一国两制”‎ 构想的伟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藏自治区建立的背景,并结合所学分析西藏自治区成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香港回归的过程。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相同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与以苏联为首的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获得苏联的经济援助,使新中国顶住了扑面而来的惊涛骇浪。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使中苏关系迅速恶化。1969年,苏联甚至挑起了珍宝岛事件,对中国直接施加军事威胁。毛泽东及时调整外交战略,1972年2月实现了尼克松正式访华,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为实现中美建交铺平了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得出了“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的科学论断,从而形成了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崭新的时代观。20世纪90年代初期,“冷战”格局一夜之间宣告结束。全世界似乎一下子失去了方向。美国作为“冷战”的胜利者,并没有认真对待新的世界,而是以胜利者自居,在全世界推行“单边主义”政策。‎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简溯》‎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专题限时集训(十四)‎ ‎1.A [解析]材料表明,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工农劳动群众,还包括民族资产阶级,这说明新中国民主是广泛的人民民主,故A项正确;民主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但材料说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事,时间不符,B项错误;1954年宪法将民族资产阶级确认为民主的主体,表明1954年宪法没有强化阶级矛盾,C项错误;材料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无关,D项错误。‎ ‎2.B [解析]周恩来认为中国不能实行联邦制,中国民族问题应该用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来解决,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周恩来认为中国不采取联邦制是为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没有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A项错误;苏联“斯大林模式”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材料与“一国两制”构想无关,D项错误。‎ ‎3.D [解析]材料表明,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提升为第二章,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故D项正确。1954年宪法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A项错误;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B项错误;1954年宪法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C项错误。‎ ‎4.B [解析]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对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进行社会保障,同时也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而2004年宪法修正案则要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说明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故B项正确。‎ ‎5.A [解析]粤港澳大湾区体现了我国实现祖国统一、推动港澳地区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国两制”政策,故A项正确。‎ ‎6.B [解析]材料表明,内地与香港贸易额、港商投资额比重呈增长趋势,反映出内地与香港的外贸联系日益紧密,故B项正确。‎ ‎7.B [解析]“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体现出新中国外交力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发展方向的信息,不能体现“一边倒”政策,A项错误;此时尚未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C、D两项错误。‎ ‎8.D [解析]材料表明,中国与亚非国家贸易额从1950年到1957年增长了一倍多,这主要与万隆会议后中国与亚非国家纷纷建立外交关系有关,故D项正确。西方国家此时正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A项错误;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政策是在改革开放以后,B项错误;当时我国优先发展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友好关系,C项错误。‎ ‎9.A [解析]“双方同意将共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说明双方面临共同的外部威胁,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美反对共同的敌人,不能说明美国是否放弃了霸权主义,B项错误;中美关系完全实现正常化的标志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C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出于共同对付苏联的需要,但不能说中美之间所有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D项错误。‎ ‎10.C [解析]20世纪80年代,对外援助补贴下降并相对突出受援的特征,体现出对外援助由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以政治导向为主转变为多元需求,故C项正确。“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说明减少了“左”倾思想的干扰,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持续进行,中国生产力迅速发展,B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 ‎11.B [解析]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并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上海合作组织,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合唱”再也无法离开中国声音指的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两个事件都发生在2001年,故B项正确。其他三个年份发生的重大事件均不符合材料所述特征。‎ ‎12.C [解析]“扩大金砖的‘朋友圈’,将把金砖合作打造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南南合作平台”,体现出中国外交的目的是广泛发展对外合作,建立更广泛的伙伴关系,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南南合作,不是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是要领导国际经济和地缘政治,A、D两项错误;“金砖+”是要扩大金砖国家的合作,不是针对内部不利因素,B项错误。‎ ‎13.(1)背景: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 意义:满足了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过程: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磋商;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全国人大起草并通过《基本法》;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相同点: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地方行政区,享有一定自治权;与中央的关系都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 ‎(3)理论意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现实意义: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59年,西藏开始实行民主改革”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国家统一、西藏发展的角度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开始磋商、签署声明、立法、完成等方面进行归纳;第二小问,从与中央的关系、自治权程度等方面概括。第(3)问的第一小问,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影响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世界和平的影响等方面阐述。‎ ‎14.示例:‎ 论题:新中国外交从“一边倒”走向全面外交。‎ 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峙,美国敌视新中国,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粉碎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也制约了中国与其他西方国家关系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突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限制,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5年,中国更进一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获得了广大亚非拉国家的支持。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实现中美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创了外交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不结盟方针,多层次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总之,随着国内外形势和时代要求的变化,新中国外交由“一边倒”走向全面外交。‎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在充分阅读和理解材料的基础之上,依据材料信息提炼主题,材料涉及新中国外交的发展演变和取得的成就,可以以此立论,结合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学生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