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人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化学试题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化学期末练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闭卷部分(20 小题,共 40 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对于反应 3A(g)+B(g) 2C(g)+3D(g),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 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v(A)=0.9 mol·L-1·min-1 B.v(B)=0.2mol·L-1·min-1‎ C.v(C)=0.5mol·L-1·min-1 D.v(D)=1.0mol·L-1·min-1‎ ‎2.下列化学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Ba(OH)2 ·8H2O 与 NH4Cl 晶体的反应 C.乙炔在空气中燃烧 D.NaOH 与醋酸的反应 ‎3.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改变温度 B.改变压强 C.使用催化剂 D.改变容器体积 ‎4.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H2O B.Na2CO3 C.HCl D.NaCl ‎5.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Na+、CO32- B.Cl-、Ba2+、SO42-‎ C.H+、OH-、SO42- D.H+、Ag+、NO3-‎ ‎6.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 c(H+) = 1.0 × 10-13 mol·L–1,该溶液可能是 ‎①稀盐酸 ②氯化铵水溶液 ③硝酸钠水溶液 ④氢氧化钠水溶液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7.下列关于电解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 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 D.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池的阴极 ‎8.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c(NH4+)最大的是 A.(NH4)2SO4 B.(NH4)2CO3 C.(NH4)2SO3 D.(NH4)2Fe(SO4)2‎ ‎9.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H2O H++OH-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 A.向水中加入NaHSO4 溶液 B.向水中加入Al2(SO4)3 固体 C.向水中加入Na2CO3 溶液 D.将水加热到 100℃,使 pH=6‎ ‎10.有关右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盐桥中装有含 KCl 饱和溶液的琼脂)‎ A.该原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 K+会移向CuSO4 溶液 B.取出盐桥后,电流计的指针依然保持偏转 C.铜片上有气泡逸出 D.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改变 ‎11.常温下,以 MnO2 为原料制得的 MnCl2 溶液中常含有 Cu2+、Pb2+、Cd2+等,通过添加过量的难溶电解质 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并过滤除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后的溶液中一定没有 S2-‎ B.MnS 难溶于水,可溶于 MnCl2 溶液中 C.常温时,CuS、PbS、CdS 比MnS 更难溶 D.加入MnS 后生成CuS 的离子方程式是 Cu2++S2-=CuS↓‎ ‎12.在 1L 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可以证明可逆反应 N2(g)+3H2(g) 2NH3(g)已达到平衡状态 的是 A.c(N2)∶c(H2)∶c(NH3) = 1∶3∶2‎ B.一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 3 个 H-H 键生成 C.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v 正(N2) = 2v 逆(NH3)‎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B.凡是熵增大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C.要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必须综合考虑体系的焓变和熵变 D.过程的自发性不仅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还能确定过程是否一定能发生 ‎14.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 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实验 反应温度/℃‎ Na2S2O3 溶液 稀 H2SO4‎ H2O V/mL c/(mol· L-1)‎ V/ mL c/(mol· L-1)‎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 ‎5‎ ‎0.2‎ ‎5‎ ‎0.2‎ ‎10‎ ‎15.为了除去氯化镁酸性溶液中的铁离子,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 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这种试剂是 A. 一水合氨 B.烧碱 C.碳酸镁 D.碳酸钠 ‎16.室温下,关于 1.0mL 0.1mol/L 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溶液的 pH 等于 13 B.加入少量 NH4Cl 固体,c (OH-)不变 ‎+ +‎ C.c (OH-) =c (NH4 )+c(H ) D.与 1.0mL 0.1mol/L 盐酸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17.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推论不.相.符.的是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推论 A 用 pH 试纸测得 0.1 mol/L CH3COOH 溶液 pH 约为 3‎ CH3COOH 是弱电解质 B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再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浑浊 ‎2-‎ 溶液中可能含有 CO3‎ ‎-‎ 或 HCO3‎ C 用 pH 计测定相同浓度的 CH3COONa 溶液和 NaClO 溶 液的 pH,前者的 pH 小于后者的 HClO 的酸性弱于CH3COOH D 向2 mL 1 mol/L NaOH 溶液中加入1 mL 0.1 mol/L Mg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 1 mL 0.1 mol/L FeCl3 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Mg(OH)2 沉淀完全转化 为 Fe(OH)3 沉淀 ‎18.肼(N2H4) -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环保型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 20%~30%的 KOH 溶液。电池总反应为 N2H4+O2 = N2+2H2O。下列关于该燃料电池工作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N2H4+4OH--4e- = 4H2O+N2‎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O2+4H++4e-= 2H2O C.溶液中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D.放电后电解质溶液的碱性增强 ‎19.关于电解NaCl 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B.若向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 KI 溶液,溶液呈棕色 C.若向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电解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20. 实验:‎ ‎① 0.005 mol·L-1 FeCl3 溶液和 0.015 mol·L-1 KSCN 溶液各 1 mL 混合得到红色溶液 a,均分溶液 a 置于 b、c 两支试管中;‎ ‎② 向b 中滴加 3 滴饱和 FeCl3 溶液,溶液颜色加深;‎ ‎③ 再向上述 b 溶液中滴加 3 滴 1 mol·L-1 NaOH 溶液,溶液颜色变浅且出现浑浊;‎ ‎④ 向c 中逐渐滴加 1mol·L-1 KSCN 溶液 2 mL,溶液颜色先变深后变浅。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②中增大 Fe3+浓度使平衡 Fe3+ + 3SCN- Fe(SCN)3 正向移动 B.实验③中有 Fe(OH)3 生成 C.实验③和④中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相同 D.实验②、③、④均可说明浓度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开卷部分(4 小题,共 60 分)‎ ‎21.(17 分+卷面 5 分)某氮肥厂用 NH3 经一系列反应制得 HNO3。NH3→NO→NO2→HNO3。‎ ‎(1)25℃时,NH3 和 O2 能反应生成 NO 和液态水,生成 6mol 水时放热 1289kJ,其热化学方程式是 。‎ ‎(2)对于反应 2NO(g)+O2(g) 2NO2(g),在其他条件相同 时,分别测得 NO 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 请比较 P1、P2 的大小:P1 P2(填“>”、“=”或“<”);该反应△H 0 (填“>”、“=”或“<”) 。‎ ‎(3)四氧化二氮和二氧化氮可互相转化。在容积为 1.00L 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 N2O4, 发生反应N2O4(g) 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的△H 0(填“>”、“=”或“<”);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在 0~60s 时段,反应速率 v (N2O4)为 mol·L-1·s-1,该温度下反应的 平衡常数 K= 。‎ ‎②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平衡向 (填“正反应”或“逆 反应”)方向移动。‎ ‎(4)25℃时,将 0.1 mol·L-1 盐酸滴入 20 mL 0.1 mol·L-1 氨水中, 溶液 pH 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 写出 NH3·H2O 的电离方程式: 。‎ ‎4‎ ‎② b 点所示溶液中 c(Cl-) c(NH +) (填“>”、“=”或“<”)。‎ ‎③ c 点所示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2.(8 分)Na2CO3 与NaHCO3 在生产、生活中用途非常广泛,同学们在实验室中探究 Na2CO3‎ 和 NaHCO3 的性质。称取 Na2CO3、NaHCO3 固体各 2 g,分别加入两支大试管中,再各加 10‎ mL 蒸馏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室温,各滴入 2 滴酚酞溶液,观察到下图所示现象。‎ 试管A:Na2CO3‎ ‎(红色)‎ 试管B:NaHCO3‎ ‎(粉色)‎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两溶液中所含分子、离子种类完全相同 b.左侧试管中的现象解释了 Na2CO3 的俗名为什么叫做“纯碱”‎ c.向两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硼酸饱和溶液,均有无色气体生成 ‎(2)两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都存在下式的数量关系,请你补充完整:‎ c (Na+) + c (H+) = 。‎ H H O H O O C O H H C O O H O O ‎(3)NaHCO3 溶液中存在下列两种变化趋势:‎ 变化 i.‎ 变化 ii.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溶液中滴加酚酞变为粉色,是因为以 为主(填“变化 i”或“变化 ii”)。‎ ‎23.(15 分)‎ c ‎(1)“84”消毒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有效成分是 ‎ ‎(填化学式)。某学生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制作了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如图所示。电极 c 处发生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依次为:2H2O+2e— =H2↑+2OH—; 。 d ‎(2)“84”消毒液工业品中常含有 1.5%~3%的NaOH,其目的一是使平衡 (写 出离子方程式)向逆方向移动;二是吸收空气中的 (填化学式)防止消毒液失效。‎ ‎(3)消毒液中氯元素的存在形态与溶液 pH 的关系如下 溶液 pH ‎>9‎ ‎5~6‎ ‎4~5‎ ‎2~3‎ ‎<2‎ 主要成分 NaClO HClO 与 NaClO(少量)‎ HClO 与 Cl2(少量)‎ HClO 与 Cl2‎ Cl2‎ 请你写出 pH 降低时产生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 ‎(4)某同学猜测“84 消毒液”(以下简称“84”)可以“漂白”米醋,进行了实验 1 和实验 2:‎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 1‎ 滴加 2 滴米醋 ‎5 滴管“84”‎ 溶液无色,闻到刺激性气味 实验 2‎ 滴加 2 滴米醋 ‎5 滴管蒸馏水 溶液为浅棕色,无刺激性气味 实验 2 的目的是:‎ ‎① ;② 。为进一步研究“84”与米醋的反应,该同学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 3‎ 逐滴加入“84”‎ ‎10 滴米醋 ‎“84”滴入后迅速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滴加至 5 滴时,溶液开始褪色; 滴加至 21 滴时,褪为淡黄色; 继续滴加不再出现明显褪色。‎ 实验 4‎ 逐滴加入米醋 ‎21 滴“84”‎ 滴入米醋后立即褪色;‎ 当米醋滴加至 10 滴时,溶液较实 验 3 颜色更浅;‎ 当米醋加至 17 滴时,与实验 3‎ 中溶液最终颜色相同。‎ 请你结合上述实验和相关资料,分析实验 3 与实验 4 现象的差异:‎ ‎ 。‎ ‎(5)某工厂使用次氯酸钠漂白棉布,该工厂对生产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得知:次氯酸钠对纤维素的破坏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纤维素纤维的羟基与次氯酸作用生成次氯酸酯;‎ 第二阶段:生成的次氯酸酯在 OH-离子作用下,失去一分子氯化氢,并转变为醛或酮,直接影响纤维素化学键的稳定性。‎ ‎①当溶液 pH=7 时,纤维聚合度最低,纤维损伤最严重的原因是: 。‎ ‎②综合考虑,生产过程中pH 最好选择 ,理由是 。‎ ‎24.(15 分)某实验小组学习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时,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过氧化钠,发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对此产生兴趣并进行研究。‎ ‎(1)写出Na2O2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甲同学查阅资料: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H2O2 在.碱.性.条.件.下.氧化了酚酞 ‎①甲同学通过实验证实了Na2O2 与水反应所得溶液中有较多的H2O2:取少量反应所得溶液,加入试剂 (填化学式),有气体产生。‎ ‎②甲同学利用 3% H2O2 溶液、酚酞试液、1 mol·L-1 NaOH 溶液,证实了碱性条件是必需的。‎ 操作 现象 实验 1‎ 向 2mL 3% H2O2 溶液中加入 3 滴酚酞 试液,振荡,静置 5min,再加入 5 滴 ‎1 mol·L-1 NaOH 溶液 观察到 ‎ X(i)‎ ‎(3)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该原理,甲同学继续查阅资料,发现 H2O2 溶液中相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 X(i)与溶液 pH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据此,甲同学设计实验 2 继续研究:‎ 操作 现象 实验 2‎ i.配制 20 mL 3% H2O2 与NaOH 的混合溶液,调节 pH 分别为 10~14。‎ ii.滴入 3 滴酚酞试液,搅拌后静置, 记录酚酞完全褪色的时间 得到如图所示实验结果:‎ ‎—‎ 甲同学由此提出假设 I:溶液褪色的主要原因是酚酞被 HO2 氧化,请结合化学反应速率和 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解释此假设: 。‎ ‎(4)乙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酚酞(以 H2L 表示)在不同 pH 条件下存在多种结构之间的变化:‎ ‎3—‎ H2L HL— L2— L(OH)‎ 无色,pH=1~8 时的主要存在形式 ‎均为红色,pH=8~13 时存在 ‎无色,pH≥13 时的主要存在形式 由此提出,甲同学实验 2 中 pH ˃13 时红色褪去的原因还存在假设 II: 。‎ ‎(5)针对假设 I、II,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试剂加入顺序 现象 实验 3‎ i.烧杯中加入 10 mL 2 mol·L-1 NaOH 溶液、8mL H2O ii.加入 3 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然后褪色 iii.搅拌、静置后加入 2 mL 30% H2O2 溶液 iv.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盐酸调节 pH 至 12‎ 溶液变红,然后褪色 实验 4‎ i.烧杯中加入 10 mL 2 mol·L-1 NaOH 溶液、8mLH2O ii.加入 2 mL 30% H2O2 溶液 iii.搅拌、静置后加入 3 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然后褪色 iv.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盐酸调节 pH 至 12‎ 不变红 ‎①与 L2—和 HL—相比较,L(OH)3—比前两者更 被氧化(填“难”或“易”)。‎ ‎②实验 3 中调节 pH 至 12,溶液变红然后褪色的原因是: 。‎ ‎③根据实验得出结论:甲同学实验 2 中 pH ˃13 时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是 (填“假设 I”或“假设 II”),请依据实.验.现.象.阐述理由: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