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段(期中考试)(文)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段(期中考试)(文)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 ) ①一个大西瓜 ②血液 ③白细胞 ④变形虫 ⑤血红蛋白 ⑥SARS病毒 ⑦同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绵羊 ⑧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鸟 ⑨一片桃园 ⑩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A. 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 ③②①④⑦⑩⑨ C. ③②①④⑦⑧⑩⑨ D. ⑤②①④⑦⑩⑨ 【答案】B 【解析】 【详解】生命系统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①一个大西瓜属于器官, ②血液属于组织, ③白细胞属于细胞, ④变形虫为单细胞生物,也是个体; ⑤血红蛋白属于系统,但不属于生命系统; ⑥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⑦同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绵羊属于种群;⑧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鸟包含多种鸟类,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 ⑨一片桃园包括其中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 ⑩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细胞③→组织②→器官①→个体④→种群⑦→群落⑩→生态系统⑨。ACD错误,B种群。故选B。 2.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 从图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C. 若使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甲图中的组合应是②④⑤ D.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②,同时提升镜筒 【答案】B 【解析】 【详解】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A项错误;丙为高倍镜下的视野,从图乙转为丙,应先移动标本,使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由于高倍镜下视野较暗,应增大光圈,使视野明亮,然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B项正确;若使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应使用放大倍数大的物镜,高倍物镜与装片的距离更近,甲图中的组合应是②③⑤,C项错误;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把像移到视野中央后,不改变目镜,不能提升镜筒,应直接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D项错误。 3.下列变化中,可以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的是( ) ①H2O→[H]+O2 ②ATP→ADP+Pi+能量 ③C3→C6H12O6+C5 ④CO2+C5→C3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H2O→[H]+O2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属于光反应中的物质变化,①错误; 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此过程中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因此“ATP→ADP+Pi+能量”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②正确; ③2C3→C6H12O6+C5的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即为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③正确; ④CO2+C5→C3的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即为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④正确。 故选C。 4.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B. 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是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 C.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 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A正确;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B错误;细胞学说没有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C错误;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未体现多样性,D错误。故选A。 5. 下列各项中,都是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A. 枯草杆菌、放线菌、蓝藻 B. 发菜、菠菜、韭菜 C. 酵母菌、念珠藻、蓝藻 D. 颤藻、水绵、放线菌 【答案】A 【解析】 【详解】A、枯草杆菌、放线菌、蓝藻都属于原核生物,A项正确; B、菠菜和韭菜都属于真核生物中的植物,发菜属于原核生物中的蓝藻,B项错误; C、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C项错误; D、水绵属于真核生物中的低等植物,D项错误。 6.有关物质检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出现紫色 B. 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Ⅳ染液,显微镜观察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有脂肪 C. 组织样液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 D. 鉴定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震荡后再加CuSO4溶液 【答案】D 【解析】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A错误;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Ⅳ染液,显微镜观察有红色颗粒说明有脂肪,B错误;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还需要水浴加热,因此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还不能说明没有还原糖,C错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应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D正确。 7. 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 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 B. 都是水溶性物质 C. 都含 C、H、O、N 这4 种元素 D. 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淀粉被淀粉酶催化水解,脂肪被脂肪酶催化水解,蛋白质被蛋白催化水解,核酸被核酸酶催化水解,A正确; B、脂肪不具有水溶性,溶于有机溶剂,B错误; C、淀粉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C错误; D、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脂肪是生物体良好的储能物质,蛋白质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核酸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不能作为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A。 8.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有助于研磨充分 B. 滤液细线应浸入在层析液中 C. 无水乙醇在色素的分离和提取实验中的作用是提取色素 D. 滤纸条上分离的色素带由上至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黄素、叶绿素b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A错误; B、滤液细线不能浸入在层析液中,否则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或色素较少,B错误; C、无水乙醇在色素的分离和提取实验中的作用是提取色素,因为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无水乙醇中,C正确; D、滤纸条上分离的色素带由上至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D错误。 故选C。 9.利用无土栽培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化学元素(单位:),其部分配方如下:;;;等,植物根细胞吸收最少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于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的Ca、S、P等元素,这些元素只能靠根从培养液中吸取,而培养液能为花卉提供Ca、S、P的离子分别是Ca2+、SO42-、H2PO4-,因此花卉对这些离子的吸收量较大。而Zn属于微量元素,因此花卉对Zn2+ 的吸收量较少。即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如图所示为某多肽化合物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该多肽由3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 B. ③⑤⑦的形成过程都要脱掉水分子 C. 该多肽链游离的羧基多于游离的氨基 D. 该多肽化合物的名称为三肽 【答案】D 【解析】 【详解】A、R基中④和⑧是相同的,所以该多肽化合物由4个、3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A正确; B、③⑤⑦是肽键,每形成一个肽键需要脱掉一分子水,B正确; C、该多肽链游离的羧基分布在②和⑨,游离的氨基在①,所以该多肽链游离的羧基多于游离的氨基,C正确; D、该多肽化合物由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名称为四肽,D错误。 故选D。 11.某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054,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相对质量为128,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脱去水的分子相对质量共1746,则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数是(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答案】C 【解析】 【详解】已知该蛋白质分子在形成时脱去水的总量为1746,由此可以计算出脱去的水分子数目为1746÷18=97个。假设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为N,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的总量=N×128-1746=11054,N=100个。所以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数=氨基酸数目-脱去的水分子数=100-97=3条。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根据下列物质的结构式,判断不属于氨基酸的是( ) A. B. H2N—C H2 —COOH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化合物的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不符合题意; B、该化合物的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B不符合题意; C、该化合物氨基和羧基没有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C符合题意; D、该化合物有一个羧基和氨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 A. 胆固醇、磷脂、脂肪 B. 乳糖、脂肪、核糖 C. 甘氨酸、核糖、腺嘌呤 D. 胆固醇、血红蛋白、叶绿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胆固醇和脂肪只含有C、H、O,磷脂含有C、H、O、N、P,A 错误 B、乳糖、脂肪、核糖三者均只含有C、H、O,B正确; C、核糖只含有C、H、O,甘氨酸和腺嘌呤含有C、H、O、N,C错误; D、胆固醇只含有C、H、O,血红蛋白含有铁,叶绿素含有Mg,D错误。 故选B。 14.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天气突然变为阴天,则植物细胞内各个化合物含量变化正确的是 ( ) A. 三碳化合物含量升高 B. 五碳化合物含量升高 C. ATP含量升高 D. NADPH含量升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天气突然变为阴天,光照减弱,光反应降低,则形成的ATP和[H]减少,但暗反应(不需要光照)的二氧化碳固定照常进行合成C3;同时由于ATP、[H]的减少,C3的还原受阻,所以导致C3的含量突然上升,C5的含量降低,A正确,B错误; CD、光照减弱,光反应降低,ATP含量降低,NADPH含量降低,C错误,D错误。 故选A。 15.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主要储能物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以及生物的遗传物质分别是 A. 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 B. 脂肪、糖类、蛋白质、核酸 C. 蛋白质、糖类、核酸、脂肪 D. 脂肪、蛋白质、糖类、核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故正确答案为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A正确。 16.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的敷料,能促进伤口附近细胞的有氧呼吸 B. 连续阴雨,白天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不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C. 合理密植、保证行间通风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D. 低温、低氧、干燥环境有利于果蔬储存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于氧气的存在能抑制厌氧病菌的繁殖,故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以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A错误;连续阴雨,白天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可以降低呼吸消耗,因此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B错误;合理密植、保证行间通风,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C正确;在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条件下,最有利于水果保鲜,D错误。 17.T2噬菌体、人、HIV病毒的核酸中各具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依次分别是( ) A. 4、8、4和4、8、4 B. 4、5、4和4、5、4 C. 4、5、4和4、8、4 D. 4、8、4和4、5、4 【答案】C 【解析】 【详解】T2噬菌体是DNA病毒,体内只含有DNA一种核酸,由A、T、G、C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碱基)组成;人是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两种核酸(DNA和RNA),DNA由A、T、G、C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碱基)组成,RNA由A、U、G、C四种核糖核苷酸(碱基)组成,即人体内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核苷酸有8种;HIV病毒是RNA病毒,体内只含有RNA一种核酸,由A、U、G、C四种核糖核苷酸(碱基)组成。 故选C。 18.下列有关细胞生物及细胞内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核酸、多糖的单体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B. 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而发生变性 C. 磷脂、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均有C、H、O、N D. 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单糖形式存在 【答案】D 【解析】 【详解】A、蛋白质、核酸、多糖的单体依次为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A正确; B、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而发生变性,但肽键没有断裂,B正确; C、磷脂、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均有C、H、O、N,C正确; D、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储存,D错误。 故选D。 19.下列动植物糖类、脂质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核糖、葡萄糖和脱氧核糖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是乳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細胞特有的多糖,A正确; B、果糖和葡萄糖均为单糖且都是还原糖,蔗糖属于二糖,但不是还原糖,B错误; C、脂质包括磷脂、脂肪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C错误; D、淀粉和纤维素均为生物大分子,固醇为小分子物质,D错误。 故选A。 20. 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 A. 磷脂、蛋白质、糖类 B. 糖脂、糖蛋白 C. 脂质、蛋白质、无机盐 D. 磷脂、蛋白质、核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嵌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来体现;部分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功能。细胞膜上不含有无机盐和核酸。选A。 21.细胞之间通过信息交流,保证细胞间功能协调。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说法错误的是( ) A. B细胞与乙细胞上受体化学本质都是糖蛋白 B. 图2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 C.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D. 若A为胰岛B细胞,则胰岛素通过血液循环最终作用于机体的肝细胞、肌细胞等靶细胞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1中B细胞表面的受体的本质是糖蛋白,图2中乙细胞表面的受体的本质也是糖蛋白,A正确;图2是表示细胞之间通过相互接触直接识别,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的识别等,B正确;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受体),植物细胞还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贯穿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连线,为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A细胞产生的信息分子进入血液通过血液运输到靶细胞并作用于靶细胞的,若A细胞为胰岛B细胞,A产生的胰岛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肝细胞、肌肉细胞等靶细胞,D正确。 22.与下列细胞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甲的膜上可附着核糖体,提供分泌蛋白合成的场所 B. 结构乙的基质中分布大量的色素和酶,有利于碳的同化 C. 结构丙的外膜上附着的呼吸酶可催化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D. 结构丁的功能与物质②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 【答案】D 【解析】 结构甲为高尔基体,其膜上无核糖体,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A错误。结构乙为叶绿体,其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基质中分布有暗反应所需的酶,B错误。结构丙为线粒体,其呼吸酶分布在内膜和基质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结构丁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其功能与物质②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D正确。 23.观察浸润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会发现 A. 大液泡逐渐变小,紫色变深 B. 大液泡逐渐变小,紫色变浅 C. 大液泡逐渐变大,紫色变深 D. 大液泡逐渐变大,紫色变浅 【答案】A 【解析】 【详解】洋葱表皮细胞失水过程中,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大液泡逐渐变小;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所以紫色逐渐变深。 故选A。 24. 下列有关分泌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合成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B. 线粒体能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提供能量 C. 分泌蛋白先经过高尔基体再经过内质网分泌到细胞外 D. 分泌蛋白从细胞内排出时,囊泡的膜可与细胞膜融合 【答案】C 【解析】 【详解】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依次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排除细胞外,在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以囊泡的形式进行转移。该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故选C。 25.下列有关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B. 染色质是核仁中或粗或细的长丝 C. 细胞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在染色质中的DNA分子中 D. 染色质中含有DNA、蛋白质和少量R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A正确; B染色质没有在核仁中,B错误; C细胞核中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遗传信息就在染色质中的DNA分子中,C正确。 D染色质中含有DNA、蛋白质和少量RNA,D正确; 26.下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对其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③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 ④是核孔,能让各种分子进出细胞核 C. ②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能被酸性染料染色 D. ①是单层膜,属于生物膜系统 【答案】A 【解析】 【详解】③是核仁,与真核生物核糖体和某种RNA的形成有关,A正确;④是核孔,有利于mRNA等大分子物质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但具有选择性,如DNA分子不会从细胞核出来进入细胞质,B错误;②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能被碱性染料染色,C错误;①是核膜,由两层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因此①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D错误。故选A。 27.能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实例是( ) ①高尔基体膜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②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 ④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⑤变形虫伸出伪足运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①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①正确; ②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通过的膜层数为0,不能体现膜的流动性,②错误; 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K+的吸收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③错误; ④吞噬细胞吞噬病菌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④正确; ⑤变形虫能伸出伪足说明膜的成分不是静止的,体现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⑤正确。 故选D。 28.关于下图中序号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B. 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 大分子物质只有通过①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 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与过程②有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A、②过程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A错误; B、①过程为主动运输,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逆浓度梯度运输,B正确; C、大分子不是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而是通过胞吞进入细胞,C错误; D、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即方式①,D错误。 故选B。 29.如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①~④表示构成膜结构的物质,a~d表示跨膜运输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的功能只与①②④有关 B. ③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有一定的流动性 C.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可用c表示 D. 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可用a表示 【答案】B 【解析】 【详解】细胞膜的结构决定其功能,因此其功能与①②③④均有关,A错误。 ③为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可以运动的,B正确。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即图中a,C错误。 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而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方式是主动运输,D错误. 磷脂分子的存在使得脂溶性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膜;磷脂分子像轻油般的流动,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也决定了细胞膜的功能。 30.下列关于酶的说法,有几项是正确的 ①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③凡是活细胞,一般都能产生酶 ;④酶都是蛋白质;⑤有的酶不是蛋白质;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 功能;⑦在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A. 2 项 B. 3 项 C. 4 项 D. 5 项 【答案】B 【解析】 【详解】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①②错误,③正确;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④错误,⑤正确;酶在代谢中只是起催化作用,⑥⑦错误,⑧正确。 故选B。 31.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 ) A. 催化剂 B. 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C. 产生气泡量 D. 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无机催化剂“氯化铁”与有机催化剂“过氧化氢酶”,即催化剂不同,催化剂的种类是自变量,A正确; B、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是随催化剂的种类有差异,是因变量,B错误; C、产生气泡量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是因变量,C错误; 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为无关变量,D错误. 故选A。 32.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图1中的A代表腺苷 B. 图2中进行①过程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 放能反应往往伴随着图2中的过程② D. 图2中的过程①可能发生在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需要消耗能量的场所 【答案】A 【解析】 【详解】A、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图1中的A代表腺嘌呤,A错误; B、图2中过程①是ATP的水解反应,进行①过程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B正确; C、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图2中的过程②表示ATP的合成,因此放能反应往往伴随着图2中的过程②,C正确; D、图2中的过程①的表示ATP的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所以图2中的过程①可能发生在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需要消耗能量的场所,D正确。 故选A。 33. 下列物质中,能够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 A. 脂肪 B. 钙离子 C. 糖 D. ATP 【答案】D 【解析】 【详解】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故选D。 34.下图中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A ①④⑤③② B. ②③①④⑤ C. ①⑤④③② D. ⑤④③②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变化是:间期为包含两条单体的染色质,前期变为包含两条单体的染色体,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末期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染色体变化的顺序为①⑤④③②。C正确。故选C。 35.植物体细胞进入有丝分裂中期有16个着丝点,则该植物细胞在下一时期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依次是 ( ) A. 16、32、32 B. 32、32、32 C. 32、0、32 D. 16、0、32 【答案】C 【解析】 【详解】有丝分裂中期含有16个着丝点,说明含有16条染色体,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32条,姐妹染色单体消失,此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故有32个DNA分子。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6.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 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 染色体数加倍和姐妹染色单体形成 C.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 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A、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后期,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末期,A错误; B、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发生在间期,B错误; C、细胞板在末期出现,纺锤体在前期出现,C错误; D、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均在间期,D正确。 故选D。 37. 某同学观察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后,绘制的各时期细胞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⑤②③ B. 图中M为赤道板、N为核仁、P为星射线 C. 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同步进行的 D. 细胞④内有蛋白质的合成,且合成场所为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中①~⑤分别指代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末期、间期、中期,其中分裂期包括①前期、⑤中期、②后期、③末期,A正确; B、因图中没有中心体,所以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的,因此图中M为细胞板、P为纺锤丝,B错误; C、染色体主要由DNA核蛋白质组成,所以核DNA的复制与染色体复制应同步进行,C正确; D、细胞④对应的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该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完成DNA的复制以及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而核糖体没有膜结构,D正确。 故选B。 38.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清晰可见的结构是 A. 染色体、纺锤体、细胞壁 B. 纺锤体、细胞膜、细胞核 C. 染色体、赤道板、细胞膜 D. 纺锤体、细胞壁、核仁 【答案】A 【解析】 【详解】A、植物细胞最外面是细胞壁,高倍显微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的染色体和纺锤体,在中期仍然可见,A正确; B、细胞膜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细胞核在前期已经消失,所以在中期也不可见,B错误; C、赤道板只是一个位置,而不是一个实际上的细胞结构,细胞膜紧贴着细胞壁,在光镜下不可见,C错误; D、核仁在前期消失,所以在中期不可见,D错误。 故选A。 39.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生长发育示意图,图中甲~戊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b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丁与戊因遗传物质不同而发生分化 B. 乙和丙的染色体组成不同 C. a过程是有丝分裂,b是细胞分化 D. 甲、丁、戊中的蛋白质完全不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加,属于有丝分裂,b过程使细胞种类增加,属于细胞分化,丁与戊的遗传物质相同,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故A错误,C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则染色体组成不变,所以乙和丙染色体组成相同,B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甲、丁、戊中信使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C。 40.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 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 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 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答案】B 【解析】 【详解】胎儿手发育的过程中,手指间隙的细胞会发生细胞凋亡,A错误;小肠上皮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将会发生细胞凋亡,不断完成细胞的自然更新,B正确;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靶细胞,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的细胞非正常死亡,D错误。故选B。 41.以下三个细胞来自同一种植物体内,其细胞液浓度相同,将其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结果如下图,则三个细胞所在蔗糖溶液的浓度关系是()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如果①②③三图是同种细胞置于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的现象越明显,说明外界溶液浓度越高,则三种蔗糖溶液浓度关系是③>①>②。 故选C。 42.下图甲、乙依次为蛋白质、核酸的单体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可为羧基或氨基,R基的种类决定了单体的种类 B. 图甲的种类、数量及排列顺序影响蛋白质的多样性 C. 若④是脱氧核糖,则图乙是SARS病毒核酸的单体 D. 若⑤是胞嘧啶,则图乙可代表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甲为氨基酸的结构式,其中①可为羧基或氨基,R基的种类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A正确;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有关,B正确;SARS病毒的核酸是RNA,因此其结构式中的④是核糖,C错误;若⑤是胞嘧啶,则图乙可代表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或胞嘧啶核糖核苷酸,D正确。 43.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就是自由扩散 B. 运输过程中耗能的就是主动运输 C. 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D. 小分子物质都是通过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进出细胞 【答案】C 【解析】 【详解】A、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A错误; B、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胞吐过程一定会有高尔基体产生分泌泡与细胞膜融合,C正确; D、部分小分子是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如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D错误。 故选C。 44.下列关于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 动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是ATP C. 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D. 线粒体是合成ATP的唯一场所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动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是脂肪,而ATP是直接能源物质,B错误、C正确;合成线粒体的场所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D错误。 45.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能量来源分别是 A. 光能、ATP B. 光能、光能 C. ATP、光能 D. ATP、ATP 【答案】A 【解析】 【详解】光反应阶段的能量来源于色素吸收的光能,暗反应阶段的能量来源于ATP,A正确;暗反应阶段中能量来源于ATP,B错误;光反应阶段的能量来源于色素吸收的光能,暗反应阶段的能量来源于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C错误;光反应阶段的能量来源于色素吸收的光能,D错误。 二、非选择题 46.下图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细胞内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 (2)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 ]______。如果图2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应该没有[ ]______和[ ]______。 (3)图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是______和______。 (4)结构7的化学成分是______。 观察活细胞中的9常用的染色剂是______。 【答案】 (1). 细胞核 (2). 线粒体 (3). 叶绿体 (4). 5高尔基体 (5). 2中央大液泡 (6). 4叶绿体 (7). 中心体 (8). 核糖体 (9). 纤维素和果胶 (10). 健那绿 【解析】 【详解】(1)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 (2)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5]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对细胞分泌物的分泌有关,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主要参与细胞壁的构成。如果图2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应该没有[2]大液泡和[4]叶绿体。 (3)核糖体和中心体是无膜的细胞器,不含磷脂。 (4)结构7为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9为线粒体,可用健那绿对其染色。 47.下图是一个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此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共占有______个营养级。 (2)属于三级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和______。鸟类和昆虫的关系是______和______。 (3)图中只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两种,未体现的另两种成分是____________。 (4)在对植物进行种群密度取样调查时,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5 (2). 3 (3). 蛇 (4). 猫头鹰 (5). 捕食 (6). 竞争 (7).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8). 样方法 (9). 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10).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此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第三、四、五共三个营养级。 (2)属于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蛇和猫头鹰。鸟类捕食昆虫,鸟类和昆虫还都捕食绿色植物,所以二者为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构成食物网的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未体现的另两种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在对植物进行种群密度取样调查时,常采用样方法。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8.下图为人体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④、⑤、⑥代表______,其中最多的代号是______。 (3)有氧呼吸全过程可分为______个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第______阶段。有氧呼吸必须在有______的参与下进行,如果缺乏这个条件,则产物是______。 (4)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丙酮酸 (2). (3). (4). 能量 (5). ⑥ (6). 三 (7). 一 (8). 氧气 (9). 乳酸 (10). 【解析】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①代表C3H4O3(丙酮酸),②代表H2O(水),③代表CO2(二氧化碳)。 (2)根据分析可知,④、⑤、⑥代表呼吸释放的能量,其中最多的代号是⑥。 (3)有氧呼吸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必须在氧气的参与下进行,如果缺乏氧气,则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 (4)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