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步步高》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二 旅游地理(28张)
【 第一部分 】 知识专题突破 专题 十二 旅游地理 主体大众化 形式多样化 特点 空间扩大化 目的娱乐化 拉动经济发展 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影响区域环境 作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分类 特性 价值 现代旅游 旅游资源 ( 景观 ) 审美 自然美 人工美 欣赏方法 选择观赏位置 把握观赏时机 领悟自然与人文和谐 以情观景 抓住景观特点 开发与保护 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 开发 景区规划 其他服务设施 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 环保措施 WANG LUO GOU JIAN 网络构建 KAO QING KAO XIANG 考情考向 考点 读高考设问知考向 旅游地理 (2019· 全国文综 Ⅰ , 43) 简述游客在安仁古镇很少留宿的主要原因,并为当地吸引游客留宿古镇提出合理建议。 (2019· 全国文综 Ⅱ , 43) 分析该项目对旅游者吸引力大的原因。 (2019· 全国文综 Ⅲ , 42) 指出越后妻有地区举办 “ 大地艺术祭 ” 活动的旅游价值,并说明能够永久保留在田野上的艺术作品的特点。 (2019· 北京文综, 36)(4) 简述游客选择该时段出行的理由。 (2019· 天津文综, 12)(2) 据图概括这四处景点吸引游客的共同原因。 (2018· 全国文综 Ⅰ , 43) 分别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 旅游地理 (2018· 全国文综 Ⅱ , 43)(1) 简述依托 “ 佛手山药 ” 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效益。 (2018· 全国文综 Ⅲ , 43) 说明格陵兰岛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的理由。 (2017· 全国文综 Ⅰ , 43) 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2017· 全国文综 Ⅱ , 43) 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 (2017· 全国文综 Ⅲ , 42) 指出武隆喀斯特景观特点对旅游活动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NEIRONGSUOYIN 内容索引 核心考点 1 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与分布 核心考点 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与旅游规划 核心考点 3 旅游活动设计与环境保护 核心考点 1 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与分布 1 主干精讲 1. 旅游资源的类型 种类 举例 旅游价值 核心 表现形式 形成过程 自然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 云南石林 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地貌景观 具体形式 自然过程 水域风光 杭州西湖 生物景观 黄山迎客松 天象与气候景观 黄山云海 人文旅游资源 遗址遗迹 北京故宫 表现在教育性 ( 知识的、文化的 ) 旅游方面的意义 建筑景观 具体形式和精神文化形式 历史过程及人类活动 建筑与设施 苏州园林 旅游商品 景德镇瓷器 人文活动 傣族泼水节 2. 旅游资源的特征 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和永续性。 3. 旅游资源的价值 价值 含义 资源类型 美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一般都具有美学上的观赏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原因 自然景观 科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在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演变机制等方面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自然景观 历史文化价值 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人文景观 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4. 旅游景观的欣赏技巧 项目 欣赏要求 景观特点 选择欣赏位置 远眺俯视 高大雄伟、面积广 特定位置 地貌的酷似造型 仰视 瀑布景观 俯览、远望 以回环曲线构景的江河,以旷景取胜的湖海 亭、榭、水边小路观赏 比较小的湖沼池塘 乘船 山水有机组合 把握观赏时机 不同季节 自然景观随季节变化的差异明显 不同时刻 日出、日落 特定时间 景观出现时间特定 2 真 题 体验 ( 2019· 天津文综 )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 2 为图 1 中甲、乙、丙、丁四处景点的照片。 据图 2 概括这四处景点吸引游客的共同原因。 答案 历史文化价值高;地域特色突出 ( 民族特色鲜明 ) 。 解析 读图 2 可知,四处景点中,贺兰山岩画和水洞沟史前文化遗址皆为历史文化遗迹,西夏王陵和南关清真寺皆为古建筑,因而这四个景点的历史文化价值高。这些名胜古迹具有当地文化特色,民族特色鲜明。 核心考点 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与旅游规划 1 主干精讲 1.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 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 (2) 分析旅游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旅游开发的建议。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游览价值 资源 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高 ( 低 ) ;资源质量好 ( 差 ) ;游览价值高 ( 低 ) ;一定地区内的景点数量多 ( 少 ) 及彼此间距小 ( 大 ) 集群 资源集群状况优良 ( 较差 ) 地域组合 景观与相邻地区的独特性程度;旅游景观丰富 ( 单一 ) ,地域组合状况较好 ( 差 ) 社会经济 与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近 ( 远 ) 开发条件 市场 本区服务状况及其与客源市场之间交通设施好 ( 差 ) ;区内食、宿、行、娱、游、购等配套服务设施完善 ( 不完善 ) 交通 基础设施 环境承载力 当地的环境承载力大 ( 小 ) 社会条件 政策 政策支持 社会 社会秩序良好 2. 旅游规划 (1) 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2) 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要求 规划要求 旅游景区的交通规划 景区交通线路规划 景区交通线路规划首先要方便游览各个景点,保证交通的便捷、经济、安全、可靠 旅游交通工具规划 合适的交通工具可以加快旅游速度、缩短旅游时间、减轻旅游疲劳 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的目的 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是为满足景区服务业的需要兴建的,它是整个景区的组成部分 规划时要考虑的因素 要与交通线连接,注重交通的便利、快捷 尽量在旅游景区附近选址,以方便旅游者 有的服务设施需要集聚,有的需要分散,布局时需要具体分析 2 真 题 体验 ( 2019· 全国文综 Ⅲ ) 越后妻有地区位于日本本州岛中北部,冬季多大雪。由于地处偏远,该地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大都市,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乡村日渐衰败。为改变这一状况,该地区于 2000 年开始举办 “ 大地艺术祭 ” 活动。该活动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当地传统文化。该活动使越后妻有地区逐渐成为日本知名的旅游地。下图为永久保留的 “ 大地艺术祭 ” 经典作品 —— 《梯田》。 指出越后妻有地区举办 “ 大地艺术祭 ” 活动的旅游价值,并说明能够永久保留在田野上的艺术作品的特点。 答案 旅游价值: ( “ 大地艺术祭 ” 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 ) 展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具有审美价值。充分反映当地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价值。 特点:艺术作品主题与 “ 大地艺术祭 ” 主题高度契合;艺术作品的制作结构和材质牢固,不易被冬季大雪损坏。 解析 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等。 “ 大地艺术祭 ” 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当地传统文化,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 审美价值 ) ,充分反映当地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价值。《梯田》艺术作品充分体现了大地艺术,与 “ 大地艺术祭 ” 的主题高度契合,该地区 “ 冬季多大雪 ” ,而艺术作品能永久保留在田野上,说明艺术作品的制作结构和材质牢固,不易被冬季大雪损坏。 核心考点 3 旅游活动设计与环境保护 1 主干精讲 1. 正确进行旅游活动设计 (1) 选择旅游地:主要考虑出游时间、交通状况等因素,确定旅游目的地。 (2) 设计旅游线路 ( 3) 保证旅游 安全 2. 旅游环境保护 (1) 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2)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① 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② 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③ 搞好环境评价,制定环保规划。 ④ 加强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 ⑤ 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环保效果。 ( 2018· 天津文综 )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福建省的武夷山景区有丹霞地貌景观和九曲溪等河流。游客乘筏沿九曲溪可观赏到 “ 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 ” 的美景。 2 真 题 体验 (1) 说明九曲溪适宜游客乘筏观景的主要自然原因。 当地政府按规划将景区内的村落集中安置到甲区,并将旅游服务设施统一建在乙区。 答案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水量较充足,无结冰期,全年适宜游客乘筏;河道弯曲 ( 河流落差小 ) ,流速较缓,利于游客观景安全;两岸丹霞地貌景色秀美,对游客吸引力强。 解析 解读设问,抓住关键词 “ 九曲溪 ” 、 “ 乘筏观景 ” 。这一旅游活动之所以能够开展,首先 “ 九曲溪 ” 具有 “ 乘筏观景 ” 的河流条件,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水量较充足,无结冰期,全年适宜游客乘筏;其次,要有景可观,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两岸丹霞地貌景色秀丽,对游客吸引力强;最后, “ 乘筏观景 ” 必须考虑游客的安全,结合图文信息可知,九曲溪河道弯曲 ( 河流落差小 ) 、流速较缓,利于游客观景安全。 (2) 说明此规划的实施对武夷山景区的意义。 答案 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 ( 减少景区的污染源 ) ;保护景区的旅游资源 ( 减少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的破坏 ) ;提高景区接待能力;便于景区管理。 ( 答出 3 点即可 ) 解析 按照规划将村落集中安置到甲区,将旅游服务设施统一建在乙区,是为了保护景区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提高景区的接待能力,便于景区的管理。 【 第一部分 】 知识专题突破 专题 十二 旅游地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