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ww.ks5u.com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真核细胞直径一般在10~100微米之间,下列有关生物体的体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B. 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 C. 细胞体积较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D. 受细胞核所控制的范围大小的制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表面积增大,但相对表面积减小,导致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效率降低。 【详解】A、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减小,导致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效率降低,这一因素限制了细胞的长大,A正确; B、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B错误; C、细胞体积较小,相对表面积大,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效率高,C正确; D、细胞核的大小一般是确定的,细胞核所控制的范围有限,因此细胞不能无限长大,D正确。 故选B。 2.图A和图B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图A中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 ②图B中b+c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③c、d两段都要消耗ATP ④植物细胞在b段形成赤道板,向四周扩展,将细胞一分为二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A中,乙→甲持续时间较长,为分裂间期,甲→乙为分裂期;图B中,a、c为分裂间期,b、d为分裂期。 【详解】细胞周期是指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图A中乙→乙表示一个细胞周期,①正确;图B中a+b或c+d表示一个细胞周期,②错误;分裂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之下向细胞两极运动,两阶段都要消耗ATP,③正确;植物细胞在b段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将细胞一分为二,④错误。 故选C。 【点睛】判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方法 (1)“先长后短”:一个细胞周期一定要先经过一个长的间期,再经过一个短的分裂期。 (2)“终点到终点”:从完成时开始,到完成时结束,为一个细胞周期。 (3)“先复制后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一定要先完成DNA的复制,才能完成细胞的分裂。 3.下列关于人与高等动物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计数 B. 有丝分裂间期在细胞核中完成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分子的合成 C. 有丝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 D. 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不具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母细胞和子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的现象。 【详解】A、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大,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计数,A正确; B、蛋白质分子的合成在核糖体上,B错误; C、有丝分裂前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的现象,C错误; D、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分离,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点睛】同源染色体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受精卵中恢复为成对的状态,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的所有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只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出现联会、分离现象。 4.植物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 ) A. 染色体复制和核膜、核仁的重建 B. 着丝点分裂和同源染色体分离 C. 核DNA加倍和染色单体的形成 D.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根的分生区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数目,明确有丝分裂各期变化的主要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A、染色体复制发生在间期,核膜、核仁的重建发生在末期,A错误; B、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B错误; C、核DNA加倍和染色单体的形成均发生于间期,C正确; D、细胞板出现在末期,纺锤体于前期,D错误。 故选C。 5.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于动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前期由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B. 末期出现赤道板,形成细胞壁 C.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 D. 高尔基体在细胞质分裂中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高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详解】A、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A错误; B、末期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B错误; C、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C错误; D、末期细胞板是由高尔基体小泡融合而成,进而伸展形成细胞壁,把细胞质分隔开,D正确。 故选D。 【点睛】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 项目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前期) 细胞分裂方式不同(末期) 植物细胞 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由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将细胞分隔成两部分 动物细胞 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由细胞膜向内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6.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制片具体流程为:解离→漂洗→制片→染色 B. 使用50%的酒精能够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C. 先用低倍镜找到排列紧密呈正方形且有大液泡的细胞,再用高倍镜观察 D. 无法看到一个完整的细胞动态分裂过程,因为细胞在解离过程中已死亡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首先需要使用盐酸使分生区细胞分散开,然后洗去盐酸,进行染色,最后通过压片制作临时装片。 【详解】A、制片具体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 B、使用15%的盐酸能够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B错误; C、分生区细胞不具有大液泡,C错误; D、细胞在解离过程中已死亡,因此显微镜下无法看到一个完整的细胞动态分裂过程,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易错选B项,错因在于对解离液成分及其作用理解不正确。解离液中95%酒精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即杀死细胞,并保存细胞的生活状态,而不是解离细胞。 7.如图为果蝇体内的细胞(2N=8)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DNA复制发生在bc时期 B.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de时期 C. ef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达到16条 D. 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在cd时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中曲线表示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含量的变化,一条染色体一般含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复制后,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图中bc段的变化是由于DNA的复制,de段的变化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cd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 【详解】A、DNA复制发生在间期,A正确; B、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对应于cd时期,B错误; 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染色体数为16条,C正确; D、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正确。 故选B。 8.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条件和药物处理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推测该药物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A. 抑制DNA的复制 B.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 抑制细胞板的形成 D. 促进细胞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药物处理培养时,DNA含量为2n的细胞数量减少,DNA含量为4n的细胞数目增加,说明该药物会使细胞中的DNA含量增加。 【详解】A、抑制DNA的复制不会使细胞中DNA含量增加,A错误; B、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会使复制后的DNA不能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组成,导致细胞中DNA含量加倍,B正确; C、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形成细胞板,C错误; D、促进细胞分裂不会导致细胞中DNA含量增加,D错误。 故选B。 9.如图是某一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个动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4条 B.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abd C. 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是abc D. c是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a细胞中四分体排在细胞中央,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b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不联会,着丝点排在细胞中央,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处于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向细胞两极运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b细胞中有4个着丝点,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这个动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4条,A正确; B、d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B错误; C、b细胞进行有丝分裂,C错误; D、d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为次级卵母细胞,该动物为雌性,c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D错误。 故选A。 10.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俗称“血癌”,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放疗、化疗和骨髓移植,骨髓中有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可以产生正常的血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上述资料表明骨髄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B. 骨髄干细胞植入患者体内发生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过程 C. 骨髓干细胞与正常血细胞中所含的蛋白质相同 D. 正常血细胞与骨髓干细胞相比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具有发育为完整新个体的潜能;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详解】A、造血干细胞只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不能表明骨髄干细胞具有全能性,A错误; B、骨髄干细胞植入患者体内,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B正确; C、骨髓干细胞分化产生的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二者所含的蛋白质不相同,C错误; D、正常血细胞与骨髓干细胞相比遗传物质相同,D错误。 故选B。 1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癌细胞具有细胞无限增殖的特点 B. 老年人体内也存在细胞增殖现象 C. 某人因脑溢血使脑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 衰老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不断向内折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详解】A、癌细胞失去分裂次数的限制,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A正确; B、老年人体内也存在细胞增殖现象,如造血干细胞的增殖,B正确; C、某人因脑溢血使脑细胞代谢中断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C错误; D、衰老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不断向内折叠,D正确。 故选C。 【点睛】判断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方法 (1)从方式看 (2)从结果看 12.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黄曲霉素是致癌因子,病毒不是致癌因子 B. 细胞癌变,细胞周期会延长 C. 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高,细胞代谢加快 D. 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完全不能表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 癌变细胞失去分裂次数的限制,可以无限增殖,细胞代谢旺盛;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 【详解】A、黄曲霉素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病毒可以致癌,A错误; B、细胞癌变,细胞周期会缩短,B错误; C、癌变细胞分裂旺盛,细胞内酶活性高,细胞代谢加快,C正确; D、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可以表达,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D错误。 故选C。 13.下列有关对遗传学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兔的白毛与黑毛、棉花的细绒与长绒都是相对性状 B.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 性状分离是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状性的现象 D. 表现型相同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由等位基因控制,含有显性基因即表现为显性性状,隐性基因纯合子表现为隐性性状。 【详解】A、棉花的细绒与长绒不是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隐性性状在隐性基因纯合时可以表现出来,B错误; C、性状分离是杂合子自交的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状性的现象,C错误; D、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可以均表现为显性性状,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易错选C项,错因在于对性状分离概念理解不正确。性状分离是杂合子自交的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状性的现象,杂合子测交的后代也会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状性,但不属于性状分离。 14.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材料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下列有关豌豆的杂交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然状态下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完成了受粉 B. 去雄是指在父本的花成熟后将其全部雄蕊去除 C. 豌豆杂交时要在母本的雌蕊成熟前进行传粉 D. 人工杂交过程中需要对父本和母本分别套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为纯种,适于在遗传实验中研究遗传物质传递规律。 【详解】A、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完成了受粉,A正确; B、去雄是指在母本的花未成熟时将其全部雄蕊去除,B错误; C、豌豆杂交时要在母本的雌蕊成熟后进行传粉,C错误; D、人工杂交过程中需要对母本套袋,避免外来花粉干扰,D错误。 故选A。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 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 C. 杂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纯合子 D. 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测交属于杂交的一种,是指被测个体和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自交是指自花传粉或同株异化传粉或相同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 【详解】A、显性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A错误; B、纯合子可以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B正确; C、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会出现纯合子,C错误; D、杂合子测交后代会出现隐性纯合子,D错误。 故选B。 16.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 B.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C. 若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和d),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属于推理内容 D. 对推理(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流程包括: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明确各环节的主要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A、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的概念而不是基因的概念,A错误; B、孟德尔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F1自交后代为什么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具有3∶1的比例”的问题,B正确; C、“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是根据“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和d) ”推理出来的,C正确; D、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完成对演绎推理内容的检验,D正确。 故选A。 17.马的白色与栗色是一对相对性状,一匹家系来源不明的雄性栗色马与若干匹纯种白色雌马杂交,生出18匹栗色马和19匹白色马,你认为亲本马的遗传因子最可能是 A. 栗色马为显性纯合子,白色马为隐性纯合子 B. 栗色马为杂合子,白色马为隐性纯合子 C. 栗色马为隐性纯合子,白色马为显性纯合子 D. 栗色马为杂合子,白色马为显性纯合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白色雌马为纯种,据此可运用反证法判断白色与栗色的显隐性,进而判断两亲本马的基因型。 【详解】若白色雌马为显性纯合子,则后代均应为白色,与题意不符,因此白色雌马应为隐性纯合子;根据杂交后代为18匹栗色马和19匹白色马,可判断雄性栗色马为杂合子。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睛】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1)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假设法判断 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要注意另一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得出片面的结论;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相符,则不必再作另一假设,可直接予以判断。 18.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2:1,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 A. 5/6 B. 1/6 C. 5/18 D. 13/18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题意可知:在豌豆植株中,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各占2/3、1/3。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因此自然状态下,其子一代中杂合子占的比例1/3×1/2Aa=1/6Aa,B正确,A、C、D均错误。 19.在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①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③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 ②③⑤ B. ②④⑤ C. ③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双亲为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F1为双杂合子,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详解】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①错误; F1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为1:1:1:1,②正确; 由于双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不含有显性基因,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和表现型比例与配子类型的比例相同,为1:1:1:1,③⑤正确; F1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④错误。 故选A。 20.人眼的眼皮有单双之分,已知双眼皮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单眼皮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一个单眼皮男人与一个双眼皮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单眼皮)结婚。这对夫妇生下的男孩为双眼皮的可能性是 A. 1/2 B. 1/4 C. 1/8 D. 1/6 【答案】A 【解析】 【详解】这个女人的母亲是单眼皮,则该双眼皮女人为杂合子;单眼皮男人与该双眼皮女人结婚,生下的男孩为双眼皮的可能性是1/2。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单眼皮与双眼皮性状与性别无关。生下的男孩、女孩为双眼皮的可能性均为1/2,生下的孩子为双眼皮的可能性也为1/2。 21.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 A. 9:3:3:l B. 1:l:1:1 C. 3:l:3:1 D. 3: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一般的自由组合问题,可先对每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进行分析,然后按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组合。 【详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考虑A、a的遗传,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考虑B、b的遗传,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根据自由组合定律,F1的表现型比例是3:l:3:1。 故选C。 22.鼠的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短尾(B)对长尾(b)为显性,且遗传因子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遗传因子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雌雄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性状表现类型比例为 A. 4:2:2:1 B. 9:3:3:1 C. 2:1 D. 3:1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两对遗传因子是独立遗传,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雌雄鼠交配,可先根据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写出后代所有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然后去除致死基因型、表现型即得答案。 【详解】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雌雄鼠AaBb交配,遗传因子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则子代中1AAbb、2Aabb、1aabb致死,子代仅保留A B 、aaB 两种表现型,性状表现类型比例为9∶3=3:1。 故选D。 23.香豌豆的花色有白色和红色两种,用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子一代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9株,白花为217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子 B. 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 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D. 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F2植株中,红花为279株,白花为217株,二者比例约为9∶7,说明香豌豆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设两对基因分别为A、a和B、b,则红花同时含有A和B基因。 【详解】A、F2中白花植株为不同时含有A和B的个体,不都是纯合子,A错误; 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B错误; 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C错误;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多余红花植株基因型种类数,D正确。 故选D。 24.某高等植物有三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控制,已知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有几种,与亲本表现型相同个体的比例是 A. 表现型有8种,与亲本表现型相同个体的比例为1/16 B. 表现型有4种,与亲本表现型相同个体的比例为9/16 C. 表现型有8种,与亲本表现型相同个体的比例为9/16 D. 表现型有4种,与亲本表现型相同个体的比例为1/16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三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控制,则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根据先分后合的思路分析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详解】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有2×1×2=4种,与亲本表现型相同个体的比例是(3/4)×1×(3/4)+(3/4)×0×(3/4)=9/16。 故选B。 25.用下列哪组方法,可最简捷地依次解决①~③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 ②区别女娄菜(雌雄异株植物)披针型和狭披针型的显隐性关系 ③不断提高小麦显性抗病纯合体的比例 A. 自交、杂交、自交 B. 自交、测交、测交 C. 杂交、测交、自交 D. 测交、杂交、自交 【答案】A 【解析】 【详解】鉴定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可以采用自交法或测交法,但自交法最简便;区分相对性状的显隐性,采用杂交;杂合子连续自交可以提高纯合子的比例,故A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6.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定相同 B. 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够联会 C. 在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两个基因可以是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 D. 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答案】A 【解析】 【详解】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如性染色体X与Y形态结构不同,A错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定会发生联会现象,B正确;在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两个基因可以是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C正确;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大小基本相同,D正确。 27.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②着丝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为二 ③减数分裂的结果,染色体数减半,DNA分子数不变 ④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⑤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⑥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④ D. ②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级卵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①错误;着丝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②错误;减数分裂的结果是DNA和染色体都减半,③错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④正确;染色体复制发生在联会之前,⑤错误;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⑥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只有④,故选C。 28.下图为高等动物的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产生的子细胞一定是精细胞 B. 乙产生的子细胞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 C. 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 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甲和图丙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A、甲细胞均等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精细胞或极体,A错误; B、乙细胞均等分裂,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 C、丙细胞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C错误; D、丙中的M、m由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不是一对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点睛】依据细胞质的分配方式判断减数分裂中的细胞类型 29.已知一个精原细胞含有A、a;B、b;C、c三对同源染色体,则该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一个aBc的精子,那么同时产生的其他三个精子中染色体的组成是 A. aBC、ABC、ABC B. Abc、aBc、ABc C. AbC、AbC、aBc D. Abc、AbC、aBc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精子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而是含有三对同源染色体中的各一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所以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子染色体组成相同。 【详解】一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aBc,则与其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染色体组成也为aBc,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精子染色体组成与其不同,均为AbC。 故选C。 【点睛】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4个精子,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这4个精子的基因组成或染色体组成一定两两相同,且属于两种类型。 30.如图所示动物精原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减数分裂过程中,这对同源染色体在减Ⅰ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 B.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这对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C. 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②与③、①与④ D. 精细胞染色体组成的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答案】B 【解析】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反映了同源染色体在减Ⅰ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时,发生了交叉互换,A正确。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B错误。交叉互换后,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除了互换部分外,其它部分都相同,①和④、②和③分别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C正确。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由于亲本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的遗传物质差异,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形成新物种。D正确。 31.下图为同一个动物体内三个处于不同分裂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乙两个细胞均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B.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C. 丙细胞为初级卵细胞 D. 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细胞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中无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A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不分离,A错误; B、甲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丙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C错误; D、甲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D正确。 故选D。 32.下列关于染色体和基因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的载体是染色体 B. —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C.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 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答案】A 【解析】 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也位于线粒体、叶绿体中的DNA上,A项错误;一条染色体一般含有一个DNA分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项、C项正确;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D项正确。 33.下列有关色盲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母亲正常,父亲色盲,女儿一定色盲 B. 父亲正常,母亲色盲,儿子不一定色盲 C. 双亲均正常,儿子有可能色盲 D. 双亲均正常,女儿有可能色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色盲遗传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色盲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一定会传给女儿,据此可分析色盲遗传的特点。 【详解】A、母亲正常,父亲色盲,女儿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来自母亲,不一定色盲,A错误; B、父亲正常,母亲色盲,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一定色盲,B错误; C、双亲均正常,母亲可能含有色盲基因,儿子有可能色盲,C正确; D、父亲正常,女儿不可能患色盲,D错误。 故选C。 34.下列关于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通常表现为世代连续遗传 B. 该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C. 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一定是患者 D. 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一定会传给女儿,据此可分析该病的遗传特点。 【详解】A、由于致病基因为显性,后代只要含有致病基因就会患病,所以通常表现为世代连续遗传,A正确; B、女性含有两条X染色体,出现致病基因的机会更大,该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A正确; C、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一定不是患者,C 错误; D、部分女性患者为致病基因的杂合子,病症较轻,D正确。 故选C。 35.剪秋萝是一种雌雄异株高等植物,有宽叶(B)和窄叶(b)两种类型,控制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叶片形态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植株性别的一组是 A. 杂合的宽叶雌株×宽叶雄株 B. 窄叶雌株×窄叶雄株 C. 杂合的宽叶雌株×窄叶雄株 D. 窄叶雌株×宽叶雄株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剪秋萝叶形的遗传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熟记伴X染色体遗传的各种杂交组合及其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A、杂合的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雌株全为宽叶,雄株既有宽叶也有窄叶,通过叶片形态不能直接判断子代植株性别,A错误; B、窄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雌雄个体均为窄叶,通过叶片形态不能直接判断子代植株性别,B错误; C、杂合的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雌雄个体均既有宽叶,右有窄叶,通过叶片形态不能直接判断子代植株性别,C错误; D、窄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雌株全为宽叶,雄株全为窄叶,通过叶片形态能直接判断子代植株性别,D正确。 故选D。 36.据下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A(a)和D(d)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选A。 37.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 性染色体上基因都与性别有关 C. 雌性动物的性染色体都是同型的 D. 白眼雌果蝇的父本一定为白眼 【答案】D 【解析】 【分析】 性染色体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随性染色体遗传,表现为伴性遗传的特点。 【详解】A、性染色体存在于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A错误;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与性别有关,如色盲基因,B错误; C、对于ZW型的性别决定而言,雌性动物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C错误; D、白眼雌果蝇的两条X染色体上均含有色盲基因,其中一条X染色体来自父亲,父本一定为白眼,D正确。 故选D。 38.一个家庭中,父亲是色觉正常的多指(由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患者,母亲的表现型正常,他们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祖母 B. 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3/4 C. 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概率是1/4 D. 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既多指又红绿色盲的孩子的概率是1/8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多指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父亲是色觉正常的多指(由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患者,母亲的表现型正常,他们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根据色盲遗传特点可判断这孩子应为男性,双亲均含有手指正常基因且母亲含有色盲基因。 【详解】A. 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与祖母无关,A错误; B、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TtXBY、ttXBXb,再生一个男孩,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2)×(1/2)=1/4,B错误; 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概率是(1/2)×1=1/2,C错误; D、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既多指又红绿色盲的孩子的概率是(1/2)×(1/4)=1/8,D正确。 故选D。 【点睛】男孩患病概率≠患病男孩概率 (1)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①患病概率与性别无关,不存在性别差异,因此,男孩患病概率=女孩患病概率=患病孩子概率。 ②“患病”与“男孩”(或女孩)是两个独立事件,因此需把患病概率×性别比例,即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女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1/2。 (2)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它的遗传与性别连锁,“男孩患病”是指男孩中患病的,不考虑女孩;“患病男孩”则是所有孩子中患病的男孩,二者主要是概率计算的范围不同。即患病男孩的概率=患病男孩在后代全部孩子中的概率;男孩患病的概率=后代男孩中患病者的概率。 39.从杂合高茎豌豆(Dd)所结种子中任取两粒种植,它们都发育成高茎植株的概率是 A. 1 B. 1/2 C. 9/16 D. 3/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杂合高茎豌豆(Dd)所结种子的任意两粒分别来源于不同的受精卵,二者之间互为独立事件。它们都发育成高茎植株的概率是它们为髙茎概率的乘积。 【详解】杂合高茎豌豆(Dd)所结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髙茎所占比例为3/4,任取两粒种植,它们都发育成高茎植株的概率是(3/4)×(3/4)=9/16。 故选C。 40.某种植物的花色遗传中,已知红色基因(Y)对黄色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表达。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在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为 A. 四种 9:3:3:1 B. 三种 12:3:1 C. 两种 9:7 D. 三种 9:3:4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红色基因型为Y ww,黄色基因型为yyww,白色基因型为 W 。根据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结果迁移应用,可分析此类题目。 【详解】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根据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结果,红色所占比例为3/16,黄色所占比例为1/16,白色所占比例为12/16,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为12:3:1。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41.下图甲表示基因型AaBb的某高等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图丁表示该动物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与动物细胞分裂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__________。 (2)图甲中B细胞含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E细胞含有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__________(填标号)阶段。 (3)乙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阶段__________(填字母),表示减数分裂的阶段__________(填字母)。 (4)细胞丁的名称为__________,图丁应为图丙中细胞_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细胞IV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 (5)不考虑变异的情况,图甲中不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除C外,还有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 (1). 中心体 (2). 8 (3). 4 (4). ② (5). C (6). A (7). 极体 (8). ② (9). aB (10). E、F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甲各细胞中是否具有同源染色体以及同源染色体是否联会、分离,可判断细胞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图乙中A表示减数分裂,B表示受精作用,C表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图丁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向细胞两极运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中心体与动物细胞分裂密切相关。 (2)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点数目相同,图甲中B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E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E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对应于乙图中的②阶段。 (3)根据分析可知,乙图中C段表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A表示减数分裂。 (4)根据丙图可判断该动物为雌性,细胞丁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应为第一极体,图丁应为图丙中细胞②,③为次级卵母细胞;图丁细胞中含有Ab基因,细胞IV为卵细胞,和丁含有完全不同的基因,基因组成是aB。 (5)不考虑变异的情况,图甲中CEF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不含有等位基因。 【点睛】“三看法”判断二倍体细胞分裂方式 42.某种鼠的毛色由复等位基因A、a1、a2控制,其中A对a1和a2是显性,a1对a2 是显性,在体细胞中这些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注:AA纯合胚胎致死)。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表现型 黄色 灰色 黑色 基因型 Aa1 Aa2 a1a1 a1a2 a2a2 (1)若亲本基因型为Aa1 ×Aa2,则其子代的表现型可能为_______。 (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____。 (3)假设进行很多Aa1×a1a2的杂交,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许多Aa2× Aa2的杂交,预期每窝平均生________只小鼠。 (4)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基因型? 实验思路:①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____________色雌鼠杂交。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③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④如果后代出现__________,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 【答案】 (1). 黄色、灰色 (2). Aa2、a1a2 (3). 1/8 (4). 6 (5). 黑 (6). 观察后代的毛色 (7). Aa1 (8). 黄色和黑色 【解析】 【分析】 复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根据分离定律,可进行亲子代之间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相互推导。 【详解】(1)若亲本基因型为Aa1 ×Aa2,则其子代的基因型为AA、Aa1、Aa2、a1a2,表现型为黄色或灰色。 (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说明亲本均含有a2,且其中一个亲本含有a1,一个亲本含有A,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Aa2、a1a2,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1/4)×(1/2)=1/8。 (3)该鼠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进行许多Aa2× Aa2的杂交,由于AA纯合胚胎致死,预期每窝平均生8×(3/4)=6只小鼠。 (4)检测黄色雄鼠的基因型,应选择测交方法,让被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实验思路:①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黑色雌鼠杂交。 ②观察、统计后代的毛色及比例。 结果预测:③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同时含有A、a1,基因型为Aa1。 ④如果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则后代会出现黄色和黑色个体。 【点睛】第(2)小题最后一空容易答为“1/4”,错因在于审题不细,未注意题干中的“雄性”二字。 43.现有四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2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依此类推,则四个纯合南瓜品种中,圆甲与圆乙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扁盘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长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表现型为__的品种植株与实验1的F1进行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为___,其比例为___。 【答案】 (1). 2(或两); (2). 基因的自由组合 (3). AAbb、aaBB (4). AABB (5). aabb (6). 长形 (7). 扁盘形、圆形、长形 (8). 1:2:1 【解析】 【分析】 实验1和实验2的F2中扁盘:圆:长=9:6:1,为9:3:3:1的变形,可判断南瓜果形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南瓜果形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同时含有A和B表现为扁盘,不含有A或B表现为长形,四个纯合南瓜品种中,圆甲与圆乙杂交的子代为双杂合子,则圆甲与圆基因型应为AAbb、aaBB,扁盘形的基因型应为AABB,长形的基因型应为aabb。 (3)验证(1)中的结论,可对F1进行测交,选择双隐性纯合子——长形品种与实验1的F1杂交。测交后代有4种基因型,表现型种类及比例为扁盘形、圆形、长形=1:2:1。 【点睛】根据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快速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若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亲代均应为双杂合子,且可进一步确定各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及比例。 (2)子代均为双杂合子,亲代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 44.下图为某家族患两种病的遗传系谱(甲种病基因用A、a表示,乙种病的基因用B、b表示),Ⅱ6不携带乙种病基因。请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染色体的_____性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染色体的_____性遗传病。 (2)Ⅱ4和Ⅲ8基因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若Ⅲ7和Ⅲ9结婚,子女中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_,Ⅲ7如果与a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a基因的概率为______。 【答案】 (1). 常 (2). 隐 (3). X (4). 隐 (5). AaXBXb (6). aaXBXb 或 aaXBXB (7). 1/24 (8). 3/5 【解析】 【分析】 根据3号、4号正常,8号患有甲病,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5号、6号正常,10号患病,可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Ⅱ6不携带乙种病基因,则10号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5号,乙病应为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 (2)根据1号患有乙病,8号患有甲病,可判断Ⅱ4同时含有甲病和乙病基因,基因型为 AaXBXb;Ⅲ8可能含有乙病基因,基因型是aaXBXb 或 aaXBXB。 (3)Ⅱ3的基因型为AaXBY,则Ⅲ7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Ⅲ9的情况和8号相同,基因型为1/2aaXBXb 、1/2aaXBXB,二者结婚,子女中患甲病的概率为(2/3)×(1/2)=1/3,患乙病的概率为(1/2)×(1/4)=1/8,则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是(1/3)×(1/8)=1/24,Ⅲ7与a基因携带者结婚,后代基因型AA的概率为(1/3)×(1/2)+(2/3)×(1/4)=1/3,Aa的概率为(1/3)×(1/2)+(2/3)×(1/2)=1/2,二者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a基因的概率为1/2/(1/3+1/2)=3/5。 【点睛】“程序法”分析遗传系谱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