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蚌埠铁路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蚌埠铁路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ww.ks5u.com 蚌埠铁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高一地理 一、选择题 下面左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右图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左图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右图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① B. 乙—② C. 丙—③ D. 丁—④‎ ‎2. 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 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 B 2. C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图中甲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且出生率较低,没有对应阶段;乙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对应的是②,B正确;丙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对应的是④;丁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对应的是①。故选B。‎ ‎【2题详解】‎ 丙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是现代型,目前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是现代型,形成原因有: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医疗卫生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C正确。‎ ‎【考点定位】人口增长模式及形成原因 ‎1.人口增长模式 ‎(1)构成指标:图中曲线①出生率;曲线②死亡率;阴影部分为: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征 A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堡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过程: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3.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时是经济水平最高的时期 B. ③到⑤期间,人口的数量不断减少 C. ④时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量稳定 D. ①到⑤期间,④时人口问题最不突出 ‎【答案】B ‎【解析】‎ 随着时代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⑤时是经济水平最高的时期,A错。③到⑤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的数量不断减少, B对。④时人口变化幅度较大,人口总量减少快,C错。①到⑤期间,④时人口问题突出,劳动力严重短缺,D错。‎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 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C.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 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5. 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原因最可能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 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 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 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答案】4. A 5. 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了人口数量的变化及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试题难度较易。‎ ‎【4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省的自然增长率较低,说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正值,说明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则人口密度增大;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比重有27%增加到40%,因此城市人口数量增加不足50%。该省的自然增长率较低,说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故A正确;自然增长率为正值,说明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则人口密度增大,故B错误;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经济的发展,故C错误;城市人口比重有27%增加到40%,因此城市入口数量增加不足50%,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A。‎ ‎【5题详解】‎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这不是常住人口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该省在2000-2010年无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故B不符合题意;该省在2000-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没有缩小,故C不符合题意;该省位于我国西部,经济较落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常住人口减少,故选D。‎ ‎【点睛】人口数量变化,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状况,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二是人口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迁移。以本题为例,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虽降低,但仍为正值,人口数量应增加。因此导致该省人口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应为人口迁移。‎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6. 从上图分析四地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丙、乙、丁 B. 甲、乙、丁、丙 C. 丁、丙、乙、甲 D. 丁、乙、丙、甲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低—高—低”型 B. 乙地一定位于发展中国家 C. 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 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答案】6. A 7.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了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有关内容,试题难度较易。‎ ‎【6题详解】‎ 甲为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乙为四个坐标的统计图,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丙为三角坐标图,0-14岁人口比重22%,15-64岁人口比重为72%,65岁以上人口比重6%,属于中年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丁为柱状图,自然增长率是个负值;故人口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甲、丙、乙、丁。故选A。‎ ‎【7题详解】‎ 利用甲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判断:甲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一低一高”,A错误;乙的人口出生率约38%,死亡率约38%,自然增长率为0,属于“高一高一低”模式,一定为发展中国家,B正确;丙地的人口增长较快,但其所在的自然环境条件未知,故人口合理容量无法判断,C排除;丁地人口负增长,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较慢,D排除。综上可知,选B。‎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P′为环境承载力 B. P-P′的区间是人口的最佳规模 C. 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D. P为环境承载力 ‎9. 图中反映了 A.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B.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C. 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负相关 D. 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答案】8. C 9. 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了人口合理容量及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8题详解】‎ 根据图示两条曲线分别是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的相关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都是随人口规模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生活质量的最高值所对应的人口规模就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故判断P为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时的最佳人口规模,P′为生产力水平较高时的最佳人口规模。故选C。‎ ‎【9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故选D。‎ 该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比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问题。‎ ‎10. 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 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 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 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 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11. 【小题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 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 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 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 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答案】10. B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中心商务区——高度发达的商业服务中心往往布局于寸土寸金、交通便捷的城市中心;因此用地类型以商业用地占主导。由此可知中心商务区的特点如昼夜人口密度差异大、昼夜车流方向相反、建筑物高大密集等。读图可知1970年该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和夜间人口密度相同说明其住宅区与商务区无明显分区。1970‎ ‎ 年以后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夜间人口密度比白天人口密度小了很多说明其住宅区与商务区明显分离。‎ ‎【11题详解】‎ 第16题,中心商业区和住宅区分离导致人们上下班的距离将变长,故需要交通条件的改善。‎ ‎12.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外围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该城市郊区出现蔬菜-稻米-柑橘种植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土地价格 B. 交通条件 C. 自然条件 D. 劳动力价格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离城市越近,土地价格越高,需要发展单位产值较高的农业。‎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下列属于图中b阶段反映的城市化现象的是:‎ A. 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B. 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滞 C.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 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 ‎14. 尽管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它们都处于城市化进程的某一阶段。下列国家与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 英国—a阶段 B. 朝鲜—c阶段 C. 中国—b阶段 D. 印度—c阶段 ‎【答案】13. A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城市化。a、b、c分别代表城市化进程中的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其中b中期加速阶段由于城市化速度过快,可能出现市区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故A项正确。 ‎ ‎【14题详解】‎ 不同性质国家城市化水平不同,英国作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已经进入后期阶段,A错;朝鲜、中国、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不高,大约40%左右,处于中期阶段,所以B、D错,C对。故选C。 ‎ 读我国某市1978~2008年30年间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图,回答题。‎ ‎15. 1988年该市的城市化水平约为 A. 10% B. 20% C. 30% D. 40%‎ ‎16. 有关该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30年间该市的农村人口数量逐步减少是因为人口出现负增长 B. 自1978年以来该市的城市化水平总体在提高 C.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拉力 D. 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压力增大 ‎17. 1998年以来该市农村人口减少的可能影响因素是 ‎①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②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加大 ③城市交通条件便利 ‎④城市就业机会多 ⑤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答案】15. B 16. A 17. D ‎【解析】‎ 试题分析:‎ ‎【15题详解】‎ 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准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根据1988年的乡村和城镇人口数据可计算得到结果。‎ ‎【16题详解】‎ 通过数据的变化分析,该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人口比重一直增加,主要是与经济发展有关,但城镇人口的快速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压力增大;乡村人口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大量涌向城市造成的。‎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推动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因素,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加大,城市更多的就业机会及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变都会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而使农村人口数量减少。‎ 考点:本题组以柱状图数据考查城市化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主要掌握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志,并掌握影响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等基础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图中甲、乙、丙是三个不同等级的服务中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 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A. 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B. 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C. 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D. 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19. 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对顾客的吸引力超过乙,人们寻求服务总是优先考虑甲 B. 到乙地寻求服务的人不会再到甲地寻求服务 C. 位于丙地的人寻求较低等级的服务时会优先选择乙 D. 实际情况下,甲、乙两地的服务范围都不是固定的 ‎【答案】18. C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位于城市中心,一般布局商业区;乙位于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交汇处,交通十分便利,适合布局对交通条件需求高的企业;丙距离城市中心有一定距离,可能为住宅区,适合布局服务居民的商业部门;甲位于城市中心,适合布局星级宾馆;家用电器对交通条件要求高,适合布局在乙处;早点铺布局在靠近居民区的地方,故C项正确;‎ 汽车销售占地面积较大,一般位于城市外围;珠宝商行属于奢侈品店,适合布局在城市中心;星级宾馆属于服务业,适合布局在城市中心,故A项错误;高档电器一般布局在城市外围次商业区;早点铺适合布局在靠近居民区的地方,故B项错误;早点铺适合布局在靠近居民区的地方;星级宾馆属于服务业,适合布局在城市中心;家用电器对交通条件要求高,适合布局在乙处,故D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 ‎【19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的服务范围大于乙,因此甲的级别高于乙,同理可判断,乙的级别高于丙.城市服务范围越大,其服务机构的等级越高,消费的频率越低.甲对顾客的吸引力超过乙,但是人们寻求服务总是优先考虑比较近的城市,故A错;到乙地寻求服务的人会到甲地寻求更高级别的服务,故B错; 位于丙地的人寻求较低等级的服务时会优先选择丙,因为低级服务每个城市都具备,故C错; 每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都不是固定的,没有明确的界线,故D对,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等级高,城市数目少,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职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20.上海市郊区建设蔬菜、肉、奶、禽、蛋生产基地,影响区位选择主要因素是:‎ A. 气候条件好 B. 有城市自来水灌溉 C. 市场需要 D. 靠近城市,生产技术水平高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蔬菜、肉、禽、蛋等农副产品生产布局于城市郊区,由于靠近城市,市场广阔。故选C项。‎ 下图“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发展规模变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影响“桑基鱼塘”发展规模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A. 自然因素 B. 经济因素 C. 科技因素 D. 交通因素 ‎22. 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花基鱼塘”、“菜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 农业技术的改进 B. 劳动力的转移 C. 市场需求的变化 D. 自然条件的改变 ‎【答案】21. B 22. C ‎【解析】‎ 试题分析:‎ ‎【21题详解】‎ 决定农民种植作物类型及规模的主要因素是市场。所以影响“桑基鱼塘”发展规模变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B对。自然、科技、交通是重要影响因素,A、C、D错。‎ ‎【22题详解】‎ 市场是农业生产作物类型和规模的决定因素,导致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向“花基鱼塘”、“菜基鱼塘”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变化,C对。技术、劳动力、自然条件不是主要原因,A、B、D错。‎ 考点:影响农业生产规模的主导因素。‎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某种农作物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下列有关图示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科技水平高 B. 水利工程量大 C. 单产高 D. 机械化水平低 ‎24. 该农作物的最大产区是 A. 亚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欧洲 ‎25. 该农作物种植可缓解某些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的根本原因是 A. 该农作物地区适应性强 B. 该农作物种植技术简单 C. 该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D. 该农作物种植很适合于小农经营 ‎【答案】23. A 24. A 25. 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及特点等,试题难度较易。‎ ‎【23题详解】‎ 根据图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平原等,所以为季风水田农业,生产特征是水利工程量大,以小农经营为主(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属于劳力密集型农业;单位面积产量高,但是商品率比较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日本除外);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 ‎【24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农作物为水稻,亚洲季风区面积大,雨热同期符合水稻生长需要的水热条件,即水稻种植业的最大产区在亚洲,故选A。‎ ‎【25题详解】‎ 水稻适宜生长在夏季高温多雨的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对热量要求高,故A错误;水稻种植技术简单,不是缓解该地区人多地少矛盾的根本原因,故B错误;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东亚、南亚种植水稻,能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可缓解该地区人多地少矛盾,故C正确;水稻种植适合于小农经营,不是缓解该地区人多地少矛盾的根本原因,故D错误;综上可知,选C。‎ 二.综合题 ‎26.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不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____________。‎ ‎(2)除考虑风向外,该市工业布局的主要特点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市规划在A处建一大型钢铁厂,其考虑的主要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 ‎(4)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北风或偏北风 ‎(2)靠近河流、公路、铁路等交通便捷处,城市的边缘地区 ‎(3)丰富的铁矿(煤炭)资源; 交通运输便利(铁路);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地带,对居民区大气污染少;丰富的水源;城市外围,地价便宜,适合建大型工厂(任答三点)‎ ‎(4)D 城区盛行风的上风地带,污染少;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及工业区位因素等内容,试题难度一般。‎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图中工业区布局在北方和西方,若工业区布局不合理,就应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所以该城市的主导风向为北风或偏北风。‎ ‎(2)根据图示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城市工业区布局在城市边缘地区,工业区附近有铁路、河流、公路经过,所以工业区靠近河流、公路、铁路等交通便捷处。‎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据图中信息可知,在A处建立钢铁厂的区位条件是附近有丰富的铁矿(煤炭)资源;有铁路、公路、河流经过,交通运输便利;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居民区大气污染少;河流流经,为工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水源;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区,地价便宜,适合建大型工厂等。‎ ‎(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D位于城区盛行风的上风向,污染少;D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有公路经过,交通便捷,所以D处适合建立高级住宅区。‎ ‎【点睛】工业区的布局要求:便利的交通;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市区内,有污染的工业应远离城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带,有水体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区;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间设置防护带;留有发展余地等。‎ 商业区的布局要求:商业区的布局一般有市场最优原则(靠近城市几何中心)和交通最优原则(市区边缘环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处)。‎ 住宅区的布局要求:高级住宅区的布局一般考虑“上风(上风向)、上水(河流上游)、高坡(地势较高处)、近文教区、环境优美”,低级住宅区一般靠近工业区,便于工人上下班等。‎ ‎27.读左下“水稻主要分布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水稻分布区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A、B、C三地均为__________气候区。从地形上看,水稻田多分布在_______和_____地区。‎ ‎(3)亚洲水稻生产单产量高但商品率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亚洲水稻种植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东南亚 南亚 东亚 ‎(2)季风 河流下游冲积平原 三角洲 ‎(3)精耕细作、耕种规模小、传统观念制约及经济水平制约 ‎(4)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商品率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农业今后发展方向等内容,试题难度一般。‎ ‎【详解】(1)根据图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A为东南亚,B为南亚,C为东亚。‎ ‎(2)据所学内容可知,A位于中南半岛,B位于南亚,C位于我国东部沿海,三地均为季风气候区,从地形上看,水稻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的河流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3)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大量的劳动力,亚洲种植水稻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由于精耕细作,所以单产高,但亚洲人多地少,水稻耕种规模小,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制约,商品率低。‎ ‎(4)亚洲人多地少的特性,使其水稻种植业具有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等特点,加上本区的季风气候,水旱灾害经常发生,因而水利工程量大也是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之一。这些特点决定了亚洲农业今后发展的方向。所以亚洲水稻种植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商品率等。‎ ‎28.读下面“美国本土农业带空白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分别用字母A、B、C标出春麦区、玉米带、冬麦区的位置。‎ ‎(2)我国________和__________也有这类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 ‎(3)借鉴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经验,谈谈我国发展粮食生产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如图 ‎(2)东北、西北 ‎(3)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要加快商品粮基地建设;进一步增大科技投入;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国家政策要扶持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及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试题难度一般。‎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农作物的分布以玉米带为中心,在玉米带的西南和西北分别是冬小麦和春小麦分布区,在玉米带的东北为乳畜带,所以玉米带、春麦区、冬麦区的分布位置如答案图中所示。‎ ‎(2)据中国地理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有一些大型的国营农场,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谷物农业发达,所以在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也有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 ‎(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实现了地区专门化,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专门化生产经营;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技投入水平高,机械化水平高,劳动生产效率高。这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我国发展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要加快商品粮基地建设,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进一步增大科技投入,建两高一优农业;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中低产田的治理和改造;国家政策进一步扶持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等。‎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