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作业

题组1 化学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1.2019年3月召开的“两会”指出,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正在进入生活质量全面提升时期,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非常关注,迫切希望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下列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市区禁止自行车通行 B.自己尽量不做饭,多叫外卖 C.提倡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D.将工业废水注入地下岩石层,减少排放量 答案 C A项,自行车出行不需要消耗汽油等化石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B项,多叫外卖会增加外卖的包装材料的消耗,会引起更多的资源浪费,产生白色污染等;C项,提倡垃圾分类更加有利于废物的回收利用;D项,工业废水注入地下岩石层,会污染地下水。‎ ‎2.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答案 D 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A错误;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B错误;酸雨是由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引起的,二氧化碳不会引起酸雨,C错误;温室效应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关,D正确。‎ ‎3.研究表明,雾霾中的无机颗粒主要是硫酸铵和硝酸铵,大气中的氨是雾霾的促进剂。减少氨排放的下列解决方案不可行的是(  )‎ A.改变自然界氮循环途径,使其不产生氨 B.加强对含氨废水的处理,降低氨气排放 C.采用氨法对烟气脱硝时,设置除氨设备 D.增加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减少使用化肥 答案 A 人类无法改变自然界氮循环途径,使其不产生氨。‎ ‎4.化学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煤转化为水煤气加以利用是为了节约燃料成本 B.利用太阳能蒸发淡化海水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在阳光照射下,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的甲醇属于可再生燃料 D.用二氧化碳合成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答案 A 煤转化为水煤气加以利用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 ‎5.“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是每个中国人的愿望。下列做法与此相符的是(  )‎ A.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增强土壤肥效 B.将医疗垃圾深埋处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C.将三聚磷酸钠(Na5P3O10)添加到洗衣粉中,增强去污效果 D.尽量不开私家车出行,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答案 D A项,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污染空气;B项,医疗垃圾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深埋处理会污染土壤、水流;C项,将三聚磷酸钠(Na5P3O10)添加到洗衣粉中,如洗衣用水随意倾倒,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D项,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6.二氧化碳气体能引起温室效应,“碳捕捉技术”可实现二氧化碳的分离、储存和利用,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O2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 B.能量消耗低是该技术的一大优点 C.捕捉CO2可使用小苏打溶液 D.捕捉到的CO2可用作化工原料 答案 D A项,二氧化碳气体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B项,由流程示意图可知,该捕捉技术反应复杂且能耗大;C项,CO2和小苏打溶液不反应;D项,CO2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可作化工原料,如制纯碱就要用二氧化碳。‎ ‎7.“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下列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在厂区大量植树绿化,净化污染的空气 B.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 C.将煤液化后使用以提高煤的利用率 D.将化石燃料充分燃烧后再排放 答案 B 在厂区大量植树绿化,能够净化污染的空气,是治理污染的方法之一,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A错误;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无污染、无资源的浪费,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B正确;将煤液化后使用以提高煤的利用率,仍然有污染物被排放出来,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C错误;将化石燃料充分燃烧后再排放,仍然有污染物被排放出来,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D错误。‎ ‎8.下列行为不利于遏制污染的是(  )‎ A.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扩建小型钢铁厂、水泥厂,提高钢铁、水泥的产量 C.推广机动车用天然气替代汽油、柴油的“油改气工程”‎ D.研发可降解的聚碳酸酯替代聚乙烯作一次性塑料袋的生产原料 答案 B 小型钢铁厂、水泥厂等资源综合利用困难,能耗大,排放的污染物多,不利于遏制污染。‎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C.生活污水可灌溉庄稼,所以能排放到自然界水体中 D.创新生产工艺,实现电动机车替代燃油机车符合绿色发展方式 答案 C 生活污水可导致水体污染,若是含磷污水,则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华、赤潮等,C项不正确。‎ ‎10.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光化学过程,在清洁空气、污染空气中形成硫酸型酸雨的过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照是酸雨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B.所涉及的变化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污染指数越高形成酸雨的速率越快 D.优化能源结构能有效遏制酸雨污染 答案 B 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1.下列与化学有关的文献,理解正确的是(  )‎ A.《咏石灰》中“……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指氢氧化钙 B.《咏煤炭》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木炭 C.《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其中的“碱”是一种盐溶液 D.《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丝”“麻”‎ ‎“裘”主要成分均属于多糖 答案 C A项,《咏石灰》中“要留清白在人间”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 CaCO3↓+H2O,其中的“清白”指CaCO3;B项,《咏煤炭》描述的是煤炭的开采,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C项,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其中的“碱”是碳酸钾,K2CO3为盐;D项,丝、裘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麻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12.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B.《吕氏春秋·别类编》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性 C.《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显色反应 D.《抱朴子·金丹篇》中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发生了分解、化合、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 A项,由“蒸令气上”可知与混合物沸点有关,则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B项,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则说明合金硬度大于各成分金属的硬度;C项,鉴别KNO3和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焰色反应为紫色;D项,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的过程中,有单质(水银)生成,且单质(水银)重新生成化合物,故该过程包含分解、化合、氧化还原反应。‎ ‎13.关于绿矾的分解有如下描述:“绿矾形似朴硝(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色赤”物质是Fe(OH)3‎ B.流出的液体中可能含有硫酸 C.可以通过焰色反应区分绿矾和朴硝 D.绿矾分解过程中硫元素部分被还原 答案 A 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7H2O。Fe(OH)3受热易分解,与题述反应条件不符,Fe的氧化物只有氧化铁为红色,则“色赤”物质可能是Fe2O3,故A项错误;FeSO4·7H2O分解生成氧化铁、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三氧化硫与水结合生成硫酸,则流出的液体中可能含有硫酸,故B项正确;绿矾和朴硝中含有的金属元素不同,可以通过焰色反应区分,故C项正确;绿矾分解过程中铁元素被氧化,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硫元素会部分被还原,故D项正确。‎ ‎14.历史文物本身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合金 B.宋代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所用纸张为宣纸,其主要成分是碳纤维 C.秦朝兵马俑用陶土烧制而成,属硅酸盐产品 D.对敦煌莫高窟壁画颜料分析,其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答案 B 碳纤维指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用腈纶和黏胶纤维作原料,经高温氧化碳化而成,而宣纸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故B错误。‎ ‎15.《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文中未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溶解 B.萃取 C.过滤 D.蒸馏 答案 D 文中涉及萃取、溶解、过滤,没有涉及蒸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