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8届一轮复习第15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第15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017备考·最新考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Ⅱ)。 考点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5年9考) [自主梳理]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杂交实验过程 (2)实验结果分析 ①F1全为黄色圆粒,表明粒色中黄色是显性,粒形中圆粒是显性。 ②F2中出现了不同性状之间的重新组合。 ③F2中4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为9∶3∶3∶1。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 ①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②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③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且数量相等。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解释 (3)F2基因型与表现型分析 F2共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1)方法 测交法。 (2)完善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4.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 (1)内容 ①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②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实质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分析 (1)科学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2)采用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3)应用了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4)科学设计了实验程序。即在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假说,并且设计了新的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 1.高考重组 判断正误 (1)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2015·海南卷,12)(×) (2)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2012·江苏,11C)(×) (3)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其中,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2011·上海,24B)(×) (4)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的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7对等位基因纯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与7对等位基因杂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2014·海南高考,T22D)(√)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必修2 P9~1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全面分析孟德尔实验成功原因,把握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解题关键。 2.(必修2 P12拓展题改编)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两亲本杂交得到F1,其表现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的基因组成是YyRr、yyRr B.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C.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YyRR或YyRr D.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 解析 由F1表现型中黄色∶绿色=1∶1,圆粒∶皱粒=3∶1,可推知亲本中与粒色有关的组合为Yy∶yy与粒形有关的组合为Rr×Rr,故亲本类型为YyRr×yyRr,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为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YyRR或YyRr,F1 纯合子=×=。 答案 D 下面两图分别是具有一对和两对等位基因的个体杂交的遗传图解。已知同一个体产生的各种配子类型数量相等。请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体现在图中的________,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体现在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 (2)③⑥过程表示________,这一过程中子代遗传物质的来源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A和a、B和b(完全显性)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并且彼此间对性状的控制互不影响,则图2中所产生的子代中表现型有________种,它们的比例为________。 (4)图2中哪些过程可以发生基因重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①② ④⑤ (2)受精作用 细胞核中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 (3)4 9∶3∶3∶1 (4)④⑤ [跟进题组] 题组一 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生 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解析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YyRr)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可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而不是4个,且卵细胞的数量要远远少于精子的数量;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在F1产生配子时起作用,其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综上判断D项正确。 答案 D 2.(2016·哈三中期中)某种二倍体野生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F1进行自交得到F2。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指导合成的酶发挥作用的场所最可能是________。该植物花瓣颜色遗传说明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 (2)亲本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下图中画出F1体细胞的基因示意图。 (4)F2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中紫色∶红色∶粉红色∶白色的比例为________。 (5)研究人员用两种不同花色的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植株有四种花色。请画出相关的遗传图解。 答案 (1)液泡 两(多)对基因控制一种性状 (2)AAbb (3)见下图 (4)AABb、AaBb 3∶6∶3∶4 (5)遗传图解 出现特定分离比3∶1、9∶3∶3∶1的4个条件 (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足够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题组二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已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如图所示,且三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三对相对性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杂交的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3∶3∶1∶1 C.如果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它只产生4种配子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解析 A、a和D、d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a和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它只产生2种配子;由于A、a和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不一定会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 答案 B 4.(2015·河北邢台模拟,31)某植物的花的颜色有红色和白色,其红色的颜色深浅由三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C与c)控制,显性基因有加深红色的作用,且作用效果相同,具有累积效应,完全隐性的个体开白花,亲本的基因组成如图所示(假设没有基因突变及交叉互换)。请回答: (1)F1中颜色最深的个体自交,理论上F2的表现型有________种,其比例为________(按颜色由深到浅的顺序),其中颜色最深的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种植物花的位置有顶生与腋生两种,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只有两对基因都为隐性时才表现为顶生,其他情况下为腋生。已知其中一对等位基因D、d位于1、2号染色体上,要确定另一对等位基因F、f是否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择基因型为DDFF和ddff亲本杂交得到F1; 第二步:F1植株________交,得到F2; 第三步:观察统计F2植株花的位置________。 结果及结论: ①若F2植株花的位置腋生与顶生的比例接近________,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F、f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 ②若F2植株花的位置腋生与顶生的比例接近________,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1、2号染色体上。 解析 (1)F1中颜色最深的个体基因型是AaBbCc,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判断该个体可产生ABC、ABc、abC、abc,利用棋盘法分析子代显性基因的数量,可得出显性基因的个数有0~6共7种情况,并可得出7种表现型的比例,其中颜色最深的就是显性基因最多的,即AABBCC。(2)DDFF×ddff杂交得F1(DdFf),若F、f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其自交后代中腋生∶顶生=15∶1;若F、f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则F1可产生两种配子DF和df,其自交后代中腋生∶顶生=3∶1。(利用测交法也可,分析方法相似) 答案 (1)7 1∶2∶3∶4∶3∶2∶1 AABBCC (2)答案一:自 表现型及其比例 ①15∶1 ②3∶1 答案二:测 表现型及其比例 ①3∶1 ②1∶1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自主梳理] 1.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及类型 条件 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A或B)时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6∶1 1∶2∶1 即A_bb和aaB_个体的表现型相同 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9∶7 1∶3 即A_bb、aaB_、aabb个体的表现型相同 aa(或bb)成对存在时,表现双隐性性状,其余正常表 9∶3∶ 4 1∶1∶2 即A_bb和aabb的表现型相同或aaB_和aabb的表现型相同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A或B)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15∶1 3∶1 即A_B_、A_bb和aaB_的表现型相同 显性基因在基因型中的个数影响性状表现(数量遗传)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4∶6∶4∶1 AaBb∶(Aabb、aaBb)∶aabb=1∶2∶1 显性纯合致死 AaBb∶Aabb∶aaBb∶aabb=4∶2∶2∶1,其余基因型个体致死 AaBb∶Aabb∶aaBb∶aabb=1∶1∶1∶1 2.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题解题步骤 (1)看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如比例为9∶3∶4,则为9∶3∶(3∶1),即4为两种性状的合并结果。若分离比为9∶6∶1,则为9∶(3∶3)∶1;若分离比为15∶1,则为(9∶3∶3)∶1。 [跟进题组] 题组一 无“致死”状况下的变式分离比 1.(2015·上海卷,26)早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 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 mm。花长为24 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A. B. C. D. 解析 由“花长为24 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花长为 24 mm的个体为杂合子,再结合“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 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 mm且早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可推知花长为24 mm的个体为杂合子,且个体中含4个显性基因和2 个隐性基因,假设该个体基因型为AaBbCC,则基因型相同的这样的个体互交后代含4个显性基因和两个隐性基因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这三种基因型在后代中所占的比例为:××1+××1+××1=。 答案 D 2.(2015·福建卷,28)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2.(2015·福建卷,28)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__________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推测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________。由于三倍体鳟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解析 (1)F2出现9∶3∶3∶1的变式9∶3∶4,故F1基因型是AaBb,杂合子表现出黑眼黄体即为显性性状。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是aaBB,黑眼黑体基因型是AAbb。(2)据图可知,F2缺少红眼黑体性状重组,其原因是基因型aabb未表现红眼黑体,而表现出黑眼黑体。(3)若F2中黑眼黑体存在aabb,则与亲本红眼黄体aaBB杂交后代全为红眼黄体(aaBb)。(4)亲本中黑眼黑体基因型是AAbb,其精子基因型是Ab;亲本中红眼黄体基因型是aaBB,其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基因型都是aB,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不排出极体,导致受精卵基因型是AaaBBb,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三倍体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无法产生正常配子,导致其高度不育。 答案 (1)黄体(或黄色) aaBB (2)红眼黑体 aabb (3)全为红眼黄体 (4)AaaBBb 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 题组二 “致死”状况下的变式分离比 3.雕鸮(鹰类)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显性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已知绿色条纹雕鸮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1∶1。当F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时,其后代(F2)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F1中的黄色无纹个体测交后代比例为1∶1∶1∶1 B.F1中的绿色无纹个体都是双杂合子 C.显性性状分别是绿色、无纹 D.F2中致死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解析 由于F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均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将两对性状分开看,绿色∶黄色=2∶1,无纹∶条纹=3∶1,可以确定绿色和无纹为显性性状且控制绿色的基因纯合致死。进而可判断出F1中的黄色无纹个体为单杂合子,测交后代比例应为黄色无纹∶黄色条纹=1∶1。 答案 A 4.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刚毛和截毛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D、d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灰身刚毛果蝇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F1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灰身刚毛 灰身截毛 黑身刚毛 黑身截毛 ♂ ♀ 0 0 (1)果蝇控制刚毛和截毛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2)上表实验结果存在与理论分析不吻合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成活。 (3)若上述(2)题中的假设成立,则F1代成活的果蝇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在这个种群中,黑身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让F1代灰身截毛雄果蝇与黑身刚毛雌果蝇自由交配,则F2代雌果蝇共有________种表现型。 (4)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研究发现,眼色基因可能会因染色体片段缺失而丢失(记为XC);若果蝇两条性染色体上都无眼色基因,则其无法存活,在一次用纯合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的实验中,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欲用一次杂交实验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的主要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与结论: ①若子代果蝇出现红眼雄果蝇,则是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 ②若子代果蝇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导致的; ③若子代果蝇________,则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 解析 (1)~(3)解析如下: ①就体色而言,♂灰身∶黑身=3∶1,♀灰身∶黑身=3∶1→灰身与黑身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就刚截毛而言,♂刚毛∶截毛=1∶1,♀只有刚毛,无截毛→刚截毛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③子代总组合数不是“16”而是“15”,且灰身刚毛雌蝇为“”而不是“”→ 灰身刚毛雌蝇出现致死基因型,且所占比例为→致死基因型为AAXDXD或AAXDXd (4)解析如下 眼色基因仅位于X上,且基因随染色体缺失而缺失;若两条性染色体均无眼色基因则无法存活→XCXC或XCY不能存活(可致雌雄比例失衡) 亲本为XRXR×XrY→子代雌蝇类型应为XRXr,但却出现了“白眼雌蝇”可依据XRXr(环境改变)、XrXr(基因突变)及XCXr(缺失)反推结果,续推结论。 答案 (1)X (2)AAXDXD或AAXDXd (3)11 4 (4)实验方案:让这只白眼雌果蝇与任意的一只雄果蝇杂交,观察后代果蝇的表现型情况 实验现象与结论:②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为1∶1 ③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为2∶1 某些致死基因或基因型导致性状的分离比改变 设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由此可见,若存在“致死”现象,则可导致子代比例偏离“16”的“失真”现象,如A基因中两显性基因纯合致死时可导致子代基因型为AA__的个体致死,此比例占,从而导致子代成活个体组合方式由“16”变成“12”。同理,因其他致死类型的存在,“16”也可能变身为“15”、“14”等。 (3)当出现致死效应时,应首先将异常的性状分离比与正常的性状分离比进行比较,以确定致死效应的类型。当出现合子致死时,先不考虑致死效应,直接分析基因型的遗传,最后将致死的合子去掉即可;当出现配子致死时,则在分析基因型时就要去掉致死的配子,然后推出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易错清零] 易错点1 混淆等位基因、相同基因与非等位基因 点拨 如上图中B-b,C-c,D-d分别为三对等位基因 (2)相同基因: 上图中A-A虽然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但因其不是控制“相对性状”而是控制“相同性状”,故应属“相同基因”而不是“等位基因”。 (3)非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因有两种,即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图中B-b与C-c(D-d);另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C-c与D-d。 注:自由组合定律专适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 易错点2 不能灵活进行“信息转化”克服思维定势,误认为任何状况下唯有“纯合子”自交才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点拨 由于基因间相互作用或制约,或由于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可导致“不同基因型”的生物表现为“相同表现型”,由此可导致某些特殊情形下,杂合子自交也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如某自花传粉植物,其子叶颜色有白色和有色等性状,显性基因I是抑制基因,显性基因C是有色基因,隐性基因c是白色基因,且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当I和C同时存在时,I就抑制了有色基因C的作用,使其不能表现为有色;当I不存在时,C才发挥作用,显示有色,现将亲本均为白色子叶的两种基因型IICC与iicc杂交,则F1子叶表现型为白色子叶,F2有色子叶基因型为iiC_。F2表现型为白色子叶的比例为,其中自交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为IICC、IICc、IIcc、iicc [规范答题] 1.已知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种子形状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植株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 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现在有甲、乙、丙、丁四个品系的纯种豌豆,其基因型如表所示。 品系 甲 乙 丙 丁 基因型 YYRRDD yyRRDD YYrrDD YYRRdd 1.找错、纠错 错答(1)序号:__①__ 正答:碱基对(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错答(2)序号:__②__ 正答:基因突变 错答(3)序号:__③__ 正答:乙与甲,或乙与丙,或乙与丁 错答(4)序号:__④__ 正答:不能 错答(5)序号:__⑤__ 正答:甲与丁之间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 2.错因分析 (1)序号①忽视了“结构上”这一关键词 (2)序号②突变≠基因突变,二者不可等同看待 (3)序号③考虑不够周全 (4)序号④⑤忽视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1.找错·纠错 错答(1)序号:__②__ 正答: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错答(2)序号:__③__ 正答:三角形∶卵圆形果实=3∶1 错答(3)序号:__⑤__ 正答:____ 错答(4)序号:__⑥__ 正答:AaBb、Aabb和aaBb 错答(5)序号:__⑦__ 正答:不定向性 2.错因分析 (1)序号②描述太笼统(宜就近不就远) (2)序号③未注明对应的“表现型” (3)序号⑤只考虑到纯合子自交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未能考虑到本题“特殊”性,即只有aabb才表现卵圆形,其余均为“三角形”,故只要自交子代不出现aabb者均应看作“未发生性状分离” (4)序号⑥同上一问,应为只有同时含有a、b基因者自交子代才会发生性状分离 (5)序号⑦混淆了“随机性”与“不定向性”内涵 演练真题 领悟考向 1.(2015·海南卷,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解析 孟德尔指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他不支持融合遗传,A错误;孟德尔指出,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而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是减数分裂,B错误;根据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四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每对等位基因可产生三种不同的基因型,所以子代基因型可以产生3×3×3×3=81种,C错误;同理,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每对等位基因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基因型,所以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2×2=8种,D正确。 答案 D 2.(2014·上海卷)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 g和270 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 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 A. B. C. D. 解析 由隐性纯合子(显性基因数为0)果实重150 g、显性纯合子(显性基因数为6)果实重270 g,推知每增加1个显性基因,果实增重20 g。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AaBbCc)杂交,F1中重量为190 g的果实植株的基因型中含有2个显性基因、可能是AAbbcc、aaBBcc、aabbCC,也可能是AaBbcc、aaBbCc、AabbCc,故F1中重量为190 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答案 D 3. (2012·安徽高考) 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 B. C. D. 解析 依题意,rr个体在开花前全部死亡,说明其不具有繁殖能力。在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RR∶Rr=∶=1∶1,可求出产生r配子的概率为,故后代中感病植株rr占×=。 答案 D 4.(2014·全国卷)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 (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________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_______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______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_______。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解析 (1)4个纯合品种组成的两个杂交组合的F1的表现型相同,且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由此可推断出控制这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理论上还需满足受精时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受精卵的存活率相等等条件。两种杂交组合分别为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2)若分别用A、a和B、b表示控制抗锈病、感锈病和无芒、有芒的基因,则F1基因型为AaBb,F2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aabb,F2自交后代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其对应F3株系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为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 答案 (1)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随机结合 相等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 (2)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 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 5.(新课标全国)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4个纯合品种:1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紫×红,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 实验2:红×白甲,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实验3:白甲×白乙,F1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 实验4:白乙×紫,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________。 (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写出遗传图解。 (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2中紫花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________。 解析 (1)由题中9∶3∶4的分离比可知,该植物的花色是受两对基因共同控制的,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依据实验分析,紫色的基因型为A_B_,红色的基因型为A_bb,白色的基因型为aaB_和aabb(第一种情况);或者紫色的基因型为A_B_,红色的基因型为aaB_,白色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b(第二种情况)。若是第一种情况,实验1的后代没有白色,则亲代紫色和红色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遗传图解为答案中图1;若是第二种情况,实验1的后代没有白色,则亲代紫色和红色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遗传图解为答案中图2。(3)实验2中,红色和白甲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或者aaBB和AAbb,F1紫色的基因型是AaBb,F2紫色的基因型为4AaBb、2AaBB、2AABb、1AABB。故占4/9的株系的基因型为AaBb,则其自交所得的F3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9紫∶3红∶4白。 答案 (1)自由组合定律 (2)如下图 (3)9紫∶3红∶4白 6.(2014·浙江高考节选)利用种皮白色水稻甲(核型2n)进行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通过再生植株连续自交,分离得到种皮黑色性状稳定的后代乙(核型2n)。甲与乙杂交得到丙,丙全部为种皮浅色(黑色变浅)。设种皮颜色由1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且基因a控制种皮黑色。 请回答: (1)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上述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丙为亲本自交得到子一代的过程。 解析 (1)由于甲与乙杂交后代均为浅色,说明甲与乙都是纯合子,所以甲的基因型为AA,且Aa不完全显性为浅色。(2)遗传图解需要的要素包括:亲代表现型和基因型、配子类型、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及表现型比例。 答案 (1)AA 不完全显性(AA为白色,Aa为浅黑色) (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