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 下面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 A. B. C. D. 2. 关于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B. 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 ①处气压比②处高 D. 甲地可能形成台风 【答案】1. B 2. B 【解析】 【1题详解】 等压面分布的基本原理: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故判断近地面的气压乙处高于甲处,则判断乙处盛行下沉气流,而甲处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水平方向的气流由乙流向甲;高空气压和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故高空的水平气流由甲流向乙,热力环流呈顺时针,可知环流应由甲→乙→②→①→甲。故选B。 【2题详解】 根据图示等压面形态,近地面,甲地气压高,气流下沉,天气晴朗。乙地气压低,气流上升,可能出现阴雨天气,B正确。但不能判断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A错误。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①处气压比②处低,C错误。甲地是高压,不可能形成台风,D错误。故选B。 读下图“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 我国每年国庆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图中地球公转速度( ) A. ①到②先加快后变慢 B. ②到③逐渐加快 C. ③到④先变慢后变快 D. ④到①逐渐变快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期中考试在11月举行,在秋分日(9月23日)到冬至日(12月22日)之间,读图可知,③点位于秋分日后,冬至日前,故选C。 【4题详解】 地球公转速度在1月初最快,7月初最慢。①到②先慢后变快,A错。②到③逐渐加快,B对。③到④先变快后变慢,C错。④到①逐渐变慢,D错。故选B。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河流流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该区域( ) A. 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 冬季气温最低,春旱严重 C. 气候干旱,多内流河 D. 北部河流结冰期约半年 6. 冰块阻塞水流的现象称为“凌汛”,一般发生于冬季河水开始封冻和春季河水开始解冻时。图中易发生凌汛现象的河段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5. D 6. D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的水系特征及水文特征的分析,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区域地理特征能够分析出区域的水文特征及水系特征。 【5题详解】 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可知,河流发源于北侧,西侧和东侧,说明该地北、西、东侧高,中间低,A错误;根据图示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不易产生春旱,B错误,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属于外流区,C错误;北部纬度较高,长冬无夏,结冰较长,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河流发生凌汛的条件:一般来说,凌汛发生的条件有二个条件,一 是河流存在结冰现象,二是河流流向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读图分析可知,该河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季河流有结冰期,读图分析河流的水系可知,四条河流中甲、乙、丙三条河流都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不会产生凌汛现象,丁河段的流向为从西南流向东北从低纬度流, 故会产生凌汛现象。故选D。 下图中左图为某海域某季节洋流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该海域沿岸M地气候资料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 该海域盛行图示洋流时,M地气候状况在图2中对应的时段为(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 M地此时气候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 太阳直射点南移,受东北信风控制 B. 副热带高压南移,受盛行西风控制 C. 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赤道低压控制 D. 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西南季风控制 【答案】7. C 8. D 【解析】考查南亚季风气候特点及其成因。 【7题详解】 根据图示轮廓信息可知,M地所处海域为北印度洋,图示洋流为顺时针,即此时是北半球夏季,该地盛行西南风,降水丰富,对应右图中的时段为丙,故选C。 【8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M地此时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这是因为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南季风,受湿热的西南季风控制,M地高温多雨。故选D。 中国地质工作者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读图回答下列题。 9. 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地壳上升运动 B. 风力侵蚀作用 C. 流水沉积作用 D. 冰川侵蚀作用 10. 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 ) A. ① B. ⑤ C. ③ D. ④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题详解】 我国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在西北地区。读图,根据图片形态,西北地区雅丹地貌景观属于风蚀地貌,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作用,B对。西北地区降水少,河流少,流水作用不是主要外力作用,C错。冰川侵蚀作用一般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的地区,敦煌附近不符合此条件,D错。 地壳上升运动是内力作用,A错。 【10题详解】 读图,左图中雅丹地貌的岩石层理清楚,岩石类型是沉积岩。右图中地幔对应的箭头①是岩浆,岩浆形成岩浆岩,对应图中的②、③,岩浆岩受外力作用,形成④沉积物,再经外力固结成岩作用,形成⑤沉积岩。所以B对。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关于图中A、B、C三种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种风都是季节性的 B. 三种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 C. 受三种风影响的地区,都易出现降水 D. B风是C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 12. 图示季节( ) A. 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 B. 亚欧大陆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海洋 C. 亚洲东部地区低温少雨 D. 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答案】11. D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A为东亚夏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为南亚夏季风,成因主要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地转偏向力发生改变(由南半球的向左变成北半球的向右),东南信风偏转而成;故D正确。C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常年存在,成因主要是副高与赤道到低压间的水平气压差导致;信风影响的地区一般降水较少。A、B、C错误。 【12题详解】 图中东亚和南亚盛行偏南风,说明海洋气压高于陆地气压,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A正确。北半球陆地形成低压,北半球为夏季。亚欧大陆上的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亚洲东部地区高温多雨;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B、C、D错误。 13.如图,图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风向的箭头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风都是由高压指向低压,AB错误;南半球风往左偏,结合题中图可知C正确。 14.下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的大小。下列工业部门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是( ) A. 家具制造厂、航天工业、水产品加工厂、啤酒厂 B. 甘蔗制糖厂、微电子工业、制鞋厂、印刷厂 C. 炼铝厂、毛绒玩具厂、玻璃厂、石油加工工业 D. 食品厂、服装厂、饮料厂、电子装配厂 【答案】B 【解析】仔细读图,注意题干要求“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的大小”。由图可知甲图主导因素为原料,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等;乙图主导因素为技术,如航天工业、微电子工业等;丙图主导因素为劳动力,如制鞋厂、电子装配厂、毛绒玩具厂等;丁图主导因素为市场,如啤酒厂、印刷厂、饮料厂等,结合选项可知,B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 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 A. B. C. D. 【答案】15. B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平直的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④地冲刷重。弯曲的河道适用于凹凸岸理论。根据凹岸凸岸理论,凹岸侵蚀强,凸岸侵蚀较弱,图中①地是凸岸,侵蚀弱;②为凹岸,侵蚀重。②、④地相比,弯曲度大的地方冲刷力强,则②的冲刷最严重,B正确,故选B。 【16题详解】 读图,①②连线处,①是凸岸,河流的沉积岸,坡度较缓。②是凹岸,河流的侵蚀岸,坡度较陡。与选项中的A对应,A对,B、C、D错。故选A。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7. 甲区域河流航运价值较乙区域河流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 A. 甲区域河流下游地区无结冰期 B. 乙区域河流流量较小 C. 甲区域经济发达,航运量大 D. 甲区域地形平坦,较乙区域有较大优势 18. 从甲区域最大港口(鹿特丹)至上海港,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下图中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答案】17. D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A. 甲区域位于欧洲西部,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下游地区冬季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河流航运价值较高,A错; B. 乙区域位于亚欧大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河流流量较小,通航能力差,河流航运价值较低,B错; C. 甲区域为西欧地区,是世界经济最发达之一,航运量大,C错; D. 甲区域地形平坦,乙区域地形也以平原为主,从地形角度,甲区域航运价值并没有较乙区域有较大优势,D对。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从甲区域最大港口(鹿特丹)至上海港,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图中的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D对。 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岛屿中央部分平均海拔800~1500m。狐猴是马达加斯加岛,独有的动物。猴面包树是马迭加斯加岛上常见的树种,该树耐旱力极强,但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或降水量1000mm以上却生长较差。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储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马达加斯加岛( ) A. 山地东侧地势平缓,而西侧陡峭 B. 山地东侧降水多,而西侧降水少 C. 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全岛雨林茂盛 D. 东岸为暖流流经,西岸为寒流流经 20. 狐猴仅存在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主要原因是该岛( ) A. 物种丰富 B. 人口密度小 C. 长期孤立 D. 气候适宜 【答案】19. B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读图可知,马达加斯加河流大多自东向西流动,说明东侧海拔高,西侧海拔低,东侧地势起伏大,西侧较为平坦,故A错误;东侧有暖流流经且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侧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故B正确;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故C错误;东岸和西岸均有暖流流经,故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狐猴仅存在马达加斯加岛的原因。依据图示可知: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是印度洋,西侧是莫桑比克海峡,与大陆隔绝,物种受外界影响小,故物种比较独特和古老,使狐猴仅存在于马达加斯加岛上,ABD错误,C正确。故选C。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简图,该区域东面临海。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 图中河流流向为( ) A. 先由西向东,再向东南 B. 先由南向北,再向东北 C. 先由东北向西南,再向南 D. 先由东南向西北,再向西 22. 图中陡崖顶部P点( ) A. 海拔高度可能为450米 B. 距丁村的水平距离约为600米 C. 可直视丙村 D. 距陡崖底部垂直距离可能为398米 【答案】21. B 22. D 【解析】试题考查等高线的判断 【21题详解】 该题解题关键是指向标,河流由高向低流,结合图左上角的指向标可判断出河流流向为先向北,再向东北,B正确。 【22题详解】 图中陡崖最高处的等高线500米,陡崖顶部P点高度为大于等于500米,小于600米;距离丁村的水平距离约为700米;与丙村之间有山脊阻挡,不能直视丙村;陡崖的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是:(n-1)×d≤H<(n+1)×d,n表示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图中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是100,可计算出200≤H<400,距陡崖底部垂直距离可能为398米,D正确。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4. ④处的风向为 A. 西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南风 【答案】23. C 24. B 【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图中风力大小的判断及风向的判断。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等压线判读。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因而四地中③处的等压线最为密集,因此③处风力最大,C正确,ABD错。故选C。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风向判读。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近地面受摩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图中④处风向为东北风,B正确,ACD错。故选B。 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是各自国家重要的传统工业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5. 本着扬长避短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的原则,两地都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 ①石油化工工业 ②钢铁工业 ③机械工业 ④电子工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6. 两工业地域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共用基础设施,缓解交通压力 ②接近原料、燃料产地,节省运输成本 ③利于集中治污,提高环境容量 ④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25. B 26. D 【解析】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工业集聚的意义。 【25题详解】 从图例可知,美国东北部煤、铁资源丰富,中国东北地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本着扬长避短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的原则,两地都适宜发展与煤、铁资源相关的工业部门,即②钢铁工业和③机械工业,故选B。 【26题详解】 两工业区均以重工业为主,原料、燃料需求量大,工业集聚有利于接近原料、燃料产地,节省运输成本,②正确;两工业区都是老工业区,工业基础好,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④正确;工业集聚会加剧交通压力和集中污染物,治污难度加大,环境容量不会增大,①③错误。故选D。 读两大洲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7. A,B两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共同原因有( ) ①地处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②受东南信风影响 ③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④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 ⑤地形以平原或盆地为主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28. 甲、乙两地区是世界上面积广阔的两个原始热带雨林分布区,热带雨林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应主要体现在( ) ① 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含量,稳定大气成分 ②稳定全球气候,减缓全球变暖步伐 ③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 ④减缓水循环运动,维持热带地区的水资源储量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27. B 28.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27题详解】 图示A地区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B位于巴西高原东南侧,其热带雨林气候的影响主要是受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和沿岸暖流的影响。都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山地、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造成降水多;沿岸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故选B。 【28题详解】 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可结合“地球之肺”、生物的基因库、天然空调机、水源地等方面分析。①影响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②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③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④保护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故选A。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中自然带由A到C的分异规律是( ) A. 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30. 形成由A地到C地地理环境分异的基础是( ) A. 洋流 B. 地形 C. 热量 D. 水分 【答案】29. B 30. D 【解析】本题以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考查地理环境差异性分异规律的判断。 【29题详解】 本题以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考查地理环境差异性分异规律的判断。阅读地图,A、B、C自然带分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三地都位于中纬度地区,从A到B再到C,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然带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其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0题详解】 本题以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考查地理环境差异性分异规律的判断,阅读地图,A、B、C三地都位于中纬度地区,从A到B再到C,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所以自然带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其地理环境分异的基础是水分,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 31.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和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 (2)图中天气系统②是 ,中心气流 (上升或下沉),在其控制下天气状况多 。 (3)图中A、B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原因是 。 (4)入冬以来12月16日当地出现了最强一次降雪,并伴随强风,气象台发布了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提醒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防范工作.据此分析,此次天气变化主要受 天气系统(填甲或乙)的影响.该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为 。 【答案】(1)B (2)气旋(或低压);上升;阴雨 (3)A;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4)甲;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解析】 (1)本题考查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之为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在高空风向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向还要受到摩擦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斜交。所以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B。 (2)根据图示:图中②天气系统中央是低压。所以图中天气系统②是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在其控制下天气状况多阴雨。 (3)风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图中A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风速较大。 (4)题干中显示的天气变化包括降雪和强风,能带来这种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图甲锋面下方的气团(锋面下方是冷气团)一直向前没有转向,为冷锋。 32.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3%,与上年相比上升了1.32%。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30亿,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 (1)图中反映近年来我国人口变化有何特点?并说明变化原因。 (2)概述人口流动对农村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近30年来,图中某市的城市化水平迅速从15%提高到52.6%。 (3)推测目前该市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及可能产生的问题。 【答案】(1)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基本上逐年降低 其原因是:①“计划生育”国策实施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②每年净增人口多且逐年增多,其原因是中国人口基数大。 (2)①利于改善农村经济状况;②促进农村与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③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④有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⑤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不利于农业发展。 (3)中期阶段 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人口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数量变化特点、原因及人口流动对区域发展产生的影响及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判断及城市问题分析。 (1)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要从人口总数和自然增长率角度分析。读图可知,我国总人口数量增加,每年新增人口较多。从自然增长率看,我国自然增长率呈降低趋势,主要与我国人口政策有关。“计划生育”国策实施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每年净增人口多且逐年增多,其原因是中国人口基数大。 (2)人口流动对农村产生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和不利角度分析。从有利影响看,农村人口进程务工,有利于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促进农村与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可以缓解农村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从不利影响喀,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不利于农业发展。 (3)城市化分为初期低水平发展阶段,中期加速发展阶段,高水平综合发展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对住房、交通等角度考虑。城市化加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进市区,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由于城区环境质量下降,人口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 33.如图是我国某城市区位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图示城市形成的主要原因。 (2)图示城市计划在P、Q、R三个地点分别建设火电厂、服装厂和自来水厂,请你选址并说明理由。 【答案】(1)位于平原地区,有河流流经,水资源丰富,对外联系便利。 (2)P点建自来水厂。位于流经城市河流的上游,水质较好;Q点建服装厂。服装厂基本没有污染,布局在城市,临近市场,便于职工上下班;R点建火电厂,位于主导风向下风向,且远离市区,对城市污染少。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的区位因素及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区位条件。 (1)本题考查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由图可知,该城市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城镇建设;图示地区有河流流经,且20世纪40年代的城区位于河流的交汇处,因此水源丰富,且依靠河流可以发展河运,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外联系。 (2)本题考查工业在布局时需要考虑的因素。由图可知,城市的的主导风向为西北方向,对于对大气有污染的企业,如火电厂,通过燃烧煤炭发电,释放出大量的粉尘、废气等污染气体,因此应当布局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以避免污染城区,因此火电厂应布置在R点;对于对水质要求高的企业,如自来水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因此自来水厂应布置在P点;对于服装厂,污染较轻,但是对劳动力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应布局在城区,靠近市场,便于职工上下班。 34.读关于中亚和咸海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咸海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是世界第四大湖。1960年湖泊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总水量1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从1960年后,大规模垦耕使咸海周边成为了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根据有关研究,棉花需水量以450mm~620mm为宜,棉田在整个生育期约有2/3的水分消耗于蒸腾,1/3消耗于土地蒸发。到1998年,咸海面积减少了近60%,总水量减少了80%。至2007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2014年10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东部河床已经消失,当地生态危机严重,专家称这很可能是拥有550万年历史的咸海,600年来首次完全干涸,等判2020年或将完全消失。 (1)描述中亚地区的主要地形特点。 (2)结合材料分析1960年以来导致咸海逐渐消失的原因。 【答案】(1)地形东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西部和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2)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其次为自然原因)1960年以来,人类的大规模垦耕种植棉花,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咸海身居亚欧大陆腹地,流域内年降水量极少,流域河流短少,入湖水量少。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地形)的分析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本题考查地形的 判断,结合图中图例进行判断,读图甲,根据图例,中亚地形东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在1000米以上。西部和西北部以平原为主,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2)本题考查影响湖泊面积变化的因素,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人类获得应是主要的原因。根据材料,1960年以来,人类的大规模垦耕种植棉花,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入湖径流量减少,蒸发量增大,人为原因是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咸海身居亚欧大陆腹地,流域内年降水量极少,流域河流短,水量小,蒸发量大,所以自然原因也是入湖水量少的原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