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知识体系——定内容 把脉高考——定方向 考查内容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是近五年的高频考点,全国卷曾对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有过关注 材料设置 多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贴近生活的实例或自然科学成就、诗词古语等为背景考查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理解 题型设计 全国卷对本课的考查以选择题居多,以体现类设问为主 学案一 世界的物质性 1.正确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几种说法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原理内容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原因 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从产生过程看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基本构成要素上看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意识依赖于物质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图示为: 2.全面理解物质概念 (1)物质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2)理论意义 澄清错误认识 1.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认识、改造自然需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顺应自然规律,认为人征服自然的观点是对自然界客观性的否定。 2.并非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才是物质现象,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现象都是物质现象。 3.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不意味着物质是不可认识的,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说明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基础巩固训练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 解析:选B 客观实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但不等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故A项错误;也不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故D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2.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对这两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前者揭示了物质概念的外延,后者揭示了物质概念的内涵 B.前者认为物质是实物,后者认为物质是实在 C.前者认为物质是抽象的,后者认为物质是生动具体的 D.两者都揭示了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解析: 选A 恩格斯的观点说明了物质与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是从千千万万的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抽象概括而来的,具体物质形态都是物质的表现,从而揭示了物质的外延;列宁的观点指出了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与可知性,从内涵上揭示了物质的特点,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割裂了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材料未涉及运动,D项不当选。 3.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客观环境,地质灾害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而重视防灾减灾体现了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防灾减灾要“科学”,说明防灾减灾要遵循和利用地质气候变化的规律性,①②正确;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防灾减灾不仅要尊重自然,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④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理解到分析的升华 [材料] 罗马前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曾说:“①(天主教)信仰并不反对生物进化论。”但又说:“②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③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 [哲学分析] ①表明科学的发展越来越证明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②体现了自然界的客观性。 ③是违背世界物质性的神创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知识到能力的升级 1.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解析:选D 题干的意思是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停止它的广大,说明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答案为D项;A、B两项不符合题干主旨;客观事物本身没有意志,只有人才有意志,C项错误。 2.进入2017年5月份,全球多地连续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再次引发人们对生存环境的担忧。5月30日 ,俄罗斯当地的狂风暴雨天气导致11人死亡,另外还有146人被送医院治疗,其中108人仍在医院接受观察。材料告诉我们( ) ①人与自然不可能和谐相处 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③人在极端天气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④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只要人们尊重自然规律,就可以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①错误;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极端天气,③错误;俄罗斯当地的狂风暴雨天气导致的灾害,体现了自然界的客观性和规律的客观性,②④正确,故选D项。 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 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解析:选D A项属于唯物辩证法,C项属于认识论,均不当选;材料没有体现物质的内涵,B项不符合题意;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D项当选。 4.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他们使用高等数学方法研究物质的不寻常阶段或状态,如超导体、超流体或薄磁膜。得益于他们的开创性工作,人类有机会了解物质新的奇异阶段。这一成果让我们进一步领悟到(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物质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科学家使用高等数学方法研究物质的不寻常阶段或状态,使人类有机会了解物质新的奇异阶段,这表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②正确;材料未涉及对世界的改造,③不当选;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④错误。 5.“暗物质”被比作“笼罩在21世纪物理学天空中的乌云”,它由万有引力定律证实存在,却从未被直接观测到。科学家估算,宇宙中包含5%的普通物质,它们组成了包括地球在内的星系、恒星、行星等发光和反光物质,其余95%是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从哲学角度看,暗物质的研究、发现可以表明( ) ①世界的物质性依赖于科学发展所提供的证据和证明 ②宇宙探测的目的在于验证科学家们提出的假说 ③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选B 科学发展提供的证明和证据属于主观意见,世界的物质性显然不依赖于它们,①错误;宇宙探测的目的是用探测成果来指导或服务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错误;暗物质的研究和发现,说明物质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也说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③④正确。 学案二 运动与规律 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1)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关系 理解 侧重点 错误倾向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即载体和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区别 含义 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有两种情形: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特点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错误倾向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观 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知识纵贯] 认识相对静止 范围 表现 唯物论 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 发展观 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矛盾 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 辩证否定观 是事物的肯定方面处在矛盾的主要方面 3.规律 (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理解 (3)去伪存真 去伪 存真 规律=联系 规律是联系,但并非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只有同时满足四个条件的联系才是规律 规律=现象 规律不等于现象,凡是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的均为现象而非规律,上图右侧的举例均不属于规律,如“苹果落地”属于自然现象,但其中蕴含的“万有引力”则属于规律 规律=具体规律 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世界观原理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①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特别提醒 规律是客观的,强调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并非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规律是普遍的,但其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5.图示法理解物质、运动、规律的关系 澄清错误认识 1.静止是运动的量变而非质变状态,此时构成事物的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改变。 2.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不是一回事,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认识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非一定能认识规律。 4.人们可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5.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没有好坏之分;规律是普遍的,但并非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基础巩固训练 1.(2015·江苏高考)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本题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②当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③错误;材料未涉及对立与统一之间的关系,④排除。 2.随着人民币“入篮”,人民币和中国经济的走势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关注。有关人民币大幅贬值、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不绝于耳。形,体现在当下;势,着眼于长远。解读中国经济,看“形”,更要看“势”,这是因为( ) ①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是有规律的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形与势即当下与长远,是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统一,看“势”是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②③正确;①④与题意无关。 3.(2018·天津河北区一检)2017年2月21日天津地区普降中到大雪,针对此次降雪天气,天津市气象局提早预报、及时预报,为全市各部门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B.实践经验是人们准确预报天气的前提和基础 C.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D.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利用 解析:选D 针对降雪天气,气象局能够提早预报、及时预报,为全市各部门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表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答案为D项;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A项错误;尊重规律是人们准确预报天气的前提和基础,B项错误;C项错在“完全掌握”。 理解到分析的升华 [材料] 2017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①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仍是“稳中求进”,宏观调控将继续推进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与以往强调扩内需、通过内需增长来刺激经济不同,2017年明显偏重在供给侧。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已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但我国供给侧仍停留在传统的中低端,这一方面致使传统工业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高端需求严重稀缺。③企业才是供给侧改革的主体,政府所做的工作重在打造宽松的市场环境,从而激发企业的活力和潜力。政府施政方略则应遵守坚持市场化,尊重经济规律,坚持简政放权,尊重市场选择。 [哲学分析] ①体现了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体现了社会的客观物质性和规律的客观性。 ③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知识到能力的升级 1.(2018·浙江“五校联考”)《将改革进行到底》强调,中国的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论调主要说明(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D.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解析:选A 根据题目的表述,《将改革进行到底》强调,中国的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论调主要说明物质和运动的统一,A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 2.(2018·南通模拟)给陀螺施加一个外力,使陀螺快速旋转,陀螺就不会倒。高速旋转的陀螺可以保持转轴的方向不变,具有定轴性,是因为( ) A.运动是绝对的 B.静止是相对的 C.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的 D.运动与静止是同一的 解析:选D 高速旋转的陀螺之所以可以保持转轴的方向不变,具有定轴性,这是因为运动与静止具有同一性,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方向的稳定,答案为D;A、B、C三项与题目指向不符。 3.专家称,白天大部分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和夜晚常看电视的人更容易肥胖,电子产品的明亮光线不仅会改变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还会导致血糖上升。这告诉我们( ) 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在规律的支配 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③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④人类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而利用规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A 电子产品的明亮光线与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血糖之间有内在联系,这种本质联系作为规律,对人产生影响,这表明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①③正确;材料未涉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对规律的利用,②④不当选。 4.经过科技工作者的长期探索和努力,2017年6月15日,我国在浩瀚宇宙架起了一台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望远镜。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观察宇宙样貌、探索宇宙奥秘。材料说明( ) ①顺应自然规律就可以发现宇宙的奥秘 ②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④科学家的努力是推动对宇宙的认识发展的直接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①无视主观能动性的重要;②③符合题意,根据题意,通过太空望远镜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观察宇宙样貌、探索宇宙奥秘,说明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④表述错误,实践是推动对宇宙的认识发展的直接动力。 5.(2018·梅州检测) 分享经济平台能够解决生产的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设备、产品等闲置生产能力的共享实现协作生产,不仅降低了使用成本,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分享经济( ) ①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方案 ②在认识和改造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资源的和谐统一 ③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资源配置规律的正确把握程度 ④是依据资源配置规律而提出的重要理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分享经济的出现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①④正确;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改造,②错误;③夸大了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命题角度:应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类哲学题目 [典例] (2014·山东高考·节选)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和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 [审答规范] 第一步:依据设问定知识 本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语为“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这一知识点包括: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第二步:细审材料选精准 →→ →→ 第三步:知材对接组答案(采用知识+材料形成答案) 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 大题增分专练 (2018·河南考前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医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凝聚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智慧和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道法自然的养生理念;“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宏观系统的诊断思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药食同源的自然疗法……中医药善于从整体角度揭示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历经千百年传承,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健康理念、养生文化,成为治病祛疾、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和具体推进,人们如何借助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形成更加科学的现代健康理念,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也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有关规律的知识,分析发展中医药事业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可行性。 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相关知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发展中医药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之所以具有可行性,原因在于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的,人可以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据此即可组织答案。 答案: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②人的健康和疾病,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③发展中医药事业,让人们科学认识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树立科学的健康观;从而既有利于引领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又有利于为人们提供有效的医疗保健方法,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