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50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训练(全国)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忆 昔① 韦 庄 昔年曾向五陵②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 ①本诗作于诗人来长安应试之时,也是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城之时。②五陵:即五陵原,距长安四十公里处。汉高祖刘邦将关东地区的二千名大官、高訾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大量迁徙关中,伺奉长陵,并在陵园附近修建长陵县邑。后汉朝四任皇帝也竞相效仿,共建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与长陵共称五陵。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全诗紧扣“忆昔”二字,首联以“昔年”领起,前六句回忆长安昔日繁华景象,尾联转向“今日”,抚今追昔,感慨遥深。 B.首联采用“五陵”之典故和“子夜”双关手法,展现了达官权贵声色犬马、笙歌达旦的奢靡生活,这也是唐王朝走向衰亡的表征。 C.颔联“长似昼”“不知秋”二语讽刺统治阶层沉迷于酒色,以致昼夜不分、春秋不辨,直抒胸臆,辞旨显达。 D.颈联中的“西园”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所在的邺都名园,曹丕、曹植兄弟有清夜游西园之举,故名“西园公子”。而“无忌”是战国四公子之一魏国信陵君的名号,这里显然是张冠李戴。 E.“莫愁”是古代洛阳女子,李商隐《马嵬》中就有“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这里取“不知愁”之意,暗含对浮华歌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哀痛。 解析:选CD C项,“直抒胸臆,辞旨显达”错,诗句描写豪门贵族昼夜不分、春秋不辨地沉溺于酒食声色,暗含他们只图享乐,而全然不顾国家之兴亡,辞旨较为含蓄。D项,“张冠李戴”错,诗人用的是字面上的意思,即取其无所顾忌、无所忌惮之意,意指王孙公子们只顾享乐,已到了无所忌惮的地步。 (2)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 答: 解析:最后一联,诗人宕开一笔,“今日乱离俱是梦”,把对往日的回想思绪拉回到现实,昨日的繁华,今日的乱离,多么像一场梦;诗人以景作结,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夕阳西下,逝水无语东流,十分感伤。从修辞角度看,“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难以挽回。不管是从哪种艺术手法分析,都可看出诗人对社稷倾危的感叹和对国乱家离的深深感伤。 参考答案:运用了虚实结合、以景结情(或“象征”)的手法。诗人由回忆转入现实,今日的离乱,往昔的繁华如梦般烟消云散,接下来写景,水流无已,此恨绵绵(“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江水滚滚流去不复返),表达了诗人对社稷倾覆的担忧和唐王朝走向衰亡的无限怆怀感伤之情。(手法2分,分析2分,情感2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高 适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选取最能表现春天时令的翩翩黄鸟、低垂的杨柳、和煦的春风,勾勒出一幅明丽的春景图,以乐景衬悲情。 B.第二联一方面说李寀将远去“千里”,两人日后难以相见;另一方面追述两人的友情,自己与李宷并非一年半载短暂之谊,而是有交往“十年”的深厚感情。 C.第三联用字精妙,比如“远”字,不仅表现诗人极力眺望的神态,而且还曲折地传达出诗人内心产生的对朋友的陌生感。 D.第四联运用典故,说春光明媚,正如王徽之“乘兴”(乘其兴致)访戴逵,而友人去意已定,自是倍感“凄其”(心境凄凉)。 E.这首送别诗选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象,主要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选用平俗的词语,不尚雕饰,描绘清新自然的场景。 解析:选CE C项,“传达出诗人内心产生的对朋友的陌生感”错误,应为“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离伤”。E项,“主要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分析不正确,应是“直抒胸臆”,如首联“悲”,尾联“凄其”。 (2)颈联是什么意思?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 解析:诗句的意思要结合上下句理解,尾联的作用要注意结构上是照应开头,内容上是深化主题,要答出具体是什么主题(离别之悲)。 参考答案:颈联的意思:云雾散开,朋友乘坐的帆船已经远离了,(2分)诗人骑着马在山路上缓慢前行。(2分) 尾联的作用:照应开头,突出其“悲”。(2分) [诗歌鉴赏] 首联出句发端起兴,杨柳,送别之物也,表依依惜别;对句点明时令,言事、言情,为离别而悲伤。颔联围绕送别展开,出句说李宷一去千里之外,不知何年何月再会,所以怨;对句回顾交情,十年相知,会有很多故事,情深意切。颈联出句写李宷离去,从黄河乘船顺流而下,孤帆远去,太急促了;对句写作者送客,慢慢骑马绕山路而行,不忍分别。尾联出句写同在离别之地相处的融洽;对句写送别的无可奈何,因而不胜凄切。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傥相值,试用发硎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全诗自始至终无一句直写离情别绪,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的“羽翼”运用了比喻手法,“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这与颔联说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义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E.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解析:选BE B项,“希望位至宰辅”于诗无据;E项,“语言直白浅显”错,语言不全是直白浅显的,全诗多处运用比喻,语言委婉含蓄。 (2)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才能。②同情:颔联是对其长期得不到升迁的同情与安慰。③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④鼓励(期望):尾联鼓励其不辞辛劳,努力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诗歌鉴赏]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题目点明了送别的对象。首联“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中的“文章达”是说王录事的文章写得好,意在赞美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的才能,而“羽翼高”中的“羽翼”运用了比喻手法,意在表明王录事志向高远。“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一联是对王录事的同情和安慰,“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此处意在说明王录事官职低,这与首联“羽翼高”形成对比,表明王录事虽志向高远,却久居低位。颈联“须藏器”与“莫告劳”是诗人对王录事的忠告,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尾联“盘根傥相值,试用发硎刀”则是诗人对王录事的鼓励,“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全诗无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本诗叙述与议论相结合,语言含蓄委婉,表意曲折。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②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 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②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故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 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表达了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 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似乎满含深情,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创造出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E.“此心到处悠然”是说自己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表达了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游山玩水,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 解析:选CE C项,东风“浩荡”“强劲”错,“东风”句,表现的是春风的轻柔、友好。E项,“词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恬淡的生活”错,此句表达的是词人无力改变世事,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的无奈。 (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6分) 答: 解析:按照题干要求,首先要抓住词句中的意象,展开联想,把这两句词所描绘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然后点明手法以及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最后阐明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这两句词描绘了一幅湖水一碧万顷,天水相连,沙鸥自由飞翔其间的辽阔深远而又充满蓬勃生气的画面。词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与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暗寓着词人对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返归自然的热切期待。 [多学一点·丰厚储备] 风之意象 类 型 解 说 东风 通常指春风,常代表如春天般积极美好、欢欣的情感。 西风 寂寞、凄凉、伤感的意象,常用在秋天的诗句里。 北风 冬季肃杀凛冽的意象,但诗人又往往以北风的磨砺来表现人的坚强或是表现豪迈情怀。 南风 意象比较模糊,通常是比较温暖、舒适、幸福的意象,多写暖春以及夏天。 [诗歌鉴赏] 起句问候的对象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一句说出了所以然。这样的地方,他本来就很喜欢;如今重到,其喜悦可想而知。下一句“东风吹我过湖船”,这才开始出场。“过湖船”是驶过湖面的船,是过湖而抵达三塔寺。“东风”吹送,一应“春色”;“杨柳丝丝拂面”,再应“春色”。助顺东风,定知心意;拂面杨柳,似解人情,与词人重来问讯热切之心,互相映衬。 过片两句吐出了自从进入官场以来,痛感世路崎岖的一腔幽怨。词人有志于恢复中原,但主和派凭私见排斥异己,词人空有长才锐气,未得大用,反被一再谪迁,不由得意冷心灰,产生了离开污浊的政治旋涡,向自然界寻求宁静的环境以解脱心中的烦恼的念头。“此心到处悠然”的“到处”便是这一类的去处。这样过片两句就与上文发生了内在的联系。最后两句是词人在三塔寺望湖所见之景,这里独拈出水天之间飞鸥一片之景,是作者特设之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辛弃疾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注]陌上尘。 [注] 柴桑: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西南,陶渊明的家乡,陶渊明晚年居住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词作的上片是对陶渊明晚年生活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陶渊明躬耕田亩的清贫生活,也写出了他安贫乐道的乐观心态。 B.作者在本词中充分显现出对陶渊明诗作的熟稔,多处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如“躬耕”出自“躬耕非所叹”,“王谢”出自“旧时王谢堂前燕”。 C.“晋宋之间事”指的是当时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乱世下,陶渊明只能选择独善其身,就像自己笔下桃花源中的人一样不问世事。 D.“羲皇以上人”是说陶渊明像远古先民一样自足地生活,与“晋宋之间事”形成了对比,突出了陶渊明在乱世中生活的恬淡、安宁。 E.这首词是作者表达对陶渊明的喜爱的词作,写陶渊明其实也是写作者自己,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生活状态的羡慕和对自身无法摆脱世俗生活的烦恼。 解析:选BE B项,“旧时王谢堂前燕”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而非陶渊明的诗句。E项,词作主要表达的是对陶渊明的赞颂,作者以陶渊明为榜样,无法得出“对自身无法摆脱世俗生活的烦恼”。 (2)词的下片是怎样赞颂陶渊明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①以陶渊明的诗歌历经千年还有百篇传世,突出世人对他的诗歌的认可,以此赞颂陶渊明的诗才;②将出身高贵的王谢子弟与陶渊明进行对比,说王谢子弟比不过“柴桑陌上尘”,以此赞颂陶渊明的高贵脱俗。(每点3分)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判断正误。 ①这首词为戏作,所以词中用了一些夸张的写法。(√) ②词题虽有“读渊明诗”字样,但词中化用陶渊明诗文章句十分自然,浑然天成,堪称妙笔。(√) [诗歌鉴赏] 辛弃疾非常仰慕陶渊明,这首词便表达了辛弃疾对陶渊明诗作和人格的高度评价。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晚年的陶渊明依旧下地耕种,但他并不怨恨自己的贫穷,偶尔还杀鸡设酒,邀请邻里聚会。开篇即赞颂了陶渊明对贫穷没有怨言的君子节操。“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晋宋之际,政坛黑暗,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毫不留恋地归隐田园,不再过问世事,生活如远古初民。这里暗含着作者对自己的期许,希望自己像陶渊明一样。下片先对陶渊明的诗歌进行评价,特拈出“清真”二字。千年之后,陶渊明仍有百篇诗歌流传,文中没有一个字不清新纯真,这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诗品的仰慕之情。之后,又用一个极端的对比盛赞陶渊明的人品。即使是潇洒儒雅的王谢子弟,他们连陶渊明门前的尘土都比不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