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江苏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江苏专用)

‎【考纲要求】‎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康熙帝。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华盛顿;(2)拿破仑。4.“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5.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列宁;(2)毛泽东、邓小平。6.杰出的科学家:(1)詹天佑;(2)牛顿。‎ ‎【考情数据】‎ 试题来源 考查主题 材料段数 材料出处 设问数 关键语句 ‎2019年江苏卷,T24 B 甘地的思想 ‎2段 何新华《评甘地的反工业主义思想》;[印度]PA.纳扎里斯《甘地:杰出的领袖》‎ ‎2问 甘地的经济思想;甘地思想对解决当今工业社会弊端应有的启示 ‎2018年江苏卷,T24 B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及评价 ‎1段 季正矩《列宁传》‎ ‎2问 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 ‎2017年江苏卷,T24 B 华盛顿的品质及对美国政治制度确立的作用 ‎1段 晓树《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 ‎2问 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所起的作用;良好品质 ‎2016年江苏卷,T24 B 李时珍《本草纲目》‎ ‎2段 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2问 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本草纲目》‎ ‎【考情分析】‎ ‎2016年至2019年,高考江苏卷T24 B 具有以下特点:‎ ‎1.考查的内容固定为“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有较大的联系,对教材知识依托较大,答题时要把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2.对历史人物模块的考查,考查的是单个人物,采取单个人物考查的方式为命题的主流。未来要注意对同类两个人物的综合对比考查。‎ ‎3.从考查的内容主题看,历史人物轮流考查,但秦始皇、亚里士多德和牛顿未考查,命题考点的轮动性告诉我们,这些人物应值得重点关注。‎ ‎4.从命题的视角看,人物的思想、事件、品格和对社会进步发展的作用等基本知识是命题的重点。‎ ‎5.分值比较固定,总分10分;材料段数为1-2段,文字阅读量不大;每题的设问多为2问。每个设问的分值多在3-5分。‎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人物 时代 主要贡献 局限 评价 秦始皇 秦朝——封建社会初期 ‎(1)完成统一大业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采取巩固统一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筑长城)‎ ‎(1)繁重役税 ‎(2)严刑酷法 ‎(3)“焚书坑儒”‎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康熙帝 清朝——封建社会后期 ‎(1)巩固统一(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达赖、班禅)‎ ‎(2)维护国家主权,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1)大兴“文字狱”‎ ‎(2)实行“海禁”、闭关政策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开启“康乾盛世”‎ 二、东西方先哲 ‎1.孔子 ‎(1)政治思想 ‎①“仁”:基本含义是“爱人”;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克己复礼”“正名”。‎ ‎③“中庸”:用其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3)思想影响 ‎①对中国:渗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孔子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②对世界:亚洲许多国家接受儒家文化;儒学传到西欧,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 ‎2.柏拉图 ‎(1)哲学思想——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对理念的讨论实质是对事物共性的讨论。‎ ‎(2)政治思想 ‎①《国家篇》:居民分为统治者、军人和平民三类,国王必须懂得哲学。‎ ‎②《法律篇》: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 ‎(3)教育贡献:建立阿卡德米学园,重视自然科学。‎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 华盛顿 拿破仑 背景 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贡献 领导独立战争;推动建国立宪;以行动捍卫民主 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击外来干涉 局限 对种植园奴隶主妥协,保留黑人奴隶制 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治;后期进行侵略战争 影响 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美国除外),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四、“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 ‎(1)贡献 ‎①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为捍卫民主共和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③召开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创办黄埔军校,开创国民革命新局面。‎ ‎(2)评价: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 ‎2.甘地 ‎(1)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主要目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治独立。‎ ‎②行动纲领:学生罢课、律师抵制英人法庭、官员拒绝赴英机构任职、士兵拒受英奖章、改穿土布。‎ ‎③历史作用:给英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二战后赢得印度独立。‎ ‎④历史局限:害怕群众暴力斗争;对英政府抱有幻想。‎ ‎(2)地位 ‎①甘地主义的创始人,国大党领导人。‎ ‎②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 五、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 ‎(1)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积极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 ‎2.列宁 ‎(1)领导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创建了列宁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为巩固新生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建设方面,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晚年进行理论新探索,对工业化、民族关系、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5)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3.毛泽东、邓小平 ‎(1)毛泽东 ‎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路。‎ ‎②在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一套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六、杰出的科学家 人物 活动 地位 精神 詹天佑 主持建成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近代中国伟大的铁路工程师 热爱祖国、不畏艰难、勇于创造 牛顿 ‎①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②创“归纳—演绎”研究方法 近代科学之父 勤奋探索、勇攀科学高峰 ‎ 甘地的思想对解决当今工业社会弊端的启示 ‎ (2019·高考江苏卷)甘地的思想是留给印度和世界的一笔宝贵遗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也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绝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他理想中的社会是建立在印度文明——由手纺车、犁和印度哲学构成——的基础之上的真理和非暴力社会……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其中心是手工纺织和印度村社……对于当代发达的工业社会而言,甘地的思想也无疑是一付适当的解毒剂。‎ ‎——何新华《评甘地的反工业主义思想》‎ 材料二 (甘地)试图在道德规范和经济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并且通过诱导资本家进行道德转变来使无情的资本主义秩序变得有人情味儿……德国绿党创始人佩特拉·凯莉曾公开宣称:“在我们政治生活的某些特定领域,我们受到了甘地的巨大启发……把有责任地使用原料作为以生态为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的一部分,会降低以我们的名义继续暴力政策的危险。”‎ ‎——(印度)P.A.纳扎里斯《甘地:杰出的领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思路点拨: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进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印度的国家民族命运及农村经济状况分析甘地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从甘地的教育经历及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认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主观因素。‎ ‎(2)甘地思想对当代工业社会而言,“是一付适当的解毒剂”。据材料二,指出甘地思想对解决当今工业社会弊端应有的启示。‎ 思路点拨: 根据材料二“在道德规范和经济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使无情的资本主义秩序变得有人情味儿……把有责任地使用原料作为以生态为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的一部分……”结合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政治思想从道德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解决争端的和平方式进行分析阐述即可。‎ 答案:(1)经济思想:印度不能以西方工业文明为发展模式;建立与印度文明相适应的经济秩序;重建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原因:社会背景,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农村经济衰败。个人经历,接受印度传统教育;目睹西方工业文明现状。‎ ‎(2)启示:在经济发展中注重道德建设;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贡献 ‎ (2018·高考江苏卷)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晚年在患病休养期间,一直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指出,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要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季正矩《列宁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 思路点拨:根据材料意思分层找出列宁的主张即可,注意要全面。‎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 思路点拨:本问实质是要评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从产生的背景、作用和理论贡献等方面评价即可,注意要全面。‎ 答案:(1)观点:农村不应过早取消商品货币(共产主义不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商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的渠道;国营企业要实行商业化准则;健全货币财政体系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尊重市场规律。‎ ‎(2)简评:总结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对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积极作用(但未能在苏联后来的建设中得以坚持);为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借鉴。‎ ‎ 华盛顿对美国政治文明的贡献 ‎ (2017·高考江苏卷)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787年5月25日,会议在费城的议事堂举行。当华盛顿尚未就席时,大家就提出推举华盛顿为议长,并立即获得全数通过。华盛顿的态度非常谦虚,他说:“敝人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实不堪担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费城的仲夏夜异常炎热,华盛顿纹丝不动地坐在议长席上。他没有发表演说,只是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或是在议事进行中说一两句例行的话而已。可是这已足够了。当辩论激烈,或讨论陷入僵持时,代表们就不约而同地仰视着议长席。这位举世闻名的华盛顿,只要静默不语,就足以慑服那些滔滔雄辩的政客,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由于彼此的忍让和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9月17日,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 ‎——摘编自晓树《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说明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所起的作用。‎ 思路点拨: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当……时,华盛顿……只要……就……最后……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从华盛顿的表现中归纳其作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盛顿的良好品质,说明华盛顿的政治活动对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 思路点拨:第一小问,材料反映了“谦虚”“责任”“担当”等方面;第二小问,应当从不贪恋权力、奠定民主共和制度等方面评价。‎ 答案:(1)目的:加强中央政府权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作用:协调各方关系;让与会代表做出妥协(让步);推动会议顺利进行;促成宪法的制定。‎ ‎(2)品质:勇于担当;不贪恋权力。贡献:为美国政治文明发展树立典范。‎ 一、人物定位 首先要从整体上确定评价对象的身份,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还是兼而有之,以便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 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人物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 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好坏分类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 三、人物评价的常用方法 ‎1.历史的评价 把一定时期的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评价。任何人物的活动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我们要理清历史人物与其所处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要避免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古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都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2.辩证的评价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防止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如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他的暴政导致秦朝二世而亡。当然,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还要坚持“重点论”,一般认为秦始皇是功大于过的。‎ ‎3.全面的评价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不能以某一方面代替整体;不能只看其优点、贡献就肯定一切,或者只看其缺点、错误而否定一切,而是要看其一生的全部活动和表现,把握主流,对其功过是非做出恰如其分的、全面的评价。‎ ‎4.实事求是的评价 根据历史人物的相关事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避免标签式、脸谱化的评价。如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加重了民众负担,但从长远来看,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因隋炀帝功不抵过而湮灭他特定方面的贡献。‎ ‎5.阶级分析法 按照马列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中,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一定阶级利益的代表,都是为本阶级服务的。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不能简单地唯成分论,见到属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就全盘否定,见到属于农民阶级的历史人物就完全肯定。‎ 四、人物评价“见仁见智”的原因 ‎1.立场不同: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知识基础、价值取向、生活经验、主观情绪等。‎ ‎2.时代不同:特定时代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 ‎3.占有资料不同:人物经历的复杂性,新材料的发现和解密等。‎ ‎4.分析方法不同:不同的史学研究方法。‎ ‎5.现实政治的需要。‎ ‎6.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等等。‎ ‎1.正义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所提倡的正义观,无论是对当时或对于当今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国家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 ‎——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二 柏拉图对正义这一政治价值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客观上促生了政治哲学,并促使它不断向前发展。他是西方最早对国家、政治等问题进行系统探索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除了启迪后世思想家思考正义的问题、思考国家善治的问题外,还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正义的处方”,让人们从他的正义观里汲取思想的养分,‎ 引导我们思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政体形式、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过一种良善的生活。‎ ‎——摘编自《柏拉图政治思想的价值分析》‎ ‎(1)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的“正义”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拉图正义观产生的背景和实现国家正义的途径。‎ ‎(2)据材料二,分析柏拉图正义观的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只做自己的事……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得出秩序与和谐(或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第二小问,结合柏拉图生活经历得出,民主制出现危机;雅典城邦制度衰落;师从苏格拉底研究哲学;多年游历生活。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国家由统治者、武士、劳动者构成,三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应由哲学家统治,即哲学家王。第(2)问,从材料二“客观上促生了政治哲学……引导我们思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政体形式……过一种良善的生活”得出推动政治哲学产生、发展;促进国家建设;引导人们的价值观。‎ 答案:(1)内涵:秩序与和谐(或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背景:民主制出现危机;雅典城邦制度衰落;师从苏格拉底研究哲学;多年游历生活。‎ 途径:国家由统治者、武士、劳动者构成,三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应由哲学家统治,即哲学家王。‎ ‎(2)影响:推动政治哲学产生、发展;促进国家建设;引导人们的价值观。‎ ‎2.(2019·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最后一卷)秦文化与秦的兴衰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秦建国到始皇统一天下,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农战、攻伐、垦荒、开塞、徕民、重本、抑末等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秦人虽然居于周人的故里,但西周的礼乐制度在秦人那里却保留较少,因此,秦人的“尊尊”“亲亲”观念相对而言是比较淡漠的。他们对具有不同特质的外来文化中的有用因素易于吸收和融合,并整合于秦文化之中。……如果说,战国时代的邹鲁文化是对西周礼乐制度文明的继承,那么此时此刻的秦地文化则是对西周技艺文明的发展,他们是从不同的领域和方面,共同继承和发展了西周文化,为秦统一六国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摘编自田文棠、杜乃俭 ‎《秦文化的历史构成与现代诠释》‎ 材料二 秦文化产生于秦人、秦族、秦国,秦始皇虽然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新政权,这个政权的统治阶级仍然是秦人,它不可能改变来源于它们、至今仍然影响着它们的文化。……秦人由一个西陲大夫加入诸侯的行列,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战国群雄割据中又连连挫败其他六国,称雄中国。秦国的胜利,与其说是战争的胜利,不如说是政治的胜利,是秦文化政策的胜利。正是这种实践的成功,助长了秦人的功利主义,导致了功利主义的膨胀,驱使秦始皇继续执行秦国政策,以秦国政策为本,兼并其他文化。‎ ‎——摘编自胡鸣焕《秦亡新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文化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文化的历史影响。‎ 解析:(1)主要特征:根据“始皇统一天下”得出集权性;根据“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农战、攻伐、垦荒、开塞、徕民、重本、抑末等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得出功利性;根据“对具有不同特质的外来文化中的有用因素易于吸收和融合,并整合于秦文化之中”得出兼容性。背景:联系所学,可从秦朝统一全国、商鞅变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等角度分析解答。(2)影响:根据材料二“秦人由一个西陲大夫加入到诸侯的行列,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战国群雄割据中又连连挫败其他六国,称雄中国”得出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根据材料一“为秦统一六 国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出为秦统一六国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根据材料二“驱使秦始皇继续执行秦国政策,以秦国政策为本,兼并其他文化”得出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答案:(1)主要特征:集权性;功利性;兼容性。背景:秦朝统一全国;商鞅变法为秦国强大奠定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影响: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为秦统一六国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3.拿破仑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一位颇具争议的杰出的代表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尽管在政治上实行个人集权并恢复帝制,亲自当上了法国皇帝,但他试图完成革命。早在法国大革命之初,革命的领袖们曾宣布他们的理想是推翻全欧洲的专制政体,扫除额外特权,普及共和体制,然而这一理想只是在拿破仑手中,严格地说,是在他的武力征服中,开始输出到欧洲其他国家。‎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要更高大些。拿破仑是战争中的米开朗琪罗。他是重建废墟的宗师巨匠,是查理大帝、路易十一、亨利四世、黎塞留、路易十四、公安委员会的继承者,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 ‎——摘自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最终“亲自当上了法国皇帝”的原因。结合史实说明他是如何“完成革命”的。‎ ‎(2)据材料二,指出雨果是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并由此谈谈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依据教材知识归纳、概括,可以从拿破仑个人因素、法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等角度思考;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的“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评价历史人物须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要结合时代条件等。‎ 答案:(1)原因:拿破仑个人性格孤僻、好胜;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大革命后,督政府软弱无能,无力稳定法国政局;拿破仑通过战争树立威信,进而把他推到权力的巅峰。‎ 说明: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他编撰的《民法典》,集中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和法国革命的成果,也在欧洲大陆广为传播。‎ ‎(2)评价:雨果从法国大革命摧毁欧洲封建制度的角度出发,肯定了拿破仑的战争。‎ 基本原则: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遵循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时代条件全面评价;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4.(2019·苏州、无锡等四市二模)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创立三民主义、进行革命实践的同时,逐渐形成了有浓重中国传统伦理观的国际秩序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界,可将孙中山对国际分野的看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孙中山主要是以人种或地域为依据,做出黄白或欧亚分野的判断。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俄的兴起以及帝国主义仍然对中国等国家实行强权压迫政策等因素,孙中山对各国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提出了新的国际分野。他认为以后的国际战争“不是起于不同种之间,是起于同种之间。那种战争是阶级战争,是被压迫者和横暴者的战争,是公理和强权的战争”。从对欧美国家强权政治的批判中,‎ 孙中山主张以仁义道德的“王道”取代西方列强以强权武力为内核的“霸道”规则,构建平等、和平的国际秩序。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仁爱”“信义”与“和平”等传统伦理准则。阐发“王道”中的公平正义,与无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殖民压迫,主张民族自决的理论是一致的,这正是孙中山与时俱进,将传统赋予时代内涵而走向联俄、联共的原因所在。‎ ‎——摘编自李育民《论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在一战前后对国际分野标准认识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主要是以人种或地域为依据,做出黄白或欧亚分野的判断……起于同种之间。那种战争是阶级战争,是被压迫者和横暴者的战争,是公理和强权的战争”可知,一战前后孙中山的认识由种族转变为公理与强权;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十月革命影响、战后世界格局及西方“霸道”规则的影响进行分析。(2)根据材料“主张以仁义道德的‘王道’……构建平等、和平的国际秩序……包括‘仁爱’”等,结合所学从其思想的理论来源、思想特征、对民主革命及民族解放的影响及世界意义进行评述即可。‎ 答案:(1)变化:由种族(或地域)转变为阶级(公理与强权)。‎ 原因:十月革命的胜利;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等。‎ ‎(2)简评: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等。‎ ‎5.(2019·南师大附中模拟)“甘地”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其内涵是多方面的: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父、甘地主义的创始人等。阅读材料:‎ 材料一 纺车是甘地经济思想的核心。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纺纱,用纺纱改变心灵,用纺车抵御西方经济的侵蚀,促进民族经济的和谐发展,“其他诸如铁路、电报、律师、医生等等都必须丢开”。泰戈尔对甘地痴迷于纺车的观念完全无法接受,“纺轮并不要求人思考;人们只是简单地、不停地转动古人发明的轮子,使用最少的判断力和耐力”。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后来特意做了调查研究,从经济的角度证明泰戈尔是对的。手工纺纱只有在政府发放大量补贴的情况下才可能存在。甘地的纺车只有符号意义,没有实际的经济意义。‎ ‎——梁捷《甘地:在苦行与政治之间》‎ 材料二 甘地有极高的表演天赋,赤裸上身,腰上系一块土布,坐在一架小纺车面前,素食、禁欲、静修,他用东方元素装扮一身来吸引西方人。他也善于利用媒体,除了使自己在媒体上大放异彩外,每一次非暴力行动都会由媒体来放大效应。因此,历史学家约翰逊说:“甘地的全部事业证明了英国统治并非压迫性统治,他只能在英国自由主义的保护下兴风作浪。”‎ ‎——莫枫《被夸大的甘地》‎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甘地的纺车”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没有实际的经济意义”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甘地成功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的历史贡献。‎ 答案:(1)作用:思想上回归传统,改变心灵;经济上抵御外国经济侵略,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原因:纺车是传统产业,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不能推动印度的近代化,不能推动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 ‎(2)因素:甘地的表演天赋、善于利用媒体和英国自由主义的、相对温和的统治环境。‎ 历史贡献:政治上,发动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的民族独立进程;宗教上,为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思想上,他创立的非暴力斗争理论成为印度人民伟大的精神财富。‎ ‎6.(2019·扬州高三考前调研)詹天佑是中国铁路之父,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893年,为了修建唐胥铁路需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铁路大桥),詹天佑临危受命,以攻坚克难的实干精神,实地调查、测量研究,在我国铁路建设中首次采用气压沉箱法修筑桥墩基础获得成功,大涨了中国人的志气。京张铁路是国内首条完全由我国自己筹资、勘测、设计、施工建造和投入营运的铁路干线。它的工程难度之高在当时的筑路技术条件下堪称之最。在詹天佑的主持下,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胜利通车。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铁路早期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过程。詹天佑将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草拟的毕业生升转帮工程司暨递升副工程司办法,以及应具备合格之品行及学识的要求,正式规定章程。这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1905年,詹天佑大力倡导全国铁路采用1.435米(4英尺8英寸半)的国际标准轨距。1918年在交通部公布的《国有铁路建筑标准及规则》中有明确规定了这一标准。以后中国各时期的政府均以此为据。‎ ‎——摘编自刘宁《非凡的詹天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詹天佑在中国铁路事业发展中的贡献,简析其时代意义。‎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詹天佑的良好品质,并指出“人物传记”对史学研究的价值。‎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首次采用气压沉箱法修筑桥墩基础获得成功”“倡导全国铁路采用1.435米(4英尺8英寸半)的国际标准轨距”“中国铁路早期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过程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指明了方向”等可从人才培养角度、专业化角度、国际化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中国近代化角度、发展民族精神角度、国家主权发展等角度进行评价。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以攻坚克难的实干精神”“应具备合格之品行及学识的要求”等可从爱国角度、实干角度、工作态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可从专业性角度、丰富史学角度进行说明。‎ 答案:(1)贡献:修建重大工程;制订行业标准;培养后继人才。‎ 意义:培育了创新意识;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国家主权;推动了中国现代化。‎ ‎(2)良好品质:爱国精神、实干精神、坚强的决心、强烈的自信心、严谨敬业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创新意识等。‎ 价值:有助于拓宽史学研究视野,使得史学研究更加丰富多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