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德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8年德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一、选择题(1-12题,每题2分,13-16题,每题3分) 1.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下列工艺中一定发牛化学变化的是( ) A. 刺绣 B. 织布 C. 剪纸 D. 酿酒 【答案】D 【解析】刺绣、织布、剪纸过程中只是物质形态、状态发生改变,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2.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答案】B 【解析】取用块状药品,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入试管口,慢慢把试管竖起,使药品缓缓滑落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试管;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应与水平方向成450,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试管内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1/3,试管夹应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和桌面成45°角,倒入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选B。 3.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中主要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用盐酸除去铁锈 B. 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C. 用干冰人工降雨 D. 用氧化钙做干燥剂 【答案】C 【解析】用盐酸除铁锈,利用稀盐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冶炼金属,属于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氧化钙与水反应,可作干燥剂,属于化学性质。故选C。 4. 下列有关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氧气参与燃烧是高能燃料 B. 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C. 红磷与氧气反应产生浓厚白雾 D. 低温下氧气可以变成无色液体 【答案】B 【解析】氧气参与燃烧可作助燃剂,不属于高能燃料;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红磷与氧气反应产生浓厚白烟;低温下氧气可以变成淡蓝色液体。故选B。 5. 下图是水电解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极连接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B. 产生两种气体质量比为2:1 C.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D.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重新组合 【答案】D 【解析】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与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管内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8:1,体积比为1:2;水通电分解是化学变化,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故选D。 6. 近日,中国在四川某地发现了一个超大规模的锂矿,储量高达52万吨,被称之为“中国锂谷”。锂矿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有着21世纪改变世界格局的“白色石油”和“绿色能源金属”之称。下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C. 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最是6.94lg D. 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 【答案】D 【解析】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锂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离子(L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锂元素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3。故选D。 7. 下列各图中“O”、“●”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答案】C 【解析】A图表示由一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单质;B图表示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C图表示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化合物;D图表示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三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选C。 8.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银元素—AG B. 3个氧原子—O3 C. 4个水分子——4H2O D. 镁离子——Mg+2 【答案】C 【解析】银的元素符号是Ag;三个氧原子可表示为:3O,而O3表示臭氧、一个臭氧分子和一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4个水分子可表示为:4H2O;镁离子可表示为:Mg2+。故选C。 9. 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X+H2O+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 Cu B. CuO C. Cu(OH)2 D. CuCO3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和质量不变判断X的化学式是CuO。故选B。 10.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是我国生态环境部3月23日发布的2018年环境日主题。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与上述主题不相符的是( ) A. 重复使用某些塑料袋 B. 垃圾分类回收 C. 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D. 用淘米水浇花 【答案】C 【解析】重复使用某些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保护资源和环境;垃圾分类,资源再利用,能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增加污染,不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故选C。 11. 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图。试剂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 H2O B. H2SO4 C. NaOH D. CaCO3 【答案】C 【解析】水为中性物质,可以减低稀盐酸的酸性,但是溶液始终呈酸性,溶液的pH<7;硫酸为酸性物质,可以增强稀盐酸的酸性,但是溶液始终呈酸性,溶液的pH值<7;氢氧化钠为碱,可以和稀盐酸反应,而使溶液的酸性减弱,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值为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则溶液呈碱性,而使pH值大于7;碳酸钙可以消耗盐酸,溶液的pH≤7。故选C。 12. 珍爱生命,关注安全。从安全角度考虑,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 油锅起火时用锅盖盖灭 B. 甲醛浸泡海鲜品用来保鲜 C. 冬季吃水炭火锅关严门窗 D.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 【答案】A 【解析】盖上锅盖时,油与空气或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目的;甲醛有毒,食用甲醛浸泡的海鲜会危害身体健康;木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关严门窗容易造成煤气中毒;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故选A。 13.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3Fe+2O2=Fe3O4 B. Cu+2AgNO3=2Ag+Cu(NO3)2 C. 2Fe+6HCl=2FeCl3+3H2↑ D. KCl+NaNO3=KNO3+NaCl 【答案】B 【解析】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Cu+2AgNO3=2Ag+Cu(NO3)2;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Fe+2HCl=FeCl2+H2↑;KCl+NaNO3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反生的条件。故选B。 14. 金属锰与氯化亚铁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Mn+FeCl2===MnCl2+ F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C. 锰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 D.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答案】D 【解析】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条件,属于置换反应;锰能与氯化亚铁反应置换出铁,说明 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能与稀盐酸反应;氯化亚铁中铁元素为+2价,铁单质中铁为0价。故选D。 15.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t2℃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B. 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 C. 由t2℃降到t1℃丙溶液浓度一定不发生变化 D. 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答案】C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温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都会有晶体析出,但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析出晶体的多少无法比较;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时它的饱和溶液中不会有晶体析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时丙的饱和溶液中不会有晶体析出,丙溶液浓度没有发生变化;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选C。 16.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答案】C 【解析】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食盐能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将粗盐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能提纯粗盐;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不符合除杂原则; 将铁丝插入氯化镁溶液中,铁与氯化镁不反应,说明铁不如镁活泼;将铁丝插入氯化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说明铁比铜活泼。故选C。 二、理解与应用 17. 从①熟石灰、②硝酸钾、⑧金刚石、④小苏打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化学式): (1)常用于发酵粉的是__________; (2)可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_____; (3)可用作复合肥的是__________;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 【答案】(1) NaHCO3 (2) C (3)KNO3 (4)Ca(OH)2 【解析】(1)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化学式为:NaHCO3;(2)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裁玻璃,其化学式为:C;(3)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料,其化学式为:KNO3;(4) 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 18.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村{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豆腐、鸡蛋、瘦肉等食物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_____。 (2)厨房中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时,会出现________(填“溶解”或“乳化”)现象。 (3)使用碳素墨水书写的文字很长时间不变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酒厂附近常可以闻到酒味。请从微观角度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蛋白质 (2)乳化 (3)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4)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解析】(1)豆腐、鸡蛋、瘦肉中都富含蛋白质;(2)厨房中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3)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使用碳素墨水书写的文字很长时间不变色;(4)在酒厂附近常可以闻到酒味,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9. 能源、材料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l)目前人类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等。 (2)锰钢是一种重要的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________,韧性好,可用于制作钢轨。 (3)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柴燃烧的更旺,常把木柴架空,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山运动员用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制取的氢气作为燃料, 同时得到一种碱。氢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爆炸,点燃氢气前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答案】(1)天然气 (2)大 (3)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4)CaH2+H2O=Ca(OH)2+H2↑ (5)检验气体的纯度 【解析】(l)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2)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3)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柴燃烧的更旺,常把木柴架空,是为了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4)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H2+H2O=Ca(OH)2+H2↑;为防止爆炸,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20. 社会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汽车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在上图汽车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__; (2)在汽车的电路中主要使用的是铜线,这是利用了铜的______性; (3)汽车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能起到__________的作用 (4)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枯竭等问题。我市自2018年开始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到2019年实现全市全覆盖。乙醇(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写出两条即可)。 【答案】(1)轮胎、塑料保险杠 (2)导电 (3)防止金属锈蚀 (4)C2H5OH+3O2 3H2O+2CO2 (5)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6)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 【解析】钢价车门、铝合金轮彀属于金属材料,轮胎(合成橡胶)、塑料保险杠属于合成材料;(2)铜有导电性,可作导线;(3)汽车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可以防止金属生锈;(4)乙醇燃烧:C2H5OH+3O2 3H2O+2CO2,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约石油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21.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请对下列错误观点举出相应的否定例证(填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 【答案】(1) C2H5OH或Na2CO3 (2) Na2CO3或NaHCO3 (3) Fe2O3+6HCl=2FeCl3+3H2O 或2NaOH+CO2=Na2CO3+H2O 【解析】②碳酸钠(Na2CO3)、酒精(C2H5OH)等,都含氧,但不是氧化物;③ 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如Na2CO3或NaHCO3等许多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④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成物是盐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或Fe2O3+6HCl=2FeCl3+3H2O),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 三、实验与探究 22. 实验室中分别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氯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请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l)结合下图所提供装置完成下列表格 (2)请结合上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甲、乙所指仪器名称:甲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 ②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与其他两种方法的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③若用下图装置收集一瓶氧气,气体应从____(填a或b)端进入集气瓶。 【答案】(1)AD (2)2H2O22H2O+O2↑(3)BD (4)2KClO32KCl+3O2↑(5)酒精灯 (6)集气瓶 (7)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8)操作简便或节能安全 (9)b 【解析】(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所以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AD; 过氧化氧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实验室用过氧化氧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所以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BD;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2)①据图可知甲、乙所指仪器名称:甲是酒精灯;乙是集气瓶;②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与其他两种方法的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是: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操作简便或节能安全等;③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在瓶中装满水,氧气应从b端进入。 23. 在学习“酸和碱”后,瑞娟同学对“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进行再探究。想到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硫是非金属氧化物,提出疑问: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 为此,瑞娟同学做了如F实验:将点燃的硫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有少量的水)中,反应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后,盖紧集气瓶口的玻璃片,振荡集气瓶;再打开玻璃片,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随后向其中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瓶中液体变为红色。 瑞娟同学产生许多困惑:这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是什么?怎样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去? 瑞娟询问老师,老师告知:在涉及的反应中,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性质相似;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化学式为H2SO3);亚硫酸还可进一步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 请你帮助瑞娟同学解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下列图示中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一个实验用来验证:二氧化硫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写出生成亚硫酸、硫酸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3)以上两个化学反应都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亚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价。 (4)亚硫酸、硫酸、盐酸和碳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 (5)为更多的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散发至空气中。有以下试剂, 你认为用来代替集气瓶中的水最为合适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饱和氧氧化钙溶液; ②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浓盐酸; ④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1)将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内 (2) SO2+H2O=H2SO3 (3) 2H2SO3+O2=2H2SO4 (4)化合 (5)+4 (6)溶液中都有H+ (7)④ 【解析】(1)验证二氧化硫不能使石蕊变红色的实验操作: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将干燥的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观察纸花是否变红;(2)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亚硫酸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3+O2=2H2SO4;(3) 以上两个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属于化合反应;H2SO3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硫元素显+4价;(4)亚硫酸、硫酸、盐酸和碳酸都显酸性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5)①饱和氧氧化钙溶液能和二氧化硫反应,但溶液浓度较小,效果不好,故不行;②饱和氯化钠溶液不和二氧化硫反应,故不行;③浓盐酸不和二氧化硫反应,故不行;④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硫反应,但溶液浓度较大,效果好,故可行。 四、计算题 24. 葡萄糖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称为血糖,为人体组织提供能量。已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l)一个葡萄糖分子由______个原子构成; (2)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答案】(1) 24 (2) 40% 【解析】(l)根据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可知:一个葡萄糖分子由24个原子构成;(2) 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40%。 25. 向盛有10 g纯碱样品(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加入80 g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86.7 g。 (l)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g; (2)求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3.3 (2)79.5% 【解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80g+10g-86.7g=3.3g; (2)设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3.3g x=7.95g,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100%=79.5%; 答:(l)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3.3g;(2)纯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79.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