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通史版工业文明的前奏——近代前期的世界学案
通史整合(十) 工业文明的前奏——近代前期的世界 政治 在英、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经济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逐步发展到工场手工业时期;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思想文化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欧洲的近代科学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蕴含人文精神的文学艺术逐渐兴起。 (一)14~16世纪的世界经济 [诗史巧记] “发现的世界”; 殖民的扩张; 文明的交融; 资本主义的发展; 世界 市场的雏形 [小题验知] 1.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后又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其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的全部收入的1/20。这说明西班牙( ) A.充当了新航路探索的先锋 B.物质激励使探险卓有成效 C.通过航海积累了大量资本 D.封建君主热衷于海外扩张 解析:选D 西班牙国王和哥伦布及麦哲伦船队殖民收入比例问题,说明国王想获得大量财富,支持海外探险,封建君主热衷于海外扩张,故D项正确。 2.1493年,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从北极到南极划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线西属于西班牙人的势力范围,线东则属于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这一史实主要可用来论证新航路开辟促成了( ) A.全球性国际秩序建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世界性国际分工出现 D.国际政治力量中心转移 解析:选A 教皇子午线的划定缓和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利益纠纷,促成了全球性国际秩序建立,故A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于两次工业革命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世界性国际分工出现在两次工业革命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国际政治力量中心仍然在西欧,没有发生转移,故D项错误。 3.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上述材料反映出( ) A.欧洲生产力水平下降 B.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 C.土耳其帝国崛起控制东西方贸易 D.导致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解析:选B 新航路开辟掠夺大量贵重金属输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急剧上涨,引起价格革命,故B项正确。 显性时空 隐性时空 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商业革命、价格革命 [深化认知] 一、新航路开辟促进欧洲社会进步的表现 在经济上 引起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并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总的来说,资产阶级获取暴利,发展壮大,而封建阶级逐渐衰落 在政治上 资产阶级开始参与或掌握政权。资产阶级、新贵族因为掌握大量财富,开始要求政治权利,以便更大规模赚取利润,革命和改革反过来又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外交上 殖民扩张开始成为欧洲的历史潮流。欧洲国家逐步确立了开放的、侵略性的外交体系,整个世界开始以欧洲为中心 在科学文化上 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地理学革命、天文学发展,也推动文艺复兴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在美洲等地发现大批新的物种,也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 二、葡、西两国迅速衰落原因分析 新航路开辟为葡萄牙与西班牙两个国家带来大量财富,但它们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却很快衰落了。其主要原因是: 1.两国所占财富,并没有投入到资本主义发展上去。 2.两国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封建主义实力强大,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受限制发展缓慢。 3.当时两国政治腐化,王室和大贵族骄奢淫逸的生活消耗大量财富,不接受新思想。 4.常年参与欧洲等地的战争中,最终的衰落也是必然的。 (二)14~16世纪的世界文化 [诗史巧记] 封建神学的禁锢; 古典文艺的复兴; “信仰得救”的改革; 走向复兴的 引擎 [小题验知] 1.(2018·泸州二模)14世纪以后,无论是佛罗伦萨、威尼斯,还是米兰、罗马,城市中教堂及其他宗教性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建筑成批出现,如大型城市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等。这一变化说明( ) A.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 B.宗教改革,封建教会势力被打击 C.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D.商品经济发展,完成城市化进程 解析:选C “城市中教堂及其他宗教性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建筑成批出现”体现了世俗生活越发重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是文艺复兴的影响,故C项正确。 2.文艺复兴中的艺术把握了人文主义的精髓,提出了愈完善就愈接近自然的基本原则,艺术中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为精确观察而进行的实验、透视法所带动的数学方法的兴起,促进了观察实验与数学方法的各自发展,并将二者相结合。这说明( ) A.文艺复兴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建立 B.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建立 C.近代科学是文艺复兴的有力武器 D.近代科学直接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解析:选B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建立,故A项错误;题干表明在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推动下,“观察实验与数学方法的各自发展,并将二者相结合”,说明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建立,故B项正确;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有力武器,故C项错误;近代科学不是直接体现了人文主义,它是通过一系列的科学与技术来体现对人的关心,故D项错误。 3.(2018·临沂二模)某一时期,西欧诸国出现了一系列科学发明,科学家常常将其科学著作冠以“新” 字,如培根的《新科学》、开普勒的《新天文学》、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等。这反映了( ) A.科学取代宗教的时代要求 B.工业时代科学与技术结合 C.个人的价值得到高度崇拜 D.启蒙思想在社会全面渗透 解析:选A 由材料中科学家将科学著作冠以“新”字,意在说明近代科学与天主教会宣扬的神学不同,因而这一举措体现了科学取代宗教的时代要求,故A项正确。 4.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该历史现象( ) A.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 B.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 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 解析:选D “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可知与民族国家的产生相关联,故D项正确。 隐性时空 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文学三杰、实验科学、宗教改革、信仰得救 [深化认知] 一、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及缺陷 文艺复兴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把人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唤醒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及科学实验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具体而言:第一,它把人们,主要是有教养的人们,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发扬了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资产阶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虽然文艺复兴在哲学上成就不大,但是它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这就为17~19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第三,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来的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的瑰宝,永放光芒。第四,文艺复兴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它也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为后来的“自然权利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的革命权利”“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等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 文艺复兴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第一,这个时期的艺术家、文人和学者们虽然大力表现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认识和揭露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腐朽、罪恶,但他们还是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而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第二,大多数人文主义者把在古代受到维护的那些迷信落后的东西保存了下来,如魔法、巫术和占星术等等。第三,在反对神性和神权,提倡和张扬人性和人权的同时,没有对人性和人权问题进行限定,以至于出现了过分追求人性,走上了人性过度泛滥的极端局面。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视角下的欧洲社会转型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迈出了欧洲社会格局重组和西方世界向现代文明转型的最初始的一步,成为推动欧洲走向复兴的强劲引擎,在决定性意义上标示了欧洲社会的前景走向,形塑了现代文明的制度架构,奠定了西方现代化范式的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基础,导向深远,意义炳然。 1.经济基础夯筑 从鄙薄财富到逐利合法,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本源性地解放和肯定了人们对追求财富积累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从而形塑了西方社会现代化的经济基础和价值取向。 2.政治格局重构 从神学专制到摆脱封建,近代政治形态和价值形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人文主义为武器,进行反封建、反教权斗争和新文化创造,人文主义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一种哲学理念和政治文化思潮,成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西方世界由此奠定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并在这一基础上建构起了自己的政治形态和社会秩序。 3.文艺传统开先 从禁欲枷锁到人文主义,文化事业复兴繁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对现世幸福的积极追逐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成为个人价值的工具性尺度,开启了理性与科学的先河。文艺复兴带来了文学艺术领域的空前繁荣。 4.信仰世界改造 从依附代祷到因信称义,精神语境向内旨归。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深远意义还在于它们对西方人信仰体系的整合与重构。把信仰从外在仪式变成内心的自觉要求,在精神自由和善良意志的基础上实现了信仰重建。 (三)17~18世纪的世界政治 [诗史巧记] “统而不治”的国王; 分权制衡的典范; “一票共和”的曲折; 代议 制的确立与发展 [小题验知] 1.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大部分辉格党人放弃运用契约理论、天赋人权或者人民主权这些激进观念为革命合理性做出辩护。相反,他们认为光荣革命是对宪政传统的恢复。这表明在当时英国( ) A.政治合法性受历史传统影响 B.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 C.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D.政治生活缺乏理性精神 解析:选A 据材料“他们认为光荣革命是对宪政传统的恢复”可知英国确立政体受到传统宪政的影响,故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1689年确立的《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巩固了革命成果,故B项错误;据材料“对宪政传统的恢复”说明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故C项错误;政治生活的理性是反对国王和教会,“对宪政传统的恢复”是对国王权力的限制,是理性的体现,故D项错误。 2.(2018·潍坊二模)16世纪以来,英国的土地继承逐渐普及了长子继承制。长子继承制避免了家庭财产的平均分配,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并向资本转化……强大的贵族群体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反对派组织。这一制度( ) A.受到古代中国宗法理念影响 B.有利于英国政治制度的转型 C.导致了英国中央集权的削弱 D.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 解析:选B 材料无法体现英国土地继承的方式来源于中国,故A项错误;据材料“贵族群体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反对派组织”可知这项制度有利于限制王权,推动社会转型,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的是国王和贵族的关系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项错误;据材料“贵族群体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反对派组织”可知材料中限制王权的是贵族而不是议会,故D项错误。 3.美国具有独特的立国经验,无论是在建立邦联体制和根据1787年宪法建立联邦体制的过程中,立国者在做出某种重大决策时,都把地方利益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这主要是由于( ) A.美国先有州政府后有国家的特殊性 B.启蒙思想在美国得到广泛传播 C.对欧洲各国立国经验的批判和借鉴 D.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解析:选A 根据题目中“美国具有独特的立国经验”并结合所学,得出美国先有州后形成国家的独特经验,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启蒙思想对1787年宪法的最大启示是三权分立,与题意不相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美国是第一个走向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国家,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在建国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D项表述与题目中“美国具有独特的立国经验”不相符,故D项错误。 4.(2019届高三·湖南六校联考) 对于法国大革命,埃德蒙·伯克(1729—1797)强调尊重既定的社会政治秩序,它是历史地生成的,因而其合法性在历史和传统中;托马斯·潘恩(1737—1809)则明确否定诉诸过去的权利,主张现存制度与政府要根据每个时代的人的自然权利来加以衡量和改革。他们之间的思想冲突所争辩的是( ) A.是否应以理性来构筑社会制度 B.实行直接民主还是间接民主 C.是否应以激进态度推翻旧政府 D.发起群众运动还是依靠精英 解析:选C 根据埃德蒙·伯克主张“尊重既定的社会政治秩序”和托马斯·潘恩主张“明确否定诉诸过去的权利,主张现存制度与政府要根据每个时代的人的自然权利来加以衡量和改革”,可知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应该用激进的态度来推翻现有政府,故C项正确。 显性时空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②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③法国革命历程(1789~1870年) 隐性时空 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独立战争、邦联制、联邦制、三权分立、法国大革命 [深化认知]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过程 1.三个转移 (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权利法案》颁布)。 (2)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责任制内阁形成)。 (3)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1832年议会改革),并下移到全体公民。 2.四大特点 (1)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 (2)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 (3)内阁对议会负责,由议会下院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由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 (4)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 3.四个趋势 延续性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早期内阁的形成到责任制内阁的完善 渐进性 1689年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原则;1721年形成责任制内阁;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19世纪中期以后选举权逐步扩大到普选 创新性 如君主立宪制、责任制内阁、两党制都具有开创性 法制化 英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变化与法制化进程密切相关 二、英美两国政体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1.英国:原是君主专制国家,有王权受议会限制的传统;君主立宪制是不流血的“光荣革命”以及新旧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 2.美国:没有封建传统的国家,有反专制、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传统;受启蒙思想的影响,通过民族独立战争形式创建(开国元勋反对君主制);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 三、美国政治体制中分权制衡原则的表现 1.从联邦政府的设计上,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别授予议会、最高法院和总统,形成了典型的三权分立体制,有效地降低了专制政体出现的可能性。 2.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实行联邦制,一方面加强了中央的权力,另一方面保留了地方自治的权力,中央与地方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与平衡关系。 3.美国的两党政治也是分权制衡原则的重要表现,两党轮流执政、互相监督,防止了独裁政权的出现,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4.美国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院代表由各州议会选出,众议院代表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两者相互牵制,有利于平衡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是分权制衡原则在立法领域的表现。 四、美国1787年宪法的精神 1.务实理性 美国1787年宪法一共只有七条:第一条讲立法,第二条讲行政,第三条讲司法,第四条规定各州与联邦的关系,第五条规定修宪的程序,第六条规定宪法的地位,第七条规定宪法的生效。这个简洁的文件,既贯彻了中央集权原则,又避免了专制,使新生国家化险为夷,体现了其务实理性的特征。 2.锐意创新 1787年宪法践行了欧洲启蒙思想家们的政治理论,特别是法国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它不仅强调权力分立,而且追求权力制衡,创造性地实践了权力制约与平衡思想。民主共和制更彰显了这部宪法的创新特质,在实践上打破了共和制只能在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实行的传统认识,通过联邦制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等,体现出宪法的创新特质。 3.伟大妥协 学者们一般认为制宪会议上有三大妥协:大州和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妥协;北部与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妥协;北部和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妥协。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一部现代民主政治史是人类达成妥协的历史。 4.与时俱进 美国自1787年宪法制定之后,至今未制定新宪法,它采用不断增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来实现美国宪法的发展。它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历久弥新,维护着民族凝聚力,为美国长期的政治稳定与经济繁荣提供了保障。 (四)17~18世纪的世界经济 [诗史巧记] 重商主义的政策; 殖民掠夺的战争; 资本的原始积累; 连成整体的世界 [小题验知] 1.(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17至18世纪的英格兰人们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的形式喝掉他们谷物总产量的一半,后来他们又转向喝中国茶,茶水里还要添加从牙买加舶来的食糖,从最底层的农民到最高层的贵族,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材料反映了当时英格兰( ) A.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 B.开始崇尚东方人的生活方式 C.贵族与平民的界线日益模糊 D.积极发展与东方的海外贸易 解析:选A 茶叶是外来的,价格相对较高,“从最底层的农民到最高层的贵族”普遍消费茶叶说明,这一时期英格兰的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都较高,故A项正确。 2.国家通过实施重商政策对经济进行全面控制;大力促进海外贸易,成立特许商业公司垄断贸易,制定进出口禁令或保护性关税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同时逐步清除阻碍国内贸易的种种中世纪羁绊,改变度量衡、币制和税收混乱局面,制定了一系列工业法规来规范生产。这些举措的实施是在( ) A.15、16世纪的中国 B.16、17世纪的英国 C.18、19世纪的英国 D.18、19世纪的美国 解析:选B 由材料“重商政策”“促进海外贸易,成立特许商业公司垄断贸易”“制定进出口禁令或保护性关税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工业法规来规范生产”可知是16、17世纪的英国推行殖民扩张及“重商主义”政策,故B项正确。 3.(2018·广州二模)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每年至少有一百到两百艘国家授权的武装商船出海,他们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工业革命需要寻求大量原料 B.英国已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 C.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 D.新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解析: 选C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英国于18世纪中期夺得世界殖民霸权,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多国进行对外殖民,殖民竞争加剧,在此情况下,英国政府授权武装商船劫掠他国船只,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推行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未体现新航路转移促进贸易繁荣与否,故D项错误。 4.17、18世纪,英国通过一系列商业垄断战争,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等方式确立全球海上霸主地位;19世纪,英国工业品大量销往世界各地,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从各地输往英国。这表明( ) A.工业革命是英国确立世界霸权的主要原因 B.殖民活动与商品贸易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力 C.殖民活动加速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D.英国民主政治发展推动了经济变革 解析:选B 英国的殖民扩张推动英国确立全球海上霸主地位,A项不够全面,故A项错误;材料英国早期的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后的商品输出,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故B项正确;C项未涉及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够全面,故C项错误;材料与英国民主政治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 隐性时空 “海上马车夫”、三次英荷战争、英法七年战争、“日不落帝国” [深化认知] 一、重商主义的盛行(17、18世纪) 背景 (1)15世纪末,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和成长,资产阶级迫切需要资本原始积累(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国际贸易不断发展(3)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西欧出现了众多的民族国家 内容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实行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 影响 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全面认识早期的殖民扩张 新航路的开辟是全球化开始的标志,也具有全球化的两面性。新航路的开辟一方面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通过贸易、传教等活动,商品、人员、物种实现了世界范围的流动,包括文化在内的不同文明之间交流逐渐频繁;另一方面,西欧开始殖民扩张,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建立殖民帝国,随后荷兰、英国、法国相继成为殖民大国。 特点 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殖民国家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欧国家为主,主要占据非洲、美洲等地区 原因 资本主义刚刚在欧洲兴起,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 影响 (1)对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 (2)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 (4)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 (五)17~18世纪的世界文化 [诗史巧记] 近代科学的诞生; 人文精神的追求; 神权下的自我; 专制下的启蒙 [小题验知] 1.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对国家的否定,不是实行何种政体,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私有制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需要对其进行制约,故C项正确;材料中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说明并不主张取消国家机构,故 D项错误。 2.卡西尔在《启蒙哲学》中指出:“18世纪哲学不满足于把分析仅仅当作获得数理知识的伟大的思想工具,它还把分析看作所有一般思维之必需的、不可或缺的工具。这种观点在18世纪中叶获得了胜利。”这说明( ) A.启蒙思想摧毁了封建神学 B.哲学研究转向对社会的关注 C.理性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D.启蒙哲学基于自然科学发展 解析:选D 材料体现不了摧毁封建神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哲学研究转向对社会的关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理性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故C项错误;“哲学不满足于……它还把分析看作……”说明启蒙运动基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故D项正确。 3.马克垚认为,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它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启蒙运动的兴起就和它密切相关。这主要是因为牛顿革命( ) A.彻底地摧毁了神学思想 B.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模式 C.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到来 D.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 解析:选B 题干中“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主要是指牛顿力学体系内容中确立的理性思维模式对欧洲的影响,故B项正确。 4.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欧洲著名的科学机构有巴黎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西芒托学院和德国柏林学院等。它们旨在“把先前分散孤立的科学家集合起来,以便在科学研究中相互帮助,并且使不论是政治或者商业势力都感到科学的实际重要性。”这些机构的成立( ) A.配合了欧洲的政治革命 B.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 C.推动了实验科学的产生 D.影响了工业革命的进展 解析:选B 科学机构的成立推动科学革命的出现,但不能推断它与政治革命的关系,故A项错误;科学革命的出现,推动启蒙运动兴起,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故B项正确;实验科学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出现,如伽利略的实验,故C项错误;科学机构的成立推动科学革命的出现,但不能推断它与工业革命的关系,故D项错误。 隐性时空 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社会契约、经典力学、康德、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深化认知] 一、近代民主政治思想:完成“破”和“立”的理论任务 近代民主思想的直接源头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其后是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西方近代民主政治思想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一种反映。近代民主政治理论家的主要任务有两个。 1.“破”——打破宗教神权和封建专制王权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限制 围绕这个任务形成的思想可以说是“民主权利”政治思想。我们知道,中世纪经济从属于伦理,伦理又从属于神学,经济自治不可能实现。而之后的封建专制,导致国家四分五裂,关卡林立。所以“破”分两个方面: (1)打破神学的统治,使政教分离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倡导“人的价值”、人的教养和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形成了一种“市民人文主义”。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使政治和宗教彻底分离,把来自宗教的顽固和宗教式的凶狠都丢掉了。 (2)破除封建王权专制 民主政治思想家的理论武器是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主权在民、有限政府,其根本目的是限制王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霍布斯、洛克、卢梭等民主思想家完成了对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主权属于人民、政府建立在人民同意之上等一系列的理论论证,完成了限制专制政治权力的理论任务。这些思想都是民主政治建立的理论前提。 2.“立”——建立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民主政治体制问题 围绕这个任务形成的政治思想是“民主政制”政治思想。这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国家和人民的关系以及政府自身内部权力结构的设计问题。 (1)前一个层面的问题是第一个关于“破”的问题的理论延续,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的思想体系。密尔(英国著名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在理论上完成了这一任务,他面对近代民主制,抛弃了人人治理的那种观念,从理论上解决了在所有的人亲自参加公共事务是不可能的情况下,保证主权仍然来自于人民的难题。 (2)后一个问题则更加实在,具体的制度设计直接与政治实际联系起来。孟德斯鸠承接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比较圆满地完成以权力分立、互相制衡来防止权力专制出现的理论任务。美国的富兰克林、汉密尔顿、麦迪逊则将理论直接运用到了制度设计中,构建民主政治国家的制度框架,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繁荣,也推动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 二、科学革命 在17世纪取得胜利的科学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起被称为17世纪的“双元革命”。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系统知识,科学革命一般是指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照此定义,17世纪的科学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革命,它也被称为牛顿革命。 1.兴起原因 经济原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需要科技知识,这在客观上刺激了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因此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是近代自然科学创立发展的社会前提 政治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三次科技革命贯穿于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中,每次科技革命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对资本主义的政治变革起了推动作用。反过来讲,政治革命又为科技革命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见,资产阶级科技革命与政治革命在互动中前进。(注意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思想方面 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近代科技迅速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宣扬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 2.特点和影响 特点 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事实的理性化的思维传统,观察、实验、分析和综合成为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 影响 科学革命彰显了理性的价值,破除了迷信和盲从,推动了科学主义的世界观的形成。对自然规律的重大发现激起了人们探索社会规律的热情,启蒙运动随之而起 考法(一) 挖掘认知的深度 1.(2018·全国卷Ⅱ)如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命题者说] 强调必备知识 近代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的手段(殖民掠夺、奴隶贸易等)。 考查方式灵活 以柱状图作为命题的材料依托,信息直观、清晰。 注重唯物史观 辩论地看待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以及早期殖民扩张对殖民国家和殖民地国家所带来的双重影响。 解析:选A 奴隶贸易是欧洲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对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A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由题干材料无法判断奴隶贸易对英国殖民帝国形成的影响,C项错误。奴隶贸易达到极盛是因为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需要,D项错误。 考法(二) 转换思维的角度 2.(2016·全国卷Ⅰ)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命题者说] 考查点全” 国王、议会、责任内阁制、两党制、《权利法案》等英国立宪政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一题巧妙连接,考查可谓全面。 切入点新” 大多数考生固化思维,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就处在了“统而不治”的地位,而实际上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此题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 解析:选B 题干反映的是安妮女王对议会的干预,说明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B项正确;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重要法律性文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故排除A、D两项;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故排除C项。 3.(2017·全国卷Ⅱ)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命题者说] 创设新情境 美国政治制度运行机制中一个典型的历史现象:总统解职内阁成员。 考查老考点 美国1787年宪法所赋予的总统权力。 体现区分度 此题是“熟悉中考熟悉”的典型代表,答案直接源于教材,体现了高考梯度设题,选拔人才的功用。 解析:选C 美国1787年宪法赋予了总统最高行政权力,总统不仅拥有任命行政官员的权力,也拥有罢免行政官员的权力,因而材料中皮克林被总统罢免职务是总统行使职权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是强调联邦政府的权力,而是强调总统的权力,A项错误;美国总统的权力在宪法中有明确的规定,权限是明确的,B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皮克林属于其他党派,无法反映美国的党派斗争,D项错误。 4.(2018·全国卷Ⅲ)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命题者说] 情境设置之巧 沙龙聚会,一个信息交流、思想交锋、集体批判、讨论学术的场所。以此创设情境,更易让考生置身其中去思考问题,彰显命题之巧。 角度转换之妙 题目考查的是思想传播的氛围,而非传统的“启蒙思想的内容、影响”等,独特的视角体现了高考命题之妙。 解析:选A 根据材料时间“18世纪前半期”可知当时法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启蒙思想发展;根据“沙龙聚会……不再局限于传统……思想极为活跃”可知,这一时期的法国沙龙聚会宣扬思想和言论自由,而里面聚集了很多启蒙思想家,启蒙思想得到传播;“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反映了启蒙思想的听众扩展到统治阶级,逐渐流行,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宫廷文化的发展传播,B项错误。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是欧洲大陆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贵族和平民的关系问题,D项错误。 考法(三) 延展知识的长度 5.(2015·全国卷Ⅰ)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命题者说] 强调主干知识 英国君主立宪制中君主“统而不治”的真正含义。 注重回归现场 以18世纪中叶英国内阁成员的发言为依托创设情境,带着问题设身处地去分析问题。 解析:选D 本题关键信息是“18世纪中叶”。材料信息“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体现了18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掌握媾和与开战的权力,但是国王做出决定要有议会的参与,这说明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力,故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18世纪中叶英国的情况,排除。 考法(四) 拓展教材的宽度 6.(2014·全国卷Ⅰ)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命题者说] 突出知识综合 将美国1787年宪法与《独立宣言》的内容加以联系。 强调历史解释 通过美国1787年宪法中众议院名额的分配,认识其局限性。 链接时政热点 美国经常以人权问题企图干涉中国内政。 解析:选B 美国《独立宣言》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这体现的是天赋人权的原则。而1787年宪法中关于“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的规定,显然违背了《独立宣言》中天赋人权的原则,故选B项。 7.(2017·全国卷Ⅲ)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命题者说] 情境设置陌生 以教材中未重点涉及的法国大革命的史实创设情境。 文史色彩浓厚 以雨果的小说《九三年》为背景材料,阅读时应抛开史料的文学成分,认识其本质,如国民公会代表的广泛性和平民化、职能的权威性与大众化等。 强化论从史出 对材料中国民公会的性质可从政治理念上进行阐释,即代表了革命中全体人民的利益。 解析:选C 从“十字街头”“平民大众”可知材料中的国民公会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不符;1793年法国已经废除了君主制,B项错误;“既是法庭又是被告”与“法律至上”的理念不符,排除D项。 8.(2017·全国卷Ⅱ)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命题者说] 命题角度新颖 不是考查文艺复兴的成就,而是文艺复兴的背景。 注重唯物史观 强调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 渗透社会热点 佛罗伦萨的教堂建设问题,与现在提倡的“权为民所用”“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型政府理念相一致。 解析:选A 从材料看,教会在扩建教堂时特别强调市民的意志,说明市民得到了重视,这反映了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力量壮大,A项正确。佛罗伦萨的变化不能反映人文主义“ 广泛传播”,并且人文主义广泛传播是在15、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错误。教会重视市民的意志,说明教会力量的削弱,C项错误。新教是在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产生的,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 1.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启蒙思想家把理性主义作为反封建的旗帜,追求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但并不是只有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古希腊时期的人文思想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都强调人的理性,但侧重点与启蒙运动不同,他们主要强调人独立思考的能力。 2.18世纪中后期,随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的不断完善,英国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国王一点权力也没有。国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国王是国家元首,是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象征,同时,国王的存在也符合英国的传统,能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3.三权分立主要体现为权力的相互制衡,而不是完全平分。在美国,总统权力较大,总统对宪法负责,而不需对国会负责。随着时间的推移,总统权力(行政权)呈扩大趋势。 [典例1] (2017·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①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②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③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④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⑤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⑥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⑦《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分) 第一步:审设问、明方向,确保答在范围内 第二步:析材料、联知识,确保答全要点 第(1)问:“促进作用”分析 保分点 ② 法国大革命更加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宣传了其民族思想主张 ③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宣传了人人平等以及民族主义思想 高分点 ③ 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人民主权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社会等级制度被废除 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以欧洲启蒙学者的思想为基础制订,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这一点需要考生调用初中所学知识回答,这也提醒我们思考问题一定要视野开阔,调动一切与之相关内容,不能局限于材料本身 第(2)问:相同点、不同点及原因分析 保分点 ③ 人人平等,实现民主共和 共同点:二者都追求平等与民主 ⑥ 实现民众的自由、平等、民主 ② 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 不同点:法国主要是反对国内的君主专制与独裁;国民党“一大”《宣言》则强调的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④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 高分点 ① 君主专制、独裁 法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专制统治,实现人民主权是主要任务 ② 抨击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平等 ⑤ 帝国主义侵略让民族经济无发展之地 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 ⑥ 帝国主义侵略让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 ⑦ 国民党“一大”是在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下召开的,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 第三步,组织答案要点化、条目化,确保条理规范 (1)作用: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 [典例2] (2018·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第一步:化大为小,发现问题,找准适合自己的论证角度 试题提供了1719年出版的《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在其内容简述中,关联着众多历史事件。提出的问题为“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该命题的设计,引领着学生关注小说戏剧、影视歌曲等文学作品的历史支撑,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更鲜活地品味艺术作品,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对优秀作品厚重感的理解。 情节一 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情节二 鲁滨逊在巴西开办种植园 情节三 鲁滨逊去非洲贩卖黑奴 情节四 鲁滨逊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过得很富裕” 情节五 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 第二步:由表及里,联系所学,思考问题背后蕴含的历史依据 西欧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情节一、二、三 ①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为。 ②是资本主义发展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③拓展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一体化。 ④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对亚、非、拉美等殖民地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但客观上促进了这些地区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 情节四、五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①文艺复兴: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对教会与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揭示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扭曲。 ②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得救,实际上是否定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第三步:点明情节,分析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 示例(一):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美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 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示例(二): 情节:鲁滨逊在巴西开办种植园。 历史现象: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殖民掠夺。 概述和评价: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者展开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在美洲依靠武力强占殖民地,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黑奴,开办种植园。 早期殖民扩张掠夺具有血腥性、掠夺性、野蛮性,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示例(三): 情节:鲁滨逊去非洲贩卖黑奴。 历史现象: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三角贸易)。 概述和评价: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者展开了殖民扩张,在美洲依靠武力强占殖民地,屠杀印第安人,开办种植园,为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进行贩卖黑奴。 贩卖黑奴具有血腥性、掠夺性、野蛮性,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美洲带去了劳动力,促进了美洲地区经济的发展。给非洲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示例(四): 情节:鲁滨逊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过得很富裕”。 历史现象: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人文主义思想。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运动产生,其核心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的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 近代西欧人文主义思想抨击了教会的腐败,解放了思想,发现了人的力量;促进了文学、艺术、科技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探险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西方的近代化;但过度的追求发财致富和物质享受,给社会带来不利的一面。 示例(五): 情节: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 历史现象:反映出近代早期的宗教改革运动。 概述和评价:封建天主教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宗教改革运动产生,其核心是“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原则),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力,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 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了思想,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促进了文化、教育的传播;为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和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西欧社会近代化。 [高考达标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安阳二模)15世纪后半期,某哲学家借上帝之口说:“亚当啊,我们不给你固定的地位,固定的面貌。”“其他受造物,我们将它们的天性限制在我们已经确定了的法则中,而我们却给了你自由,不受任何限制。”这种“人的自由观”( ) A.使得自由理性运用社会现象的研究 B.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对自然界的态度 C.确立了实验原则和数理逻辑结合观念 D.恢复和确立了人的自由本质的观念 解析:选D 材料中“其他受造物,我们将它们的天性限制”并非研究社会现象,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改变了对人而非对自然界的态度,故B项错误;C项说的应是经典力学,故C项错误;材料中“给了你自由,不受任何限制”反映了人的自由本质,故D项正确。 2.(2019届高三·泸州诊断)某一时期的部分文艺作品具有共同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米开朗琪罗 《哀悼基督》 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以宗教为题材,但画中圣母和圣子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 但丁 《神曲》 记述作者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与立场 A.宗教神学影响根深蒂固 B.害怕遭受教会势力的宗教迫害 C.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 D.享乐思想与禁欲主义矛盾尖锐 解析:选C 从表中可知三部文艺作品都以宗教为题材,但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封建势力比较强大,故C项正确。 3.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涉及上帝观、自然观和人性观三个层面的重大转变,都直接或间接地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破土而出松动了土壤,输送了营养。其含义是指宗教改革( ) A.为近代科学发展消除了体制障碍 B.为近代科学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C.从根本上消除了科学与宗教对立 D.直接呼唤了科学革命时代的到来 解析:选B 思想解放成为近代科学兴起的前提,与材料中宗教改革“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破土而出松动了土壤,输送了营养”相符,故B项正确。 4.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A.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后者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 C.两者斗争的形式基本相同 D.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解析:选B 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揭露,因而影响面主要集中在上层知识分子中;宗教改革则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人文主义思想,波及广大信徒,因而宗教改革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故B项正确。 5.哥伦布曾经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由此可见( ) A.美洲的发现完全出于一种历史的偶然 B.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亚洲印度 C.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解析:选C 从材料中哥伦布“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可知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反映出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故C项正确。 6.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变化巨大: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王权逐步高于教权、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新教派的兴起。材料反映出( )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转型 C.国际格局的初步形成 D.世界市场的雏形 解析:选B 题干论述的四个变化,充分体现了西欧社会的转型,即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故B项正确。 7.新航路开辟后,热衷于探险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看到可以用白银跟中国人做生意,便掀起了一场银矿开发狂潮。整整两个半世纪,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地流入中国。这反映了( ) A.白银流入促进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B.对外贸易增加使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中国商品满足西、葡两国的市场需求 D.西、葡已成为明朝政府最大的贸易伙伴 解析:选C 据材料“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地流入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手工业发达,手工产品竞争力强,满足西、葡的市场需求,故C项正确。 8.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三角贸易示意图。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该贸易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导致了非洲人口的急剧下降 B.加快了美洲各地的开发速度 C.引发了全球人口的迁移热潮 D.增加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解析:选D 欧洲通过三角贸易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从而推动了欧洲文明整体的进步,因此增加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是三角贸易最深远的影响,故D项正确。 9.有学者指出:“虽然1688年革命缺乏前一个时期的丰富多彩的细节,但其结果对英国本身的发展和英国成为欧洲强国更具有确定性和决定性的意义。”据此可知,光荣革命( ) A.使英国找到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B.保留了英国的君主制传统 C.开启了温和地实现社会变革的方式 D.实现了议会对权力的控制 解析:选A 据材料“其结果对英国本身的发展和英国成为欧洲强国更具有确定性和决定性的意义”可知光荣革命对于英国发展壮大起到了很大作用,使英国找到了适合国情的政体,故A项正确。 10.(2018·济南二模)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参加英国国教会。依附国王的人不能担任下议院议员,法官的任免权归议会。据此可知英国( ) A.权力斗争延伸到宗教领域 B.实现了国王“统而不治” C.国王和议会斗争仍在延续 D.司法权由议会下院掌握 解析:选C 英国16世纪进行了宗教改革,材料中对国王宗教信仰的规定是政治领域的斗争,故A项错误;此时英国尚未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仍有行政权,尚未实现国王“统而不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国王和议会权力的规定可知国王和议会斗争仍在延续,故C项正确;法官的任免权归议会并不意味着议会掌握了司法权,议会掌握立法权,并且此时议会下院权力有限,故D项错误。 11.(2019届高三·日照校际联考)按照美国宪法,法案在完成参、众两院的立法程序后,必须经总统签字才能生效,而总统则有权否决法案,或在规定的10天期限内不签字,如果总统否决或不签字,国会需要再对法案投票,如果有三分之二议员投赞成票,总统的否决可被推翻,法案自动成为法律。这样的运作程序表明( ) A.国会对总统行政权形成有力的制衡 B.国会的立法权受到总统的有力限制 C.国会在立法实践中起最终决定作用 D.参、众两院协调一致是立法的关键 解析:选B 材料“法案在完成参、众两院的立法程序后,必须经总统签字才能生效……总统否决或不签字,国会需要再对法案投票,如果有三分之二议员投赞成票,总统的否决可被推翻”,反映了享有立法权的国会,受到总统行政权的制约,故B项正确。 12.近代人文主义的兴起,将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但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方面验证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类在自然界地位不断降低。这主要反映出( ) A.自然科学发展制约人文主义发展 B.自然科学彻底摆脱了神学束缚 C.自然科学发展有助于“认识人自己” D.宗教神学束缚了人文主义发展 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一方面验证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类在自然界地位不断降低”,表明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逐渐认识了人在自然界的地位,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我这里只举两个例子。 法国共有十三个最高法院,它们绝大部分有权解释法律,而且不准上诉。另外,一些称为“国中国”的省份,在负责代表国家的最高当局制定税法时,有权拒绝同最高当局合作。 而在美国,正像只有一个立法机构可以立法一样,只有一个法院可以解释法律。因此,在这两个主要点上,美国比旧法兰西王国还要集权……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 材料二 (1791年乾隆谕旨)国初(建立)以来,设立(世袭的清朝贵族)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议政)王大臣承充办理(军国大事)。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应皇帝)召对,承旨遵办,而满洲(内阁)大学士(各部)尚书,向(来)例俱兼议政(王大臣)虚衔,(非军机大臣则)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朕向来办事,祗崇实政,所有议政空衔,著不必兼充,嗣后该部亦毋庸奏请。 ——摘编自《清高宗实录》卷一三八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旧法兰西王国相比,美国政治制度所具有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91年乾隆谕旨所体现的清朝前期中央政治机构的制度性变化。(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中美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13分)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的第一段话和第三段话分别概括即可。 第(2)问,由材料二中清初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承办国家大事,后来由军机处“承旨遵办” ,说明中央权力决策机构发生改变;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了完全听命于皇帝的军机处。第(3)问第一小问,从性质、政体两方面进行比较。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形态、经济体制两方面比较归纳。 答案:(1)特点:民主共和、联邦制;中央政府更有权威;立法权更集中;法律解释权唯一。 (2)变化:中央权力决策机构发生改变;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了完全听命于皇帝的军机处。 (3)不同之处:性质不同:美国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国是封建制度。 政体不同:美国是三权分立制度,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制衡;中国是君主专制,军机处为执行机构。 经济根源: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资产阶级力量较为雄厚,民主力量比较强大,通过1787年宪法将美国的资产阶级政治成果用宪法形式固定下来。而当时中国是小农经济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君主专制存在和发展的根源。(言之有理即可) 14.(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16世纪是一个公认的历史分水岭,它标志着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但有学者却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西欧社会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才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社会才真正产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严格来说不应该放在15~16世纪,而应该放在17~18世纪。 ——摘编自赵林《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解析:本题为开放型的论述题,无论是选取15~16世纪抑或17~18世纪作为中世纪与现代的分水岭都是可以的,只需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角度进行切入即可。 答案:(示例一)15~16世纪是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在15~16世纪以前,西欧经历了千年之久的黑暗、愚昧和落后的中世纪;到了15~16世纪,西欧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两场重要的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中的反封建斗争,它们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经济领域,15世纪前后发生了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在政治领域,王权正在加强,民族国家正在形成。总之,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转型,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已经出现。 (示例二)17~18世纪才是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社会的转型并非通过一、两场运动就可以实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虽然弘扬了人文主义,但理性精神却仍然受到压抑,只有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猛烈批判封建等级和宗教神权思想,构想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航路开辟只是形成世界市场的雏形,只有到17世纪,随着殖民扩张加剧,世界市场才得以拓展。紧接着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展示了新型生产力的巨大能量。总之,17~18世纪西欧社会发生剧变,工业文明到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