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21讲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学案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经过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西方的殖民扩张,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阶段一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 线索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与拓展。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之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伴随荷、英等国殖民扩张,世界市场不断拓展。 线索二: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扰。 阶段二 蒸汽时代 线索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在英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列强加剧对外扩张,世界市场体系初步确立。 线索二:中国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主要表现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企业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等。 阶段三 电气时代 线索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线索二: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工业萧条。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线索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从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一些挫折。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第21讲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1.原因 (1)经济根源:14~15世纪欧洲社会的商品经济逐渐发展。 (2)社会根源:欧洲人对贵重金属和香料的渴望。 (3)直接原因:西欧的贵族和商人渴望另辟一条抵达东方的商路。 2.条件 (1)政治条件:欧洲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 (2)精神动力:传播基督教是重要推动力。 (3)技术条件:在造船和航海技术上的进步。 3.过程 航海家 支持国家 时间 主要贡献 迪亚士 葡萄牙 1487年 抵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达·伽马 葡萄牙 1497~1498年 从葡萄牙出发,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 哥伦布 西班牙 1492年 渡过大西洋,抵达美洲;后又三次西航 麦哲伦 西班牙 1519~1522年 率领的船队完成人类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4.影响 (1)对欧洲:通过贸易和掠夺,西欧开始崛起;欧洲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对美洲:传统社会遭到了灭顶之灾;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对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 (4)对亚洲:欧洲白银的大量流入,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5)对世界: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影响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核心论点: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社会史观出发,阐述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影响: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交流,推动了欧洲文明在美洲的传播;推动物产的交换和传播,影响民众生活;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开启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1.表现 国家 范围 方式 结果 荷兰 西北欧、亚洲和美洲 (1)进行海上贸易 (2)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成为17世纪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英国 全球 (1)近代早期,被称为“海盗国家” (2)17世纪,进行了一系列商业战争 18世纪下半叶,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 (3)在殖民地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 (4)进行黑奴贸易 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2.影响 (1)市场范围扩大:北美洲、大洋洲、欧洲内地、亚洲内地都卷入世界市场。 (2)市场格局变化:大西洋三角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500~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较关键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里,地理大发现揭示了新大陆的存在,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性阶段的来临。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里,欧洲人凭借他们在海外活动中的领导能力,上升到世界首位。这些世纪中发展起来的某些全球性的相互关系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紧密起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核心论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较早地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并凭借其海上优势,最终成为新兴的世界大国。他们的殖民扩张行为,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易错提醒】 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内在的经济发展即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产阶级要求获得高额的利润:次要原因是商业危机、传播天主教等。 【名师指津】 新航路开辟的思想因素 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想——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名师指津】 葡萄牙、西班牙所掠夺的财富 的去向和影响 (1)去向: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是封建国家,虽然掠夺了大量财富,但没有转化为资本,而是用于享受,这些财富很快流到荷兰、英国、法国。 (2)影响:促进了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衰落下去。 【图解历史】 整体把握新航路的开辟 信息提取:新航路的开辟以西欧为中心,向亚洲和美洲两个方向拓展,进而形成两条航线,其间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是新航路开辟的拓荒者。 【概念阐释】 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积累的区别 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前,通过暴力强迫劳动者同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而资本积累是通过剥削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积累资本的过程。资本原始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资本积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过程中。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是赤裸裸的、强盗式的直接掠夺;而资本积累的手段是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剥削。 【图解历史】 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 与早期殖民活动的关系 信息提取: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最先走上殖民扩张道路,对殖民地人民进行野蛮的掠夺、屠戮和不平等贸易,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材补遗】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其理论核心是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重商主义是英国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占支配地位的经济思想。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的英国,以国家的公共利益和绝对君权为最高利益,通过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强力推动了本国经济和政治的近代转型,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重点一 世界文明的会合——新航路的开辟 【论点】 新旧航路的区别 (1)主导国:旧航路,中国,以亚洲为核心;新航路,西班牙、葡萄牙,以欧洲为核心。 (2)范围:旧航路,商贸范围是欧、亚、非三洲;新航路贸易范围扩展到全球。 (3)路线:旧航路,有陆路和海路两条;新航路,以海路为主。新旧航路的变迁说明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史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人们的世界地理知识愈加丰富,对各个大陆和海洋增加了了解;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 ——刘宗绪 史料二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2)史料二图片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 呈现出新旧世界物种交流的主要史实。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试答: (2)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史料二。 试答: 【提示】 (1)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2)新航路开辟引发的新旧世界之间的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疾病传播则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历史追问】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哥伦布发现美洲? 试答: 【提示】 关于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评价,如果以进步为标准,则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对人类社会交往作出了特殊贡献;如果以正义为标准,则可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种灾难;如果以进步与正义两个标准进行评价,则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基础上的客观进步性。 多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世界市场 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与拓展 文明交流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世界 近代化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开端 社会生活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辩证地看待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1.经济上,使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到了亚洲。我国在明清时期引进并推广种植了这些作物,使不适宜种植稻麦的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欧洲人在中国购买商品,也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2.对外关系上,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葡萄牙侵占中国澳门,荷兰侵略中国台湾,中国开始了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清朝建立后,一度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 3.文化上,出现了“西学东渐”现象。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并把西方的天文、数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著作介绍到中国。中国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引入了西方的《泰西水法》,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引入了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重点二 血与火的征服——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 史料一 东印度公司一旦政权在手,便迫不及待地利用它来实现掠夺。在这方面,它的贪婪、残暴使当年在马拉巴尔海岸胡作非为的葡萄牙人也相形见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早期掠夺就最典型地表现了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在殖民地掠夺的劣迹。 ——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史料二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 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说明英国建立东印度公司,实行以直接掠夺财富和垄断商业贸易为特征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2)史料二说明全球化时代控制海洋的重要性。 【问题思考】 (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国家、方式和目的。 试答: (2)概括史料二的核心观点,并以15~18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为该观点寻找三个历史依据。 试答: 【提示】 (1)国家:首先开辟新航路的西班牙、葡萄牙;较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荷兰;地处大西洋沿岸的英国及欧洲大陆的法国等。方式:以殖民扩张、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贩卖黑奴、殖民战争等为主要方式。目的: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2)核心观点:控制大海是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依据:16世纪西班牙为了保障其海外殖民利益,建立无敌舰队,纵横地中海和大西洋。17世纪,荷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7、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解读】 图片显示的是三角贸易,其航程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欧洲的奴隶贩子带着欧洲工业品来到非洲,用来交换黑奴、黄金、象牙等,再将其运送到美洲,将黑奴高价卖掉,换了烟草等欧洲需要的产品,返回欧洲。黑奴贸易是其核心。 【结论】 (1)黑奴贸易在15~19世纪盛行: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海外殖民方式简单粗暴;西欧殖民者在美洲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而发展种植业和采矿业却缺乏劳动力;政府支持;获取巨额利润;新航路开辟后,越洋航行更加顺畅便捷。 (2)19世纪黑奴贸易被逐步废除: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输出市场,这与黑奴贸易产生矛盾;黑人的反抗斗争;启蒙运动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资产阶级政府通过立法对黑奴贸易政策的调整。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和世界市场的拓展 1.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1)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 (2)殖民国家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欧国家为主,主要占据非洲、美洲等地区。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拓展的主要途径 (1)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的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抢占殖民地,进行殖民扩张。荷兰、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争夺的行列。 (2)商品贸易:西方殖民者在建立殖民地的同时,与世界各地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 (3)黑奴贸易:西欧殖民者在美洲抢夺大量财富的同时,还掳掠大量非洲黑人将其卖到美洲为奴,这就是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 辩证地认识早期殖民扩张 1.对世界市场: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 2.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但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4.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 [研真题·引领航向] 1.(2018·高考全国卷Ⅱ·T33)如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命题点:奴隶贸易的影响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解析:选A。由图可知16~18世纪奴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奴隶贸易是欧洲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也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重要手段,故答案为A项。促使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是两次工业革命,其最终确立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排除B项。奴隶贸易不是“日不落帝国”产生的原因,故C项排除。D项材料依据不足。 2.(2015·高考全国卷Ⅱ·T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命题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先开始进行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英国不断向国外输出工业品,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原料和包括茶叶在内的消费品,D项符合题意。17、18世纪的英国,等级观念明显,故A项错误。仅从英国茶叶消费群体的变化,无法得出英国崇尚东方生活方式的结论,且这一结论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故C项错误。 3.(2019·高考全国卷Ⅰ·T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命题点: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解析:选D。由材料“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尾声,而这一时期推翻了殖民统治的拉丁美洲发展停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在拉丁美洲进行殖民统治的西班牙、葡萄牙移植了它们的生产方式,故选D项。A、C两项属于殖民者在美国和拉丁美洲统治的共同点,不能揭示出拉丁美洲落后的原因,故排除;材料所述史实与建立殖民统治的时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 [练模拟·能力提升] 1.(命题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哥伦布晚年曾经写道:“神将我变成新天堂和新人间的使者,并明示我如何找到它。”这说明哥伦布( ) A.借助近代科技发现了新大陆 B.因新教的建立而发现了新大陆 C.实为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的先锋 D.因宗教热情的驱使而发现了新大陆 解析:选D。由材料内容可知,哥伦布认为是神指示其发现了新大陆,故A项错误、D项正确;16世纪宗教改革过程中新教产生,而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在1492年,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主张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无关,故C项错误。 2.(命题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494年,西班牙与葡萄牙签订了《托尔德西亚斯条约》,以经过亚速尔群岛(北大西洋中部)和好望角以西350里格处经线划了一条分界线,即所谓的“教皇子午线”,界线以东属于葡萄牙王室,以西归西班牙王室所有。该条约签订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迪亚士发现了非洲好望角 B.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C.达·伽马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 D.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解析:选B。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西班牙与葡萄牙才为了划分殖民范围,签订《托尔德西亚斯条约》,故B项正确。 3.(命题点: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1300~1500年左右,欧洲人口只有八千万,1700年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B.物种的全球大交流 C.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 D.生育观念的空前解放 解析:选B。据材料“1700年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地区之间的物种交流,从而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长,故选B项。 4.(命题点: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下图是“明清高产作物分布图”。由此可以推断( ) A.工业革命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B.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瓦解 C.海上丝绸之路以物种交流为主 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全球联系 解析:选D。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联系,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等传入中国,故选D项;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瓦解,排除B项;从材料看不出海上丝绸之路以物种交流为主,排除C项。 5.(命题点:英国殖民扩张的影响)一位历史学家曾评论说:“1603~1660年的对外贸易与殖民地关系密切。商人在树立英国国旗,而不是仅仅跟随国旗走, 他们在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方前进,定居或建立殖民地。”下列解读正确的是,此时期英国( ) A.成为“世界工厂” B.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C.商人主导国家决策 D.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解析:选D。通过题干可知,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与掠夺,“定居或建立殖民地”,有利于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故选D项;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世界工厂”,排除A项;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和英法战争,在18世纪中期逐步建立起“日不落帝国”,排除B项;商人的行为是在政府主导之下进行的,排除C项。 6.(命题点:黑奴贸易)从16世纪开始,欧洲人把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形成了长达300多年的“三角贸易”。这一现象( ) A.是工业文明扩张的产物 B.破坏了多元文明格局 C.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D.瓦解了西欧封建制度 解析:选B。三角贸易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造成破坏和灾难,破坏了多元文明格局,故选B项;三角贸易出现在工业革命之前,与工业文明的扩张无关,排除A项;三角贸易掠夺大量财富,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排除C项;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排除D项。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皖南八校联考)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下列与此相关的不同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有着直接和内在联系的一组是( ) A.《马可·波罗行纪》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奥斯曼帝国控制商路与天主教鼓励向东方传教 C.西欧国家开始工业革命与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D.迪亚士船队的非洲探险与达·伽马船队到达印度 解析:选D。达·伽马的船队到达印度就是沿着迪亚士非洲探险的路线而进行的,故D项正确;《马可·波罗行纪》刺激了欧洲到东方的“寻金热”,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奥斯曼帝国控制商路阻碍了东西方的贸易,并没有引起天主教鼓励向东方传教,故B项错误;西欧国家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生产力的发展,与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 2.(2020·江西百所名校高三阶段性诊断)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后又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其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的全部收入的1/20。这说明西班牙( ) A.充当了新航路探索的先锋 B.物质激励使探险卓有成效 C.通过航海积累了大量资本 D.封建君主热衷于海外扩张 解析:选D。西班牙国王和哥伦布及麦哲伦船队殖民收入比例问题,说明国王也想获得大量财富,支持海外探险,封建君主热衷于海外扩张,故D项正确。 3.(2020·广西百校联考)15世纪,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下列对此说法认识正确的是( ) A.当时欧洲经济水平全球领先 B.16世纪后地中海商业更兴旺 C.利益驱动下的西欧积极探索 D.英国和荷兰是航海时代先驱 解析:选C。据材料“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可知,利益驱动西欧积极探索,故C项正确。 4.(2020·洛阳期中)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流入葡萄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葡萄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而同时期的法国则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这些现象( ) A.加快了两国社会转型的完成 B.导致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 C.受两国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 D.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解析:选B。与葡萄牙不同,“法国则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推动社会转型,这导致了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故B项正确。 5.(2020·南宁、玉林、贵港摸底)约在1600年时,经好望角航线运往欧洲的胡椒是100万~200万磅,丁香、靛蓝、药品、肉豆蔻等共约35万至65万磅,而经商队运进地中海的胡椒有300万~400万磅,丁香等共有70万~100万磅,另外还有生丝50万磅。这些数字说明( ) A.新航路开辟作用有限 B.地中海航线依然十分重要 C.航路中心转移不明显 D.西葡两国争夺贸易主导权 解析:选B。据材料“约在1600年时, 经好望角航线运往欧洲的胡椒是100万~200万磅……而经商队运进地中海的胡椒有300万~400万磅……”可知,此时地中海航线运输商品数量多于好望角,这说明地中海航线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故B项正确。 6.(2020·唐山摸底)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借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 ) 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B.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选C。由材料“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可知,经济往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而推动中国工商业市镇经济的繁荣,故C项正确。 7.(2020·皖南八校高三联考)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这一现象( ) A.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 B.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 C.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 D.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 解析:选B。从材料“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可知,该贸易体系涉及了欧洲、美洲和亚洲,反映出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故B项正确。 8.(2020·日照校际联合检测)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 ) A.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 B.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 C.各种观点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证 D.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 解析:选D。材料中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不同,是因为受到主观立场影响,因此不够全面理性,故选D项。 9.17世纪中叶,荷兰不仅垄断了黑奴贸易,还从非洲源源不断地将黄金、白银运到国内,将美洲庄园生产的蔗糖、棉花、玉米等农作物大量地运输到欧洲市场出售。这反 映了当时( ) A.荷兰成为世界殖民帝国 B.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C.黑奴贸易引发价格革命 D.欧洲殖民扩张的加剧 解析:选B。根据材料“荷兰不仅垄断了黑奴贸易,还从非洲源源不断地将黄金、白银运到国内,将美洲庄园生产的蔗糖、棉花、玉米等农作物大量地运输到欧洲市场出售”可知,当时世界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体现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故B项正确。 10.(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调研)1585年到1604年,在政府授权下,英国每年至少有一两百武装商船出海,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他国运输船队,每年的掳获平均可达20万英镑。这一现象( ) A.反映了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 B.促成了欧洲商贸中心转移 C.推动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D.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 解析:选C。根据材料“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他国运输船队,每年的掳获平均可达20万英镑”可知,英国政府支持海上劫掠行为,有利于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故C项正确。 11.(2020·曲靖一中月考)公元前500年左右,古希腊学者狄米斯托克利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以下史实与材料观点比较贴切的是( ) A.15~17世纪,是世界范围内海洋国家崛起的世纪,中国恰在此时形成了封闭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海洋政策 B.1588年,荷兰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一跃成为海上强国 C.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在维护封建专制的同时,抑制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D.18世纪英国能成为“日不落帝国”,殖民扩张和海上霸权是其成就霸业的重要因素 解析:选D。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到18世纪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其成就霸业的重要因素是殖民扩张和海上霸权,故D项正确。 12.(2020·皖南八校联考)《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就定居在新领土的人口来说,在地理大发现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就是从非洲向美洲运送黑奴。自中世纪以来,这种奴隶制就从未完全消失。自17世纪末以来,很多国家还为此颁发特许权。这说明( ) A.自由贸易遭到了逆转 B.殖民扩张引发了劳动力问题 C.非洲经济出现了转型 D.奴隶制迎合了社会发展趋势 解析:选B。欧洲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大量杀戮美洲的印第安人,从而导致美洲的劳动力严重不足,才会出现黑奴贸易,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20·蚌埠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商业实行强控制最重要的手段,是中国特有的官商、官办手工业制度。这种制度既可以使统一大国内部必要的商品交换得到满足,又不致失去对商品经济的控制、垄断。明代政府在各府、州、县、市、集都设立了商税机关“税课司局”,并到处新设“抽分局”,以加紧对市民和商人的勒索。作为向商人收税的抑商政策,也贯穿于清代前期的始终,实践证明这种政策是十分合理而正当的,因为税收是每个政府管理国家经济的正当手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据金观涛《兴盛与危机——中国 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等 材料二 在近代早期的欧洲,重商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和实践的概念,与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之后,英国从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开始,努力通过对政体的统一化、中央集权化和官僚化,来构建一个现代国家。当然这是一个漫长和持续的进程,除了亨利八世、克伦威尔及伊丽莎白一世等政治家的贡献外,这一制度结构的变迁首先受到了当时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影响。 ——摘编自李新宽《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1)概括材料一中明清工商业政策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英国采取重商主义政策的背景,并说明影响17、18世纪中、英两国工商业政策不同的因素。 答案:(1)内容:以专营专卖来严格控制商贸流通;加大税收力度。影响:稳定市场秩序;增加了财政收入;掌控国家经济命脉;强化封建专制统治;抑制了商品经济发展。(回答出三点即可) (2)背景:民族国家的形成;殖民扩张和商战;历代君主的政治贡献;资本主义因素发展。(回答出三点即可)因素:经济结构;对外政策;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回答出两点即可) 14.(2020·泸州诊断性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彭慕兰等“加州学派”学者认为中西方的“大分流”发生在18世纪相当晚的时候。彭慕兰等人的“大分流”框架包容了生态、市场、技术、制度等诸多历史因素,强调煤铁等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彭慕兰等“加州学派”学者虽然考虑到了多种历史变量,但对技术演化在中西“大分流”中所起的关键作用重视不够,因而推迟了中西方分流的起点,中西间的“大分流”始于16世纪。然而,如果从近代早期重工业演化的角度去审视“大分流”,就可以发现中国与西方的技术传统分化较早,而中国未能发展出某些关键技术,这直接导致了其无法孕育工业革命。技术演化是一个牵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重面向的历史进程。 ——严鹏、彭南生《技术演化与中西 “大分流”——重工业角度的重新审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提取、解读材料信息及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可知,彭慕兰认为“中西分流”始于18世纪相当晚的时候,而材料作者认为始于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从中提取自己的观点,然后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几个方面入手说明即可,注意中西对比。 答案:示例 观点:中西间的“大分流”始于16世纪。 说明: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欧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思想观念逐步解放,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其间中国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政府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地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从中西两个方面说明,史论结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