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4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件(40张)
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Ⅰ 必考内容 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二、现代中国 1 考向分析 3 知识重构 4 热点素养 5 考题训练 2 网络构建 考 向 分 析 考纲展示 考情解读 1.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本专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考查的重点是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进程等。从考查形式上看,本专题命题形式多样、材料选取广泛、多以表格、图片和人物观点等为载体,题型多样。预计今后高考有可能从以下几点命题:一是再现新中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历程有关史实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二是中国经济体制的变迁,从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性及特点 网 络 构 建 知 识 重 构 关键词: 过渡时期、所有制变革、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 左 ” 倾错误、三面红旗、 “ 八字 ” 方针 1 . 国民经济恢复: 1949 ~ 1952 年,新中国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 ______________ 创造了条件。 2 . 过渡时期总路线: “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社会主义改造。 ” 20 世纪 50 ~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史实 经济建设 资本主义工商业 3 . “ 一五 ” 计划 (1) 到 1957 年, “ 一五 ” 计划的经济指标基本超额完成。 (2) 意义: “ 一五 ” 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 ______________ 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4 . 三大改造 (1) 过程: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 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 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 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 ______________ 阶段。 工业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 初级 5 . 1956 年 《 论十大关系 》 ,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6 .中共 “ 八大 ” 制定正确方针 (1) 内容:一是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二是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______________ 。 (2) 评价:是对 ______________ 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 7 . “ 左 ” 倾泛滥 (1) 表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 ______________ ”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工业国 社会主义建设 大跃进 (2) 原因:急于求成,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没有经济建设经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 “ 左 ” 倾冒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3) 结果: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8 . 调整恢复: 1960 年冬提出 “ ______________ ” , 1962 年底,经济形势好转。 9 . “ 文化大革命 ” 浩劫 (1) 实质: “ 左 ” 倾错误发展成以 ______________ 为纲的恶果。 (2) 影响:国民经济基本瘫痪,面临崩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八字方针 阶级斗争 〔 跟踪训练 〕 1 . (2017· 濮阳 ) 据湖北省公私合营企业私方人员安排统计,至 1956 年底,有 68% 以上的私方人员进入了国营企业,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达 28.6% 。这一现象说明 ( ) A .国家重视保持合营企业稳定 B .合营企业经营方式没有改变 C .国家坚持了新民主主义原则 D .合营企业缺乏经营管理人才 A 【 解析 】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公私合营企业虽将企业所有权收归了国家,但仍然留用私方人员,这有利于充分利用私方人员对企业熟悉的条件,让企业平稳发展, A 项正确;公私合营后由私人资本家依据市场经营转变为国家管理下的计划经营, B 项错误;公私合营体现的是社会主义革命,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原则, C 项错误;留用私方人员并不能说明缺乏经营管理人才, D 项错误。 2 . (2017· 广州 )1960 年,中共中央发出 《 十二条 》 ,肯定了农村集市在活跃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1961 年,中共中央发出 《 农业六十条 》 等指示,允许和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这些决策有利于 ( ) A .改变农村所有制结构 B .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C .深入推进 “ 大跃进 ” 运动 D .扭转当时农村经济形势 D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 1960 年 ”“ 1961 年 ” 中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 “ 肯定了农村集市在活跃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 允许和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 ” 应是为了解决严重经济困难,扭转当时农村经济形势。 A 、 B 、 C 三项表述都不符合史实和题意,均排除; D 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 关键词: 包产到户、 “ 增强企业活力 ” 、市场经济体制 1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原因: ______________ 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 (2) 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考点二 经济体制改革 人民公社 2 . 国有企业改革 (1) 内容:中心环节是 “ ______________ ” ,以产权制度改革和 ______________ 改革为主要内容。 (2) 意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增强了活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国有资产大幅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目标: ______________ 年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发展: 1997 年十五大指出 ______________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 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3) 意义: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______________ ,有利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 增强企业活力 股份制 1992 非公有制经济 生产力 〔 跟踪训练 〕 3 . (2017· 南通 )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部分年份的出口商品结构数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 .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C 年份 出口商品结构 初级产品 (%) 工业品 (%) 1982 45 55 1986 36 64 1990 26 74 【 解析 】 根据题目中的 1982 、 1986 、 1990 三个时间,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在下降,工业品的比重在上升可知,其原因是 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增强企业活力,工业化水平大幅提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是在 1978 年在农村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不符合题目中工业化水平提高的信息,故 A 项错误;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是在 1990 年,不符合题目中的时间,故 B 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符合题意,故 C 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是在 21 世纪初,不符合题意,故 D 项错误。 关键词: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1 . 过程 (1) 从 1980 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 ______________ 五个经济特区。 (2)______________ 年开放上海、天津、福州、广州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3)1985 年以后,闽东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考点三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海南 1984 (4)1990 年,国家作出开发、开放 ______________ 的决定,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5)2001 年 12 月 11 日,中国加入 _________________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 . 特点: 形成从 ______________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从东部到中西部 ______________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3 . 意义: 适应了 ______________ 的发展趋势,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上海浦东 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特区 全方位 全球化 〔 跟踪训练 〕 4 . (2017· 桂林联考 ) 《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 规定:客商将所得利润用于在特区内进行再投资为期五年以上者,可申请减免用于再投资部分的所得税。这一规定有助于 ( ) A .合理规范客商的企业经营 B .增强政府对经济计划管理 C .鼓励客商在特区长期投资 D .国有企业获得融资的渠道 C 【 解析 】 据材料 “ 客商将所得利润用于在特区内进行再投资为期五年以上者,可申请减免用于再投资部分的所得税 ” 可知这一规定鼓励客商在特区长期投资,故 C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合理规范客商的企业经营,故 A 项错误;材料鼓励市场投资,并非对经济计划管理,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有企业融资问题,故 D 项错误。 热 点 素 养 一、运用唯物史观理解新中国经济路线、经济政策的调整。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可简记: “ 一化三改 ” 。实质: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 1 .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第一次:土地改革。 (1) 原因:地主土地私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2) 核心内容: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 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次:农业合作化。 (1) 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 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3) 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第三次:人民公社化。 (1) 原因: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2) 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3) 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2) 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 (3) 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2 .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到 1956 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1) 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主观上追求 “ 一大二公 ” ,急于完成工业化。 (2) 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3) 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第二次: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1) 原因: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 “ 文化大革命 ” 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 (2) 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 (3) 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第三次: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1) 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2) 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 (3) 结果:这次调整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016· 全国卷 Ⅲ ·31)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6884 万亩,总产量却增加 674 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 53 万亩,总产量增加 652 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 3 626 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 70% 和 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A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农村改革。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时间点 “ 1980 年 ” 和主旨 “ 总产量增加 ” 等信息,联系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经营的自主权,虽然缩小耕种面积,但是粮食总产量却增加了,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应该选 A 。 1980 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成,第一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普及联产承包责任制,完成于 1984 年,排除 C 。 1985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取消了实施 32 年之久的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应该排除 D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材料并未涉及。排除 B 。 (2016· 全国卷 Ⅱ ·31) “ 一五 ” 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 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A 【 解析 】 本题考查 “ 一五 ” 计划,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信息 “‘ 一五 ’ 计划 ”“ 住宅建设 …… 比重不断减少 ”“ 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 …… 受到抑制 ” 等结合所学可推断出,当时我国的工作重心在重工业建设上, A 项符合题意。 B 、 C 、 D 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 二、考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2017· 江苏 ·13)1981 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 ) A .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 .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 .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B 【 解析 】 本题考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材料中 “ 外贸垄断体制 ”“ 产品质量低 ”“ 出口亏损 ” 的问题主要与当时中国的经济体制有关,企业没有自主权,因此针对这些问题的建议应该是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故 B 项正确。股份制改革是 1992 年之后推出的措施,故 A 项错误; 1981 年世界贸易组织尚未成立,故 C 项错误;经济特区此时已经设立,故 D 项错误。 (2017· 北京 ·18) 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 .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 .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C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数据信息的能力。从柱状图可以看出,从 1959 年到 1977 年,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不增反降,反映了当时 “ 左 ” 倾错误对北京市百货零售业的冲击。但 1987 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大幅增长。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北京市场的活力, C 项正确。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生于 1953 ~ 1956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发生于 1953 ~ 1957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2001 年, A 、 B 、 D 三项时间均与材料不符。 专 题 训 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