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4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经济生活中图像类选择题的考查角度及解题策略讲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4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经济生活中图像类选择题的考查角度及解题策略讲义

第4讲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经济生活中图像类选择题的考查角度及解题策略 题型特点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  数据、图形、图像、表格是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图像类选择题不仅要求考生有比较高的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能力,而且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较好地体现了对考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其中,相关曲线类试题又是考查最多的。‎ ‎(2017·全国卷Ⅰ,12)(2017·全国卷Ⅱ,14)‎ ‎(2017·全国卷Ⅲ,13)(2017·天津卷,4)‎ ‎(2017·天津卷,12)(2017·北京卷,38)‎ ‎(2017·江苏卷,12)(2016·全国卷Ⅰ,14)‎ ‎(2016·全国卷Ⅱ,12)(2016·全国卷Ⅲ,12)‎ ‎(2016·天津卷,12)(2016·江苏卷,11)‎ ‎(2015·天津卷,5)(2015·浙江卷,41)‎ 近几年高考中,结合当年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利用图形、图像考查经济生活中概念之间关系的试题明显增多,内容主要涉及供求与价格、收入与消费、投资收益与风险、效率与公平、税收与税率等。2019年高考命题会要求考生在阅读分析图示的基础上得出答案或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选出符合题意的图示。‎ 分值:4~8分 ‎1.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1)在这里,我们参考数学学科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在函数关系式中,某特定的量会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动而变动,某特定的量被称为因变量,另一个量是自变量。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 ‎(2)不过在经济生活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判断中,还要考虑经济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例如,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商品的价值量下降,此时社会劳动生产率是自变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因变量;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会逐步提高,此时收入水平是自变量,消费水平是因变量。在具有相互影响的一对关系中,更要根据题干要求,正确判断谁影响谁,如价格与供求——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也影响供求。特别要注意的是,供求曲线表示的是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此时价格是自变量,供给和需求是因变量。‎ ‎2.明确正比、反比(或正相关、负相关)‎ ‎(1)图A表示XY呈正相关,图B表示XY呈负相关。‎ ‎(2)在经济生活中,成正比(或呈正相关)的经济现象有: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价格与通货膨胀率、本币汇率与本币币值、商品的价值与价格、商品价格与替代品的需求量、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投资收益与风险、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等。‎ ‎(3)成反比(或呈负相关)的经济现象有: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格与货币本身的价值、商品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商品价格与互补品的需求量、经济发展水平与失业率等。‎ ‎3.注意斜率的大小 斜率在政治学科中使用较少,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有所运用。例如,考查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收入变动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利率变动对不同投资方式的影响等,就得通过对斜率的分析来判断。‎ ‎4.注意箭头指示的方向或曲线运动的方向 函数图像不仅能以静态形式表示经济现象之间的正比、反比关系,还能通过图像的运动轨迹表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分析箭头指示的方向或曲线运动的方向,从中找出经济现象出现的变化。一般来说,箭头向右、向上、向右上表示提高、增加,箭头向左、向下、向左下表示降低、减少。‎ ‎(注:经济学中,一般情况下,纵坐标代表价格,横坐标代表数量。)‎ 角度一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解答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类试题,关键在于看方向。价格与需求呈负相关,所以需求与价格呈反向变动。供给与价格呈正相关,所以供给与价格呈同向变动。‎ 角度二 需求和供给变动曲线 解答曲线变动类试题,关键看曲线变动方向。如果曲线沿横坐标平移,表明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供给量增加或者减少。如果沿价格方向上下变动,表明伴随价格降低或升高,供给和需求量增加或降低。‎ ‎(1)左右移,是线移,他因变。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左右移动时,是整条曲线在移动,纵轴的价格没有发生变动,但横轴的数量却发生了变动。这表明数量变化不是价格变动引起的,而是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引起的,如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 行费)、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等。如图1,D到D1,是整条曲线向左移动,纵轴价格P0既定(不变),对应横轴数量由Q0减少到Q1,表明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的变化引起商品需求量减少。图2、3、4以此类推。‎ ‎(2)上下移,是点移,自身变。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上下移动时是曲线上的点的移动,纵轴的价格与横轴的数量都发生变动,说明是由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引起了数量的变动。如图5,商品价格由P1上涨至P2,对应数量由Q1缩减到Q2,表明随着商品自身价格的上涨,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图6、7、8以此类推。‎ 角度三 需求弹性曲线 解答需求弹性曲线类试题,关键看倾斜度。如果曲线倾斜度较大,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曲线。如果曲线倾斜度较小,属于高档耐用品需求曲线。‎ 角度四 复合变动曲线 均衡价格曲线是指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价格曲线。均衡价格变动曲线,是指伴随相关条件的变化,均衡价格发生变动并对需求量和供给量产生影响的曲线。解答此类试题,一般采用分解法,即将曲线分解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以此判断,找出对应的答案。‎ ‎(1)均衡点,看方向。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为均衡点。这两条曲线相交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如图9的P0,相交时的数量称为均衡数量,如图9的Q0。‎ ‎(2)均衡价格不是永远不变的,它会随着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如图10供给曲线保持不变,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曲线交点由原来的E0向E1移动,相应的纵坐价格由P0向P1移动,横轴数量由Q0向Q1移动,这表明在供给曲线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时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引起了商品的价格上涨,原来的均衡点向右上方移动才能保持市场的供求平衡。图11、12、13以此类推。‎ 角度五 其他几种常见的曲线 其他几种常见的曲线包括微笑曲线、洛伦兹曲线和拉弗曲线。微笑曲线表明了产业链的不同阶段与附加价值的关系。洛伦兹曲线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拉弗曲线表明税收和税率关系的变化。解答此类试题要把握曲线本身的含义,对应找出引发曲线变动的因素。‎ 考查某类经济现象的曲线表达 ‎(1)仔细观察每一个曲线图,明确纵轴、横轴所表达的含义;明确每一条曲线是需求曲线还是供给曲线。‎ ‎(2)运用需求法则(该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呈反向变动)和供给法则(该商品的价格 与商品的供给量呈同向变动),分析坐标图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经济学中一般用纵轴表示自变量——价格,用横轴表示因变量——数量),排除不符合经济理论的错误曲线。‎ ‎(3)把题干内容与曲线进行对比,选择与题干内容相符合的曲线。‎ ‎[例1] (2017·全国卷Ⅰ)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乙的需求变动图示是( C )‎ ‎ ‎ 解析 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甲的价格下降,对甲的需求增加,由于甲与乙是互补商品,因此对乙的需求也增加,排除B、D两项;甲商品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意味着乙商品价格不变,故选C项,A项不选。‎ ‎[例2] (2016·全国卷Ⅰ)因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流感特效药的制药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为保证药品的正常供应,政府对该类制药企业实施生产补贴。若用S、S′表示补贴前后该药品的供给曲线,不考虑其他因素,正确反映补贴前后该药品供给变化的图示是( A )‎ 解析 国家实施补贴意味着商品本身的价格没变,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侧移动,A项当选,B项错误;C、D两项是价格变化的影响,不符合要求,应排除。‎ ‎1.(2017·江苏卷)假设在一个成本相对稳定行业的市场中,只有甲乙两个企业生产同种商品。若甲企业在价格为P1时提价,乙企业不会跟随提价以抢夺市场份额;相反,若甲企业降价,则乙企业会跟随其降价以免顾客被抢走。其他条件不变,图中能正确反映甲企业产品市场变化的是( B )‎ 解析 其他条件不变,若甲企业在价格为P1时提价,乙企业不会跟随提价以抢夺市场份额,那么,甲企业的市场份额会相应减少;若甲企业降价,尽管乙企业会跟随其降价,但甲企业的市场份额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可见,B项能正确反映甲企业产品市场的变化情况,故选B项;A项中降价导致市场份额减少的描述错误,C项中提价导致市场份额增加的描述错误,D项中右半部分提价引起市场份额增加的描述错误。‎ ‎2.(江苏卷)在供需平衡的某商品市场上,假设政府基于某种目标,决定对该商品实施价格上限管制政策,其他条件不变。图(P1表示政策实施前价格,P2表示政策实施后价格)中能反映该政策实施后价格变动的是( B )‎ 解析 政策实施前该商品是“供需平衡”状态,B、D两项中P1价格处于交叉点上,反映“供需平衡”状态,是处在价格调整前的状态,排除A、C两项;由于实施了价格上限政策,价格上涨预期降低,P2价格应低于P1,需求量增加,B项当选,排除D项。‎ 课时达标 第4讲 ‎1.如图反映的是在商品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时,收入(M)变化引起A商品需求量(X)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B )‎ ‎①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增加 ②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减少 ③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增 ④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 度递减 A.①③   B.①④  ‎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由图示可知,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增加,而不是减少,①正确,②错误;由图示可知,X2到X3的变化幅度比X1到X2的变化幅度要小,这说明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减,④正确,③错误。故选B项。‎ ‎2.如图为我国大米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举措可能引起均衡点E向左下方移动的是( A )‎ ‎①倡导绿色消费,形成节约粮食的社会风尚 ②面粉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价格下降 ③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大米的劳动生产率 ④扩大城镇规模,致使种粮耕地面积减少 A.①②   B.②③  ‎ C.①④   D.②④‎ 解析 倡导绿色消费,形成节约粮食社会风尚,不考虑其他因素,粮食的消费量减少,进而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均衡点E向左下方移动,①正确;面粉是大米的替代品,面粉价格下降,人们对面粉的需求量会增加,大米的需求量相对来说会减少,大米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均衡点E会向左下方移动,②正确;提高大米的劳动生产率,大米的供给量增加,导致其供给曲线右移,均衡点E向右下方移动,③错误;种粮耕地面积减少,大米的供给量减少,导致其供给曲线左移,均衡点E向左上方移动,④错误。故选A项。‎ ‎3.如图反映的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已知甲商品、乙商品互不关联。根据图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C )‎ A.甲商品价格上涨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大幅下降 B.乙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C.如果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则更适合扩大甲商品的生产 D.如果宏观经济不景气,则乙商品生产受到的冲击更大 解析 甲商品比乙商品需求弹性大,如果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更适合甲商品扩大生产,‎ 故选C项;其余三项均错误。‎ ‎4.H省2 700多种药品取消政府限价,物价部门不再干预。如图反映了甲药品当前的市场供求状况(当前价格为P0)。若此时政府对甲药品进行最高价格限制,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①若最高限价为P1,则限价对甲药品供求不产生影响 ②若最高限价为P1,则甲药品价格上涨,导致供过于求 ③若最高限价为P2,则甲药品价格下降,出现市场短缺 ④若最高限价为P2,则甲药品的生产企业会普遍亏损 A.①②   B.③④  ‎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由图示可知,S是供给曲线,D是需求曲线。当前价格为P0,若最高限价是P1,高于当前价格,所以物价部门不会干预,甲药品供求维持原状,供求平衡,①正确,②错误;若最高限价是P2,则当前价格高于最高限价,物价部门会干预,强制甲药品价格下调,相关药企会因为价格下跌、利润减少而减少生产,而需求却会进一步增加,导致供不应求,③正确;药价处于P2时,无法从材料中得出药企是否普遍亏损,④不选。故选C项。‎ ‎5.加强供给侧改革,必须需求与供给“两条腿走路”。下列经济现象与如图中(P为价格,Q为数量,S为供给曲线,D为需求曲线,E点为均衡价格)蕴含的经济原理相符的是( D )‎ ‎①三四线城市控制商品房土地供应,房地产由S向S1位移 ‎②鼓励民间资本深入教育领域,社会办学由E向E1位移 ‎③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有效需求增加,房地产S向S2位移 ④若E向E2位移,表明某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会得到提升 A.①②   B.③④  ‎ C.②③   D.①④‎ 解析 三四线城市控制商品房土地供应,导致商品房供给量减少,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房价上涨,房地产由S向S1位移,①符合题意;若E向E2位移,说明供给量增加,物价下降,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生产者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④符合题意;鼓励民间资本深入教育领域,教育供给增加,社会办学整体价格下降,由E向E2位移,②错误;农民工有效需求增加,房地产价格上涨,会刺激房地产业发展,而S向S2‎ 位移表示房价不变而供给量增加,③错误。故选D项。‎ ‎6.与‎4G通信技术相比,‎5G通信技术最明显的优势在于传输速率,其所具备的高性能、低延迟与高容量特性将充分满足快速增长的移动宽带用户的需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图示能够反映出‎5G通信对‎4G通信需求的影响的是(注:P为‎4G通信价格,Q为‎4G通信供求数量。)( D )‎ 解析 ‎5G通信与‎4G通信互为替代品,‎5G通信的推出使得人们对‎4G通信的需求量减少,‎4G通信产品价格下降,D项当选;A项体现的是供给量减少,价格上升,与题意不符;B项体现的是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与题意不符;C项体现的是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与题意不符。‎ ‎7.牛羊肉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见食品,某市羊肉受市场供应不断增加的影响,价格持续下降,而牛肉供给基本稳定。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下列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D )‎ A.①→④→②→③   B.③→①→②→④‎ C.①→④→③→②   D.③→①→④→②‎ 解析 “羊肉受市场供应不断增加的影响,价格持续下降”说明羊肉的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③符合这一要求;羊肉价格下降,羊肉的需求量增加,①符合这一要求;羊肉与牛肉互为替代品,羊肉的需求量增加,牛肉的需求量减少,④符合这一要求;牛肉的需求量减少,会导致牛肉价格下降,②符合这一要求。故选D项。‎ ‎8.某国A商品在中国销售量持续下降。如图所示,A商品的需求曲线由D1移动到D2。下列可能导致这种变动出现的事件有( C )‎ ‎①A商品生产商减少生产 ②A商品因售后服务存在问题而被媒体曝光 ③A商品更新换代,价格上涨 ④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即价格不变,需求减少。A商品生产商减少生产,会导致其供给量减少,价格上涨,从而引起需求量减少,①与题意不符;③与题意不符;A商品因售后服务存在问题而被媒体曝光和该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都会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下降,此时价格不变,②④当选。故选C项。‎ ‎9.日前,武汉市出台新能源汽车购买系列优惠政策。其中,市民对“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高可获12万元补贴”“在市内行驶时不受尾号限制”“免费在指定的公共充电设施场所充电”等反响强烈。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图中能反映这些优惠政策实施后市场变化的是(注:D1表示优惠政策出台前,D2表示优惠政策出台后。)( C )‎ A     B     C     D 解析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武汉市出台新能源汽车购买系列优惠政策,会刺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平移,C项当选,排除A项;价格与需求呈反向变化,排除B、D两项。‎ ‎10.假定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需求的关系可以用如图曲线来表示。这一曲线对生产者的启示是( B )‎ A.减少商品生产,控制需求 B.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 C.迎合消费者需要,生产高质量的商品 D.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 解析 由图示可知,商品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降低而增加,这启示企业应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价格,以增加商品的需求量,故选B项;A项错误;C、D两项与题意不 符。‎ ‎1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一般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与如图曲线DD′反映的变动关系相一致的是( D )‎ ‎①X轴为地铁的需求量,Y轴为公交车票价格 ②X轴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Y轴为商品价格 ③X轴为人民币汇率,Y轴为进口商品人民币标价 ④X轴为恩格尔系数,Y轴为居民家庭收入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地铁与公交车互为替代品,柴油的需求量与汽油价格呈同向变动,①与题意不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动,②与题意不符。故选D项。‎ ‎12.下图中P表示价格,Q表示数量,D是需求曲线,S是供给曲线。当市场某商品价格处于P1时( B )‎ ‎①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减少 ②该商品出现了供不应求 ‎③该商品价格会上涨,需求量会减少 ‎④该商品价格会下降,需求量会增加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当商品价格处于P1时,M2代表供给量,M1代表需求量,此时M2大于M1,说明该商品供过于求,该商品价格会下降,需求量会增加,而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减少,②③错误,①④正确。故选B项。‎ ‎13.(2018·福建六校期中)物价关系民生。某地2017年前三季度大豆油月平均价格(元/‎500g)分别是6.0、6.82、8.28、7.56、7.15、7.00、7.40、7.75、8.18。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大豆油的需求量变动趋势和菜籽油的需求量变动趋势分别是( B )‎ A.①③   B.③①  ‎ C.③②   D.④③‎ 解析 由题意可知,三个季度大豆油的价格变动趋势是升→降→升,所以大豆油的需求量趋势应该是降-升-降,又因为大豆油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所以③比④更符合题意,故大豆油的需求量变动趋势是③;大豆油与菜籽油互为替代品,菜籽油的需求量变动趋势与大豆油的价格变动趋势一致,故菜籽油的需求量变动趋势是①。故选B项。 ‎ ‎14.国务院决定,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不考虑其他因素,该政策对此类汽车供求的影响是(注:D、S为变动前,D1、S1为变动后)( A )‎ A.①③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在这个政策的影响下,人们对1.6及以下排量的汽车的需求量会增加,需求量增加会刺激厂家的生产,①③当选;②④错误。故选A项。‎ ‎15.国内一些房价持续上涨的城市陆续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本轮调控一方面可以概括为“限购+限贷”;另一方面加大土地供给,严查捂盘惜售等行为。下图中商品房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不考虑其他因素,本轮调控可能会引起E点向E′点移动。能够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B )‎ A      B      C       D 解析 加大“限购+限贷”会减少购房消费需求,导致需求曲线左移;加大土地供给会增加住房供给,导致供给曲线右移。故选B项。 ‎ ‎16.如图反映的是某种商品供求量(Q)随价格(P)变化的情况。其中,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①当D0向D1变动时,可能是该商品的替代商品价格下降了 ②当D0向D2变动时,可 能是该商品的互补商品价格升高了 ③当P0向P1变动时,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将增加 ④当P0向P2变动时,可能该商品供不应求 A.①②   B.②③  ‎ C.①④   D.③④‎ 解析 该商品的互补品价格升高,互补品的需求量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价格下降,D0向D2变动表明该商品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②当选;P0向P1变动,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将减少,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将增加,③当选;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D0向D1变动表明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①错误;P0向P2变动,商品价格下降,此时该商品可能供过于求,④错误。故选B项。‎ ‎17.当个体或组织在一项任务中学习到更多的经验,他们的效率会变得更高。这种经验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学习曲线来表示(如图)。学习曲线揭示了不同阶段单位产品生产时间与所生产产品的总数量之间的关系。由学习曲线可以推知( C )‎ ‎①聘用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员工,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②提高专业化分工程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③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④经验提升到一定程度,必须寻求新突破才能持续提升效率 A.①③   B.①②  ‎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学习曲线表明在学习周期中,随着产量上升,生产每件产品的劳动时间会下降,体现了熟能生巧。提高专业化分工程度,有利于员工以更短的学习周期掌握生产技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②正确;学习曲线表明随着经验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单位产品所耗时间的减少幅度会不断降低,这表明生产效率的提高缺乏后劲,这时就必须寻求新突破才能持续提升效率,④正确;①说法过于绝对;“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与提高生产效率无关,③不选。故选C项。‎ ‎18.劳动力供给曲线(S1)具有向后弯曲的特性(如图),当工资增长至P0后,劳动者将不必提供更多的劳动就可维持较高生活水平,劳动供给会呈减少趋势。当前,我国已结束了劳动力低价大量供给的时代,用人单位需要通过提高工资以吸引足够的劳动力资源,这种状况处于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 C )‎ A.④处   B.③处  ‎ C.②处   D.①处 解析 当前,我国已结束了劳动力低价大量供给的时代,用人单位需要通过提高工资以吸引足够的劳动力资源,说明我国已经过了①处,到了②处,C项当选,排除D项;到了③处,劳动者不必付出更高的劳动便可以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B项与题意不符;我国还没有到达不增加甚至减少劳动,工资就可以上升的④处,A项与题意不符。‎ 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 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市场需求依然低迷,稳增长仍需持续发力。中央多次强调,推动供需结构有效匹配、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良性互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十三五”规划》指出,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浪费,制止奢靡之风。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落实全面节约。管住公款消费,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从当前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加大。因此,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才能切实启动国内消费需求,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造良好条件。‎ 党和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决定了该问题必然成为高考考查的一个长效热点。常考的命题点有:制约消费水平增长的因素有哪些?消费对促进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有何意义?我国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为政府促进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提出建议。‎ ‎[典例] (安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 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现象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水 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根据材料,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回答方向(问什么,答什么)‎ 知识限定:经济生活知识 标题限定:消费 客体限定:材料体现的道理 角度限定:是什么 第二步:链教材,列出知识提纲(有多少,列多少)‎ 消费:收入影响消费;消费观念;消费的反作用 第三步: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有什么,选什么) ‎ 第四步:组答案,条理严谨作答(用术语,加材料)‎ ‎[答案]收入水平的提高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以往跟风式的消费现象逐渐转变,体现了消费者转变观念,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和引领,体现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速练] (2018·甘肃兰州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消费”成为当前消费发展的新动力。‎ 材料一 ‎2002~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相关数据(元/人)‎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年份 可支配 收入 消费 支出 文化 消费 可支配 收入 消费 支出 文化 消费 ‎2002‎ ‎7 703‎ ‎6 030‎ ‎407‎ ‎2 467‎ ‎1 834‎ ‎47‎ ‎2‎ ‎11 759‎ ‎8 697‎ ‎591‎ ‎3 587‎ ‎2 829‎ ‎75‎ ‎010‎ ‎2017‎ ‎21 810‎ ‎15 161‎ ‎1 102‎ ‎6 977‎ ‎5 221‎ ‎165‎ 注:①2017年,我国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居民文化消费总量之比为196∶111∶119∶100;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8.1%、6.5%、6.6%、5.5%。②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30%以上。‎ 材料二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互联网普及率的持续攀升,网上购物迅猛发展。兰州大学的大四学生张某是一位热衷于网购的人士。据他介绍,他从大二开始上网购物,买过不少物美价廉的商品,如今已成网购达人。他说,他每月用于网购的费用平均为数百元,最多时近千元,经常会花光一个月的生活费。‎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哪些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谈谈应如何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 ‎(3)结合材料二,分析作为学生应该如何理性网购。‎ 解析 第(1)问为图表题,要注意结合标题、表格横纵向对比和小注进行分析。解答第(2)问,可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决定消费和消费观念影响消费的知识回答。第(3)问为措施类试题,解题时首先应明确张某在网购消费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教材知识进行针对性分析,指出大学生应该如何理性网购。‎ 答案 (1)①随着收入的提高和消费支出的增加,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②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偏低,并且城乡、地区差距大,发展不平衡,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2)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②居民消费不仅取决于当前的可支配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国家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预期。③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消费水平。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应努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④生产决定消费。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要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人们多样的文化需求。⑤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理智消费,改善消费结构,增加对文化产品的消费。‎ ‎(3)作为消费者,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网购者,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