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安徽省六安市六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安徽省六安市六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安徽省六安市六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1.近年来,“土味文化”异军突起,成为网络上一股重要的文化风潮。有舆论认为,这些来自乡间的、具有浓厚乡土味道和典型乡土元素的文化产品,是一场成功的跨圈层文化传播,“土味文化”生产者和都市受众在交流中实现了精神上的“握手言和”,“土味文化”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土昧文化”的生命力表现在 ‎①推进都市与乡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实现了文化创新 ‎ ‎②挖掘乡土文化内涵,传承乡村传统文化 ‎③扎根乡村,从人民群众中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 ‎④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摒弃优秀文化传统,丧失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该观点更侧重于强调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③科学技术是影响一国文化实力的重要因素 ④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她曾说:“在青蒿素发现的过程中,古代文献在研究的最关键时刻给予了我灵感。我相信,努力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屠呦呦获诺奖得益于 ‎①继承传统——对中华传统医药典籍的整理和发掘 ‎ ‎②博采众长——借鉴西药研究程序和模式研究中药 ‎③文化交流——推动中医药文化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 ‎④推陈出新——借助科技推进现代西药取代传统中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4.世界政党大会海报以“茶”为主要元素,巧借以茶会友、品茶论道的文化传统,生动诠释了对话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 政党的责任”的主题。这体现 ‎ ‎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来源 ‎③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④传统文化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5.北京世园会中国馆取名为“锦绣如意”,整体上是一个如意造型,借鉴了斗拱、榫卯等中国传统建筑之法并加上了现代的流畅弧线,以诗意的中国语言讲述美丽的园艺故事。可见 ‎①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源泉 ‎ ‎②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能激活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③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依然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 ‎④文化的民族性要依托特定的物质载体来实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永恒主题,要宣传阐释好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和本质要求,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生动的实践,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这告诉我们,宣传阐释好爱国主义 ‎①要抓住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②必须大力宣传爱社会主义祖国 ‎③必须将具体的爱国主义抽象化 ④要以中国梦为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40年前的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先导,揭开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序幕。由此可见 ‎①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思想的解放,要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 ‎④思想运动使文化传递,储存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央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阐释文字背后的价值。由此可见,该节目 ‎①能够陶冶观众的情操 ‎ ‎②充分展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③能够愉悦观众的精神,提高观众的文化素养 ‎ ‎④对提升观众的精神境界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A.相互尊重、推陈出新 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C.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10.石鼓,是十块花岗岩质的石头,因形似鼓,故名。每石用大篆体镌刻四言韵诗一首,每首约十八九句,故称为《石鼓文》:石上诗文,千古长鸣,这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密码,也是古老文明的长歌;它历经千年,见证了华夏历史的沧桑,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这说明石鼓文 ‎①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②其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发挥了作用 ④是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航天领域的生动体现。在当代中国,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①引进外来的思想文化 ‎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③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 ‎④人人争当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自然科学知识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社会科学知识 D.参与文化活动累积的经验 ‎13.今天,我们做英雄的传人,不是要像战争年代英雄那样炸碉堡、堵枪眼,而是要以爱国情怀强化历史责任,以民族气节滋养浩然正气。这是因为 ‎①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要求一定相同 ②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③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有不同 ④爱国主义是我们时代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18年7月22-23日,重庆市合川区政府举办第三届钓鱼城国际学术会议,进一步挖掘和提炼钓鱼城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本届钓鱼城旅游休闲文化节将助力推动钓鱼城遗址研究的国际化进程,助推钓鱼城遗址申遗,提升钓鱼城遗址的国际影响力,也将促进合川与国际国内间的文化交流。钓鱼城遗址申遗 ‎①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 ‎ ‎②表明我国古代科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 ‎ ‎④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经典。在新的历史征程中,认真研读“两论”对于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的新特点,切实解决新问题,无疑具有重大意义。由此可见 ‎①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④文化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被称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因表现形式单调面临传承危机。近来,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保持昆曲美学传统的同时,利用现代剧场的种种概念,以青春靓丽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引起巨大反响。“昆曲”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与现代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②要面向世界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③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④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游客李某骑坐红军战士雕像的照片在微信上晒出后,李某的亵渎行为受到广泛谴责,国家旅游局也将李某列入“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这表明 ‎①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社会共识 ②公民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非常重要 ‎③我国政府重视对旅游文化的管理 ④国家需要对商业性的大众传媒进行规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8年8月10日央视报道,我国“激光女神”侯静教授带领团队,历经10年心无旁骛的探求攻关,在超接连光源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激光武器技术领先于世界,这主要反映了中国人民伟大的 ‎①创造精神 ②梦想精神 ③团结精神 ④奋斗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近年来,多地坚持以群众为主导,把文艺展览、演出内容的选择权交给基层群众。比如,广东省文联的“百家千场艺术讲座下基层”活动,以群众“点单”的形式普及艺术,迄今举办了1200多场活动,直接参与群众近80万人次。群众“点单”‎ ‎①是文艺创作从注重经济效益到注重社会效益转变的标志 ‎②彰显了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是通过改变艺术家的创作途径和方式提高创作效率 ‎④是发展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客观要求 A.①③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018年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82周年纪念日。如果说长征是“播种机”,这种子已经撒播在了时间之中,让一代代人都从中思考信仰的意义、人生的方向,最终收获精神的力量。对长征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认识不正确的是 ‎①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 ‎②长征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③长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 ‎ ‎④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结合下图,下列对汉字认识正确的是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②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的影响 ‎③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④汉字的形成离不开人们的社会实践、社会生活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2.2019年9月23日,中国迎来了第二个“农民丰收节”。“我的丰收我的节——70地庆丰收全媒体联动直播”活动在人民网一号演播厅举行,直播活动中通过专线、5G、5G+VR、‎ ‎ 5G+无人机等多种方式,多形态、立体式展示了各地悠久灿烂的农耕文明、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千姿百态的丰收美景,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该活动的推出表明 ‎①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展现新时代精神 ‎ ‎②大众传媒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 ‎ ‎④要善于推陈出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闭幕 ‎②万达院线、中国电影等上市公司股票的价格不断上涨 ‎③《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制作精良的综艺节目热播 ‎④观众欣赏《流浪地球》等优秀的影视作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10月18日,日本的怪兽“哥斯拉”被选为国际自行定义星座之一,当选理由为黑洞和中子星活动释放的“伽玛射线暴”现象与哥斯拉喷出放射热线相似。这说明 ‎①人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也在实践中享受文化 ②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文化国际影响力也越大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文化创新往往密切相关 ④文化的创造活动最终会回归到大自然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25题22分,26题15分,27题15分,共计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为我们时代划定了价值航标。我国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 材料二 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同时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处理异域文化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如何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2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故宫是展示中华优寿传统文化的宝藏。长期以来,人们对故宫的了解是很肤或的,包2018年末《上新了·故宫》节目在电视和网络媒体上的热播,加深了人们对故宫的了解,“故宫”在情然走热。该节目用数字影像等高科技的方式创新录制形式,重新梳理展示故宫及其文物的总力;通过节目,人们了解了故宫近600年的历史,还有故宫珍减的186万多件文物,它们引领现众领略了华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通过节目,人们了解了故宫本身所承载的明清历史,还有两来的清推、汉唐的意容、魏香的风骨……;通过节日,人们了解了故宫的不少文物是我国华夏文明同其他世界文明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产物;通过节目中嘉来与专家的互动探计,激发了人们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我到了我们民族的来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故宫”悄然走热现象对文化创新的启示?(15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这次疫情是对中华民族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的一次严峻考验,在这场人民战争中,从城市到乡村,从内陆到边疆,14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与病魔展开搏击,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注释;愈挫愈勇,屹立不倒是中华民族坚强意志;同舟共济,百折不挠是中华民族的力量源泉。面对危难挑战,中国人民更加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让世界再一次见证了“中国精神”的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15分)‎ 参考答案 ‎1-5.CBACD 6-10.ABACC 11-15.CBCBB 16-20.DBDDC 21-24.DDDB ‎25.(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保证和精神动力。‎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公民昂扬向上的品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对于外域文化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从而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应该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这样才能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 ‎③利用多种文化传播途径和手段,发展经济和科技,通过商业贸易和不断丰富的科技手段进行文化交流,从而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6.①“节目在电视和网络媒体上的热播加深了人们对故宫的了解”,启示文化创新要发挥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 ‎②“电视节目用高科技的方式创新录制形式,重新梳理展示故宫及其文物的魅力启示我们在新时代要激发民族创新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③通过节目,人们了解了故宫本身所承载的明清历史,启示文化创新要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不少文物是我国华夏文明同其他世界文明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产物”,启示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⑤“节目激发了人们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找到了我们民族的来处”,启示文化创新要坚定文化自信。‎ ‎27.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护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 激励着中华儿女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而不懈奋斗。‎ ‎②弘扬伟大团结精神,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保证了疫情防控的整体性、组织性和计划性。‎ ‎③广大医护人员、科研人员以及各行各业群众弘扬伟大的奋斗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④全国人民弘扬伟大梦想精神,凝聚起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鼓舞斗志、坚定信心。‎ ‎⑤科研人员弘扬伟大创造精神,提高攻坚克难、科研攻关能力,加快推动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和发病机制的研究,为疫情科学防控、患者科学救治发挥科研支撑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