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持续以两位数 的水平变化时,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 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 B. 百姓的储蓄意愿明显上升 C. 生产者投资欲望强烈 D. 工薪阶层处于有利的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持续以两位数的水平变化时,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生产者投资欲望强烈,C项符合题意;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持续以两位数的水平变化时,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的生活质量降低,百姓的储蓄意愿明显下降,工薪阶层处于不利的地位,ABD项均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通货膨胀首先给工人和农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它使得物价不断上涨,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由此引起工人实际工资急剧下降,生活日益贫困。而农民等小生产者则因为物价上涨过程中,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扩大,不得不以高价购买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低价出卖自己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因而更加贫困。通货膨胀也严重影响一般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因为他们的薪金也不能按物价上涨的程度而相应增长,而实际有购买力的收入变小。‎ ‎2. 劳动价值论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货币产生后。下列关于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流通中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货币的多少决定的 ‎②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③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④价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错误,流通中的货币量会影响到商品价格,但不是决定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当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二者成正比,故②正确。③错误,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格会影响到价格但不是决定价格的因素。商品的市场价格就是商品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交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劳动的交换,故④正确。‎ 考点: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影响价格的因素 ‎3.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通过超一流的特效画面配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超然主题,成功引爆了这个夏天,在2019年8月24日其票房突破44亿。这说明 A. 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 B. 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C. 商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D.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供求影响价格、等价交换。A: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A错误。‎ B:材料没有体现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B不符合题意。‎ C: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C错误。‎ D:《哪吒之魔童降世》以超一流的特效画面配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超然主题,成功引爆了这个夏天,在2019年8月24日其票房突破44亿,这说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D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1.题肢本身表述错误者不选(逆向选择题除外)(先看答案,先排除错误的选项,再看题目和材料),本题可排除AC;2.题肢与题干要求不相符者不选(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抓住中心意思排除干扰项),本题可排除B;3.因果相悖者不选(一看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二要主意因果关系是否颠倒);4.题肢和题干间接联系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二级延伸不选(抓住题干的本质);5.题肢与题干外延不相符者不选(看懂内涵的同时,掌握外延的规定性)6.题肢和题干矛盾者不选(筛选正确的题肢);7.题肢与题干相重复者不选(读透题干问的方向及侧重点);8.正误相混者,即题肢中既有正确的部分也有不正确的部分,不选(仔细读完题肢,小心陷井);9.反向选择题中正确者不选(认真审题);10.题干要求单一者(如带有核心、根本、关键、最主要、中心为字眼),有些题肢即使能在题干中得到体现,但如果不符合题干单一性的要求,也不能选。‎ ‎4.2019年8月27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1596元,而2018年8月27日,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508元。由此可能导致的经济现象是 A. 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成本增加 B.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加快步伐 C. 中国居民海外代购日益红火 D. 中国扩大美国商品进口规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汇率变化的影响。2019年8月27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1596元,而2018年8月27日,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508元,这说明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A:依题意,人民币贬值,不利于出国旅游或到国外留学,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成本增加,A符合题意。‎ B:“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属于“引进来”,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步伐放缓,B错误。‎ C:依题意,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C错误。‎ D:依题意,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中国扩大美国商品进口规模”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汇率变动的影响。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反之,则反是。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导致出口导向型 企业生产下降,失业人数增加;有利于出国旅游或到国外留学;有利于提高外债偿还能力;外汇储备贬值。‎ ‎5.假定M、N两国2018年的汇率为1:6.5,M国某商品国内售价为1000元。2019年M国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同期N国货币相对于M国升值25%。不考虑其他条件,2019年该商品在N国售价应为 A. 8125元 B. 5200元 C. 5000元 D. 4160元 ‎【答案】D ‎【解析】‎ ‎【详解】2017年M国某商品国内售价为1000元,2018年M国某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不考虑其他条件,2018年该商品在M国售价应为:1000/(1+25%)=800元;同期N国货币相对于M国升值25%,则M、N两国汇率为:1:6.5/(1+25%)=1:5.2;2018年该商品在N国售价应为:800*5.2=4160元。故本题答案选D。‎ ‎6.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与图所反映的信息相符合的是 A. 卷烟税率上调,导致卷烟价格和购买量的变动 B. 原油价格下跌,导致汽油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 C. 银行利率下调,导致棉花价格和种植量的变动 D. 汽油价格上涨,导致天然气价格和销量的变动 ‎【答案】A ‎【解析】‎ 读图信息可知: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和需求量同时减少。A符合题意,卷烟税率上调,卷烟价格上升,供给和需求都会减少。B说法不对,也不符合题意,原油价格下跌,汽油价格会下降,而不是上升。C不符合题意,银行利率下调,棉花价格不会上涨,种植量不会减少。D不符合题意,汽油价格上涨,天然气需求量会上升,而不是下降。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价格变动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较大,属于经济生活中曲线图的题目。解答关键是需要对所给图示做出准确判断,进而到选项中去对应,本题图示所给的信息,明显价格上升,而商品供给量和需求量同时减少,有了这一判断之后,再到选项中对应,就很简单了,卷烟税率上调,卷烟价格上升,供给和需求都会减少;原油价格下跌,汽油价格会下降,而不是上升;银行利率下调,棉花价格不会上涨,种植量不会减少;汽油价格上涨,天然气需求量会上升,而不是下降。‎ ‎7.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网络平台给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视频观感体验,网络电影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企业纷纷增加投入。2017年,我国全网上线电影由上年的700多部增加到2500多部,企业也获得了丰厚回报。对这一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 信息技术进步→消费方式改变→供求关系变化→企业效益增加 B. 消费需求增加→信息技术进步→市场规模扩大→产品供给增加 C. 信息技术进步→市场规模扩大→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效益增加 D. 消费需求增加→企业效益提高→技术进步加快→产品供给增加 ‎【答案】A ‎【解析】‎ ‎【详解】A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网络技术和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即信息技术进步,使得“网络平台给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视频观感体验”,即消费方式改变,而导致“网络电影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企业纷纷增加投入”,即供求关系变化,结果是“企业也获得了丰厚回报”,即企业效益增加;‎ BD不合题意,题中材料信息表明的逻辑起点为“信息技术进步”,而不是“消费需求增加”;‎ C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表明“产品质量提升”。‎ 故选A。‎ ‎【点睛】传导性试题最常用的方法是“首位判断法”或“尾项判断法”,即找出事件、现象关联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对于较复杂的排序选择题无法用“首位判断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时,通常采用“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进行解答。第一步,先看“首”,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第二步,看“尾”,即对剩余项的“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个尾项正确。排序选择题的设计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解题技巧,注意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8.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这一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A. 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和多层次性 B. 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 C. 我国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 D. 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答案】A ‎【解析】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从根本上是由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选A。‎ ‎9.2018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有237家民营企业,比上年增加了11家,占比为47.40%,国有与民营企业入围数量差距进一步缩小。下列关于我国私营经济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 必须不断增强其控制力和影响力 C. 其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 D. 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A错误,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错误,国有经济必须不断增强其控制力和影响力;C错误,个体经济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私营经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故D正确。故本题答案为D。‎ ‎10.2019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家庭农场,政府 A. 要鼓励农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权 B. 要逐步改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C. 可为家庭农场提供土地抵押贷款 D. 可补贴家庭农场购买农业保险 ‎【答案】D ‎【解析】‎ ‎【详解】培育家庭农场,政府可补贴家庭农场购买农业保险,支持农户创业就业,D项符合题意;培育家庭农场,政府保障农户采取优先承租流转土地,而不是鼓励农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权,A项与题意不符;培育家庭农场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B项说法错误;培育家庭农场,政府可提供贴息贷款,而不是为家庭农场提供土地抵押贷款,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指出要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采取优先承租流转土地、提供贴息贷款、加强技术服务等方式,鼓励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小农户稳步扩大规模,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农户家庭农场。‎ ‎11.某地将激活闲置农房与农村产权交易改革相结合,融合推进“确权+流转+增收”,将集体和个人闲置农房用于发展民宿、农事体验、健康养老等乡村经济新业态,带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从城市向农村回流,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材料表明 ‎①发展乡村经济必须改变农村的土地所有权 ‎②生产关系变革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③经济业态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④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融合推进农村土地“确权+流转+增收”,并未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农村土地在性质上属于集体经济,①错误。激活闲置农房与农村产权交易改革相结合,从而实现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体现了生产关系变革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业态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侧重于农村闲置农房与农村产权交易改革,未体现城乡一体化,④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 ‎12.2018年7月,北京、天津、重庆、上海等地出现高温酷暑天气,杭州、重庆气温再次突破40℃。高温下保障劳动者的权益需要 ‎①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落实高温补贴政策 ‎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因为这是劳动者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前提 ‎ ‎③尊重劳动者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④劳动者主动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不能忍气吞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高温下保障劳动者的权益需要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落实高温补贴政策,劳动者主动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不能忍气吞声,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②说法错误;高温下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与尊重劳动者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无关,应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怎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从国家方面讲: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从用人单位方面讲:严格执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3)从劳动者方面讲:‎ ‎①明确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②遵循劳动合同制度,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③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13.当今家庭理财出现五大趋势:单一存款转向多元化理财;保守转向中高等风险投资;境内转向海外投资;标准化转向私人定制化;线下转向线上线下结合。对此变化,以下推断合理的是 A. 投资多元与收益成正比,居民观念不再保守 B. 居民收入预期降低,刺激了中高等风险投资 C. 金融风险加大,储蓄存款的保值增值功能增强 D. 家庭经济实力提升,增强了投资抗风险能力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单一存款转向多元化理财;保守转向中高等风险投资;境内转向海外投资;标准化转向私人定制化;线下转向线上线下结合。这说明国家经济平稳运行,家庭经济实力提升,增强了投资抗风险能力,D适合题意,排除B;投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A是不科学的;C不符合题意,排除。‎ ‎14.2018年10月,某艺人“阴阳合同”税案尘埃落定。据了解,在拍摄影片时,某演艺公司与该艺人签订两份合同,一份合同约定艺人的真实片酬,另一份是远远低于真实片酬的虚假合同,用于纳税申报。“阴阳合同”现象给政府的启示是 A. 加强税收征管,打击骗税行为 B. 打击违法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C. 完善信用制度,惩处偷税行为 D. 承担社会责任,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了解,在拍摄影片时,某演艺公司与该艺人签订两份合同,一份合同约定艺人的真实片酬,另一份是远远低于真实片酬的虚假合同,用于纳税申报,“阴阳合同”现象给政府的启示是完善信用制度,惩处偷税行为,C正确且符合题意;“阴阳合同”现象属于偷税而不是骗税,排除A ;B与题意不符,排除;D的主体是企业,与设问的主体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违反税法的行为中偷税与骗税的区分:偷税是用欺骗、隐瞒等手段骗取以达到不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不涉及国家的税收优惠。比如造假账,不开发票等。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隐瞒等手段骗取国家的税收优惠。比如骗取国家的出口退税,税收减免等。 二者区分的关键是是否涉及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 ‎15.2019年一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3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0元,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我国政府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①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②鼓励城乡居民通过创业致富 ‎③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④将实体经济作为国家立身之本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①③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我国政府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④:题目指向“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鼓励城乡居民通过创业致富,将实体经济作为国家立身之本,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6.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这要求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但在不同的国有企业中的不同职工,付出同样劳动,获得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A. 国家鼓励部分先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B. 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 C.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D. 劳动的特点不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不同的国有企业中的不同职工,付出同样劳动,获得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主要是因为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好的企业工资则高,反之,则低,故B正确;选项AC构不成在不同的国有企业中的不同职工,付出同样劳动,获得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的原因;D错误,不同企业劳动者的劳动特点是相同的。故本题选B。‎ ‎17.大数据时代,企业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搜集与分析全面了解市场供求变化的信息,这有助于减少市场调节的 A. 自发性 B. 盲目性 C. 滞后性 D. 不平衡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A:材料未涉及市场主体不择手段追逐利益,因而反映的也就不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A不符合题意。‎ B:企业通过对大数据的搜集与分析全面了解市场供求变化的信息,有助于减少企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B正确且符合题意。‎ C:材料未涉及“时间差”问题,也就没有体现市场调节的滞后性,C不符合题意。‎ D:市场调节没有不平衡性的问题,D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1)自发性——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唯利是图、两极分化)。‎ ‎(2)盲目性——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而其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盲目决策,一哄而起)‎ ‎(3)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注意:判断自发性、盲目性还是滞后性的顺口溜 ‎ 自发性:为了挣钱,不择手段,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商标侵权等。‎ 盲目性:信息不灵,多赔少赚,一哄而上,没有主见。‎ 滞后性:事后调节,浪费时间,浪费资源,农业多见。‎ ‎18.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显著特点,表现在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有自主经营权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市场和计划有机结合起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其他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故ABD项错误。本题选C项。‎ 考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显著特点。‎ 点评:此类试题,由于仅仅涉及书本的基础知识,只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高考中不是重点。本题难度较小。‎ ‎19.国务院出台“十三五”旅游规划,以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这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 A. 经济手段 B. 法律手段 C. 行政手段 D. 社会手段 ‎【答案】A ‎【解析】‎ ‎【详解】经济手段表现为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进行宏观调控,国务院出台“十三五”旅游规划属于经济手段宏观调控,故A符合题意;选项BC正确,但与题意不符;D不是宏观调控手段,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点睛】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产业政策、扶贫政策、产品购销政策 计划:年度计划、五年规划、十年规划、远景规划、西部开发及东北振兴战略 ‎20.近三年来,某国财政赤字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为了应对这种局面,该国可采取的政策措施是 指标   年份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财政赤字率 ‎3%‎ ‎4.2%‎ ‎6.7%‎ 通货膨胀率 ‎5%‎ ‎7.5%‎ ‎13%‎ ‎①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 ‎②央行在市场上出售债券 ‎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④压缩政府开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根据图表信息,该国一方面财政赤字率逐年扩大,而且偏高,另一方面该国通货膨胀率不断扩大,特别是相对于2016年,2017年的通货膨胀率急剧增加近一倍,这表明该国当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通过央行在市场上出售债券,回笼部分流通中的货币,可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有效抑制通货膨胀,②符合题意;压缩政府开支,有利于缩小财政赤字,④符合题意。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有利于刺激企业扩大投资,使通货膨胀更加严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使财政赤字进一步加大,①不符合题意;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属于积极的货币政策,不适用于经济发展过热时使用,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1.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S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列为2019年经济建设的重点任务。预计2019年此类投资将达到数千亿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A. 有利于发挥投资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B. 目的是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增添新动能 C. 应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加强宏观调控 D. 应引入民间资本形成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单靠财政投资远远不够,应引入民间资本,形成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系,D项符合题意;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A项说法错误;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调整为高质量发展阶段,B项说法错误;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于必要的行政手段,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22.继京津冀、粤港澳之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成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将面向更大的亚太市场,协同解决长江经济带纵向发展问题。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A. 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的需要 B. 体现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和管理经济 C. 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出标准和示范 D. 是政府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必然结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错误,题目中表述的是协调发展,而该选项表述的是绿色发展。B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D选项错误,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根据题意,继京津冀、粤港澳之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该战略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出了标准和示范,C选项正确。‎ ‎23.2019年3月2日,中欧班列首条跨境电商“菜鸟号”专线在郑州国际陆港开通。该专列由此驶向比利时列日,让中国快递坐火车驶向地球的另一端,到达那些说着不同语言的中国商品的忠实拥有者手中。这折射出 ‎①生产领域国际协作不断深化 ‎②我国主动扩大进口的坚定意志 ‎③中国制造和跨境电商的崛起 ‎④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中欧班列首条跨境电商“菜鸟号”,让中国制造和跨境电商走向国际市场,折射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③④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贸易全球化,不体现生产领域国际协作不断深化,①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反映了我国出口商品的情况,不体现我国主动扩大进口的坚定意志,②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并且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24.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的发展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哲学出现了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的发展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的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哲学出现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C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答案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5.哲学要成为“高鸣报晓的雄鸡”,先得老老实实地做好“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为此它必须 ‎①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牢牢地把握时代的脉搏 ‎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④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做好“猫头鹰”是为了成为“报晓鸡”,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意味着哲学应成为真正的哲学。④可以反映经济和政治正反两个方面,可能正确地进行反映,也可能错误地进行反映。 因此,这种反映可能是发现了真理,也可能是制造了谬误,所以④不选,选C。‎ 考点: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名师点睛】不能认为哲学决定社会的进步 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但是,哲学并不能成为决定社会进步的力量。决定社会进步的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6.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是物质的本原。这种观点 A.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B. 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C. 虽是一种可贵的猜测,但有科学依据 D. 把物质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答案】D ‎【解析】‎ 德谟克利特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D项正确;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A项不选;这一观点没有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B项不选;这一观点没有科学依据,C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D。‎ ‎【点睛】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进步性是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这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它的不足之处或局限性体现在它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27. 对比毛泽东哲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两者的共同点在于( )‎ ‎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②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都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④都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 ①②④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28.“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下列观点与之相一致的是 A.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B.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 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D. 境由意造,物由心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不学而有的能力,是本能,不用考虑而知道的事情,是自身的意识,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项观点与之相一致;A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B项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道理,属于唯物辩证法,与题意不符;C项意思是说,看到事物微小的迹象,就知道其发展的程度,体现了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29.下侧漫画《情人眼中出西施》(作者:方成)的哲学寓意是 A. 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 B.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C. 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D. 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实践的特征。A:实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意识没有社会历史性,A错误。‎ B:漫画中情人眼中出西施,强调的是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B符合题意。‎ C:情人眼中出西施不是主动创造性,而是自觉选择,C不符合题意。‎ 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D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巧解漫画类选择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考生应牢记下列口诀:图画要看全,褒讽弄明显,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图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30.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专家的调度和控制下,“嫦娥四号”探测器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飞行,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由此可见 ‎①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意识能够改造主观世界 ‎③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①错误;材料的主旨不是主观世界的改造,②不符合题意;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专家的调度和控制下,“嫦娥四号”探测器完成飞行任务后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说明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31.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 ‎①扩展了人的智能,具有超越人的意识 ‎②创新了劳动工具,促进了人类实践的发展 ‎③模拟了人的智能,是人类智慧的物化 ‎④拓展了劳动对象,创造了崭新的物质存在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意识相关知识。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这表明人工智能模拟了人的智能,是人类智慧的物化,创新了劳动工具,促进了人类实践的发展,②③正确;①中的“超越人的意识”说法错误,排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人们既不能创造物质,也不能消灭物质,④中的“创造了崭新的物质存在”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32.2018年湖南农业大学研发“杂交稻单本密植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相较于传统栽培技术,种子用量减少60%以上,亩均增产9.5%。杂交稻栽培新技术的研发,说明 A. 实践具有能动性,能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B.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在不同历史阶段种植水平是不同的 C. 认识具有反复性,获得正确认识不会一帆风顺 D. 真理具有具体性,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杂交稻栽培新技术的研发,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在不同历史阶段种植水平是不同的,B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正确但在材料中都未涉及,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33.“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B. 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都是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的 C. 正确认识是实践基础上客观与主观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D. 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孔子这句话体现了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D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在实践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A项与题意不符;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并非正确的认识都是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的,B项说法错误;正确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观与客观的具体历史的统一,而不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历史的统一,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或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34.材料一:近些年来,我国品牌战略的推进、实施及取得的重要成果有目共睹,但跟国外一些优秀品牌相比,产品质量还存在差距,安全性、可靠性、耐用性不高;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存在短板;企业诚信意识薄弱;人才缺乏、营销水平不高以及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不够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着中国品牌的发展,阻滞着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步伐。从2017年起,我国将每年5月10日设为“中国品牌日”,这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 ‎(1)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品牌建设的理由。‎ 材料二:江苏省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企业提升品质和性能;通过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实施“1+3”功能区战略,实现苏南苏北资源共享,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江苏省是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 ‎【答案】(1)①品牌代表着产品质量、企业资产、国家形象,重视品牌是由我国当前品牌建设的现状决定的。②国家:国家重视品牌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有利于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国际竞争力。③企业: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商品质量好,才能赢得市场,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所以企业必须重视品牌。④消费者: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购买的商品质量差,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影响消费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2)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江苏省采取措施促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发展实体经济。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江苏省通过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美丽乡村。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江苏省实施“1+3”功能区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品牌战略和“强富美高”新江苏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我国品牌现状和江苏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举措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品牌建设的理由。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解题的知识要点:商品的基本属性。从设问的角度看,需分为国家、企业、消费者三个市场主体角度结合材料分析,组织作答。‎ ‎①知识角度:写出主干知识:品牌代表着产品质量、企业资产、国家形象。结合知识要点与材料分析:重视品牌是由我国当前品牌建设的现状决定的。‎ ‎②知识角度:写出主干知识:品牌对国家的存在与发展至关重要。结合知识要点与材料分析:国家重视品牌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有利于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国际竞争力。‎ ‎③知识角度:写出主干知识: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结合知识要点与材料分析: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商品质量好,才能赢得市场,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所以企业必须重视品牌。‎ ‎④知识角度:写出主干知识: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结合知识要点与材料分析: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购买的商品质量差,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影响消费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第(2)问,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江苏省是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但设问指向已经明确答题的知识角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依据教材知识分为知识要点: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考生从这三点对材料进行分析,组织作答。‎ ‎①实体经济角度:写出主干知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结合知识要点与材料分析:江苏省采取措施促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发展实体经济。‎ ‎②乡村振兴角度:写出主干知识: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知识要点与材料分析:江苏省通过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③区域发展角度:写出主干知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结合知识要点与材料分析:江苏省实施“1+3”功能区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点睛】本题属于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35.材料一:2018年8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决定自2019年1月1日执行。但个税起征点由原3500元提高至5000元、扩大低档税率级距等部分减税政策,从2018年10月1日起先行实施(参照下表)。‎ 注:①这里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作了各项扣除后的工薪收入超过起征点的部分;②本次税改也对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作了大幅度调整。‎ 材料二:2018年10月3日,社会普遍关注的范×ד阴阳合同”税案尘埃落定,范××被依法处以补缴税款、滞纳金以及罚款总计约8.84亿元。同时,国家税务总局部署开展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工作,对于严重偷逃税行为,将根据不同情形依法依规追究法律责任。‎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在作了各项扣除后,小王月工资应为10000元,请计算起征点和税率级距调整后小王税后月收入的变化。并说明上述调整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说明范××税案的处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何启示。‎ ‎【答案】(1)调整前应纳税:1500x3%+3000x10%+2000x20%=745元。调整后应纳税:3000x3%+2000x10%=290元。745-290=455元,调整后小王的税后收入增加了455元。‎ 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大幅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负担,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经济健康发展。②有利于增加中低收入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③有利于减轻个体工商户和经营者税收负担,有利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国家各项智能实现的物质基础,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每个公民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②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③国家需要加强宏观调控,严格市场监管,健全信用体系,维护市场秩序,完善分配制度。‎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税收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国家个税改革和范×ד阴阳合同”税案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计算起征点和税率级距调整后小王税后月收入的变化。并说明上述调整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试题分为两步,第一步,计算;第二步,分析说明。‎ 第一步,计算:需计算调整前和调整后的个税额,然后进行比较。经计算可知调整前,个税为745元;调整后,个税为290元,前后对比发现,小王的税后收入增加455元。‎ 第二步,积极影响:主要从个税的作用分析说明,一方面对居民个人,调节收入,减轻负担,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刺激消费,发挥消费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一方面对企业,减轻税负,激发活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说明范××税案的处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何启示。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知识角度: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市场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守法,守德;国家的宏观调控。考生运用这三个角度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组织作答。‎ ‎【点睛】第(1)问,计算题,考生对相关的概念要理解准确,计算要准确。关于“意义”的解答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促进”等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一般用“……有利于……”句式表述。‎ 第(2)问,本题属于“启示类”主观题。以“有何启示”呈现,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先提出理论依据,然后再提出应该怎么办,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36.材料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是李大钊的一句名言,指不能不切实际的空想,不付诸行动,去追求一些虚幻的东西。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以李大钊的这句名言,确立了苦干实干的主旋律、主基调。在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把蓝图变成现实,正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材料二:近年来,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和互联网的冲击,实体行业越来越难做,不少地区出现了实体企业倒闭潮,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把促进、振兴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相关工作。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措施解决实体经济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从唯物论和认识论选择一个最恰当原理,说明“不驰子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哲学道理。‎ ‎(2)针对材料二图中反映出的实体经济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是要求我们不能不切实际的空想,去追求一些虚幻的东西。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目的。“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要求我们付诸行动,苦干实干。‎ ‎(2)①针对融资难问题,政府可以实施信贷等货币政策,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②针对高税负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减税等财政政策,减轻企业负担。③针对高成本和产品缺陷问题,企业可以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名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实体行业发展的困境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习近平总书记吟咏“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提出要求,和国家对实体行业发展的困境采取的对策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解读材料的能力,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分别从唯物论和认识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原理,说明“不驰子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哲学道理。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需认真研读材料,提出哲学依据并分析。‎ ‎①唯物论角度:“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告诉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此需指出理论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然后分析:“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是要求我们不能不切实际的空想,去追求一些虚幻的东西。‎ ‎②认识论角度:“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告诉我们要立足实践,因此需指出理论依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目的。然后分析:“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要求我们付诸行动,苦干实干。‎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针对材料二图中反映出的实体经济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知识范围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但本题设问主体是实体经济,本题的解答要紧紧围绕实体经济的困境,考生结合“困境”提出解决对策。‎ ‎①从融资难角度看:可直接回答:政府可以实施信贷等货币政策,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 ‎②从高税负角度看:可直接回答:政府可以采取减税等财政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③从高成本和产品缺陷角度考看,可直接回答:企业可以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要将理论依据与材料的解读一一对应。第(2)问,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可采用挖掘材料法予以解答,即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字、词、句,抓主谓宾,看定状补;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从句意到层意,再到段意,归纳出中心。具体方法有:一是材料中反映该类现象或事件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37.材料一:2018年11月,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中国政府主动扩大进口,改善贸易自由化便利会条件,降低某些消费品关税,鼓励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及特色优势产业进口,让进口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材料二: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今年以来,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我国外贸有所回落,对国内经济造成了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经济合作显得更加重要,而加速资源要素的流通也势在必行。2019年8月26日,根据国务院印发的相关方案,我国自贸试验区“大家族”再添6个新成员(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六省区),至此我国共拥有18个自贸试验区,自贸区的设立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有利于培育中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此次扩大自贸试点,构筑了一张开放新版图。此次扩围,实现了沿海自贸试验区覆盖,以及首次在沿边设立自贸试验区。自贸区范围的扩大,是我国在更大范围内改革创新的实践,彰显了我国坚定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的决心。‎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企业应如何利用好扩大进口带来的机遇。‎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 ‎(3)为什么说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结果?‎ ‎【答案】(1)①企业利用先进技术、更新设备,推动创新和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②随着消费品的大量进口,市场充分竞争,企业必须提高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形成价格优势和品牌效应。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2)①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②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有利于促使经济深度融入世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④有利于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3)①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家针对我国国内经济转型和国际形势的客观实际,适时作出的重大决策。②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务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③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务院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结果。‎ ‎【解析】‎ 本题以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以举办中国进口博览会的目的、自贸试验区扩容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考查考生从材料到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企业应如何利用好扩大进口带来的机遇。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考生可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知识角度,本题设问的主体是企业,因此,考生要联想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的相关知识对试题进行分析说明。‎ ‎①创新角度:写出主干知识:企业利用先进技术、更新设备,推动创新和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 ‎②品牌角度:写出主干知识:随着消费品的大量进口,市场充分竞争,企业必须提高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形成价格优势和品牌效应。‎ ‎③信誉角度:写出主干知识: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可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知识角度:经济全球化、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新发展理念、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分析说明材料,组织作答。‎ ‎①经济全球化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材料分析: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②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材料分析: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新发展理念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材料分析:有利于促使经济深度融入世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材料分析:有利于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说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结果?试题未提供知识限定,需要考生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知识角度。本题的设问指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此考生可从如何坚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角度分析说明。‎ ‎①材料信息: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些信息告诉我们: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家针对我国国内经济转型和国际形势的客观实际,适时作出的重大决策。‎ ‎②材料信息:根据国务院印发的相关方案,我国自贸试验区“大家族”再添6个新成员(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六省区),至此我国共拥有18个自贸试验区,说明国务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③材料信息:自贸区范围的扩大,是我国在更大范围内改革创新的实践,培育中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它彰显了我国坚定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的决心。说明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务院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结果。‎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可回归教材,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经济生活》中有很多关于“措施”的表述,考生需从中找出与本题相关联的“措施”;可采用主体分析法,本题的主体是企业,考生应联想到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的知识点。‎ 第(2)问,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一般用“有利于”、“促进”等句型表达,解答本题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综合归纳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第(3)问,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解答本题时 考生可先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依据及必要性,然后紧紧围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角度分析作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