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6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名字能反映一个时代,可以窥探人们心中寄予的某种期望或恪守的某种观念。从《宋书》中的刘敬先、殷孝祖,到《新唐书》中的张茂宗、延宗,再到《明史》和《清史稿》中的汤显祖、严世藩,史念祖、杨光先,它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下列哪种观念 A. 等级观念 B. 宗法观念 C. 法治观念 D. 辈份观念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从题干名字中“敬先”“孝祖”“茂宗”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体现了对祖先的怀恋和尊重,对祖宗的敬仰体现了宗法观念的影响,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依据,不是材料反映的内容,故排除。 2.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开创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巩固国家统一 C. 强化贵族特权 D. 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实行郡县制、颁布推恩令,是为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权力,削弱地方权力;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答案为A项。B项不是共同作用,排除;C项不是三项措施的作用,排除;材料中的三项措施是针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不是解决君主与丞相之间的矛盾,所以不能起到加强君主专制的作用,排除D项。 3.据统计,唐代宰相共计369名,出自98个家族;宋代宰相共有134名,出自126个家族。这主要原于 A. 宗族性家族制度的形成 B. 理学对伦理的强化 C. 分散相权方式发生变化 D.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答案】D 【解析】宋代宰相来自更多家族,这和科举制的推行有关,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故选D;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4.包拯在《请复御史里行》中说:“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这表明包拯 A. 强调科举选才标准 B. 重视监察官员素质 C. 痛斥官员贪腐行为 D. 注重维护朝廷法纪 【答案】B 【解析】材料“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反映了要选拔品行端正之人才可算作称职,由此可知包拯比较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监察官员的任职资格,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官员贪腐、朝廷法纪的内容,故CD两项排除。 5. 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A. 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 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 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 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答案】A 【解析】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是对秦朝郡县制的消极反思,造成了王国问题。 6.如果你到过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会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一见面(请皇帝旨)一述旨(拟皇帝旨意)一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一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 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见面)—述旨一过朱一交发……”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使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只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央机构,只是皇帝个人的秘书班子,只是为皇帝决策提供参考,自身毫无决策权,故A错误;材料通过军机处一日工作流程的叙述,说明了它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没有体现军机大臣是否陪皇帝读诗作画方面的活动。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只是反映了军机处一日工作流程,说明它只是一个记录和传达皇帝旨意的工具而已,不能反映它“纵论军机,谋划战事”方面的职能。故D项错误。 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受这种自然环境影响,希腊城邦呈现出的主要特征是 A. 闭关锁国、重视农业 B.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C.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D. 贵族政治、僭主当政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可知,希腊没有开阔的平原,陆地被山川河流分割成小块,人们就生活在这些小块陆地上,并且不同小块陆地上的人们因自然阻隔联系、交往困难,这使得希腊城邦呈现出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特点,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可知,希腊没有开阔的平原,农业不发达。希腊采取开放的态度, 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的特点,只是使得希腊城邦呈现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的特点,不是导致希腊城邦呈现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特征的原因,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不是导致希腊城邦贵族统治、僭主当政的原因,故D选项错误。 8.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议事会 C. 陪审法庭 D. 执政官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最高权力机关为公民大会,A正确;五百人议事会实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陪审法庭不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而是司法机构,执政官是古代西方政权的领导者,不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故排除BCD。 9.《十二铜表法》第3表规定: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六十日。在此期内,债务人仍可谋求和解;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这说明《十二铜表法》强调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 C. 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D.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十二铜表法》一方面保护债权人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另一方面也注重保护债务人的权利,说明《十二铜表法》注重维护当事人的权益,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故选C;A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 10.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这表明罗马法 A. 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 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 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 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恩格斯论述的是罗马法与近代资本主义法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内在一致性和继承性,说明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基础,D项符合题意;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是美国《1787年宪法》,A项错误;材料是表明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影响,不是对罗马帝国的影响,B项不符合题意;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材料无法体现,C项错误。故选D。 11.“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形成以责任内阁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首相成为政府首脑。下列英国首相产生的程序,正确的是 A. 普遍选举——国王批准——议会任命 B. 党内选举——本党获议会多数——国王任命 C. 国王任命——当选政党领袖——本党获议会多数 D. 议会提议——党内同意——国王任命 【答案】B 【解析】依据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的规则,国王批准首相之前,要经过党内选举和议会选举两道程序,但都与议会任命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一个政党成为多数党时就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故B项正确;在法律上,国王有选择和任命首相及其他内阁大臣的权力,但实际上,国王只能接受议会选举的结果,故C项错误;依据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的规则,担任首相的前提是其所在的党通过选举成为议会中的多数党,与议会提议无关,故D项错误。 12.有学者认为,美国建国后建立的制度,既可以看见英国的影子,又可以看到美国自己的创造。其中英国的“影子”和美国的“创造”分别是 A. 议会政治三权分立 B. 责任内阁联邦制度 C. 议会政治参众两院 D. 责任内阁三权分立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影子”指的是议会政治,美国的“创造”指的是三权分立,故A项正确;责任内阁不符合美国的情况,故B、D两项错误;参众两院不是美国的创造,故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三权分立 13. 在德意志帝国宪法中规定:“国王可以任免宰相和其他官吏,可以创制法律,可以随时召开和解散议会。”这反映出该宪法具有 A. 军国主义色彩 B. 专制主义色彩 C. 民主主义色彩 D. 民族主义色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理解。题干反映了德国的皇帝拥有很大的权力。这说明了具有专制主义色彩。所以选B。 14.自1789年大革命爆发到1875年,各种政体纷纷在法国出现,法国成为各种政治制度的试验田。这说明法国 A. 近代政治发展艰巨复杂 B. 资产阶级革命很不彻底 C. 封建势力占据统治地位 D. 启蒙思想影响不够深入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自1789年大革命爆发到1875年,各种政体纷纷在法国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法国近代政治发展艰巨复杂,政治斗争复杂,故A选项正确。各种政治制度的试验田不能说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很不彻底,故B选项错误;各种政体纷纷在法国出现说明封建势力并不占据统治地位,故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在法国影响巨大,故D选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A选项。 15.1843年中英订立的《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共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据此英国攫取了 A. 协定关税权 B. 领事裁判权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永久居住权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提到,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领事裁判权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协定关税的内容,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片面最惠国待遇,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永久居住权,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 16.2009年2月法国佳士得拍卖所拍卖的圆明园流失文物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兔、鼠首铜像,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导致它们流失海外的侵略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B 【解析】依据“圆明园流失文物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兔、鼠首铜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对圆明园进行劫掠,导致圆明园十二生肖文物流失海外,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均涉及对圆明园进行劫掠,排除ACD。 17.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B. 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C.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 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B 【解析】无论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还是洋务运动的开展,都体现出向西方学习的观点,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在“已经”和“全面”;C选项局限在“先进的知识分子”;D选项没有认清楚两个政权的本质。 18.某条约签订后,“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这表明 A. 法英俄是侵华的主要敌人 B. 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C. 列强侵华过程中相互勾结 D.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法英俄是侵华的主要敌人”是表面现象,排除 A;结合材料可知是指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故 B 正确;“列强侵华过程中相互勾结”是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排除 C;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成为“洋人的朝廷”,排除 D。 19.有学者认为:“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该学者的观点 A. 揭露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性 B. 抹杀了义和团运动的愚昧性 C. 强调了清朝政府的反动性 D. 忽略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材料观点忽略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重点揭露八国联军的侵略性,故A项错误;材料一定程度上指出义和团运动的愚昧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清朝政府的反动性,故C项错误。故选D。 20.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更现代化的政府”应该是指 A. 君主专制政府 B. 民主共和制政府 C. 君主立宪制政府 D. 人民民主专政政府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的影响。甲午战争的失败,是中国人民看清了清王朝的腐败,有识之士奋起反抗,主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材料“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正是这一要求的反映。分析选项,A项维护的是封建制度,应排除;C项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权,保留清政府,也应排除;D是指新中国的成立,与题意不符;故B项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 21.“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这里的“它”是指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国民大革命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和所学知识可知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国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点深入人心,C项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然属于清王朝统治,排除A。太平天国运动动摇清王朝统治,但建立的政权具有封建专制色彩,排除B。国民大革命时期,帝制已经被推翻,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22.张学良说,我的祖辈清末从山东闯关东到东北,从我父辈以上几代没有一个好好地死在床上,大多是死于非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张学良前辈参加太平军战死沙场 B. 清末民初政局动荡,生逢乱世性命难保 C. 抗战爆发遭日军屠杀 D. 辽沈战役英勇牺牲 【答案】B 【解析】张学良前辈并未参加太平军,排除A;材料中的“清末”“几代”等信息表明事情发生在清末民初,“死于非命”说明当时政局动荡故选B;抗战爆发之时不是清末民初,排除C;辽沈战役是1948年到1949年,并非清末明初,排除D。 23.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学校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现场悬挂“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条幅。这场运动 A. 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B. 扭转了中国的外交弱势 C.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可知,这场运动是五四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体现了青年学生强烈的爱国精神,故A项正确;中国代表虽然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但没有扭转中国的外交弱势,故B项错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也没有推翻,故CD错误。 24.马克思曾这样评价巴黎公社:“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文件,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趋势。”这段话反映了 A. 巴黎公社的战士有着英勇斗争的精神 B. 巴黎公社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C. 巴黎公社是人民民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D. 巴黎公社不具备充分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 【答案】B 【解析】根据“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巴黎公社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故选B;材料无法体现巴黎公社的战士有着英勇斗争的精神,排除A;材料信息不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巴黎公社不具备充分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的信息,排除D。 25.“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该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A.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 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 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的成果很多,但是最大成果是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C选项符合题意;A项描述的是巴黎公社,排除;BD项是十月革命的影响而不是成果,排除。 26. 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短短8 天之内,俄国变成一个‘自由’的国家”。这里“自由”的含义是 A. 俄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B. 俄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 俄国人得到了面包与土地 D. 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月革命,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所学,俄国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这符合题干中说的“自由”,正确的选项是B项,A项俄国对外政策,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之后人民才获得了面包和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权,排除CD项。 27.第一次国共合作完全破裂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A. 四一二政变 B. 七一五政变 C. 马日事变 D. 中山舰事件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事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故B正确,排除A;1927年5月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反发动马日事变,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国共关系还没有完全破裂,排除CD。 28.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七大 D. 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B 【解析】在长征途中中共召开遵义会议,独立自主的正确解决了革命中出现的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故B正确;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作出秋收起义的决定,仍然坚持城市中心道路,表明中共还没有成熟,排除A;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熟,排除CD。 29.江泽民到中国一个城市参观时曾亲笔题字“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个城市应该是 A. 南昌 B. 广州 C. 上海 D. 井冈山 【答案】A 【解析】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故选A;BCD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30.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实现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推动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事件是指 A. 辛亥革命的爆发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改革开放的深化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实现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推动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事件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C项正确。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实现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排除A。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不属于历史性巨变,排除B。改革开放是第三次历史性巨变,排除D。 31.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是在 A.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1997年中共“十五大” C. 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D. 2002年中共“十六大” 【答案】C 【解析】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故选C;ABD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32.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会谈之余两人均唱了几段自己喜爱的国粹艺术——京剧。这一段佳话说明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具有 A. 相同的心理素质 B. 共同的文化传统 C. 相同的经济基础 D. 共同的生活习俗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描述,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汪道涵和辜振甫两人都唱了京剧,表明两岸有相同的文化传统,故选B;材料没有反映共同的心理素质,排除A;祖国大陆和台湾经济基础和生活习俗有明显差异,排除CD。 33.阅读“1972-1985年中美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年 60 32 1975年 304 156 1980年 3755 1059 1985年 3855 3840 A. 两国贸易中国始终处于优势 B. 改革开放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 C. 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经贸往来 D. 经贸发展得益于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中“美国对华出口”“中国对美出口”的数字逐年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经贸往来,故C项正确;A中始终错误;B中改革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D中中国加入世贸是2001年。 34.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A. 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故意捣乱,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符合“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的内容;邓小平在解决香港和澳门的问题时,提出了“一国两制”,成功的收回了香港和澳门,促进了祖国的统一,符合“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的内容,所以答案选B。 35.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布什这段话所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日邦交正常化 D. 美国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 【答案】B 【解析】材料“1971年10月25日”“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B项正确;AC项是1972年;D项1954年。 二、材料题 36.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普遍要求,但并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价值和民主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8年12月,法国总统选举中,农民把几百万张选票投向了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致使路易・波拿巴当上了总统。不久(路易・波拿巴)又发动了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到第二帝国末期,由于拿破仑三世减轻赋税的诺言不仅没有兑现,而且变本加厉地横征暴敛,又强迫农民交纳“血税”,把他们的子弟送到战场上当炮灰。他们…… “成为拥护共和主义的了,这一转变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共和制度最终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颁布有何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新中国政治体系基本框架的组成部分。 【答案】(1)原因:法兰西第二帝国横征暴敛,损害了农民利益,使得农民由支持帝国转向支持共和。 (2)原则:主权在民原则、人人平等原则、三权分立原则、责任内阁制原则。 积极意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袁世凯的权力;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3)组成部分:54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1)原因:根据“变本加厉地横征暴敛,又强迫农民交纳‘血税’,把他们的子弟送到战场上当炮灰”得出法兰西第二帝国横征暴敛,损害了农民利益,使得农民由支持帝国转向支持共和。 (2)原则:根据“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得出主权在民原则,根据“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得出人人平等原则,根据“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行使司法权”得出三权分立原则,根据“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得出责任内阁制原则。 积极意义:根据“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得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袁世凯的权力;根据所学可知,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3)组成部分:结合所学,可从54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回答。 3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材料二中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做说明。 【答案】(1)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 (2)日本战败原因: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美国投放原子弹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分析说明:不全面,作者忽视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中共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相互配合与支持;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等。 【解析】 (1)结合所学,可列举日本的暴行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等。 (2)日本战败原因:根据“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得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 根据“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根据“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美国投放原子弹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分析说明:不全面,可从作者忽视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相互配合与支持、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等方面分析说明。 3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材料二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认为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于是依靠美国的权势和价值观来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频频出现在美国领导人的讲话中,但是,继承了原苏联主要遗产的俄罗斯仍然是惟一拥有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核武器的国家,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不可低估。与此同时,欧共体向欧盟的成功发展有力地表明了西欧是国际政治中的一极重要力量。以中国、韩国和东盟成员国为代表的亚洲的崛起,同样显示出该地区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正在确立和发挥它们在世界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占有联合国多数席位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国际事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两极格局彻底终结,多极化趋势却是不断加强。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有关史实。 (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答案】(1)在欧洲的冷战:北约与华约;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在亚洲的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2)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加剧,美苏开始“冷战”,出现两极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联合、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解析】(1)结合所学,在欧洲的冷战有军事上的北约与华约,经济上的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政治上的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在亚洲的热战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2)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二战后美苏“冷战”出现两极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等分析回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