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6 发布 |
- 37.5 KB |
- 3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律长征PPT部编版6上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5.七律·长征 课文导入 1934年10月,由于战争的需要,红军开始了一年之久,纵 横十一个省,长达两万五千余里的长征。1935年10月,长征即 将结束,毛主席满怀喜悦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 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 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 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 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主要 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 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作者简介 我会写 律 崖 渡 索 我会写 崖 yá 组词:山崖 悬崖 注意这里的短横和长横。 易写错 索 suǒ 组词:铁索 绳索 不要写成“小”。 易写错 行走远路。本课指二万 五千里长征。 远征: 词语理解 平常,不放在眼里。 本文指红军把历经的艰 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只等闲: 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 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逶迤: 造句:这个地方绝壁峭岩,碧水湾湾, 青山逶迤,景色如画。 气势雄伟,山很险峻。磅礴: 造句:祖国的锦绣河山,雄伟 壮丽,气势磅礴。 相同点 不同点 渡过 都有“通过” 的意思。 由这一岸到那一岸。 如:渡过黄河、渡过难关等。 度过 通常用于时间方面。 如:青年时代、季节、岁月等。 1.红军胜利( )大渡河。 2.张爷爷是一位在枪林弹雨中( )半生的老红军。 渡过 度过 易混词 1.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红军长征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最后取得了胜利。 整体感知 2.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 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课文讲解 1.朗读全诗,思考: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这两句的 意思是什么?体现了红军什么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 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 常常的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 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 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 千难万险,毫无惧色, 顶天立地。 写行程之远, 时日之长。 写牺牲之大, 经历之苦。 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隐含困难多, 艰险多。 平平常常的 意思。 首联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精神。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红军什么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 低起伏,绵延不 绝,可在红军眼 里不过像翻腾着 的细小波浪。 气势雄伟的乌 蒙山,在红军 眼里也不过是 小小泥丸在滚 动。 “逶迤”和“磅礴”写出了五岭和乌蒙山的雄奇、险 峻,表明了红军远征的艰难。“细浪”和“泥丸”用比喻 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五岭和乌蒙山在红军眼里的渺 小。从中可以感受到红军不断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和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3.说说颈联的意思。“暖”“寒”两个字的妙处体 现在哪里?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 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 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 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 根铁索,寒意阵阵。 这里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 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暖”写出了5月春暖的 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 腾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 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 一片沸腾的景象。 “寒”烘托了泸定桥 自然环境的险恶,反 衬出红军战胜艰险的 英雄形象。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 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4.思考:尾联写出了什么? 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超过“逶迤”的五 岭和“磅礴”的乌蒙山。“更喜”“开颜”写出了红军翻过 雪山后的喜笑颜开之态,同时预示着长征的胜利。 “喜”和“更”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 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 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 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 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 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 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 安。 知识拓展 本诗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腾”“走”以动写静;“暖”“寒” 赋予云崖、铁索以感情色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 红军之情相交融。 本诗巧用夸张手法,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 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写作方法 七律 长征 课文结构 不怕远征难——只等闲 万水千山 金沙江——暖 万水 千山 五岭——腾细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大渡河——寒 乌蒙——走泥丸 岷山——千里雪 大无畏的英雄 气概和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总起) 分述 (总结) 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 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 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 课文主题 随堂小练 1.红军不怕远征难, 。 2.更喜岷山千里雪, 。 3. ,乌蒙磅礴走泥丸。 4. ,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填空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逶迤腾细浪 金沙水拍云崖暖 二、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等闲:寻常、平常。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 连绵不断的样子。 1.万水千山只等闲 2.五岭逶迤腾细浪 · ·· · 三、判断对错。 1.“万水千山”在诗中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的意思。( ) 3.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 × √ √ 1.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课后习题解析 朗读方法指导: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气势恢宏,朗 读时总体感情基调应是昂扬、激越、奔放的。首联是诗 的总领句,应以高昂的语调、略快的节奏朗读,以表现 对红军的赞颂之情。“不怕”要读得坚定有力;“万水 千山”音调略拖长;“等闲”略微舒缓。颔联开始叙述 长征的经过,节奏较首联略舒缓;“腾”“走”要读得 刚劲有力;“细浪”“泥丸”不要过重。 颈联中的“拍”“横”可适当拖长字音,“云崖暖 ”“铁索寒”语调一扬一降,节奏一松一紧。尾联要读出 胜利在望的感觉,语调转高,要读得欢快、流畅,尤其是 结尾的“尽开颜”三个字要一字一顿,高昂有力,形成全 诗感情的最高峰。 背诵方法指导:先反复朗读,抓住诗句中涉及的红军 长征过程中的几个重大事件,再结合“腾”“走”“暖” “寒”“喜”等重点字,将整首诗连在一起背诵。 2.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解析: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 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气势雄伟的乌蒙山, 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的泥丸在滚动。 诗人把翻越崇山峻岭看作是“腾细浪”和“走泥丸 ”,表现了红军不断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 豪迈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对红军的赞颂之情。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解析: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 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 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受到阵阵寒意。 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 红军的心理感受。诗人以两种感觉作对比,既表达了红 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又体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 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课后作业 回家后搜索一些长征故事读一读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