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电解质溶液课件(159张)(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电解质溶液课件(159张)(全国通用)

专题九 电解质溶液 1. 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 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3.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4. 了解溶液 pH 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 pH 的方法,能进行 pH 的简单计算。 5. 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以及盐类水解的应用。 6.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7.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利用。 考纲要求 内容索引 考点一 溶液的酸碱性及 pH 考点二 溶液中的 “ 三大平衡 ” 考点三 溶液中的 “ 三大常数 ” 考点四 溶液中 “ 粒子 ” 浓度的变化 考点五 酸碱中和滴定及 “ 迁移 ” 应用 考点一 溶液的酸碱性及 pH 核心精讲 1 1. 一个基本不变 相同温度下,不论是纯水还是稀溶液,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应用这一原则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水溶液必须是稀溶液;温度必须相同。 2. 两个判断标准 (1) 任何温度 c (H + )> c (OH - ) ,酸性; c (H + ) = c (OH - ) ,中性; c (H + )< c (OH - ) ,碱性。 (2) 常温 (25 ℃ ) pH>7 ,碱性; pH = 7 ,中性; pH<7 ,酸性。 3. 三种测量方法 (1)pH 试纸 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精确到整数且只能在 1 ~ 14 范围内,其使用方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注意  ① pH 试纸不能预先润湿,但润湿之后不一定产生误差。 ② pH 试纸不能测定氯水的 pH 。 取一小块试纸放在干净的玻璃片或表面皿上 , 用玻璃棒蘸取液体 , 点在试纸中部,待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 pH 答案 (2)pH 计 pH 计能精确测定溶液的 pH ,可精确到 0.1 。 (3) 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能粗略测定溶液的 pH 范围。 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如下表所示: 指示剂 变色范围的 pH 石蕊 <5 红色 5 ~ 8 紫色 >8 蓝色 甲基橙 <3.1 红色 3.1 ~ 4.4 橙色 >4.4 黄色 酚酞 <8.2 无色 8.2 ~ 10 浅红色 >10 红色 4. 四条判断规律 (1) 正盐溶液 强酸强碱盐 显 , 强酸弱碱盐 ( 如 NH 4 Cl) 显 , 强碱弱酸盐 ( 如 CH 3 COONa) 显 。 (2) 酸式盐溶液 NaHSO 4 显酸性 (NaHSO 4 ===Na + + H + + SO ) 、 NaHSO 3 、 NaHC 2 O 4 、 NaH 2 PO 4 水溶液显酸性 ( 酸式根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 ; NaHCO 3 、 NaHS 、 Na 2 HPO 4 水溶液显碱性 ( 酸式根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 。 注意  因为浓度相同的 CH 3 COO - 与 NH 的水解程度相同,所以 CH 3 COONH 4 溶液显中性,而 NH 4 HCO 3 溶液略显碱性。 答案 中性 酸性 碱性 (3) 弱酸 ( 或弱碱 ) 及其盐 1 ∶ 1 混合溶液 ① 1 ∶ 1 的 CH 3 COOH 和 CH 3 COONa 混合液呈酸性。 ② 1 ∶ 1 的 NH 3 ·H 2 O 和 NH 4 Cl 混合溶液呈碱性。 ( 对于等浓度的 CH 3 COOH 与 CH 3 COO - , CH 3 COOH 的电离程度大于 CH 3 COO - 的水解程度 ) (4) 酸碱 pH 之和等于 14 等体积混合溶液 pH 和等于 14 的意义: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等于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 ① 已知酸、碱溶液的 pH 之和为 14 ,则等体积混合时: ② 已知酸、碱溶液的 pH 之和为 14 ,若混合后溶液的 pH 为 7 ,溶液呈中性,则 ③ 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题组一 走出溶液稀释与混合的误区 1. 正误判断,正确的划 “√” ,错误的划 “×” 。 (1) 室温下, pH = 3 的 CH 3 COOH 溶液与 pH = 11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 pH>7 ( ) (2)25 ℃ 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 pH = 7 ( ) (3) 常温下 pH 为 2 的盐酸与等体积 pH = 12 的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呈酸性 ( ) 答案 1 2 3 4 5 题组集训 2 × × × (4) 常温下 pH 为 2 的盐酸由 H 2 O 电离出的 c (H + ) = 1.0 × 10 - 12 mol·L - 1 ( ) (5) 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pH = 7( ) 答案 √ × 走出误区 1 2 3 4 5 误区一:不能正确理解酸、碱的无限稀释规律 常温下任何酸或碱溶液无限稀释时,溶液的 pH 都不可能大于 7 或小于 7 ,只能接近 7 。 误区二:不能正确理解弱酸、弱碱的稀释规律 走出误区 溶液 稀释前溶液 pH 加水稀释到原来体积 的 10 n 倍 稀释后溶液 pH 酸 强酸 pH = a pH = a + n 弱酸 a 7 。 1 2 3 4 5 答案 题组二 一强一弱比较的图像分析 2.(1) 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 HCl(a) 和 CH 3 COOH(b) ,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按要求画出图像。 ① 产生 H 2 的体积 V (H 2 ) 随时间 ( t ) 的变化图像; ② 产生 H 2 的速率 v (H 2 ) 随时间 ( t ) 的变化图像; ③ 溶液的 pH 随时间 ( t ) 的变化图像。 1 2 3 4 5 答案  ① ③ ② 1 2 3 4 5 (2) 若把 HCl(a) 、 CH 3 COOH(b) 均改成相同体积、相同 pH ,则 ① 、 ② 、 ③ 的图像又怎样? 答案   ① ② ③ 答案 1 2 3 4 5 解析 3. 浓度均为 0.10 mol·L - 1 、体积均为 V 0 的 MOH 和 ROH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 V , pH 随 lg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MOH 的碱性强于 ROH 的碱性 B.ROH 的电离程度: b 点大于 a 点 C. 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 c (OH - ) 相等 √ 方法技巧 1 2 3 4 5 解析  A 项, 0.10 mol·L - 1 的 MOH 和 ROH 溶液,前者 pH = 13 ,后者 pH 小于 13 ,说明前者是强碱,后者是弱碱,正确; B 项, ROH 是弱碱,加水稀释,促进电离, b 点电离程度大于 a 点,正确; C 项,两碱溶液无限稀释,溶液近似呈中性, c (OH - ) 相等,正确; 方法技巧 1 2 3 4 5 方法技巧 图像法理解一强一弱的稀释规律 1. 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 (1) 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醋酸的 pH 大。 (2) 加水稀释到相同的 pH ,盐酸加入的水多。 方法技巧 1 2 3 4 5 2. 相同体积、相同 pH 的盐酸、醋酸 (1) 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盐酸的 pH 大。 (2) 加水稀释到相同的 pH ,醋酸加入的水多。 1 2 3 4 5 题组三 理解换算关系,突破 pH 的计算 4. 在 T ℃ 时, Ba(OH) 2 的稀溶液中 c (H + ) = 10 - a mol·L - 1 , c (OH - ) = 10 - b mol·L - 1 ,已知 a + b = 12 。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 pH = 4 的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 pH 如表所示: 序号 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 /mL 盐酸的体积 /mL 溶液的 pH ① 22.00 0.00 8 ② 22.00 18.00 c ③ 22.00 22.00 d 1 2 3 4 5 解析 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可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a = 8 B. b = 4 C. c = 9 D. d = 6 解析  本题考查了 pH 的综合计算和从表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Ba(OH) 2 溶液的 pH = 8 ,即 a = 8 ,再根据 a + b = 12 ,则 b = 4 , c (OH - ) = 10 - 4 mol·L - 1 。 Ba(OH) 2 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与盐酸的浓度相等,该温度下 K w = 10 - 12 ,当加入 22.00 mL 盐酸时恰好中和,溶液的 pH = 6 ,即 d = 6 ;当加入 18.00 mL 盐酸时,氢氧化钡过量, c (OH - ) = (10 - 4 × 22.00 - 10 - 4 × 18.00)÷(22.00 + 18.00) mol·L - 1 = 10 - 5 mol·L - 1 ,所以此时 c (H + ) = 10 - 7 mol·L - 1 , pH = 7 ,故 c = 7 。 √ 1 2 3 4 5 答案 5. 已知水在 25 ℃ 和 95 ℃ 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1) 则 25 ℃ 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 ____( 填 “ A ” 或 “ B ” )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A 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较低时,电离程度较小, c (H + ) 、 c (OH - ) 均较小 1 2 3 4 5 解析  温度升高,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也增大,水中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都增大,水的 pH 减小,但溶液仍然呈中性。因此结合图像中 A 、 B 曲线变化情况及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可以判断, 25 ℃ 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 A ,理由为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 电离程度增大。 1 2 3 4 5 解析答案 (2)25 ℃ 时,将 pH = 9 的 NaOH 溶液与 pH = 4 的 H 2 SO 4 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 pH = 7 ,则 pH = 9 的 NaOH 溶液与 pH = 4 的 H 2 SO 4 溶液的体积之比为 ________ 。 解析  25 ℃ 时,所得混合溶液的 pH = 7 ,溶液呈中性,即 n (OH - ) = n (H + ) ,则 V (NaOH)·10 - 5 mol·L - 1 = V (H 2 SO 4 )·10 - 4 mol·L - 1 ,得 V (NaOH) ∶ V (H 2 SO 4 ) = 10 ∶ 1 。 10∶1 1 2 3 4 5 (3)95 ℃ 时,若 100 体积 pH 1 = a 的某强酸溶液与 1 体积 pH 2 = b 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该强酸的 pH 1 与强碱的 pH 2 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要注意 95 ℃ 时,水的离子积为 1 × 10 - 12 ,即 c (H + )· c (OH - ) = 1 × 10 - 12 ,则等体积强酸、强碱反应至中性时,有 pH( 酸 ) + pH( 碱 ) = 12 。根据 95 ℃ 时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pH 2 = b 的某强碱溶液中 c (OH - ) = 10 b - 12 ;由 100 × 10 - a = 1 × 10 b - 12 ,可得 10 - a + 2 = 10 b - 12 ,得 a + b = 14 或 pH 1 + pH 2 = 14 。 a + b = 14( 或 pH 1 + pH 2 = 14) 解析答案 1 2 3 4 5 答案 解析 (4)95 ℃ 时,向 Ba(OH) 2 溶液中逐滴加入 pH = a 的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 pH 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Ba(OH) 2 溶液的体积 /mL 盐酸的体积 /mL 溶液的 pH ① 22.00 0.00 8 ② 22.00 18.00 7 ③ 22.00 22.00 6 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不变,则 a = ___ ,实验 ② 所得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c (OH - ) = __________mol·L - 1 。 4 1.0 × 10 - 7 1 2 3 4 5 解析  此条件下, pH = 6 时溶液呈中性,根据表中实验 ① 数据可得 c (OH - ) = 1.0 × 10 - 4 mol·L - 1 ,根据表中实验 ③ 的数据可以判断,盐酸中的 c (H + ) 与 Ba(OH) 2 溶液中 c (OH - ) 相等,所以 a = 4 ,即 pH = 4 ,实验 ② 溶液呈碱性, 其 c (OH - ) = = 1.0 × 10 - 5 mol·L - 1 ,水电离出的 c (OH - ) = 1.0 × 10 - 7 mol·L - 1 。 1 2 3 4 5 答案 解析 (5)95 ℃ 时,将 0.1 mol·L - 1 的 NaHSO 4 溶液与 0.1 mol·L - 1 的 Ba(OH) 2 溶液按下表中甲、乙、丙、丁不同方式混合:   甲 乙 丙 丁 0.1 mol·L - 1 Ba(OH) 2 溶液体积 /mL 10 10 10 10 0.1 mol·L - 1 NaHSO 4 溶液体积 /mL 5 10 15 20 ① 按丁方式混合后,所得溶液显 ____( 填 “ 酸 ” 、 “ 碱 ” 或 “ 中 ” ) 性。 中 1 2 3 4 5 解析  按丁方法混合, n (OH - ) = 10 × 10 - 3 × 0.1 × 2 = 2 × 10 - 3 (mol) , n (H + ) = 20 × 10 - 3 × 0.1 = 2 × 10 - 3 (mol) , n (OH - ) = n (H + ) ,所以溶液呈中性。 1 2 3 4 5 ② 写出按乙方式混合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所得溶液显 ___( 填 “ 酸 ” 、 “ 碱 ” 或 “ 中 ” ) 性。 解析  二者等物质的量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Ba(OH) 2 + NaHSO 4 ===BaSO 4 ↓ + H 2 O + NaOH ,溶液显碱性。 Ba(OH) 2 + NaHSO 4 ===BaSO 4 ↓ + H 2 O + NaOH 碱 解析答案 1 2 3 4 5 ③ 按甲方式混合,所得溶液的 pH 为 ___( 混合时,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 。 11 解析答案 思维模型 返回 1 2 3 4 5 思维模型 溶液 pH 计算的一般思维模型 返回 1 2 3 4 5 考点二 溶液中的 “ 三大平衡 ” 核心精讲 1 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是溶液中的三大平衡。这三种平衡都遵循勒夏特列原理 —— 当只改变体系的一个条件时,平衡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 对比 “ 四个 ” 表格,正确理解影响因素 (1) 外界条件对醋酸电离平衡的影响 CH 3 COOH  CH 3 COO - + H +   Δ H >0    体系变化 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 n (H + ) c (H + ) 导电能力 K a 加水稀释 向右 增大 减小 减弱 不变 加入少量冰醋酸 向右 增大 增大 增强 不变 通入 HCl(g) 向左 增大 增大 增强 不变 加 NaOH(s) 向右 减小 减小 增强 不变 加入镁粉 向右 减小 减小 增强 不变 升高温度 向右 增大 增大 增强 增大 加 CH 3 COONa(s) 向左 减小 减小 增强 不变 (2) 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H 2 O  H + + OH -   Δ H >0    体系变化 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 K w 水的电离程度 c (OH - ) c (H + ) 酸 向左 不变 减小 减小 增大 碱 向左 不变 减小 增大 减小 可水解的盐 Na 2 CO 3 向右 不变 增大 增大 减小 NH 4 Cl 向右 不变 增大 减小 增大 温度 升温 向右 增大 增大 增大 增大 降温 向左 减小 减小 减小 减小 其他:如加入 Na 向右 不变 增大 增大 减小 (3) 外界条件对 FeCl 3 溶液水解平衡的影响 Fe 3 + + 3H 2 O  Fe(OH) 3 + 3H +   Δ H >0 体系变化 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 n (H + ) pH 水解程度 现象 升温 向右 增多 减小 增大 颜色变深 通 HCl 向左 增多 减小 减小 颜色变浅 加 H 2 O 向右 增多 增大 增大 颜色变浅 加 FeCl 3 固体 向右 增多 减小 减小 颜色变深 加 NaHCO 3 向右 减小 增大 增大 生成红褐色沉淀,放出气体 (4) 外界条件对 AgCl 溶解平衡的影响 AgCl(s)  Ag + (aq) + Cl - (aq)   Δ H >0 体系变化 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 平衡后 c (Ag + ) 平衡后 c (Cl - ) K sp 升高温度 向右 增大 增大 增大 加水稀释 向右 不变 不变 不变 加入少量 AgNO 3 向左 增大 减小 不变 通入 HCl 向左 减小 增大 不变 通入 H 2 S 向右 减小 增大 不变 增大 增大 不变 不变 减小 不变 答案 (2) 在 pH = 5 的酸性溶液中, c (H + ) 水 = ____________ mol·L - 1 。 10 - 5 ( 或 10 - 9 ) (3) 常温下纯水的 pH = 7 ,升温到 80 ℃ ,纯水的 pH<7 ,其原因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相同浓度的 (NH 4 ) 2 Fe(SO 4 ) 2 溶液与 (NH 4 ) 2 SO 4 溶液相比, c (NH )_____( 填 “ 前者 ” 或 “ 后者 ” ) 大。 常温下, 纯水中 c (H + ) = 10 - 7 mol·L - 1 , 升温 , 促进水的电离 , 致使 c (H + )>10 - 7 mol·L - 1 , 所以 pH<7 前者 答案 答案 增大 增大 不变 不变 减小 (6) 某温度下, pH 相同的盐酸和氯化铵溶液分别稀释,平衡时的 pH 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Ⅱ 为 ___________ 稀释时 pH 变化曲线,水的电离程度 a 点 _____( 填 “ > ” 、 “ < ” 或 “ = ” ,下同 )c 点; b 点 _____c 点。 答案 NH 4 Cl 溶液 < > ② a 点时,等体积的两溶液与 NaOH 反应,消耗 NaOH 的量 __________ 多。 NH 4 Cl 溶液 (7) 正误判断,正确的划 “√” ,错误的划 “×” 。 ① 洗涤沉淀时,洗涤次数越多越好 ( ) ② 为减少洗涤过程中固体的损耗,最好选用稀 H 2 SO 4 代替 H 2 O 来洗涤 BaSO 4 沉淀 ( ) ③ AgCl 在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 ) ④ K sp 越小,其溶解度越小 ( ) ⑤ K sp 大的容易向 K sp 小的转化,但 K sp 小的不能向 K sp 大的转化 ( ) ⑥ 在 0.1 mol·L - 1 的 AlCl 3 溶液中滴加少量 NaOH 溶液,再滴加 0.1 mol·L - 1 的 FeCl 3 溶液,其现象为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转化成红褐色沉淀,则 K sp [ Fe(OH) 3 ] < K sp [Al(OH) 3 ] ( ) 答案 × √ √ × × √ (8) 已知 25 ℃ 时, K sp (FeS) = 6.3 × 10 - 18 , K sp (CdS) = 3.6 × 10 - 29 ,能否用 FeS 处理含 Cd 2 + 的废水?请根据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解释 ( 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说明 ) 。 答案  能, CdS 比 FeS 更难溶,可发生沉淀转化 Cd 2 + (aq) + FeS(s)  CdS(s) + Fe 2 + (aq) 。 答案 题组集训 2 1 2 3 4 5 6 7 题组一 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因素的多角度分析 1. 已知 NaHSO 3 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向 0.1 mol·L - 1 的 NaHSO 3 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解析 √ 1 2 3 4 5 6 7 解析  根据加入物质的性质判断平衡移动方向,进一步判断各选项结论是否正确。 解析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解析 2.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1 2 3 4 5 6 7 解析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答案 题组二 多角度攻克盐类水解问题 3. 正误判断,正确的划 “√” ,错误的划 “×” 。 (1)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是因为 Na 2 CO 3 可直接与油污 反应 ( ) (2) 施肥时,草木灰 ( 有效成分为 K 2 CO 3 ) 不能与 NH 4 Cl 混合使用,是因为 K 2 CO 3 与 NH 4 Cl 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 ( ) (3)NaCl 溶液和 CH 3 COONH 4 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 ) (4) 向 NaAlO 2 溶液中滴加 NaHCO 3 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 ( ) × √ × × 1 2 3 4 5 6 7 4. 室温下,将 0.05 mol Na 2 CO 3 固体溶于水配成 100 mL 溶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 √ 解析 规律探究 1 2 3 4 5 6 7 解析 规律探究 1 2 3 4 5 6 7 D 项,加入的 0.1 mol NaHSO 4 固体与 0.05 mol Na 2 CO 3 恰好反应生成 0.1 mol Na 2 SO 4 ,溶液呈中性,故溶液 pH 减小,加入 NaHSO 4 ,引入 Na + ,所以 c (Na + ) 增大,错误。 规律探究 1 2 3 4 5 6 7 1. 盐类水解易受温度、浓度、溶液的酸碱性等因素的影响,以氯化铁水解为例,当改变条件如升温、通入 HCl 气体、加水、加铁粉、加碳酸氢钠等时,学生应从移动方向、 pH 的变化、水解程度、现象等方面去归纳总结,加以分析掌握。 2. 多元弱酸的酸式盐问题。酸式盐一般既存在水解,又存在电离。如果酸式盐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如 NaHSO 3 溶液;如果酸式盐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则溶液显碱性,如 NaHCO 3 溶液。 规律探究 1 2 3 4 5 6 7 答案 题组三 正确理解外界因素对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5. 正误判断,正确的划 “√” ,错误的划 “×” 。 (1)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 0.1 mol·L - 1 的 BaCl 2 和 CaCl 2 混合溶液中滴加 Na 2 SO 4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所以 K sp (BaSO 4 ) < K sp (CaSO 4 ) ( ) (2)0.1 mol AgCl 和 0.1 mol AgI 混合后加入水中,所得溶液 c (Cl - ) = c (I - ) ( ) × × 1 2 3 4 5 6 7 答案 (3) 将 0.1 mol·L - 1 MgSO 4 溶液滴入 NaOH 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 0.1 mol·L - 1 CuSO 4 溶液,若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则 Cu(OH) 2 的溶度积比 Mg(OH) 2 的小 ( ) (4) 验证 Fe(OH) 3 的溶解度小于 Mg(OH) 2 ,可以将 FeCl 3 溶液加入 Mg(OH) 2 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 ( ) √ √ 1 2 3 4 5 6 7 解析 6. 实验: ① 0.1 mol·L - 1 AgNO 3 溶液和 0.1 mol·L - 1 NaCl 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 a ,过滤得到滤液 b 和白色沉淀 c ; ② 向滤液 b 中滴加 0.1 mol·L - 1 KI 溶液,出现浑浊; ③ 向沉淀 c 中滴加 0.1 mol·L - 1 KI 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浊液 a 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AgCl(s)  Ag + (aq) + Cl - (aq) B. 滤液 b 中不含有 Ag + C. ③ 中颜色变化说明 AgCl 转化为 AgI D. 实验可以证明 AgI 比 AgCl 更难溶 √ 1 2 3 4 5 6 7 解析  A 项,在浊液 a 中,存在 AgCl 的沉淀溶解平衡,正确; B 项,在滤液 b 中,仍含有少量 Ag + ,故在 b 中生成了 AgI 沉淀,错误; 由于 AgI 比 AgCl 更难溶解,向 c 中加入 0.1 mol·L - 1 KI 溶液,能发生沉淀转化反应,生成黄色的 AgI , C 项和 D 项都正确。 1 2 3 4 5 6 7 7. 向含有 MgCO 3 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盐酸 ( 忽略体积变化 ) ,下列数值变小的是 (    ) √ 解析 反思归纳 返回 1 2 3 4 5 6 7 反思归纳 1. 沉淀溶解平衡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具有动态平衡的特征,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保持恒定,平衡只受温度的影响,与浓度无关。 2. 溶度积 ( K sp ) 的大小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溶液的温度有关,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的 K sp 越小,溶解度越小,越难溶。 返回 1 2 3 4 5 6 7 考点三 溶液中的 “ 三大常数 ” 核心精讲 1 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溶度积常数是溶液中的三大常数,它们均只与温度有关。电离平衡常数和水的离子积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水的电离均为吸热反应。有关常数的计算,要紧紧围绕它们只与温度有关,而不随其离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来进行。 (1)CH 3 COONa 、 CH 3 COOH 溶液中, K a 、 K h 、 K w 的关系是 K w = K a · K h 。 (2)M(OH) n 悬浊液中 K sp 、 K w 、 pH 间关系 M(OH) n (s)  M n + (aq) + n OH - (aq)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题组集训 2 题组一 水的离子积常数及应用 1. 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 H + 和 OH - 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 c 向 b 的变化 B. 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1.0 × 10 - 13 C. 该温度下,加入 FeCl 3 可能引起由 b 向 a 的变化 D. 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 c 向 d 的变化 √ 14 15 解析  A 项,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平衡,则 c (H + ) 和 c (OH - ) 都同等程度地变大,若由 c 向 b 变化,则 c (H + ) 增大, c (OH - ) 将变小,错误; B 项,根据 b 点对应的 c (H + ) 和 c (OH - ) 都为 1.0 × 10 - 7 mol·L - 1 ,所以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K w = 1.0 × 10 - 7 × 1.0 × 10 - 7 = 1.0 × 10 - 14 ,错误; C 项,加入 FeCl 3 发生水解反应: Fe 3 + + 3H 2 O  Fe(OH) 3 + 3H + ,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c (H + ) 增大、 K w 不变, c (OH - ) 变小,则可能引起由 b 向 a 变化,正确 ; D 项, c 点对应的溶液呈碱性,稀释溶液, c (OH - ) 变小, K w 不变, c (H + ) 增大,故可引起由 c 向 b 的变化,而不是向 d 变化,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答案 题组二 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 2. 在 25 ℃ 下,将 a mol·L - 1 的氨水与 0.01 mol·L - 1 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 平衡时溶液中 c ( ) = c (Cl - ) ,则溶液显 _____( 填 “ 酸 ” 、 “ 碱 ” 或 “ 中 ” ) 性;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 NH 3 ·H 2 O 的电离常数 K b = ________ 。 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答案 3. 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 CO 2 和 H 2 O 。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 CO 2 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 pH = 5.60 , c (H 2 CO 3 ) = 1.5 × 10 - 5 mol·L - 1 。若忽略水的电离及 H 2 CO 3 的第二级电离,则 的平衡常数 K 1 = __________ 。 ( 已知: 10 - 5.60 = 2.5 × 10 - 6 ) 4.2 × 10 - 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答案 4. 在一定条件下可用甲醇与 CO 反应生成醋酸消除 CO 污染。常温下,将 a mol·L - 1 的醋酸与 b mol·L - 1 Ba(OH) 2 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 2 c (Ba 2 + ) = c (CH 3 COO - ) ,则该混合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常数 K a = ________( 用含 a 和 b 的代数式表示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根据 2 c (Ba 2 + ) + c (H + ) = c (OH - ) + c (CH 3 COO - ) 由于 c (CH 3 COO - ) = 2 c (Ba 2 + ) = b mol·L - 1 所以 c (H + ) = c (OH - ) 溶液呈中性 CH 3 COOH  CH 3 COO - + H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000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当 pH = 1.2 时, K a1 = 10 - 1.2 当 pH = 4.2 时 , K a2 = 10 - 4.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题组三  K a · K h = K w 或 K b · K h = K w 的应用 1 × 10 - 12 增大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36 × 10 - 5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已知: 0.10 mol·L - 1 的 Na 2 CO 3 溶液的 pH 为 11.6 , H 2 CO 3 的电离平衡常数 K a1 远远大于 K a2 ,则 K a2 约为 ___________ 。 1.0 × 10 - 10.2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K a2 · K h1 = K w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2016· 高考试题组合 (1) [2016· 全国卷 Ⅱ , 26(4)] 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 __________( 已知: N 2 H 4 + H +  N 2 H 的 K = 8.7 × 10 7 ; K w = 1.0 × 10 - 14 ) 。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 。 8.7 × 10 - 7 N 2 H 6 (HSO 4 ) 2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题组四  K sp 的计算与应用 = 4 × 10 - 2 ,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室温时, M(OH) 2 (s)  M 2 + (aq) + 2OH - (aq)    K sp = a , c (M 2 + ) = b mol·L - 1 时,溶液的 pH 等于 (    ) √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12. 如图所示是 T 1 、 T 2 不同温度下 BaSO 4 在 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 A. 加入 Na 2 SO 4 可使溶液由 a 点变为 b 点 B. 在 T 1 曲线上方区域 ( 不含曲线 ) 任意一点时 , 均 有 BaSO 4 沉淀生成 C. 蒸发溶剂可能使溶液由 d 点变为曲线上 a 、 b 之间的某一点 ( 不含 a 、 b) D. 升温可使溶液由 b 点变为 d 点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项正确, T 1 曲线上方区域,任意一点为过饱和溶液,有 BaSO 4 沉淀生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3. (1) 已知 K sp (AgCl) = 1.8 × 10 - 10 ,若向 50 mL 0.018 mol·L - 1 的 AgNO 3 溶液中加入 50 mL 0.020 mol·L - 1 的盐酸,混合后溶液中 Ag + 的浓度为 ________ _ _ mol·L - 1 , pH 为 ___ 。 (2 ) 含有 I - 、 Cl - 等离子的浓缩液中,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 AgNO 3 溶液,当 AgCl 开始沉淀时,溶液 中 为 _________ 。 已知 K sp (AgCl) = 1.8 × 10 - 10 , K sp (AgI) = 8.5 × 10 - 17 。 1.8 × 10 - 7 2 4.7 × 10 - 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在化学分析中采用 K 2 CrO 4 为指示剂,以 AgNO 3 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 Cl - ,利用 Ag + 与 CrO 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 Cl - 恰好完全沉淀 ( 浓度等于 1.0 × 10 - 5 mol·L - 1 ) 时,溶液中 c (Ag + ) 为 ___________mol·L - 1 ,此时溶液中 c (CrO ) 等于 ___________mol·L - 1 ( 已知 Ag 2 CrO 4 、 AgCl 的 K sp 分别为 2.0 × 10 - 12 和 2.0 × 10 - 10 ) 。 解析  根据 K sp (AgCl) = c (Ag + )· c (Cl - ) = 2.0 × 10 - 10 ,可计算出当溶液中 Cl - 恰好完全沉淀 ( 即浓度等于 1.0 × 10 - 5 mol·L - 1 ) 时,溶液中 c (Ag + ) = 2.0 × 10 - 5 mol·L - 1 ,然后再根据 K sp (Ag 2 CrO 4 ) = c 2 (Ag + )· c (CrO ) = 2.0 × 10 - 12 ,又可计算出此时溶液中 c (CrO ) = 5.0 × 10 - 3 mol·L - 1 。 2.0 × 10 - 5 5.0 × 10 - 3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题组五  K sp 在物质制备中的应用 14. 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由碳粉、 MnO 2 、 ZnCl 2 和 NH 4 Cl 等组成的糊状填充物。该电池放电过程产生 MnOOH 。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得到多种化工原料。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溶解度 /(g/ 100 g 水 )    温度 / ℃ 化合物    0 20 40 60 80 100 NH 4 Cl 29.3 37.2 45.8 55.3 65.6 77.3 ZnCl 2 343 395 452 488 541 614 化合物 Zn(OH) 2 Fe(OH) 2 Fe(OH) 3 K sp 近似值 10 - 17 10 - 17 10 - 3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废电池糊状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液中主要有 ZnCl 2 和 NH 4 Cl ,二者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 分离回收;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MnO 2 、 _____ 和 ________ ,欲从中得到较纯的 MnO 2 ,最简便的方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其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由于 ZnCl 2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 NH 4 Cl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所以可采用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分离氯化锌和氯化铵混合物;根据废电池糊状填充物中碳粉和 MnO 2 及正极放电产生的 MnOOH 都不溶于水,可确定滤渣的主要成分;碳粉在足量氧气中燃烧转变为 CO 2 , MnOOH 在足量氧气中燃烧转变为 MnO 2 ,因此欲得到较纯的二氧化锰最简便的方法是在足量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滤渣。 解析答案 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碳粉 MnOOH 在足量的空气或氧气 中加热 碳粉转变为 CO 2 , MnOOH 氧化为 MnO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用废电池的锌皮制备 ZnSO 4 ·7H 2 O 的过程中,需除去锌皮中的少量杂质铁,其方法是:加稀 H 2 SO 4 和 H 2 O 2 溶解,铁变为 _____ ,加碱调节至 pH 为 ____ 时,铁刚好沉淀完全 ( 离子浓度小于 1 × 10 - 5 mol·L - 1 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 ;继续加碱至 pH 为 ____ 时,锌开始沉淀 ( 假定 Zn 2 + 浓度为 0.1 mol·L - 1 ) 。若上述过程不加 H 2 O 2 后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 _______ 。 解析 答案 Fe 3 + 2.7 6 Zn 2 + 和 Fe 2 + 不能分离 Fe(OH) 2 和 Zn(OH) 2 的 K sp 相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Zn(OH) 2 和 Fe(OH) 2 的 K sp 相近,若不加双氧水,沉淀 Zn 2 + 的同时 Fe 2 + 也会沉淀,从而使 Zn 2 + 和 Fe 2 + 不能分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软锰矿 ( 主要成分 MnO 2 ,杂质金属元素 Fe 、 Al 、 Mg 等 ) 的水悬浊液与烟气中 SO 2 反应可制备 MnSO 4 ·H 2 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 2 + SO 2 ===MnSO 4 。 (1) 质量为 17.40 g 纯净 MnO 2 最多能氧化 _____L( 标准状况 )SO 2 。 4.48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返回 (2) 已知: K sp [ Al(OH) 3 ] = 1 × 10 - 33 , K sp [ Fe(OH) 3 ] = 3 × 10 - 39 , pH = 7.1 时 Mn(OH) 2 开始沉淀。室温下,除去 MnSO 4 溶液中的 Fe 3 + 、 Al 3 + ( 使其浓度均小于 1 × 10 - 6 mol·L - 1 ) ,需调节溶液 pH 范围为 ___________ 。 答案 5.0 c (S 2 - )> c (OH - )> c (HS - )> c (H + ) c (Na + ) + c (H + ) = 2 c (S 2 - ) + c (HS - ) + c (OH - ) c (Na + ) = 2 [ c (S 2 - ) + c (HS - ) + c (H 2 S) ] c (OH - ) = c (H + ) + c (HS - ) + 2 c (H 2 S) ② NaHS 溶液 水解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电荷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物料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质子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NaHS 既能发生水解又能发生电离,水溶液呈碱性: c (Na + )> c (HS - )> c (OH - )> c (H + )> c (S 2 - ) c (Na + ) + c (H + ) = c (HS - ) + 2 c (S 2 - ) + c (OH - ) c (Na + ) = c (S 2 - ) + c (HS - ) + c (H 2 S) c (OH - ) = c (H + ) + c (H 2 S) - c (S 2 - ) 解析答案 ③ NaHSO 3 溶液 水解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电荷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物料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质子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NaHSO 3 既能发生电离又能发生水解,水溶液呈酸性: 解析答案 (2) 混合溶液 ① 1 ∶ 1 的 Na 2 CO 3 、 NaHCO 3 溶液 水解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电荷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物料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质子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答案 ② 1 ∶ 1 的 CH 3 COOH 、 CH 3 COONa 溶液 水解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电荷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物料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质子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水溶液呈酸性。 c (CH 3 COO - )> c (Na + )> c (H + )> c (OH - ) c (Na + ) + c (H + ) = c (CH 3 COO - ) + c (OH - ) 2 c (Na + ) = c (CH 3 COO - ) + c (CH 3 COOH) c (CH 3 COO - ) + 2 c (OH - ) = c (CH 3 COOH) + 2 c (H + ) 解析答案 ③ CH 3 COOH 、 CH 3 COONa 混合中性溶液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电荷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物料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 。 若溶液呈中性,则电离和水解相互抵消。 c (CH 3 COO - ) = c (Na + )> c (H + ) = c (OH - ) c (Na + ) + c (H + ) = c (CH 3 COO - ) + c (OH - ) c (Na + ) = c (CH 3 COO - ) 解析答案 ④ pH = 2 的 CH 3 COOH 与 pH = 12 的 NaOH 等体积混合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电荷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由于 CH 3 COOH 是弱酸,所以当完全反应后, CH 3 COOH 仍过量许多,溶液呈酸性。 c (CH 3 COO - )> c (Na + )> c (H + )> c (OH - ) c (Na + ) + c (H + ) = c (CH 3 COO - ) + c (OH - ) 解析答案 答案 5. 不同溶液,同一离子 有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以下几种溶液: ① (NH 4 ) 2 SO 4 溶液  ② (NH 4 ) 2 CO 3 溶液 ③ NH 4 HSO 4 溶液  ④ (NH 4 ) 2 Fe(SO 4 ) 2 ⑤ NH 4 Cl 溶液  ⑥ NH 4 HCO 3 溶液  ⑦ NH 3 ·H 2 O ④>①>②>③>⑤>⑥>⑦ 解析 1 2 题组集训 2 1.K 时,在 20.0 mL 0.10 mol·L - 1 氨水中滴入 0.10 mol·L - 1 的盐酸,溶液的 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0.10 mol·L - 1 氨水的电离度为 1.3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 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 20.0 mL C.M 点处的溶液中 c (NH ) = c (Cl - ) = c (H + ) = c (OH - ) D.N 点处的溶液中 pH<12 3 4 5 解析  A 项,盐酸滴定氨水时,滴定终点溶液为 NH 4 Cl 溶液,呈酸性,故指示剂应选甲基橙,错误; B 项,一水合氨属于弱碱,与盐酸正好反应生成 NH 4 Cl 时溶液呈酸性,故二者等浓度反应时,若溶液的 pH = 7 ,盐酸的体积应小于氨水的体积,即小于 20.0 mL ,错误; 解析 1 2 3 4 5 D 项,由图可知, N 点即为 0.10 mol·L - 1 氨水,由其电离度为 1.32% ,可知 0.10 mol·L - 1 氨水中 c (OH - ) = 0.001 32 mol·L - 1 ,故该氨水中 11 K HB > K HD B. 滴定至 P 点时,溶液中: c (B - )> c (Na + )> c (HB )> c (H + )> c (OH - ) C.pH = 7 时,三种溶液中: c (A - ) = c (B - ) = c (D - ) D. 当中和百分数达 100% 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 c (HA) + c (HB) + c (HD) = c (OH - ) - c (H + ) √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A 项,根据图像知,在未滴加 NaOH 溶液时, 0.1 mol·L - 1 的三种酸 (HA 、 HB 和 HD) 溶液的 pH 均大于 1 ,说明三种酸均为弱酸,且 HA 的 pH 最小、酸性最强, HD 的 pH 最大、酸性最弱,因酸性越强,电离常数越大,故 K HA > K HB > K HD ,正确; B 项,滴定至 P 点时,溶液中未反应的 HB 与生成的 NaB 的浓度相等,且溶液呈酸性,说明 HB 的电离程度大于 B - 水解程度,故 c (B - )> c (Na + )> c (HB)> c (H + )> c (OH - ) ,正确; C 项, pH = 7 时,三种离子的浓度分别等于 c (Na + ) ,然而三种溶液中阴离子水解程度不同,加入的 NaOH 的体积不同,故三种阴离子的浓度也不同,错误; D 项,根据质子守恒即可得出,三种溶液混合后溶液的质子守恒关系: c (HA) + c (HB) + c (HD) = c (OH - ) - c (H + ) ,正确。 1 2 3 4 5 3. 室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相应的气体至溶液 pH = 7( 通入气体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可忽略 ) ,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解析 √ 1 2 3 4 5 解析 1 2 3 4 5 D 项,对于 CH 3 COONa 溶液根据物料守恒有: c (Na + ) = c (CH 3 COOH) + c (CH 3 COO - ) , c (Na + )> c (CH 3 COOH), 根据混合溶液的电荷守恒有: c (Na + ) + c (H + ) = c (OH - ) + c (Cl - ) + c (CH 3 COO - ) ,溶液呈中性,则 c (H + ) = c (OH - ) , 由此可知 c (Na + ) = c (Cl - ) + c (CH 3 COO - ) ,进而可知 c (CH 3 COOH) = c (Cl - ) ,故 c (Na + )> c (CH 3 COOH) = c (Cl - ) ,正确。 1 2 3 4 5 解析 4.20 ℃ 时向 20 mL 0.1 mol·L - 1 醋酸溶液中不断滴入 0.1 mol·L - 1 NaOH(aq) ,溶液 pH 变化如图所示。此过程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错误的是 (    ) A.a 点: c (CH 3 COO - )> c (Na + )> c (H + )> c (OH - ) B.b 点: c (Na + ) = c (CH 3 COO - )> c (H + ) = c (OH - ) C.c 点: c (H + ) = c (CH 3 COOH) + c (OH - ) D.d 点: c (Na + )> c (CH 3 COO - )> c (OH - )> c (H + ) √ 方法技巧 1 2 3 4 5 解析  a 点是 CH 3 COOH 和 CH 3 COONa 的等量混合,离子浓度关系为 c (CH 3 COO - )> c (Na + )> c (H + )> c (OH - ) ; b 点,溶液呈中性,溶质为 CH 3 COONa 和少量 CH 3 COOH ,根据电荷守恒判断; c 点,正好生成 CH 3 COONa 溶液,根据质子守恒得 c (OH - ) = c (CH 3 COOH) + c (H + ) ; d 点是 CH 3 COONa 和 NaOH 的混合,其中 CH 3 COONa 的物质的量是 NaOH 的 2 倍,正确。 方法技巧 1 2 3 4 5 巧抓 “ 四点 ” ,突破 “ 粒子 ” 浓度关系 1. 抓反应 “ 一半 ” 点,判断是什么溶质的等量混合。 2. 抓 “ 恰好 ” 反应点,生成什么溶质,溶液的酸碱性,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3. 抓溶液 “ 中性 ” 点,生成什么溶质,哪种反应物过量或不足。 4. 抓反应 “ 过量 ” 点,溶质是什么,判断谁多、谁少还是等量。 方法技巧 1 2 3 4 5 5.25 ℃ 时,向 100 mL 1 mol·L - 1 H 2 SO 3 溶液中逐渐滴入 1 mol·L - 1 的 NaOH 溶液,含硫物质的分布分数 δ ( 平衡时某物质的浓度与各物质浓度之和的比 ) 与 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 已知: p K s =- lg K , 25 ℃ 时, H 2 SO 3 的 p K a1 = 1.85 , p K a2 = 7.1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1 2 3 4 5 √ 解析 返回 1 2 3 4 5 返回 1 2 3 4 5 考点五 酸碱中和滴定及 “ 迁移 ” 应用 核心精讲 1 “ 中和滴定 ” 考点归纳 (1) “ 考 ” 实验仪器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 ( 带铁架台 ) 、锥形瓶。其中常考的是滴定管,如正确选择滴定管 ( 包括量程 ) ,滴定管的检漏、洗涤和润洗,滴定管的正确读数方法等。 (2) “ 考 ” 操作步骤 ① 滴定前的准备:查漏、洗涤、润洗、充液 ( 赶气泡 ) 、调液面、读数; ② 滴定:移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 ③ 计算。 (3) “ 考 ” 指示剂的选择 ① 强酸强碱相互滴定,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 ② 若反应生成的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则选用酸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 ( 甲基橙 ) ,若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则选用碱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 ( 酚酞 ) ; ③ 石蕊溶液因颜色变化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过宽,一般不作指示剂。 (4) “ 考 ” 误差分析 写出计算式,分析操作对 V 标 的影响,由计算式得出对最终测定结果的影响,切忌死记硬背结论。此外对读数视线问题要学会画图分析。 (5) “ 考 ” 数据处理 正确 “ 取舍 ” 数据,计算 “ 平均 ” 体积,根据反应式确定标准液与待测液浓度和体积的关系,从而列出公式进行计算。 答案 题组集训 2 1 2 3 4 5 6 7 8 9 题组一 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 1. 正误判断,正确的划 “√” ,错误的划 “×” 。 (1) 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 内壁 ( ) (2) 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 12.20 mL ( ) (3) 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 ) √ × √ 答案 (4) 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 ) (5) 欲测定 NaOH 溶液浓度,可选用滴定管、锥形瓶、烧杯、 NaOH 溶液、 0.100 0 mol·L - 1 盐酸达到实验目的 ( ) × ×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2. 准确移取 20.00 mL 某待测 HCl 溶液于锥形瓶中,用 0.100 0 mol·L - 1 NaOH 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 NaOH 溶液进行滴定 B. 随着 NaOH 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 pH 由小变大 C. 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 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A 项,滴定管用水洗涤后,还要用待装溶液润洗,否则将要引起误差,错误; B 项,在用 NaOH 溶液滴定盐酸的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由酸性逐渐变为中性,溶液的 pH 由小变大,正确; C 项,用酚酞作指示剂,锥形瓶中溶液应由无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时才能停止滴定,错误; D 项,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碱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大,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组二 滴定终点的描述 3. 用 a mol·L - 1 的 HCl 滴定未知浓度的 NaOH 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 内不恢复红色 当滴入最后一滴 标准液,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黄色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4. 用标准碘溶液滴定溶有 SO 2 的水溶液,以测定水中 SO 2 的含量,应选用 _________ 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淀粉溶液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5. 用标准酸性 KMnO 4 溶液滴定溶有 SO 2 的水溶液,以测定水中 SO 2 的含量,是否需要选用指示剂 ____( 填 “ 是 ” 或 “ 否 ” ) ,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否 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性 KMnO 4 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6. 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 TiO 2 的质量分数:一定条件下,将 TiO 2 溶解并还原为 Ti 3 + ,再用 KSCN 溶液作指示剂,用 NH 4 Fe(SO 4 ) 2 标准溶液滴定 Ti 3 + 至全部生成 Ti 4 + ,滴定 Ti 3 + 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Ti 3 + + Fe 3 + == = Ti 4 + + Fe 2 +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变 成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7. 用标准 KI 溶液滴定含有 Fe 3 + 的溶液,应选用 ___________ 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KSCN 溶液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 KI 溶液,溶液的红色褪去,且半 分钟不恢复 1 2 3 4 5 6 7 8 9 题组三  “ 滴定法 ” 的迁移应用 8. 滴定法是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方法,应用范围很广。 (1) 利用酸碱滴定法可测定 Ba 2 + 的含量,实验分两步进行。 步骤 Ⅰ :移取 x mL 一定浓度的 Na 2 CrO 4 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 b mol·L - 1 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体积为 V 0 mL 。 步骤 Ⅱ :移取 y mL BaCl 2 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 x mL 与步骤 Ⅰ 中相同浓度的 Na 2 CrO 4 溶液,待 Ba 2 + 完全沉淀后,再加入酸碱指示剂,用 b mol·L - 1 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的体积为 V 1 mL 。 1 2 3 4 5 6 7 8 9 滴加盐酸标准液时应用酸式滴定管, “ 0 ” 刻度位于滴定管的 _______( 填 “ 上方 ” 或 “ 下方 ” ) 。 BaCl 2 溶液的浓度为 _________ mol·L - 1 ,若步骤 Ⅱ 中滴加盐酸时有少量待测液溅出, Ba 2 + 的浓度测量值将 ______( 填 “ 偏大 ” 或 “ 偏小 ” ) 。 解析 上方 偏大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2) 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部分说明: 产品等级 一级 配料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 ( 以 I 计 ) 20 ~ 50 mg·kg - 1 某学生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 (KIO 3 ) 含量,其步骤为 a. 准确称取 W g 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 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 KI 溶液,使 KIO 3 与 KI 反应完全; c. 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 2.0 × 10 - 3 mol·L - 1 的 Na 2 S 2 O 3 溶液 10.0 mL ,恰好反应完全。 1 2 3 4 5 6 7 8 9 ① 判断 c 中恰好完全反应所依据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碘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碘与 Na 2 S 2 O 3 溶液恰好反应完全时,溶液由蓝色 变为无色。 ② b 中反应所产生的 I 2 的物质的量是 __________mol 。 ③ 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说明,算得所测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是 ( 以含 W 的 代数式表示 )_____mg·kg - 1 。 1.0 × 10 - 5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答案 9. 水中溶氧量 (DO) 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通常用每升水中溶解氧分子的质量表示,单位 mg·L - 1 ,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源的 DO 不能低于 5 mg·L - 1 。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装置 ( 夹持装置略 ) ,测定某河水的 DO 。 1 2 3 4 5 6 7 8 9 Ⅰ . 测定原理: 碱性条件下, O 2 将 Mn 2 + 氧化为 MnO(OH) 2 : ① 2Mn 2 + + O 2 + 4OH - ===2MnO(OH) 2 ↓ 酸性条件下, MnO(OH) 2 将 I - 氧化为 I 2 : ② MnO(OH) 2 + I - + H + ―→ Mn 2 + + I 2 + H 2 O( 未配平 ) 1 2 3 4 5 6 7 8 9 Ⅱ . 测定步骤: a. 安装装置,检验气密性,充 N 2 排尽空气后,停止充 N 2 。 b. 向烧瓶中加入 200 mL 水样。 c. 向烧瓶中依次迅速加入 1 mL MnSO 4 无氧溶液 ( 过量 ) 、 2 mL 碱性 KI 无氧 溶液 ( 过量 ) ,开启搅拌器,至反应 ① 完全。 d. 搅拌并向烧瓶中加入 2 mL H 2 SO 4 无氧溶液,至反应 ② 完全,溶液为中 性或弱酸性。 e. 从烧瓶中取出 40.00 mL 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 0.010 00 mol·L - 1 Na 2 S 2 O 3 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f. …… g. 处理数据 ( 忽略氧气从水样中的逸出量和加入试剂后水样体积的变化 ) 。 回答下列问题: (1) 配制以上无氧溶液时,除去所用溶剂水中氧的简单操作为 _________ ___________ 。 解析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将溶剂水煮沸可以除去所用溶剂水中的氧气。 将溶剂水 煮沸后冷却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2) 在橡胶塞处加入水样及有关试剂应选择的仪器为 ____ 。 ① 滴定管  ② 注射器  ③ 量筒 解析  在橡胶塞处加入水样及有关试剂,应选择注射器。 (3) 搅拌的作用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解析  搅拌 可以使溶液混合均匀,加快反应速率 。 (4) 配平反应 ② 的方程式,其化学计量数依次为 __________ 。 解析  Mn 元素的化合价由+ 4 价降低到+ 2 价,碘元素的化合价由- 1 价升高到 0 价,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反应 ② 配平后化学方程式为 MnO(OH) 2 + 2I - + 4H + ===Mn 2 + + I 2 + 3H 2 O ,故其化学计量数依次为 1,2,4,1,1,3 。 解析答案 ② 使溶液混合均匀,快速完成反应 1,2,4,1,1,3 1 2 3 4 5 6 7 8 9 (5) 步骤 f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滴定操作一般需要重复操作 2 ~ 3 次,因此步骤 f 为重复步骤 e 的操作 2 ~ 3 次。 解析答案 重复步骤 e 的操作 2 ~ 3 次 1 2 3 4 5 6 7 8 9 (6) 步骤 e 中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若某次滴定消耗 Na 2 S 2 O 3 溶液 4.50 mL ,水样的 DO = _____mg·L - 1 ( 保留一位小数 ) 。作为饮用水源,此次测得 DO 是否达标: ____( 填 “ 是 ” 或 “ 否 ” ) 。 答案 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9.0 是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7) 步骤 d 中加入 H 2 SO 4 溶液反应后,若溶液 pH 过低,滴定时会产生明显的误差,写出产生此误差的原因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至少写出 2 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答案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本课结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