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8 图表判读技巧 教案(新课标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8 图表判读技巧 教案(新课标通用)

专题18 图表判读技巧 ‎1.结合具体等值线图,特别是等高线图、等温线图和等压线图,考查等值线的判断、规律和应用。 ‎ ‎2.依据一种或几种地理统计图表,考查地理表象判读及数据分析能力。 ‎ ‎3.结合区域地图、地理要素,考查影响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及延伸方向的因素。 ‎ ‎4.以多种形式地理图表资料为切入点,考查地理事象的分布、成因及发生、发展过程。‎ 一、等值线 ‎1.等值线的特征。‎ ‎(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数值相等。‎ ‎(2)等值线闭合而不中断。‎ ‎(3)两条等值线之间一般不相交。‎ ‎2.等值线的判读规律。‎ ‎(1)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等或者为零。‎ ‎(2)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一边高于该等值线数值,另一边则低于该数值。‎ ‎(3)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的地方(部位)数值小,向数值小的方向弯曲的地方(部位)数值大。‎ ‎3.等值线图的判读步骤。‎ 首先要看图名,明确等值线图上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认清地图上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其次要熟练把握图示的内容。‎ 等值线图要从观察等值线的疏密,了解等值线的间距,比较等值线的数值,分析等值线的走向,注意等值线的弯曲入手,掌握重要等值线走向、弯曲、疏密及闭合等的影响因素。‎ ‎4.常见等值线图(等高线图前面讲过这里不重复)的判读和应用。‎ 等值线是某地地理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等值线图是用布满一定区域内的若干条等值线表示某地地理现象的数量分布的状况,由于等值线上注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等的,因此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疏密程度等,反映出该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的方向及分布特点。‎ 等温线 ‎ 等压线 ‎ 等降水量线 ‎ 等盐度线 ‎ 高值区或低值区 ‎ ‎①盆地海拔低,气温呈现闭合高值区 ‎ ‎②山峰海拔高,气温呈现闭合低值区 ‎ ‎①等压线闭合处为高压或低压中心 ‎ 深居大陆内部,形成闭合低值区 ‎ 副热带海区,形成高值区;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为红海,盐度最低的海区为波罗的海 ‎ ‎②北半球冬季在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 ‎ 变化趋势及应用 ‎ 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向南递减为南半球 ‎ 由高压指向低压处,垂直于等压线,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 ‎ 从沿海向内陆地区,一般降水逐渐减少;赤道地区和温带地区降水较多 ‎ 从近岸向远洋、从赤道向副热带海区、从高纬度海区向副热带海区,盐度均变高 ‎ 疏密程度 ‎ 判断温差大小:密大疏小 ‎ 判断风速大小:密集风速大,稀疏风速小,不同图幅中要比较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异 ‎ 判断降水差异大小:密大疏小 ‎ 河口处,盐度变化快,等盐度线较密 ‎ 弯曲因素 ‎ 海陆、地形、洋流等 ‎ 地形、气温、大陆、海洋等 ‎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等 ‎ 降水量和蒸发量、河川径流、洋流等 ‎ 应用 ‎ ‎①判断所在半球、季节差异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②分析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③与洋流结合判断寒、暖流 ‎ ‎①风向、风速的判断②判断天气系统,分析天气状况③根据气压中心判断季节 ‎ ‎①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②判断地形走向、海岸走向等 ‎ ‎①影响等盐度线分布及弯曲的主要因素②判断河流径流变化、洋流特征等③判断船只吃水深浅 ‎ ‎5.等值线图中的特殊技巧。‎ 方法 ‎ 规律 ‎ 示例 ‎ 大大小小 ‎ 两条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线区域,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小于较小值 ‎ 若a>b,则甲>a,乙<b ‎ 若a<b,则甲<a,乙>b ‎ 高低低高 ‎ 某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则此处的气温(或气压等)较两侧地区偏高,反之偏低 ‎ 图示为北半球某地区等温线,则甲处温度比同纬度两侧高 ‎ 高高低低 ‎ 某等值线向高纬(或高空)凸出,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高;若向低纬(或低空)凸出,则此处气温(或气压)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低 ‎ 图示为等压面分布图,则有A点气压低于B、C两点,D点气压高于E、F两点 ‎ 河流向凹 ‎ 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河流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 ‎ 若a、b为等高线,且a>b,则河流从甲流向乙 ‎ ‎1陆南,7陆北 ‎ 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1月份陆地上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上都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 ‎ 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图示月份为1月份,即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 二、地理统计图的判读 ‎1.常见结构图及其判读步骤。‎ 概念 ‎ 结构图是反映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一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像,常采用将几何图形按比例分割的手段制作而成 ‎ 类型 ‎ 扇形图: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部分构成。以全部面积表示地理事物的整体,以各个部分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表示该部分占地理事物整体的比例。这种图形能表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表示地理事物由哪几部分组成,二是表示各部分的相对比例关系 ‎ 饼状图:饼状结构图除了可以反映扇形结构图所反映的两方面内容外,还可以反映某一地理事物的量,从而可以从数量变化和比例关系两方面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 ‎ 图示 中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分布百分比图 某市工业结构图,既表示了工业总产值是300亿元,又表示了各工业部门所占的比重 ‎2.线性统计图。‎ 线性统计图主要有曲线图和折线图两种。它们是采用曲线或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的统计图。这种图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及依存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3.常见坐标图的判读步骤与方法。‎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 ‎ ‎①读准三个坐标轴的原点及变化趋势,即如图中的箭头甲、乙、丙所示的方向 ‎ ‎②过某点作平行于和所读坐标轴原点相交的另一个坐标轴的平行线a、b、c ‎ ‎③找出该平行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读出数据。在右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约为23%,15~64岁约为73%,65岁及以上约为4%。应注意不能简单采用直角坐标的读图方法,沿某点向坐标轴作垂线,这样读出的数据信息是错误的 ‎ 直角坐标图 ‎ ‎①根据题目或材料信息,读图名并结合图像确定横、纵坐标代表的含义 ‎ ‎②联系所学地理知识,结合所提问题回到坐标系中观察图像走向和分布范围 ‎ ‎③区分各条曲线含义,采用隔离法分别研究并思考各曲线间的内在联系 ‎ ‎④注重地理要素间的时空联系,树立空间定位思想 ‎ ‎⑤构建地理要素因果联系体系,思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 柱状统计图 ‎ ‎①看清图名和图例 ‎ ‎②看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项目及其数值单位 ‎ ‎③思考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之间的关系 ‎ ‎④对柱值的高低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纵坐标随横坐标内容的变化 ‎ ‎⑤分析原因,评价产生的问题,提出建议、对策 ‎ ‎【特别提醒】‎ ‎1.结构统计图的判读技巧。 ‎ ‎(1)看清图例和图中的文字说明,了解该图反映的地理项目。 ‎ ‎(2)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首先仔细读图,认识结构图的组成要素,认识各要素的比例及比例大小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 ‎(3)采用对比法对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纵向上可对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认识其发展变化;横向上可以对比不同地理事物结构特征的差异或联系。‎ ‎(4)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揭示问题,作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 ‎2.线性统计图的分析思路。 ‎ ‎①看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②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③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减段表示纵坐标项目与横坐标项目之间呈负相关,递增段表示呈正相关;曲线斜率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曲线斜率小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小;④对曲线的不同变化段进行分析、评价。‎ 三、地理数据分析 地理数据有数据量大、数据分散的特点,为方便分析问题,在复习时可以对地理数据进行归纳分类。分类时可依据以下方法:‎ ‎1.将地理数据分级归纳。‎ 将地理数据分级的目的是便于记忆。例如,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可将全球性的划为第一级,如世界最高山脉、最长河流等。将地区性的划为第二级,如亚洲最大平原、非洲产石油最多的国家等。将国家性的划为第三级。‎ ‎2.分清地理数据的主次。‎ 一般说来,反映中学地理中重要地理事物特征且不经常变化的数据就是重点数据。如黄赤交角、二分二至的日期等。由于当前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对地理数据记忆要求减少。但适当掌握并记忆重要的数据还是必要的,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也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等。‎ ‎【特别提醒】‎ 地理数据分析比较直接,在复习备考中,做地理统计图表相关题目时,要把握好审题、读表、搜集、解题四部曲。‎ ‎1.审清题意,寻找条件。要认真审题,读懂题意,这是解题的突破口,也是分析图表的前提条件。 ‎ ‎2.分析图表,读懂横行、竖行展示的信息,为搜集与考题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 ‎3.搜集知识、提取信息。在弄清题意和设问指向后,应搜集提取教材中所学地理知识,为正确答题做好准备。 ‎ ‎4.逐题分析,找出答案。根据搜集到的相关地理知识,要认真分析判断,按设问顺序逐题选择正确答案。‎ 考点一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 例1.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完成(1)~(2)题。‎ ‎(1)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2)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答案: (1)D (2)D 考点二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例2.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强 第(2)题,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加,会导致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大,不利于地表径流的下渗,导致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内的交通线路延长,因此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延长;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的人口、工业越来越多,会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势必会造成耕地和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很多生物失去了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 答案: (1)D (2)C ‎【变式探究】‎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1)~(2)题。‎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 (1)D (2)B 考点三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例3、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2)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 A.价格低廉 B.减耗保鲜 C.绿色优质 D.品种丰富 ‎【解析】‎ ‎【答案】(1)D (2)C 类型四 地理景观图的判读 例4.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1)~(2)题。‎ ‎(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例利 ‎(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 答案: (1)D (2)A 考点五、等压线的判读 例5、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从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2)在图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是(  )‎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水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 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D.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 ‎【解析】第(1)题,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判断风向时,首先看清气压高低,再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然后画风向(北半球向右侧偏转约45°,南半球向左侧偏转约45°)。该题符合条件的是北京。第(2)题,5月正值华北地区春旱季节,造成旱灾的原因一是该地水资源少(气温回升,蒸发增大;雨季未到,降水少),二是该地需水量大(农作物生长季节,需水量大)。A、C、D仅说出其中一个方面的原因,故B正确。‎ ‎【答案】(1)D (2)B 考点六、特殊等值线判读 例6、【2017江苏地理卷】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图5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 9.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 A.甲 B.乙 C.丙 D.丁 ‎10.水库建成后能够 A.改善航运条件 B.开发河流水能 C.增加径流总量 D.消除地质灾害 ‎【答案】9.A  10.B ‎【解析】‎ ‎【变式探究】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题。‎ 土壤铜含量(  )‎ A.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 B.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 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 D.在居民点大于200 mg/kg ‎【答案】C 考点七、多维坐标统计图判读 例7、 (双选)国家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下图为京津周边部分城市发展优势比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1)如需分散北京的批发、物流业,较合适的承接城市是(  )‎ A.承德 B.保定 C.张家口 D.廊坊 ‎(2)保定服务业在京津周边城市中较发达的原因是(  )‎ A.人口多 B.交通便捷 C.环境良好 D.经济实力雄厚 ‎【答案】(1) B、D。 (2) A、B。‎ 考点八、柱状统计图判读 例8、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由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1)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B.劳动力价格降低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D.人均产值减少 ‎(2)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京津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川渝地区 ‎【答案】(1) A。 (2) D。‎ 考点九、地理表格数据分析 例9、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 城市化水平(%) ‎ 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 ‎ 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 ‎ 全国 ‎ ‎1.00 ‎ ‎52.57 ‎ ‎1.00 ‎ ‎1.00 ‎ 青海 ‎ ‎0.86 ‎ ‎47.44 ‎ ‎0.14 ‎ ‎0.95 ‎ 河南 ‎ ‎0.82 ‎ ‎42.43 ‎ ‎7.74 ‎ ‎1.07 ‎ 黑龙江 ‎ ‎0.93 ‎ ‎56.90 ‎ ‎1.00 ‎ ‎0.29 ‎ 浙江 ‎ ‎1.65 ‎ ‎63.20 ‎ ‎0.83 ‎ ‎2.56 ‎ ‎(1)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2)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答案】(1)C (2) D ‎【2017全国卷I】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11.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9.B  10.C  11.D ‎11.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2017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7~9题。‎ ‎                                                                                图3‎ ‎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7.D   8.C  9.A ‎【解析】‎ ‎9.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因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 ‎【2017北京卷】 图3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第3~5题。‎ 图3‎ ‎3.据图可知,‎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4.该区域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5.芒种至小暑期间,‎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 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答案】3.B  4.A  5. C ‎【解析】‎ ‎5.根据二十四节气先后顺序,芒种→夏至→小暑,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则可知芒种至小暑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夏至前后,我国普遍气温高,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小;塔里木河蒸发量大,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量也大,不会出现断流;北京纬度高于上海,所以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大;此时南极出现极夜,不适合科考。‎ ‎【2017江苏地理卷】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图5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 9.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 A.甲 B.乙 C.丙 D.丁 ‎10.水库建成后能够 A.改善航运条件 B.开发河流水能 C.增加径流总量 D.消除地质灾害 ‎【答案】9.A  10.B ‎【解析】‎ ‎(2016•海南卷)图3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6-18题。‎ ‎16. 该固定沙丘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7. 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较少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④‎ ‎18. 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A. 植树 B. 种草 C. 栽灌木 D. 自然演化 ‎【答案】16.C   17.B   18.D ‎ ‎【解析】‎ ‎18.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的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故选D。‎ ‎(2016•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址、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第5、6题。‎ ‎5.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向斜 东侧大 B. 背斜 东侧小 C. 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6. 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甲 B. 乙 C. 丙 D.丁 ‎【答案】5.C 6.B ‎【解析】‎ ‎(2016•上海卷)(四)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7.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A.新月形沙丘 B.山地梯田 C.三角洲平原 D.滨海沙滩 ‎8.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答案】7、B 8、C ‎【解析】‎ ‎(2016•新课标Ⅲ卷)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7.B 8.C 9.D ‎【解析】‎ ‎9.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D。‎ ‎(2016•江苏卷)图10 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 题。‎ ‎21.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 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 ②指搬运作用 C. ③指成岩作用 D. 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22. 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 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 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答案】21.AD  22.AC ‎【解析】‎ ‎(2016•江苏卷)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图5 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9-10 题。‎ ‎9. 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9.C  10.D ‎【解析】‎ ‎9.图中为40°N,则太阳能热水器应该安装在朝南方向,即图中右侧为南边,从考虑阳光方面,夏季房子南边有树可以遮阴降温,冬季由于比较冷,且盛行北风,所以房子北边有常绿针叶树有利于阻挡北风,南边为落叶阔叶树,可以增加阳光。‎ ‎10.正午太阳高度角决定热水器安装角度,热水器最好与太阳光线垂直,冬至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0-(400+23026/)=26034‘,热水器安装角度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大约为63026/,与④最接近,选D。‎ ‎(2016•北京卷)图4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6题。‎ ‎5. 图中 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B.②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6.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A.地理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山脊延伸 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答案】5.D 6.C ‎【解析】‎ ‎6.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描述了从源头到入海口的状况,比例尺较小,特征不够清晰,A错;图中信息显示该河流为外流河,若冰川地处新疆,该河流为北疆的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只有小部分在我国境内,B错;该河流为我国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季风区中,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C对;从图上的信息难以判断海域的位置,D错。答案选C。‎ ‎1.(2015·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图1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图与降水量图。‎ ‎(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 ‎(3)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 ‎(4)指出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后的开发利用方向。‎ 答案:(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2)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3)有利条件:夏季降水较多。不利条件: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4)提供工业原料;发展旅游;开发科学研究;改善环境。‎ ‎2.(2015·重庆卷)近年来,中非合作稳步前行。下图是非洲某国局部区域示意图,该国是高度依赖原油出口的发展中国家。洛比托大型炼油厂和下图所示铁路是我国与该国合作的典范。‎ ‎(1)指出图中铁路通车对洛比托港口货物运输可能带来的有利变化。‎ ‎(2)图中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分别为90 km/h、40 km/h。请从地形角度分析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差异的原因。‎ ‎(3)请从工业结构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说明洛比托炼油厂建成投产对该国石油工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1、(2014·天津卷)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从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2)在图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是(  )‎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水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 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D.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 ‎【答案】(1)D (2)B ‎2、 (2014·北京卷)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题。‎ 土壤铜含量(  )‎ A.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 B.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 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 D.在居民点大于200 mg/kg ‎【答案】C ‎3、 (2014·江苏卷)(双选)国家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下图为京津周边部分城市发展优势比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1)如需分散北京的批发、物流业,较合适的承接城市是(  )‎ A.承德 B.保定 C.张家口 D.廊坊 ‎(2)保定服务业在京津周边城市中较发达的原因是(  )‎ A.人口多 B.交通便捷 C.环境良好 D.经济实力雄厚 ‎【答案】(1) B、D。 (2) A、B。‎ ‎4、(2014·海南卷)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由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1)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B.劳动力价格降低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D.人均产值减少 ‎(2)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京津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川渝地区 ‎【答案】(1) A。 (2) D。‎ ‎5、(2014·浙江卷)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 城市化水平(%) ‎ 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 ‎ 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 ‎ 全国 ‎ ‎1.00 ‎ ‎52.57 ‎ ‎1.00 ‎ ‎1.00 ‎ 青海 ‎ ‎0.86 ‎ ‎47.44 ‎ ‎0.14 ‎ ‎0.95 ‎ 河南 ‎ ‎0.82 ‎ ‎42.43 ‎ ‎7.74 ‎ ‎1.07 ‎ 黑龙江 ‎ ‎0.93 ‎ ‎56.90 ‎ ‎1.00 ‎ ‎0.29 ‎ 浙江 ‎ ‎1.65 ‎ ‎63.20 ‎ ‎0.83 ‎ ‎2.56 ‎ ‎(1)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2)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答案】(1)C (2) D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