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6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静海县2021届新高考地理三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天津市静海县 2021 届新高考地理三月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诗词中描述的降水特征,正确的是 A.历时长 B.范围广 C.强度大 D.水汽少 2.与诗词中降水类型相同的是 A.江淮地区夏雨 B.华南春雨 C.夏季午后暴雨 D.台北冬雨 【答案】 1.C 2.C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降水类型以及特点的知识。 1.该诗词描述东边无雨而西边有雨的天气特征,表现的是充足水汽下的强对流降水天气过境的对流雨。 对流雨的特征有历时短、范围小、强度大的特点,故选 C。 2.诗词描述的对流雨多发生在夏季午后,由于午后气温是一天中最高的,空气容易受热上升,形成对流 雨;江淮夏雨属于锋面雨(准静止锋) ,是由于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所致;华南春雨也属于锋面雨(暖锋或 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相遇所致;台北冬雨属于地形雨,湿润气流受台湾山脉阻挡抬升形成。故选 C。 【点睛】 降雨主要类型有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和台风雨。对流雨有历时短、范围小、强度大的特点,锋面雨有 历时长、范围大的特点。 2.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典型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A.Ⅲ带植树造林用以防治土壤盐碱化 B.与Ⅵ带相比,Ⅲ带的水热条件更好 C.Ⅵ带风力小,气温低,太阳辐射弱 D.与Ⅳ带比,Ⅱ带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2.该山地位于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江南丘陵 3.若在图中山地开辟一处茶园,最适宜的是 A.Ⅱ、Ⅲ B.Ⅲ、Ⅳ C.Ⅳ、 V D.V、Ⅵ 【答案】 1.B 2.A 3.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垂直地域分异的相关知识。 1. A. Ⅲ带植树造林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发生在地势低洼的地区,在山坡不易发生盐碱化。 故 A 项错误; B. 依据植被分布规律可得,Ⅲ带常绿阔叶林相比Ⅵ带针阔混交林有更好的水热条件。故 B项正确; C.Ⅵ带海拔较高,云层稀薄 , 太阳辐射强。故 C项错误; D.Ⅱ带海拔较低 , 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故 D项错误; 故选 B。 2.由图中关键信息可知,此处最高海拔达到 4000m以上 , 故不可能在黄土高原、江南丘陵和四川盆地 , 图 中山脚处有棕榈林 , 棕榈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地区 , 故该地为云贵高原。故 A 正确 ,BCD 错误。 故选 A。 3.茶树为灌木 , 茶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 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 20~25 ℃,年 降水量要在 1000 毫米以上。图中灌木草坡带和常绿阔叶林带海拔相对较低,气温适宜,热量较充足,最 适合开辟一处茶园,即Ⅱ、Ⅲ合适。故 A 正确 ,BCD错误。 故选 A。 3. 温带雨林是指在中纬度高雨量地区生长的针叶或阔叶森林 , 温带雨林在很多方面与热带雨林相 似。 W岛 ( 下图 ) 温带雨林广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W岛温带雨林中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 , 阔叶树种较少 , 其主要原因是 A.阴雨冷湿 , 年均温较低 , 光热不足 B.土壤贫瘠 , 土层浅薄 , 植物种类少 C.纬度高 , 且受冬季风影响大 , 气温低 D.人类对阔叶树砍伐数量比针叶树多 2.与亚马孙热带雨林相比 ,W 岛的温带雨林 A.树木年轮现象更显著 B.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C.土壤的腐殖质层更薄 D.植物的垂直分层更多 【答案】 1.A 2.A 【解析】 【分析】 1.该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又有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且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该地为温度海洋 性气候,全年降雨天数多,光照少。又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因此该地的热量和光照等自然条件无法满 足阔叶林的生长,可以进一步推测,该地应该为阴雨冷湿的环境, 故 A 正确。温带雨林,枯枝落叶多, 气温低,分解慢,土壤肥沃 ,土层深厚, B 错误;冬季受西风影响大,不是冬季风, C错误;受自然因素影 响大,人类砍伐不是主要原因, D 错误;故选 A。 2.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树木生长快,年轮稀疏;温带雨林气候树木在一年内生长期变化显著,甚至 到冬天内还能停滞,年轮密集,树木年轮现象更显著, A 正确。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植物的垂 直分层更多,降水丰富,气温高,淋溶作用强,土壤的腐殖质层更薄。故选 A。 4.1217 年,我国某电信网络设备公司在深圳成立,其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公司核心竞争力强的主要原因是( ) A.企业注重科技创新 B.企业业务结构的优化 C.企业规模效益显著 D.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低 2.该公司在美、英、德、法、俄、印等国建立 16 个研发所的主要目的是( ) A.充分利用当地熟练工人 B.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 C.及时掌握当地市场需求 D.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声誉 【答案】 1.A 2.C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知识。 1.据材料“研发中心”分析,该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重视技术创新是这类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最 要原因, A 对; 本题材料强调该公司属于技术密集型工业, 所以企业业务结构的优化、 企业规模效益显著、 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低并不是核心竞争力强的主要原因。故选 A。 2.据材料“美国、德国设研发中心”分析,该公司实施全球化布局。其目的是为了充分调查各地市场信 息,及时掌握当地市场需求,研发与当地市场相适应的产品, C对;该公司属于技术密集型工业,不会利 用大量的工人, A 错;公司建立研发中心只能提高公司的科技竞争力,不能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 B 错; 提高产品质量才是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声誉的措施, D 错。故选 C。 5. 近年来,日本各地掀起一股 “植物工厂热 ”,即在封闭或者半封闭环境中,借助人工光照, 是配育绿叶蔬菜的场所。 日本幕张地下植物エ厂利用靠近东京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种植蔬菜, 该地下综合 管廊闲置已久,温度常年保持在 18~22℃ 。植物エ厂建成后,从菜苗盒送入地下到长好蔬菜送至地面, 实现全程自动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城市出现地下植物工厂的主要原因是城市 A.耕地资源相对缺乏 B.综合管廊普遍闲置 C.市民空余时间较多 D.地下农业经验丰富 2.与传统蔬菜种植方式相比,地下植物工厂蔬菜种植 ①距离市场近,储运费用低②地下温度稳定,采暖降温成本低 ③全程自动化,劳动力成本低④技术较成熟,开发成本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1.A 2.A 【解析】 【分析】 1.地下植物工厂即将农作物放在地下种植,主要的目的是城市的土地资源少、地价高,现代城市建设用 地大量挤占耕地,造成耕地资源紧缺。正确答案为 A。综合管廊普遍闲置不一定非要发展农业,也可以发 展第三产业,这不是地下植物工厂出现的必然原因, B 错误。靠近东京的城市,市民从事农业比重较小, 空余时间不多, C 错误。地下农业刚起步,经验不丰富, D 错误。故选 A。 2.地下植物工厂需借助人工光照,使用营养液,使用自动化设备,因此技术要求高,开发成本高,且技 术并不成熟。排除④,故正确答案选 A。 6. 国外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 1994 年就开始进入我国。目前我国本土企业已具有一定规 模,其中成立最早的沈阳新松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机器人公司。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国外厂商在我国设立工厂主要是为了 A.利用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B.获得充足的自然资源 C.提前占领广阔的消费市场 D.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 2.相比较国外企业,沈阳新松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主要优势是 A.重工业基础好 B.生产成本低 C.运营时间早 D.科技力量雄厚 【答案】 1.C 2.B 【解析】 【分析】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 ( 2)社会经济条件:原料、运输、劳动力、市 场、动力、政府政策等。 1.材料可知,国外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该企业的工业类型属于技术指向型,不是利用丰富的廉 价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 AB 错误;我国经济发展快,市场广阔,故 C项正确;我国的制造技术相对落 后,故 D 项错误。 2.机器人产业属于新兴产业,与重工业关系不大, A 错误;相比国外,当地生产成本较低,科技力量较 落后, B 正确, D 错误;运营时间与工业无关, C错误。 【点睛】 本题难度较小, 主要考查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 答。 7. 秋台风通常是指 1 月-11 月生成的台风。秋台风的数量虽不如夏季台风数量多,但秋季更易 生成超强台风(超强台风指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 ≥51.0 米/ 秒,即 16 级以上) ,破坏更大。 2018 年 1 月 16 日登陆我国的强台风 “山竹 ”就是典型的秋台风。下左图为 1141-2014 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 的台风统计,下右图为台风 “ 山竹 ”移动实时路径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受台风“山竹”影响, 1 月 16 日 12:00 至 1 月 16 日 20:00 深圳风向的变化为 A.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 B.由东南风转为东北风 C.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 D.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 2.下列关于秋台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秋季易出现超强台风,是因为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导致海温偏高 ②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点更偏北 ③秋季台风登陆时若大陆冷空气活跃,会导致风更大雨更强 ④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较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A 2.B 【解析】 【分析】 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辐合,气旋北部吹东北风,东部吹东南风。海洋气温 最高值比陆地晚,出现在 8 月份,秋季易出现超强台风,是因为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 移动导致海温偏高。 1.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辐合, 北部吹东北风, 东部吹东南风。 受台风“山 竹”影响, 1 月 16 日 12:00 至 1 月 16 日 20:00 深圳位置由台风北部转变为东部,风向的变化为由东北 风转为东南风, A 对。 B、C、 D 错。 2.海洋气温最高值比陆地晚,出现在 8 月份,秋季易出现超强台风,是因为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 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导致海温偏高,①对。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点更偏南,②错。秋季 台风登陆时若大陆冷空气活跃,会导致风更大雨更强,③对。秋季更易生成超强台风,破坏更大,与夏季 台风相比,秋台风出现时,秋收作物未收获,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较大,④错。 B 对, A、C、D 错。 8. 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海拔 3000 米左右的西部, 有一种奇特的地理景观。 在清澈湛蓝的湖水中, 分布着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 形成了壮观的水上城堡, 是地球上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处 “水中 雅丹地貌 ”区。下图为 “水中雅丹地貌 ”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分析该地图中一列列土墩形成的主要原因 A.湖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地壳断裂 2.对该地湖水清澈的原因,描述错误的是 A.该地晴天多,风沙少 B.该地湖泊主要靠洁净的冰川融水补给 C.该地降水少,水土流失少 D.该地人口工业少,污染少 【答案】 1.B 2.A 【解析】 【分析】 1.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作用强,且土墩的排列方向和风向大致成一致,故图中土墩是由风力 侵蚀形成的, B项正确。 2.该地位于柴达木盆地,气候干旱,晴天多,但多大风,风沙较多, A 项错误,符合题意;该地湖泊主 要靠洁净的冰川融水补给, B 项正确;该地降水少,水土流失少, C项正确;该地人口、工业少,污染少, D 项正确,所以该题选 A。 【点睛】 雅丹地貌泛指风蚀垄脊,土墩,风蚀沟槽及洼地的地貌组合。 9.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 5 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大气较稳定的是 A. 5 时、 20 时 B.12 时、 15 时 C.5 时、 15 时 D.8 时 2.在上述时刻,大气较稳定的原因是 A.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递减 B.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递增 C.随着高度上升气温保持不变 D.天气晴朗,盛行下沉气流 3.图中最有利于近地面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 5 时、 20 时 B.12 时、 15 时 C.5 时、 15 时 D.8 时 【答案】 1.A 2.B 3.B 【解析】 1.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5 时和 20 时气温垂直分布都是上热下冷,出现逆温,大气上下对流较弱,大气 较稳定, A 对。 2.5 时和 20 时气温垂直分布都是下冷上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递增,不利于上下对流,大气较稳定, B 对。 3.读图可知, 12 时和 15 时气温垂直分布都是上冷下热,大气上下对流运动旺盛,有利于将近地面污染 物带到高空,通过对流扩散,稀释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污染程度, B 对。 10.如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 ) A.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 B.地中海沿岸碧海晴空 C.南非高原上草木葱茏 D.南极大陆紫外线强烈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 识进行解答。 【详解】 读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可知,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是冬季, A错误; 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晴天多,碧海晴空有可能, B正确; 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为冬季,南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此时为干季,草木枯黄, C错误; 北半球夏季,南半球为冬季,此时南极大陆紫外线较弱, D错误; 故选: B 【点睛】 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 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 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这些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1.下图为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的景观照片。读图,回答下题。 该地道路修建成“之”字形,主要考虑 ①地形条件 ②建筑物分布 ③植被种类 ④人口密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为山区,“之”字型道路可以减缓坡度,图中的道路修建主要是为了联系更多的居民点,方 便居民外出,可知该地道路修建成“之”字形,主要考虑了当地的地形条件和建筑物的分布,可知①②正 确。植被种类和人口密度是不会影响到该区域的道路的形状的,可知③④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 A 正确, BCD错误。 故选 A 项。 【点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区道路多呈“之”字形,主要是因为这样可以减缓坡度,可以降低施工难度,且便于 行路。 12. 2019 年 12 月 26 日发生了一次日环食天象 , 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观测到食分(太阳被月球遮 挡的比例) 不等的日偏食。 福建泉州 (约 118°E,25°N )某中学天文社计划在该日中午前后时段 , 采用 “水 中倒影法 ”观测日偏食。该日上午大雾弥漫 , 但是到了中午云开雾散,观測得以如期进行。下左图示意 12 月 26 日 8 时和 14 时天气形势图。下右图示意学生观测场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当日中午云开雾散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温降低 B.水汽凝结 C.风力加大 D.气压升高 2.在北京时间 14 :07 食分最大时,学生采用“水中倒影法”观测日偏食 , 此时其视线与水面的夹角和指 向大致是 A. 35°南偏西 B. 55°南偏西 C. 35°南偏东 D. 55°南偏东 【答案】 1.C 2.A 【解析】 【分析】 1.本题比较简单,直接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午前后冷锋即将到达泉州附近,风力加大,有利于云雾消散, 因此 C对。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气流下沉,不利于云雾消散,水汽凝结多云雾。故选 C。 2.观测的视线和指向应该是与太阳光线和太阳方位一致,这一天太阳运行轨迹是东南(日出) - 正南(正 午) - 西南(日落),北京时间 14:07(地方时为 13:59 )是在正午之后,因此位于西南方向。根据正午太 阳高度角公式可以算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 41°34′,正午之后的太阳高度角应该小于 41°34′, 所以视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 41°34′,答案选择 A。 13.河流阶地主要是在气候变化和构造抬升共同作用下形成。 通常情况下, 气候变化控制着河流堆积下切, 构造则为河流下切提供了驱动力和空间。下图、下表分别为渭河上游陇西段阶地的分布图和参数表。据此 完成下列各题。 渭河陇西段阶地参数 注:拔河高度指阶地高出现代河床的相对高度 1.历史上气候最为湿润时期和地壳上升幅度最大时期形成的阶地分别是 ( ) A. T1、T2 B.T3、T4 C.T4、T5 D.T6、T7 2.与南岸相比,北岸阶地数量少,原因是北岸 ( ) A.流水侵蚀作用强 B.水平运动强烈 C.风力堆积作用弱 D.抬升运动微弱 【答案】 1.C 2.D 【解析】 1.最湿润时期,河流水量大,则河流搬运能力强,故河床中砾石层厚度最大,即 T4;阶地某时期拔河高 度变动越大,表明地壳上升幅度越大,据表知, T4 至 T5 拔河高度变动最大, 故形成的阶地是 T5。故选 C。 2.图示南岸海拔高,有山地,北岸海拔较低,而阶地形成与构造抬升有关,则可能是北岸抬升运动微弱 所致。故选 D。 14. 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从而引起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它是土壤 一植物一大气连续体水流路径中一个关键的链接,承接了庞大的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壤水,决定了 整个树冠的蒸腾量,可反映植物体内的水分传输状况。下图为某山地云杉林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植物体内的树干液流形成的主要促动环节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蒸腾 2.树干流液密度呈周期性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云层厚度 B.土壤黏性 C.温度高低 D.太阳辐射 3.该山地可能是 A.天山 B.太行山 C.长白山 D.阿尔卑斯山 【答案】 1.D 2.D 3.A 【解析】 【分析】 1.由材料可知,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引起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叶片失水主 要的促动环节就是植物蒸腾, D 正确。降水和下渗,并不一定白天大于夜晚;降水和下渗恰恰是阴天大于 晴天,与树干液流密度的变化不吻合, A、B 错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蒸腾是植物直接对水汽的散 发作用,和蒸发相比,植物自身的蒸腾作用显然可以更直接的影响植物树干液流, C错误。故选 D。 2.如图所示,树干液流密度呈明显的昼夜周期性变化、且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白昼的差异也较大,可知其 受太阳辐射影响显著; 其变化虽与温度变化也有关, 但图示表明树干液流夜间的稳定变化与温度的实际波 动变化不一致, D 正确, C错误。而云层厚度和土壤黏性对植物内部的树干液流没有影响, A、B 错误。故 选 D。 3.由上题分析可知,影响树干液流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因此太阳辐射最强的时刻,也应该是树干液 流密度最大的时刻。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的时刻为地方时 12 时;而图中显示,晴天北京时间约为 14 时 时树干液流密度最大。由此可以推测,该山地经度约为 90°E。天山、太行山、长白山和阿尔卑斯山中,位 于 90°E附近的只有天山, A 正确, B、C、D 错误。故选 A。 【点睛】 本题在分析树干液流密度的影响因素时,首先需要阅读图文材料,获取影响因素信息;其次需要结合自然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原理分析影响因素。 15.南沙岛礁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驻守官兵长期存在吃菜难的问题, 如今利用玻璃温室成功地解决了这一 难题。读南沙群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沙岛礁种植蔬菜主要限制性的自然条件是 A.水分条件 土壤条件 B.热量条件 光照条件 C.热量条件 土壤条件 D.水分条件 光照条件 2.“南沙温室”安装了活动遮阳棚,其主要作用是 A.减少暴雨的影响 B.减少强烈的光照 C.有利于增加空气湿度 D.减少热量损失 【答案】 1. A 2. B 【解析】 1.考查提取信息能力、南海岛礁自然环境。分析得知南海岛礁自然环境恶劣,主要是石灰岩地貌,存不 住水土,所以环境恶劣。 2.一般温室主要建设在较为寒冷的地区,主要起保温、保湿作用。“南沙温室”地处热带海洋,太阳光 照强烈,高温、高湿,因而“南沙温室”不侧重保温、保湿作用,而是调节过强的太阳光照和过高的气温 以及过高的空气湿度。所以,“南沙温室”具有调节太阳光照的强度气温和大气湿度的功能。此外,由于 缺少淡水,淡水主要来源于雨水,因而“南沙温室”通过特殊的顶部设计,还具有收集雨水的功能。 16.下图为我国晋南地区汾河流域龙山时期(距今约 4350—3950 年)和东周时期聚落分布图。完成下面 小题。 1.与冲积平原相比,台塬地区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形平坦 B.土壤肥沃 C.热量充足 D.水患较少 2.东周时期比龙山时期气候较( ) A.冷干 B.冷湿 C.暖干 D.暖湿 【答案】 1.D 2.A 【解析】 1.塬指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地貌呈台状,四边陡,顶上平。因此台塬地区比冲积平原海拔 高,离河流相对较远,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小,因此水患较少,选项 D 符合题意。与冲积平原相比,台 塬地区地形不会更平坦,土壤不会更肥沃,热量不会更充足,因此排除 A、B、C。 2.图中显示,与龙山时期相比,东周时期分布在河流沿岸冲积平原地区的聚落比例增加(说明出现洪灾 的可能性变小) ,海拔较高地区聚落比例减少(说明海拔高处变冷,获取水源变难) ,说明气候东周时期总 体上比龙山时期气温低、降水少,选项 A 符合题意,排除 B、 C、D。 17.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距理论上应该比南方大,理由是 A.北方地形平坦开阔 B.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 C.南方气候更温暖湿润 D.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长 【答案】 B 【解析】 【详解】 楼间距主要考虑前楼的影长; 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影响, 由于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 南方, 故北方地区前楼的影长较南方地区长, 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隔, 理论上应比南方更宽, B正确; 地形、气候、白昼时间对楼房间距的影响不大, ACD错误。故选 B。 18.下图示意我国沿海某城市某年等降水量线分布,该年降水量接近当地多年降水量平均值。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 ) A.乙 B.丙 C.丁 D.甲 2.M地年降水量较大的原因可能是( ) A.河水蒸发量大,水汽充足 B.位于山地迎风坡 C.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大 D.城市的热岛效应显著 【答案】 1.D 2.B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甲地外围为等降水量线为 550 毫米,该等降水量线外边降水量高于 550 毫米,则该等降水 量线里边降水量低于 550 毫米,即甲地年降水量为 500~550 毫米,乙地年降水量为 550~600 毫米,丙地年 降水量为 550~600 毫米,丁地年降水量为 600~650 毫米,由此判断,甲、乙、丙、丁四地中,降水量最少 的地点是甲, D 正确, A、B、C错误。故选 D。 2.M 地河水蒸发量并不是最大的,图示区域内水库的水面最大,蒸发量应最大,因此河水蒸发量大不是 M 地年降水量较大的原因, A 不符合题意;该市范围不大,降水差异明显,表明当地地形比较复杂, M 地 有可能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降水量高值处, B 符合题意;当地范围较小,距海远近相似,且 距海远近不会形成一个闭合的高值区, C不符合题意; 城市的热岛效应产生的降水差异没有 M 地降水差异 显著,因此城市热岛效应不太可能是 M 地年降水量较大的原因,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点睛】 在 a、b(a>b)两条等值线之间出现闭合的等值线,该等值线数值只有两种可能:要么等于 a,要么等于 b。当等于 a 时,闭合等值线内部为高值区,高于 a;当等于 b 时,闭合等值线内部为低值区,低于 b。 19. 甲是某河段及其附近的等潜水位线图,乙图中的年径流量曲线图是从甲图中 A、E两处测得 的,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河流 EF段、 CD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 CD段潜水补给河水 B.EF 段流向为由南向北, CD段河水补给潜水 C.EF段流向为由西北向东南, CD段潜水补给河水 D. EF段流向为由东南向西北, CD段河水补给潜水 2.比较 a、b、c、d 的数值大小 A. a<b<c<d B.a=b=c=d C.a>b>c> d D.d>b> c>a 【答案】 1.C 2.A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示 A、E两地位于湖泊两侧, 而结合右图年径流量曲线显示 A 处变化较小, 说明 A 位于湖泊下游, 湖泊对 A 处水量起到了调节作用,结合方向标判断, EF 河段由西北向东流;由河流流向可知, CD段河流 由西流向东,地势较高则等潜水位也较高,则 a、b、c、d 数值依次升高;再根据河流等潜水位线 “凸低为 高 ”,反映河流沿岸潜水位较周边地区低,说明潜水补给河水。故选 C。 2.由上题分析可知,河流流向由 A流向 C,说明 A 地势高于 C处,地势较高则等潜水位也较高,则 a、b、 c、d 数值依次升高,故选 A。 【点睛】 本题考查河流的流量变化和等潜水位线的分布。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抓住 A、E 两处河流径流量的季 节变化差异,则可判断河流流向,结合地势高低与潜水位的分布规律、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即可分析。 20.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 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 16 世纪,在 17-18 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 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 “三角贸易 ”( 如下图所示 ) 。满载着枪 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 “出程 ”;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 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 “中程 ”;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 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往欧洲,此乃 “归程 ”。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 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下面关于三角贸易涉及海域的大洋环流规律和三段航程经过的洋流性质的描述,合理的是 ( ) A.顺时针;出程:寒流,中程:暖流,归程:暖流 B.顺时针;出程:暖流,中程:暖流,归程:暖流 C.逆时针;出程:寒流,中程:暖流,归程:暖流 D.逆时针;出程:暖流,中程:暖流,归程:寒流 2.从事三角贸易的某船队 6 月份从欧洲出发,当其如期回到里斯本时,里斯本的气候特征为 ( ) A.高温多雨 B.温和多雨 C.炎热干燥 D.温和干燥 【答案】 1.A 2.B 【解析】 【分析】 1.读图,结合所学可知,出程为顺时针流动的加纳利寒流,中程为南赤道暖流,归程为北大西洋暖流, 故选 A。 2.由材料可知,全程需要半年时间,船队 6 月份出发,回到里斯本时,正值 12 月份,为冬季,里斯本为 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故选 B。 【点睛】 洋流分布规律 规律一: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中低纬度) ,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 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 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规律二:在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以 6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规律三:在南极大陆的周围,陆地小,海面广阔。南纬 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寒 流)。 规律四: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底盐池是近些年海洋科学家的一项重要发现, 分布在世界多处埋有盐层的海域, 目前人类已探明的 海底盐池主要分布在红海、地中海、墨西哥湾、黑海、南极大陆架。盐池池面与普通海水之间有着清晰可 见的分界。数不清的贝类与鱼虾在波光粼粼的盐池周围生活,但一旦生物进入盐池内就会死亡。研究人员 还从盐池中采集了可以适应池中环境的生物样本, 分析之后认为这类生物可能会在太阳系中某一行星上生 存,甚至可能在太阳系之外也会存在。 (1)结合材料,分析海底盐池的形成条件。 (2)简析池面与普通海水之间有明显分界的原因。 (3)推测生物一旦进入这个海底盐池就会死亡的原因。 (4)“海底盐池”会受到哪些领域专家的关注,并简述对“海底盐池”开展科考的现实意 【答案】 (1)海底有低洼地带或海底盆地;海洋盆地深部必须赋存有盐岩层或高矿化度盐水;供盐岩层或 高矿化度盐水渗漏的流体通道,如海底地层断裂产生的缝隙;有足够大的内部压力。 (2)盐池水密度比正常海水高,明显的密度差导致海水分层的形成;海洋底部水流相对稳定,盐池与正 常海水之间就形成了明显的分界面。 (3)盐池水高盐、缺氧、可能有毒。 (4)会受到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的关注;意义:促进人类对深海生态环境的了解; 促进海洋资源开发;促进海洋化学和生物研究;促进地外生命的研究。 【解析】 【分析】 【详解】 (1)据材料和图分析可知,海底盐池的形成是因为海底深部存在有盐岩层,提供盐分,同时据图分析可 知,海底深部发育超压流体,有足够大的内部压力,盐池水密度大,易沉于洼地,形成盐池。 (2)据材料可知,盐池水密度比正常海水更高,因此明显的密度差导致海水分层的形成;同时因海洋底 部水流相对稳定,盐池与正常海水之间就形成了明显的分界面。 (3)生物一旦进入这个海底盐池就会死亡,说明海水盐池的生存环境不适合一般的动物生存。原因主要 是去盐度高,与普通海水不同。 (4)“海底盐池”因其特殊的位置、特殊的生存环境等会受到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 的关注。对“海底盐池”的研究,意义应从海洋生物资源研究、海洋生态环境认识、以及探索地外文明等 方面有重要意义。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水河位于珠江干流 —西江的上游,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之间,流城内水能丰富,为我 国水电资源的 “富矿 ”,目前已实施梯级开发。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是 “ 一国两制 ”框架下港珠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全长 49.968 千米,其中海中桥隧长 35.578 千米,是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 了独特的样本。 (1)据图文材料,分析红水河实施梯级开发的原因。 (2)近年来,广东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原料主导型产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远地区产生 集聚效应。简述这种转移对边远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 (3)简析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其建成意义。 【答案】 (1)地处亚热带湿润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流域内地形起伏,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地势落差大,可以在不同海拔高度修建水电站;实施梯级开发,可以最大限度开发流域内的水能和水运资 源。 (2)促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二、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利于当地资源优 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城市化。 (3)困难:风高浪急、台风等影响;海底地质地形复杂;跨度大、技术施工难度大。 意义:缩短了港珠澳之间的通行时间,完善了交通运输网络;促进人员和物资的交流;有利于产业结构优 化;促进港珠澳经济一体化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等 知识点。 【详解】 ( 1)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河流水量较大,河流的落差较大。红水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 丰富,流域面积较大,河流水量大。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 富。实施梯级开发,可以最大限度开发流域内的水能和水运资源,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 2)珠江三角洲产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有利于促进迁入地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二、三产业,推 动城市化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结构升级,缩短产业升级时间,提高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利于省内的边远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入可以增加就业机 会,缓解就业压力,增加人们收入。不利影响是迁入产业以劳动密集型或高耗能产业为主,对当地的自然 资源消耗大,导致迁入地环境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 ( 3)港珠澳大桥修建,通过公路桥连接港珠澳地区,有利于经济发展,提高人员、货物运输量大。有利 于缩短港珠澳之间的通行时间,合理布局交通网。有先进的建筑科技做保障,克服了自然障碍,保证工程 顺利实施等。港珠澳大桥建设面临的困难是:该地夏季多暴雨、台风天气,风高浪急,自然条件恶劣。大 桥建设跨海,海底地质条件复杂,水流不稳定,泥沙沉积等增加了施工难度,工程量大。是超大型跨海交 通工程,对环境保护要求高。 23. [ 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 ]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18 年 7 月国务院正式印发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其中提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 “经过 3 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明显降低 PM1.5 浓 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到 1010 年,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 1015 年下降 15%以上; PM1.5 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 1015 年下降 18%以 上,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 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 1015 年下降 15%以上 ”。 各省 ( 市区 ) 落实时因地制宜,在主要行动措施上基本相似。 材料二:漫画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 【答案】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 逐渐减少煤炭的使用 , 大力推广凊洁能源 , 提高能源利用率 ; 调整产业结构 , 大 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 , 严控“两高 ?行业产能 ; 调整运输结构 , 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 , 提升燃油品质 ; 调整用 地结构 ,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 健全法律制度 , 加强执法力度 ; 设立环境保护专项基金 ; 采取环境保护专项治理 行动。 ( 任答 5 点 , 其它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难度一般。解题时要注意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回答要全面,并突出针对能 源的使用方面。 【详解】 根据材料, “打赢蓝天保卫战”主要指减轻大气污染, 故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针对已产 生污染的治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主要是在生产、运输、生活等方面化石燃料的使用过多造成的,因此能 源方面要注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 逐渐减少煤炭的使用 , 大力推广凊洁能源 , 提高能源利用率 ; 产业结构方 面要注意调整产业结构 , 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 , 严控“两高”行业产能 ; 交通运输方面要注意调整运输结 构 , 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 , 提升燃油品质等。 对已污染环境的治理方面要采取环境保护专项治理行动, 调整 用地结构 ,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以减少城市的大气污染。另外要发挥法律法规的作用,健全法律制度 , 加强 执法力度 ; 设立环境保护专项基金。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屋顶农场 ”是指在屋顶有限的空间内开辟园地 , 或种植果蔬 , 或养殖蜜蜂 , 不仅为改善城市环境做岀 贡献 , 也能让人们在钢筋水泥的堿市中拥有一份田园情怀 , 近年在世界许多大城市非常流行。 北京市某校同 学在搜索的资料中看到广州市一所学校 “屋顶农场 ”的照片 ( 如下图 ), 他们想建议学校也将教学楼顶的空 闲空间打造成一个 “屋顶农场 ”。 (1)运用所学地理知识 , 简述在教学楼顶修建“屋顶农场”的作用。 (2)指出该校在实施“屋顶农场”计划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答案】 (1)屋顶植被覆盖 , 可以隔热降温 , 节约建筑物能源消耗;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 提供师生休息场所; 种植农作物 , 利于同学们实践所学知识 ; 提供新鲜的蔬菜瓜果。 (2)从资金 , 技术 , 安全等角度回答 , 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屋顶农场”为背景, 考查教学楼顶修建“屋顶农场”的作用及实施“屋顶农场”计划中可能遇到 的困难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 (1)屋顶农场里种植的农作物或是果蔬类,它们的汁水丰富,可以隔热降温,节约建筑物能源消耗;屋 顶农场可以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为师生提供休息场所; 通过种植农作物, 同学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同时还能提供一定数量的新鲜蔬菜瓜果。 (2)建设“屋顶农场”需要大量资金,这些资金的来源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可能使屋顶农场不能长期 经营下去。学校主要是从事教学工作,对农作物的种植缺乏技术和经验,所种植的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得不 到保障。在屋顶建农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点睛】 本题涉及到一个新的地理事物——“屋顶农场”,虽然“屋顶农场”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都非常突出, 但是要辩证的看待这个新生事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