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5小题)‎ ‎1.英法对法西斯侵略采取了纵容的态度,主要表现在 ‎①对日本侵入中国东北三省进行辩护和迁就 ‎②在意埃战争时为意大利提供了方便 ‎③西班牙内战时实行“不干涉政策”‎ ‎④通过“中立法案”禁止将武器卖给交战国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英法操纵国联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纵容的态度。在亚洲纵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在非洲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在西班牙内战中纵容德意两国支持的佛朗哥政变。因此答案C项。通过“中立法案”禁止将武器卖给交战国的是美国的中立政策,不符合题意。‎ ‎2. 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老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 )‎ A. 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B. 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 C. 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 D. 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坚持绥靖政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张伯伦的话“这是旧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可以看出张此时仍然只是对希特勒的行径进行谴责,并未付诸于军事行动,由此可见其绥靖政策的态度并未转变。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绥靖政策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3.20世纪30年代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 英美争夺海上霸权 B. 英法争夺欧洲霸权 C. 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 法西斯的进攻和反法西斯斗争 ‎【答案】D ‎【解析】‎ 英美争夺海上霸权是在一战后,故A项错误。英法争夺欧洲霸权是在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早期,故B项错误;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是在一战前,故C项错误。30年代,随着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法西斯侵略加剧,整个世界面临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危险,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也就演变为法西斯进攻和反法西斯斗争的矛盾。故D项正确。‎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与签署的反法西斯文件有 ‎①《大西洋宪章》‎ ‎②《开罗宣言》‎ ‎③《雅尔塔协定》‎ ‎④《波茨坦公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中国参与签署的反法西斯文件有《开罗宣言》和 《波茨坦公告》,选择D正确;其余两个文献没有参与,排除。‎ ‎5. 下列国家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有( )‎ ‎①德国 ②美国 ③中国 ④日本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无视中国的主权和战胜国的地位,把德国原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让给日本。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引发了中国“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国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另外美国因为国会未批准所以也没有签字。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巴黎和会的概况 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6.法国为寻找安全保障而采取的措施或者步骤是 ‎①先后与比利时、波兰等国结盟 ‎②德国莱茵河地区为非武装区 ‎③在赔款问题上主张严厉制裁德国 ‎④在军备上主张严格制裁德国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德国。一战后,法国主张严厉制裁德国,不让其东山再起,②③④是《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体现了法国的意志;①是在《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采取的措施,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排除。‎ ‎7.根据《凡尔塞和约》的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委任统治”的实行 A. 使殖民地人民获得了民族自决的权利 B. 使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C. 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 D. 提高了战败国殖民地的国际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中的委任统治明显体现的是大国强权政治和帝国主义分赃的合约性质,因此“委任统治”的实行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C选项符合题意;委任统治属于帝国主义托管模式,殖民地人民并未获得民族自决的权利,A选项排除;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开始瓦解是在二战后,B选项排除;一战后形成的国际体系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是西方国家主导下的国际体系,因此并不会提高战败国殖民地的国际地位,D选项排除。‎ ‎8.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主要依据是 A. 战胜国对战败国再次处置和掠夺 B. 进一步协调了列强在欧洲和中东的关系 C. 平衡了列强的海军军备竞赛 D. 调整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由于巴黎和会主要调整的是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相互关系,而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帝国主义列强还没有按照战后实力对比建立新的统治秩序,而华盛顿会议就是协调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关系,故被称作巴黎和会的继续,所以选D而排除B;华盛顿会议是帝国主义的战胜国英美日主导的,主要对中国进行争夺的会议,故A表达错误,所以排除A;C 的表达是符合史实的,但是并没有体现其与巴黎和会的关系,故排除C。‎ ‎9.“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上是 A. 战后建立的新国际关系格局 B.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C. 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D.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由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国际格局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华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B选项符合题意;战后建立的新国际关系格局的说法属于表现,不属于实质,A选项排除;国联体现的是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但是由于奉行大国一致的表决原则,最终走向流产,C选项排除;华盛顿体系主要解决的是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秩序问题,以美国为中心,D选项排除。‎ ‎10. 《洛迦诺公约》对德国的最大政治意义在于 A. 巩固了德国的边界 B. 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实力 C. 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 D. 解决了欧洲的安全问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再认再现及理解分析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德国由战败国成为签约国的平等成员,国际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来加入国联并且成为国联常任理事国,逐步恢复政治夫国地位,因此C符合题意。‎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洛迦诺公约》‎ ‎11.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深 B.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C. 奥匈帝国皇储被刺 D. 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图解一战爆发的原因 由此可知,ABCD项都是一战爆发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故正确选项为B项。‎ 考点:一战爆发的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一战爆发的根本的原因知识点,阐述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成因的能力,难度中等。‎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2.1882年三国同盟正式成立,其核心是 A. 奥匈帝国 B. 英国 C. 德国 D. 意大利 ‎【答案】C ‎【解析】‎ ‎1879年,德奥缔结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军事同盟,三国同盟正式成立,核心是德国,故选C。‎ 点睛: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不同组成国家,进而分别判断这两大军事集团的核心国家。三国同盟是在德国的努力下组成的,也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德国的利益,体现了德国的意志,而且德国也是三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13.英国与法国、俄国结成三国协约的原因是 A. 英与法俄在争夺世界霸权问题上没有根本的冲突 B. 英美矛盾上升,主动调整与法俄的关系 C. 英德矛盾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D. 德、意、奥三国已经结盟,英国插不进去 ‎【答案】C ‎【解析】‎ 帝国主义之间既勾结又矛盾重重,排除A;一战初期,美国置身战外,排除B;英德矛盾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为应对三国同盟的威胁,英国与法国、俄国结成三国协约,故排除D,选C。‎ ‎1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战场的重要战役有 ‎①马恩河战役 ‎②凡尔登战役 ‎③索姆河战役 ‎④日德兰海战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战场的重要战役包括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等陆战和日德兰海战,故答案选择B项。‎ ‎15.下列关于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①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俄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②“二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③俄国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合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④俄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颁布了“宪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给俄国带来巨大的影响,使俄国阶级矛盾尖锐,最终引发了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是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奉行对外战争的政策,最终在俄国引发了十月革命,列宁在取得革命胜利后,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合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因此①②③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苏联社会主义宪法颁布是在1936年,④错误,BCD选项排除。‎ ‎16.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对德宣战的目的是 A. 插手欧洲事务和遏制德国 B. 夺取德国殖民地和向南推进 C. 追随美国与获取战争赔款 D. 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 ‎【答案】D ‎【解析】‎ 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在东亚扩张势力。故排除ABC,选D。‎ ‎17.下列有关“一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②对外以商品输出为主 ③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阶段,同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故①③正确。垄断出现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外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②错误。④属于世界格局方面的内容,排除。故排除ACD,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基本史实来分析材料。‎ ‎18.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 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的利益不同 B. 俄奥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C. 欧洲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 D. 欧洲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重点对两大军事集团成立的影响进行考查。A项表述明显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B项在两大军事集团成立之前就已发生。C项只反映了勾结的一方面,忽视了斗争的一面,故选D项。‎ ‎19.1916年5月底,英德海军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战(如图)。这次战役 ‎①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 ‎②德军在交战中的损失远大于英国 ‎③没有使德国获得制海权 ‎④使德国被迫转入潜水艇战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日德兰海战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德军在交战中的损失小于英国,但德国没有获得制海权,德国被迫转入潜水艇战,故排除②,选①③④组合,故选B。‎ ‎20.美国在1917年参战的原因是 ‎①美国与英法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 ‎②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将不利于协约国 ‎③德国采取“无限制的潜艇战”将美国商船击沉 ‎④美国为维护社会和平,打击专制主义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917年对德宣战的主要原因有和英法的经济关系密切、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及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影响,因此①②③正确,C选项符合题意;美国参战的重要原因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④说法明显错误,ABD选项排除。‎ ‎21.下列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A. 经济危机引起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B. 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而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 C. 面对危机,各国解决危机的选择不一样,有的国家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D. 各国进一步降低关税壁垒,刺激出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造成巨大的冲击,资本主义各国为转移经济大危机的冲击,纷纷提高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各国的紧张局势,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经济大危机造成的各国法西斯势力相继崛起,形成严重的政治危机,A选项排除;资本主义各国为转移危机而纷纷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B选项排除;面对经济大危机的冲击,德意日等国纷纷走上了法西斯道路,C选项排除。‎ ‎22.20世纪30年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面临的最大威胁是 A. 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B. 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C. 苏联综合国力的增强 D. 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德国和日本受到巨大的打击。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军事力量被限制;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被美国打破,海上力量受到相关条约的限制,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和日本的反抗最强烈,D选项符合题意;经济大危机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巨大的冲击,A选项排除;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是在二战结束后,B选项排除;苏联综合国力的增强并未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巨大的冲击,C选项排除。‎ ‎23.二战爆发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 A.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B. 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 C.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 D. 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答案】C ‎【解析】‎ ‎【详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是在1935年10月,1936年德、意联合发动干涉西班牙的战争,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又肢解捷克斯洛伐克,所以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故排除ABD,选C。‎ ‎24.法西斯主义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国家现象,是资本主义陷入全美危机的产物。它与美国、英国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①建立极权统治 ‎②对外争夺殖民地 ‎③强化思想文化控制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西斯主义最大的特点就是政治上实行集权统治,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思想上强化思想文化的控制,整个国家围绕着独裁者运转,因此①③正确,C选项符合题意;法西斯主义和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都对外进行殖民地的争夺,②错误,ABD选项排除。‎ ‎25.日本法西斯与德国法西斯相比,最突出区别是 A. 具有明显的军国主义倾向 B. 完全违背了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 C. 不是由垄断资产阶级支持 D. 没有政党形式的法西斯组织 ‎【答案】D ‎【解析】‎ ‎【详解】德国的法西斯力量是希特勒领导的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是政党;日本法西斯力量的核心在军队,是军部,是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D选项符合题意。德日都具有明显的军国主义倾向,A选项排除。德日都完全背离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B选项排除。德日法西斯专政都有垄断资本家支持,C选项排除。‎ ‎26.慕尼黑阴谋的实质是 A. 英法联合制止德国侵略 B. 英法牺牲小国利益以满足德国扩张要求 C. 德意联合侵略捷克斯洛伐克 D. 德、意、英、法联合对付苏联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慕尼黑协定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其实质是英法牺牲小国利益以满足德国扩张要求,B选项符合题意;慕尼黑会议英法将捷克进行肢解以满足德国扩张的要求,A选项错误;意大利并未参与侵略捷克斯洛伐克,C选项排除;德、意、英、法联合对付苏联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 ‎27.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的外交政策,对这一政策的准确表述是 ‎①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 ‎②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与 ‎③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④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与与解决 ‎⑤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 A. ①③‎ B. ④⑤‎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美国在二战中推行的“中立”外交政策。中立政策即绥靖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坚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为避免影响本国经济以及希望祸水东引,西方列强实行了绥靖政策。绥靖政策是一种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采取以牺牲他国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故D正确。‎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28.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法西斯处于战略优势地位的原因有 ( )‎ ‎①对战争蓄谋已久,准备比较充分 ②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战备松懈 ③法西斯采取“闪电战”的战术 ④英法等国综合国力不如德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要求综合分析德国在二战初期处于优势地位的原因,这需要联系教材,从双方面去考虑问题,其中,第①、③小项是德国方面的因素,第②小项是英法方面的因素,而第④小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英法都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英法等国综合国力不如德国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所以此题答案为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战况的掌握程度,考查的是相关史实的识记情况。‎ ‎2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 卢沟桥事变 B. 苏德战争爆发 C. 英法对德宣战 D. 日军偷袭珍珠港 ‎【答案】C ‎【解析】‎ 英法对德国宣战、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英法对德国宣战标志着二次大战全面爆发,故C项正确;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抗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故A项错误;苏德战争爆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战役,故B项错误;日军偷袭珍珠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标志,故D项错误。‎ 点睛:二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这是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二战规模扩大是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发动了进攻,发生了莫斯科保卫战,这是德国开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标志着二战的规模扩大。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机群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珍珠港事件”。‎ ‎30.在20世纪的军事史上,曾经有过多次空袭战,其中第一次大规模空袭战且发动空袭的一方遭到失败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 A. 苏德战场 B. 西欧战场 C. 北非战场 D. 亚太战场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不列颠空战是二战期间德国轰炸英国的一次空袭战,最终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当时德国的作战计划是“雕日行动”,B选项符合题意。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并未发生大规模的空战,AC选项排除;亚太战场爆发的珍珠港事件,最终以日本获胜而告终,D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31. 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这反映出丘吉尔 A. 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 B. 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C. 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 D. 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答案】C ‎【解析】‎ 二战前及二战初期,丘吉尔站在反苏的立场上,“恶魔”指当时的苏联。丘吉尔要在下院为苏联说几句好话,说明他主张缓和与苏联的关系。这是因为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德国法西斯的扩张威胁到英国的利益,从维护英国利益出发,英国做出政策调整,由反苏到联苏。‎ ‎32.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推动该联盟形成的事件有 ‎①开罗会议的召开 ‎②《大西洋宪法》的发表 ‎③丘吉尔、罗斯福声明援助苏联 ‎④不列颠之战的胜利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西洋宪法》的提出的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目的和进步民主的重建战后和平的目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对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打败德、日侵略者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②正确;丘吉尔、罗斯福声明援助苏联的做法有利于壮大反法西斯的国际力量,③正确,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开罗会议的召开时间是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①错误,AC选项排除;不列颠之战的胜利主要是振奋了英国人民抗战的士气,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无关,④错误,D选项排除。‎ ‎33.下列有关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苏德战争的爆发加速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②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发表《大西洋宪法》‎ ‎③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 ‎④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9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协定书,三大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联合行动,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故①项正确;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北大西洋纽芬兰会晤,发表了《大西洋宪章》,表达了两国反对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故②项正确;早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就已经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故③项错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元旦,26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故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C选项符合题意;③错误,ABD选项排除。‎ ‎34.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出现转折的主要原因是 A.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B. 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C. 反法西斯国家的全面反攻 D. 美国向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942年1月,苏、美、中、英等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作战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A选项符合题意;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属于战争获胜的原因之一,B选项排除;反法西斯国家的全面反攻属于战争获胜的原因之一,C选项排除;美国向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的做法加速二战的胜利,D选项排除。‎ ‎35.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两大战场上取得了转折性的胜利,这两大战场是 A. 北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B. 中国战场和苏德战场 C. 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D. 苏德战场和北非战场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两个转折点分别为北非的阿拉曼战役和太平洋战场的中途岛海战,A符合题意;苏德战场的转折出现在1943年,中国战场的转折(大反攻)出现在1945年,BCD均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二战的经过等,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各个战场转折的标志,以此作答即可。‎ 二、材料题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2年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斯说:“英日同盟虽然并不想策动日本政府走向极端,但必然引起的后果是使日本感到可以和远东的大敌一决雌雄。”‎ ‎——《兰斯多斯传》‎ 材料二 英法和解后,德国更感到英俄对抗的特殊价值,德国首相皮洛克说,所有希望都系于他们所相信的英俄正在接近冲突。‎ ‎——《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04年,法国驻英大使认为,英俄发生冲突,是一场大灾难,惟一得利的是德国。‎ ‎——《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1906年,俄国外交大臣伊兹伏尔斯基说:“巩固和英国的关系对俄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个大国利益和我们在欧亚大陆关系是紧紧相连的。”‎ ‎——《全球通史》‎ ‎(1)从材料一可看出英国与日本结盟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德国为什么希望英俄发生冲突?‎ ‎(3)材料三中法国为什么认为英俄冲突是一场灾难?‎ ‎(4)材料一至材料四,英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上述矛盾发展的趋势和结果如何?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让日本在远东牵制、打击俄国的势力。日本发动了日俄战争,给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势力以沉重的打击。‎ ‎(2)因为英俄冲突有利于德国势力的发展,便利了德国在世界范围内与英国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另一方面,由于此时英和法已和解,德国迫切希望英俄冲突,以排除英俄结盟的可能性,减轻自己的外交压力。‎ ‎(3)因为法德矛盾十分尖锐,法国又同俄国是盟国,法国不愿意看到其盟国的力量抵消在同英国的冲突上,从而便利了德国。‎ ‎(4)由英日同盟对付俄国到英俄剑拔弩张,最后到倾向结盟,共同对付德国。‎ ‎(5)英法俄结成三国协约,同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对抗,最终发展到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的争霸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 ‎【详解】(1)目的:根据材料“但必然引起的后果是使日本感到可以和远东的大敌一决雌雄”体现的是英日结盟的主要目的是让日本在远东牵制、打击俄国的势力。‎ ‎(2)希望冲突的原因:根据材料“英法和解后,德国更感到英俄对抗的特殊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希望英俄发生冲突的原因主要有排除英俄结盟的可能性和便于德国对外扩张。‎ ‎(3)灾难:根据材料“英俄发生冲突,是一场大灾难,惟一得利的是德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认为英俄冲突是灾难的原因需要从德法之间的矛盾和俄法盟友的关系进行分析。‎ ‎(4)材料一体现的英俄关系是敌对关系,材料三体现的英俄关系是剑拔弩张,材料四体现的英俄关系是倾向于结盟。‎ ‎(5)结合上述分析可知英法俄德之间错综复杂的国家关系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引发了一战。‎ ‎37.在中国近代史上,山东是列强激烈争夺的地区之一。1898年德国强租了胶州湾,山东成为其“势力范围”。‎ 请回答: ‎ ‎(1)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发生了什么变化? ‎ ‎(2)巴黎和会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中国代表团和中国人民作出了什么样的反应? ‎ ‎(3)华盛顿会议期间山东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能够解决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日本乘机占领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又迫使袁世凯政府接受了“二十一条”,其中包括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2)将德国在山东权移交给日本。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国内爆发五四运动。‎ ‎(3)收回在山东的主权,但日本保留了一些特权。主要是由于中国人民和政府坚持斗争,客观上也利用了英与日本的矛盾。‎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问,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回顾一战前的相关史实可知日本乘机占领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又迫使袁世凯政府接受了“二十一条”,其中包括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第(2)问,结合巴黎和会上的内容可知最终做出把德国在原山东的一切权移交给日本,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消息传到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第(3)问,联系华盛顿会议的相关内容可知,中国政府收回了山东的主权,但是日本保留了一些特权。能够解决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民和政府坚持斗争,客观上也利用了英与日本的矛盾。‎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华盛顿会议的内容、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 ‎ ‎ ‎38.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答案】(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 ‎(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 ‎【解析】‎ ‎(1)根据材料中的“欧州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等信息归纳得出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 ‎(2)根据材料信息“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并联系教材所学法德关系以及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29年”指向的欧洲和世界形势来分析说明。‎ ‎【考点定位】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维护和平的尝试 ‎【名师点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型材料解析题,往往材料主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这一类试题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哪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如第(1)问“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材料仅仅提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其他需要回答的内容均须联系教材所学,从当时的欧洲形势来回答。第(2)问“‘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材料信息同样有限,必须联系所学,从法德关系、当时的欧洲和世界形势来分析说明。‎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