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6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阅读·词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诗歌阅读·词 作业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双声子·晚天萧索 柳永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 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典型的怀古词,写了词人游三吴时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词人吊古伤今的历史感慨。 B.“晚天萧索”点明游历的时间,写出了当时的环境,渲染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气氛,引起下文。 C.上阕属于实写,通过对三吴风景的描写,表现了昔盛今衰的感慨,引出下文对历史人物的感慨。 D.下阕通过“图王争霸”和范蠡“扁舟隐居”相对比,表达了词人对范蠡建功立业的倾慕之情。 2.赏析“斜阳暮草茫茫”一句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时年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出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仲春之景。 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C.“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态生活状: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 D.“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 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于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嫩凉”巧妙点题,突出题目中“秋试”之“秋”微凉、清爽的季节特点。 B.“春蚕食叶响回廊”句生动贴切描摹出考生奋笔疾书、考场庄严寂静的情形。 C.“又携书剑路茫茫”写廓之携书佩剑踏上前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隐含了担忧之情。 D.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 2.本词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②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1.对本词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千里澄江似练的练字,勾画出千里江面似匹白绢,波光闪亮。翠峰如簇的簇字又描绘出青翠的山峰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峻峭挺拔。 B.上片围绕金陵秋色极尽渲染,以画图难足句作结,道出金陵美景用画笔是难以完美地描绘出来的。 C.下片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起笔,由写景转入怀古。 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2.这首词采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好事近·席上和王道夫赋元夕立春 辛弃疾 彩胜①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 红旗②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 【注】①彩胜:又称幡胜。《续汉礼仪志》有:“立春之日,立青幡于门外。”②“红旗”句:苏轼《上元夜》有“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的诗句。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前青幡与华灯交相辉映,大地春风送来暖意。这两句描写出节日的盛景。 B. 天空的明月本是自然现象,词人用“唤取”两字赋予月人的情感,饶有情趣。 C. 面对着元夕立春这样热闹的节日,年老的词人淡薄了红旗铁马的征战生活。 D. 词人对元宵夜华美的盛景不感兴趣,却独自一人来到前村欣赏早开的梅花。 2. 词的最后两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列各题。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① 【清】陈维崧 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倘君而尚在, 定怜余也。我讵不如毛薛②辈,君宁甘与原尝③亚。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注】 ①康熙七年(1668年),陈维崧赴京求仕,未果而归,途经河南开封,凭吊信陵君祠,写下此词。②毛薛:战国时赵处士毛公与薛公的合称。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 魏公子信陵君客赵,闻二人名,折节往从之游。后秦兵攻魏,二人力劝信陵君归救魏国,终于大破秦军。③原尝:赵平原君和齐孟尝君合称,与魏信陵君、楚春申君合称为“战国四君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作者偶然路过信陵君祠进行凭吊,表达了作者凭吊时的感受。 B.上片描写了秋风中信陵君祠荒凉破败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悲凉萧瑟的氛围。 C.下片开头两句总领,以古今人事相通令人悲诧,引出吊古伤今的情怀。 D.词中用典,抒发了生不逢时的感慨, 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 2.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作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1.下列对本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无书”应首句的“不知”,主人公无从知晓亲人的消息,只有沉浸在“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穷哀怨之中了。 D.五、六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了风吹竹子的景象,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2.“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主人公“恨”的原因有哪些。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②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③。 【注】①此词是王安石二次罢相后隐居金陵时的作品。②欹眠:斜着身子睡觉。③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的道路,亦指仕途。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柔蓝一水萦花草”一句中的“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字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B.上片“茅屋数间窗窈窕”交代了词人的住所环境,“茅屋”“窗窈窕”暗示了词人晚年生活的窘迫潦倒。 C.下片“忽忆故人今总老”一句表面上是感慨故人已老,实际上是伤己,感叹自己不再年轻。 D.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 2.词的上片写景,下片叙事,本词是如何在写景叙事中抒发词人的情感的? 9、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列各题。 丑奴儿令 龚自珍 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 春来没个关心梦,自忤飘零,不信飘零,请看床头金字经①。 【注】①金字经:指佛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词人回忆以往生活所作,上片首句中的一个“沉,,字表明思考之深,奠定了全词深沉的感情基调。 B.“才也纵横”极言才能之大,“泪也纵横,,极言悲哀之重,两相映衬,词作的悲伤意味立刻显现。 C.词的前四句,通过词人的所作所为,具体描述了他的坎坷经历;凭借词人的所思所感,又展示了词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D.下片首句承上续写个人生活之悲:春天又到,自己却连一个关心的梦都做不成,借以说明理想落空。 2.下片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绪变化?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②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上片写了残荷、落日、沧波、飞燕等景物,勾勒出了一幅苍茫渺远的秋景图,营造出苍凉高远的意境。 B. “贴云寒”,写出了燕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 C. 最后两句实写远方友人也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表达相隔两地的人彼此思念。 D. 作者借用了折梅相赠这一典故,试想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应该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 2. 本词蕴藏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 C 2. ① 以苍凉的秋景抒写被废黜后的孤独凄凉的心境;②以“浮生只合尊前老”直抒胸臆,表达人生失意和年华老去的悲凉;③想象老友登台思念“我”,折梅寄情,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和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实写”错误。最后两句是虚写而非实写。“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故人,老朋友,指公度。早晚,多义词,这里为随时、每日之意。这两句从对方着笔,心有同感,友情的思念彼此相似,我之思彼,亦如彼海内存知己之思我,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故选C。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独”“浮生”“故人”“寄我”分析被废黜后的孤独凄凉的心境、人生失意和年华老去的悲凉、对朋友的真挚情感。“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是登高眺望所见之景,暮色将至,水面上腾起浓浓的雾气,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苍茫一片。“沧波起”点出寒意,冬季傍晚时分,波涛涌动,带来阵阵寒气。这两旬重在写天地之广,暗含人世沧桑的慨叹。“背飞双燕贴云寒” ,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 “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两句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①以“斜阳”照应题目中的“晚天”,以“暮草”照应题目中的 “萧索”。 ②寓情于景,写出词人眼前所见萧瑟凄凉的景色。 ③烘托出词人的怀古之思、感怀身世之情。 解析:1.D项,“对范蠡建功立业的倾慕之情”表述错误, 主要表达对范蠡归隐的叹服之情。 2.解答此题,首先要答出结构上的作用,然后分析该句运用的手法,最后思考该句在情感上的作用。结构上,照应题目和开头;手法上寓情于景,从中能够看出词人的心情;情感上,该句表现了词人愁苦的心情。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表现手法。田园风光怡人,农家生活闲适,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而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解析:1.B项,“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表述错误,应是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充满生意。 2.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词人的写作风格等了解这首词的大概意思,然后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本首词开篇写景,写田园风光怡人、农家生活闲适, 但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这是典型的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手法,用鸟语花香来衬托自己的怅惘,情景交融。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此词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廓之参加科举应试的热情鼓励和美好祝福。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明年的今日,他必已金榜高中,青云直上,那时他会笑着回看世间还在为科举考试忙碌的举子,非常轻松愉悦。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
- 下载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