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山东省枣庄市八中(东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山东省枣庄市八中(东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枣庄市八中(东校区)2020-2021学年 高二9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 内环境中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不变 C.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D.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D ‎【解析】‎ ‎【详解】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 B、内环境中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不变,B错误; C、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C错误; D、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即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 故选D。‎ ‎2. 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①②③表示结构,甲、乙、丙表示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丙中 B. ②处细胞的生活环境为血浆 C. 甲、乙、丙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D. 花粉过敏会引起甲液增多,丙液减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A、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细胞中,丙液为组织液,A错误;‎ B、②为毛细血管壁细胞,②处细胞的生活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B错误;‎ C、甲是血浆,乙是淋巴,丙是组织液,都属于内环境成分,C正确;‎ D、花粉过敏会引起毛细血管壁细胞的通透性增加,丙组织液增多,甲血浆减少,D错误。‎ 故选C。‎ ‎3.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图甲是内环境的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体液中的不同成分,图乙表示体液中这几种成分相互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A、B、C、D B. B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流到C C. 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 D.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和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①为淋巴,对应于图乙中的B,②为细胞内液,对应于图乙中的D,③为组织液,对应于图乙中的A,④为血浆,对应于图乙中的C,A错误;‎ B、B为淋巴,其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能流到C血浆,B错误;‎ C、氧气由④血浆自由扩散到③组织液,而二氧化碳则由③组织液自由扩散到④血浆,自由扩散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故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C正确;‎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D错误。‎ 故选C。‎ ‎4. 高等动物和人体的内环境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B. 通过汗液和尿液排出代谢废物 C. 通过血液运输CO2和代谢废物 D. 血液运输CO2含量增加会使呼吸加快 ‎【答案】A ‎【解析】‎ ‎【详解】A、食物残渣没有进入内环境,与内环境的稳定无关,A错误; B、内环境中的代谢废物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 C、内环境中的养料和代谢废物需要血液运输,C正确; D、血液中的CO2增加,会使呼吸加速排出多余的CO2,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A。‎ ‎5. 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 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 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 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故选D。‎ ‎6. 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递质存在于③中,它的释放需要②参与 B. 图中①④⑤构成突触,其中④为突触后膜 C. 在突触后膜上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 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某些腺体细胞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中①—⑤分别表示突触前膜、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存在于③突触小泡中,它以胞吐的方式释放需要②线粒体供能,A正确;‎ B、图中①④⑤构成突触,其中④为突触后膜,B正确;‎ C、兴奋在突触处的转换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在突触后膜处的转换形式是化学信号→电信号,C错误;‎ D、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某些腺体细胞,D正确。‎ 故选C。‎ ‎7. 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无关的生理功能是(  )‎ A. 胆汁分泌增加 B. 胃肠蠕动加快脑 C. 支气管扩张 D. 瞳孔缩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胆汁分泌增加,A正确;‎ B、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胃肠蠕动加快,B正确;‎ C、副交感神经兴奋不能使支气管扩张,C错误;‎ D、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瞳孔缩小,D正确。‎ 故选C。‎ ‎8. 抑郁症是由于高级神经活动产生重度消极情绪而得不到缓解而形成的。被称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5-羟色胺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神经元代谢提供的能量 B.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抑制ATP水解来阻止回收5-羟色胺 C. 抑郁症患者体内某些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含量比正常人的少 D. 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 ‎【答案】B ‎【解析】‎ ‎【详解】A、5-羟色胺既是小分子有机物,也是神经元合成的神经递质,分泌的方式是胞吐,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A正确;‎ B、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抑制突触前膜重吸收5–羟色胺具有选择性,因此,这种抑制剂作用于突触前膜具有特异性,应是与突触前膜重吸收5-羟色胺有关的受体结合,若是抑制ATP水解,阻止重吸收的能量供应,则会影响神经元多种耗能的生命活动,B错误;‎ C、情绪是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可能过多地被突触前膜重吸收等因素,导致突触间隙5-羟色胺比正常人的少,C正确;‎ D、合成、分泌5-羟色胺不足,容易导致突触间隙5-羟色胺含量低,使人产生消极情绪,D正确。‎ 故选B。‎ ‎9. 如图甲为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变化情况。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与通道蛋白关系紧密。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常见载体,能催化ATP水解,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可以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其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根据上述资料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静息电位的维持是Na+持续外流的结果 B. 图甲中bc段,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需要消耗ATP C. 图乙中随着温度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先增大后稳定 D. 图乙中随着O2浓度的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先增大后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甲中静息电位的维持是K+持续外流的结果,A错误; B、图甲中bc段表示动作电位,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 C、Na+-K+泵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随着温度逐渐提高其运输速率会发生改变,当温度达到一定水平,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其化学结构改变,蛋白质的活性丧失,运输速率下降或功能丧失,C错误; D、能量主要来自有氧呼吸,所以图乙中随着氧气浓度的逐渐提高,Na+-K+‎ 泵的运输速率会先增大后稳定,D正确。 故选D。‎ ‎10.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注射某种药物前后小鼠症状作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 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C.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 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本实验中,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是否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因而有无胰岛素应该是本实验中的唯一变量,也就是说,对照组中没有胰岛素,而实验组中应该有胰岛素,且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应该与实验前发生变化,其一般做法是:给对照组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给实验组注射等量的用生理盐水溶解的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鼠的症状表现,可见对照组小鼠正常,而实验组小鼠出现血糖降低的症状,如活动缓慢,甚至是休克,再给实验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可见实验鼠的症状得以恢复,从而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 下列对膝跳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可以引起膝跳反射 B. 效应器的传出神经末梢受到叩击能产生动作电位并向脊髓传导 C. 动作电位在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D. 膝跳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受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控制 ‎【答案】D ‎【解析】‎ 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可以引起反应,但是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A错误;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效应器的传出神经末梢受到叩击能产生动作电位,但是不能向脊髓(神经中枢)传导,B错误;动作电位在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都是单向的,C错误;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脊髓是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D正确。‎ ‎12.‎ ‎ 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没有进行实验对照,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 B. 切除胰腺及垂体可减小小鼠自身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 C. 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 D. 增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一定更显著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本实验前后形成对照,不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A错误;‎ B、切除胰腺及垂体可排除小鼠自身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属于排除实验过程中的无关变量,B正确;‎ C、单独注射生长激素后平均体重有所增加,单独注射胰岛素后平均体重也有所增加,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都能促进生长发育,具有协同作用,C错误;‎ D、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作用,因此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不一定更显著,D错误。‎ 故选B。‎ ‎13. 斯他林和贝利斯在研究胰液分泌过程中发现了动物激素——促胰液素,他们的实验设计中最关键的是 ( )‎ A. 将稀盐酸注射到狗的小肠腔中 B. 将稀盐酸注射到狗的血液中 C. 将狗的小肠的神经剔除,然后将稀盐酸注射到狗的小肠中 D. 将狗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在体外研磨,然后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一种化学物质,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为证明此推测,可以取狗的小肠黏膜加盐酸研碎,将提取液注射到血管中。如果胰腺分泌,则支持上述推测。 故选D。‎ ‎14. 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 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 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答案】D ‎【解析】‎ ‎【详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部位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A正确;惊吓刺激可以通过图像、声音、接触等刺激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B正确;由题中信息: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从而加快心跳,说明神经系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由题中信息: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效应器即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心脏),说明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心脏活动,C正确;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加快、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D错误。故选D。‎ 二、选择题 ‎15. 下列关于常见动物激素或腺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B. 垂体中具有多种不同功能的内分泌细胞 C. 醛固酮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 D. 下丘脑和垂体间具有复杂的功能联系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甲状腺激素能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能促进产热,能促进幼小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A正确;‎ B、垂体中具有一类可以分泌促激素的内分泌细胞,还具有分泌生长激素的内分泌细胞等,因此垂体中具有多种不同功能的内分泌细胞,B正确;‎ C、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C错误;‎ D、下丘脑产生的某些激素能作用于垂体,两者之间具有复杂的功能联系,D正确。‎ 故选ABD。‎ ‎16. 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减慢 B. 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 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 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答案】AB ‎【解析】‎ ‎【详解】A、胰岛素作用是使血糖浓度降低,随着曲线a血糖补充速率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变慢,A正确; B、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随着曲线b血糖消耗速率的上升,在胰岛素作用下葡萄糖转变成肝糖原和肌糖原的速度加快,B正确;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血糖补充速率是1mg/kgmin,血糖消耗速率3.8mg/kgmin,血糖浓度不能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 D、高浓度胰岛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但不会抑制神经中枢,D错误。 故选AB。‎ ‎17. 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 B. 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 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 D. 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脑干是呼吸中枢,A错误;‎ B、人的短期记忆主要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正确;‎ 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话,但是不懂其含义,C错误;‎ D、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D错误。‎ 故选ACD。‎ ‎18. 下图是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①处进行适宜的电刺激,则A处将会出现反应 B. 在②处进行适宜的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神经递质 C. 在②处进行适宜的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D. 在①处进行适宜的电刺激,则在E处能测到膜电位变化 ‎【答案】CD ‎【解析】‎ ‎【详解】A、①出电刺激,在A将会出现反应,E处不能检测反应,A正确; B、由于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E→D→C→B→A,因此②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神经递质,B正确; C、在②处进行适宜的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错误; D、由于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E→D→C→B→A,在①处进行适宜的电刺激,则在E处不能测到膜电位变化,D错误。 故选CD。‎ ‎19. 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 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C. 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D. 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条件反射,之前有过该经验,A错误;‎ B、神经中枢应该位于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B错误;‎ 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故该反射涉及多个神经元先后兴奋,C正确;‎ D、小脑是调节运动协调平衡,与起跑反应的快慢无关,D错误。‎ 故选C ‎20. 下图是人体甲状腺分泌相应激素及其相关调控关系的模式图,图中X、Y表示相应内分泌器官,序号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是下丘脑 B. ②是促甲状腺激素 C. ③对X、Y的作用为反馈调节 D. ④不可能是抗利尿激素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X是下丘脑,A正确; B、②是垂体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B正确; C、③为甲状腺激素,其对X、Y的作用为负反馈调节,C正确; D、④由X合成、Y释放到内环境中,可能是抗利尿激素,D错误。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 ‎21. 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有__________。血浆与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2)图中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大类,含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代谢过程中,当各种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血浆的pH保持相对稳定,pH通常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 等物质有关。‎ ‎(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增多的液体是_______,将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③ (2). 蛋白质 (3). 无机盐、蛋白质 (4). 细胞内液 (5).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或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6). 7.35~7.45 (7). HCO3-、H2CO3 (8). 组织液 (9). 组织水肿 ‎【解析】‎ ‎【详解】(1)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液,淋巴液可以转化成血浆,反过来不行。因此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有①③.血浆与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图中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大类,含量较多的是细胞内液。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血浆的pH保持相对稳定,pH通常在7.35~7.45之间,与它含有HCO3-、H2CO3等物质有关。 (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增多的液体是组织液,将导致组织水肿。‎ ‎22. 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作____________。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_。‎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________的变化。兴奋在图2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突触 (2). 突触后膜 (3). 感受器(或感觉神经末梢) (4). 反射 (5). 大脑皮层 (6). 内正外负 (7). 兴奋 (8). 膜电位 (9).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析】‎ ‎【详解】(1)图2的结构名称是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故结构②的名称是突触后膜。 (2)感受器就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可以感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引起反射活动的发生,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作感受器(或感觉神经末梢)。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反射。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3)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故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内正外负。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兴奋,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膜电位的变化。突触间隙中充满的是组织液,突触完成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23. 促胰液素和迷走神经参与狗胰液分泌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 ‎(1)给实验狗静脉注射适量的促胰液素后,引起胰液大量分泌,胰腺是促胰液素的____。‎ ‎(2)剪断实验狗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胰腺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胰腺分泌,主要增加胰液内酶的含量。在此过程中,胰腺活动的调节属于________(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反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胰腺细胞的____________形成包裹着多种消化酶的___________,移动到细胞膜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细胞外。‎ ‎(3)假饲(施加饲喂动作而不给食物)也可引起实验狗分泌胰液,这是___________(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现象,该反射活动中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靶器官 (2). 神经调节 (3). 高尔基体 (4). 囊泡 (5). 条件反射 (6).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胰腺 ‎【解析】‎ ‎【详解】(1)给实验狗静脉注射适量的促胰液素后,引起胰液大量分泌,胰腺是促胰液素的靶器官。‎ ‎(2)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胰腺分泌,在此过程中,胰腺活动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胰液中的消化酶为分泌蛋白,由胰腺细胞的高尔基体形成包裹着多种消化酶的囊泡,移动到细胞膜。‎ ‎(3)假饲(施加饲喂动作而不给食物)也可引起实验狗分泌胰液,这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属于条件反射。‎ ‎24. 甲、乙、丙三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进行了血液检测。图1、图2所示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 mmol/L,餐后2 h≥11.1 mmol/L。请回答:‎ ‎(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________(填减少或增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或转变为甘油三酯,并抑制________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________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在人体血糖调节过程中相互________,实现血糖浓度的平衡和稳定。‎ ‎(2)据图初步判断________和________可能是糖尿病患者,但仍需复查血糖。‎ ‎(3)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 ‎【答案】 (1). 增多 (2). 肝糖原 (3). 胰岛A (4). 拮抗 (5). 甲 (6). 乙 (7). 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 ‎【详解】(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参与氧化分解,还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也可以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同时会抑制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血糖升高,而胰岛素较低血糖,因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人体血糖调节过程中表现为相互拮抗。‎ ‎(2)由图1可知,甲和乙餐前和餐后的血糖浓度均高于正常值,符合糖尿病的血糖标准,故可能是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复查。‎ ‎(3)机体稳态的维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下维持的。‎ ‎25. 如图为某人在饥饿时参加冰桶挑战,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激素,A、B、C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身被冰水浇湿后,下丘脑会分泌①,①促使B分泌②,②促使甲状腺分泌③,该过程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____调节;当③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抑制下丘脑和B分泌①和②,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____调节。‎ ‎(2)饥寒交迫时,图中④________分泌增加,④主要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 ‎(3)冰桶挑战最初旨在让人们了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元病,俗称渐冻症,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越来越退化,最后发展为全身无力、长期卧床,无法自主呼吸,但患者的智力、记忆、感觉不受影响。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即罹患该病。‎ ‎①渐冻人肌肉萎缩,肌肉属于反射弧中________的一部分,②用针刺渐冻人皮肤,患者________(填有或没有)感觉。‎ ‎【答案】 (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2). 垂体 (3). 分级 (4). 反馈 (5). 胰高血糖素 (6).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7). 效应器 (8). 有 ‎【解析】‎ ‎【详解】(1)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但甲状腺激素过量时,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维持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属于负反馈调节。 (2)由以上分析可知,当身体处于寒冷环境时,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③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当身体处于饥饿时,血糖偏低,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①肌肉属于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运动神经元在反射弧中通常作为传出神经。 ②“渐冻人”只是效应器受损,用针刺“渐冻人”皮肤,兴奋能传到大脑皮层,故患者有感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