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北省随州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份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湖北省随州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份月考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随州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份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反应X+Y=M+N的能量变化关系如图。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断裂X、Y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M、N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B. X、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N的总能量 C.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才可发生 D. 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示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A.吸热反应的焓变为正,则断裂X、Y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高于形成M、N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故A错误;‎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X、Y的能量总和低于M、N的能量总和,故B正确;‎ C.反应为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如氢氧化钡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为常温下发生的吸热反应,故C错误;‎ D.X+Y=M+N为吸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X、Y的能量总和低于M、N的能量总和,但无法判断X的能量是否低于M的,Y的能量是否低于N的,故D错误;‎ 答案为B。‎ ‎2.已知:①C(s)+O2(g)=CO2 (g) △H1 ②CO2(g)+C(s)=2CO(g) △H2‎ ‎③2CO(g)+O2(g)=2CO2(g) △H3 ④4Fe(s)+3O2(g)=2Fe2O3(s) △H4‎ ‎⑤3CO(g)+Fe2O3(s)=3CO2(g)+2Fe(s) △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H1>0,△H3<0 B. △H2>0,△H3>0‎ C. △H1=△H2+△H3 D. △H3=△H4+△H5‎ ‎【答案】C ‎【解析】‎ ‎【详解】A.C(s)+O2(g)=CO2(g)和2CO(g)+O2(g)=2CO2(g)都是放热反应,因此△H1<0,△H3<0,故A错误;‎ B.CO2(g)+C(s)=2CO(g)为吸热反应,则△H2>0;2CO(g)+O2(g)=2CO2(g) 是放热反应,则△H3<0,故B错误;‎ C.已知:①C(s)+O2(g)═CO2(g)△H1、②CO2(g)+C(s)═2CO(g)△H2、③2CO(g)+O2(g)═2CO2(g)△H3,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③,因此△H1=△H2+△H3,故C正确;‎ D.已知:③2CO(g)+O2(g)═2CO2(g)△H3、④4Fe(s)+3O2(g)═2Fe2O3(s)△H4、⑤3CO(g)+Fe2O3(s)═3CO2(g)+2Fe(s)△H5,由盖斯定律可知③=×(④+⑤),因此△H3=△H4+△H5,故D错误;‎ 答案为C。‎ ‎3.对可逆反应,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只增加氧气的浓度,则正反应速率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图象吻合,A正确;‎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降低,图象不符,B错误;‎ C.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但反应速率增大,到达平衡所用时间较少,图象不符,C错误;‎ D.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到达平衡所用时间减少,但平衡不移动,图象不符,D错误;‎ 答案选A。‎ ‎4.密闭容器中充有10molCO与20mol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CH3OH(g);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B两点表示在某时刻达到的平衡状态,则A、B两点时容器内总气体的物质的量,n(A):n(B)=4:5‎ B. 若A、C两点都表示已达到的平衡状态,则从反应开始至到达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tA>tC C. 设B、C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B、KC,则KB<KC D. 在不改变反应物用量的情况下,采取降温、减压或将甲醇从混合体系中分离出来均可提高CO的转化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A.A点CO的转化率为0.5,则参加反应的CO为10mol×0.5=5mol,则:‎ CO(g)+2H2(g)⇌CH3OH(g)气体物质的量减少 ‎1 2‎ ‎5mol 10mol 故A点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10mol+20mol-10mol=20mol;‎ B点CO的转化率为0.7,则参加反应的CO为10mol×0.7=7mol,则:‎ CO(g)+2H2(g)⇌CH3OH(g)气体物质的量减少 ‎1 2‎ ‎7mol 14mol 故B点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10mol+20mol-14mol=16mol;‎ 故A、B两点时容器内总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n(A):n(B)=20mol:16mol=5:4,故A错误;‎ B.C点的温度、压强都高于A点,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最先到达平衡,故从反应开始至到达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tA>tC,故B正确;‎ C.由图可知,一定压强下,温度越高,CO的转化率越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的温度低于C点,故平衡常数KB>KC,故C错误;‎ D.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减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降低,故D错误;‎ 答案为B。‎ ‎5.T℃时,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B(g)⇌cC(g)+dD(g),平衡后测得B气体的浓度为0.6mol/L,恒温下,将密闭容器中的容积扩大1倍,重新达到平衡后,测得B气体的浓度为0.4mol/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重新达到平衡时,D的体积分数减小 B. a+b<c+d C. 平衡向右移动 D. 重新达到平衡时,A气体浓度增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扩大1倍,如平衡不移动,B气体的浓度为0.3mol/L,实际达到平衡时B的浓度变为0.4mol/L,说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移动;‎ A.平衡向逆反应移动,D的体积分数减小,故A正确;‎ B.增大体积,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即a+b>c+d,故B错误;‎ C.依据分析判断,化学平衡逆向进行,故C错误;‎ D.体积加倍,各物质的浓度都要减小,即A气体浓度减小,故D错误;‎ 答案为A。‎ ‎6.分析如图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确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A(g)+B(g)→C(g)+D(l)+Q B. A(g)+B(g)→C(g)+D(l)-Q C. C(g)+D(l)→A(g)+B(g)+Q D. C(g)+D(l)具有的能量大于A(g)+B(g)具有的能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A(g)、B(g)的总能量大于C(g)、D(l)的总能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A(g)+B(g)→C(g)+D(l)+Q或C(g)+D(l)→A(g)+B(g)-Q;‎ 答案为A。‎ ‎7.已知:H-H、N-H、N≡N的键能分别为436kJ/mol,391kJ/mol,946kJ/mol,则:1molH2(g)与足量氮气完全反应生成NH3(g)的反应热△H(kJ/mol)为( )‎ A. +3067 B. -345.3 C. -30.67 D. +345.3‎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放出能量,反应热=吸收的总能量-放出的总能量。‎ ‎【详解】反应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形成放出的总能量,1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946kJ+436kJ-×3×391kJ=-30.67kJ,所以是放出热量;‎ 答案为C。‎ ‎8.实验测得: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 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①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②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③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④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A. 仅有② B. 仅有②④ C. 仅有②③④ D. 全部符合要求 ‎【答案】B ‎【解析】甲烷燃烧是放热反应,①错;生成的水是液态,③错;答案选B。‎ ‎9.已知一定条件下,N2(g)和H2(g)反应生成2molNH3(g)放出92.4kJ热量。在此条件下,向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通入1molN2和4molH2,开始时甲、乙两容器的体积相同,若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达到平衡后分别放出热量Q1kJ和Q2kJ,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Q1=Q2=92.4 B. Q1=Q2<92.4 ‎ C. Q1<Q2<92.4 D. Q2<Q1<92.4‎ ‎【答案】C ‎【解析】‎ ‎【详解】N2(g)和H2(g)反应生成2mol NH3(g)放出92.4kJ热量指的是1mol氮气和3mol氨气完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向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通入1mol N2和4mol H2,由于反应是可逆的,所以放出的热量都小于92.4kJ,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恒压相当于在恒容的基础上加压,加压,平衡会向着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即向着放热方向移动,放出的热量更多,所以Q1<Q2<92.4;‎ 答案为C。‎ ‎10.已知:Ⅰ.断裂1molN-N键吸收167kJ热量,形成1molN≡N键放出942kJ热量,Ⅱ.N2(g)+3H2(g)2NH3(g);△H1=-92.2kJ•mol-1对于反应:N4(g)+6H2(g)4NH3(g);△H2(kJ•mol-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反应热△H2>0 B. N2分子比N4分子更稳定 C. △H2=2△H1 D. △H2与方程式系数无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1molN4 分子中含有6molN-N,N≡N的键能为942kJ/mol,N-N键的键能为167kJ/mol,生成1molN4的反应为:2N2(g)=N4(g),反应热△H=2×942kJ/mol-6×167kJ/mol=+882kJ/mol,可见2molN2(g)比1molN4(g)能量低882kJ;‎ A.2molN2(g)比1molN4(g)能量还要低,所以△H2<0,故A错误;‎ B.能量越低越稳定,2molN2(g)比1molN4(g)能量低,则N2分子比N4分子更稳定,故B正确;‎ C.2molN2(g)的能量不等于1molN4(g)能量,则△H2≠2△H1,故C错误;‎ D.焓变的数值大小决定于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故D错误;‎ 答案为B。‎ ‎11.反应mX(g)nY(g)+pZ(g) ΔH,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体系中物质Y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的ΔH>0‎ B. m<n+p C. B、C两点化学平衡常数:KB>KC D. A、C两点的反应速率v(A)<v(C)‎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图像可知: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达到平衡时Y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H >0,正确;B.根据图像可知,在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Y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方向,所以m”、“<”或“=”)。‎ ‎(3)一定压强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ⅰ和反应ⅱ。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CO(g)体积分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少”或“无法确定”),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起始温度为t℃、容积为10L的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O(g)和1molCO2(g),发生反应ⅰ。5min时达到平衡。则:‎ ‎①下列事实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混合气体温度不变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C. NO2和CO的浓度之比为1: 1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②t℃时,向另一容积为10 L的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O(g)和1 mol CO2(g),发生反应i。达到平衡的时间______5 min(填“>”、“<”或“=”)。‎ ‎(5)在某密闭容器中充有10 mol CO(g)和20 mol NO(g),发生反应ii,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A、B、C 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p1和p2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 ‎②A点时.测得容器的体积为10 L,则T1℃时,该反应平衡常数K的值为____________。‎ ‎【答案】(1). 2NO2(g)+4CO(g)N2(g)+4CO2(g) ΔH=-1213 kJ·mol-1 (2). > (3). 增大 (4). 升高温度,反应i的平衡正向移动,反应ii的平衡逆向移动,均使CO体积分数增大 (5). A B (6). < (7). KA=KB>KC (8). p2> p1 (9). 1/9‎ ‎【解析】(1)已知:ⅰ.NO(g)+CO2(g)NO2(g)+CO(g) △H1=+234kJ·mol-1‎ ⅱ.2NO(g)+2CO(g)N2(g)+2CO2(g) △H2=-745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ⅱ-ⅰ×2即得到NO2(g)与CO(g)反应生成两种无毒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2(g)+4CO(g)N2(g)+4CO2(g) ΔH=-1213 kJ·mol-1。‎ ‎(2)反应ⅰ是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正反应的活化能E>△H1。(3)反应分别是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i的平衡正向移动,反应ii的平衡逆向移动,均使CO体积分数增大。(4)①A.由于是绝热恒容,因此混合气体温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B.反应前后体积不变,但温度变化,因此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C. NO2和CO均是生成物,二者的浓度之比始终为1: 1,不能据此说明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D.反应前后容积和气体的质量均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不能据此说明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答案选AB。②由于正反应吸热,如果保持温恒容发生反应i,则反应过程中温度高于保持绝热恒容的容器,温度高反应速率快,所以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5 min。(5)①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由于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则A、B、C 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KA=KB>KC;正反应体积减小,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转化率增大,所以p1>p2。②A点时,测得容器的体积为10 L,转化率是0.5,则根据方程式可知 ‎2NO(g)+2CO(g)N2(g)+2CO2(g)‎ 起始量(mol) 20 10 0 0‎ 转化量(mol) 5 5 2.5 5‎ 平衡量(mol) 15 5 2.5 5‎ 因此T1℃时,该反应平衡常数K值为。‎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 ‎20.草酸(H2C2O4)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下面是利用草酸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 ‎(1)该反应是溶液之间发生的不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对其反应速率的影响是___(填序号)。‎ A.可能明显加快 B.可能明显减慢 C.几乎无影响,可以忽略 ‎(2)用酸性KMnO4和H2C2O4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一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速率,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KMnO4溶液已酸化):‎ 实验序号 A溶液 B溶液 ‎①‎ ‎20mL0.1mol•L-1H2C2O4溶液 ‎30mL0.01mol•L-1KMnO4溶液 ‎②‎ ‎20mL0.2mol•L-1H2C2O4溶液 ‎30mL0.01mol•L-1KMnO4溶液 ‎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②该实验探究的是___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CO2的体积大小关系是___>__(填实验序号)。‎ ‎(3)若实验①在2min末收集了4.48mLCO2(标准状况下),用CO2表示2min内的反应速率为___mol/min,则在2min末c(MnO4-)=___mol/L(假设混合液体积为50mL)。‎ ‎(4)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总是如图2,其中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____;②____。‎ ‎【答案】(1). C (2).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3). 浓度 (4). ② (5). ① (6). 0.0001 (7). 0.0052 (8). 该反应为放热 (9). 产物Mn2+(或MnSO4)是反应的催化剂 ‎【解析】‎ ‎【详解】(1)该反应是溶液之间发生的不可逆反应,改变压强没有引起溶液体积变化,反应物浓度不改变,则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可以忽略,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①MnO4-中Mn元素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的Mn2+,化合价降低5价,H2C2O4中C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4价的CO2,化合价升高1价,则H2C2O4中整体升高2价,5和2的最小公倍数为10,故MnO4-前系数为2,H2C2O4前系数为5,并根据元素守恒进行配平,故化学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② 对比①②实验可知,该实验探究的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②中A溶液的浓度比①‎ 中大,化学反应速率大,所得CO2的体积大;‎ ‎(3)CO2的物质的量是:4.48×10-3 L÷22.4mol/L=0.0002mol,用CO2表示2min内的反应速率为=0.0001mol/min;‎ 设2min末,反应(MnO4-)为x,‎ ‎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        2         10‎ ‎        x        0.0002mol 解得 x=0.00004mol,‎ ‎30mL×10-3×0.01mol•L-1-0.00004mol=0.00026mol,‎ c(MnO4-)=n/V=0.00026mol÷0.05L=0.0052mol/L;‎ ‎(4) 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产物Mn2+(或MnSO4)是反应的催化剂,此外反应释放热量,也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答案为:该反应放热;产物Mn2+(或MnSO4)是反应的催化剂。‎ ‎21.亚硝酸钠(NaNO2)在纤维纺织品的染色和漂白、照相、生产橡胶、制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也常用于鱼类、肉类等食品的染色和防腐。但因其有毒,所以在食品行业中的用量有严格限制。现用下图所示仪器(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的成分。‎ 已知:①NO+NO2+2OH-===2NO2-+H2O;‎ ‎②气体液化的温度:NO2为21 ℃,NO为-152 ℃。‎ ‎(1)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右连接)为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硫酸后,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①确认A中产生的气体含有NO,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向D中通入过量O2,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得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答案】(1). E (2). D (3). B (4). 防止可能产生的NO被氧气氧化成NO2,造成对A中反应产物检验的干扰 (5). 装置D中通入氧气后出现红棕色气体 (6). 冷凝,使NO2完全液化 (7). 4NO2+O2+4NaOH===4NaNO3+2H2O (8). 2NaNO2+H2SO4===Na2SO4+NO2↑+NO↑+H2O ‎【解析】‎ ‎【分析】本实验是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的成分。NaNO2中氮元素显+3价,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岐化反应,氮由+3价升高到+4价可产生NO2气体,降到+2价可产生NO气体,可推测NaNO2和H2SO4反应产物中可能含有NO2和NO气体。NO2为红棕色易液化的气体,无色的NO气体极易被O2氧化为NO2。根据NO、NO2的液化温度和性质可知装置D用于检验NO,装置E用于检验并分离NO2,装置B为尾气处理装置,NO2会干扰NO的检验,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1) NaNO2中氮元素显+3价,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岐化反应,氮由+3价升高到+4价可产生NO2气体,降到+2价可产生NO气体,可推测NaNO2与H2SO4反应产物中可能含NO和NO2。根据NO、NO2的液化温度和性质可知装置D用于检验NO,装置E用于检验并分离NO2,装置B为尾气处理装置,NO2会干扰NO的检验,所以为了检验装置A中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是A、C、E、D、B;‎ ‎(2)由于NO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NO2,所以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可能产生的NO被氧化成NO2,造成对A中反应产物检验的干扰;‎ ‎(3)①利用装置D检验NO,根据2NO+O2=2NO2可知,开始时装置D中无色,通入氧气后出现红棕色气体即可证明NO的存在;‎ ‎②装置E的作用是降温冷凝,使NO2完全液化,除去气体中的NO2,避免干扰NO的检验;‎ ‎(4)因为NO2、O2和水共同作用可以产生HNO3,所以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2+O2+4NaOH=4NaNO3+2H2O;‎ ‎(5)根据上述实验探究可知,NaNO2和H2SO4反应产生NO2、NO。根据元素守恒、化合价升降守恒可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NO2+H2SO4=Na2SO4+NO2↑+NO↑+H2O。‎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