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专题练:专题综合评估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专题练:专题综合评估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专题综合评估(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培养乳酸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B.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 pH 调至碱性 C.培养细菌时需将 pH 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D.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解析:霉菌适宜的 pH 为 5.0~6.0;细菌适宜的 pH 为 6.5~7.5; 放线菌适宜的 pH 为 7.5~8.5。 2.能检测出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的方法是( C ) A.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实验桌培养 B.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窗台培养 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D.将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解析: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的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 在恒温箱中培养,如果培养基上长出菌落,说明培养基已被杂菌污染。 3.某同学进行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鉴别,下列能说明实验操 作规范的是( D ) A.未接种的培养基上长出了菌落 B.选择培养结束后,选择培养基澄清 C.在长出菌落的培养基上,覆盖 CR 溶液后,没有出现透明圈 D.在添加有 CR 溶液的培养基上,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 解析:未接种的培养基上长出了菌落,说明培养基已被杂菌污染; 选择培养后,由于培养基中微生物数量增多,故培养基应变得浑浊, 培养基澄清说明微生物数量太少;不管是在长出菌落的培养基上覆盖 CR 溶液,还是在添加有 CR 溶液的培养基上接种,如果有分解纤维 素的微生物存在,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都应出现透明圈。 4.下列关于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B ) 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 C.用酒精擦拭双手只能消毒,不能起到灭菌作用 D.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 解析: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 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 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5.若将酵母菌和圆褐固氮菌混合在一起,可用下列哪组培养基 将它们分开( D ) A.加食盐的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C.加伊红美蓝的培养基和含硝酸盐的培养基 D.加青霉素的培养基和无氮培养基 解析:青霉素可杀死原核生物,如细菌,但酵母菌为真菌,因而 不会被杀死。圆褐固氮菌是固氮菌,培养基中无氮源也能存活,但酵 母菌缺乏氮源就无法存活,据此可分离两种微生物。 6.下列对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 B.可以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C.既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也可以 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D.可以将刚果红与培养基中其他物质一起放入培养基后再灭菌 倒平板 解析:刚果红染色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长出菌 落后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一种是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灭菌 后,在倒平板时加入经灭菌处理过的刚果红,再接种培养微生物直至 产生透明圈。 7.在接种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C ) A.将接种环灼烧灭菌 B.接种时,取下试管的棉塞后要将试管口灼烧灭菌 C.将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内,先接触长菌多的部位 D.要将刚接完种的试管的管口灼烧灭菌后加塞 解析:将灼烧过的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内,要先在试管内壁或未长 菌落的培养基上接触一下,让其充分冷却,然后轻轻刮取少许菌落, 再从菌种管内抽出接种环。 8.焦化厂活性污泥中富含难降解的有机物苯甲酰肼,是当前焦 化行业环保治理的难点。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可通过微生物降解 方法处理焦化厂污染物。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 A.应该从农田土壤中筛选目的菌 B.配制以苯甲酰肼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 C.利用平板划线法可以对初步筛选出的目的菌进行纯化 D.逐步提高培养基中苯甲酰肼的浓度可以得到能高效降解污染 物的优质菌株 解析:焦化厂活性污泥中富含难降解的有机物苯甲酰肼,应从焦 化厂活性污泥中筛选能降解苯甲酰肼的细菌。 9.尿素是尿素分解菌的氮源,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葡萄糖在培养基中含量越多越好 B.尿素在培养基中含量越少越好 C.尿素分解菌有固氮能力,故培养基中的尿素为无机氮 D.尿素分解菌无固氮能力,故培养基中的尿素为化合态氮 解析:尿素分解菌为异养型微生物,培养基中含葡萄糖是必要的, 但不是越多越好,葡萄糖的含量过多会使细菌失水过多而不能生长。 尿素分解菌没有固氮能力,不能利用游离态的氮,只能利用化合态的 氮。尿素在培养基中含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细菌的正常生长。尿素 为小分子有机物。 10 . 右 图 是 微 生 物 平 板 划 线 示 意 图 , 划 线 的 顺 序 为 1→2→3→4→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边灼烧灭菌 B.划线操作要在火焰上进行 C.在 5 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 D.在 1、2、3、4、5 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灼烧接种环 解析: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灼烧灭菌;整个 操作过程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1、2、3、4、5 这五个区域都可能 有所需菌落;在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时接 种环上残留的菌种,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接种环上残留 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11.菌落特征常作为鉴定微生物种类的依据。下列关于菌落的叙 述,正确的是( D ) A.一个菌落就是单个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上迅速生长繁殖,并 以此母细胞为中心形成的子细胞团 B.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菌落特征完全不一样 C.同一种类的微生物其菌落特征完全一样 D.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所表现出来的菌落差异是个体细胞形态差 异的反映 解析:本题考查菌落的概念及特征。理解菌落的概念、特征应注 意以下几点:①菌落是单个或少数细菌大量繁殖形成的子细胞群体; ②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形成的;③肉眼可见;④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成 的菌落特征不同。不同种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各有特点,但彼此之间 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同种微生物的菌落特征受培养时间、营养物质的 含量与种类等影响也会有所差异。因此,A、B、C 项都错误,只有 D 项正确。 12.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一般选 104、105 和 106 倍的稀释液进 行平板培养,而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 102、103 和 104 倍稀释液, 其原因是( C ) A.细菌个体小,真菌个体大 B.细菌易稀释,真菌不易稀释 C.细菌在土壤中的含量比真菌高 D.随机的,没有原因 解析:细菌在土壤中的含量多于真菌,因此稀释涂布时,细菌的 稀释倍数要大于真菌的稀释倍数,这样才能使平板上培养出的菌落清 晰易辨。 13.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B ) A.细菌能在液体培养基中以二分裂方式迅速扩增 B.噬菌体或大肠杆菌可在蛋白胨培养基中增殖 C.灭菌的目的是消灭与培养菌竞争的杂菌 D.稀释涂布平板法分散细菌得到单菌落的效果更好 解析:噬菌体属于病毒,在培养基中不能培养增殖。 14.要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 在( C ) A.加入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 B.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 C.只含纤维素粉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 D.含四大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 解析: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条件是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15.在温度条件适宜的热带雨林,纤维素分解菌分解落叶的速度 非常快。下列关于微生物的代谢速度与高等动植物相比快得多的叙述 中,错误的是( D ) A.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很大 B.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非常迅速 C.适宜条件下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 D.微生物体内酶的种类比其他生物多 解析:微生物的细胞体积小,表面积相对增大,加速了与外界环 境的物质交换。在适宜条件下,微生物繁殖得很快,更加快了营养物 质的消耗。此题中热带雨林中的微生物可有效分解纤维素,因此分解 纤维素的酶多,而不是酶种类比其他生物多。 16.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 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 C.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方法。消毒和灭菌是不同的, 消毒只能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一部分微生物,而灭菌是杀死物体内外 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微生物培养前,要对培养基进行灭 菌,这样才能避免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 17.以下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在大肠杆菌的分离和培养实验中,划线后盖好培养皿盖,要 将培养皿倒置培养 B.某同学用带盖的瓶子制备葡萄酒的过程中,每隔 12 h 左右将 瓶盖拧松一次,其目的是向瓶中通气,以保证微生物的发酵 C.将显色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 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D.可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测定土壤溶液中的活菌数目 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无氧时进行酒精发酵。 18.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只能分离微生物不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 菌 D.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 少 解析: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分离微生物,也可以对微生物进 行计数;接种时连续划线可以将菌体分散,最后得到单个菌体细胞, 经过培养可以得到单个菌落;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 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开始时亚硝酸盐含量 增加,10 d 后亚硝酸盐含量开始下降。 19.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B ) 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 C.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D.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 解析:微生物分离中培养基的制备应是先灭菌再倒平板,A 项错 误;每一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以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 残留的菌种,B 项正确;接种后的培养皿应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光照会影响温度等条件,C 项错误;培养过程中观察的间隔时间不能 太长,适宜条件下一般不超过 24 h,D 项错误。 20.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和平板划线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转换划线角度时,需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接种环后直接进行 划线 C.沾取菌液和划线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D.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解析:培养基需灭菌后再分装到培养皿中,A 错误;转换划线角 度时要先灼烧接种环,待冷却后再从上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进行划线, B 错误;为防止杂菌污染,沾取菌液和划线应在酒精灯附近操作,C 正确。划线时,为挑选出单个菌落,最后一区的划线(细菌数最少)和 第一区(细菌数最多)的划线不能相连,D 错误。 21.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 错误的是( D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 平板 B.取 104、105、106 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 0.1 mL,分别 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 ℃恒温培养 24~48 小时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 300 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 行计数 解析: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 数。 22.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计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菌落的大小、颜色、有无荚膜、隆起程度等肉眼可见的特征 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B.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目时一般采用平板划线法 C.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通过培养基上是否 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D.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 变蓝,则表明筛选到了尿素分解菌 解析:菌落的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肉眼可见的特征都可作为 菌种鉴定的依据,但是有无荚膜通过肉眼无法辨别,A 错误;统计样 品中的活菌数目时一般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B 错误;当纤维素被纤 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 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 素分解菌,C 正确;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 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 pH 升高,指示剂变红,说明该种细菌能够分 解尿素,D 错误。 23.为验证土壤微生物能分解农药,有人用“敌草隆”(一种除 草剂)进行了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容器中,a 组高压蒸 汽灭菌,b 组不灭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a 组为实验组,b 组为对照组 B.向 a、b 组中喷入等量“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温箱中培养 相同时间 C.检测“敌草隆”被分解的情况,预计 a 组敌草隆含量不变, b 组敌草隆被部分分解 D.只用砂土的实验效果比用几种典型土壤混合的好 解析:实验组是利用特定条件处理的组,对照组是不做处理的组, a 组做了高压蒸汽灭菌处理,为实验组,b 组没有做处理,为对照组, A 正确;两组中均喷入等量“敌草隆”,然后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B 正确;a 组经高压蒸汽灭菌处理,砂土中没有微生物,预计“敌草 隆”含量不变,b 组不灭菌,砂土中有分解“敌草隆”的微生物,“敌 草隆”被部分分解,C 正确;只用砂土,微生物种类少,实验效果比 用几种典型土壤混合的差,D 错误。 24.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与分离的操作正确的是 ( C ) A.将待灭菌物品放在灭菌桶中(不要装得过满),盖好锅盖,按 对称方法旋紧四周固定螺栓,关闭排气阀后,加热灭菌 B.在倒平板过程中,如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 部位,应立即用无菌纸擦拭干净备用 C.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将 1 mL 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 充分混匀后,放在-20 ℃的冷冻箱中保存 D.在标记培养皿时,应在培养皿盖上注明培养基种类、培养日 期等信息,避免出错 解析:将待灭菌物品放在灭菌桶中(不要装得过满),盖好锅盖, 按对称方法旋紧四周固定螺栓,加热灭菌锅,打开排气阀,待锅内的 冷空气排尽后,关闭排气阀,灭菌,A 错误;在倒平板过程中,如不 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此平板不能再用来培养微 生物,B 错误;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将 1 mL 菌液转移到甘 油瓶中,充分混匀后,放在-20 ℃的冷冻箱中保存,C 正确;在标 记培养皿时,应在皿底注明培养基种类、培养日期等信息,避免出错, D 错误。 25.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 B.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而促进细菌生长 C.向液体培养基中通入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 D.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可以鉴别大肠杆菌 解析:菌落是由单个细菌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 体,故只含一种细菌;青霉素是抗生素,可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但对真菌不起作用;破伤风杆菌为严格厌氧型细菌,向液体培养基中 通入氧气,可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大肠杆菌 的菌落呈黑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个题,共 50 分) 26.(8 分)自生固氮菌能够利用大气中的 N2,并将其还原为氨。 某课题小组欲从土壤中分离自生固氮菌,并制成菌肥,施于土壤中以 增加土壤肥力。请回答相关问题: (1)自生固氮菌能将 N2 还原成氨,利用氮元素可合成体内的 ATP、 蛋白质、核酸、磷脂等(有机物,答出两种即可)。 (2)在分离土壤中自生固氮菌时使用的培养基一般应含有的营养 成分有水、碳源和无机盐,在这种选择培养基中很多其他微生物不能 生长的原因是选择培养基中无氮源,很多其他微生物又无法利用大气 中的 N2。 (3)接种自生固氮菌时可采用平板划线法,在进行第二次及之后 的划线时,应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且每次划线前,都要对 接种环做何处理?灼烧接种环。 (4)经平板划线培养可形成自生固氮菌的菌落,菌落是指由一个 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在选择培养时,能够“浓 缩”所需自生固氮菌的原因是可以让适应这种营养的自生固氮菌迅 速繁殖,而不适应这种营养的其他微生物的繁殖受抑制(答案合理即 可)。 解析:(1)氮元素可以参与细胞内 ATP、蛋白质、核酸、磷脂等 物质的构成。(2)分离自生固氮菌的培养基中含有水、无机盐和碳源 等营养成分,由于该培养基中不含氮源,很多其他微生物又无法利用 大气中的 N2,因此无法生存。(3)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的过程中, 在进行第二次及之后的划线时,应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并 且每一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4)菌落指的是由一个细胞繁殖 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选择培养可以让适应这种营养的自生 固氮菌迅速繁殖,而不适应这种营养的其他微生物的繁殖受抑制,从 而起到“浓缩”所需自生固氮菌的作用。 27.(10 分)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 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 以确定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单菌落,可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 布(或涂布)平板(两空顺序可颠倒)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 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涂布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 37 ℃培养箱中培养 24 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 A、B、C、 D 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 后,含 A 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 A 敏感; 含 B 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 B 不敏 感;含 C 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 A 的小,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 素 C 的敏感性比对抗生素 A 的弱;含 D 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 含 A 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 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 D 的耐药菌。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选用抗生素 A。 解析:(1)微生物的常用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 法。(2)能够使菌落均匀生长、布满平板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 法。(3)(4)含 A 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 A 敏感;含 B 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 B 不敏感;含 C 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 A 的小,说明该致病菌对 抗生素 C 的敏感性比对抗生素 A 的弱;含 D 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 比含 A 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排除杂菌污染),说明该致 病菌可能对抗生素 D 产生了耐药性。根据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 的,最好选用抗生素 A。 28.(11 分)如图 1 表示微生物的接种实验中的一些步骤。请回答 下列有关问题。 (1)图 1 中接种工具的名称是接种环,制备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 时,灭菌与调 pH 的先后顺序是先调 pH,再灭菌。 (2)步骤②中,将接种工具冷却的原因是避免温度过高,杀死菌 种。 (3)图 1 所示接种方法的目的是通过接种环在培养基表面连续划 线,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经培养后获得单个菌落。 (4)分别取三个平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三种细菌(E.coli、 S.albus、B.subtilis),然后在培养基上打出直径为 3 mm 的孔,并在 孔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甲抗生素,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可以在孔的周 围观察到一圈清晰区,这是甲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所致的。测量清晰 区的直径(如图 2 所示),数据如表所示。 ①比较 10 μg/mL 甲抗生素和 20 μg/mL 甲抗生素分别在控制 E.coli 和 S.albus 方面的作用效果:在控制 S.albus 方面,20_μg/mL 甲抗生素的作用效果大约是 10_μg/mL 甲抗生素的两倍;在控制 E.coli 方面,10_μg/mL 甲抗生素和 20_μg/mL 甲抗生素的作用效果 差异不大。 ②三种细菌中对低浓度甲抗生素最不敏感的是 S.albus。 ③有人因感染了 B.subtilis 而患病,医生使用甲抗生素给予治疗, 试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为什么用 25 μg/mL 的甲抗生素治疗该病人是 不明智的做法:滥用抗生素可能会使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增强。 解析:(1)图 1 中接种工具为接种环;制备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 时,需要先调 pH,再灭菌。(2)步骤②中,需要先将接种工具冷却, 避免温度过高,杀死菌种。(3)图 1 所示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该 操作的目的是通过接种环在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将聚集的菌种逐步 稀释分散,经培养后获得单个菌落。(4)①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在控 制 S.albus 方面,20 μg/mL 甲抗生素的作用效果大约是 10 μg/mL 甲 抗生素的两倍;在控制 E.coli 方面,10 μg/mL 甲抗生素和 20 μg/mL 甲抗生素的作用效果差异不大。②分析表格中 5 μg/mL 甲和 7.5 μg/mL 甲对三种细菌的抑制程度可知,S.albus 对低浓度甲抗生素最 不敏感。③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若有人因感染 B.subtilis 而患病,用 25 μg/mL 甲抗生素治疗该病是不明智的,原因:表中数据不能证明 25 μg/mL 甲抗生素的作用效果比 20 μg/mL 甲抗生素的好;高浓度的 抗生素可能有严重的副作用;滥用抗生素可能会使细菌对抗生素的抗 性增强。 29.(11 分)如表所示是筛选异养型细菌的培养基配方。请回答下 列问题。 成分 含量 KH2PO4 1.4 g Na2HPO4 2.1 g MgSO2·7H2O 0.2 g FeCl3 0.1 g X 1 g 维生素 微量 琼脂 15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 1 000 mL (1)苯胺是致癌物质,土壤中有能分解苯胺的异养型细菌,在筛 选目的菌株时,此培养基中的成分 X 除为目的菌提供能源外,还能 提供碳源和氮源,该培养基从作用上看属于选择培养基。制备固体培 养基时调节 pH 在溶化步骤后。 (2)如图 1 是采用纯化微生物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 图,则获得图 B 效果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运用图 A 所示接种 方法统计的结果常常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填“高”或“低”)。若用 图 A 所示接种方法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要想使所得估计值更接 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比 例合适。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已知每个计数室由 25×16 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 0.1 mm3,观察到图 2 所示 计数室中 a、b、c、d、e 5 个中格中共有酵母菌 80 个,则 1 mL 样液 中约有酵母菌 4×106 个。 (3)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酚红指示剂可初步鉴定该 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在筛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过程中,常用 到刚果红染色法。在培养基灭菌后倒平板前加入染液,这种鉴定方法 的不足是会产生假阳性反应。 (4)培养基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若无条件,也可用间隙 灭菌法,其程序是第一天,将培养基在 100 ℃下维持 30 min,然后 在 36~37 ℃下放置 24 h;之后重复第一天的操作 2~3 次。请分析: ①将培养基在 100 ℃下维持 30 min 的目的是杀死活的微生物。 ②在 36~37 ℃下放置 24 h 后再加热的目的是杀死在 24_h 中由 微生物的芽孢或孢子形成的微生物。 ③怎样证明间隙灭菌法的效果?将经过灭菌的培养基于 37_℃ 下放置 3~5_d,若无微生物生长,则证明达到灭菌效果。 解析:(1)苯胺是致癌物质,土壤中有能分解苯胺的异养型细菌, 在筛选目的菌株时,此培养基中的成分 X 除为目的菌提供能源外, 还能提供碳源和氮源,该培养基从作用上看属于选择培养基。制备固 体培养基时调节 pH 在溶化步骤后。(2)获得图 B 效果的接种方法统 计的结果常常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原因是当两个或多个菌落连在一 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时,要 想使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 证待测样品稀释的比例适合。已知每个计数室由 25 个中格组成,容 纳液体的总体积为 0.1 mm3,其中 a、b、c、d、e 5 个中格中共有酵 母菌 80 个,则该计数室中酵母菌数为(80/5)×25=400,0.1 mm3= 1×10-4 mL,则 1 mL 样液中酵母菌数约为 400/(1×10-4)=4×106。 (3)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酚红指示剂可初步鉴定该种细 菌能否分解尿素;在筛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过程中,常用到刚 果红染色法。在培养基灭菌后倒平板前加入染液,这种鉴定方法的不 足是会受假阳性反应的干扰。(4)培养基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若无条件,也可用间隙灭菌法,其程序是第一天,将培养基在 100 ℃ 下维持 30 min,目的是杀死活的微生物,然后在 36~37 ℃下放置 24 h,之后再加热的目的是杀死在 24 h 中由微生物的芽孢或孢子形 成的微生物。将经过灭菌的培养基于 37 ℃下放置 3~5 d,若无微生 物生长,则证明达到灭菌效果。 30.(10 分)在农业生产中发现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 化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长期使用可污染土壤。为修复被该除草 剂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下图)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 该除草剂在水中的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 (1)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出液进行 稀释处理。 (2)要在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分离目的菌,从物理性质、 用途方面来看,上述培养皿中培养基的特点是在无氮固体培养基中添 加了该除草剂。 (3)在划线培养时,只有很少菌落出现,大部分细菌在此培养基 上不能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培养基中缺少这些细菌可利用的氮源或有 氧条件抑制了这些细菌的生长。 (4)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中,无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 要是氮气,有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该除草剂,据此可筛选出 目的菌。 (5)科研人员用放射线处理该细菌获得两个突变株 A 和 B,然后 对突变株 A 和 B 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接种的菌种 一般培养基 实验处理及结果 A 不生长 添加营养物质甲,能生长 B 不生长 添加营养物质乙,能生长 A+B 能生长 不添加营养物质甲、乙就 能生长 突变株 A 不能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的原因是突变株 A 缺乏合成 营养物质甲所需要的酶。突变株 A 和 B 混合在一起接种于一般培养 基中能生长的最可能原因是突变株 A 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甲,突变 株 B 可以提供;突变株 B 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乙,突变株 A 可以提 供。 解析:(1)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出 液进行稀释处理。(2)从物理性质方面来看,题图培养皿中的培养基 属于固体培养基;从用途方面来看,该培养皿中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 养基。该除草剂为含氮有机化合物,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可以除草剂 为氮源。故该培养基中除加入除草剂外,不再含有其他氮源,以选择 出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3)在以该除草剂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 不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除具有固氮能力的细菌外)是不能生长的。 (4)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形成透明圈是由于该除草剂 被某些细菌降解。(5)突变株 A 的生长依赖于营养物质甲,突变株 B 的生长依赖于营养物质乙。不添加营养物质甲和乙,二者混合培养时 都能生长,最可能的原因是突变株 A 为突变株 B 提供了营养物质乙, 突变株 B 为突变株 A 提供了营养物质甲。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