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3-4)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3-4)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3-4) 学案 ‎“归纳概括”这类试题,命题者在设题时往往会使选项在时间、空间或逻辑上出现错误。考生要弄清错因的类型,保持高度的敏感,进行准确识别,以免掉入陷阱。错误类型主要有强加因果、事件杂糅(信息扭曲)、无中生有、颠倒是非、词语误解、张冠李戴等。‎ ‎1.强加因果。是指原文中前后两件事并不构成因果关系,而选项生拉硬扯使之构成因果关系。‎ ‎2.事件杂糅(信息扭曲)。是把两件事或几件事合在一起叙述,故意混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细节。‎ ‎3.无中生有。是指原文中没有此意,而选项中凭空增加了原文中没有的内容。‎ ‎4.颠倒是非。是原文有相关的表述,但选项中的表述恰恰与原文相反。‎ ‎5.词语误解。这类题往往是对某一个词的解释错了,而其他表述无误。‎ ‎6.张冠李戴。是指把甲做的事放到乙身上,或把乙做的事放到甲身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取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①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 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有删改)‎ ‎【注】①觌(dí):相见。‎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答案】D 曹彬,宋初著名将领,从小就表现得非同凡响,长大后公私分明,功勋卓著。他曾出使吴越,并出色完成任务;太祖掌管禁军时,曹彬除了正常的工作,很少与太祖往来,以避嫌。后讨伐南唐,却能礼遇南唐后主李煜,爱护百姓,不事杀伐。同时,在为官上,曹彬能体察圣意,故深得皇帝喜爱。‎ ‎1.关注传主的生平主要事迹。严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或错位,还要严防内容上的断章取义,或者范围、作用、程度等的不明确。如本文,曹彬的生平事迹主要是出使吴越、不阿权贵、讨伐江南与使相任命风波四件事情。2.关注传文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对传记中的人物要有全面的把握,严防人物与事件之间张冠李戴、事件杂糅或无中生有。3.关注人物语言。严防内容上的主次不分、因果关系不明或文意理解上的错误。4.关注文言现象。对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一定要能作出合理的解释,严防题干信息的错解或误译。‎ ‎(2018届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高三1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卞衮,字垂象,益州成都人。父震,工为诗。举蜀进士,渝州刺史南光海辟为判官。蜀平仍旧职会贼杜承褒率众围城援兵不至震躬率士卒且战且拒为流矢所中创甚不能临军 而州兵重伤,卷甲宵遁,刺史陈文袭不能遏贼,遂入据郡城,以伪官厚贿诱震,震皆斩其使。贼有东章者,本州兵校也。因遣人述朝廷威德,谕以祸福,章惧且信,因伏兵击其党类。承褒之众素不为备,即时大溃,震与文袭分部余卒夹攻之,贼众遂平。文袭坐陷失州城,削籍为民。震以前功得赎,以虢州录事参军卒。‎ 太平兴国八年,衮登进士第,累迁大理评事、知将乐县,改光禄寺丞、通判泗州。迁著作佐郎、广南转运司承受公事,俄通判宣州。淳化中,上命采庶僚中廉干者,给御书印纸,俾书课最,仍赐实奉以旌异之,衮预焉。改太常丞。咸平初,迁监察御史,为淮南转运副使、同荆湖发运使,以干职闻,就加殿中侍御史。入判三司开拆司,再为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咸平六年,并三司使之职而分置副贰,以衮为刑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景德初,疽发于背卒,年四十五。录其弟扆为临颍主簿,子咸为将作监主簿。‎ 衮明敏有吏干,累掌财赋,清心治局,号为称职。然性惨毒,掊克严峻,专事捶楚,至有“大虫”之号。真宗尝谓近臣曰:“衮公忠尽瘁,无所畏避,人罕能及,然顷在外任,颇伤残酷,所至州县,纤微之过,无所容贷。大凡督察部下,纠逖愆违,非有大故,所宜矜恕,官吏自当畏威怀恩,不敢贰过,公家之事亦无不济。乃知为吏之方,适中为善也。”‎ ‎(选自《宋史·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蜀平/仍旧职/会贼杜承褒率众围城/援兵不至震/躬率士卒/且战且拒为/流矢所中/创甚/不能临军/‎ B.蜀平/仍旧职/会贼杜承褒率众围城/援兵不至/震躬率士卒/且战且拒/为流矢所中/创甚/不能临军/‎ C.蜀平/仍旧职会/贼杜承褒率众围城/援兵不至震/躬率士卒/且战且拒/为流矢所中/创甚/不能临军/‎ D.蜀平/仍旧职会/贼杜承褒率众围城/援兵不至/震躬率士卒/且战且拒为/流矢所中/创甚/不能临军/‎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指古代任命官员的一种方式,由下而上,推荐选拔人才,授予官职。‎ B.伪官,指不是正统的朝廷或官府授予的官职,而是由叛军任命的官员。‎ C.进士第,指古代科举考试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次。‎ D.三司,指唐、宋时期主管盐铁、度支、户部的三个部门,合称三司,主理财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卞衮父辈英武,作战有勇有谋。卞衮的父亲卞震在遭到贼军围困时,亲临前线,奋勇抵抗,身受重伤;后使用离间之计,反败为胜,一举击溃了贼军。‎ B.卞衮政绩突出,官职屡次升迁。皇帝让百官推选政绩优秀的官员,卞衮入选其中,受到朝廷俸禄嘉奖,屡次担任要职,后因病而英年早逝。‎ C.卞衮办事干练,为官清正廉洁。他在任淮南转运副使等职时,就因办事干练让皇帝知晓,从而得以加封官职;他虽然连续掌管财赋,但清白为官,颇为称职。‎ D.卞衮性情残忍,征税严厉刻薄。他虽为官干练,清正廉洁,但性情尤为残忍狠毒,常用拷打之刑,以致有了“大虫”的外号,但深得皇帝认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承褒之众素不为备,即时大溃,震与文袭分部余卒夹攻之,贼众遂平。‎ ‎(2)大凡督察部下,纠逖愆违,非有大故,所宜矜恕。‎ ‎1.B ‎2.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对“辟”的理解错误,“辟”与“举荐”不同,是指古代任命官员的一种方式,由上而下,征召来授予官职。‎ ‎3.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深得皇帝认可”有误,从末段“颇伤残酷”“无所容贷”等表述可知,皇帝对他残忍狠毒的做法并不赞同。‎ ‎4.(1)杜承褒的队伍平时不作防备,立即大败,卞震与陈文袭分别率领剩余士兵夹攻他们,贼军于是被平定。‎ ‎(2)大凡督察部下,矫正过错,如果没有大的事故,就应该体恤宽恕。‎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依据文意推断句子大意,确定得分点进行重点翻译,最后要补充省略成分,调整语序使句意完整通顺。本题涉及的句子中,“素”“大溃”“纠逖愆违”“矜恕”等要重点理解。‎ ‎【参考译文】‎ 卞衮,字垂象,益州成都人。父亲卞震,擅长写诗。考取蜀进士,渝州刺史南光海征召为判官。蜀平定后,仍任旧职。适逢盗贼杜承褒率军围城,援兵没有到来,卞震亲自率领士兵,一边战斗一边抵抗,被流箭射中,伤得很厉害,不能亲临军队。而州兵受到重创,收起兵器连夜逃走,刺史陈文袭不能阻止贼军,于是贼军进入并占据州城,用伪官职位和丰厚的财物引诱卞震,卞震都斩杀了他们的使者。贼军有个叫东章的人,是本州的兵校。卞震派人对他们讲清朝廷的威严与恩德,晓以福祸,东章害怕并且相信,于是埋伏军队袭击他的同党。杜承褒的队伍平时不作防备,立即大败,卞震与陈文袭分别率领剩余士兵夹攻他们,贼军于是被平定。陈文袭因犯失陷州城罪,被削去官职为平民百姓。卞震因以前的功劳得以赎罪,以虢州录事参军的官职去世。‎ 太平兴国八年,卞衮进士及第,多次升迁任大理评事、将知乐县,改为光禄寺丞、泗州通判。升迁为著作佐郎、广南转运司承受公事,不久任宣州通判。淳化年间,皇上命令选择百官中廉洁干练的人,发给皇上手迹印制的纸,让他们写出最优秀的人,并赐给实际的俸禄表彰嘉奖,卞衮在其中。改为太常丞。咸平初年,升为监察御史,为淮南转运副使、同荆湖发运使,以办事能干让皇帝知晓,就地加殿封为中侍御史。入朝判三司开拆司,再为淮南转运使并发运使。咸平六年,合并三司使的职务而分设副佐的官员,任命卞衮为刑部员外郎,充任盐铁副使。景德初年,背生毒疮而死去,年四十五岁。录用他的弟弟卞扆为临颍主簿,儿子卞咸为将作监主簿。‎ 卞衮聪明敏捷,有做官的才能,连年掌管财赋,以清白治理司局,被认为称职。然而他性情残忍狠毒,搜括财税严厉刻薄,专门进行拷打,以致有“大虫”的外号。真宗曾对亲近的臣子说:“卞衮秉公忠诚,竭尽心力,无所畏惧回避,人们很少能做到,然而近来在外任职,颇因残酷而使德行受损,所到州县,细微的过错,没有任何宽免。大凡督察部下,矫正过错,如果没有大的事故,就应该体恤宽恕,官吏自己应当畏惧权威怀念恩惠,不敢再次犯错,公家的事情也没有办不成的。这才懂得做官的方法,适中为好。”‎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考生在阅读时要始终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文章写了哪些人的哪些事;(2)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3)文章说了什么道理;(4)文章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具体来说,对记叙性文章,考生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前因后果;对一般的传记文,考生要弄清作者记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对议论性文章,考生要找出其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对说明性文章,考生要理清说明对象和说明方法。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准确、完整地分析和评价人物及事件。‎ ‎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考生在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文中的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同时,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而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的。考生分析时可按时间顺序归纳,也可按空间顺序归纳,还可按材料性质或类别归纳。‎ ‎3.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考生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才能明确各项表述正确与否。考生要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诸如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 ‎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考生在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生平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进而从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黄子厚诗》序 朱 熹 余年十五六,时与子厚相遇于屏山刘氏之斋馆,俱事病翁先生。子厚少余一岁,读书为文略相上下,犹或有时从余切磋,以进其所不及。后三四年,余犹故也,而子厚一旦忽踊跃骤进,若不可以寻尺计,出语落笔辄惊坐人。余固叹其超然不可追逐,而流辈中亦鲜有能及之者。自尔二十余年,子厚之诗文日益工,琴书日益妙,而余日益昏惰,乃不能及常人,亦且自念其所旷阙,又有急于此者,因遂绝意,一以顽鄙自安,固不暇复与子厚度长絜大于文字间矣。既而子厚一再徙家崇安、浦城,会聚稍希阔。然每得其诗文笔札,必为之把玩赏叹,移日不能去手。‎ 盖子厚之文学太史公,其诗学屈宋曹刘而下及于韦应物,视柳子厚犹以为杂用今体不好也。其隶古尤得魏晋以前笔意,大抵气韵豪爽,而趣味幽洁萧然,无一点世俗气。中年不得志于场屋,遂发愤谢去,杜门读书,清坐竟日,间辄曳杖行吟田野间,望山临水以自适。‎ 其于骚词,能以楚声古韵为之,节奏抑扬高下,俯仰疾徐之间,凌厉顿挫,幽眇回郁,闻者为之感激慨叹或至泣下。由是其诗日以高古,遂与世亢,至不复可以示人。或者得之,亦不省其为何等语也。独余犹以旧习未忘之故,颇能识其用意深处,盖未尝不三复而深悲之,以为子厚岂真坐此以穷,然亦不意其遂穷以死也。‎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要求考生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它要求考生对所述事件、所写事物、所说道理等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同时能准确地找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进一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路,进而对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进行归纳概括。‎ 衰莫疾痛,余日几何,而交旧零落,无复可与语此者。方将访其遗稿,椟而藏之,以为后世必有能好之者,而一日三山许闳生来访,袖出子厚手书所为诗若干篇,别抄又若干篇以示余。其间盖又有余所未见者。然后益知子厚晚岁之诗,其变化开阖,恍惚微妙,又不止余昔日之所知也,为之执卷流涕而识其后如此。‎ 子厚名铢,母孙读书能文,昆弟皆有异材,而子厚所立卓然,尤足以自表见。顾乃不遇而厄穷以死,是可悲也。许生尝学诗于子厚,得其户牗,收拾遗文,其多乃至于此。拳拳缀缉,师死而不忍倍之,是又可嘉也已。‎ ‎(原文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归纳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子厚作诗著文,功力日益深厚的时候,作者却想到自己的荒废欠缺,而且认为还有比学写诗文更为急迫的事,于是就干脆断绝了学文的念头。‎ B.子厚在壮年时参加科举考试一直都没有成功,于是心里愤然,就放弃了参加科举考试,闭门读书,终日闲坐,或到田野间,以寻求乐趣。‎ C.子厚的诗文和世俗不能相合,以至不能给人看,即使有人看到,也不明白他在说些什么,但是作者很能理解子厚作品的深意。‎ D.黄子厚做过年轻人的老师,许生曾跟子厚学诗,得到他的真传,所收集的遗文很多;在作者年老时,许生抄写了自己的许多诗给众人看。‎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 非传记类文章归纳概括题解题方略 ‎1.分析具体内容,概括文章要点。 ‎2.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一一对应。‎ ‎(2018届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顾越字允南,吴郡盐官人也。家传儒学,并专门教授。越幼明慧,有口辩,励精学业,不舍昼夜。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至于微言玄旨,《九章》七曜,音律图纬,咸尽其精微。‎ 初为南平元襄王伟国右常侍,与文发俱入府,并见礼重。寻转行参军。大通中,诏飙勇将军陈庆之送魏北海王颢还北主魏,庆之请越参其军事。时庆之所向克捷,直至洛阳。既而颢遂肆骄纵,又上下离心,越料其必败,以疾得归。裁至彭城,庆之果见摧衄,越竟得先反,时称其见机。及至,除安西湘东王府参军。及武帝撰制旨新义,选诸儒在所流通,遣越还吴,敷扬讲说。‎ 越遍该经艺,深明《毛诗》,傍通异义。特善《庄》《老》,尤长论难,兼工缀文,闲尺牍。武帝尝于重云殿自讲《老子》,仆射徐勉举越论义,越抗首而请,音响若钟,容止可观,帝深赞美之。由是擢为中军宣城王记室参军。‎ 及侯景之乱,越与同志沈文阿等逃难东归,贼党数授以爵位,越誓不受命。承圣二年,诏授宣惠晋安王府谘议参军,领国子博士。越以世路未平,无心仕进,因归乡,栖隐于武丘山,与吴兴沈炯、同郡张种、会稽孔奂等,每为文会。‎ 及废帝即位,拜散骑常侍,兼中书舍人,黄门侍郎如故。领天保博士掌仪礼犹为帝师入讲授甚见尊宠时宣帝辅政华皎举兵不从越因请假东还 或谮之宣帝,言越将扇动蕃镇,遂免官。太建元年,卒于家,年七十七。‎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领天保博士/掌仪礼/犹为帝师/入讲授/甚见尊宠时宣帝/辅政华皎/举兵不从越/因请假东还/‎ B.领天保博士/掌仪礼/犹为帝师/入讲授/甚见尊宠/时宣帝辅政/华皎举兵不从/越因请假东还/‎ C.领天保博士/掌仪礼犹为帝/师入讲授/甚见尊宠时宣帝/辅政华皎/举兵不从/越因请假东还/‎ D.领天保博士/掌仪礼犹为帝/师入讲授/甚见尊宠/时宣帝辅政/华皎举兵不从越/因请假东还/‎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指二十岁。古人二十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参军,古代职官名,谓参谋军事。东汉末始有“参某某军事”的名义,晋以后军府等始置为官员,隋唐时兼为郡官。‎ C.毛诗,指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注的《诗经》,《诗经》在汉代有齐、鲁、韩、毛四家之学,独存毛诗,流传至今。‎ D.博士,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汉武帝置五经博士,晋置国子博士,唐设太子博士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越自幼聪慧,励精学业。顾越自幼学习儒学,有辩才;到都城游学时,如有精通儒学的饱学之士,他必定登门质疑问难,研讨谈论,毫无倦意。‎ B.顾越有预见性,见机行事。陈庆之护送元颢回北方主政魏国,顾越随同前往,不久看到元颢骄横放纵,上下异心,料定他必将失败,便以生病为由辞官还乡,回到家乡后陈庆之果真被摧败。‎ C.顾越擅长论难,娴熟文辞。顾越在重云殿论述《老子》义理时,声音响如洪钟,仪容举止可观,皇帝大为赞赏,因此顾越被提拔为中军宣城王记室参军。‎ D.顾越忠君爱国,遭人诬陷。侯景之乱时,贼党几次授予顾越爵位,他坚决不接受;他被人诬陷欲煽动藩镇造反,被免除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武帝撰制旨新义,选诸儒在所流通,遣越还吴,敷扬讲说。‎ ‎(2)越以世路未平,无心仕进,因归乡,栖隐于武丘山。‎ ‎1.B ‎2.A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弱冠,指二十岁”不准确。“弱冠”不能用于女子,只泛指男子二十岁。‎ ‎3.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回到家乡后陈庆之果真摧败”说法错误,原文是“裁至彭城,庆之果见摧衄”。‎ ‎4.(1)等到武帝撰写制旨新义时,选择诸儒士到所在地流通,派遣顾越回到吴郡,传播宣扬、讲述解说。‎ ‎(2)顾越因见世路不平,无心在仕途中进取,趁机回到故乡,在武丘山隐居。‎ ‎【参考译文】‎ 顾越字允南,是吴郡盐官人。家中继承儒学,并有专门的教习传授。顾越自幼聪明敏慧,有口才,激励自己精通学业,夜以继日。二十岁时到都城游学,如果有精通儒学的饱学之士,顾越一定登门造访质疑问难,研讨谈论,毫无倦意。至于精妙的言论,深奥的义理,《九章》中的七曜,音律和图谶纬书,都尽探其精深微妙之处。‎ 起初他担任南平元襄王萧伟的国右常侍,与贺文发一同进王府,都被礼遇看重。不久转任行参军。大通年间,朝廷下诏让飙勇将军陈庆之护送魏北海王元颢回北方主政魏国,陈庆之请求让顾越参与他的军中事务。当时陈庆之的军队所到之处,都能取得胜利,一直到洛阳。不久元颢就肆意骄横放纵起来,加之上下离心离德,顾越料定他必将失败,就以生病为由辞官还乡。才到彭城,陈庆之果真摧败,顾越竟能先返回,当时的人称他有预见性。等到了之后,被任命为安西湘东王府参军。等到武帝撰写制旨新义时,选择诸儒士到所在地流通,派遣顾越回到吴郡,传播宣扬、讲述解说。‎ 顾越对经艺掌握得全面详细,深刻理解《毛诗》,旁通不同的义解。特别擅长《庄子》《老子》,尤其擅长辩论诘难,同时善于写文章,娴熟于尺牍文辞。武帝曾经在重云殿亲自讲解《老子》,仆射徐勉推举顾越论述义理,顾越昂首而请准,声音响如洪钟,仪容举止可观,皇帝大为赞赏他。因此提拔他为中军宣城王记室参军。‎ 等到侯景作乱,顾越与有着相同志向的沈文阿等人逃难回到东部,贼党几次授予他爵位,顾越发誓不接受任命。承圣二年,下诏让他担任宣惠晋安王府谘议参军,领国子博士。顾越因见世路不平,无心在仕途中进取,趁机回到故乡,在武丘山隐居,与吴兴郡的沈炯、同郡的张种、会稽郡的孔奂等人,经常举办文会。‎ 等陈废帝即位后,顾越任散骑常侍,兼任中书舍人,仍像以前一样担任黄门侍郎。领天保博士,掌管仪礼,还担任皇帝的老师,入宫讲授,很受尊敬宠信。当时宣帝辅佐政事,华皎起兵反对,顾越趁机请求准假回到东部。有人在宣帝面前诬陷他,说顾越将煽动藩镇造反,于是免除他的官职。太建元年,他在家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