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6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临泽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 高一生物 一、选择题 1.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要寄生在活细胞内繁殖 B. 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繁殖等 C. 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课本上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要寄生在活细胞内繁殖,A正确;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繁殖……,B正确;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C正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不是一切生物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答案是D。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列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 B. 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C.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能够增殖的病毒 D. 自然界最基本生命系统是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详解】A、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A错误; B、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B正确; C、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任何层次,C错误; D、自然界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D错误。 故选B。 3. 一个动物或人体的器官往往( ) A. 具有四种基本组织,但以某种组织为主 B. 只由一种基本组织构成 C. 由四种以上的基本组织构成 D. 由两三种基本组织构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动物或人体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各具有一定的功能,这几种组织在构成器官的时候往往是以某一种组织为主,如心脏这个器官能不停的跳动,心脏的腔能不停的收缩和舒张,说明构成心脏的主要组织是肌肉组织,其次心脏内外布满了血管和神经,因此还有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所以具有四种基本组织,但以某种组织为主,A正确;动物或人体的组织主要有四种,而不是一种,B错误;动物或人体的组织主要有四种,而不是四种以上的基本组织构成,C错误;动物或人体的组织主要有四种,而不是三种以上的基本组织构成,D错误。 考点:组织形成器官。 4.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 B. 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 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 D. 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核糖体,A正确; B、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B正确; C、原核细胞的拟核区含有大型环状的DNA分子,C正确;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D错误。 故选D。 5.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低倍物镜下找到要观察的对象时,可立即换上高倍物镜 B. 转换高倍镜观察时,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破坏标本 C. 换上高倍物镜后,不能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只能用粗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 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关于显微镜使用的问题,在使用显微镜时,先使用低倍镜找到我们需要观察的物像,然后将所要观察的细胞移向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换用高倍镜时,直接转到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调节反光镜或者放大光圈,使视野变亮,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详解】A.、在低倍物镜下找到要观察的对象时,将观察的对象移到视野中央,然后换上高倍物镜,A错误; B、转换高倍镜观察时,直接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B错误; C、换上高倍物镜后,不能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C错误;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D正确。 故选D。 【点睛】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为: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3、观察 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6. 在将光学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一般不应出现的过程是( ) A. 调节光圈 B. 调节粗准焦螺旋 C. 调节细准焦螺旋 D. 转动转换器 【答案】B 【解析】 转换好高倍镜后,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像,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切勿调节粗准焦螺旋,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可调节反光镜或光圈。 7.下列对组成细胞的分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激素、抗体、酶、载体蛋白发挥作用后均将失去生物活性 B. 蛋白质和核酸的共有元素为C、H、O、N C. 细胞合成核酸、ATP、磷脂等物质均需要磷酸盐 D. 水稻细胞中由C、G、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6种 【答案】A 【解析】 激素一经发挥作用就会失去活性,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酶和载体蛋白可重复利用,A错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为C、N、O、N等,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B正确;核酸、ATP和磷脂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所以它们的合成均需要磷酸盐,C正确;水稻细胞中由C、G、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6种,包括三种脱氧核苷酸和三种核糖核苷酸,D正确。 8.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B. 胆固醇可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 DNA和tRNA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D. 脱氧核糖中含磷元素,是DNA的组成成分之一 【答案】D 【解析】 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A正确;胆固醇既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正确;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tRNA是三叶草状结构,双链部分是由氢键连接互补的碱基形成的,C正确;脱氧核糖属于单糖,不含P元素,D错误。 9.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u、Zn、Mo等是细胞内的微量元素 B. 微量元素是在生物体中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的一些元素 C. 微量元素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 D. 微量元素是指生物生活所必需的,但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微量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A正确;微量元素含量尽管少,但在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B错误;微量元素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C正确;微量元素通常指生物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但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D正确。 【点睛】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3)微量元素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 10.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 ( ) A. 碘液、苏丹Ⅲ染液 B. 双缩脲试剂、碘液 C. 斐林试剂、碘液 D. 碘液、斐林试剂 【答案】B 【解析】 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水中搓洗后,纱布上的黏稠物质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洗出的白浆中富含淀粉,所以应分别用双缩脲试剂和碘液鉴定。 11.下列各组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脂肪、氨基酸 B. 磷脂、脱氧核苷酸 C. 氨基酸、纤维素 D. 淀粉、核糖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氨基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等,A错误;磷脂、脱氧核苷酸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B正确;氨基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等,纤维素的组成元素是C、H、O,C错误;淀粉的组成元素是C、H、O,核糖核苷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P,D错误。 12.科学家说:“没有碳,就没有生命。”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 碳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C. 碳元素是各种大分子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内的化合物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前者包括水和无机盐,后者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详解】A、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碳是最基本的元素,A正确; B、碳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B正确; C、多糖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C错误; D、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如蛋白质、多糖、核酸等,D正确。 故选C。 13.下图为一条肽链的分子结构简式,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这条肽链中的肽键数是2 B. 构成该肽链的氨基酸数目是2 C. 该条肽链可称为多肽 D. 在合成该肽链时形成2个水分子 【答案】B 【解析】 由图可知该肽链中含有2个肽键(—CO—NH—),A正确;构成该肽链的氨基酸数目是3,B错误;该肽链是由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称为三肽,也叫做多肽,C正确;三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一条肽链时,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3-1=2,D正确。 14.如图表示一个由15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分子形成过程中共产生152个H2O B. 参与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2个氨基酸的R基有氨基和1个氨基酸的R基有羧基 C. 该分子中有2个氨基酸残基含硫 D. 该分子彻底水解将产生153种氨基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由题可知该蛋白质由15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最左端是氨基,右端是羧基,中间还有一个肽键(是R基中的氨基和羧基脱水缩合而成的)和一个二硫键。 【详解】A. 该分子形成过程中共产生153个H2O,153个氨基酸共脱去152个水,另一个是R基中的氨基和羧基脱水缩合而成的,A错误; B. 参与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1个氨基酸的R基有氨基和1个氨基酸的R基有羧基,B错误; C. 二硫键是是两个-SH脱去两个H形成,因此该分子中有2个氨基酸残基含硫,C正确; D. 组成蛋白质氨基酸最多有20种,因此该分子彻底水解将产生最多20种氨基酸,D错误; 因此选C。 【点睛】本题结合蛋白质分子结构图,考查蛋白质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掌握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根据图中信息计算该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数目,氨基数和羧基数等。 15.如图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m为胞嘧啶,则a为核糖或脱氧核糖 B. 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C. 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 D. 若m为胸腺嘧啶,则b一定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 【答案】B 【解析】 【分析】 m为含氮碱基,DNA中有A、T、G、C四种,RNA中有A、U、G、C四种;a为五碳糖,DNA中为脱氧核糖,RNA中为核糖;b为核苷酸。 【详解】A、若m为胞嘧啶,则a为核糖或脱氧核糖,A正确; B、若m为腺嘌呤,则b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错误; C、若m为尿嘧啶,b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C正确; D、若m为胸腺嘧啶,b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则b一定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D正确。 故选B。 【点睛】识记DNA与RNA的区别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16. 2016年4月26日美国一名49岁女性因尿路感染症状就医,被发现感染了“无敌细菌”,该细菌对抗生素具有极高的耐药性。下列关于“无敌细菌”细胞内DNA与RNA特点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位相同 B. 构成的碱基相同 C. 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 构成的五碳糖不同 【答案】D 【解析】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A错误;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体现在五碳糖和碱基上,B错误,D正确;DNA和RNA分子中的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C错误。 17.从某种生物中提取出核酸样品,经检测和计算后,碱基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A+T)/(G+C)=1,(A+G)/(T+C)=1。据此结果,该样品( ) A. 确定是双链DNA B. 确定是单链DNA C. 无法确定单双链 D. 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答案】C 【解析】 该核酸内含有“T”,说明该核酸是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也有少量分布,如果该生物是病毒,则不存在细胞结构;由所给等式能推导出A=C、G=T,单链和双链都有可能。 18.“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A.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B.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染色→冲洗→水解→观察 C.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D.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冲洗→水解→染色→观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DNA和RNA的分布的实验步骤,要注意在用盐酸水解之后,用蒸馏水冲洗,以免影响之后的染色效果. 解: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应先取得口腔上皮细胞放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生理盐水后,再进行盐酸解离,之后用蒸馏水洗去解离液盐酸,后用染色剂染色观察.故正确的步骤应该是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故选:A. 考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19.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用吡罗红染液 B. 用8%的盐酸的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使DNA水解 C. 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迅速杀死细胞,防止细胞死亡时溶酶体对核酸的破坏 D. 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细胞质和呈红色的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加入的染色剂是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即两种试剂是同时加入的,A错误;加入盐酸的目的是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并使蛋白质和DNA分离便于染色,但不能使DNA水解,B错误;溶酶体中含有的水解酶在高温时会变性失活,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迅速杀死细胞,防止细胞死亡时溶酶体对核酸的破坏,C正确;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呈绿色的细胞核和呈红色的细胞质,D错误。 20.“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 B. 上述四种糖类物质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 C. 淀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葡萄糖是单糖 D. 上述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糖原是动物特有 【答案】D 【解析】 糖原是动物特有的多糖,此生物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应是动物,A项正确;淀粉是植物特有的多糖,题中四种糖类物质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B项正确;淀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葡萄糖是单糖,C项正确;淀粉可以在动物的消化道内被消化为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可以在动物细胞中转化为糖原,D项错误。 21.下列细胞中的物质与其功能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麦芽糖——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 B. 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 胆固醇——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D. 核苷酸——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 【答案】B 【解析】 【分析】 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的二糖,脂肪是细胞内主要的储能物质,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参与某些复杂化合物的合成。 【详解】A. 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的二糖,细胞不能吸收,葡萄糖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A错误; B、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B正确; C、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胆固醇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错误; D、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苷酸是勾成核酸的基本单位, D错误。 故选B。 2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结合水一般不直接参与代谢作用,它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B. 种子萌发初期,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不断增大,细胞代谢也随之增强 C. 生物体内的水主要以结合水形式存在 D. 冬天雪松体内的结合水含量增多,提高了抗冻的能力 【答案】C 【解析】 结合水一般不参与代谢作用,它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A正确;种子萌发初期,细胞代谢增强,自由水/结合水比值增大,B正确;生物体内的水主要以自由水形式存在,C错误;冬天雪松体内的结合水含量会增多,自由水含量减少,提高了抗冻的能力,D正确。 【点睛】熟记自由水和结合水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所占比例增加,细胞中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高温、干旱、寒冷等)。 23.研究表明,溶液浓度升高,冰点降低。“霜打”后的青菜格外“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结合水增多,增强抗寒能力 B. 多糖水解成单糖,细胞液浓度升高,冰点降低 C. 霜打后的青菜细胞中还有自由水 D. 该现象是青菜对低温环境的一种不适应的表现 【答案】D 【解析】 低温来临,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增强其抗寒能力,A正确;细胞质、细胞液中的多糖降解为单糖以提高浓度,冰点降低,提高抗寒抗冻能力,B正确;只要细胞还是活的,则一定还有自由水,C正确;该现象是青菜对低温环境的一种适应,D错误。 24. 无机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分别缺乏下列哪种无机盐会引起儿童佝偻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及贫血病 ①钾 ②钙 ③钠 ④铁 ⑤碘 ⑥磷 A. ①②④ B. ②⑤④ C. ②⑥④ D. ⑥⑤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无机盐对人体非常重要,如果缺乏会得相应的缺乏症,如无机盐中含有的钙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缺钙能引起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缺碘易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又叫大脖子病;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人体缺铁会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发生障碍,从而使人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导致贫血;故选B。 【点睛】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仅占体重的4%左右.无机盐对人体非常重要,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 25.下列关于无机盐在生物体内所起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合成DNA、RNA、磷脂等物质时,都需要磷酸或磷酸盐作原料 B. 血红蛋白含有铁、叶绿素含有镁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要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说明无机盐在维持细胞的形态中有重要作用 D. 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 DNA、RNA、磷脂等物质都含有P,所以合成这些物质时都需要磷酸或磷酸盐作原料,A正确;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这只能说明某些无机盐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B错误;质量分数为0.9%氯化钠溶液是细胞的等渗溶液,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要用质量分数为0.9%氯化钠溶液,防止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变形,这说明无机盐在维持细胞的形态中有重要作用,C正确;有的无机盐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如HCO3-、HPO32-,D正确。 二、非选择题 26.每年的冬季,流感疫情都会进入一个流行期。但由于人们接种了甲流疫苗后,甲型H7N9病毒不再是最占上风的毒株了。请分析回答问题: (1 )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实现。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是人们很感兴趣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①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②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根据上述资料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你支持第________种观点,其依据是:__________。 (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艾滋病病人能否通过注射青霉素抑制病毒的增殖?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中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①图中表示的细胞是________(动物/植物)细胞,将装片向____________方移动可将上图所示视野中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 ②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l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_____。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 B.面积放大了400倍 C.长度或宽度放大40倍 D.标本的体积放大400倍 【答案】 (1). ② (2). 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依靠其他活细胞才能进行增殖 (3). 不能 (4). 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不含肽聚糖,故青霉素对病毒的增殖不能起抑制作用 (5). 植物 (6). 右上 (7). A 【解析】 【分析】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 2、动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细胞壁。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长度或宽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详解】(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正常的生活和繁殖,因此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顺序应该是②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2)根据题意知,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因此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而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不含肽聚糖,故病毒对病毒的增殖不能起抑制作用。 (3)①图中细胞呈正方形,表示细胞结构外有一层细胞壁,因此确定该细胞为植物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是倒立的虚像,视野中观察的物象在哪个位置,要将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就将装片哪个方向移动,图中的细胞在右上方,所以装片往右上方移动,可将上图所示视野中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表示放大的长度和宽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l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10×40倍,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病毒的生活方式、基本结构以及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27.回答以下有关实验的问题。 Ⅰ.根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水解时加入8%盐酸目的是:盐酸能_______________,加速染色体进入细胞,同时使___________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在鉴定蛋白质、糖类的实验所使用的试剂中,与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用法相似的是__________。 (3)实验材料也可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来做,但要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的___(填“外”或“内”)表皮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 Ⅱ.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将他们鉴别出来。(注:淀粉酶是蛋白质,可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4)用一种试剂将上述四种溶液区分为2组,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__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的是_________溶液。 (5)用________________试剂区分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 (6)区分发生显色反应一组溶液方法及鉴定结果是:显色组的两种溶液各取少许,置于不同的试管中,分别滴加5滴_____________溶液,充分振摇,静置半小时。向静置后的反应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的即为________________溶液。 【答案】 (1).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2). 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 (3). 斐林试剂 (4). 内 (5). 避免紫色细胞中原有颜色的干扰 (6). 双缩脲试剂 (7). 稀蛋清和淀粉酶 (8). 葡萄糖和淀粉 (9). 斐林 (10). 淀粉 (11). 淀粉酶 【解析】 Ⅰ.“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过程中 (1)水解时加入8%盐酸的目的是: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体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在鉴定蛋白质、糖类的实验所使用的试剂中,与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用法相似的是斐林试剂,两者都需混合使用。 (3)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呈现紫色,而内表皮细胞的液泡无色。可见,实验材料也可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来做,但要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原因是避免紫色细胞中原有颜色的干扰。 Ⅱ.(4)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因此用双缩脲试剂可将上述四种溶液区分为2组,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稀蛋清和淀粉酶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的是葡萄糖和淀粉溶液。 (5)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的条件下会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是非还原糖,而葡萄糖是还原糖,因此可用斐林试剂区分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 (6)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据此可将显色组的两种溶液各取少许,置于不同的试管中,分别滴加5滴淀粉溶液,充分振摇,静置半小时。向静置后的反应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的即为淀粉酶溶液。 28.下图是细胞内三类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及功能图示如下,请据图回答: (1)元素X、Y依次是________。 (2)某单体A中含有2个羧基和1个氨基,其中一个羧基位于R基,另一个羧基________;生物大分子D除可行使上述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功能(写出两项即可),该类物质在功能上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 (3)单体C是___________,若物质M可被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染成绿色,则与N相比M 特有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由D加N构成的结构或生物有____________(写出两项即可)。 (4)若B是葡萄糖,那么在植物细胞中特有的E有________________,B、E能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5)生物大分子D、E、F都是以__________为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答案】 (1). N、P (2). 和氨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3). 免疫、调节、运输 (4). 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 (5). 核苷酸 (6). 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7). 核糖体、HIV、烟草花叶病毒等 (8). 淀粉、纤维素 (9). B (10). 碳链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结合图解综合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把较琐碎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到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这一知识点上,有利于掌握和应用。考生可根据题意梳理所学相关知识,再结合从题图中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作答。 (1)根据图中D的功能可推知D是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主要有C、H、O、N,故元素X表示N;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故F表示核酸,其组成元素包括C、H、O、N、P,所以元素Y表示P。 (2)单体A是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因此,若该氨基酸中含有2个羧基和1个氨基,一个羧基位于R基,则另一个羧基和氨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生物大分子D是蛋白质,蛋白质除可行使上述功能外,还具有免疫、调节、运输等功能;蛋白质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直接决定了蛋白质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 (3)由前面分析可知,生物大分子F是核酸,其单体C是核苷酸;若物质M可被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染成绿色,则物质M是DNA、N是RNA,DNA与RNA相比DNA特有的组成成分是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T);由D(蛋白质)加N(RNA)构成的结构或生物有核糖体、HIV、烟草花叶病毒等。 (4)若B是葡萄糖,那么E是多糖,在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 (5)生物大分子D,E、F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碳元素被称为生命系统的“核心元素”。 29. C、H、O、N、P、S在玉米和人细胞(干重)以及活细胞中的含量(%)如下表,请分析回答问题: 元素 O C H N P S 玉米细胞(干重) 44.43 43.57 6.24 1.46 0.20 0.17 人细胞(干重) 14.62 55.99 7.46 9.33 3.11 0.78 活细胞 65.0 18.0 10.0 3.0 1.40 0.30 (1)以上元素在活细胞中的含量明显比人细胞(干重)多的是氧元素和氢元素,发生差异的原因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这两种元素在人体细胞干物质中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中。 (2)水在生命活动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细胞内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细胞的代谢。 ①大豆收获后,要进行晾晒才能入仓储存,所除去的水分主要是细胞中的____________。这种类型的水分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种即可)。我市农村地区喜食晒干的“炒青豆”,炒青豆时散失的水分主要是____________。 ②浸泡约一周时间,黄豆芽已长得又白又粗,1 kg的黄豆能长出5 kg的黄豆芽。在这个过程中,黄豆细胞内的有机物含量__________,有机物种类__________。 (3)牛奶、奶粉中都添加钙、铁等元素。其中碳酸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说明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对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非常重要,这说明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水 (2). 蛋白质 (3). 自由水 (4). 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细胞内多种生物化学反应 (5). 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6). 结合水 (7). 减少 (8). 增多 (9). 构成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 (10). 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表格:活细胞中由于水分较多,所以H、O元素含量较高;干细胞中由于蛋白质含量较高,所以C元素含量较高;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玉米细胞(干)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人细胞(干)的元素是氧,发生这种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组成玉米细胞的化合物中糖类较多。 (1)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高达80%~90%;在人体细胞干物质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因此干物质中氧元素和氢元素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 (2)①大豆收获后,要进行晾晒才能入仓储存,所除去的水分主要是细胞中的自由水;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还可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物化学反应。炒青豆时散失的水分主要是结合水。 ②浸泡约一周时间,黄豆芽已长得又白又粗,1kg的黄豆能长出5kg的黄豆芽。在这个过程中,黄豆细胞内的有机物含量减少,种类增多,其原因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许多代谢中间产物。 (3)碳酸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这说明无机盐的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被运送的大量药品之一是0.9%的生理盐水,它对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非常重要,这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调节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明确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水含量高;结合水的比例上升时,植物的抗逆性增强,细胞代谢速率降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