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浙科版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浙科版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湖州联考)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均有实验分组 B.均有同位素示踪 C.均有细菌培养 D.均有对子代的研究 答案 B 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只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故B项错误;两个实验均有实验分组、细菌培养和对子代的研究,故A、C、D项正确。 2.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在侵染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B.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DNA C.上清液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D.在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起作用的是DNA 答案 C 解析 由于在侵染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32P标记在噬菌体的DNA上,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的DNA还没有注入大肠杆菌内。 3.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可知( ) A.RNA是转化因子 B.荚膜多糖具有生物活性 C.DNA是转化因子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DNA酶使DNA水解为脱氧核苷酸,加入S型菌的荚膜多糖、RNA的两组都没有S型菌出现,只有加入S型菌的DNA的那一组出现了S型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故选C。 4.(2018·杭州一模)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含32P的化合物培养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中只有核酸含32P B.要用32P标记噬菌体,可用既含32P又含31P的细菌培养噬菌体 C.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搅拌就离心所得沉淀中有放射性 D.若T2噬菌体的壳体也进入细菌,则无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 A 解析 用含32P的化合物培养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中不只有核酸含32P,含磷的化合物都会含32P,A错误;要用32P标记噬菌体,可用既含32P又含31P的细菌培养噬菌体,B正确;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搅拌就离心所得沉淀中有放射性,C正确;若T2噬菌体的壳体也进入细菌,则无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5.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答案 C 解析 T2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所以不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不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需要在宿主细胞中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复制及表达需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所以培养基中的32 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正确;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分别是RNA病毒、DNA病毒,二者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不相同,D错误。 6.(2018·温州3月选考模拟)已知某双链DNA片段含有200个碱基对,其中A和T共有160个,则该片段中某一条链上C和G之和为( ) A.40个B.80个C.120个D.240个 答案 C 解析 该双链DNA片段含碱基400个,A=T=80个,C=G=120个,则一条链上C+G=120个,C正确。 7.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 ) A.4000个和900个 B.4000个和1800个 C.8000个和1800个 D.8000个和3600个 答案 C 解析 一个脱氧核苷酸含有1个碱基,因此DNA分子中碱基数目与脱氧核苷酸数目相同。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则这个DNA分子含有8000个脱氧核苷酸;双链DNA分子中,非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占全部碱基的一半,该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200个,则腺嘌呤的数目为4000-2200=1800(个)。 8.如图所示,一分子b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a构成,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的组成元素有C、H、O、N、P五种 B.a属于不能水解的糖,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 C.蓝细菌内含的m共四种 D.b是组成核酸分子的基本单位 答案 C 解析 b是核苷酸,组成核苷酸的元素有C、H、O、N、P五种,A正确;a为五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属于不能水解的单糖,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B正确;蓝细菌内既含有DNA,又含有RNA,故蓝细菌内含的m的种类是五种(A、C、G、T、U),C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b是核苷酸,是组成核酸分子的基本单位,D正确。 9.DNA熔解温度(Tm)是使DNA双螺旋结构解开一半时所需要的温度,不同种类DNA的Tm值不同。如图表示DNA分子中G+C含量(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与Tm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般地说,DNA分子的Tm值与G+C含量呈正相关 B.Tm值相同的DNA分子中G+C的数量有可能不同 C.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有磷酸二酯键和氢键 D.DNA分子中G与C之间的氢键总数比A与T之间多 答案 D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G+C含量越高,DNA熔解所需温度越高,所以A项正确;Tm值与DNA分子中G+C含量(占全部碱基的比例)有关,由于DNA中碱基总数不一定相同,因此Tm相同,G+C的数量可能不同,B项正确;DNA两条链通过氢键相连,脱氧核苷酸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成DNA单链,C项正确;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但由于DNA分子中(A+T)/(C+G)比值不定,所以不能确定哪组碱基对间的氢键总数更多,D项错误。 10.(2018·浙江十校联考)下图为噬菌体DNA片段,且两条链均被32P标记。用该噬菌体去侵染被15N标记的细菌,在其中增殖4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④可表示两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B.噬菌体被标记的是图中的①结构 C.子代噬菌体的DNA大部分含15N,少部分含32P D.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在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均含15N 答案 C 解析 根据氢键的数量可知,图中④可表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或者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A正确;根据题意可知,噬菌体DNA被32P标记,即图中①磷酸被标记,B正确;子代噬菌体的DNA全部含15N,少部分含32P,C错误;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在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均含15N,D正确。 11.(2018·浙江十校联考)在用肺炎双球菌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历史探究实验中,科学家进行了活体细菌转化实验(实验一)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实验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的DNA和蛋白质均变性失活 B.光滑型肺炎双球菌的DNA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C.实验一证明S型菌中的转化因子DNA进入R型菌体内 D.实验二中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发生了基因重组 答案 D 解析 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的蛋白质变性失活,而DNA没有变性失活,A错误;光滑型肺炎双球菌的蛋白质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B错误;实验一证明S型菌中的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体内,但是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DNA,C错误;实验二中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发生了基因重组,D正确。 12.如图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现象是放射性全部分布在上清液中 B.搅拌的目的是促使35S进入细菌内 C.由于蛋白质中含有C、H、O、N等元素,所以也可以用14C、3H、18O、15N对噬菌体进行标记 D.整个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还需要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以进行对照 答案 D 解析 由于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不侵入细菌,所以经过搅拌和离心后,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但沉淀物中也可能会含有少量的放射性;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或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开;由于蛋白质和DNA都具有C、H、O、N等元素,所以不能用14C、3H、18O、15N对噬菌体进行标记;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可知,还需要设置另一组实验进行对照,该组需要用32P对噬菌体进行标记。 13.(2018·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人们对遗传物质和基因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就是DNA上的有效片段 B.用35S标记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混合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 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S型菌在小鼠体内的死亡率一般高于R型菌 答案 C 解析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A错误;用35S标记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混合培养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放射性基本不变,B错误;埃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S型菌具有致病性,在小鼠体内的死亡率一般低于R型菌,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4.下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DNA片段的________结构,图乙是DNA片段的________结构。 (2)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的一条链是由______和________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4)连接碱基对的[7]是____________,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如下:即________与________配对,__________与________配对。 (5)从图甲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________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________________结构。 答案 (1)平面 立体(或空间) (2)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片段 脱氧核糖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脱氧核糖 磷酸 (4)氢键 A(或腺嘌呤) T(或胸腺嘧啶) G(或鸟嘌呤) C(或胞嘧啶) (5)反向平行 规则的双螺旋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表示的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而乙表示的是DNA分子的立体(或空间)结构。(2)图中2表示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片段,3表示脱氧核糖,4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从图甲的平面结构可以看出,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基本骨架。(4)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且有一定规律:A与T配对,G与C配对。(5)根据图甲可以判断,组成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是反向平行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相互缠绕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15.下面是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某种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设计的实验步骤,请将其补充完整。 (1)实验目的:略。 (2)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该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液,猪胚胎干细胞,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等。 (3)实验步骤: 第一步:把该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A、B、C三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取猪胚胎干细胞分成等量的三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把A、B、C三组处理过的核酸提取物注射到三组猪胚胎干细胞中。 第三步:将三组猪胚胎干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从培养好的猪胚胎干细胞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有该流感病毒产生。 (4)请预测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A、B、C三组均出现该流感病毒,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既不是DNA也不是RNA。 答案 (3)分别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A、B两组核酸提取液,C组不做处理 (4)①若A、C两组出现该流感病毒,B组没有出现,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②若B、C两组出现该流感病毒,A组没有出现,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解析 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酸是遗传物质,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类。根据题目要求探究的问题及给予的材料、试剂分析可知,实验中分别利用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该病毒核酸提取液,然后再注射到猪胚胎干细胞中培养,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可根据培养后是否检测到该流感病毒来判断其核酸类型。 16.在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过很多的实验进行探究,包括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 A.将一部分S型菌加热杀死; 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 C.将接种后的培养基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见图)。 ①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了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请利用DNA酶作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①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 组合编号 A B C 处理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过你设计的实验,还能得出什么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1、2、3组 ②S型菌中的某种物质(或转化因子)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①第一步:从S型菌中提取DNA,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 第二步: 组合编号 A B C 处理 不加任何提取物 加入提取出的S型菌DNA 加入提取出的S型菌DNA和DNA酶 第三步:将R型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A、C组中未出现S型菌,只有B组培养基中出现S型菌,说明S型菌的DNA分子可以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③DNA结构要保持完整才能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 解析 (1)①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2、3组,第4组是实验组,培养皿中出现S型菌落和R型菌落。②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S型菌中的某种物质(或转化因子)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2)①为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首先需从S型菌中提取DNA,并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由题意“验证促进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物质是DNA”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DNA的有无及其结构完整性,故在B组加入提取出的S型菌DNA;在C组加入提取出的S型菌DNA和DNA酶。②预测实验结果:由于A中没有加任何提取物,C中的DNA分子被水解,所以A、C组中未出现S型菌;由于B组加入了提取出的S型菌DNA,所以B组培养基中出现S型菌。③B、C组对照还可以看出DNA结构要保持完整才能完成此转化过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