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古诗二首》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18《 古诗二首》教案

18.《 古诗二首》教案 文本分析: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 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前两句从视觉上以夸张 的手法烘托山寺的高耸入云,后两句从听觉上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 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发挥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 高,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 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 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交代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 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用“穹庐”作比,说天空如毡帐,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 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描绘了一幅水草丰 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全诗风格明朗豪爽, 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 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基于此理念,在教学时,可采 用“一读二想三积累”的方法来学习。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 设特定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等 12 个生字,会写“危、敢”等 8 个字,理解“苍苍、茫 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 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难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2 课时. 1.认识“宿、寺”等 6 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 个字。 2.朗读并背诵《夜宿山寺》。 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 1.识记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夜宿山寺》,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了解作者,领悟题意 1.复习旧知,引出作者。 导语:同学们,你们会背《静夜思》这首诗吗?(全班齐背)你们知道这首 诗的作者是谁吗?大家还会背他的哪一首诗?(学生背诗) 2.指名介绍李白,引导其他同学有礼貌地补充。 3.导入新课,板书诗题。 过渡: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 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登临山寺,写下了一首令人惊叹的作品,那就是《夜 宿山寺》。(板书:夜宿山寺) 4.简笔画解题。 学生齐读诗题,读好断句,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找到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地 点和事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绘制简笔画。 (1)夜。交代了李白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夜晚。(教师板画星星、月亮) (2)宿。在题目中读sù,平舌音,是“住,过夜”的意思。 识记方法:可以运用想象法识记“宿”字,如宝盖头是房屋,下面可以想象 成一个人在房屋里住了一百天。 (3)山寺。交代了李白住在深山的寺庙里。(教师板画山峦、寺庙,同时 在山腰处画几朵云,以突出其高度) 识记方法:可以运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寺”字,如“诗”去掉言字旁就是 “寺”。“寺”,读sì,平舌音。 过渡: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山寺,同大诗人李白一起去感受山寺 的气势吧!(师生齐读题目,教师指导读准生字) 二、初读古诗,感知节奏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之间互相读,检查字音是否都读准了。 3.课件出示诗歌及朗读节奏。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宿、寺、危、辰、恐、惊”。 (1)出示“危楼”。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危楼高百尺”。 (2)出示“星辰”。读好前鼻音和后鼻音。通过图片理解“辰”就是太阳、 月亮、星星的总称。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手可摘星辰”。 (3)出示“恐、惊”。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诗句“恐惊天上人”。 5.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6.教师范读,学生再读,读出诗的节奏。 过渡: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乐范读,指导学生 聆听,体会诗句的停顿) (1)朗读指导:读时要注意停顿,而且读得声断气连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 (2)学生按照教师介绍的方法再读古诗。 7.师生合作读。按诗歌的节奏,教师读前两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 三、观察示范,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危、敢、惊”,教师范读。随后学生齐读,教师指名认读。 2.指导组词来加强识字。 [危]危害、危险、危急、居安思危 [敢]勇敢、果敢、敢于、敢作敢为 [惊]惊动、惊人、惊讶、惊天动地 3.指导书写。 (1)先让学生整体观察生字的结构及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桌之间相 互说一说。 (2)教师逐一示范,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认真观察并书空。 [危]半包围结构。第五笔是横折构,不是横钩;最后一笔竖弯钩要探出第 三笔横,钩段要有力。 [敢]左右结构。左边是“耳朵上面挂上钩”,不要写成“耳”;右边是反 文。书写时注意第七笔是提,“攵”底部撇高捺低。 [惊]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口”在横中线部位,第六笔竖在竖中线上。 (3)学生练习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评价:使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并予以纠正。 四、随文识字,品读古诗 过渡:同学们齐心协力,扫清了字词障碍,可以跟随“诗仙”李白一起夜宿 山寺,感受身临高处的奇特。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夜宿山寺》这首古诗。 (一)学习第一句:危楼高百尺。 1.全班学生齐读。 过渡:真是聪明的小朋友,一下子就掌握了读诗的诀窍。你们读得这么好, 诗中有一个字急切地想来和大家打招呼。 2.多种方法识记“危”字。 (1)(课件出示“危”的小篆)猜猜它是哪个字?它是“危”的小篆体, 上面是一个人,中间是山崖。本义指人站在山崖上心里很害怕,说明这个山崖怎 么样?所以“危”就是“高”的意思。 (2)出示载有危险易爆物品的车上标注“危”字的图片、加油站中带有“危” 字的图片、路标上带有“危”字的图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出示字典中的三种解释:①不安全,跟“安”相对。②损害。③高的, 陡的。引导学生从三个义项中找出“危”在诗中的解释。“危楼”是高楼的意思, “危”在这里就是“高的,陡的”的意思。(教师在寺庙的后面画上楼的简笔画) 3.理解诗句。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危”就是“高”的意思,现在请同学们一边观看简 笔画一边想象画面,同桌再合作交流,看看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楼的高。(高百 尺。) (1)理解诗意:山上寺院的楼很高。 (2)理解手法。“高百尺”并不是说这座楼真的有一百尺高,“百尺”是 虚指,形容楼很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李白的很多诗句都运用了这样的手 法,你们读过的有哪些?(相机出示诗句) ①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再读诗句,可指名读。 指导:想象楼极高、夜色朦胧的画面,读好诗句,将“高”字读得响亮一些。 5.学生反复练习朗读,教师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议,再赛读。 小结:这首诗的第一个字就是“危”,和后面的“高”巧妙结合,看来这座 楼真是高耸入云,气势雄伟呀!(齐读——危楼高百尺) (二)学习第二句:手可摘星辰。 过渡:如果你站在这么高的楼上,看着满天一闪一闪的星星近在眼前,你会 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看看诗人李白的想法吧。 1.学习“辰”。 (1)理解“星辰”。“星辰”就是天上星星的总称。 (2)用减一减的方法来识记“辰”:晨-日=辰。 (3)用组词的方法来巩固识记“辰”:生辰、诞辰、星辰、辰时、良辰美 景。 2.课件出示第二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教师指名说一说。 小结: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辰,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却形象地 表现出了楼之高。多么奇特的想象啊! 3.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置身山顶高楼,星光满天,一伸手就可摘星的画面, 并说一说对诗意的理解。 4.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带着惊喜的心情来读。 5.课件播放音乐,创设情境引读。 预设: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登上了山上的高楼,楼如此之高,这真是——(生: 危楼高百尺。) 星星离我们是那样近,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摘到,这真是——(生:手可摘星 辰。) 看到此情此景,诗人李白不禁惊喜地吟诵道——(生:危楼高百尺,手可摘 星辰。)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充分发挥想象,假设自己也与诗人一起上了高楼, 看到了满天星辰。可见想象画面是学习古诗、理解诗意的好方法,大家会运用这 种方法了吗? (三)学习第三、四句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过渡:大诗人李白站在如此美妙的地方,本该高声吟诵一首,可是他却说“不 敢”,这是为什么呢? 1.课件出示第三、四句。 (1)理解诗意: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天上的神仙。 (2)引导学生质疑:李白为什么不敢高声说话呢? (3)引导学生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古诗。 2.学习生字“恐”“惊”。 恐,上面的声旁提示读音,下面的形旁表示与心情有关。 惊,左边表形,右边表声。这两个字都与心情有关,它们还可以组成词语“惊 恐”。 3.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想象。从听觉上想象“山寺”与“天上人” 相距很近。由“不敢”“恐惊”,我们可以感受到“山寺”与“天上人”的距离 之近,进一步突出楼之高。) 4.引导学生质疑:天上真的有神仙吗?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5.指名朗读。 指导:李白是个很浪漫的诗人,他相信九天之上就是天宫,天宫中住着许多 神仙,所以他“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怎么读才不会惊扰到“天上人”呢? 读时要轻一些、慢一些,还可以模拟诗人此时的神态。 6.拓展:假如你和李白一起夜宿山寺,楼高百尺,星似可摘,你又会怎么想 呢?同桌间相互交流。 五、熟读成诵,作业设计 过渡:现在,老师要考考同学们与老师配合的默契程度。老师描述一个画面, 看看你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与这个画面相对应的诗句。 1.教师描述画面,学生认真倾听,说出对应诗句。 预设:(1)师:夜里住在寺庙中,发现了一座高耸的藏经楼,诗人又惊又 叹,登上高楼,仰望星空,似乎伸手就能摘到星辰,这真是——生: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2)师:夜空如此美丽,让人不忍心打破这份宁静,唯恐惊动了住在天上 的神仙。这真是——生: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结合板书中的简笔画,师生配乐合作读,然后结合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发 挥想象给诗配画。 3.学生扮演诗人,一边做动作一边表演读。 指导:表演时注意体会诗人的表情、动作、心理,“摘星辰”的动作、“不 敢、恐”的心理是重点。 4.练习背诵:自由背诵,同桌互相检查,老师抽查。 5.拓展阅读。 过渡:李白擅长运用夸张的手法作诗。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另一首他的诗, 快来读一读吧! 秋浦歌[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6.办一个李白诗歌朗诵展。 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李白的诗,在教师的指导下熟读成诵,然后依次朗诵, 评选出“最佳朗诵者”。 7.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学习“似、庐”等 6 个生字,会写“阴、似、野、苍、茫”5 个字。 2.朗读并背诵《敕勒歌》,感受草原的辽阔与壮美。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在朗读中感受诗歌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一、激趣导入,了解作品 1.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1)描画面:指名描绘歌词让你想到的画面。 (2)谈感受:听完歌曲,结合草原图片,谈一谈你的感受。 导语: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 澎湃。的确,碧蓝的天空,如茵的草地,成群的牛羊,这美丽的草原怎能不让人 陶醉?北朝曾有人用 27 个字描写了一幅草原美景。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 勒歌》。(板书诗题) 2.简介作品。 《敕勒歌》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 一。《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 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 卷。其中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诗》《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 等。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动画,学生认真听,感受古诗的朗读节奏。 听时注意朗读的停顿、重音,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古诗呈现的画面。 2.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指导读好节奏,范读。 学生读时用笔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指导读,必要时可以领 读难句,学生齐声跟读。随后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天 sì 似穹 lú 庐 lónɡ 笼 ɡài 盖 田野 天 cānɡ 苍 cānɡ 苍 野 mánɡ 茫 mánɡ 茫 (1)指名读;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轮读。 (2)教师重点强调:“似、苍”的读音是平舌音;“笼”在本课的读音是 三声;最后一句中的“见”同“现”,是出现、显露的意思,读 xiàn。 3.指名读古诗,引导学生正确断句。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 快慢。 5.学生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两分钟) 6.汇报朗读:找 3 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三、指导书写,背诵积累 1.出示本诗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说说重点笔画所在的位 置。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阴] 左窄右宽。“阝”的竖要写得长一些;第三笔竖撇在竖中线 上起笔,最后一笔的小横大致写在横中线上。 [似]左窄右宽,要注意右边“丿”的穿插。“以”中,竖提靠近 竖中线;点靠近竖中线,比竖提起笔高;最后一笔不是捺,而是长点。 [野]左右均宽。注意第五笔是竖,第七笔是提,第十笔横钩的横 段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是竖钩,不要多写一撇。 3.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 [苍]撇和捺要写得舒展些,盖住下面的“⺋”;第六笔是横折钩, 竖弯钩的竖弯折角处要写得圆润些。 [茫]不要写成左右结构。第四笔和第七笔点要写在横中线上方,最 后一笔竖折的竖段写在竖中线上。 4.练习写字。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写得好的字进行投影评议,同时出示 问题范例予以纠正。 5.指导当堂背诵。 学生自行背诵 3 分钟,然后分男生、女生检查两遍,随后教师指名背诵或接 龙背诵。 6.播放歌曲《敕勒歌》,在美妙的音乐中加强记忆。 四、品读诗句,感受意境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的读书声仿佛把我带进了那无边的草原。现在, 让我们走进草原,细细品读,感受草原的辽阔与壮美吧! 1.课件出示图片:碧绿的大草原一望无际,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白色的蒙古 包。 (1)看图想象,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画面上的内容。 (2)引导学生对照画面再读古诗,思考诗中哪句描写了图中的内容? 课件出示:敕勒川,阴山下。 (1)出示阴山的风景图片以及阴山所在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简介:敕勒川是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位于阴山脚下。“川”是平 地的意思。 (3)提问:读“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引导学生结合出示的图片说一说。 小结:一句“敕勒川,阴山下”,不仅交代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方,而且描 绘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连绵起伏的群山,给人以无限辽阔的印象。 课件出示: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1)教师指名读,再全班齐读,想象画面。 (2)出示蒙古包和蒙古包形状的蓝天图,对比感受“天似穹庐”的含义。 明确:“穹庐”指的是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即蒙古包。“四野”指的 是原野。这些房子屋顶的形状像蒸笼的盖儿,而天空就像圆圆的屋顶笼罩在原野 上。这正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学生交流:天除了像“穹庐”,还像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生活中的事物来回答,如还像巨大的圆馒头、圆顶的蚊帐 等,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言时语言流畅,将理由说清楚。 (4)小组讨论:什么是“笼盖四野”?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笼盖四野” 这样的情景吗? 引导学生理解“笼盖”“四野”的含义,然后结合生活经历,说一说“笼盖 四野”的情景,如浓雾罩住广袤的麦田等。 (5)谈感受:诗句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天空辽远、草原宽阔,天际与草原相接,浑然一体,让人的心胸也开阔起来。) (6)教师范读,学生照读。 指导:可以让学生以桌面为四野,用手势模仿穹庐笼盖四野的动作,体会大草原 的辽阔。“笼盖”要读得重些。 小结:“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写天空像圆圆的毡帐大屋顶,笼罩着大地。 诗人用牧民最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天空,写出了牧民对家园的热爱。 课件出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一边读诗句一边想象画面。 ①画一画:用横线画出诗句中出现的景物。 ②说一说:这样的景物组合在一起,和谐吗? (2)学习“天苍苍,野茫茫”。 ①理解“苍苍、茫茫”。出示相关图片,感受这两个词语形容不同的事物时 有不同的含义。 天苍苍——天空蓝蓝的 野茫茫——原野没有边际 白发苍苍——头发白白的 大海茫茫——大海没有边际 松柏苍苍——松柏绿绿的 云海茫茫——云雾浓厚,看不清楚 ②出示大草原的图片,学生看后说说这蓝蓝的天空、茫茫的草原带给自己的 感觉,通过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示例:蓝蓝的天空下,膘肥体壮的牛羊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悠闲地吃着草。 (3)学习“风吹草低见牛羊”。 ①教师配乐范读,请学生闭眼想象,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画面,感受 草原壮丽富饶的景象,体会牧民的自豪之情。 ②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诗句。 ③理解:为什么风吹草就低?为什么牛羊现? (大草原上生长着茂盛的牧草,比牛羊还高。当风吹过,牧草被吹弯了,在 牧草中吃草的牛羊就显现出来了。) 小结:“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吹、低、见”三字 让原本安静的画面变得鲜活起来,更增添了大草原的壮美。 5.思考: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明确:诗中并非无人,“见牛羊”一句暗示了人的存在。不写人,是为了突 出表现草原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质疑释疑,理解诗歌内容(教学重点) 师:“危楼”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知道?讲给大家听听。 生 1:“危楼”就是非常危险,要倒塌的楼。 生 2:我认为“危楼”不是非常危险,要倒塌的楼,“危楼”就是高楼的意 思。 师:到底是哪种意思?请大家再读读古诗。 (学生再读诗句,体会后,纷纷举手,表示“危楼”就是高楼。) 师:你们怎么知道“危楼”就是高楼呢? 生 1:第一句诗说“危楼高百尺”,这就告诉我们这座楼特别高;第二句接 着又说“手可摘星辰”,进一步说明楼非常高,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把天上的星星 摘下来。 生 2:我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两句诗知道这楼很高很高,连说 话都不敢提高音量,生怕惊动天上的仙人,使我感觉到这楼离天很近很近。 师:那么诗中为什么不说“高楼”,而要说“危楼”呢? 生 1:我认为如果说“高楼”,这里的“高”字就和下文“高百尺”里的“高” 字重复了,所以不能说“高楼”。 生 2:我想“高楼”只是一般说法,不能使人感觉到楼特别高,“危楼”却 使人感觉到这楼非常非常高,看上去叫人吃惊。 师:我觉得这样的说法合适。但是,这楼为什么这么高呢?大家想想看,这 楼是怎么盖得这样高的? 生:这是因为楼盖在山上。山已经很高了,所以楼就显得更高了。 师:诗句中并没写楼盖在山上,你怎么知道楼是盖在山上的呢? 生:诗中虽然没有写楼盖在山上,但是诗的题目已经告诉我们诗人是在夜晚 到山上寺院里借宿的,寺院里的楼当然就盖在山上了。 师:对!同学们学得很好,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再通过讨论, 就把问题搞清楚了。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思讲出来? 生:这座楼很高很高,站在楼上好像一举手就可以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我在楼 上,连话也不敢大声说,生怕惊动了住在天上的仙人。 师:讲得真好!诗的意思,同学们都懂了,我们怎样读,才能把诗的感情表 达出来? 赏析:低年级教学古诗,学生要不要理解古诗?当然要。但这种理解不是架 空的文字分析,而是通过诵读感悟,从整体上去理解。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 没有过多的分析,更没有逐字解释,但学生的理解是独到的,是深刻的。在解释 “危”的含义时,学生不仅能说出“高”的意思,也体会到了楼高山陡的险峻之 感。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质疑、释疑、辨析,不知不觉进入了诗境,领 略了诗的意味,体会了诗的感情,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 到了培养。 低年级古诗教学既要落实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又要引导学生感悟古诗意 境。在遵循儿童认知特点的前提下,我以读为本,采用随文识字,引导学生用多 种方法识记生字,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在理解诗歌内容时,我采用诵读想象、 借助多媒体手段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感悟诗句的优美。 1.将识字、学词、理解词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在学习生字“危”时, 通过讲述“危”的字理来帮助学生牢牢记住字形,然后出示“危”在字典中的三 种解释,让学生理解了“危”在诗句中的意思是“高的,陡的”,加深记忆。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掌握“读诗句、想画面”的学习方法。在学 习两首古诗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诗句进行想象。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在想象画 面中渐渐感悟到古诗的意境。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学生想象自己仿 佛一抬头就看到星星在眼前眨着眼睛,一伸手就能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天苍 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更是想象到了碧蓝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大草 原上有着肥肥壮壮的牛羊。富有童真童趣的想象,正是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再现。 3.借助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在理解难词难句时,我借用课文插图或课件 图片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例如在理解“穹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 见牛羊”等词句时,通过图片介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4.将写字训练落到实处。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关注生字的基本结构 和笔画,在此基础上进行示范,讲解书写要点,如笔画的写法、结构的合理安排, 使学生书写规范端正,掌握书写要领,提高书写质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